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展示:《游戏三人娘》奥莉薇的真实“香味”还原,你喜欢狐臭味香水吗?
《游戏三人娘》算是当年播放季度里的沙雕黑马,不过当时B站独占了国内漫画连载的坑,但动画则是271占了独播的坑,所以B站也没占多大优势,并且当时还有碧蓝之海、工作细胞、Overlord、千绪的上学路和邪神与厨二病少女等等都在同季度里B站播放,你要硬吹该作能成为霸权是不可能的事情,吹它是沙雕类中的黑马就足够了。虽然当年是高手如云,不过该作的特色就是OP女神欺诈,正片颜艺如海,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碧蓝之海?
但是该作的笑点不像碧蓝之海那样的野球拳与可燃乌龙茶如此开放,让人无法保证它还能存活多久,而游戏三人娘的笑点是沙雕女神进行小游戏里的颜艺,这样对比下,你是不是觉得碧蓝之海的格局与吸引力更大一些,游戏三人娘的纯沙雕与颜艺似乎比不上碧蓝之海更有吸引力与人气?人人都说不要进行作品比较,好看就行,但总有人喜欢比较,踩赞作品的争议才会吸引流量,所以小编也不再继续比较下去,即便《游戏三人娘》被认为是小众番,确实让人爆笑的地方,值得喜欢沙雕的你来观看。
前言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是特殊绅士喜欢的周边商品环节,小编无意间在R站里看到有人分享该周边的图片,并且有网友评论道Spicy(辛辣刺激),小编仔细一看是奥莉薇的周边商品,而且这个动作不就是第三集里的游戏惩罚动作吗?不用翻译该周边文字,光是回想起那个画面,你就不由得搓搓鼻子,虽然小编没有体验过,但还是和该网友想到了相同的词汇——辣辣的感觉。
然后在翻查该周边的背后品牌公司后,小编发现自己不小心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这是TMT品牌,虽然狐臭味的香水非常奇葩,但是该品牌旗下的周边……还是简单说说奥莉薇的周边算了,我们国内某宝就能找到,129RMB,小编觉得入手的绅士要么想知道狐臭是什么味道,要么他真的喜欢上这味道。
不过,这能称得上是香水吗?
没人能用一篇文章叙述一条完整的大江,正如没人能够看见一条完整的大江。当我们站在一条大江边,永远只能看到这条大江的一小段,但我们仍然可以满怀激情地慨叹,啊!这是长江!啊,这是黄河!啊,这是……对,我现在要写的,正是一条曾经忽然出现在我面前的大江:澜沧江。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条仿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江。那时我在读本科,暑假回老家,先坐四五十个小时的火车从上海到昆明,再坐七八个小时的客车回施甸。那次坐的白班车,到保山境内,已是黄昏时分。昏黄日光从窗外透进来,水波似的流动,让卧铺车厢内的人和物,显得真实而又虚幻。然而,汗臭、狐臭、脚臭、口臭混杂,让人呼吸吧会晕厥,不呼吸吧会窒息。我躺在车厢最后的上铺,睡也不是,醒也不成,就这时候,听前面有人喊了一声:澜沧江!急忙抬身往外望去,隔着玻璃窗,一片斑斓崖壁,红的,紫的,黄的,颜色鲜丽,恍若漫长的调色盘,横亘在对面的一带青山下。再往下看,一条浑浊大江蜿蜒流动。只是相距遥远,且隔着玻璃,听不见江水的波涛声。但只这一瞥,也足够将我从现实的污浊里拯救出来,大大呼一口气,仿佛周遭的空气因这一条大江清冽了。
给我的第一印象,澜沧江恰如其名,斑斓其表,沧桑其里,温柔又悠长。
多年后,再见澜沧江,仍是差不多的季节。
那时,我对保山的了解,已经比早前深入许多。譬如,我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被反复吟唱的句子,竟和保山有着不小的关联。
