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微生物腋臭(腋臭 细菌)

时间:2024-09-10 16:25:4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不再尴尬?皮肤菌群移植能够拯救顽固的腋臭吗?

编者按:

很早之前科学家们就证实了腋窝异味来自于皮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面对这个困扰很多人的麻烦,虽然已经有了化学药剂和激光手术等方法,但是否可以基于微生物组的理论,应用菌群移植的思路来解决呢?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腋臭的产生及其最新微生态干预方案,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的产业人士和诸位读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腋臭与微生物

你的皮肤上布满了微生物,腋窝也不例外。这些温暖潮湿的地方是细菌的天堂。然而,生活在腋窝的微生物是十分粗鲁的。它们待在“家”里,把家弄得臭气熏天,却让我们来处理这些异味,并承受这些异味带来的尴尬后果。

自 1950 年以来,科学家们就知道细菌是造成腋臭的罪魁祸首。虽然腋窝微生物组由多种类型的细菌组成,但主要是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它们也是造成体味的主要凶手。这些微生物分解腋下汗腺分泌的无味分子,释放出恶臭的副产物。

现有的实验证据可以解释一件我们鼻子一直都知道的事情:不是每个人的腋臭都是一样的。遗传、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与个体间腋窝微生物组的组成和生成气味的差异有关。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产生体味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提出了新的策略,即通过锁定引起臭味的细菌来管理臭味。

影响腋臭的因素

造成恶臭的化学物分为两大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硫醇。VFA 是体味中的酸性气味的来源。硫醇是含硫化合物,会散发出不同程度的恶臭——有些有一种肉洋葱的味道,而另一些则有水果的味道,并不那么令人讨厌。为了制造VFA和硫醇,细菌使用一种特殊的酶来处理汗液分子,从而产生让人皱鼻子气味。

VFA和硫醇的混合物造成了人体腋下的不同气味,而这些气味的产生还与人体的基因有关。例如,科学家发现有一个基因对腋下恶臭的形成至关重要——ABCC11。ABCC11 基因编码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将产生气味的前体物质“泵”到腋窝表面,然后被细菌代谢。

ABCC11 的一种突变体可阻止臭味的产生。有趣的是,与欧洲和非洲血统的人相比,这种 ABCC11 突变体在东亚人群中更为普遍。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世界各地人们腋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间的地理差异,并引出了体味相关的进化问题。

性别因素也很重要。一项 24 名白人参与者的研究表明,与女性参与者相比,男性参与者的细菌丰度更高,腋窝气味更强烈,其特征是“脂肪和酸辣”气味。一般来说,女性的体味较淡,而且有些人的体味谱中有一些与猫尿气味相关的成分。

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腋窝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有关。例如,男性的棒状杆菌种类比女性多,棒状杆菌是 VFA和硫醇的主要生产者。不过,研究人员仅在未使用止汗剂的参与者身上观察到了腋臭的性别差异,使用止汗剂后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腋窝里的细菌数量相似,气味特征和强度也相当。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最近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腋窝微生物组的研究发现,55 岁及以上的人比 18~30 岁和 35~50 岁的人拥有更多的腋窝细菌,他们的棒状杆菌种类也更多。作者推测,这可能与老年人身上散发出的发霉的“老人味”有关,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是否如此。

和腋臭说NO

多亏了除臭剂和止汗剂,我们才不会受腋窝细菌的任意摆布。不过,这些产品并不完全有效。尽管除臭剂和止汗剂可以减少腋窝细菌的总数,但它们可以使产生气味的放线菌更容易生长,而放线菌可能比不产生气味的菌更顽固,从而造成难以处理和控制的臭味。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服用抑制汗腺的药物来处理过多的出汗。另一些人则采用更具侵入性的方法来管理汗腺,通过激光治疗永久地破坏汗腺,从而管理汗腺的腋窝微生物组。

但并不一定要这样。基于多年来对腋窝微生物及其恶臭副产物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方法来控制腋下异味,方法是瞄准产生臭味的微生物。

