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巴西人有腋臭吗图片(巴西人的)

时间:2024-09-05 12:07:1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中国人基因有何特殊地方?女性很少有狐臭就已经赢麻了!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我们中国人也有着他们独特的基因,首先就是肤色了,作为黄种人的我们也是称为“龙的传人”而我们国家的基因也有这很多特殊的地方,不仅女性奶水营养高 ,而且很少有狐臭。这是真的吗?

一 中国人很少有狐臭

根据2015年的6月28日在西班牙的一个主流报刊上上称,他们做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显示,在巴西,平均每人一周可以洗澡达到12次。

而后也对哥伦比亚人,还有印度尼西亚人,墨西哥人,澳大利亚人都做了这些调查,而当人们关注这个报道的时候,也会发现,在这个调查排行榜的榜单排在末位的则是中国人。

这也引来了很多人的热议,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来看的话,是不是就是说明中国人比较不爱干净呢?很多人都开始对于这个报道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是不对的。

但这则报刊也是属于西班牙当地比较大的传媒公司报道出来的,这家公司是开了很多年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报道出来这种不受人认可的结论呢。

这就不得不从一个客观因素来说明这个问题了,这个就是人种的差异了,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相比,汗腺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的。

相比较黑人还有白人的汗腺来说,他们的体毛是比较浓密的,而且体味是特别重的,这也就使得这些人需要经常洗澡,甚至洗澡也挡不住这些味道,所以外国人也有一个爱好,就是喷香水了。

这种味道不止我们认为难闻,外国人也会这么认为的,他们会使用各种浓郁复杂厚重的各种香水,来盖住这个气味,而根据这个报道也是能看出来,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汗腺是有差异的。

而汗腺是人们用来调节体温的一个重要的形式,人类的皮肤上是有着200多万个汗腺的,汗液当中的成分也是和尿液是比较相似的,和肾脏都是密切相关的。

当我们排泄的时候或者保持水的平衡时,这个时候汗腺的功能就会和肾脏的功能产生互补的作用,如果肾脏功能衰减的时候,汗腺就能很好的补偿肾脏的排泄的功能。

而外国人的这些汗腺是比较大的,这也导致他们的分泌物会出现比较浓的乳状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外国人身上产生的臭味了,而很多人都称这种味道为狐臭。

虽然狐臭并不影响健康,但是这个味道确实是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一些微妙的尴尬,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中,一类人的这些汗腺分泌物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这也就使得这一部分人的体味比较轻微。

而这类人就是我们的东方人,这个确实是外国人和中国人基因上面产生的差别,中国人是很少有狐臭这种情况产生的,当然这也是我们中国人该庆幸的地方。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部分是由于基因不同,其实还有一小部分的其他原因,比如新陈代谢不同,一般爱运动的人新陈代谢都会比较快,这类人的出汗量比较大,所以会容易在腋下出汗,还有就是饮水量的不同,如果平时喝的水比较多,出的汗自然也会多。

二 中国母乳更有营养

根据印度媒体的研究也是发现,中国的母乳是要比美国的母乳更加有营养的,这项研究表明,因为母乳的里面是会有宝宝生长发育的一些健康的营养成分。

而这其中有一类就是胡萝卜素了,而胡萝卜素正是人类发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维生素A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这个养分从中国母乳和美国母乳用来对比,是要高于美国母乳的,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的这个杂志上,也是对于产后2周的美国妈妈还有中国妈妈进行了同时期的比较。

而对于在母乳里面出现的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对比发现,美国妈妈的母乳是要比中国妈妈的母乳低了百分之40的.同时他们也和墨西哥同时期的妈妈进行了对比,也是低了百分之二十五,而科研人员随即分别将产后13周的和26周的妈妈们分成了两组。

对于他们的母乳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时期的中国妈妈在母乳里的叶黄素也都是最高的,而叶黄素也是对于视力的健康还是有着很好的作用。

无独有偶,早在2003年中新网报道,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做出研究,也是表达中国人的母乳是会比西方人的更加有营养的,他们发现在香港女性的母乳里是含有很多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亚麻油酸,花生油酸。

这些一系列的营养,而且已经证实这些营养物质对于宝宝们的早期的脑部神经发育都是特别的重要的,而在其中也是和妈妈们平时的饮食也是存在一部分关系的。

一般东方人,特别是香港这些地方的居民,在饮食习惯上对于海鲜这类的食物吃的是要比西方人要多的,所以在一方面的营养上是要比西方人要好的,包括很多奶粉都会往里面添加些这些成分,但是殊不知,其实这些成分在妈妈们的母乳里面就已经很丰富了

三 中国人的骨头也比较特殊

而其实,中国人的骨头也是和欧美人有着差异的,当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正常的成年人是有206块骨头的,但是老师们对于这一说法对,但是不全对。

因为在全球来看的话,我们中国人的骨头就是要少两块的,在科学工作人员在1985年的一个抽样调查中也是证明了这一观点的真实性的,中国人大多数是只有204块骨头的

而少的这部分也就是我们脚上的第五个趾骨,欧美人这里的骨头是有3块的,而我们中国人这里是只有2块的,所以每只脚少一块,那就是总共缺少2块,有204块骨头了。

而之所以骨头不一样也是和人类的进化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因为人类的进化都是由于历史的周遭环境跟包括行动表现来改变的。就如我们人类进化一样,也是从一开始的猿人类,也会根据周边的环境,产生着不同的进化逐渐的直立行走。