有人考证,这首《临江仙》,是杨慎在发配途中,经过湖北江陵时写的。但也有保山本地文人认为,这首词应成稿于太保山麓的状元楼。所谓状元楼,自然是后世的命名,专为纪念状元杨慎。这不起眼的小楼,杨慎曾居住三十六年,足足占了他的大半生。嘉靖三年(1524)秋,三十六岁的杨慎历经三次廷杖后,离亲别友,被差役驱赶着,由京城出发,沿大运河南下,溯长江西上,至江陵,入贵州,次年二月,由贵州普安入滇。到昆明后,杨慎身上的廷杖之伤仍未痊愈,稍作停留后,经安宁、楚雄,一路往西,到大理永平,然后进入保山(时称永昌)。很难想象,以那个年代的交通,披枷戴锁,万里趱行,当是何等风尘仆仆,何等辛苦非常,正是“商秋凉风发,吹我出京华。赭衣裹病体,红尘蔽行车”(杨慎《恩遣戍滇纪行》)。
从大理进入保山,杨慎第一站到达的,当是澜沧江上的霁虹桥。
五百年后,2019年8月的最后一天,我从施甸来到隆阳区瓦窑镇平坡村。村广场上一株繁茂大叶榕下悬一口大钟,看了铭文,是乾隆五年三月铸的。饭后,沿南方丝绸之路永昌古道往下走,脚下是蹄印深深的石板路。约莫半小时后,来到一条大江边,一片巨大的摩崖石刻出现在江岸。我知道,这是复制品,因为小湾电站的修建,当年真正的摩崖石刻已经沉在滔滔江水之下了。一直陪着我们的半坡村李光标书记说,他小时候经常到摩崖石刻边玩儿,有复制品的五倍大。大家都觉得可惜,然而无可奈何。在我们头顶有索道,没运行,如何从此岸飞渡彼岸,只能纯靠想象。在霁虹桥上走一走——哦,历经五百年风吹雨打,老桥早不在了,这桥是新建的——只消几分钟,便从保山走到大理了。走在桥上,有大车迎面开来,大桥剧烈晃动,仿若即将垮塌,还有小车迎面开来,车上的乘客都走下来,扶着桥栏小心翼翼走。忽有一堆木板从天而降,自几丈开外掠过,坠入江心,散落开来,发出巨大的爆裂声。凭栏低头望去,江面深远,令人目眩。这些木板应是来自头顶不远处的大柱山隧道工程。李支书说,这工程队都死了好几个人了。后来,我看到央视新闻,某工程师眼含热泪讲述修建这条隧道十多年的历程,不禁为之动容。遥想古时,人们在大江两岸架起霁虹桥,会更加艰难吧?
想当年,杨慎鞍马劳顿,以羸弱之躯体,怀揣着一颗勉力搏动着的心,走上霁虹桥时,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当他在太保山麓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想必心中翻腾的,不止是长江,还有这迎接着下半生的澜沧江吧。
五百年后,我踏上新的霁虹桥,从保山走到大理,又从大理走回保山,然后从桥堍边的峭壁下到江边上船,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一路逆流而上。江水呈铁锈色,水花飞溅,捧了两捧喝,意外地并没尝到泥沙味儿,身后的小朋友见了也嚷着要喝。西岸青山壁立,不时可见房屋,东岸只在山坡上看到过一片荒废的村庄,但不时看到站在陡坡上吃草的黑山羊,还看到五六只猴子,想必它们也看到我们了,其中一只猴子炫耀似的跑上坡,爬上一棵细细高高的枯树,树枝摇摇晃晃,那猴子掉下来没有?我没看清,船已经开过去了。船一直开到瓦窑码头。这儿有一片草地,草地和江水间泊着一艘游船,船上空无一人,像是在等待着游客。我们爬上去看看,再下来,转道老营,吃驴肉去。
坐在午后的车上,仿佛仍旧坐在船上,两岸青山脉脉,加速退却,隐入黄昏的光晕。澜沧江的水,有一小部分在我的身体里荡漾着。
再到澜沧江,是去年11月初。不是为去澜沧江,是为去道人山。去道人山,须先开车到瓦窑。我们打算在瓦窑码头待一宿,唱歌,吃烧烤,住帐篷。也许还有漫天星光,星光倒映江里,天上地下,星光灿烂。想想就够美的。
