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针刀除腋臭彻底吗(针刀臭氧属于什么手术)

时间:2024-08-28 09:11:59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这个夏天,送走“狐臭”

#超能健康团##头条健康##健康知识#

狐臭,是“腋臭”的俗称,又称为“臭汗症”,因气味刺鼻,类似于狐狸骚臭味,故被称为“狐臭”。腋臭是人体在运动、高温环境或精神紧张等因素作用下,双侧腋区顶泌汗腺 ( 也称大汗腺 ) 活跃分泌汗液进而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一种辛辣刺鼻气味[1]。大多自青春期发病,亚洲地区腋臭发病率约5%左右,有明显家族史及遗传性,严重影响社交[2]。

No.1 发病机制

1、汗腺分泌: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腋臭患者腋部顶泌汗腺的数量多且体积更大 [3]。到青春期后受激素影响才能变大,进入旺盛分泌期,分泌物为黏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排出到皮肤表面后,人体腋区正常菌群将其分解成可挥发性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挥发后形成具有刺鼻气味的物质[4]。

2、遗传:多数腋臭患者具有明显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成年人当中95%是腋臭患者[5]。

3、性激素:多在青春期发病,与性激素分泌相关

4、精神状态:人体情绪或生理状态变化时,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影响5汗腺分泌水平[6]。

No.2 西医常见疗法

止汗剂、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肉毒毒素)、激光治疗、高频电针、微波、射频微针、微创手术祛除或破坏大汗腺及其导管等。

No.3 中医对狐臭的认识

狐臭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历代医家称为“胡臭”、“体气”、“腋臭”、“腋气漏”等。《诸病源候论》:“此亦是气血不和,为风邪所搏,津液蕴瘀,故气湿臭。”《三因方》:“夫胡臭者,多因劳逸汗渍,以手摸而嗅之,故清气道中受此宿秽,故传而为病。方论有天生臭之说,恐未必竟然”。

中医认为,狐臭病常见湿热内蕴证,与肝胆、脾胃相关,脾胃运化不足,水湿内聚,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肝胆,肝胆疏泄失职,湿热熏蒸于体表,皮肤腠理大开,迫使津液外溢,发而为汗[7-9] 。从经络上而言,腋为足厥阴肝经循经部位,肝经邪气郁于内,而出于腋下之窍 [10];肝经循行过胸胁,肝胆互为表里,胆过毛际,过胸胁和腋下。因此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等治法,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医也常见外治法,采用中药外洗、外敷等方法,起到清热解毒、芳香避秽、燥湿杀虫、化湿利水功效。

参考文献:

[1] 梅小霞,刘文飞,杨思奋.腋臭的优化治疗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20,21(01):55-57.

[2] 王擎,柳大烈,王晋煌,等.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网分支修剪法根治腋臭 [J].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 20(5): 7-10.

[3] 栗颖利,陈辉.腋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07):l082-1084

[4] 高伟玲,王英,师雅,等.腋臭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5):129-131.

[5] Wang C, Wu H, Du F, et al. Axillary osmidrosis treatment using an aggressive suction–curettage technique: a clinical study on paired control[J]. Aesth Plast Surg, 2015, 39(04): 608-615.

[6] 陈辉,栗颖利,杜洁,等.腋臭患者 ApoD 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J]. 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15): 1956-1960

[7] 罗涛,周创,周继刚,等.狐臭外用古方用药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03):460-462.

[8] 吴文尧.浅谈腋臭及其治疗[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0,27(02):77-78.

[9] 樊一桦,谷鑫桂,孟向文,等.运用名医古方治疗狐臭7例所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01):68-70.

[10] 禤炯华.小针刀治疗腋臭38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山西省针刀医学会,1996:2.