比如我们的肤色,就比如生活在非洲地区的人们,因为太阳光的照射特别强烈,也是在进化时避免紫外线带来的过多的吸收,也是在进化过程中肤色逐渐的变为了黑色,不同的肤色也是为了适应周边的环境跟而进化的结果。

而我们中国的趾骨也是情况类似的,也是在演变中逐渐的适应周边的环境,从而做出来的改变,不过虽然少了这两块骨头,不过这些也只是在小脚的第五个趾骨上,对我们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四 中西文化差异

不同的种族在基因上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更多的差异则是包括文化,饮食,环境的不同,这才导致我们和外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种族的不同。

而说到我们中国和外国人的其他的不同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多差异的,就比如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能映射出我们和西方人不同的身材,以及发育情况。

就比如西方人每天都会喝牛奶,因为牛奶的营养成分高,然而,在我们亚洲,很多人因为喝牛奶都会出现腹泻的现象,这其实就是一种乳糖不耐受的其中一个表现。

这其实也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基因性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肠道的不适,或者西方人经常吃的主食是面包,而我们中国人的主食则是米饭,馒头这些东西为主食。

不过也是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其实在米饭中各种膳食纤维营养的构成也是能够更符合亚洲人的消化的习惯,中国人的体质是和外国人不同的。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西文明的差异化其实是存在一种冲突的,就如从文化上来看,中国的文化是内敛的,西方的文化是比较开放的。

就如同对外关系来看,中国人很爱好和平的,我们是不喜欢一些战争的,从自古以来的中国文化就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抱着一种平平安安的心态,在稳定中发展。

而西方国家就显的很偏激一些,他们的扩张性很强,他们有一种强者思维,会以战争来开阔自己国家的发展,包括在性格方面,中国人大部分都是灵活性比较强,性格比较柔和,而西方人则是性格比较刚烈,自信心比较强。

而在这些思维上来对比看,似乎也是中西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而这种文化的差异也是有利于各自的取长补短,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全世界未来的发展。

两种文化都是有着存在的意义及价值,所以说不能以哪一方来吃掉另一方,如果全世界只有一种文化的话,这样人类的整个社会文明不具有多样化了以后也会导致停滞不前的情况性发生。

参考资料:

长白山日报——中国人不爱洗澡?真相其实是……

上游新闻——好奇心日报 | 外国人不坐月子,真是因为体质比中国人好?

环球时报——印媒:研究显示中国母乳比美国母乳更加有营养

人民网——中外体质有不同 你要改掉的5个洋习惯

扬子晚报——中西方生活习惯大PK 体质不同切勿盲目模仿

中国新闻网——最新研究发现:东方女性乳汁比西方女性更有营养

#MCN首发激励计划#

国际太空站上的生活并不美好:臭气熏天、嘈杂脏乱、充斥死皮细胞

«——【·前言·】——»

国际太空站,这个拒绝了我们的项目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实际上,曾在这里生活的宇航员却如此吐槽,“这里闻起来就像是监狱。”

众所周知,当听起来就高大上的项目开展时我国一直想要加入却被美国极力排除在外,而之后,国际太空站顺利建成,我国宇航员却无缘进入。

之后,我国又自力更生修建了天宫太空站,而通过官方媒体的报道,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天宫太空站干净而整洁,那么,国际太空站又长什么样子呢?和我们的天宫太空站类似还是有很大差别呢?

或许部分读者朋友们会觉得没什么差别,事实并非如此,国际太空站和我们的天宫太空站相比那可是差得远了,虽然仍在太空中,但一直需要缝缝补补,现在已经成为美国以及参与建设的国家的一大难题了。

«——【·太空站·】——»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头顶的天空有着美好的想象,天空之外是什么?月亮上有什么?我国更是自古以来就有嫦娥奔月这样颇具浪漫色彩的神话。

而自科技进步发展以来,人们便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脚步,苏联向太空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的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小狗,进入太空的人,还有美国在月球上留下脚步的人,还有我们现在的嫦娥号、玉兔车,都是对太空的探索。

迄今为止,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仍然只揭开了一个小角,在广袤无垠的太空当中,别说是我们人类,就是地球,也就如米粒一般渺小,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更加迫切地想要探索太空。

而宇宙太空站,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一大伟大成就,第一个发射成功的是1971年,由当时的苏联发射的,名叫礼炮一号,之后苏联又连续发射了六个。

当时的苏联,在宇宙探索方面的能力当真是领先于世界。随后当时与苏联针锋相对的美国也不甘示弱,1973年,美国发射了天空试验号太空站。

不过,冷战时期建立的太空站离我们确实有点儿遥远了,当时,美苏为了争霸竞相发展航天实力。

近来除了我国的天宫太空站,最大名鼎鼎的毫无疑问就是1993年宣布要建立的国际太空站,但美国宁愿和俄罗斯合作,也要把我们排除在外,之后,我们才有自力更生弄了天宫太空站。

那么,所谓的“太空站”到底是啥?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宇航员怎么在里面生存?当年,国际太空站,又有哪些国家参加了呢?

