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东明中医院治腋臭(东明中医院治腋臭专家)

时间:2024-09-01 09:11:0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崔中华|冥冥中的缘分

文|崔中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你在去贵州的火车上,前方站点是怀化站,你感觉到火车在慢慢减速,在半明半晦的卧铺车厢内,有几个坐在靠窗挂凳上等候下车的人,行李包堆在脚下,让过道显得格外逼仄。你看不清他们暗夜中的表情,但能感觉到他们等待的焦虑和急迫下车的心境。

你躺在卧铺上,上半夜一直在半睡半醒中,火车错轨的咣当声不时在惊扰你的梦境。

拉着的窗帘让你无法看清楚车窗外的黑暗,一位僧人从半明半晦的空间走过来,暗灰色的长衫,斜挎的褐色布包,手里握着一本泛黄的经书。

一位僧人的出现打破了等待下车前的宁静。中年的面孔,冷峻,还有一点超然。体态很强壮,从你身边走过的时候带来一阵风,淡淡的狐臭味,消解了僧人的神秘。

在凌晨三点多的卧铺车厢内,在世俗的等待或者睡眠中,一位僧人的出现让人感到突兀,还有陌生和不可测的东西。你盯着僧人消失在火车两节车厢连接处的背影,突然想起上中学时历史教科书上介绍的一位日本僧人,他的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给你们上历史课的是一位老教师,古文底子很厚,在给你们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还会给你们讲一些和历史人物相关的古诗词,枯燥的历史课让他上得妙处横生。

他讲李白和阿倍仲麻吕的友谊,讲李白写给阿倍仲麻吕的诗句。阿倍仲麻吕到中国留学后改名为晁衡,一次误传晁衡在海上遇难,李白格外伤痛,他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李白的伤痛在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充满了人性的悲情,久远时代的一位日本僧人就在样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三十多年后的一个凌晨,又让你想起了他,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冥冥中的缘分。

你不知道火车上这位僧人的目的地,白天在两个车厢的结合处你看见过他,灰色的长衫,灰布条攀编的鞋子,靠在车厢上,手里没有经书,是一碗白米饭,那是火车路过九江的时候,捧着一碗白米饭的僧人没有让你感觉到神秘,但夜色中拿着一本泛黄的经书从你身边走过去的僧人让你有了短暂的眩晕。

你去过许多寺庙,看着僧侣们在寺庙里忙忙碌碌的身影,没有感觉太多神秘,他们的生活其实和世俗靠得很近,有时候会在繁华的大街上看见僧侣们打着手机匆匆远去的身影。

还有从豪华大巴上下来的一群僧侣,背着大大小小鼓鼓的行囊,消失在热闹的街头。

想起许多年前你生活过的小县城,一群自称是少林寺的僧人,打着旗子,在小县城的大街上转了一圈,好像是做什么宣传,队伍解散后,在一些商铺和洗头房,都有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也在生活,做僧人只不过是一种职业,干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回到世俗中,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那位握着一本泛黄经书的僧人还没有走回来,两个车厢结合处的灯光还在亮着,火车停了下来,怀化站到了。

你从暗夜中走到灯光明亮的车门口,看见站台上那些匆匆离去的身影,想起了阿倍仲麻吕在唐朝做官时中秋之夜思念家乡的一首诗:“你旅居长安,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晁衡《望乡》)。

作者简介:崔中华,东明人,有文字散见报刊。

壹点号心梦文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山东各地的生育礼俗(2):孕期习俗

(一)得喜

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是家庭和亲族的一喜,与盖房、结婚并称为人生三大喜事,故怀孕就是“得喜”了。在山东怀孕一般称为“怀上孩子了”“开怀”“有啦”“有喜”“不利亮”“重身”“双身”“有身子”“带篓”“小孩上身了”“有事了”“有喜了”“有了”等等;称妊娠反应为“嫌乎饭”“害喜”“害喜病”“害孩子”“害口”。此外,德州地区,怀孕叫“长病”。潍坊地区,新妇怀孕,俗称“病子”或“有身”。

