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乌托邦腋臭(乌托邦是什么牌子)

时间:2024-09-25 08:13:3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疯狂鸡娃的最大隐患,终于被一位衡水毕业生写出来了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最近,我看了《读库》上的一篇文章《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致讲述了她在衡水中学上学的日子。

衡水中学的名字,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听说过,毕竟是全国闻名的名校。

甚至我听到过一个说法,说全中国有且只有一所中学,可以让学生“逆天改命”,那就是衡水中学。

听起来确实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衡水的 GDP 全省靠后,人口 450 多万,每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 115 亿元,放眼全国来看,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

但衡水中学却在几年时间内,火速创造出属于这个不起眼小镇的教育奇迹:

2011 年,衡水中学 70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3 年,衡水中学 10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5 年,衡水中学 11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6 年,衡水中学 13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7 年,衡水中学 176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8 年,衡水中学 21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9 年,衡水中学 275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占河北省清华、北大在校生人数的 80% 以上。

同为从县城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在这无比耀眼的光环背后,一定是夜以继日的辛勤苦读。

但《读库》上那篇文章的内容,还是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同时,我也想起了之前曾经看到过的一些与衡水中学相关的采访和纪录片——

事实是,衡水中学的生活,远比我们“外人”想象得更夸张。

在衡水中学的一天

作为成绩显赫的名校,衡水中学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标杆,经常会邀请教育同行到校参观、交流经验。

有教育同行通过镜头,记录了在衡水中学参观的一天。

文字和影像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褪去光环后,衡水中学最真实的一天。

早上 5:30 一天的开始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开始了忙碌有序的一天。

此时的衡水中学,就像是一只被惊醒的猛兽,发出震耳的吼叫。

因为在这里,是没有走路这个概念的,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永不停止的奔跑。

截自访谈节目《复读时去了传说中的衡水中学,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三观被颠覆了…》(视频作者:凉子访谈录 @ bilibili)

他们会捧着书,来到操场,一边读书一边跑早操。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10 早读

结束跑操以后,学生们一路小跑进入教室,气息还没有平缓下来,也来不及擦去晨跑时流下的汗水,就这样开始了早读。

生怕耽误一秒钟,知识就会溜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30 早饭

依然是一路小跑,所有学生集体奔向食堂,即使在排队领餐的时候,也不忘捧读课本。

从取餐到吃完饭,用时只有短短几分钟。

结束用餐后,学生们又会跑着回到教室,继续学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这种特种兵式的进餐方式,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也带来了“隐患”。

有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是隐秘的。和我认识的大多数衡中毕业生一样,我有严重的胃病,半夜会被胃痉挛痛醒,浑身冒冷汗。

虽然有意放慢,我吃饭仍然算得上“狼吞虎咽”,最多十分钟,就能把所有的食物吞下去。

买了大袋食物回宿舍,总有一种焦虑逼迫我在路上就打开袋子开吃。

走在路上,我会不自觉地跑起来。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10 早自习/卫生打扫/班风班纪检查

早上 7 点 10 分,大部分学生终于安静地坐了下来,开始早自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忙碌着——值日生们负责将教室和楼道的角角落落打扫干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小黄帽则负责检查班风班纪,这并不是走过场一般的随便查查,而是非常严格的、事无巨细的检查。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每周通报违纪,在我脑海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名目有:“盯着瓷砖看超过一分钟,疑似在照镜子”。后来我找到了一份真实可靠的违纪名单。摘录几条如下:

607班5:53北1后2北2长时间抠右手大拇指

608班南后3北1喝水 7:01

611班北1后2北1扇风 7:03

596班数学课代表问缺卷子。有一个男生说缺德 7:12

这几条是教室违纪,宿舍违纪又是另一套。

比如,不能在晚休后一个半小时之内或早起半小时前起床上厕所,原因是“有早起的嫌疑”。

最常见的违纪名目是“纸塑声”,顾名思义,就是“发出纸张或者塑料的声音”。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45 正式上课

忙碌了一个早上,在起床两个多小时之后,学生们终于开始了正式的课程。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没有人走神,教室中只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和沙沙的写字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上午 10:05 课间操

两节课后,学生们再次集体下楼跑操。

即使是在跑步,像豆腐块一样的方阵也丝毫不会变化,一直整齐划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之后,学生们会再次回到教学楼,继续上午的课程。

中午 12:00 午饭/午休

12 点的放饭铃一响,学生们又急匆匆地跑向了食堂。

其他学校的学生,是因为肚子饿才争着、跑着扑向食堂;而衡水中学的学子跑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节省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在意饭好不好吃,只在意怎么吃、吃什么,才能够让他们更快地从进食模式回到学习模式。

老师们讲历届状元的故事。

譬如“16年状元吃包子”: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都等到同学们吃饭快回来的时候再去食堂,每次都吃包子,打到饭就往门口走,包子掰开先吃馅儿,能吃多少算多少,走到门口,无论还剩多少一并扔掉。”

有学长学姐回学校宣讲:因为吃饭快胃都坏掉了,到现在也没有好。

可是他们喜悦地说:考上了清华/北大,也算值得。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下午 2:05 上课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午休后,学生们从寝室急速跑向教室。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进入教室后,需要先进行课前誓词,一般是一些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话。

