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腋下有疙瘩就是腋臭吗图片(腋下有疙瘩会是癌症吗)

时间:2024-08-25 15:10:3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腋下汗多有异味,协和医生教你几招,迅速赶走“尴尬”!

关于腋臭,大家一定有很多疑问。长期不洗澡,腋下也有异味,算腋臭么?腋臭跟汗多少有关系吗?人人都有大汗腺,人人都有细菌,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有狐臭?为什么有的人狐臭就能好,有的人却很难?到底什么治疗才是有效的?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秘腋臭。

作者介绍:俞楠泽

北京协和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医学博士。

现任《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中国整形美容外科杂志》编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分会秘书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与艺术分会理事。

专家介绍:王晓军

王晓军,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修复重建、美容外科领域,特别是于乳癌术后重建、耳再造、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以及各类注射美容失败案例的修复、微创面部年轻化。

腋臭的成因

腋臭是由于腋窝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毛孔内的梭状杆菌感染发酵而发出的特殊难闻的气味。在夏季或活动出汗后,腋窝臭味最明显。由于大汗腺到青春期才开始发育,老年时逐渐退化,因此腋臭主要见于青壮年。腋臭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异味的产生与腋窝的顶泌汗腺密切相关,顶泌汗腺分泌的物质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作用,分解为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产生特殊的气味。顶泌汗腺局限于腋窝、生殖器肛门、脐周、乳头、唇红边缘处,由位于深层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分泌部和开口于毛囊上部的导管组成。以乙酰胆碱为末梢神经递质的交感神经以及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着顶泌汗腺并调节其功能。

有狐臭的人身上还有其他什么特点?

既然腋臭异味的产生与腋窝部顶泌汗腺密切相关,顶泌汗腺分泌的物质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作用,分解为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产生特殊的气味。顶泌汗腺局限于腋窝、生殖器肛门、脐周、乳头、唇红边缘处。因此少数腋臭患者的外阴、肛周和乳晕也可散发出此种臭味。

腋臭和油耳的关系

“油耳”又名油性耵聍、湿耳朵等。外耳道的外1/3皮肤上长着细毛,并含有皮脂腺。其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有黏着作用。多数人的耳道分泌物呈干燥成鳞屑状,略为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黏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这种即为油性耵聍,俗称“油耳”。

“油耳”与“狐臭”同时出现的比例较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大汗腺过于旺盛,导致腋臭的同时,耳朵分泌的耵聍便呈油状。

治疗方法

腋臭的治疗方法根据其病理、生理及解剖学原理大致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外用抗氧化剂、芳香剂、抗胆碱能药物或是采用注射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腋窝局部顶泌汗腺(大汗腺)和腺管,使其彻底破坏、毁损及去除,是目前治疗腋臭比较可靠的方法。

高频电针术将高频电针刺入毛孔内到汗腺,通过放电电凝破坏大汗腺组织,使汗液分泌减少,从而达到消除腋臭的目的。

激光照射治疗是将光线刺入皮下,其产生的生物效应使得毛囊组织凝固坏死,顶泌汗腺也会受到破坏。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病人痛苦少,但往往需要通过2-3次的治疗周期,对于较为严重的腋臭患者,周期将会更长。

长期用走珠止汗露会造成瘢痕吗?

走珠止汗露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汗液分泌,去除汗臭和抑菌灭菌来达到除臭目的。 除汗剂为有较强收敛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抑制汗液排放量起到除臭作用;常用的有氧化铝、氯化铝、尿囊素碱等。而天然香料起能够直接掩盖不良气味,或减低不良气味的强度,或将恶臭改变为愉快气味的物质。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产物,在皮肤真皮受损后的愈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走珠止汗露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未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造成瘢痕。

治疗腋臭的有时间和季节上的区别吗?

若选择激光或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各个季节的治疗操作及效果没有明显的区别。但若选择手术切除大汗腺,术后需换药、7-10天才能拆线,着装轻便时相对更为方便。但很多腋臭患者是青少年,他们除了寒暑假之外,几乎没有比较长且固定的假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使用普及;而且腋臭气味在夏季更为明显,所以治疗上可以选择在春末夏初,这样可以保证一个清爽的夏天。

手术治疗能根治吗?手术治疗和肉毒杆菌怎么选?