宇宙太空站,其实可以理解成为挂在太空近地轨道中,一起绕着地球转圈的一个小型实验室,它包括了对接舱、生活舱、实验舱、气闸舱、轨道舱还有后勤服务舱以及太阳能电池。

打个比方,太空站就像是一个USB转换器,其上插满了不同功能的U盘。

而太空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大概需要上千种不同学科的尖端技术,而且每个部件都极其重,少也要十几吨,这就又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以这么说,放眼世界,能够独立建造太空站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其中我国自然包括在内,另外两个,美国和俄罗斯大概也有能力建造。

美国不必多说,俄罗斯,毕竟它的前身是苏联,而苏联发射的太空站简直不胜其数,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自然也可以,从美国当时拉着俄罗斯一起建国际太空站其实也能看出来这一点。

«——【·国际太空站·】——»

国际太空站是现在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科研支持其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研究的空间实验室,支持人类在近地轨道上长期停留。

参与国际太空站建设的为首的自然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有独立修建太空站能力的国家,然后是11个欧洲航天局的国家,还有就是日本、巴西和加拿大。

不过,在2021年,俄罗斯就宣布计划在2025年退出国际太空站合作并建立自己的太空站,而在2022年的二月份,美国就宣布,将在2031年摧毁国际太空站,这个最大规模的太空站,显然也已经快到使用年限。

目前距离2031年也只有七年时间了,而当年,美国将我们排除在国际太空站项目外,反而促进了我们奋发努力,自力更生发射了属于自己的太空站,而且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合作,我们的太空站的整洁程度也远远超过国际太空站。

«——【·容纳13人·】——»

我国的天宫太空站仅仅能容纳六个人,但国际太空站,却可以容纳13个人,但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的天宫太空站比不上国际太空站,国际太空站搞出这么多位置,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要知道,国际太空站是多个国家一起合作的项目,虽然其中美俄才是大头,但也不能不给其他国家的宇航员留位置。

所以,国际太空站只能多开放一点儿位置,而且实际上,国际太空站上的宇航员不是全部有床位,有些宇航员需要站票睡觉。

还有的宇航员得在气闸舱这种舱段生存,而我们的天宫太空站, 虽然是只能容纳六个人,却保证了六个宇航员生存的舒适度,让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还配备了1个卫生间。

至于国际太空站,13个人,床位都不足,就更别说卫生间问题了,空间有限,是国际太空站最大的问题,可想而知,国际太空站的环境绝不会比天宫太空站整洁。

«——【·航天员的吐槽·】——»

事实上,国际太空站的卫生让在其中居住的宇航员都忍不住吐槽,2017年,美国的航天员凯利就在参观监狱时说出了一句令记者感到惊讶的话,凯利说,监狱的味道让他想起了国际太空站,防腐剂、垃圾还有狐臭混合的味道。

这话让在场的记者分外吃惊,毕竟,国际太空站当时几乎可以说是最高端的太空站,一直以来,这个太空站都是“高大上”的代表,怎么在凯利口中如此不堪呢?

要知道,凯利说这话必然不会瞎说,他曾执行了四次太空任务,有一次更是足足在国际太空站呆了三百四十天呢。

美国宇航员吐槽太空站也不止是一次,他们将国际太空站形容为一个糟糕的、无法离开还必须在此处工作的群居房。

国际太空站自从开始正式运行,到现在足足有来自19个国家的二百四十一个宇航员在此工作。

宇航员在国际太空站中显然不会像在地球一样,这里没有重力,所有的一切都在漂移着,而宇航员也必须漂移着移动,漂移着使用漂移的物品。

漂移也代表垃圾也会漂移,如何全面到位地清理垃圾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垃圾漂移着藏了起来,让太空站充斥着垃圾的味道。

当然,设计者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太空站里有很多辅助设施能够帮助宇航员,但这些东西也很占位置,本来国际太空站就空间有限,宇航员又多,因此,这些东西进一步压榨了宇航员的活动区域。

这让宇航员在国际太空站的生活难免束手束脚,太空站除去巨大的机器,剩下的宇航员可活动的区域大概只有三百八十八立方米,似乎不小,但就是这三百八十八平方米,需要最多容纳十三个人活动。

二来,国际太空站的维护成本也很高,更别说设备更换了,国际太空站的很多设备更新换代都很慢。

空间舱的四周还有很多运行中的设备以及露出来的电线,宇航员在活动时还得小心翼翼地绕过他们,以免自己误触到哪里让设备故障。

虽说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中舒服的生活,太空站配备了全面的系统,但国际太空站仍然不是一个令人舒服的环境。

空间有限、长期密闭,还要容纳多人日常生活,这让太空站难以避免地充斥着异味,生活垃圾和排泄物混合的臭气十分明显,但宇航员却不得不忍受。

毕竟,封闭的太空站哪怕能够进行空气循环,却也没办法及时的排出气味,更别说宇航员们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每天还要在太空站锻炼,汗臭更是十分明显。

还有就是洗衣服,太空站中衣服是洗不了了,穿的时间长又浸透汗水的衣服散发出来的气味可想而知。

而且,太空站中还有宇航员身上脱落的皮肤细胞以及皮屑,这些细小的碎屑也在太空站中漂移着而且无孔不入,宇航员生活的环境,和垃圾场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分别了。

除了这些,宇航员们还吐槽过太空站的噪音,设备运行的声音让他们很难睡一个好觉。

可以说,国际太空站的环境,是非常之糟糕了。

参考资料:

NASA前宇航员透露:国际太空站闻起来像监狱——参考消息

国际太空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有趣的巴西同学《域外见闻录》—始于1986的系列故事之十四

我们这一届SMT学校进修班里有三个来自巴西的同学,三人中有两个男生一个女生。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他们的名字,并在个别场景里介绍过。由于这三位巴西同学都很有趣,本篇文章专门介绍这几位同学。

再次重复一遍同学们怎样称呼这三位:首先,大家称呼那位巴西女生为拉伊斯,其全名为De Lacerrda Lais Pessoa。日裔小个子巴西人Shinzato Ricardo被称为小里卡多(Ricardo piccolo)。与小里卡多相对应。被称为大里卡多(Ricardo grande)的,是大个子阿根廷人Ransdale Ricardo Alberto(piccolo是小的意思,grande是大的意思)。而全班个子最小的男生,是巴西人De Moura Filho Jose Carlos,此全名的含义是De Moura的儿子Jose Carlos,这说明德•慕拉(De Moura)在巴西是个大户的姓氏[抠鼻]。一开始我随着细鸟儿焦,称其为卡洛斯。但时间一长,我发现南美同学把卡洛斯称为扎吉尼亚

假如用意大利语读音规则把扎吉尼亚写出来,可以是Zachigna亦或Zachinia。但卡洛斯的全名里没有这个扎吉尼亚这个字,对此我一直不明就里,也没打听过。不过,我猜扎吉尼亚也许是卡洛斯的小名,因为大家称呼其扎吉尼亚时显得很亲切。后来,我学着南美同学,也称其为扎吉尼亚[爱慕]

众所周知,美洲大陆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划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但美洲大陆还有一种按照语言的分法,即将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皱眉]。拉丁美洲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拉丁美洲实质上指的是这部分美洲地区的国家,他们绝大多数使用拉丁语系的语言。在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使用葡萄牙语[黑线]。

而其他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使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极少数国家使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具体说:海地、法属圭亚那和法属西印度群岛使用法语;苏里南及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使用荷兰语;巴巴多斯、牙买加、圭亚那、伯利兹、巴哈马等国使用英语。

此外,尽管印第安文字已经死亡,但在印第安原住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还流行1700多种印第安方言(主要有纳瓦特语、玛雅语、克丘亚语、瓜拉尼语、艾马拉语、马普切语等)[谢谢]。

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的人听巴西话(或葡萄牙语),总感觉巴西人口音怪异,鼻音多且尾音上挑。讲西班牙语的拉美人认为巴西人说话自带喜感。假如拿北京人听京外地区口音做一个对比,巴西话的鼻音好似北京人听到山西五台口音,而尾音上挑又好似北京人听唐山话!在我们讲西班牙语的同学中,大里卡多生性幽默诙谐,闲来无事他特别喜欢模仿三位巴西同学说话[憨笑]。

拉伊斯是巴西一家牛仔布厂的工程师,跟我同岁或比我大一岁,是个做事认真的职业女性。在进修班里的南美同学中,大概是最好学的一位。拉伊斯和扎吉尼亚的肤色较深,黑色头发黑眼睛,且头发的卷曲度也比较高。我觉得他俩都有少许非洲黑人基因,也许还有南美印第安土著的基因。跟他俩相貌特征类似的还有秘鲁人马克斯(Vargas Herrera Marcos)。我也很喜欢模仿拉伊思讲话的口音(在第十篇提到过),但她性格非常好,从来不和我生气。从我相册里的三张合影照片截取细部,使用AI修图清晰化功能,使我得出拉伊斯、我、扎吉尼亚和马克斯当年留影的清晰面容。能看出扎吉尼亚比拉伊斯还矮,我觉得他的身高最多160cm[抠鼻]。

左:扎吉尼亚和拉伊斯/中:拉伊斯和我/右:拉伊斯和马克斯

扎吉尼亚到波城后,为了上学方便,买了一台二手的小轮摩托车。当年意呆利生产小型摩托车颇受市场消费者喜欢,我记得他那辆二手小摩托车是很常见的Vespa牌摩托车。扎吉尼亚虽然个子很小,但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周一至周五,每天他的小分头都被梳理得“头丝清爽(周立波海派清口惯用语)”,通常身着休闲西服,斜挎牛皮书包,骑着他的小轮摩托上学。扎吉尼亚喜欢一只手插在裤兜里,昂首挺胸走路,显得“劲儿劲儿的”[得意]。“劲儿劲儿的”是北方的方言,有“装模做样”的含义。在一般人看来,女孩子开小轮摩托的比较多[可爱]。

意大利Vespa牌小轮摩托车

但扎吉尼亚这个人的人品极好,他总是乐于助人。学校至公交车站大约有一公里路程,有两次下课我走的晚,同样晚走的扎吉尼亚,主动邀请我乘坐他开的小轮摩托车,送我到公交车站。记得第一次坐他的小摩托时,我还闹了个笑话:他的车子还没停下来,我见已经接近公交车车站,就没等他停车就跳了下来。没想到摩托车的速度还是比自行车快很多,差点给我摔了个大马趴。记得扎吉尼亚停车后,回头跟我喊道“Sei matto![what]”。那是我第一次乘坐摩托车后座,不懂“没停车跳下来”很危险。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后,我感觉很羞愧[害羞]、但又不知如何解释。总之,很尴尬!