大家紧握拳头,大声地宣扬着自己的誓言,整栋教学楼里,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激昂的宣誓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下午 6:05 晚餐

结束了下午的课程之后,六点过五分,是属于衡中学子的晚饭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通往食堂的路上,无论是跑着去吃饭的人,还是吃完饭跑着回教室的人,手里都抱着书。

所有人都是分秒必争,不愿浪费一毫一厘的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晚 19:15 - 21:50 晚自习

晚上,在月亮和星光的陪伴下,学生们会进行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消化吸收一天学到的知识。

晚 22:10 熄灯休息

结束晚自习后,所有学生又要跑回自己的宿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快速地洗漱、收拾,十点十分的时候准时上床睡觉。

晚睡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会有老师查寝,不允许学生开灯“偷学”。

衡水中学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每个新的一天,学生们都会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循环。

唯一的例外,是周六傍晚和周日早上。

周六有“自由活动”,是指从下午五点十五下课开始,一直到七点半,期间可以自由活动,周日早上也不用跑操和早读,上课之前到教室即可。

一次休息总共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但弥足珍贵。

周六晚上,超市里的泡面柜子往往被“洗劫一空”,而食堂档口则无人问津。

因为单单泡开就需要三分钟,泡面是衡中最“奢侈”的食物,只有周六的休息时段才容得下这样的“奢侈”。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衡水中学就像是一个维持着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在这里生活学习的学生,则是这个庞大机器中,一个个严密紧扣的齿轮。

每个人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的要求,飞快、匀速地转动起来,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更不允许擅自停下来。

除了不停转动——也就是学习之外,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忽略,即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争分夺秒,多数人选择连续几周不洗澡。

冬天的早上,跑完操,人群涌进教室,一种热气腾腾的臭味瞬间弥漫开来。

到那个程度,已经无法区分是汗臭、腋臭、还是不洗衣服的臭,纯粹就是动物的臭。

讲究卫生是不被鼓励的

爱讲究,就说明了这个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

有老师会说:跑操完按照味道就能辨认班级——最臭的是理科实验班,然后是文科实验班,理科普通班,文科普通班,最后是艺术生。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学生最应该呈现的样子吗?学生除了学习,不需要想其他任何事情。

但我们不该忽视的是,在这样极致高效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作为孩子、作为人的属性,也在被一点一点地磨去。

齿轮转多了,总会有咬合不上、停摆的时候。

被蒙住眼睛的赛马

其实,最让我感受到冲击和不安的地方是,衡水中学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化了。

高中本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建立对社会的认知,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关键期。

孩子会在环境的熏陶下,从懵懂无知的自然人转变为知晓社会文化、掌握行为规范、树立价值观的社会人。

也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但在衡水中学,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分数成了学校对孩子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

所有人的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各科分数、各科排名被打印成两张纸,贴到墙上。

随后大志宣布,每次考试后重新分配座位,依据是上次考试的排名。

所有人抱着桌子在走廊上排队,第一名先进去挑选座位,随后是第二名,第三名……以此类推。

每次考试都是一场比赛,而学号就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排行榜。

你可以在任何一台读报机上查到每个人的学号,每次考试的成绩,甚至可以看到每张扫描的试卷。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这套单一的评判标准下,衍生出了更为极致的行为准则,甚至一些对孩子的管控手段,已经到了畸形的程度。

比如,就连使用一张小小的草稿纸,都要“努力到极致”才行。

在衡中,老师事无巨细地为我规划一切,帮我为假期的每一天制定详细计划;

发给我几种特制的本子,每一种本子有具体的用途和详细的使用方法;

跑操和吃饭分别有不同的小册子和试卷,恰好是候操或者排队的三分钟能完成的量。

老师们教给我考试的几种做题思路,甚至如何使用草稿纸——我至今还记得,把草稿纸对折叠上三次,最后变成厚厚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解一道题,再标上题号,如此便不会弄混算式;

如果一个小方块用完了,就再用一个;如果草稿纸用完了,就再用一张。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衡中,任何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没有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休息时听一听随身带的 MP3 。

被我的老师知道了,她严肃地告诉我:曾经有学生就是如此,休息时还想着听音乐,就在假期被“弯道超车”,自此再也赶不上其他同学。

知道自己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吗?老师会说,对自己不够狠!

我十分羞愧,从此把MP3束之高阁,不再听音乐。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这样严格的管理控制之下,有的人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不惜以生命做筹码,换来离开衡中的机会。

截自访谈节目《复读时去了传说中的衡水中学,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三观被颠覆了…》 视频作者:凉子访谈录 @ bilibili

而有的人,即使坚持住了,也依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那些原本属于孩子的五彩斑斓的人生,在衡中被洗刷褪色,成了色系单调、内容匮乏的画面。

台上的老师问:你们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大声说出来!

我没料到有这一环节,理想是多私密的东西啊。

可是周围的人全都喊了起来:“清华!”“北大!”

那一瞬间我感到疏离:为什么人生理想会是某一所大学呢?

