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半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吴茱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或取车前子、丁香、肉桂、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糊,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温中固下,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慢性结肠炎。
(3)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小儿秋泻。
(4)取本品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小儿瘙痒性皮肤病。
(5)黄芪10克,苍术6克,丁香4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可益气健脾,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6)取本品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阴囊湿疹。
(7)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即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取上药外部涂擦,每日3或4次,连续3~5天。可清热祛湿,适用于小儿疖病。
(8)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于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1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来到后,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尚可预防冻疮。
(9)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棉签蘸本品适量外擦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每日1或2次,对起疱流黄水者,用药4~8小时后水疱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脱落。可芳香化湿,适用于足癣。
(10)每日在腋窝内涂擦藿香正气水适量,或将本品适量撒于内衣上,有一定的掩盖臭味的效果,可防止腋臭。
(11)凌霄花100克,加水1500毫升,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藿香正气水2支,混合均匀,坐浴,并洗涤患处,每日2次,连续3~5天。可祛风除湿,止痒止痛,适用于阴痒。
古代四大美女虽各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但若仅仅是空有美貌,怕也不能历经千年,至今仍让我们心驰神往。
她们虽为红颜,却都在封建的男权社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子以色乱国,助勾践乱吴宫以霸越;昭君以色救国,嫁匈奴,至死不归;貂蝉以色锄奸,美人计离间‘父子‘反目......
可独独杨玉环却单单是以色侍君,更是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之变的导火索。这样一位毁誉参半的女子,却能与其他三位并列四大美人,还引得李白和白居易都为她留下千古绝唱,不可不谓之传奇。
或许是因为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绝色,又或许是因为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绝爱情,这些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都是遥不可及。
如今也仅剩那一抹“贵人挹汗香”的香气悠远,可以让我们一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风采......
“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惧权威,不喜富贵,却也挥墨为贵妃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香艳非常,活色生香。不仅夸赞了贵妃的羞花之貌,更是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丝丝香气,让人心生旖旎。
对于贵妃身上的香气,《开元天宝遗事》中曾记载:
“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试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对于杨玉环身上有香气尚可理解,可这汗又为何是一种“红色”?若不是贵妃拥有与汗血宝马相同的体质,那就只能说明此色应该是涂于身上增添香气的脂粉。
对于贵妃身上的迷人香气历来有许多传说。
在马嵬坡之变后的八年,唐玄宗痛失爱妃,终日孤独寂寞。一日,乐师贺怀智终是见不得皇上如此烦闷,双手呈上他珍藏多年的头巾,一打开盒子,异香满殿。这香气是因为当年微风吹掉了贵妃的领巾,无意掉落在了贺怀智的头上。由于杨贵妃的领巾香味异常,贺怀智的头巾上也因此带了一些香味。唐玄宗闻到这股香味,老泪纵横,闻香思人。
对于贵妃的体味民间更是偏向其有“狐臭”一说,因其体态丰腴婀娜,更善舞蹈,常常是大汗淋漓,身上更是有难闻的狐臭。为了掩盖这一缺陷,贵妃便极爱沐浴用香,久而久之,身上也沾染异香。
对于狐臭汗味如今尚可通过手术等方式来进行根治,那在医疗手段落后的古代,又该有何良策呢?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最常用的方法便是用香气来掩盖臭味,而古人最常用掩盖汗味来增加体香的香方便是——贵人挹汗香。
贵人挹汗香贵人挹汗香引自《宣武盛事》,是古人常用来去汗除臭的香身方之一。
1.香方
丁香 一两,研成粗末 川椒六十粒
将以上两味原料混合,用绢袋盛放,佩戴在身,可以除汗气。
2.香材
川椒,可以选用青椒或花椒,以产地于四川为佳。不同品种的川椒制香味道稍有差异,以取材方便为宜。川椒选用时要去掉种子等杂志,选用油点凸起较多的果皮。川椒药用多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丁香,则选择气味酸甜甘润的公丁香,而非指丁香花之类。
3.捣碎
粗末色深红
4.入绢袋
此香香材简单,极为适合新手试炼。香味以丁香为主,香气酸甜,较未研磨前甜气大增而酸味稍减。川椒气味辛香发散,驱动香气更加纯烈。
参考“贵妃汗巾留香”的轶事,其素来用香多加龙脑冰片之类,或可加入微量冰片以增加清凉之感。冰片气味霸道,若是多加则掩盖其他香气。
加入冰片后香气酸甜清凉,闻之好似沉浸于一片梅林之中,微风吹来更是带来丝丝凉意,尤其适合于夏季多汗时佩戴。
自古帝王多薄幸,虽曾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大军压境,他终究还是舍弃了她,让她身死于马嵬坡前,魂断红颜。
待到七月七日,长生殿内,偶然间闻到贵妃生前最爱的香时,唐玄宗不知是否会心头悸动,感慨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养生即调养、生活,养出生机,寓于日常之中。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小的守护者存在,就在我们的冰箱里、储物柜、餐桌上,不起眼,甚至每天都吃,但是你知道他们的妙用吗?
