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通常指的就是脾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够运化水谷和水液,是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总调度,可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因为饮食无节制、劳累诸多因素的影响,伤及脾气,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以致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转化成能量而运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过多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就会积存在体内,转化为痰湿,人就变得肥胖了,体重超标也是免不了的。
脾
虚
从湿入手治肥胖
主要表现: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体重明显超标,大腹便便,胸腹胀满,疲乏无力,肢体困重,不愿活动,动则气短等。
选方用药:健脾减肥汤(黄芪18克,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各15克,车前子、防己、陈皮各12克,厚朴、半夏各9克,桂枝、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
调养妙招:控制饮食,选用药膳,加强运动锻炼,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药
膳
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
药膳是天然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它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烹调技术为手段,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减肥、控制体重行之有效,人们乐于接受,近年来较为盛行,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效方,它主要是利用食物和中药的偏性,辨证调理代谢,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在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也可选用荷叶粥、冬瓜芦笋紫菜汤、海带薏仁冬瓜汤等药膳健脾养胃,祛湿化痰,进行调养。
荷叶粥
用料有鲜荷叶20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至米熟粥将成时,将鲜荷叶洗净覆盖在粥上,焖15分钟,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再稍煮片刻,加入白糖搅匀,使其完全溶化即可。用法为每日2次,分早晚餐温热服食。
冬瓜芦笋紫菜汤
用料有冬瓜、芦笋各250克,紫菜50克,葱段、生姜末、食盐、麻油各适量。先将冬瓜、芦笋加水煮沸,再放入紫菜、葱段、生姜末、食盐稍煮,加入麻油搅匀即成。用法为每日1次,随量食菜饮汤。
海带薏仁冬瓜汤
用料有海带30克,生薏苡仁15克,连皮冬瓜150克。将水发海带洗净切丝,生薏苡仁淘洗干净,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把海带丝、生薏苡仁、冬瓜块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共煮成汤。用法为每日1次,吃海带、冬瓜、薏苡仁,并喝汤。
按
摩
动动手指
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也可动动手指,通过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渗湿利水,改变脾虚的状况,恢复其正常运化功能,以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处。从剑突到肚脐连一条线,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中脘穴具有强健脾胃,补益中气,以及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等多种作用,是治疗脾胃病的“专家”,凡脾胃虚弱、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腹痛腹泻等,均可通过中脘穴来调养。
天枢穴
在肚脐旁2寸处,左右各一。天枢穴为胃经的要穴,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经气所发之处。天枢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之功效,能治疗调养诸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肠道,点按天枢穴还可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保持大便顺畅很有帮助。另外,天枢穴还有较好的减肥瘦身作用,针灸减肥时天枢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自己针灸是不现实的,可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每天按摩天枢穴,也能达到一定的减肥瘦身效果。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处。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上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可调理脾胃两大脏腑的功能,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是健脾除湿化痰的要穴,可用于调理头痛、咳嗽、痰多、胸闷、眩晕、便秘等多种病症。
#
按摩手法
按摩中脘穴时,用左手手掌或右手手掌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对上腹部进行旋摩100次,再逆时针方向旋摩100次。按摩天枢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侧天枢穴进行按揉,时间为2~3分钟。按摩丰隆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腿丰隆穴进行按压揉摩,时间为2~3分钟。上述穴位通常每日按摩1~2次,也可采取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天对中脘、天枢、丰隆穴进行艾灸,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每日艾灸1次,宜长期坚持。若再配合摩腹法,还可祛除小肚子,让你不再大腹便便。摩腹时应按顺时针方向,顺着肠道运动的方向推,每天坚持摩腹半小时左右,持之以恒会有很好的效果。
(人卫健康)
经常有患者问我:“从医生,我每天吃的不多,也运动了,为什么还是胖呢?”,这些胖友经常花费了大力气,体重还是居高不下。
其实在中医看来,减肥并不难,找准体质,对症下药,很容易就瘦了。
根据体质不同,肥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脾虚湿阻型:体型虚胖,肌肉松软,容易疲倦,舌苔厚腻。
2、痰湿内蕴型:腹部肥胖明显,皮肤油腻,大便黏滞,舌苔白腻。
3、肝郁气滞型: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抑郁,伴随胁肋胀痛,女性多有月经不调。
4、肾阳不足型: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下肢浮肿,代谢缓慢。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4碗“减肥水”,针对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肥胖,都不用发愁了。
1、脾虚湿阻型——健脾祛湿水
组方: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生姜
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煮沸,转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三次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适合容易水肿、消化不良的肥胖者。
2、痰湿内蕴型——化痰降脂水
组方:山楂、荷叶、决明子、苍术、冬瓜皮
做法:材料洗净后煮水,代茶饮用,每日三碗。
功效:化痰消脂,促进代谢,适合大腹便便、血脂偏高的肥胖者。
3、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水
组方:玫瑰花、柴胡、佛手、薄荷、茯苓
做法:其余材料先煮20分钟,最后加入薄荷焖5分钟。
功效:疏肝解郁,调节情绪,适合压力大、易怒的肥胖人群。
4、肾阳不足型——温阳瘦身水
组方:肉桂、杜仲、枸杞、黄芪、干姜
做法:所有材料煎煮40分钟,滤汁饮用。
功效:温补肾阳,增强代谢,适合怕冷、代谢缓慢的虚胖者。
真实减重案例
姚女士,36岁,身高160,体重150斤,近3年体重持续增加,尝试节食和运动效果不佳,容易疲劳,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
综合辨证属脾虚湿阻型肥胖。
治疗方案:
1、内服健脾祛湿水加减。
2、饮食调整:减少生冷、油腻食物,增加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
3、生活方式:建议每天快走30分钟,避免久坐。
结果如何呢?