高考时才十八岁,人生不是有八十年吗?难道此后的人生都不作数吗?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文中,作者曾经提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他们那一届学生中,报考建筑学的比例高得惊人,包括很多从未对建筑产生兴趣的学生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原因很简单,在衡中上学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要考清华、北大,但对专业却知之甚少。

老师们也总是说: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而在作者上高三那年,衡中请来了清华建筑学院的院长庄惟敏老师做讲座。

一切平常地进行着,直到当他讲到火星设计太空站的图纸,要考虑哪些要素,我才从卷子堆里抬起头听了起来。

然后他讲和同事去南极建房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沿途要小心掩埋在雪层下的冰窟窿。

他还讲了南极科考站是怎样的光景,如何吃鱼,又如何和企鹅打招呼。

这时我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礼堂里不再有写卷子的沙沙声,大部分人都抬起头听了起来。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就好像走在雾霾深重的街道上,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模糊浑浊,你走到一个路口,看到不远处闪烁着的红灯。

那一刻,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了。那跳动的红色,是雾霾天里唯一的亮色。

那次讲座之后,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目标卡上写下了“清华建筑系”。

因为南极和火星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很遥远、很梦幻,却无比吸引人。

这个简单的小讲座,成为了那一届衡中学子心中难以抹去的亮色。

细想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孩子,和那些在赛场上被遮住眼睛的马匹,何其相似!

在赛马场上,有些马匹好奇心重,特别喜欢东张西望;有些胆子特别小,稍有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有些马匹走势不规矩,容易偏离赛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马戴上眼罩。

这样可以遮掩马匹的部分视野,让它们更加专心地参与角逐,不因外界事物分心。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孩子看到什么是由大人决定的。

当竞赛结束,人们可以不用考虑马被摘掉眼罩后,看到完整赛场的那一刻,会作何反应。

但我们不能不思考,当目标如此单一的高中生活结束后,衡中学子面临更为复杂的世界时,该如何与之相处?

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以外的事情一无所知,生活、社交能力也基本为 0 。

我上大一时,第一次知道并且注册微信。

学会翻朋友圈之后,我发现不少大学同学的朋友圈可以追溯到初中。

后来注册微博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感到很惊讶——他们这么早就可以用微博和微信了吗?

我不大会用筷子——在衡中,为了节省时间,我通常只用一柄固定的铁饭勺。

除了无师自通的开关机,电脑当然是完全不会。

我闹了不少笑话,时常面对别人略带惊讶的诘问:为什么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总是在常识上犯错误。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也许在这些孩子眼中,外部世界的规则,过于混乱和粗糙,而衡中那样规则明晰简单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乌托邦。

所以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这些孩子很容易选择退缩,也很容易把对世界的不满,投射在自己身上。

我有一种强烈的恨意,我能明确说“我恨”,但我遍寻不到一个宾语,最后只能强烈地恨我自己。

我在(高考)之后的半个暑假、一两年间,都觉得自己是有罪的。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那么,我们让孩子努力奔跑的那条路,真的能通往幸福吗?

比学习更重要的,

是要学会爱这个世界

张炘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曾经有一个“神童”, 10 岁上大学,13 岁读硕士,16 岁读博士。

后来,还因为他要求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父母没有同意而闹上了新闻。

在读博士之前,张炘炀一直严格按照父母为他规划的路线“行走”。

很长一段时间,张炘炀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直到最近,通过媒体的访谈,人们才了解到他的近况。

这个昔日的神童,最终耗时 8 年读完了博士,毕业后,他没有按照父母的预想留在北京,而是在某所高校担任了外聘教师。

做了没多久,他就辞去了工作,开始和朋友合伙创业,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当教师时攒的几万元,已经花得只剩下几千块钱了,他不得不节衣缩食。

但张炘炀并不急着找工作。因为几乎每隔两三个月,他的父母就会主动给他转一万块钱。

当被质疑是在“啃老”时,张炘炀却说:

如果当初父母买了北京的房子,现在肯定涨到 1000 多万了,这是父母欠他的。所以他有 1000 万的额度,可以随意从父母那里支取。

发生在张炘炀身上的事,让我再次陷入思考:努力学习,就能让孩子通往幸福吗?

我想,一定不是的。

完整的人格,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塑造,不应该、也不能只有学习这一个核心。

还有比学习更为核心的幸福要素,比如——

让孩子真正爱上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没有用心领悟过生活的意义,即使成绩优异,也很难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甚至还可能因为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之中,导致心态的失衡,造成心理问题。

不得不说,在“怎么让自己感觉到幸福”这个领域,我们确实缺少经验,主要还是受观念的限制。

世界价值观调查 (World Values Survey,WVS) 是一项从 1981 年开始进行的、非常著名的学术社会调查。

King's College London. (2023). UK public among least likely to place importance on work.