腋臭的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由最初的传统的腋臭根治术,到现在流行的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小切口皮下搔刮术和小切口负压抽吸术等更倾向于微创的术式。微小的腋部瘢痕、短时间的伤口愈合期、少量的并发症以及低复发率促使着外科大夫不断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良。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然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A型肉毒毒菌素是经由肉毒芽孢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纯化而来,它可以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轴突释放乙酰胆碱,从而达到化学去神经的效果同。由于外泌汗腺及顶泌汗腺的排泌都经由乙酰胆碱介导,因此使用肉毒素治疗多汗症及腋臭是合理的选择。通过真皮内注射,可以达到局域性、可逆性、持久的化学去神经作用。注射后2-4 天左右出汗减少、腋下异味减轻,疗效可维持6-9个月甚至更长。

常见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一次治疗,永不复发”是最常见的治疗误区。当今,一些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很多夸大其词的广告满天飞,让很多腋臭患者心动不已。但我们要认清,腋臭本身就属于高复发类肌肤疾病,任何治疗都是有复发的可能。在所有治疗方法中,外科手术仍然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盲目用药不可取。很多腋臭患者在用过一些药物治疗发现效果欠佳后,开始转向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自行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甚至寻求一些民间偏方。这些方法可能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所以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可能会得不偿失。

日常生活中有减轻腋臭的妙招吗?

日常生活中患者常用走珠止汗露来抑制汗液的排放并掩盖腋窝的气味。此外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平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同时,荤食、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往往更容易让人变得肥胖,更容易出汗。所以还需要在饮食上引起注意,多吃清淡为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

剃腋毛可以减轻腋臭吗?

腋臭患者的臭味是由于腋窝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旺盛,分泌出大量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后产生难闻的臭味。因此剃掉腋毛无法解决腋臭的。但剃掉腋毛后,腋窝部位相对清洁,细菌相对减少,或许腋臭的症状能有所缓解。

所以,腋臭并不可怕,腋下气味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希望腋臭患者能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和气味的严重程度,调整生活习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治疗方案消除烦恼,每天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

本文由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王晓军教授审核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监制/姜玉新 主编/陈明雁

编辑/王璐

腋下有异味就是狐臭?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除异味?一次给你讲清楚

随着气温升高,最令人恐惧的不是高温的天气,而是腋窝产生的臭味。在公交车上、地铁里,一抬手,周围的人都捂住鼻子,朝你投来异样的眼光,你恨不得地上马上出现一条缝,能让你钻进去;每次穿白色的衣服出门,晚上回家后,腋窝处总是遗留黄色汗渍。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尴尬,那么,腋下有异味就是狐臭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去除异味。

令人尴尬的狐臭味是怎么来的

狐臭也叫腋臭,是由于人体大汗腺排出的汗液中,脂肪酸含量比普通人高,当脂肪酸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再经过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作用后,产生了一种叫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而引发的特殊气味,特别是到了夏天,气温高,大汗腺更加活跃,排出的汗液更多,更容易出现汗臭味。狐臭一般见于青春期的女性,只发生在腋窝、脐窝、乳晕、外阴、肛门和外耳道等部位,只不过腋窝产生的汗液更多。

大部分的狐臭是遗传导致的,除此之外,剧烈运动、出汗多、经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也可能会诱发。

汗臭还是狐臭?

很多人难以区分自己身上的异味,搞不清楚是汗臭还是狐臭,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看是否有细菌参与分解。有些人剧烈运动后,腋下就会产生异味,这种异味有两种情况。

一是汗味,就是有机物质分解后散发的气味,一般不会有细菌参与。通常只有大量出汗后才会产生,气味一般不明显,并且通过洗澡换衣服,气味能有所改善。

二是狐臭,是由于人体内的脂肪酸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了不饱和脂肪酸而引发的一种难闻气味,气味更加浓烈,非常刺鼻,有的时候不出汗也会有臭味。并且狐臭患者腋下有黄色小颗粒结晶,夏天穿白色的衣服,还会残留黄色、灰色、黑色的汗渍,近距离时(一米以内),可以闻到明显的臭味,两三米时较少闻见。如果还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狐臭,就建议去皮肤科检查。

因此,腋下有异味不一定就是狐臭,要注意区分。

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种尴尬?

1. 汗味

汗味一般在青春期过后,气味会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平时如果运动后气味比较重,就可以勤洗澡勤换衣服,少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或者穿透气性好的宽松舒适的衣物,异味一般都能消退。

2. 狐臭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止汗剂,或者喷一点香水掩盖臭味,止汗剂可以减少汗液排出,臭味就会变淡,对于轻微的狐臭是有一定效果的。平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注意个人卫生,随身携带湿巾纸或者手帕,及时擦汗,勤洗澡,勤换衣服等,也有助于缓解狐臭症状。

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就可以选择去医院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肉毒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肉毒素治疗:指在腋窝下注射肉毒素,抑制小汗腺分泌,汗液分泌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就会跟着减少,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注射后效果至少可以维持6-9个月,如果在这期间,仍然出现狐臭,就需要根据情况再进行一次补充注射。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在双侧腋下都切开一个小口,然后直接去除腋下的大汗腺,最后缝合,从根本上解决汗腺分泌过多的问题,一般手术后,就能彻底去除臭味,不过会遗留疤痕,且恢复时间比较长。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这些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青春期前,未满18岁的青少年,由于汗腺还未完全发育,做手术容易导致残留,复发率比较高;严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比较差;月经期的女性患者,容易加重出血,形成血肿。