在学习意大利语那些日子,扎吉尼亚总是抱怨学习意大利语对自己是浪费时间,有次他问我“sei stufo di di imparare la lingua italiana?——学意大利语你不烦吗?”我不知其何出此言,便反问“Perché?——为什么?”扎吉尼亚跟我说“Io anzi sono troppo stufo che ogni giorno impariamo questa lingua![吐]——反正我实在是烦透了每天学习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特别接近,对于南美同学来讲,学习意大利语也许无异于让北京人学说天津话。扎吉尼亚感觉无聊当然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我跟他说“我也不想学啊,可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我们不学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看不懂!”

因为厌烦学习意大利语,在学习意大利语那三个月,一到课间休息,扎吉尼亚便开着他的小轮摩托车给大家炫耀他的特技。因为炫耀摩托车特技,扎吉尼亚还出过一次“著名的”事故[吐血],那次事故日后经常被大家作为笑料提起。那次的事故是这样发生的:

有天上午在课间休息时,扎吉尼亚又在学校停车场表演开小轮摩托的特技——他在开足马力的同时,陡然使劲将车把拉起,使前轮腾空。表演成功几次后,他意犹未尽,想再来一次猛的!但这一次他很不走运,提起车头后,他猛然发现忽略了行走路线的偏离——艾娃老师的雷诺4L型小轿车就在他的车头前方!!可惜发现险情为时已晚,此时避让已然来不及了,扎吉尼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开足马力冲上轿车,完成了一个漂亮的飞跃轿车特技![中国赞]

扎吉尼亚在那次事故中,不但撞坏了艾娃老师心爱的雷诺轿车,同时损坏了自己的小轮摩托车,还把自己的右胳膊摔骨折了。这下他可赔大发了[流泪],不但要赔偿艾娃的修车费,还要花钱维修自己的小轮摩托车,并到医院“维修”自己骨折的右臂(汽车和摩托车维修是要花钱的,但治疗骨折是免费的,因为学校给我们这些国际学生买了医疗保险)[钱]。

后来大家一致评说“Che tipo di guaio e che povero Zachigna!——多离奇的事故,多惨的扎吉尼亚!” 然而,我挺羡慕小里卡多的,相信他“家里有矿(2018年开始流行的一个梗——意思是家里很有钱)”,没准儿德•慕拉家真是个巴西豪门呢[思考]。几天后,扎吉尼亚骨折后的右前臂打着绷带,斜挎在脖子上,左手照旧插在裤兜里,昂首挺胸一脸自豪地回到课堂上课。大里卡多生性幽默,还悄悄跟在扎吉尼亚后面给大家表演“学扎吉尼亚走路”。拉伊斯目睹此景后很生气,她“愤怒地”指责大里卡多缺少simpazia(同情心)。

当时,在教室内的艾娃碰巧目睹了整个过程。见扎吉尼亚撞向她的车时,艾娃先用双手捂住双眼,口中惊叫“la mia macchina!——我的车啊!” 大里卡多和我正好站在艾娃身后左右两侧,目睹了惊险的一幕。片刻后艾娃打开捂住眼睛的双手,我画了一张插图,还原了当时我目睹的情形:艾娃松开捂住双眼的双手,张开她那双长臂(令人想到长臂猿)举过头顶[可怜],彼时彼刻扎吉尼亚小轮摩托的前轮正飞上雷诺车前盖。见此惊悚一瞬间,艾娃再次尖叫“我的车啊!”,与此同时站在艾娃身后的大里卡多也半张着他的小嘴巴望着窗外那令人惊心的一瞬间。艾娃一声叫喊后,我回过头正好看到画中的一幕。此外,在停车场外侧,还有几排太阳能电池板。那是当时CERIT研究中心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很显然小个子扎吉尼亚脖子斜挎骨折右臂那张图,完全没有把他风度翩翩的气质表现出来[抓狂]。

1扎吉尼亚正飞车撞向雷诺车,2艾娃举手惊叫、大里卡多呆若木鸡3扎吉尼亚右臂骨折

那天艾娃老师的惊叫“la mia macchina!”大家都记住了,此后大家见到扎吉尼亚时,大家都喜欢用“la mia macchina!”这句话调侃一番[偷笑]。这句话对于我和老杨大哥来说,也是我们毕业论文标题的灵感来源。进修班学生最后要写的一篇投资开办一家纺织企业的论文。论文内容涵盖从选址、生产工艺和设备配置、生产工艺和产量参数、动力参数及生产环境温湿度参数的计算、原材料来源和价格和目标市场及产品价格的估测及投资收益计算等等。投资建厂的类型可以选任意类型的纺织企业,可以是棉纺、毛纺、化纤,色织、染色和后整理等。

我是机械专业出身(毕业后做机器设计),投资建厂老杨大哥懂得比我多得多。因为老杨大哥在国内棉纺企业已工作多年,经验很丰富,因此我跟老杨大哥选题“投资建立一家棉纺厂”。论文的副标题,可以自由发挥,讨论后我们将副标题定为“La mia filatura——我的纺纱厂”[碰拳],此灵感就是来自于艾娃老师的惊叫“la mia macchina!”[强]

我对意大利语里,机器和小汽车使用同一个字macchina一直感到很困惑。假如在中文中,也把小汽车也称为“机器”,可能听起来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但转念想一想,这也没什么不对的,小汽车的确也是机器的一种。2010年后我在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哈萨克斯坦工作了三年,我见到俄语里机器和小汽车也可以是同一个字машина,这真是无独有偶。看来意呆利人和老毛子在这件事上,脑回路碰巧是一样的![绿帽子][捂脸]