两周后,体重下降5斤,腹胀减轻,精神好转。
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稳定在了120斤,腰细了,背薄了,穿衣服好看了,体质明显改善。
“肥人多痰”;
痰湿型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
我在门诊看过的胖子们,90%以上都有湿气。
所以减肥肯定要同时给她祛湿。
因为湿气对肥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请看之前的文章:
湿气是如何一步步让你变胖的。
那么,怎么判断肥胖者有痰湿呢?
1
痰湿体质的表现
一般来说,痰湿体质者在身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表现:
(1)湿在头部,头重如裹,头发爱出油。
(2)湿在脸部,长痘痘脸上油光满面。
(3)湿在肌肤,容易起疹子长湿疹。
(4)湿在四肢,肢体困倦乏力,酸重。
(5)湿在中焦,腹胀,胃口差,不敢吃难消化食物。
(6)湿在肠胃,大便不成形粘马桶,感觉排不干净。
(7)湿在舌苔,齿痕舌胖大舌,舌苔厚腻。
2
脾虚是湿气生成的关键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
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生痰。
脾胃主运化,当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
不能及时把湿气排出体外,身体就会越来越“湿”。
简单来说,你的湿大部分是脾胃不好造成的。
脾胃不好,湿气就会源源不断生成;
源头不解决,祛再多的湿也还是会“湿”气重来。
而湿气太重的人容易肥胖,也不易减肥。
痰湿型肥胖者想减肥,调理好脾胃很重要。
四神汤是经典的健脾养胃食疗方,由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组成。
3
内湿、外湿两手抓
当然了,解决了体内的“内湿”还不够,“外湿”也得抓起来。
湿气的外部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境,二是饮食。
前者比如南方以东部沿海省份(海南、两广、福建、珠三角等),环境中的湿气(外湿)就特别厉害;
后者比如一些西部中部省份(山西、陕西、河南等),因为酷爱面食,口味偏重,湿气也不少。
祛除“外湿”,大的环境问题我们可能很难改变,但在饮食上可以进行控制。
大家以下这4种食物要少吃!
①性味寒凉的食物:
如梨、苦瓜、马齿苋、螃蟹、绿豆、菊花等。
②难消化的食物:
五花肉、肥猪肉、炸鸡、薯条、烧烤炸物等。
③高糖食物:
糖果、点心、可乐、奶茶、蛋糕、巧克力等。
④生冷冰冻类:
凉菜、冰啤、雪糕、冷饮等。
4
湿气从哪里去
健脾是减少内在生成湿气,控制饮食是减少饮食生成;
但是要搞定湿气,除了减少生成,还要增加排泄。
湿气排泄,有3个途径:
1.小便;2.大便;3.出汗。
小黄茶,全称小黄清新茶,就是以前的苓薏豆皮茶。
主要作用是利尿祛湿、清热祛湿、理气祛湿、健脾祛湿。
促进湿气从小便排出。
益生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帮助通便。
很多人湿气很重,但是大便不通,说明自身的肠胃排湿系统故障了。
通过益生元的调节,增加大便次数,让湿气从大便排出。
如果吃了益生元大便变稀、次数变多,只要没有腹痛和水样便,都是正常的排湿现象。
当然,调节肠道菌群不只是为了帮助排便。
肠道菌群对营养吸收、代谢、食欲、免疫力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坏的肠道菌群就像毒素堆积在身体内,会使减肥的效率变得缓慢甚至出现反弹。
调节好肠道菌群,能够改善人的抵抗力,控制食欲,帮助你“忘掉”奶茶零食那些搞大你的肚子的“渣男”。
5
总而言之,广而告之
对于痰湿型肥胖来说,湿气是魔鬼。
一方面咱们要减少它的生成,即健脾 控制饮食;
另一方面,要增加它的排泄,即祛湿 调节肠道菌群。
健脾祛湿减肥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
这就是中医减肥相对更加科学合理的地方。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