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腋臭被嘲笑(腋臭招人吗)

时间:2024-09-27 11:45:2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女生有狐臭是什么体验?青春期时遭受了很多嘲笑和白眼

二十年多年前有2位认识的人,一个是初中同学,一个是同事,真的味道很重,一开始她们自己不知道,后来都是经别人提醒后去医院做了手术,就再没味道了!我同学现在跟我一个小区,身边也没人知道这件事,三口之家过得很幸福。

说说女生有狐臭是什么体验?

我婆婆有,夏天脱衣服的一瞬间能让你脑瓜子嗡一下子,我老公年轻时没有,现在三十了,开始有味道了,不过只要天天洗澡就没啥味,夏天出汗多,味道有点重,冬天没啥味,我现在特别怕我儿子也遗传,我只要一发现我儿子遗传了,绝对手术!

楼上有位70多的阿姨,每次坐电梯碰到她,我都屏住呼吸,好多次都差点憋死的感觉,不敢呼吸,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就怕哪天我忍不住了当面吐了就尴尬了,真的是离10米远都能闻到臭味,这到底是什么病啊,简直是臭气熏天。

这个真要注意,因为这个味道从小伴随着自己,自己的鼻子都闻的麻木了,不容易分辨出来,身边的人一闻就闻出来了,稍微不注意,就会变得很刺鼻,太难闻了,但是自卑的话,没必要吧?这个很容易手术很容易做好的,又是小手术。不要太担心了。

我同事也有,她每天喷香水来遮盖!早上香水味下午那个味道还是出来了,我是真的受不了!一闻到就想呕,但都是忍住的。

我也有,青春期的时候受了多少嘲笑和白眼,我妈怕我受伤害,带我去做了手术,第一次手术效果不好又去做了第二次,现在好多了,我老公知道但他没说什么,待我还是很好!我现在就怕我儿子长大会有,等他青春期还没什么气味的时候就带他去做微创,不能让他被嘲笑。

听说油耳朵才会腋臭?祖先留给我们的天赋还真多

读书的时候,总有一些老师的八卦在同学间流传,比如我就记得一条,大家常常议论某位老师有狐臭,并露出意味深长的嘲笑神情。

直到大学学了医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说的“狐臭”,对黑人和白人来说压根不是什么问题,人家普遍都有,而且他们的网友也很奇怪,为什么东亚人几乎都不用除臭剂。

所以本篇没有止汗露和除臭剂广告

至少现在的考古发现还是倾向认为,大家都是从非洲大草原走出来的,那怎么我们就和他们变得不一样了呢?

不腋臭是东亚人的天赋

通常认为,腋臭来自于汗液中一些含硫的盐、羧酸、脂肪酸或类固醇,它们本身或许并没有气味,然而皮肤上的细菌可以将它们代谢成有气味的物质,所以勤洗澡还是有用的。

这些东西都是大汗腺(apocrine glands)分泌的,大汗腺分布在腋下和阴部这些毛发非常旺盛的区域。孩童时期它并没有啥作用,要等到青春期开始,在激素的作用下才会开始“发臭”。

腋下管理还是要做

不过,人16号染色体上一个叫做ABCC11的等位基因,像墙上搭的梯子,与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关。在几万年前偶然的一次突变中,这个片段中的一个脱氧核苷酸,从G变成了A,结果这个基因失去了功能,从而使得大汗腺不再排出产生气味的物质。

这个突变基因的频率仅在东亚人中较高。根据日本的一项研究,在79位腋臭患者中,有78位ABCC11的基因型为GG或GA,占到总161名参试者的35.4%,而英国对6495名女性的统计中,仅有117名,即2%的人群出现了变异,即基因型为AA。而根据数据库,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非洲约鲁巴人中可以达到1.000,而在日本东京居民中仅为0.111。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基因还和“耳屎”的干湿有关,即绝大部分东亚人耳垢都是干的,中(仅研究了汉族)日韩分别为10%,15%与5%,而欧美95%以上的人都是湿耳垢。同时,这个基因还会影响到了乳腺等多个组织或器官。

所以“油耳朵才腋臭”这个说法有点依据

东亚人中突变型基因频率如此高,这说明在进化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选择。至于发生了啥,我们也没办法坐上时光机去以前看看。有一些观点认为,出现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东亚的冬天太漫长了,ABCC11发生突变的源头——东北亚地区在冬天,几乎是除了南北极之外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减少大汗腺分泌有利于冬季生存,所以才让这一基因突变保留了下来。支持这一推论的证据显示,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纬度和ABCC11基因突变都存在相关性。

汗腺为什么和冷热有关?