每个国家的样本均具有代表性,并且至少有 1000 人,最近的一次调查数据显示:

针对“你是否觉得工作在你人生里‘非常重要/相当重要’?”这个问题,中国有 89% 的参与者表示了认同。

对“你是否同意‘即使工作会压缩休息时间,也应该占首位’?”这个问题,中国 82% 的参与者表示同意,且排名相当靠前。

针对“如果将来对你来说,工作并不那么重要,你觉得是好事(绿色)/ 无所谓(灰色)/ 坏事(红色)?”这个问题,有 61% 的中国参与者认为那将是坏事。

在“你是否认为‘闲暇时间很重要’?”这个问题下,有近三成的中国参与者否认了闲暇的重要性。

在“你是否同意‘人不工作,就会变懒’?”这个问题下,也不出所料,中国排名非常靠前,有 83% 的中国参与者表示了同意。

可见,在国内,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价值感需要靠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实现”。

我们似乎习惯了用“累”来替代“充实”,用“忙碌”来替代“幸福”,甚至把自己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和焦虑,通过鸡娃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在《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衡中就像一个进击的巨人。

巨人由无数的小人组成。

小人们被告知,要努力向上爬,做头部,只有头部才算作出人头地。

可是巨人实际上并不在乎最终谁是头部,谁从头部掉到了肩部,谁又被甩了出去。

但头部是一定存在的,巨人一定会完成他的进击。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我的孩子不用做巨人的一部分,更无所谓头部或肩部,他们能成为自洽的个体,就已经很好了。

川妈说说

写这篇文章,我知道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能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可能会引发很多讨论、甚至批评。但我是真的忍不住,因为我自认很感同身受读库文章的作者。我也是从小县城靠刷题、苦读走进985,相似的模式,衡水中学更极致。

我和作者一样,至今很感激我的母校,没有她的托举,没有我的今天。但年纪大了往回看,总有遗憾。在我拼命工作不敢停下的时候,在我偶有闲暇时间却不知道要做啥、心慌的时候,在不能坦然享受一部电影、一个午后阳光的时候,那份遗憾越来越浓烈。

在我的青春时光,我学会了拼搏奋斗,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现在,我更加贪心,希望我的孩子不用取舍、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拓展阅读

县中的孩子,还有希望吗?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TING闻|体验VR后,我真心期待《银翼杀手2049》

今年是我第七年来圣迭戈动漫展(San Diego International Comic-Con),对热情粉丝的尖叫、汗味和腋臭已经免疫,被各大影业占领的Hall H也渐渐失去其魔力,只有一些脑洞很大的Cos粉们还继续辣着我的眼睛。

今年有很多混搭风。

正当遭受“七年之痒”折磨的我感叹动漫展不如以前时,《银翼杀手2049》的虚拟现实展让我对这个动漫朝圣地再次燃起激情。

《银翼杀手2049》VR 概念图。

大家都知道1982版的《银翼杀手》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奇作,但整个未来世界出自于菲利普·K·迪克。就像梵高一样, 菲利普·K·迪克一生穷困潦倒,他的科幻书籍都被书商廉价收购,1982年他去世后,《银翼杀手》才问世。

哈里森·福特在《银翼杀手》中乘坐的飞船。

当时,《银翼杀手》遭遇票房滑铁卢,不仅是因为上映日期撞上了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观众对其中看似乌托邦的未来世界也不买账。

迪克在影片上映前几周挥挥衣袖告别人世,但他对未来的构想影响了一批科幻电影,其中包括《骇客帝国》、《独立日》、《第五元素》和《世界大战》。

未来世界的日本艺伎。

《银翼杀手》是一部关于未来罪恶世界的黑色电影,风格晦暗,主人公持有悲观的世界观,全片几乎没有什么正能量。

故事设定的时间是2019年,洛杉机已经变成了废人之地,科技发达的人类制造了与人类一模一样的复制人(Replicants),他们的唯一用途就是为人类卖命工作。

复制人研究总部秘密地将情感和记忆加入复制人,他们有了人类的七情六欲,但他们却只能存活四年。于是,四个复制人为了争取更久的生命,开始了残暴的反击。

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狄卡是一个已经辞职的警察,本想每天吃个拉面、过退休生活的狄卡爱上了美丽的复制人瑞切尔,肩负起了毁灭其他复制人的重任。

狄卡和瑞切尔。

现在看来,菲利普·K·迪克对人类发展期望过高,高仿真复制人在2019年没法成为现实,但他在《银翼杀手》中设定了一个多种族融合的大都会以及带有语音识别功能的电脑系统(Siri)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中,脏乱差还没城管的洛杉矶到处是大型高清电子屏幕,上面滚动着日本女人吃药丸的视频和仍带有80年代风格的可口可乐广告。

满大街奔跑的除了留在地球的人类之外,还有很多半成品复制人,大多数都是和玩具和洋娃娃合成的怪咖。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很诡异。

《银翼杀手》的故事发展和人物演变有很多层次,主人公狄卡随着对复制人的追杀慢慢地失去了他的人性,显示出了人性的丑恶面,和那个霓虹灯下的腐烂世界相呼应。

最后一个高智商复制人死去之前有一段雨中遗言,已经被科幻粉们捧为经典,最后两句话是“我见证的每个瞬间都会消逝在时间里,就像雨中的眼泪,死亡的时刻到了”。

当华纳影业和Alcon 娱乐宣布拍摄《银翼杀手2049》的时候,很多粉丝都质疑“续集是否还能继续菲利普·K·迪克在哲学层面上对未来世界的探讨”。

《银翼杀手2049》绝对是巨星瓜分银幕的一部电影,哈里森·福特重返这个系列,瑞恩·高斯林饰演主角警官K, 杰瑞德·莱托是大反派,除此之外,罗宾·怀特、戴夫·巴蒂斯塔、性感女星安娜·德·阿玛斯和老戏骨连尼·詹姆斯也加盟影片。