因为是巴西男人,别看扎吉尼亚个子小小的(也许身高还不到160cm),他还特别痴迷足球。他曾经组织SMT国际班同学,跟戏鸟儿贡担任校长的萨奇莱高中及其他两个波城的中学队踢过比赛。首次比赛前,扎吉尼亚曾找到班里全部男生踢过几次野球,我跟老杨大哥球技太差,没有被他选中。他们出去比赛我俩也没去看过,不过他们回来后,有人说我们大比分输球。想想我们也不可能赢那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还想假如我们赢过一次球,扎吉尼亚一定会更加骄傲。每次想到这里,眼前便浮现出大里卡多迈着小碎步,左手插在裤兜里,学扎吉尼亚走路的样子[偷笑]。

班里跟我和老杨最聊得来的巴西人,要数日本裔巴西人小里卡多。小里卡多比其他同学晚来两个月,意大利语言课基本上没学,他完全靠自学掌握一些意大利语词汇。我们俩交流最有劲,他跟我说掺杂几个意大利单词的葡萄牙语,我则跟他讲意大利语。因此,我们俩每次聊天,都是嘴和手并用‌连蒙带猜。由于小里卡多的英语也特别烂,用手比划都不行时,还需要用纸和笔画简图进行沟通。我的意大利语学的扎实,每次在听懂他的话后,都用正确的意大利语表述方式重复一遍他的话。直到他点头认可后,我才最终确认我的理解正确。[皱眉]

我猜在小里卡多眼里,我和老杨都是东亚人,眼睛不大但有神,并且我和小里卡多都拥有一头粗硬的直发;我们东亚人的肤色是比某些白人的“惨白色”更好看、更高雅。上染色工艺课时,同学们都说我和小里卡多的肤色是象牙白(tinta avorio---ivory tint),他们还认为东亚人较深的肤色小麦色显得更加健康。因此,小里卡多跟我俩有一种天然亲近感,没事经常来找我俩。他也喜欢酱油调味的菜肴,他知道我俩有中国酱油[憨笑],有时来我和老杨宿舍讨要酱油。其实,我俩带出来的两块固体酱油早就用没了,后来因为认识了中餐馆的朋友,酱油没了就用矿泉水瓶去北京酒家灌一瓶回来。小里卡多来波城不久后,他母亲从巴西来看望他,在公寓里住了几天。为了答谢我和老杨大哥的关照,估计也是因为我俩的东亚面孔,他还邀请我和老杨去他 宿舍吃他母亲做的饭。

左:小麦色/右:象牙白(百度图片)

猛一看,小里卡多的母亲不像纯血统东亚人,至于他母亲为何有这样的相貌,后来小里卡多给我介绍他姥姥的身世后我才恍然大悟。老实说他母亲做的日式料理,从量上看比上海人请客的饭菜量可能还要小,老杨大哥是上海人,我也算跟上海有渊源,我俩都是在上海生活过一些年的人。但吃了里卡多和他母亲请吃的晚餐,我跟老杨大哥都感觉没吃饱。回屋后我又焖了一锅米饭,炒了两个菜,相当于 重新吃了一遍晚餐,不然夜里睡不着觉。老杨大哥评说“难怪小里卡多瘦瘦小小,他妈妈不给他吃饱啊!”[偷笑]

因为年龄相仿,且小里卡多很喜欢找我聊天,话题无所不包。第十三篇文章中,我提到大、小里卡多俩人都有一把吉他,俩人爱好弹吉他。在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中,‌吉他作为一种重要的乐器,‌经常出现在爵士乐队中。‌有一次我俩聊天时,小里卡多还和我探讨爵士乐的蓝调(Blues),此前我对所谓“蓝调”基本上完全无知。小里卡多给我弹奏了几个典型的蓝调,介绍说这种曲调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听了他的解释后再听,还真能听出忧伤的感觉。[泣不成声]

第十二篇文章中提到了我们一些同学去贝城参观一家叫做VAMATEX无梭织布机制造公司。那篇文章中,我漏提了一件事:那次小里卡多主动要求跟我同居一室,我想大概他也不习惯闻白人、黑人或印度人的狐臭味。再者,回屋后,我俩还能聊聊天。

故事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我们一行七人去贝城参观VAMATEX无梭织布机制造公司这件事回忆不全面,实际上不仅参观了一家公司,那次我们一共参观了4家公司。在参观了VAMATEX公司后,那位秃头经理戏鸟儿古斯米尼还带我们位于VAMATEX公司隔壁的SOMET无梭织布机制造公司,和同在波城的意大利著名印花机制造公司Reggiani。

除了三家位于波城公司,古斯米尼还驱车百余公里带我们参观了一家名叫ROJ的的储纬器制造公司,储纬器是于无梭织布机配套一个不可或缺的小装置。该公司位于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e)和法国接壤的比耶拉市(Biella)。那一次参观旅行,我们在贝城花园餐厅旅店一共住了4个晚上(3月16日周一至19日周四)。参观这几家公司的回忆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简述。