桓台一带,妇女“有喜”之后,婆家要向娘家去道喜,一般由丈夫带着鸡、肉、鸡蛋等去娘家,并在其家门口燃放爆竹。

(二)孕期禁忌

孕妇的饮食有许多禁忌。山东多数地区较普遍的习俗是孕妇不能吃兔子肉,俗信吃兔子肉会生豁唇孩子等。微山一带,不让孕妇吃兔肉,是因为兔子在当地又叫“跑子”,吃了它孩子难以成活。有些地区不许孕妇吃鸡肉。巨野县高坊村,认为吃鸡肉孩子会长色斑,吃鸭肉孩子会长鸭子嘴。邹城一带,孕妇忌吃公鸡肉,怕生出个夜啼郎。潍坊一带,认为孕妇吃公鸡肉,孩子会夜啼;吃母鸡肉,孩子会得风疹。宁阳县磁窑镇一带,孕妇不能吃鸡血,否则生个小孩夜里啼哭,而且脸上会生雀斑。

有些地区不许孕妇吃狗肉,沂水、沾化、诸城以及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菏泽市巨野县高坊村,都认为狗肉属热性,能把胎儿化掉。青岛一带,说吃狗肉生下来的孩子爱咬妈妈的乳头。潍坊一带,俗信孕妇吃狗肉孩子会发出犬吠的声音。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广饶县城郊及德州地区,孕妇不能吃狗肉,是怕导致怪胎畸形。

有些地区不允许孕妇吃驴肉。济南、青岛、临沂、枣庄、新泰、日照虎山镇一带,认为生下的孩子会有驴脾气,不听话。嘉祥县金屯镇红屯村认为吃驴肉可能使孕妇难产。昌邑一带则认为会导致晚产,一年后才能生下孩子。此外,泰安、枣庄、诸城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葡萄。泰安、新泰、枣庄、临沂、邹城、诸城、潍坊、德州等地认为孕妇不能吃姜,俗信吃姜会生六指孩子。莒县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麻雀的肉和蛋,否则孩子的脸上会长雀斑。枣庄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鳖肉,否则孩子会脖子短;不能吃鹌鹑蛋,吃了小孩脸上长雀斑;不能吃葱和蒜,否则小孩有狐臭。德州一带,认为孕妇不能吃螃蟹、甲鱼、青蛙等,否则会导致怪胎畸形。潍坊一带,认为孕妇吃螃蟹,生的孩子吐白沫;吃乌龟肉,生的孩子四肢无力,身体伤残。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认为孕妇不能吃螃蟹,怕生产时横生。沾化一带,孕妇也忌食螃蟹。新泰一带,孕妇不准吃木耳,以免化了胎儿毛发。宁阳磁窑镇一带,孕妇不能吃芝麻太多,否则生个小孩会成麻子脸。烟台牟平一带,不准孕妇吃有关嫁娶的食物,以防“喜冲喜”。

孕妇在言行方面也有许多禁忌。山东许多地方都忌讳孕妇参加婚礼。济南一带,俗信孕妇不能看新房、新娘,出席喜筵,因为孕妇俗谓“双体人”“四眼相”,会对新娘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枣庄一带,孕妇不能送嫁或迎嫁,不能进新房,所谓“喜见喜必有一秕”。栖霞一带,孕妇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否则会冲了新娘的喜事。德州一带,孕妇不能见红白喜事,不然会使孩子不吉祥等。昌邑一带,孕妇不得去探望坐月子的妇女,俗信去了就会带走人家的饭,产妇就没有奶水了;孕妇也不能陪客人。

孕妇不能参加丧礼。民间普遍认为丧葬是凶事,怀孕是喜事,孕妇接触丧葬是“以凶冲喜”,会被冲犯,对胎儿不利。有的地方认为,接触丧葬,阴魂会附在孕妇身上,使胎儿受害。沂水一带,孕妇如果参加丧礼,必须在腰间系一条红色的绳子,据说这样就可以破解。