生姜
生姜是个大将军,每家厨房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平常用的最多的,就是红糖姜茶了吧,女孩子的姨妈保卫军,但是生姜的作用可不止温中止痛散寒这么单一~
以前上学的时候,中医办公室的窗台上放着几盆姜,翠油油的,偶尔路过看到,总觉得生机勃勃的。日常在家,其实可以自己种一些姜,很好看,有淡淡的姜香,是很清凉很治愈的味道,平时犯恶心了就可以闻一闻,挖出来吃也新鲜的很。
生姜的由来也有个小故事:
生姜
相传有一次,神农在南山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止不了痛,于是昏倒在一棵树下。
没过多久,他慢慢地醒了过来,觉得很奇怪,可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向四周一看,发现在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青草,散发着浓浓的香气,低头闻一闻,只觉得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
神农顺手将一株草拔了出来,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嚼,只觉得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开始呼噜噜地响,泄过以后,神农的病就全好了,感觉非常舒服。
神农想,既然这种草让他起死回生,一定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姓姜,于是,他就将这种尖叶草称为「生姜」,意为它能够使人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起死回生」的姜,听起来就是个狠角色。
姜这个东西,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长于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药毒。比较亮眼的就是它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这两个功用。
散寒解表
因为生姜本身的辛味,发散之力很厉害,行气活血的能力很棒。我们讲外感风寒,一般受寒受风,感冒头痛的时候,会感觉皮紧,生疼,汗出不来,这就是病邪在表,堵住我们的毛孔,在我们皮肤里跟卫气打架。
这时候就需要解表药,来疏通毛孔,让汗出来,把皮松一松。
辛辣的东西走窜能力强,生姜就是很好的解表小能手~所以受寒受风,感冒刚刚得上的时候,不出汗、身上紧绷,喝上一碗生姜大米粥,记得要热热的时候喝,效果真的很棒~
现在进入大寒了,年终春来前最后一波寒流,我们也得时刻警惕,这时候家里很适合常煮个神仙粥来喝。
神仙粥
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根葱白七片姜,
熬熟对入半杯醋,
伤风感冒保安康。
这个小方子在明代著名学者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有记载:「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初得一二三日,服之即解。」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老中医沈仲圭也在《食物疗病常识》提到过这个方子,是很有效的。
注意:神仙粥专攻风寒感冒,夏天的风热感冒别喝。
组成:生姜3片,连须葱白5段,糯米50g,食醋15ml。
做法:把糯米淘洗干净之后与生姜一块放入锅中熬煮,煮两开之后再放入葱白,等粥快熟的时候,放入米醋,再熬粥一两分钟即可。趁热喝,喝完盖被静卧,微微出汗为好。
风寒感冒初起,神仙粥热热的来上两碗,盖被睡觉,比吃药更得劲~
止呕
生姜还是「呕家圣药」,《金匮要略》说:「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一般来讲,各型呕都可以来点儿姜。
❀治寒性呕吐:受寒、或者脾胃寒湿,浑身发冷,恶心呕吐,切一片生姜含在嘴里,很快就可以止呕。
❀治热性呕吐:夏天吃东西太多,食物积在胃里不消化,口气很臭,或者肝火旺,肝气犯胃,导致呕吐。可以用少量生姜,加黄连这种清胃热的合用,有个方子是黄连姜汤,黄连10g,生姜5g,煎水服用,可以清胃火,平肝热,止呕。
❀治干呕:光呕但是呕不出什么东西,甚至手脚发冷,可以用生姜20g,加陈皮10g熬煮,喝上一两次就好~。
其他小妙用:
❀晕车晕船的时候嚼或含一片生姜,或者生姜贴关元穴,能缓解解症状
❀用生姜水含漱,可缓解口臭和牙周炎
❀热姜水里加适量蜂蜜,可以解酒
❀生姜片擦腋下去狐臭
注意:阴虚有热、热性体质,还有痔疮的时候,要慎用生姜或者不用。
薄荷
空气质量下降的时代,薄荷这种清新小生就显得格外水灵。热性体质的小伙伴,家里可以常备一些薄荷。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长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其实是很适合火大的现代人的,现在冷燥伤肺,再加上空调暖气加持,大冷天的,犯肺热的人却只增不减。
头疼、咽喉肿痛、尿黄、咳嗽、口干舌燥,都可以薄荷泡水,代茶饮。
《普济方》里讲:「薄荷治一切面上诸病。」是发表散热解毒的好手,所以外感风热导致的头痛头晕、鼻塞流涕,还有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还有一些火邪热毒引起的头面的肿痛,都可以用薄荷来治疗缓解。
过敏性鼻炎现在也是高发,平常深受困扰的小伙伴,不妨养一些薄荷,时常闻闻,挥发的草木味道会让鼻塞有所缓解,其实单纯做一株绿植,在办公桌上,或是在家里,它也是赏心悦目的~
一些小食方:
1、姜枣薄荷饮:(预防感冒)
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2、薄荷梨粥:(润燥下火)
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可。
3、薄荷红糖饮(养肝食疗,黄疸、腹水适用)
薄荷15g,红糖60g。薄荷煎汤后加糖调味即可代茶饮。
4、薄荷叶茯苓粥:(宁心安神,适合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失眠)
把薄荷叶洗净与茯苓先煎成汤液,后加入到大米中煮成米粥,加入适量的白砂糖调味。(也可以直接用茯苓粉跟大米一起煮)
其他小妙用:
❀薄荷水漱口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还能预防口臭
❀用泡过的薄荷的叶片敷在眼睛能缓解眼睛疲劳
❀小孩身上长疹子,大人湿疹,可以用薄荷、艾叶煮水洗澡
方法:取100g薄荷、100g艾叶煮水,水烧开,把两味药放进去煮两分钟就好,过滤放至温热(不要兑凉水进去),用盆泡洗擦洗即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