完成以上四家公司的参观后,就到了周五。周五白天戏鸟儿古斯米尼驱车带我们在贝城城区光了一圈,请我们吃了午餐后后便送我们到了贝城火车站算完成了人物。小里卡多说他没还来过米兰,约我陪他参观米兰后再回波城。虽然我已和老杨大哥来过米兰,但看在朋友的份上,我同意再陪小里卡多再逛一逛米兰城。[比心]

周五那天下午5点左右,我俩到达米兰,小里卡多说他已经计划好去住一家青年旅舍(Youth Hostel)[红脸]。青年旅舍联盟就是Youth Hostel Association,简称YHA。这个组织成立于1912年,也常称为青年旅馆,主要提供青年旅客、主要是背包客(Backpackers)短期住宿,尤其鼓励年轻人从事户外活动以及文化交流。

于是我就跟着他走,我俩从米兰中央火车站乘坐地铁2号线转1号线,来到米兰西郊的QT8站。从地铁站上来后天色已黑,从那个地铁站步行几百米,便找到了一家名叫Ostello Milano的青年旅舍。Hostel这个字对应的意大利语就是Ostello,所以这家旅舍的名字就是“米兰青年之家”。我俩出示学生证后办理了入住手续,似乎听一个朋友说过,如今住青年旅舍也不需要出示学生证了。不过那次我和小里卡多入住有两张上下铺双人床的四人间时,我的下铺竟然是一个看似足有六十岁的白胡子老头[震惊]。他怎么也有学生证?实在不便问人家。跟小里卡多说了我的疑惑后,他认为老爷子应该确实有学生证,也许他一直在读博士但总拿不到学位证书!他觉得存在这种可能性。

作为八十年代首次出国的中国人,我们中国学生不了解青年旅舍这种旅行住宿选项。当时SMT学校南美同学,甚至非洲同学都有一些国际旅行经验,他们的国际旅行常识比我们了解的多得多。第十一篇文章提到过米兰一星旅店双人间折合17美刀一晚,我跟老杨大哥各自分担8.5美刀。但如果单人旅行的话,青年旅舍最便宜,记得米兰这家青年旅舍一个床位一晚的价格大约是10美刀,也有它的方便之处,一般位置都比较偏僻[思考]。 1986年圣诞节旅行时,我和老杨大哥在日内瓦就想入住青年旅舍。可惜天不遂人愿没住成(第十一篇文章有叙述),日内瓦的青年旅舍的不便之处也是其位于远郊区。

青年旅社不同于常规的旅馆。在米兰这家青年旅社我见识了什么是青年旅舍,它类似大学生宿舍,在每一层的走廊两侧排列着一个个宿舍,每间宿舍有两张上下铺的铁床。室内没有卫生间,在走廊一头有公共盥洗室(有卫生间、洗脸池和淋浴),在走廊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公共厨房,里面有炉灶、以及投币自助咖啡售卖机和自助饮料售卖机,再就是有一个就餐区(配置了简单厨房设备,可用于简单的饭菜制作)。旅舍还有一个洗衣房,背包客可以自助换洗衣物。在走廊的一侧有一排铁皮柜子,每位旅客有一把钥匙用于打开自己的铁皮柜,铁皮柜用于存放 贵重物品[皱眉]。

卧室的上下铺铁床(Ostello Milano网站图片)

公用盥洗室(Ostello Milano网站图片

我们在米兰青年旅舍住了周五和周六两晚,周五的晚饭我俩在QT8地铁站附近找了了简餐店(trattoria),吃了意大利烤宽面条(lasagna)[爱慕]。这种由面皮奶酪和牛肉酱和番茄酱洋葱烤制的食物很扎实,就是吃下去不太好消化容易腹胀。

意大利烤宽面条(百度图片)

那两天的晚餐后,我俩都回到到青年旅舍的就餐区兼活动室坐一会,在自动饮料售货机(vending machine)喝几听啤酒,边喝边聊聊天。那次旅行小里卡多一直与我同住,他和我介绍他家从日本移民巴西后几代人的经历。小里卡多的爷爷大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移民到巴西,他外公也是日本人,跟他爷爷前后脚移民到巴西。他爷爷娶了日本女人,但他外公娶了一个巴西德裔男人与土著印第安女人的混血女儿,所以他外婆有日耳曼人、印第安人和日本人的基因。其实,土著印第安人的血统早已被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污染,所谓地理大发现后,美洲原住民的男性大多死于战祸和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病。所以,有人说如今大多数美洲印第安人父系基因源自西班牙人,而母系源自土著印第安人[思考]。

小里卡多的外婆又嫁给了一个纯血统日本人生了他母亲。所以,他母亲来意大利看他时,我见其相貌的确有一点特别——有明显的混血种人的相貌。但由于小里卡多父系是纯血统日本人,所以小里卡多的相貌几乎与普通的日本人没多大区别—直而硬的头发,一双小短腿均显示其日本血统为主[黑线]。

小里卡多说她的外婆拥有神奇的第三感知能力,他的外婆独自住在远离都市的一个乡村小镇。每次她的子女回老家看望她,孩子们一下长途汽车,都会惊奇地发现老太太正在车站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可是孩子们每次回老家看望老人,都没有事先通知,所以小里卡多一家人一直对此现象不解。小里卡多说,每次家人们问外婆她为何总知道孩子们回家的时间,老太太总是说,“我昨晚得到神的启示,说今天一定有我的孩子回来看我,所以我就来汽车站等待。神的启示总能灵验!”[666]

