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衷敬柏
出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有的人汗腺多,有的人汗腺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出汗排出的些什么物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出汗异常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汗液的主要成分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有氯化钾、尿素、尿酸、脂肪酸,含量都非常低。
出汗多时,丢失的主要是水分与氯化钠。因此运动饮料中大都含钠盐,就是为了补充运动出汗时丢失的水分以及钠盐。
如果不补充水分,血液浓缩,会引起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仅补水分,不补充钠盐,可能造成低钠。比如大量出汗时,喝矿泉水虽然能解渴补液,却不能补够钠盐,长此以往,可能造成严重的低钠。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
人的汗腺分为两种,即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窝、肛门四周及生殖器周围等处。它刚分泌的汗液是白色黏稠无臭的液体,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臭味,是腋臭或狐臭的主要原因。小汗腺的泌汗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全身均有分布,以掌跖、额部、背部、腋窝等处最多。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汗液中的乳酸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人体通过汗腺调节体温。外界温度低时基本上感觉不到出汗,炎热夏天就可能汗流浃背。
出汗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出汗。因此,夏天出汗是正常的,不出汗是不正常的。人在激动、紧张时也会出汗。激动时一般手心出汗较多,这时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紧张时也可能出汗,不少人对此深有体会,出汗之后还会觉得冷,俗话说“吓出一身冷汗”,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另一种方式。
出汗多少因人而异,比如汗腺多、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基础代谢高)的人,更容易出汗;低代谢状态的胖子,反而不容易出汗,他吃进去的东西全都转化成脂肪存起来了。
还有几种情况属于不正常的出汗:
1.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如果有出汗,表明是由于缺血程度较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心绞痛同时出汗更要警惕。
2.剧烈疼痛时出汗。此时与紧张时出汗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典型发作都有大汗。
3.心力衰竭发作时,除了憋气,如果同时大汗淋漓,往往是病情重的表现之一。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常出汗、烦躁、心慌、腹泻、消瘦。柯兴氏症的人也多汗,同时还有水牛背、痤疮多、多毛等现象。
5.虚弱的人,稍微活动活动就会出汗,原因不明,可能和神经调节反射有关。一般还有气短、腿软、乏力等症状。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人也经常不明原因出汗。
7.另外,还有一些什么原因也找不到的多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为津液所化,是判断津液是否亏虚的依据。津液不足时,则当汗不汗。出汗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肺卫气虚:肺与卫气主一身之表,肺卫气虚的人容易感昌,容易出汗,面色苍白,有的还怕冷。2.阳明火旺:发热性疾病的人出现大热、大汗、烦躁就是阳明气分热盛,需要用白虎汤治疗。3.阴虚火旺:一般有口渴、眼干、口干、皮肤干燥,夜间出汗,但不甚多。4.阳虚不固:阳气不足的人也容易出汗,往往还有其他阳虚症状,如怕冷、腰痛、阳痿、早泄、五更泄泻。或者稍活动就出汗,手足在没有汗的时候是凉的,出汗量一般不太大。5.湿热太重:就像三伏天一样,湿热太重,毛孔关闭,阳气不能正常运行,也会出现多汗。湿热重的病人,出了汗也不觉得舒服痛快,而是觉得身上总是黏糊糊的。
出汗多不必惊慌
出汗多的朋友,不要过度恐慌,找出对策是关键。
第一,要分析环境气温、湿度、气压。一年之中,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此时应当出出汗,排掉一些废物,如尿酸,尿素。
第二,看看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没有,就没有大问题。
第三,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汗,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多未必是坏事。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状、异常体征,没有其他疾病,也没有别的不舒服,就不必把它当病看。
你是寒湿还是湿热?4招自查一下
想祛湿却不知道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
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湿热与寒湿呢?