日常生活中,孕妇不能生气,情绪也不能有大的波动,否则动了胎气,会早产。在莒县店子集镇,孕妇要系红腰带。昌邑一带,孕妇要扎红腰带,穿绣花鞋,以驱怪避邪。另外,山东俗信妇女胎孕喜事由胎神掌管,胎神常在孕妇左右,如果冲犯胎神,就会造成不幸。家有孕妇时,修造动工、穿凿钉补,都需要查明胎神所处方位,然后再动工。如遇雷雨天气,孕妇不能外出,要躲在屋里,手持红布避邪。

在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孕妇不能用手抓盐,说是为了避免生产时胎儿先伸出手来;不能坐石头,否则将来孩子会迟钝。在衣饰方面,孕妇不能在肩头搭线(头),说是为避免脐带乱缠而导致难产;不能在心口处别针,怕连心衣(即母亲的心与胎衣相连)。德州一带,孕妇不能看着兔子笑,否则生出的孩子长个“三瓣嘴”。新泰、枣庄、诸城等地,不准孕妇在葡萄架下纳凉、做针线,据说容易生葡萄胎。在日照虎山镇,孕妇怀孕期间不能踩着牛绳、羊绳,不能跳牛绳,到别人家串门子不能一探头又缩回去,否则会掉胎。在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认为孕妇不能倒坐门槛,否则生产时胎儿会先出脚。莒县一带,孕妇忌讳夏天晚上在外面乘凉,更不能在外面睡觉。枣庄一带,孕妇不能坐绳子,否则孩子出生时脐带缠脖子;不倒坐门槛,不在门槛上久站,否则难产;洗衣裳不能浪费水,认为“多呼啦水”羊水多;不能看产妇分娩,不然自己就会难产;不能看他人挖沟,否则生下的孩子缺唇;晚上天上有星星时,最好不要出去。东明一带,禁止孕妇看日食和月食,否则孩子“豁子嘴”;不能手中捏着盐过门槛,否则生孩子时要“延生”;不踩另一个产妇的“血泊”(即生孩子处),因为“踩血泊会死于血泊”。淄博桓台一带,孕妇禁出门户,怕碰着邪煞,投胎作祟;禁观剧,怕看了剧中花脸人物,将来产下花脸孩童;待到腹部高胀之时,孕妇不应提及动物之名;孕妇也禁与人打骂,因怕人说出咒言咒语。

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的不断重视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人们普遍有了胎教的观念,孕妇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等蔚然成风。

(三)对胎儿性别的猜测

山东民众一般对于胎儿的性别都十分关心,传统上,一般根据孕妇的饮食、行为以及孕期的若干变化甚至梦境等来判断孩子的性别。

在饮食上,“酸男辣女”的说法在山东广为流行,即如果孕妇爱吃酸的东西,就预兆生男孩;如果爱吃辣的东西,就预兆生女孩。枣庄一带,还有“男荤女菜”的说法,即认为孕妇若想吃肉就生男,想吃瓜果蔬菜就生女。菏泽一带也有“酸男辣女菜大姐”的说法。在定陶县黄店镇刘庄村,人们从妇女“嫌饭”这一行为的开始时间来猜测胎儿的性别,认为若是男孩,40天左右孕妇便嫌饭,若是女孩,则需60天左右。

在行为上,有“男左女右”之说:孕妇过门槛时,经常先迈左腿主生男,先迈右腿主生女。临沂一带,流行“坐剪子”的习俗:首先准备两把剪子,由孕妇的婆婆将其各自赋予男、女的含义,放在床的两边,然后让孕妇选择坐哪边。孕妇若坐在被赋予了“男”含义的剪子边,便认为可以生男孩,反之便认为会生女孩。又如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有时婆婆会把一碗汤和一碗面条放在锅台上让孕妇选择。孕妇若选了有汤的碗,则生女孩,反之则生男孩。日照南部地区则习惯在两只碗下分别放一枝花和一支笔,让孕妇挑其中一只,挑到花的生女孩,挑到笔的生男孩。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有类似的做法,用两只碗分别罩有鸡蛋和顶箍,让孕妇任挑其中一碗。挑到有鸡蛋的生男孩,挑到有顶箍的生女孩。