那两个晚上,我们也不时与其他青年人聊天。在青年旅舍的旅客大多喜欢到公共活动室喝啤酒,聊聊天。旅客来自世界各地,大家操着不同的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德语、法语都有耳闻。大家都打招呼,如说话投机就同坐一桌聊一会。如果大家来自不同国家,就说英语交流。

记得第一晚我俩和两个德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先玩了一阵足球游戏桌,大家又坐在一起相互请喝啤酒,聊了一阵子。那个西班牙人脸色苍白,估计那俩德国人怀疑他是瘾君子,聊了不一会儿就溜了。我和小里卡多也看出了端倪,不一会儿也借故离开了。从Ostello Milano网站找到的活动室图片看,三十多年来变化不大,还是足球游戏桌、小方桌、自动售货机的基本配置。[鼓掌]

第二天晚上喝啤酒,我俩发现邻桌有两个东亚面孔的青年。我在大学第二外语学过一点日语,基本都忘记了,但至少能分辨出有人在讲日语。小里卡多开始没什么反应,当我提醒了他那两位是日本人后。他显得很兴奋,表示希望与那俩人对话。于是,我跟邻桌两位询问后并得到同意后,我和小里卡多跟那俩日本青年坐到了同一桌。但是很可惜,小里卡多既不会说日语,英语也很差,与那两个人沟通十分困难。我不得已居间充当他们的翻译,当然我的日语也不行,只能用英语替小里卡多与那俩人沟通。

那俩人的英语也很一般,沟通并不顺畅。小里卡多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小时候曾经回过一次日本的老家,他还想再回日本看看,也很想回日本学习、尤其是学习他最感兴趣的“奥陶马臊” (Automação---葡萄牙语‘自动化’,在第十二篇提到过)。那俩位听懂后反应冷淡,好似对小里卡多痴迷于自动化技术不感兴趣,并且也不大看得起小里卡多这个巴西日裔。我感觉小里卡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求抱抱]

小里卡多跟他俩讲他的日本名字叫Shinzato,那俩人听后一位跟另一位说 “哦——,Shinzatoです(哦——,姓Shinzato啊)!”另一位仿佛有点疑问地对答道“Shinzatoですか(是姓Shinzato吗)”说罢俩人捂着嘴对笑。我看了感觉莫名其妙,不知小里卡多的日本姓氏对于他俩有什么可笑的?我问他俩为何笑,他俩也不告诉我们为什么,不久那俩就借故离开了。弄得我俩(我和小里卡多)感觉挺没劲,我心想“小里卡多这不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嘛![酸]”

多年后我查了一下,Shinzato这个姓有可能是“新里”两个汉字的训读。另外,还可以查到用片假名拼写Shinzato这个字是シンザト,查百度在线翻译器字典给出的意思竟然是“合成器”[抓狂]。不知,那天晚上那俩日本年轻人,是否曾经笑话小里卡多姓“合成器”?我从SMT学员合影中截取了小里卡多的头像,因为不太清晰,我同样试用AI修图“清晰化了一下”并将背景换成了巴西里约城。

从一张SMT学校全体学生合影中截取小里卡多头像及AI修图后的效果

从那天晚上两个日本年轻人和一个巴西日裔年轻人的偶遇,还可以看出来, 小里卡多虽然是日本血统,但因为是第三代日裔巴西人,已经拥有了巴西人的热情性格。一直听说日本人讲礼貌,但边界感强,不喜欢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别人打扰。亦因此,有些日本人待人冷淡,看来此传说不虚!

在SMT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在分手前的那几天相互看望和道别,几乎所有拉美同学都哭了鼻子。其中尤以两个巴西人拉伊思和扎吉尼亚哭的最厉害。拉伊思专门来与我和老杨道别时,伤心地哭到几乎上气不接下气!扎吉尼亚几乎痛哭了三天,俩眼睛都哭肿了、跟桃子似的。我曾劝说扎吉尼亚不要太难过,他一边哭一边和我说“Sai come noi latino, ne abbiamo proprio sangue caldo e piangiamo, non come i dedeschi che hanno sangue freddo! ”——我们拉丁人是热血的,我们会哭,不像德国人那样冷血![流泪][大哭]

我和老杨没有流泪,我也不记得巴西日裔小里卡多曾经哭鼻子[思考],我猜原因是他的拉丁人基因太少。结束SMT学校的学业后,我曾经与巴西的小里卡多通过几封信。前文提到过,我俩聊天时,有时需把某个关键字写出来便于理解。小里卡多曾经在给我的信里寄还我一张餐巾纸,那还是我俩在贝城花园餐厅酒店聊天时,我俩用桌上的餐巾纸写了几个字。我一直想找到那封信,可惜没有找到,但我找到了他寄来的名片。socio gerente这个职务称呼,在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里都有。用西班牙语解释是副经理的意思,而葡萄牙语里管理合伙人的意思。小里卡多是巴西人,或许应该理解位管理合伙人,记得小里卡多在信里说这家公司做自动化技术!我回信祝贺他终于如愿以偿,最终还是做了“奥陶马臊(Automação)”——自动化这个他心心念念的事业![可爱]

这张名片是小里卡多写信寄给我的

我体会在SMT学校学习期间,一大附加收获是通过结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同学,使我们对世界各民族的性格特点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ok]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