高调,是《银翼杀手2049》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和1982版截然相反。不过,执导此片的是近几年在科幻和犯罪剧情片题材上彰显掌舵能力的丹尼斯·维伦纽瓦(《焦土之城》《边境杀手》),摄影师是传奇人物罗杰·狄金斯(《肖申克的救赎》《冰血暴》)。

高司令和女主安娜·德·阿玛斯。

维伦纽瓦在动漫展上向粉丝们保证,《银翼杀手2049》“在核心上百分之百地继承了要1982年版本的黑暗诗意境界”。这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华纳和Alcon为了配合影片宣传,在今年1月启动了一个虚拟现实项目,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概念再现菲利普·K·迪克设计的未来。

《银翼杀手2049》的虚拟现实体验棚设在动漫展主会场的外面,占地面积超过600平米,在33度高温下等了20分钟之后, VR体验的大门打开了,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湿漉漉、充满烟雾的一个神秘世界。在昏暗的灯光下,墙上挂着的是带有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笔记的剧照。

一帮工作人员把我引到VR座位上,带上头显和耳机之后,我的《银翼杀手》之旅开始了。

我在VR世界里面的角色应该是高司令在片中的人物,他驾驶着升级版本的一辆警署飞船,穿梭在2049年的洛杉矶。高楼广告牌上依然有可口可乐的广告,但是3D的进化版本,82年版本中的日本女人不见了,替代她的是一系列虚构的中国广告,中间还夹杂着俄罗斯和印度文字。

正在我享受着360度的全景世界时,飞船遭受了攻击,随着飞船极速降落,一股强烈的失重感向我袭来。

然后,体验就结束了。

WHAT?!

正当我拿下头显想抱怨VR体验太短的时候,一个撑着雨伞的大姐出现在我眼前,她用愤怒地表情看着我,“你看到飞船坠毁了吗?谁干的?赶快拨打995!”

一脑门雾水的我环顾四周,发现我站在一架实体飞船前,警察黄色塑料带封锁了现场。

原来,VR之后,整个体验棚被装置成了电影场景。

我在与雨伞姐交谈的时候,一组记者围绕过来,他们是未来的新闻媒体,要采访我关于这场飞船坠毁事件。

好吧,我只能临场发挥了。

现场的演员。

在假的采访之后,真家伙上了。

一组身穿“街头职业女性”风的女子向我走来,她们用很挑衅的语气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中国人”这个回答引来她们一场大笑,涂了深绿色唇彩的短发女说“这里已经没有国度,亚洲人都搬来这个废墟了”。

随着她的手指指向,我看到她背后的大排档。

这里挂着中国结和各种大小的炒锅,霓虹灯牌上写着“中餐”,整个场景和82年《银翼杀手》的拉面馆有点相似。

82年版本的剧照。

鸡尾酒吧有一张酒单,两种酒分别是关公酒和阿里山茶酒,桌子上还有一笼热腾腾的菜肉包。看来,《银翼杀手2049》的地球场景将主打中国风。

转身,有身穿未来工作服的摄影师要求我拍照。照片是现场合成的,为了增加未来感,她扫描了我手腕上的芯片,照片瞬时传送到了我的电子邮箱。

越往这场景的深处走,眼前的一切就越离奇,不仅有脱衣舞馆,还有戴着面具的人在我耳边低语:“他们发现新物种了吗?”

剧照和体验现场。

这示意电影中将会出现除了人类和复制人之外的另一种高科技生物,而一直困扰影迷的问题也会在电影中得到解答:2049年的狄卡到底是人还是复制人或者是具更高IQ的复制人?

谜底将在10月6日揭晓,期待中国同步。

【作者自述】我在美国从事影视媒体工作,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俗称“金球奖组委会”)的会员。简单说,本人的日常工作可以概括为看片!采访!再看片!我是一名独立电影迷,喜欢赫尔佐格、文德斯和李安,也是《欲望都市》脑残粉和《胜利之光》死忠粉。欢迎访问我的新浪微博“婷的看片房”。

疯狂鸡娃的最大隐患,终于被一位衡水毕业生写出来了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衡水中学的名字,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听说过,毕竟是全国闻名的名校。

甚至我听到过一个说法,说全中国有且只有一所中学,可以让学生“逆天改命”,那就是衡水中学。

听起来确实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衡水的 GDP 全省靠后,人口 450 多万,每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 115 亿元,放眼全国来看,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

但衡水中学却在几年时间内,火速创造出属于这个不起眼小镇的教育奇迹:

2011 年,衡水中学 70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3 年,衡水中学 10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5 年,衡水中学 11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6 年,衡水中学 139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7 年,衡水中学 176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8 年,衡水中学 214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2019 年,衡水中学 275 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占河北省清华、北大在校生人数的 80% 以上。