另有一些猜测胎儿性别的办法。比如看孕妇的肚子,所谓“女孩一扑拉,男孩一疙瘩”,即认为若是孕妇的肚子比较扁平,就生女孩;若是比较尖,就生男孩。比如看孕妇的面孔,若是面容好看光滑,就生女孩;若是变丑,就生男孩。无棣县小泊头镇前菜园村,人们还认为孕妇体形胖则生女,体形瘦则生男;胎位偏左则生男,胎位偏右则生女;孕妇肚脐里陷生男,若外突则生女;孕妇若在单月怀孕则生男,双月怀孕则生女,等等。还有看胎动的情况,若胎动剧烈而又频繁就会生男孩,不剧烈就生女孩。再如看生产的早晚,所谓“抢月男,懒月女”,即早于预产期出生的孩子往往是男孩,迟于预产期出生的往往是女孩。山东至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七七四十九,问女何月有,降去母庚年,再加一十九,逢单便是男,逢双便是女。”

还有根据梦境来判断。据说梦中手玩石头、梦星入怀、梦里吃枣等,都是生男的先兆。

在山东一些地方,许多渴望男孩的家庭还有请教巫婆、算命先生等来推测胎儿性别的做法。若测出是女孩,往往会向巫婆和算命先生寻求破解的办法,以求换胎。有的地方用所谓换胎药,目的就是为了生男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类似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已不常见。

(四)催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民间的算法九个月就算足月了。提前的就叫“抢月”,拖后的就叫“懒月”。对于抢月的孩子,有“七活八不活”的俗信,也是一种经验,即七个月出生的孩子可以养活,八个月出生的孩子就很难养活。对于不是抢月的,到了临产前的几天,孕妇的母亲往往携带一些礼物登门看望女儿,以期女儿早日平安生产,俗谓之“催生”。泰安、莱芜、定陶、曲阜、邹城、枣庄、烟台等地,孩子要出生的那个月,娘家要送催生礼。催生礼有衣服、食品两类。衣服是婴儿出生时所用衣物、鞋帽、包被、肚兜,甚至尿布。食品有鸡蛋、红糖、桂圆、核桃、小米、挂面、鸡等。济宁一带,孕妇的母亲要去陪产,有的娘家嫂子也去。在枣庄地区,催生时,孕妇的母亲用孕妇父亲的鞋量一鞋小米,做催生粥给闺女喝。所带鸡蛋的数目有讲究,叫“男单女双”,单数生男孩,双数生女孩。而过了预产期尚未生产的孕妇,则有回娘家吃过路面的习俗。娘家人故意将盛面时的先后顺序打乱。如果孕妇吃的第一碗就是盛的第一碗,就预示着回家后第一天就生。烟台市牟平区一带,产妇要坐在产房的门槛上,一口气将母亲送的12个鸡蛋吃光,这样能起到催促胎儿出生的作用。青岛市黄岛区法家园村,孕妇如果超过预产日期还不生产,就要吃“过路汤”。过路汤是前面邻居家做的面条,据说孕妇吃了便会生产。

山东菏泽定陶县结婚风俗 快来了解下

定陶县,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之一,在山东西南部,属华北平原,位于东经115度20—115度47,北纬34度57“—35度15”。北距菏泽市区20公里,西距世界名城七朝古都开封(汴京,东京)100公里,南与曹县毗连,东与成武县相邻,西与东明县交界,东北与巨野县交界。现辖2街道办事处10镇,368个行政村,1044个自然村,总面积846平方千米,人口67.60万。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天中街道。

菏泽单县历史文化醇厚,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四君子在单县留下了大量诗篇。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从地形及人口变迁来看,地处黄河中下游,又全部是平原,历史上多次洪灾与战争,出现了多次毁灭式人口减员。据考证,当前人口大多数为明代山西移民。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加上外来文化的交织,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婚嫁习俗。