被称为“腋窝医生”的科学家 Christopher Callewaert 所支持的腋窝菌群移植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很简单:对患有严重腋臭的人使用抗生素除尽他们腋窝微生物组。然后,科学家用棉签擦拭不那么臭的捐赠者的腋窝,并将这些微生物涂抹到接受者身上,接受者随后一周不清洗腋窝,让新的细菌定植。

18 名接受了移植手术的患者的腋臭都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持续了一个月以上。然而,这一过程也存在风险,它可能将潜在的致病菌从供体转移到受体。总而言之,Callewaert 不认为腋窝菌群移植会成为解决腋臭的主流方法,但可在严重的腋臭病例中考虑这一方案。

另一种策略是在腋窝上使用特定的细菌或化合物,击败或者消灭产生气味的物种。目前市场上有好几种产品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些新型除臭剂中添加了一些“好”细菌,它们比产生气味的物种更具竞争力。

比如,科学家们最近开发了一种腋下乳霜,它含有活的乳酸菌,可以减少受试者腋下形成气味的棒状杆菌的数量。其他产品在除臭剂配方中加入了酸等化合物,以降低腋窝的pH值,使环境对这些细菌变得不利。

总之,对腋窝微生物组及其散发出的臭味有更加深入了解,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而且,这还能让你安心:腋臭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微生物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assivesci.com/articles/armpit-microbiome-bacteria-body-odor/

作者|Madeline Barron

编译|萌萌依

审校|617

我们腋下的狐臭,其实那都是微生物的味道

在非洲所有的大型食肉动物中,斑鬣狗最善于社交。狮群一般由十几个个体组成,但一支斑鬣狗族群大约由40到80个个体组成。它们不会每时每刻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很多小群体会在一天之内不断地形成又解散。这种群体组成的动态变化,是新兴生物学领域中的极佳研究对象。“你可以实地观察狮子,但它们只会躺在那儿;你可以追随狼群多年,但只能看到狼爪的抓痕或者听到狼嚎,”鬣狗迷凯文·泰斯说道,“但鬣狗不一样……它们之间会问候,会重复融入,还会发出占据优势和表示顺从的信号。你可以看到幼崽努力地学着在族群内争夺地盘,从别群移居过来的雄性鬣狗会为了结实伙伴而跑遍整个部落。它们的社交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它们使用一整套信号来应付这些复杂的社交活动,其中包括化学信号。一只斑鬣狗会跨坐在一根长草秆上,挤压尾部的臭腺。它在秆上来回地蹭,留下一些膏状物,黑色到橙色均有,有可能黏稠如白垩粉,也有可能稀如液体。气味呢?“ 对我来说,它闻起来像发了酵的护根覆盖物,但也有人觉得像切达干酪或廉价肥皂。”泰斯描述道。

泰斯一直在研究这些膏状物。有一次一位同事问他,细菌是否参与了气味的形成。泰斯被问住了。然后他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科学家提出过类似的猜想,即认为许多哺乳动物的臭腺中含有细菌,它们会通过发酵脂肪和蛋白质来产生异味分子,并利用空气传播。这些微生物的不同,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你是否还记得,圣迭 戈动物园里散发爆米花香味的熊狸? 这些味道还可能提供身份信息,透露宿主的健康状况。而当动物互相玩闹、挤攘、交配时,它们还会彼此交换、共享微生物,从而形成一个群体的特别气味。

这些假设都说得通,但一直很难验证。过了几十年,有了基因工具的帮助,泰斯得以轻松地开展研究。在肯尼亚工作时,他从被麻醉的鬣狗身上收集了73个臭腺中的膏状物,并为样本中含有的微生物测序了DNA。这次他发现了许多种细菌,比从前所有调查加起来的还要多。他的研究还显示,在斑鬣狗和黑纹灰鬣狗之间,这些细菌和它们产生的化学物质均有所不同,不同族群的斑鬣狗之间也有所不同,雌性和雄性、生育和不育者之 间也有所区别。基于这些差异,研究者可以把这些膏状物作为化学笔记,循迹找到真正的信号发布者:它们年龄几何,是否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通过把带有气味的微生物涂满秸秆,鬣狗把自己的个人名片洒满大草原。