同为从县城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在这无比耀眼的光环背后,一定是夜以继日的辛勤苦读。

但《读库》上那篇文章的内容,还是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同时,我也想起了之前曾经看到过的一些与衡水中学相关的采访和纪录片——

事实是,衡水中学的生活,远比我们“外人”想象得更夸张。

在衡水中学的一天

作为成绩显赫的名校,衡水中学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标杆,经常会邀请教育同行到校参观、交流经验。

有教育同行通过镜头,记录了在衡水中学参观的一天。

文字和影像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褪去光环后,衡水中学最真实的一天。

早上 5:30 一天的开始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开始了忙碌有序的一天。

此时的衡水中学,就像是一只被惊醒的猛兽,发出震耳的吼叫。

因为在这里,是没有走路这个概念的,从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永不停止的奔跑。

他们会捧着书,来到操场,一边读书一边跑早操。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10 早读

结束跑操以后,学生们一路小跑进入教室,气息还没有平缓下来,也来不及擦去晨跑时流下的汗水,就这样开始了早读。

生怕耽误一秒钟,知识就会溜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早上 6:30 早饭

依然是一路小跑,所有学生集体奔向食堂,即使在排队领餐的时候,也不忘捧读课本。

从取餐到吃完饭,用时只有短短几分钟。

结束用餐后,学生们又会跑着回到教室,继续学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这种特种兵式的进餐方式,确实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也带来了“隐患”。

有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是隐秘的。和我认识的大多数衡中毕业生一样,我有严重的胃病,半夜会被胃痉挛痛醒,浑身冒冷汗。

虽然有意放慢,我吃饭仍然算得上“狼吞虎咽”,最多十分钟,就能把所有的食物吞下去。

买了大袋食物回宿舍,总有一种焦虑逼迫我在路上就打开袋子开吃。

走在路上,我会不自觉地跑起来。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10 早自习/卫生打扫/班风班纪检查

早上 7 点 10 分,大部分学生终于安静地坐了下来,开始早自习。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忙碌着——值日生们负责将教室和楼道的角角落落打扫干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小黄帽则负责检查班风班纪,这并不是走过场一般的随便查查,而是非常严格的、事无巨细的检查。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每周通报违纪,在我脑海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名目有:“盯着瓷砖看超过一分钟,疑似在照镜子”。后来我找到了一份真实可靠的违纪名单。摘录几条如下:

607班5:53北1后2北2长时间抠右手大拇指

608班南后3北1喝水 7:01

611班北1后2北1扇风 7:03

596班数学课代表问缺卷子。有一个男生说缺德 7:12

这几条是教室违纪,宿舍违纪又是另一套。

比如,不能在晚休后一个半小时之内或早起半小时前起床上厕所,原因是“有早起的嫌疑”。

最常见的违纪名目是“纸塑声”,顾名思义,就是“发出纸张或者塑料的声音”。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早上 7:45 正式上课

忙碌了一个早上,在起床两个多小时之后,学生们终于开始了正式的课程。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没有人走神,教室中只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和沙沙的写字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上午 10:05 课间操

两节课后,学生们再次集体下楼跑操。

即使是在跑步,像豆腐块一样的方阵也丝毫不会变化,一直整齐划一。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之后,学生们会再次回到教学楼,继续上午的课程。

中午 12:00 午饭/午休

12 点的放饭铃一响,学生们又急匆匆地跑向了食堂。

其他学校的学生,是因为肚子饿才争着、跑着扑向食堂;而衡水中学的学子跑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节省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在意饭好不好吃,只在意怎么吃、吃什么,才能够让他们更快地从进食模式回到学习模式。

老师们讲历届状元的故事。

譬如“16年状元吃包子”: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都等到同学们吃饭快回来的时候再去食堂,每次都吃包子,打到饭就往门口走,包子掰开先吃馅儿,能吃多少算多少,走到门口,无论还剩多少一并扔掉。”

有学长学姐回学校宣讲:因为吃饭快胃都坏掉了,到现在也没有好。

可是他们喜悦地说:考上了清华/北大,也算值得。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下午 2:05 上课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午休后,学生们从寝室急速跑向教室。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进入教室后,需要先进行课前誓词,一般是一些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话。

大家紧握拳头,大声地宣扬着自己的誓言,整栋教学楼里,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激昂的宣誓声。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下午 6:05 晚餐

结束了下午的课程之后,六点过五分,是属于衡中学子的晚饭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通往食堂的路上,无论是跑着去吃饭的人,还是吃完饭跑着回教室的人,手里都抱着书。

所有人都是分秒必争,不愿浪费一毫一厘的时间。

截自纪录片《在衡水的一天》

晚 19:15 - 21:50 晚自习

晚上,在月亮和星光的陪伴下,学生们会进行两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消化吸收一天学到的知识。

晚 22:10 熄灯休息

结束晚自习后,所有学生又要跑回自己的宿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快速地洗漱、收拾,十点十分的时候准时上床睡觉。

晚睡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会有老师查寝,不允许学生开灯“偷学”。

衡水中学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每个新的一天,学生们都会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循环。

