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 精力(肥胖会导致精神萎靡吗?)

时间:2025-03-28 17:38:2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中年肥胖,过量胰岛素与皮质醇是主因!3点改善建议,简单易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是清晨碳水。

人到中年,似乎不可避免的慢慢走向油腻身材,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但说到底,还是人体激素水平的衰退导致。激素水平的衰退加之不良的生活方式更加使激素水平雪上加霜,同时也加剧了各种各样身体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肥胖,很多慢性病的苗头,也大多是从中年时间段开始的。而在众多的激素中,胰岛素与皮质醇是受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也是对于肥胖与慢性病作用最为明显的激素。今天的话题,就来聊聊胰岛素与皮质醇如何让你的身体日渐油腻的,以及如何改善这一不利局面。

阅读完本文,您会收获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 为什么现代中年人更容易胰岛素抵抗
  • 皮质醇似乎是一无是处?
  • 胰岛素 皮质醇=油腻身材
  • 简简单单的3个可行建议请尽量改善
为什么现代中年人更容易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的一种降糖激素,我们熟知的功能就是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为我们日常活动提供能量。简单说就是维持人体血液中的糖分的多少。

胰岛素抵抗

当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经过吸入与消化转化成葡萄糖,通过胰岛素的作用,或者被当作能量利用掉,或者存储成肌糖原与肝糖原,或者储存为脂肪,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每天的消耗,会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精细碳水、甜品、高糖饮品以及其他高热量食品太多太多了,造成了胰腺大量释放胰岛素来进行血糖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人体组织的目标细胞对于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了。换句话说,就是胰岛素打开目标细胞,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目标细胞的能力下降了,我们称为这样的状态为胰岛素抵抗。

与此同时,当血糖多到一定程度且胰岛素无法处理时,就会形成2型糖尿病。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脂肪的大量囤积,当胰岛素产生抵抗,意味着人体就会释放了更多的胰岛素。高胰岛素水平会使得人体中一种脂肪合成的酶特别活跃,这种酶被称之为脂蛋白脂肪酶(LPL),其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脂肪的合成。因此,当高胰岛素水平时,人体就会更倾向于脂肪的合成。

为什么说人到中年大概率胰岛素都会产生抵抗?

人到中年,工作忙碌,饮食凑合,社交应酬,再加上久坐少动,胰岛素水平就处于不正常的状态,所以,人体就会更倾向于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肥胖,2型糖尿病甚至其他的身体并发症等。除此之外,如果胰岛素水平不正常了,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骨骼健康以及免疫系统等。说胰岛素是人体头号激素,一点也不为过。而男性的身体肥胖以及得糖尿病的概率要比女性更大一些,原因就是女性有着良好雌激素水平会对胰岛素产生积极的影响。

皮质醇似乎是一无是处?

皮质醇,也称为“应激激素”,是由肾上腺产生的一种激素。

皮质醇好还是不好?

一说起皮质醇,似乎大家印象中都是不好的一种激素水平,但如同绝大多数激素一样,皮质醇虽然现实生活中负面比例更多,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皮质醇是由压力状态下才会产生的一种激素,负责调节我们身体的多项功能,当一个人面对压力或危险时,皮质醇便会大量分泌。而压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不要片面理解成压力只是工作生活以及日常的压力,其实你从椅子上站起来,上台演讲以及日常的运动,都是对身体产生了一种压力状态。

压力分急性与慢性压力。当急性压力产生时,皮质醇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人体的摄氧量增加,目标肌肉的血管扩张,以便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物质,让身体做好充分的能量供给以及对于外界的反应准备。如果没有皮质醇发挥急性作用,你将傻傻的杵在那里一动不动。正是有了皮质醇,你的身体才能募集能量,当然也包括消耗身体中的脂肪来处理当下的压力场景。

慢性压力皮质醇

但如果是慢性压力,对不起。皮质醇则会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原因是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反馈系统将受到损坏,皮质醇不断的会要求身体提供能量,血糖处于一种高水平的状态,而血糖高就会要求胰岛素持续分泌才可以。随着慢性压力的持续增强,胰岛素就会慢慢产生抵抗,同时皮质醇也会让瘦素,顾名思义就是让你瘦的激素,产生抵抗,同时瘦素反馈机制也受到破坏,无法有效产生饱腹感,从而让你更倾向于进餐。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长期的压力下,喜欢通过食物来补偿自己身体的原因。不仅如此,皮质醇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身体炎症,造成新陈代谢率的降低。

中年肥胖,上有老下有小,各种日常生活工作家庭压力的增加,皮质醇成为了你腹部肥胖的又一重要因素。以上所说,不管是胰岛素还是皮质醇,都会间接影响我们人体的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又掌控着人体的代谢水平。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了,那么减脂就会变得特别困难。