山东菏泽定陶县结婚风俗

说媒

说媒就是介绍对象,是第一步。在如此开放的新时代,在老家“说媒”竟然仍是主流,外出打工谈男女朋友近几年才逐渐被接受。

由于大部分适龄男女平时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因此春节的几天假期就成了“说媒黄金周”。

说媒的年龄,小可至十四五岁,十七八属正常,过了二十以后就难找了。

说媒当然离不开媒人,媒人有“职业”与“非职业”之分”。

所谓的“职业”媒人在以往倒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性格上喜欢当月老。这些人很注意日常收集少男少女信息,感觉合适的就会试探着提亲。如果有意向,就会向双方家长提。

“职业”媒人个个都是巧嘴如簧,能够放大优点,隐瞒缺点。

以往,作为感谢男方家会给媒人一些烟酒,在婚礼当天会邀请其参加婚宴,也有的会在婚礼前摆上一桌酒席,称之为“媒人席”。当今时代有所变化,去年回老家见到村里的“职业”媒人,两部电话应接不暇,不是说媒就是安排相亲。如见面后能达成初步意向,男方家会大约给500元的介绍费。据他讲,春节期间收到的烟够抽一年。

“非职业”媒人多为一时兴起或受人所托成人之美。

媒人不好当。在以往,媒人与介绍成功的夫妻会保持密切的联系,除了可以吃到“媒人席”,中秋、过年还有收到一份礼品。但是当出现了夫妻矛盾往往还会找到媒人。我爷爷这辈子就说成两家,结果两口子打架女方都去责备怎么给说了这样的男人。

说媒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媒人再能说,家长心里面都会有杆秤。

在老家,一般会选择方圆十里以内的,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同村找同村的,这点和鲁东地区明显不同。我们村里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违反传统”的事件,最终被乡亲们扼杀于摇篮中。

另一忌讳就是介绍同姓者,因为附近的同姓者从家谱中多能考证到N年前是一家人,如此强烈的意识避免了近亲结婚而确保人种优良。这点也深远影响到后人在外地找对象,即使两地相隔万里甚至不是一个名族,也不会考虑同姓者。

还会比较注意对方是那个村的,主要考虑因素有:

1、民风。比如我村周围K楼和Y庄都会被谨慎考虑,因为这两个村的男人蹲监狱的多,女人不孝敬公婆的多。

2、自然环境与资源。这一点在过去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相当重要,女人们都希望嫁到人均土地多、土壤肥沃、河流水渠易灌溉的村庄,男人如果出身于这方面不占优势的村庄则讨老婆就不会占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新时期考虑的重点,肯定都会优先选择有村办工厂、有集体经济、有致富带头人、人均GDP高(当然可能村里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啥叫GDP)、交通便利的村庄。

对人的主要考虑因素:

1、相貌,不作赘述。

2、家庭条件,这一点全国都一样。

3、身体条件。在过去,首先会考虑是否体格健壮,对女方要求依然,普遍认为体质苗条者下地干活无力、生孩子费劲,所以至今在老家公认的“好媳妇”体重都在120斤以上。当然新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认识也在改变。

4、家庭教养。父母人品不好的,其孩子的婚姻大事基本上都受影响。男方家特别关注女孩的父母是否尊老爱幼。

5、生育能力。并不是指科学的优生优育,而是自我总结的生男孩的概率。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因为对方是几姐妹被认定为生男孩的概率太低而看不上。

6、综合素质。以往主要看重是否知书达理、老实本分,对文化水平不重视,反正大家都不靠学问吃饭。如今有所改变,更着眼于机灵、能赚钱、可持家的能力,也更加相信了知识就是力量。

一些插曲

1、打听。既然要说媒,当然要对对方情况了解清楚。媒人的话是不能全信的,只好通过亲朋好友等多种渠道去了解。只有关系最密切的人才会说出最真实的情况,其它人不会随便说别人的缺点而耽误终身大事。在那个信息极度不发达的时代很多信息根本打听不准。我母亲经常说如果早知道我父亲大她那么多就不嫁了。(那个时候没有身份证,说几岁就几岁)