唯一的例外,是周六傍晚和周日早上。

周六有“自由活动”,是指从下午五点十五下课开始,一直到七点半,期间可以自由活动,周日早上也不用跑操和早读,上课之前到教室即可。

一次休息总共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但弥足珍贵。

周六晚上,超市里的泡面柜子往往被“洗劫一空”,而食堂档口则无人问津。

因为单单泡开就需要三分钟,泡面是衡中最“奢侈”的食物,只有周六的休息时段才容得下这样的“奢侈”。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衡水中学就像是一个维持着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在这里生活学习的学生,则是这个庞大机器中,一个个严密紧扣的齿轮。

每个人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的要求,飞快、匀速地转动起来,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更不允许擅自停下来。

除了不停转动——也就是学习之外,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忽略,即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争分夺秒,多数人选择连续几周不洗澡。

冬天的早上,跑完操,人群涌进教室,一种热气腾腾的臭味瞬间弥漫开来。

到那个程度,已经无法区分是汗臭、腋臭、还是不洗衣服的臭,纯粹就是动物的臭。

讲究卫生是不被鼓励的。

爱讲究,就说明了这个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

有老师会说:跑操完按照味道就能辨认班级——最臭的是理科实验班,然后是文科实验班,理科普通班,文科普通班,最后是艺术生。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学生最应该呈现的样子吗?学生除了学习,不需要想其他任何事情。

但我们不该忽视的是,在这样极致高效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作为孩子、作为人的属性,也在被一点一点地磨去。

齿轮转多了,总会有咬合不上、停摆的时候。

被蒙住眼睛的赛马

其实,最让我感受到冲击和不安的地方是,衡水中学对孩子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化了。

高中本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建立对社会的认知,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关键期。

孩子会在环境的熏陶下,从懵懂无知的自然人转变为知晓社会文化、掌握行为规范、树立价值观的社会人。

也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但在衡水中学,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分数成了学校对孩子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

所有人的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各科分数、各科排名被打印成两张纸,贴到墙上。

随后大志宣布,每次考试后重新分配座位,依据是上次考试的排名。

所有人抱着桌子在走廊上排队,第一名先进去挑选座位,随后是第二名,第三名……以此类推。

每次考试都是一场比赛,而学号就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排行榜。

你可以在任何一台读报机上查到每个人的学号,每次考试的成绩,甚至可以看到每张扫描的试卷。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这套单一的评判标准下,衍生出了更为极致的行为准则,甚至一些对孩子的管控手段,已经到了畸形的程度。

比如,就连使用一张小小的草稿纸,都要“努力到极致”才行。

在衡中,老师事无巨细地为我规划一切,帮我为假期的每一天制定详细计划;

发给我几种特制的本子,每一种本子有具体的用途和详细的使用方法;

跑操和吃饭分别有不同的小册子和试卷,恰好是候操或者排队的三分钟能完成的量。

老师们教给我考试的几种做题思路,甚至如何使用草稿纸——我至今还记得,把草稿纸对折叠上三次,最后变成厚厚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解一道题,再标上题号,如此便不会弄混算式;

如果一个小方块用完了,就再用一个;如果草稿纸用完了,就再用一张。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衡中,任何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没有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

我在休息时听一听随身带的 MP3 。

被我的老师知道了,她严肃地告诉我:曾经有学生就是如此,休息时还想着听音乐,就在假期被“弯道超车”,自此再也赶不上其他同学。

知道自己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吗?老师会说,对自己不够狠!

我十分羞愧,从此把MP3束之高阁,不再听音乐。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在这样严格的管理控制之下,有的人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不惜以生命做筹码,换来离开衡中的机会。

而有的人,即使坚持住了,也依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那些原本属于孩子的五彩斑斓的人生,在衡中被洗刷褪色,成了色系单调、内容匮乏的画面。

台上的老师问:你们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大声说出来!

我没料到有这一环节,理想是多私密的东西啊。

可是周围的人全都喊了起来:“清华!”“北大!”

那一瞬间我感到疏离:为什么人生理想会是某一所大学呢?

高考时才十八岁,人生不是有八十年吗?难道此后的人生都不作数吗?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原因很简单,在衡中上学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要考清华、北大,但对专业却知之甚少。

老师们也总是说: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一切平常地进行着,直到当他讲到火星设计太空站的图纸,要考虑哪些要素,我才从卷子堆里抬起头听了起来。

然后他讲和同事去南极建房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沿途要小心掩埋在雪层下的冰窟窿。

他还讲了南极科考站是怎样的光景,如何吃鱼,又如何和企鹅打招呼。

这时我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礼堂里不再有写卷子的沙沙声,大部分人都抬起头听了起来。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就好像走在雾霾深重的街道上,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模糊浑浊,你走到一个路口,看到不远处闪烁着的红灯。

那一刻,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了。那跳动的红色,是雾霾天里唯一的亮色。

那次讲座之后,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目标卡上写下了“清华建筑系”。

因为南极和火星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很遥远、很梦幻,却无比吸引人。

这个简单的小讲座,成为了那一届衡中学子心中难以抹去的亮色。

细想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孩子,和那些在赛场上被遮住眼睛的马匹,何其相似!