胰岛素 皮质醇=油腻身材

当高胰岛素与高皮质醇同时组合在一起时,那么脂肪储存就变得更加容易,脂肪燃烧从而就变得更加困难。而反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饮食结构差加上日常慢性压力大造成的身体向心性肥胖,通常脂肪都会集中在腹部区域位置。女性因为身体脂肪以及雌激素的原因会相对好很多,但是男性遇到高胰岛素与高皮质醇的组合几乎无一例外是大肚脐。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中年油腻真的也是不太容易规避。当然,话说回来,胰岛素问题也并非源于碳水化合物,皮质醇也并非全部来自于压力。本身激素没有好坏,是生活习惯的不正确才会造成这样的形体。因此,好生活好习惯才会有好身材。

简简单单的3个可行建议请尽量改善

第一,饮食

可能对于绝大部分中年人来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饮食很大程度上不受控。但也要尽量按以下的原则去进行饮食的管理。

  • 选择干净新鲜健康的食物,尽量避免深加工食材以及外卖等。如果选择外卖,应该避免油腻以及高糖的烹饪做法。
  •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在主食的选择上,尽量以全谷物以及粗粮为主,减少精细碳水,如面条、馒头与米饭摄入的机会。
  • 肥胖的人,大多是优质蛋白、蔬菜与水果在整个饮食结构中比重较小,因而在进餐时请不要放过任何摄入优先蛋白与蔬菜的机会。至于水果,适量就好,每天两个拳头大小体积的水果刚刚好,同时优先选择含维生素C高的水果,充足的维生素C有利于降低体内的皮质醇。对于女性钟爱的胶原蛋白来说,维生素C还是合成胶原蛋白必不可少的物质。
  • 每餐7分饱,细嚼慢咽。食物种类也尽量多样化避免太单一,饮食结构中尽量膳食均衡。

第二,运动

每天吃干净新鲜健康的食物,规律的作息以及保证良好的情绪,哪怕你不运动我想你的身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退一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年人都可能无法做到规律运动,那么也请你避免久坐少动。久坐的行为实际上本身也可以诱发胰岛素抵抗,尽量每2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 。而如果你能把运动融入进生活,那么对于减少腹部脂肪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刺激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分泌,而这类激素水平会有效的水解腹部脂肪,再加上与饮食的配合,那么减脂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当运动强度越高时,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量就会越大。

但是也要注意一点的是,高强度运动不宜持续时间太长,随着时间强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也会增加。有的朋友喜欢在早晨运动,而早晨时间段是人体中皮质醇比较高的时间段,所以如果早晨运动,请选择低强度运动为好。同时注意运动后进行营养的补充,会有效降低因为运动而产生的皮质醇水平。如果您是从久坐少动的状态开始介入运动,前期也请多注意动作模式与质量且循序渐进的提高运动强度,毕竟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第三,压力缓解与睡眠质量

压力始终是存在的,如何面对压力才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的功课。与朋友倾诉、转移压力源以及正面积极的面对压力,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或许对于压力的缓解能够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而一个好的睡眠是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水平的。当我们在睡眠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激素水平都会不同程度的调整到最佳水平,如把过高的皮质醇降低下来,胰岛素、瘦素以及生长激素等都调整到最佳状态都是睡眠起到了强大的作用力。而如何有一个好的睡眠,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睡前半小时避免玩电子产品,洗个热水澡或者泡泡脚 ,喝杯牛奶,早点入睡以及睡前5,6小时不进餐刺激性食物或者饮品等,起初三两天并不会有作用,但是坚持去做,相信你的睡眠质量一定能够提高。同时胰岛素与皮质醇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改善,自然而然,形体也会发生变化。

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确实都很不容易。不过话也说回来了,人生好像哪个阶段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个优秀的生活方式来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35岁之前,好身体大概率是靠基因与遗传,而35岁之后,更多的是依赖好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你的身体才会特别有精力,你的人生才会更加有质量。越努力越幸运,大家加油,共勉。


唯有不断提升现在,才能更好主宰未来,我是清晨碳水,感谢大家支持与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优质的文章,谢谢。
#清风计划#

中年发福并非代谢率下降,而是“懒”

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年龄增加,肌肉量会逐年衰减,代谢率有可能会下降,体重控制会比以前难,自然就发胖了。然而,最近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揭示,中年易胖的原因不是代谢变慢,而是懒。

中青年时期,能量消耗是最稳定的

由近百个国际团队共同参与的研究显示,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代谢规律呈现为“升高—下降—稳定—缓慢下降”的模式,而不是我们既往认知中的“年轻时代谢率高,中年之后代谢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期代谢率在全生命阶段是最高的,其次是幼儿期。9—15个月龄的婴幼儿每天消耗能量的速度比成人快了50%。

此后,代谢率以每年约3%的速度减缓直到20多岁,随后便稳定下来:青春期并不会让代谢率有明显改变;20多岁至50多岁,也就是青中年时期,能量消耗是最稳定的;孕期女性能量需求的升高,只是因为体重增加,而非代谢率上升。

60岁以后,代谢率才真正开始缓慢降低,下降速度约为每年0.7%;到90多岁时,老年人每天需要消耗的能量只有中年人的74%。

不得不忙≠不得不懒

很多人的“懒”并非主观想要懒,而是真的难有精力或时间勤快起来。职场中年之“懒”首先来自工作、家庭的压力,晚睡早起、三餐不律。而压力、熬夜晚睡、各种情绪都会使“发福”雪上加霜。