在日常生活中,洗澡的时候用肥皂清洗腋下,每天清洗两到三次,能破坏细菌生长环境,也有助于缓解狐臭,如果因为上班或者上学不能清洗,出汗时就可以用湿巾纸擦洗腋下,还要注意在夏天的时候,不能因为有狐臭,而选择用长袖遮盖,这样只会使汗液分泌更多,且不透气,臭味会更加浓烈,因此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被误解多年的假狐臭,其实是腋毛上长了癣

|策划/编辑:小雅 责编:yellow&雅韵 审核:李云

生活中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足癣、体癣、股癣、头癣,但是你听过腋毛癣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惑,夏天穿了白色衣服,腋下区域却经常被“染了”颜色,大多数人会把它当作汗渍,但其实...还有可能是你感染了“腋毛癣”这类皮肤病

现在就找个无人的角落检查你的腋毛!!如果看到腋毛上有小颗粒,凑近一闻有一股“特殊”的异味。咦......

(此处省略一千字)。

一图解千惑

图片来源:文献[1]

那腋毛癣究竟是怎么来的?该怎么处理?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腋毛癣的那些事~

初见腋毛癣

它是由一种纤细棒状杆菌(是类白喉杆菌的一种),引起的腋毛(或阴毛)表浅性角质层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其症状表现为在腋毛或阴毛的毛干上出现黄色、黑色或红色的腊样结节颗粒,以黄色最为常见。这些结节可以是坚硬的,也可以是柔软的,呈鞘状包被毛干,且与毛发粘连较紧,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导致毛发失去光泽、变脆、易折断

通常患处皮肤局部外观正常,但经常多汗,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常伴有特殊气味,偶尔会感到瘙痒。

腋毛癣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因结节颜色不同,可导致汗液呈现不同颜色,将衣服染色。

哪些因素会引起腋毛癣?

● 湿热环境

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为腋毛癣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同时十分适合棒状杆菌生长、繁殖和传播。所以一般在夏季的时候腋毛癣发病率也会比较高。

● 肥胖、多汗人群

肥胖人群,往往会比较容易出汗,汗液累积在腋窝下不能及时蒸发,导致汗液浸渍,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发腋毛癣。另外,尤其是患有多汗症的人群,更为常见。

● 卫生习惯不良

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大量运动或出汗后没有及时清洗或更换衣服都容易引起细菌悄悄“侵犯”毛发。

● 接触了腋毛癣患者的贴身用品

腋毛癣具有传染性,一般为接触性传染,如共穿衣服或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均可被传染。

如何判断得了腋毛癣?

可根据其症状表现判断。

一看,看其毛发部位附着物、衣服染成不同颜色(有黄有黑有红),偶见腋下少量皮疹且毛发肉眼可见的暗淡无光泽;

二闻,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出汗时会更明显

三拉,受累部位的毛发容易拉断

难以清洗,经常是白费力气,省点劲吧;

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参考以下几种相关检查辅助诊断治疗。

细菌培养:可见大量棒状杆菌

病原学检查:染色后革兰染色阳性( )

Wood's灯:可见暗或亮的黄白至黄绿色荧光

怎么应对让人“尴尬”的腋毛癣?

● 懒人掩饰法

a.香水喷一喷,啥异味也能掩盖

b.香体止汗露,保持腋下干燥还留有余香

c.爽身粉擦一擦,清爽又干燥

(以上掩饰法仅供娱乐参考,毕竟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要永久摆脱这烦人的腋毛癣还是要参考以下的科学方法)

● 正儿巴经的方法

首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受累的毛发全部剃除干净(但要小心操作,毕竟这个部位的皮肤又薄又脆弱,一个不小心会很容易刮伤)。

其次,剃除后要注意卫生,每天清洗患处(可用硫磺软皂清洗局部),并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干燥

最后在医生指导下局部外用药物:如外涂5%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另外,汗多的话还可以外用氯化铝治疗(因为棒状杆菌感染与过度出汗是有关系的,所以说采用这种止汗剂的话,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怎么才能预防腋毛癣?

✔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物,特别是在炎热的季节或大量运动后要及时清洗。

✔控制体重,勤加锻炼

肥胖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平时多多锻炼,可以做一些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适当控制饮食。

保持毛发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癣病患者的个人用品,也不要接触和玩弄患有癣病的宠物

✔穿着宽松、透气的棉类材质衣物。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

[2]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P527.

[3]尚进,朱荣欣,程城.等.东北寒区新兵腋毛癣1例治疗报告及防护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46-446.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1年12月17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