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
■ 寒湿
寒湿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
从外而言,居住的地方潮湿,
冒雨涉水,久卧湿地;
从内而言,饮食生冷、瓜果水饮之品,
损伤脾胃。
寒湿的表现主要有:
1、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
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小便: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3、大便: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
肚子总觉得不舒服,
一紧张、一吃油腻食品就想上厕所,
次数多,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
慢性腹泻多数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4、体味:寒湿体质的人汗出肤冷,
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寒湿的人伴有阳虚,阴盛阳衰,
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
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
导致瘀阻经络,不通则痛,
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 湿热
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
其致病因素大多是由外感湿热之邪;
或湿邪不解,郁而化热,
湿热合邪,蕴结脾胃,
或嗜食酒酪肥甘,因酒生热,
再加上喜欢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从而易酝酿湿热而损伤脾胃。
湿热的表现主要有:
1、舌头: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
2、小便: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3、大便: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
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
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且味道臭秽。
4、体味: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
狐臭、腋臭、脚臭等,都经常出现。
湿热的人,因为湿所以运化受阻,
因为内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
就会上火、口臭、口疮、长痘。
怎么祛除湿气?不同的湿有不同的办法
● 寒湿:
治疗原则:温寒化湿,可服生姜砂仁茶。
做法:
取生姜5克、陈皮3克,
温水煮开后下砂仁3克,水煎代茶饮,
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陈皮可温中散寒、燥湿理气,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
三者合用,常饮可温寒化湿。
● 湿热: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
可服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做法:
把新鲜马齿苋60克,洗净,
一同加入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
炖至熟烂,煎汤服食。
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
土茯苓是祛湿要药,加上绿豆清热毒,
常饮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夏天出汗好处多多
有很多人不喜欢夏天出汗,其实多出汗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
1、排毒。人体皮肤出大量汗,会把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汗液一起排出体外,适量出汗可以清洁皮肤毛孔,还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力。
2、夏天运动出汗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强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压。
3、可以预防感冒,多出汗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体内。
4、可以调解胃肠功能,夏天的时候多数人会感觉不想吃东西,运动出汗后消耗热量,会感觉胃口变好。
5、减肥瘦身,特别是水肿型肥胖的人,多出汗可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去水肿,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汗从哪来,病从哪出
在夏天会出汗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过不同的出汗部位对应原因也不同,想要减少一些部位的出汗,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较为常见的出汗部位有:腋下、额头、背部、胸口、手脚心等,那你知道这些部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嘛?
腋下出汗:是因为大量汗腺的分布,也与人的精神压力过大有关,部分人还会因为出汗过多,和皮肤外界的细菌混合后,产生气味较重的汗臭味或狐臭,这时候可以采用止汗露或者调解压力的方式减少出汗。
额头出汗:在中医看来是身体上焦邪热导致的虚汗,一般出现在老年人或久病初愈的人身上,一般无需担心。
背部出汗:一般是在剧烈运动后产生,这时候应该适时补充水分。
胸口出汗:有可能是脾胃失和,可以少吃油腻的食物,用大枣泡水喝,缓解出汗。
手脚心多汗:说明人体湿热,还会出现大便黏腻,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除湿健脾的食物。
出汗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异常出汗却有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征兆。
爱出汗,可能是这4种疾病的征兆
大部分人会觉得只要出汗,就是在排毒养颜,但是有一些人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异常出汗,异常出汗或与这4种疾病有关
1、甲亢
甲亢被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一般出现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体重减少等情况。在出汗时会表现为怕热多汗,有时还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性格大变、夜晚失眠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建议及时检查治疗。
2、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人会出汗是因为他们有合并植物神经系统障碍,这时的表现就是异常多汗,并且伴随多食、多饮、多尿,反而体重还下降,这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相关体检以及肌电图检查加以明确。平时应该积极地控制好血糖,必要时给予调节神经功能和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3、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当出现大汗淋漓、头晕并多在颈部背后出冷汗时有可能是低血糖症。如果出现低血糖建议及时吃点甜食,然后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坐下缓解。
4、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为何易出汗呢,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的急剧改变引发的。雌激素分泌下降时,导致周围血管紧张度处于不均衡状态,故而阵阵发热出汗,皮肤血流加快发红,然后畏寒。
女性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女人爱出汗有三种情况:
1::气虚自汗,对于这种平时怕风、怕冷、手脚冰凉、食欲差、乏力、倦怠,一动就会出汗,气短懒言,总觉得睡不够,是气虚所导致,应该益气补中。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多饮水,必要时应该中医调理治疗。
2:阴虚火旺所造成的出汗,这种情况是肺阴虚或者肝肾阴虚所造成,肺阴虚多表现在咳嗽、咳痰、气喘、咽干,同时在夜间容易出汗、盗汗,肝肾阴虚会有下肢的腰膝酸软、面部潮红、五心烦热、夜间烦热、手脚心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者杞菊地黄丸等滋阴降火。
3:湿热出汗,脾胃湿热会有大便的黏腻不爽,身体出汗较多,胃中总觉得有嘈杂,口中有异味,可以用葛根芩连片口服,清利脾胃湿热。
夏天出汗别光喝水
夏天一到,有些人一出汗就抱起一大杯水狂饮,其实这样做存在健康风险。
因为人在大量出汗后身体失去大量水分,这时候狂饮会引起低钠血症,也就是俗称的“水中毒”,导致头晕眼花、呕吐、心跳加快,严重会导致昏迷。
所以在大量出汗后,应该掌握少量多次的方法喝水,也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少许食盐饮用,或者喝点茶,增加电解质。
除了补充水分之外,在大量出汗后应该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患病,也可以通过及时换洗衣物等方式,就不会造成汗臭味的尴尬了。
出汗的部位不同,代表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各位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少吃辛辣食物、调整心态等方式减少出汗。
声明:图片、资料均来自于网络,小编整理汇编。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编辑|俞星儿
审核|廖尼峰 肖津
世界瓷都 最美视听
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
www.jdztv.net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