2、扒媒。“扒”通“拆”,凡是对成人之美存在负面影响的都叫扒媒,贯穿于从说媒到结婚前的全过程,分为有意和无意的。如果有人向你打听,务必慎言,有的人因为无意中说了被介绍人负面言论而导致两家发生矛盾。

3、换亲。可能其它地区也偶有此情况,常常是某女孩的兄弟因某种原因难讨老婆,于是就和另一家人类似情况的分别建立婚姻关系。此时女人们往往要做出牺牲,但是估计父母兄弟而难以推脱。

4、倒插门。前提是女方家无男丁,男方家兄弟多但家境较差。倒插门后需要到女方家生活,一般孩子要随女方姓,并且外人要低看一等,因此除迫不得已都不会选择做上门女婿。

5、“随机应变”。在说媒时偶尔会发生临时变换介绍对象的情况,比如说原本介绍的是老二,家人说老大还没媳妇呢,于是就随机变成了老大。听起来不可思议,现实中却很少因此出现什么问题。

相亲

在双方初步了解后,会安排一场见面。

相亲过程非常简单,地点由媒人安排,多数选择在小路上或桥头,两人对面走过,彼此羞答答看一眼,有可能连摸样都没看清。因此在春节期间相亲“旺季”村口桥头上会有很多看热闹,女人们对少男少女们品头论足一番,男人们从相亲男孩手中一颗接一颗的接着烟。

在过去年代相亲时双方父母是不能参与的,最多由大妈、婶婶、哥哥、姐姐、闺密帮着看一看。这一点不同于城里,更也不会吃西餐、喝咖啡。胆大的会多看两眼,搭讪几句。

现在有所进步,今年春节我堂弟相亲时就由媒人及堂哥、堂嫂带着到了女方家,由女方的父母“初审”合格,方才允许堂弟进到里屋参加“复试”,与女孩聊了几分钟。但最终媒人反馈信息是:女孩感觉你言语太少,不灵活,KO!不过她还有个妹妹,也不错,给你姐姐介绍?KAO,还是放过我堂弟吧,好歹还是正规大专毕业,在外地工作,在农村家里找个干啥呀!

见面

此 “见面”与“相亲”有所区别,意义更深,相当于正式确认恋爱关系(尽管不一定在婚前得到谈情说爱的机会)。由媒人安排见面时间,人员包括两位当事人和双方亲友团(父母仍然不能参加),约定一个场所寒暄几句,大意是双方都挺满意,“成了”(初步确定关系)。然后再留给两位当事人几分钟时间说几句悄悄话。见面是要给见面礼的,也就是男方家第一次给女方家的彩礼钱。标准不一,10001或者6006比较常见,广泛流传的版本是10001,将一万元和一元用红包保好,给时将一元的抽出自己留下,意思是“万里挑一”。

结婚之前的关系

在过去年代,双方相亲同意之后到结婚之前,能见到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于说不出身高,不知道脸上有豆大的黑痣,不知道走路像刘大脑袋一样,新婚之夜才知道狐臭味那么大。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心境逐渐开放。要感谢手机的发明人,胆大的会在相亲时讨要对方的手机号,建立私下联系,相约见上几面,在外打工可能商量到一个地方去。还有更大胆的婚前发生了关系,或者感觉相处不来而提出分手。如此这般的进步,才使老家农村青年的婚恋从传统束缚中逐渐解脱出来。

截衣裳

“截” 通“剪”,在以前农村几乎没有成品衣服可买,要自家弹棉花、纺线、染线、织布、做衣服。后来集市上有了成卷的布匹,量好尺寸剪开,拿走找裁缝或者心灵手巧之人做衣服。在结婚之前至少有一次截衣裳的机会,当日男女家都会跟着人,到集市上或者城里大市场挑选可以做衣服的布匹,一般都在六身以上,有些女孩还会考虑到父母家人能穿的。当然现在基本上没有买布的了,都是直接到商场去买成品衣服。 截衣裳的过程类似于城市里男女以逛街购物的名义谈情说爱,不同之处是有几盏“灯泡”始终跟着。男孩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自己出手大方、体贴、家庭富裕,女孩要羞答答故作矜持,而女孩身后的“灯泡”却能照亮四方,不断说这件好、那件也好,要不都买了吧! 路途遥远,中午必然要吃顿饭。脑子里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概念,通常会选择一家小饭馆,单县羊肉汤加烧饼,或者炒上几个菜。此时,男孩女孩都必须要故作矜持,饿着肚子也要说已经吃饱了,免得让对方感觉太能吃而失礼,结果回来的路上头昏眼花无力蹬自行车。