@头条健康@湖南医聊@超级医生@中医小菊医生

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治结核,你见过几种?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你知道吗?结核病有哪些中医特色疗法?“问上医”为您介绍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的专家知识。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菌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杀菌剂:如雷米封、利福平等;二是抑菌剂:如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不同抗生素有不同作用,坚持正规疗程是促进疾病治愈或防止复发的关键。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疗程通常6-9个月,少数在1年左右。常规四联抗结核药(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用药期间不可随意间断或减量,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按自己的想法中断服药,否则就可能延误治愈的时间。规律用药是化疗成败的关键,在疗程未完成之前,要把每天不漏服当作头等事来完成。化疗药物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周围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听力障碍、眩晕、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球后视神经炎等,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

一、结核药的使用原则

抗结核药物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其中联合、规律用药最为重要。

二、常见抗结核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 异烟肼(INH)、吡嗪酰胺(PZA)、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均可出现厌食油膩、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 异烟肼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肢体远端感觉及精神状态等症状;

  • 利福平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体液及小便成橘黄色;

  • 对氨基水杨酸钠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等症状;

  • 吡嗪酰胺可出现胃肠道反应,高尿酸血症、关节疼痛等不适。

若有以上不适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谢谢您的合作。

三 、中医特色疗法

除了上述这些抗结核药物,还可以选择到该院的中西医结合科进行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注射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痛、防御免疫、活血化瘀。

适应症:

  • 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扭伤等;

  •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痢疾等;

  •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肺痨等;

  • 心血管病:心悸、心痛、高血压等;

  • 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淋证、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 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 妇产科、小儿科疾病: 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 外科手术麻醉。

2.穴位按摩法

功效: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适应症:

  • 骨外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软组织扭伤等;

  • 普外科疾病:术后肠粘连、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乳痈等;

  • 内科疾病:胃脘痛、失眠、头痛、感冒、久泄、中风后遗症、尿潴留等;

  • 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 儿科疾病:小儿发热、腹泻、疳积、惊风、便秘、脱肛、肠套叠、哮喘、遗尿、夜啼、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五官科疾病:鼻炎、耳聋、耳鸣、斜视、近视等;

  • 各种亚健康人群。

3.穴位贴敷

功效:通调腠理、通络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安神定志。

适应症: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应性鼻炎、慢性咽喉炎、高血压、眩晕、失眠、慢性胃炎、糖尿病、泄泻、便秘、各种关节疼痛等。

4.中药足浴疗法

功效: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镇静安神。

适应症:手脚麻木、肢体不遂、肢体疼痛、失眠等。

5.耳针(耳穴埋豆)

功效: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消炎、镇静止痛、防病、保健、美容、瘦身等。

适应症:

  • 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经性疼痛等;

  •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咽喉炎、胆囊炎、肠炎、面神经炎,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 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

  • 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 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单纯性肥胖症、绝经期综合征等;

  • 各种慢性病,如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 其它:预防感冒、晕车、晕船;戒烟、减肥、戒毒等。

6.拔罐疗法(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

功效:疏通经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调节机体。

适应症:

  •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 消化系统疾病: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脏供血不足等;

  •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隔肌痉挛等;

  • 妇科疾病: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

  • 外科疮疡疾病:疖肿、多发性毛囊炎、下肢溃疡、急性乳腺炎。

7.灸法

功效: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循环、增加免疫力。

适应症:

  • 内科病证 :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功能性*不能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等;

  • 外科病证:急性炎症、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 皮肤病证: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 妇产科病证: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 儿科病证: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 五官科病证: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 保健、戒烟、抗衰老、抗疲劳等。

8.中药封包疗法

功效:行气活血、温经祛寒、通络止痛。

适应症: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9.针灸疗法(包括温针、电针)

功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适应症: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挫伤,网球肘,腱鞘炎。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周围神经疾患、脑梗死、脑出血、脑震荡后遗症、脑萎缩、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帕金森病、癫痫、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外伤性截瘫等,脑中风偏瘫,枕大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周围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耳鸣。

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呃逆、神经性呕吐、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症、食道、贲门痉挛、噎嗝、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呃逆。

10.中频脉冲电治疗

功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进组织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镇痛;消肿散结;软化瘢痕、松解粘连;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透入人体;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音频入的治疗作用。

适应症:关节、软组织、周围神经病损 ;慢性炎症;平滑肌张力低下、尿路结石;外伤及手术后病症。

11.推拿疗法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活血祛瘀、理筋整复;缓解拘急、消肿止痛;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适应症:常见的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骨外伤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腹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部疾患、神经衰弱、半身不遂、手术后肠粘连、截肢术后、截瘫、偏瘫、慢性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12.刮痧治疗

功效: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信息调整、排除毒素、行气活血。

适应症:

  • 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

  •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养颜美容、消斑除痘、延缓衰老等。

13.埋针治疗(穴位埋线)

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适应症:

  • 内科:各种胃炎及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病、癫痫病、中风后遗症等;

  • 外科:主要集中在肛肠科,如脱肛、肛裂、痔疮等;

  • 妇科: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等;

  • 儿科:小儿麻痹后遗症、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小儿遗尿症、长期营养不良等;

  • 颈肩腰腿痛;

  • 单纯性肥胖;

  • 耳鼻喉科: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 皮肤科: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14.小针刀治疗

功效: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

适应症:

  • 特效适应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腱炎、网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肿、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神经血管卡压综合征;

  • 有效适应症:劲椎病、腰椎间盘膨出症或突出症、股骨头出血性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所致的疼痛病症、跟骨骨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滑囊炎、骨化性肌炎、瘢痕挛缩所致功能障碍等;

  • 一般适应症:前列腺炎、女性月经不调、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症等。

"问上医”是首个顶尖的用美国家庭医生智库为千万中国人提供权威、专业、一站式精准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平台。每个健康解决方案均来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有科学依据。千万用户之选,值得信赖!看病前,先问上医;看病后,再问上医! 问上医网(www.wen31.com)/APP限时开放免费会员名额,快快登录注册吧!想知道更多美国家庭医生智库的健康知识,您可以关注微信订阅号“健康问上医”(JKwen31)。还可以在文末留言或是加入问上医微社群(微信号:wenshangyi31/QQ: 452555317)。原文链接:http://m.wen31.com/info/7850.html

点击蓝色字体“问上医”一下,搜索您想知道的健康知识!

刀割、针刺、电击…带状疱疹究竟多痛?免疫力低下时,提防它上门

带状疱疹

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顾名思义是带状分布的疱疹。它有个俗称叫做“缠腰龙”,听着霸气不?但它一疼起来,甚至让人痛不欲生!

带状疱疹患者往往是在年轻的时候,得过水痘或者隐秘性感染过,水痘病毒在疾病好转以后,长期隐藏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里边。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病毒重新激活、活化,沿神经移动到皮肤上面引起炎症。

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可发生在带状疱疹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消失后。若疱疹消退后一个月,疼痛仍持续存在,即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特点为:在原来疱疹愈后皮肤处出现自发性、阵发性的刀割、针刺、电击、烧灼样剧痛,常致人痛不欲生。而且,正常的皮肤触摸、牵拉,甚至衣服的摩擦都会引起疼痛的爆发性发作,导致患者不敢穿衣、走路、洗脸,正常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疱疹容易遗留严重的神经痛的因素有:

1、年龄因素:带状疱疹发生后遗神经痛跟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大,免疫力越差,一旦发生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的伤害也越难自我修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也就越大,疼痛程度也就越重,持续时间也就越久。

2、疱疹发作面积大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跟疱疹发作面积成正相关,面积越大,越容易结痂,形成瘢痕组织,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越大,程度越重。

3、在急性疱疹发作期就有了明显的神经痛者,在疱疹痊愈后越容易后遗严重的神经疼痛,需要及早干预。在急性疱疹发作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限制疱疹I型病毒对神经的破坏,显著降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4、在发生带状疱疹前后,罹患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尿毒症患者,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率显著增加。这些患者,全身免疫力持续显著下降,很容易导致疱疹发作,病毒对神经的破坏力大,自我修复能力几乎丧失,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极高;

5、疱疹发作时伴随全身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较高。

治疗

美国神经病学会的2004年执业准则推荐三环类抗抑郁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片类药物和局部用利多卡因贴剂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大多数药物的长期益处尚不确定,且副作用常见,限制了药物的依从性。 除药物治疗外, 物理疗法、 手术治疗、 神经阻滞及 针刀治疗、 神经损毁、心理治疗也可能有效。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将注射肉毒毒素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触痛区间隔皮下注射肉毒毒素,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且可逆,有效患者可停用或减用止痛药物。有文献报道该治疗方法可达96.7%的有效率。

【本期名医】尹月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神经内科责任主治医职务,肉毒毒素治疗门诊负责人,沈阳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磨牙症、腋臭、流涎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