不过,这目前仍然是一个假设。“我们需要操作、改变产生气味的微生物,看看其传递的信息是否也有所改变,”泰斯说道,“我们需要证明,当气味发生变化后,鬣狗也会关注和回应这些变化。”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也发现,在包括大象、猫鼬、獾、老鼠、蝙蝠等在内的其他哺乳动物中,其臭腺和尿液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一只老猫鼬的气味和小猫鼬不同,雌雄大象的气味也各不一样。

接着便轮到观察我们自己了。人的腋下和一只鬣狗的臭腺并无太大区别:温暖,湿润,富含细菌。每一个物种都会制造自己的“芳香”。棒状杆菌把汗水转换成闻起来像洋葱的东西,把睾酮转换成闻起来像香草、尿液或者什么都不像的物质,这些完全取决于闻者的基因。这些气味都在传递有用的信号吗?当然!腋下的微生物构成出奇地稳定,腋窝的气味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

在几例相关研究实验中,志愿者能通过各自T恤上的气味辨别出不同的人,甚至还成功匹配了同卵双胞胎的气味。也许,像鬣狗一样,我们还可以嗅探到自己身上的微生物所发出的信号,以此来收集对方发出的消息。这也不仅限于哺乳动物。荒地蚱蜢的肠道细菌会分泌聚集信息素,刺激这些平日里独来独往的昆虫聚成铺天盖地的集群。德国小蠊总是绕着对方的粪便转圈,这种恶心的习惯也拜肠道细菌所赐。大型豆科灌木会依靠自己的共生体产生 一种信息素,彼此警告周围的危险。

动物为什么要依靠微生物产生的化学信号?微生物占据着地球的每一处表面,释放出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如果这些化学线索有助于判断性别、强壮与否或生育能力等,那么宿主动物可能演化出产生气味的器官,藏匿并滋养特定的微生物。最终,无意中生成的线索变成了成熟的信号。因此,通过制造随空气传播的信息,微生物可以超越宿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影响其他动物的行为。如果的确如此,它们会影响宿主本身的行为也就毫不奇怪了。

夏季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治疗

腋窝多汗症及腋臭是一种常见病,汉族人的发病率为4~8%,有家族遗传性。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职业、社会交往、心里健康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在夏季,寻求治疗的患者人数会较平时有所增多。

发病机制

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发病机制与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其他因素包括激素水平、腋窝微生物、遗传等。研究表明腋窝多汗症及腋臭患者的腋窝大汗腺体积比正常人群大,数量也为正常人群的3倍,其大汗腺分布在真皮网状层,尤其是真皮与脂肪组织交界的结缔组织中,大汗腺分泌的汗液等排泄物受到细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氮而放出异味,症状从青春期开始出现,至老年后减轻或消失。

治疗方法

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外用药物,包括氧化铝止汗剂、格隆溴铵止汗剂、福尔马林等具有一定止汗和去臭效果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肤刺激、痒痛、色素沉着等。其中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一次治疗效果可保持4~6个月。

激光治疗,通过长脉冲1064激光脱毛效应在毛囊周围产生高温,破坏大汗腺。

聚焦超声,通过超声透过皮肤在大汗腺部位聚焦产生高能量从而形成高温,破坏大汗腺。

微针射频,通过绝缘的微针使射频在皮下大汗腺部位产生高能量从而形成高温,破坏大汗腺。

新型微波,通过微波在大汗腺部位形成高温,破坏大汗腺。

X线放射,通过浅层X线对皮下大汗腺部位照射,破坏大汗腺。

以上激光、超声、射频、微波、X线治疗均为无创或近于无创,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根治。

手术治疗有:

搔刮术,切口5mm,通过搔刮器刮除大汗腺,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多,有一定复发率。

微创小切口,切口20mm,在直视下清除大汗腺,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多,复发率低,瘢痕不明显。

治疗方案创伤较小的,适合范围广,创伤较大的,适合范围窄,需要休息,术后需要固定,但是根治效果好。

(桃仁 百合 蛤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