送节礼

结婚之前一项必须进行的礼节性活动就是送节礼。每年中秋节前的某日下午,男孩由一位长辈带领,领着过节的礼物到女方家。我印象中的礼物一般包括:月饼、猪肉、烧鸡、苹果等若干。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姥姥炸烧鸡(制作方法同德州扒鸡)准备给未来的二舅妈家送去的情形,也记得大爷把未来的堂姐夫送来的烧鸡给我家拿一只品尝的情形,用荷叶包着,香味扑鼻。 送节礼的时候可能是每年中未来岳父母唯一能够见到未来女婿的机会。岳母会打声招呼就去厨房忙去了,然后借着来回穿越厅堂的机会偷偷瞄几眼。岳父大人自然不会放过“面试”的大好机会,在谈话中不断出题考核未来女婿的综合素质。可怜的男孩必须故作矜持,又要显露出知书达理,不停给外来看热闹的人递烟送茶搬椅子,当别人让茶时只能说“不渴”而小抿一口。在以前农村日常吃菜靠自己种,没有鲜活鱼肉可买,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以多加几个鸡蛋的鸡蛋汤来招待送节礼物的客人。对一个年轻力状的小伙子来说一碗鸡蛋汤根本吃不饱,但是也必须推辞说已经饱了,尽管女方家长一直热情招呼再吃一碗。女孩一般会在里屋呆着,羞答答不肯出去见面。爽快的家长往往会给男孩机会让进去说说悄悄话,内容无非是近况如何之类的言语。要离开时,双方会为该留下多少礼争执半天。通常女方家会留下一少半。当今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男孩女孩都在外地打工中秋节回不来,送节礼会找人代劳,有人把这项礼节履行完就可以了。

开名

到这个时候才真正进展到婚嫁的正式阶段,而在此之前如果双方有一方想退亲基本上是好说好散。“开名”实质上就是送名帖,帖用红纸写上“正亲家某某之长(次) 子”及属相,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答以“允贴”,帖上写“正亲家某某之长(次)女”及属相,由媒人送往男家,此为小贴。,在没有结婚证的时代名帖在就相当于结婚证,是书面证物。也可以理解为开名就是订婚。开名需要隆重的仪式,择吉日,女方家派媒人长辈若干到男方家,男方家摆好酒席,安排由名望之人陪同,接收完名帖要安排酒席,父母是不上桌的。开名也需要给彩礼,通常也是“万里挑一”。

送好

“送好”就是男方家选定一个适宜办婚礼的良辰吉日,差人告诉女方家是否同意。良辰吉日必须是农历的双日子,多半会选择农闲之时,所以一般会定在临近春节前。男方家都希望早点结婚,早多个劳力,早生下一代,少花点彩礼钱。所以会想出改户籍年龄之类的主意来获得结婚证。女方家都希望闺女出嫁前多给家里挣点钱,充分论证男方家目前的条件能否让闺女幸福,所以有些家会提出必须送一笔钱才同意结婚的条件,特别是民风不够淳朴的家庭,往往提出令人费解的条件来,男方家只好在无奈中接受。

登记

就是一同去领结婚证。一般是在开名并且选好结婚日期之后。老家人并没有把结婚登记看得太正式,随便选择日期就去了。等上面的一切都办妥当,就要开始婚礼准备了。

婚礼准备

结婚的房子是必须有的,当今时代为孩子准备的婚房都是独门独院的新房子,自家宅基地,建筑成本几万至十几万不等。以前可不是这样,如果只有一套院落,给新人们准备的一般是两间侧房(东屋或者西屋)。家境差的可能会与父母同住三间堂屋,新人们住西头一间,父母住东头一间,中间客厅只是简单分隔而不隔音。可想而知,“办事”极为不便。