然而,老祖宗给我们选的这块地方,除了冬天冷,夏天还热啊,所以如果真的不容易出汗,那我们早就被热死了,所以应该还有一些别的什么特征帮助我们适应这块大地。

2013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合作下,发现东亚人存在着EDARV370A突变基因,会使得毛发更粗,小汗腺(eccrine glands)更多,也能让我们拥有“铲形门齿”的特征。这个突变基因的频率,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汉族中可以达到93.7%,比看脚指甲有没有分成两瓣靠谱多了。

关于铲形门齿可以看《中国人的门牙像个小铲子,是为了更好吃饭吗?》

这次突变大概发生在35000年前的中原地区,由于那时候地球恰好处于温暖湿润的时期,而即使在现代,入夏之后,副高就要以“不热死你就赖着不走”的强硬态度进入中原腹地。虽然我们今天能够躲在空调房里边避暑,几万年前的老祖宗可没这么好的条件,只好在自己身体上做点文章了。

这两则假说看起来有些互相矛盾,不过也不难解释其中的关联:大小汗腺虽然都与出汗有关,但遍布全身的小汗腺对体温调节贡献更大,而大汗腺的功能并没有如此显著,它除了分泌出来这些物质,在一些动物中与通过气味识别同伴有关。

马总是锃亮的,而且不像狗伸舌头散热就因为马有大汗腺

减少大汗腺分泌,可以让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裹着厚衣服到处狩猎的冬天里,不用花太多时间打理身体,且这些分泌物本身也是细菌或寄生虫滋生的温床,毕竟野外求生可没那么好的卫生条件。

气候还改变了我们的脸?

气候在演化的过程中,不光能影响出汗,还会影响外貌。虽然基因里有那么一些耐热的天赋,然而90年代古生物学家Dale Guthrie,从猛犸象适应寒冷气候的演化中,根据蒙古人种的外貌,猜测或许这一人种同样演化自气候十分寒冷的东北亚。这一人种包括了今天大部分东亚人,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

很容易看出来的蒙古人特征

图源:电影《蒙古草原,天气晴》

比如刻板印象里,东亚人的眼睛比较小,而且是单眼皮,这个假说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眼睛显然没法像身体一样,裹上厚厚的衣服,只能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而一双闪灵灵的大眼睛,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只会更快被冻伤,所以较小的眼裂能够减少眼睛暴露在外的面积。而眼睑周围较厚的脂肪层,在我们闭上双眼时休息,也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左边为东亚人的眼周结构,右边为高加索人(也就是白人),可以看到我们眼周有更多脂肪。图源:参考资料[9]

这张图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眉毛没有白人那么浓,这是因为较淡的眉毛可以防止呼出的热气在毛发上结冰。此外,更小的眼裂也让我们在茫茫雪原中,不至于被反射出的强烈日光灼伤眼睛。毕竟即使在今天,如果要去滑雪也需要戴上护目镜。

懂了,去北极玩前先刮眉毛

蒙古人种的面部轮廓也更为平缓,有利于在风雪交加的保存面部热量,抵御直面而来的寒风。Guthrie本人也说,由于自己是一副典型的白人面孔,在阿拉斯加考察时,即使做了很好的防寒措施,但由于面部必须暴露在外,脸颊和鼻子都被严重冻伤。

最左边为白人头骨,右边为亚洲人头骨。鼻骨较低能让鼻腔不至于太突出面部而增加热量的损耗。图源:参考资料[8]

东亚人的体格也符合艾伦-伯格曼法则,即生存环境的温度越低,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也会越小,以减少散热,所以在身材变得更高大的同时,身体“附器”也会更小,躯体轮廓会看起来更“圆润”,如北极兔和野兔对比,耳朵就更小,四肢也相对更短。而典型的蒙古人种的身材,较其他人种,尤其是非洲人,肢体会显得短一些,有点像五五开身材。

北极兔比其它兔子耳朵小巧

不同人种的体格对比,最左边为蒙古人种,右边分别为白人、澳大利亚原住民和非洲人。可以看到我们身材上更结实,一看就知道耐造。图源:参考资料:[8]

当然,这仅仅一种假说,况且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历过很多次移民和民族融合,这些普遍意义上的蒙古人种特征,或许并没有那么明显了。尤其在我国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因地理原因,与南亚或西亚地区的其他人种有过基因交流,所以相当一部分人的特征,并不如华北或东北地区的人们那么明显。

假设假说成立,祖先为了适应东亚这个冬冷夏热的气候做出了很大努力,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身材和外貌感到骄傲。

参考文献

[1]. Nakano M, Miwa N, Hirano A, Yoshiura K, Niikawa N. A strong association of axillary osmidrosis with the wet earwax type determined by genotyping of the ABCC11 gene. BMC Genet. 2009 Aug 4;10:42. doi: 10.1186/1471-2156-10-42. PMID: 19650936; PMCID: PMC2731057.