在赛马场上,有些马匹好奇心重,特别喜欢东张西望;有些胆子特别小,稍有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有些马匹走势不规矩,容易偏离赛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马戴上眼罩。

这样可以遮掩马匹的部分视野,让它们更加专心地参与角逐,不因外界事物分心。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孩子看到什么是由大人决定的。

当竞赛结束,人们可以不用考虑马被摘掉眼罩后,看到完整赛场的那一刻,会作何反应。

但我们不能不思考,当目标如此单一的高中生活结束后,衡中学子面临更为复杂的世界时,该如何与之相处?

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以外的事情一无所知,生活、社交能力也基本为 0 。

学会翻朋友圈之后,我发现不少大学同学的朋友圈可以追溯到初中。

后来注册微博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不大会用筷子——在衡中,为了节省时间,我通常只用一柄固定的铁饭勺。

除了无师自通的开关机,电脑当然是完全不会。

我闹了不少笑话,时常面对别人略带惊讶的诘问:为什么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总是在常识上犯错误。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也许在这些孩子眼中,外部世界的规则,过于混乱和粗糙,而衡中那样规则明晰简单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乌托邦。

所以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这些孩子很容易选择退缩,也很容易把对世界的不满,投射在自己身上。

我有一种强烈的恨意,我能明确说“我恨”,但我遍寻不到一个宾语,最后只能强烈地恨我自己。

我在(高考)之后的半个暑假、一两年间,都觉得自己是有罪的。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那么,我们让孩子努力奔跑的那条路,真的能通往幸福吗?

比学习更重要的,

是要学会爱这个世界

张炘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曾经有一个“神童”, 10 岁上大学,13 岁读硕士,16 岁读博士。

后来,还因为他要求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父母没有同意而闹上了新闻。

在读博士之前,张炘炀一直严格按照父母为他规划的路线“行走”。

很长一段时间,张炘炀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直到最近,通过媒体的访谈,人们才了解到他的近况。

这个昔日的神童,最终耗时 8 年读完了博士,毕业后,他没有按照父母的预想留在北京,而是在某所高校担任了外聘教师。

做了没多久,他就辞去了工作,开始和朋友合伙创业,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当教师时攒的几万元,已经花得只剩下几千块钱了,他不得不节衣缩食。

但张炘炀并不急着找工作。因为几乎每隔两三个月,他的父母就会主动给他转一万块钱。

当被质疑是在“啃老”时,张炘炀却说:

如果当初父母买了北京的房子,现在肯定涨到 1000 多万了,这是父母欠他的。所以他有 1000 万的额度,可以随意从父母那里支取。

发生在张炘炀身上的事,让我再次陷入思考:努力学习,就能让孩子通往幸福吗?

我想,一定不是的。

完整的人格,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塑造,不应该、也不能只有学习这一个核心。

还有比学习更为核心的幸福要素,比如——

让孩子真正爱上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没有用心领悟过生活的意义,即使成绩优异,也很难获得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甚至还可能因为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之中,导致心态的失衡,造成心理问题。

不得不说,在“怎么让自己感觉到幸福”这个领域,我们确实缺少经验,主要还是受观念的限制。

世界价值观调查 (World Values Survey,WVS) 是一项从 1981 年开始进行的、非常著名的学术社会调查。

King's College London. (2023). UK public among least likely to place importance on work.

每个国家的样本均具有代表性,并且至少有 1000 人,最近的一次调查数据显示:

针对“你是否觉得工作在你人生里‘非常重要/相当重要’?”这个问题,中国有 89% 的参与者表示了认同。

对“你是否同意‘即使工作会压缩休息时间,也应该占首位’?”这个问题,中国 82% 的参与者表示同意,且排名相当靠前。

针对“如果将来对你来说,工作并不那么重要,你觉得是好事(绿色)/ 无所谓(灰色)/ 坏事(红色)?”这个问题,有 61% 的中国参与者认为那将是坏事。

在“你是否认为‘闲暇时间很重要’?”这个问题下,有近三成的中国参与者否认了闲暇的重要性。

在“你是否同意‘人不工作,就会变懒’?”这个问题下,也不出所料,中国排名非常靠前,有 83% 的中国参与者表示了同意。

可见,在国内,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拉满弓的箭,射得更远”,“价值感需要靠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实现”。

我们似乎习惯了用“累”来替代“充实”,用“忙碌”来替代“幸福”,甚至把自己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和焦虑,通过鸡娃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在《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衡中就像一个进击的巨人。

巨人由无数的小人组成。

小人们被告知,要努力向上爬,做头部,只有头部才算作出人头地。

可是巨人实际上并不在乎最终谁是头部,谁从头部掉到了肩部,谁又被甩了出去。

但头部是一定存在的,巨人一定会完成他的进击。

——摘自《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 2557 天》

我的孩子不用做巨人的一部分,更无所谓头部或肩部,他们能成为自洽的个体,就已经很好了。

川妈说说

在我的青春时光,我学会了拼搏奋斗,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现在,我更加贪心,希望我的孩子不用取舍、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拓展阅读

县中的孩子,还有希望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