床和铺盖都会提前准备好,需要用上好的棉花制作新被子,柔软又暖和。要有儿有女的妇女给铺床,洒上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之后还要找人压床,也就是在躺床上滚几下让被褥平整。压床之人必须是比新郎年龄小的平辈或晚辈。

在困难时期,借衣服、借床、借被褥的事情并不新鲜。听一位邻居讲,七十年代初他们结婚时,床是借的,棉袄是借的,新被子只有一床。如此可见当代人之幸福。

新郎要穿一件相对时髦的衣服,往往西服袖子上的商标不知道要揭掉。新娘子穿一件红色喜庆气氛的红衣,婚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婚礼之前还必须要找到村里可以帮忙乡亲,买好喜筵用的菜及烟酒。

亲友的祝贺

在物资匮乏的时期,不像现在亲友直接掏人民币表示祝贺,而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亲戚们一般会送床上用品,新娘的闺蜜会送枕巾、梳妆架之类的小物件。新郎的同龄人会送镜子、玻璃相框、匾、钟表之类的装修物品,上面会用油漆写上赠言及赠送人名字,送多了墙往往没有多余的地方可挂了。

客人——婚礼时全村人自然都会来看热闹,真正能参加喜筵的不多,一般不会超过十席,主要客人有:

1、男方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人、势力大不敢惹的人。

2、男方父母的朋友,家族宗亲长辈。

3、男方长辈、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也会来凑热闹,其中一部分会参加宴席。

4、女方送亲队伍。此外,男方父母不参加宴席,只是做一些招呼客人的事情。女方的父母更是可怜,不允许跟着去参加女儿婚礼。

女方送亲队伍——通常包括这些人:

1、跟随左右的护送人,在两人以上,至少一名是新娘的闺密,相当于伴娘;另几位是新娘家嫂嫂或婶婶辈。选人的要求必须是有儿有女的“全活人”,而且要通事理。

2、新娘叔伯哥弟,还有一位是“抱门帘“的小孩(至今我也没弄清啥意思),新郎家要给这个小孩红包。

3、抬嫁妆的。在旧时期,嫁妆真需要人抬肩扛,纯体力活,现在都有车了,无非是来一帮人帮个人场。 送亲之人选择时还要考虑不能有嗜酒如命之徒。都要穿喜庆的衣服,在纽扣上系上一根红绸。

男方迎亲队伍——迎亲队伍必备的是婚车,婚车一直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度密切相连。最早有走路、坐轿、牛车等形式,后来有了自行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汽车。以前的各种婚车都是亲戚邻居之间帮忙,现在农村也出现了专门的以此谋生的婚庆公司。

迎亲队伍的出发时间分为“早上的好”、“中午的好”两类,远地方的自然会早点出门。新郎是不参加迎亲队伍的,而是派出几名有威望的人去接新娘。

新娘上车前或下车前提条件的并不鲜见,往往需要事先准备几千甚至于几万元钱来打发。迎亲队伍在路上会不时的点燃鞭炮扔向空中,寓意喜庆。

迎亲队伍的行走路线比较由讲究,必须是从村东头出,从村西头进,其中的说法未能考证清楚。

嫁妆

除床之外的家具家电一般都由女方陪嫁而来。女方家会提前一两年准备。以前的家具无非是桌椅橱子之类,多是请木匠打造。我家至今还保存着母亲当年的嫁妆,在柜子门上用油漆画梅兰竹菊之人现在已经成为知名画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嫁妆的规格也在不断升级,摩托车、电动车、家电三大件,甚至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农村能提供也就这些了。如果女方家没有提供嫁妆,那就是“打软包”出嫁,会被人耻笑甚至于受婆婆家欺负,通常是父母已经不在人世而无人出钱准备嫁妆的苦命人。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