[2]. Wilke, K., Martin, A., Terstegen, L. and Biel, S.S. (2007), A short history of sweat gland 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9: 169-179. https://doi.org/10.1111/j.1467-2494.2007.00387.x

[3]. Martin A, Saathoff M, Kuhn F, Max H, Terstegen L, Natsch A. A functional ABCC11 allele is essential in the biochemical formation of human axillary odor. J Invest Dermatol. 2010 Feb;130(2):529-40. doi: 10.1038/jid.2009.254. Epub 2009 Aug 27. PMID: 19710689.

[4]. Ohashi J, Naka I, Tsuchiya N. The impact of natural selection on an ABCC11 SNP determining earwax type. Mol Biol Evol. 2011 Jan;28(1):849-57.

[5]. Ishikawa T, Toyoda Y, Yoshiura K, Niikawa N. Pharmacogenetics of human ABC transporter ABCC11: new insights into apocrine gland growth and metabolite secretion. Front Genet. 2013 Jan 2;3:306. doi: 10.3389/fgene.2012.00306. PMID: 23316210; PMCID: PMC3539816.

[6]. Mao X, Zhang H, Qiao S, Liu Y, Chang F, Xie P, Zhang M, Wang T, Li M, Cao P, Yang R, Liu F, Dai Q, Feng X, Ping W, Lei C, Olsen JW, Bennett EA, Fu Q. The deep population history of northern East Asia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to the Holocene. Cell. 2021 Jun 10;184(12):3256-3266.e13. doi: 10.1016/j.cell.2021.04.040. Epub 2021 May 27. PMID: 34048699.

[7]. Baker LB. Physiology of sweat gland function: The roles of sweating and sweat composition in human health. Temperature (Austin). 2019 Jul 17;6(3):211-259. doi: 10.1080/23328940.2019.1632145. PMID: 31608304; PMCID: PMC6773238.

[8]. R. D. Guthrie. The Mammoth Steppe and the origin of Mongoloid and their dispersal. In Prehistoric Mongoloid Dispersal.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996

[9]. Weng CJ. Oriental upper blepharoplasty. Semin Plast Surg. 2009 Feb;23(1):5-15. doi: 10.1055/s-0028-1110096. PMID: 20567720; PMCID: PMC2884894.

[10]. Carleton S. Coon. Racial Adaptations: A Study of the Origins,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Racial Variation in Humans. Nelson-Hall, Chicago, 1982

[11]. Stock, J.T. (October 2006). "Hunter-gatherer postcranial robusticity relative to patterns of mobility, climatic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for tissue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31 (2): 194–204.

[12]. Jack Wang and John C. Thornton and others, Asians have lower body mass index (BMI0) but higher percent body fat than do whites: comparisons of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0, 23-28,1994.

撰文 | 萧旭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初中时,我班上有个叫刘芳的女生,因为狐臭常被同学嘲笑

初中时,我班上有个叫刘芳的女生,因为狐臭常被同学嘲笑。新学期分座位,没人愿意和她同桌。我犹豫再三,最终鼓起勇气主动要求和刘芳坐在一起。这个决定引来同学们的惊讶和嘲笑,但我没想到,这竟成了改变我人生的重要抉择。

刚和刘芳同桌时,我承受了巨大的社交压力。

有次体育课后,我听到张伟他们在背后议论:"王小雅真是脑子有问题,竟然主动和'臭女生'坐一起,看来是想讨好赵老师吧。"

我心里很难过,但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那天晚上,我对着镜子哭了很久,甚至萌生了要和刘芳换位置的念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刘芳其实是个非常聪明善良的女孩。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因为紧张发挥失常,眼看就要交白卷了。

刘芳注意到我的异常,悄悄把自己的草稿纸塞给了我。

我惊讶地发现上面写满了解题思路,这让我顺利完成了考试。

从那以后,刘芳经常耐心地给我讲解难题,我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但好景不长,李静发现我们关系变好后,开始散布谣言说我和刘芳"臭味相投"。

这让我再次陷入了社交困境。

有天午休时,我实在忍不住了,对李静说:"你有什么资格这样说别人?刘芳比你优秀多了!"

没想到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李静,她带头号召同学孤立我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刘芳成了班级里的"异类",没人愿意和我们说话。

我曾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但看到刘芳坚强的样子,我又坚定了继续支持她的决心。

多年后,当我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已经成为知名企业家的刘芳伸出了援手,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贵人。

她不仅为我提供了资金支持,还用她的人脉帮我打开了市场。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善良和同理心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希望你能勇敢地选择善良,因为这可能会成为改变人生的重要抉择。

记住,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善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你帮助的人,明天会如何影响你的人生。

全网首发,原创文章,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