其次,缘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没空做饭,叫外卖;出门太难,叫快车;工作太多,久坐。

再加之外出就餐成了释放压力、放任身心的主要形式,一顿饭随随便便就能吃进不少于八九百大卡的热量,外加小酒或饮品,胖是个必然结局。

虽然发福的中年人有很多“不得不”的理由,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懒”找借口。不要忘记胖是慢病之源,慢病会让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使生活失去很多乐趣。

每餐饭适当“克扣”摄入量

热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是有人总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却依旧瘦不下来的原因。

对于体重基数较大、亟待减肥的朋友,给大家一个参考饮食热量:女性每天摄入1200大卡能量,男性1500大卡。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先减少含糖饮料和甜点的摄入量,从每天摄入减为每隔一天或两天一次,直到每周只选一天“甜蜜日”;每天下午吃一个新鲜水果或一杯低糖、无糖酸奶,可以有效防止晚上吃得太多;放慢吃饭速度,每口食物多嚼一会儿,把吃饭时间放慢到20—30分钟吃完;每天增加半斤蔬菜的摄入;改变吃饭顺序,先吃配菜,把配菜吃到1/2—2/3,再开动主食;饭菜太油可以在热水里涮涮再吃。

此外,还可以每周选一到两天,把全天热量摄入适当“克扣”一些。

别小看日常的能量消耗

健身房辛苦锻炼一小时,最多能消耗500—600卡热量,很多常去健身房或日常跑步5—10公里的朋友,碎片活动量却不足。

碎片活动,指的是擦桌子、洗碗、扫地、叠衣服、洗脸刷牙、爬楼梯、养花浇水、抱猫遛狗、步行出门、排队等车、逛街购物等不起眼的细碎活动,甚至连打喷嚏伸懒腰都算。

别小看这些“碎事儿”,看上去能量消耗很小,其实积少成多的总能量消耗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利用碎片时间,还可以在每天晚餐后,多走1000步,溜达也行、快走更好,以帮助消耗多余热量。

(作者系北京和睦家医院注册临床营养师)

肥胖者心态好?营养家:食物支配情绪,好吃者,心情好,更容易胖

肥胖者心态好?营养家:食物支配情绪,好吃者,心情好,更容易胖

俗话说“心宽体胖”;意思是说,心态乐观的人,身体一般都比较容易肥胖。生活中确实也是如此,一些身体比较肥胖的人,大多比较憨厚,健谈,心胸宽广,不容易与人交恶。人们把发胖原因归纳为心态乐观,理由是,心态乐观的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率更高。

然而,有专家表示,人体心态乐观,发胖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食物可以支配人体的情绪,通过饮食获得更好的心情,所以好吃的人,心情比较好,心态乐观,当然也容易导致能量过剩,从而更容易导致发胖。

为什么吃东西让人感到快乐?

对此,受邀生命时报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表示:

“美味食物可激活调控情绪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释放,令人产生欣快感。”

有讲究表明:“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血糖水平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而人体在进食过后,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能快速升高血糖,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满足感。所以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我的心情都非常美好的。而一些女性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除了大嚎大叫之外,也会通过品尝美食来释放内心的不快。

甜食让人开心,让人“上瘾”

甜食其中的甜味主要来源于单糖或双糖,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糖类物质。所以,当我们进食甜味食物的时候,容易获得快感,快感也最为强烈。所以大多数零食都是以甜味为主,可以让人收获美丽心情。

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记忆,“我喜欢吃甜食。”所以人类对甜味的喜好,不是源于遗传因素。打小就喜欢吃甜食,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甜味。

母乳中的乳糖成分就是甜味,所以乳汁带有淡淡的甜味。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就就开始接触甜食,我们打小就有对甜味的记忆。

当然,如果在往后的生活中,经常吃甜味食物,我们对甜味的记忆就更深刻,所以吃多了甜食,感觉也会“上瘾”。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曾发文提示人们,“嗜糖会上瘾,长期嗜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不亚于嗜烟。”

甜食中含有较高的热量,如果进食过多的甜食,那么人体容易发胖,而肥胖又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重要推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人体过度肥胖还容易导致运动系统功能下降,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甜食虽然可以让我们活动美好的心情,然而也能多吃,能频繁吃。

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德国洪堡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糖摄入多反而会让人觉得累。

研究人员从31项研究结论中收集了近1300名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分析了糖对人们认知、思维、情绪、精力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考虑了糖分摄入量、甜食类型及人们从事脑力、体力劳动强度高低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吃糖后比没吃前感觉更累,大脑反应更迟钝。

所以说,肥胖的人心态更好或许与自己喜欢吃零食有很大关系。经常有零食吃,心情好,心态自然也就不错。很多人都反过了理解了,一些人把肥胖归结为心态好,却不知这一切或许都是吃惹的“祸”。

看完不知道您对此有何感想?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