我们驱车从保山城里出发,几辆车陆续来到瓦窑镇上汇合,随后一路往下,径直开到澜沧江边。我们将车停在公路旁的一家饭店前。饭店建在半山坡,听说只做一道菜,黄焖鸡。在来的路上,就听磊哥讲,这家的黄焖鸡如何如何正宗。在此之前,我也多次听说过瓦窑黄焖鸡,就如老营驴肉一样鼎鼎大名。摩拳擦掌,想着今晚总算可以一饱口福了。
点了菜,不愿干等着。我拐过路口,往江边去。一路下坡,很快来到江边那片熟悉的草地。大前年见到的那艘船不见了,也许是在江上漂着?江水仍如上次所见那般浑浊,迟缓地流动着,无波无浪,无声无息。彼岸青山默默,此岸生长着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青绿植物。不远处,几个年轻人在江边几乎挨到水的草坪上烧烤,近处,十来头牛马在悠悠地低头吃草,走动。日光如金,一缕一缕地照射在江面。褐红江面,以及对面的青黛山峦,都笼罩着一层明亮的雾气。这峡谷,如一只巨大的漏斗,过滤着时间,和一些我说不清楚的东西。
很多时候,文字是无力的,比如这样的时候。
回到饭店,菜还没做好。在小院里摆开桌椅,打牌,喝酒,不时望望厨房,不时望望澜沧江。江水异常宁静。眼前公路上偶尔有大卡车驶过。待一大盘黄焖鸡端上桌,我们已喝了差不多一瓶白酒了。搛一块鸡肉入口,仔细咀嚼,真香,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鸡肉。何况只要抬头望去,澜沧江就在那儿流淌着。这江水在黄昏里的流动,仿佛增益了鸡肉的滋味儿。
酒足饭饱,再到江边,夕阳在江面上的挥霍,愈加靡费了。
刚才那几个年轻人撤了,牛马似乎也换了一拨,还有一些牛马,由中老年男人或小男孩儿驱赶着,从远处的山坡走来,下到水沟,再爬上小坡,沿着我们来时的路,往山坡上的村寨去了。时隔多日,想不起当时这些人穿着如何了,但我记得他们脸上洋溢着一种梦游般的神色。仿佛这峡谷,这大山,这大江,这草坡,都在梦境之中。一个静止的甜蜜的梦。牛马经过,喷着鼻息,粗壮的身子将灌木撞得摇摇晃晃,一股牲畜特有的气味直冲入鼻孔,将这梦打碎了。
我从梦里出来,俯身在地上找寻一种枯草。在普遍的青葱之上,这种草的枯萎异常醒目。只要攥住根部,轻轻一薅,听到一声脆响,手中便多了一束柴火。这些柴火当然不够今晚用的,只能当做引火的材料,真正使劲儿的还得是事先准备的劈柴。不多时,在草坡上,篝火燃起来了。
为衬托这火,天黑下来了。
有朋友准备了音响,充电的那种。大家开始唱歌,我呢,唱歌是不行的,只能一边烧烤,一边喝酒。对了,啤酒是早早准备好的,烧烤架也是早早准备好的,以及,烧烤用的五花肉啊牛肉啊鸡肉啊,也都早早准备好了。我喜欢火焰从劈柴里蹿出来,这早已失去生命的、一生都咬紧牙关不发一声的植物体,此刻,发出呼喝呼喝的响声,如泣,如诉,如歌。在烧烤架上,布满腌制好的肉,很快,听到脂肪的呢喃,吱吱啦啦,香气浮动。
渐渐地,唱歌的人都站起身,歌声便在头顶飘。
我坐在草地上,慢慢后仰,躺倒。草地上枯萎与鲜绿并存,不知什么扎着后背,带来些微刺痛,让我确定,这仍是人间。不时地,出现一个瞬间,我感觉到火光变得遥远,歌声变得遥远,那被火光映照得彤红的人脸也都变得遥远。当这一切远了,忽觉得头顶的星空,四围的青山,以及流淌的江水,都变得近了,它们清丽,冷静,恒久,无止无休。我和它们,彼此凝视,彼此从属。
但忽然又远离,围绕在我周围的,仍是肉香、歌声和身下坚实的土地,以及一张张沉浸在欢愉之中的笑脸。我又回到世俗的世界里了。
有人从村寨的方向骑摩托过来,近了,是一个二十多岁、身材敦实的小伙子。小伙子说,村里有老人说,太晚了,你们唱歌声音太大,能不能声音小点儿?我们赶忙答应。事实上,就是这小伙子不来,音响也没电了。因为他的出现,我们才忽然意识到,在这阒寂的夜里,声音是可以传到远处的山寨的。想必左近的深山里、江面上,都回荡着歌声。陡然安静下来,耳朵有些不习惯了,犹似悬崖上等待着人光顾的空空如也的两孔山洞。在这虚空里,刚才被歌声盖过的许多声音重新生长,火焰的呼喝声,烤肉的吱啦声,以及无数细小如针尖的虫鸣……我们留那小伙子和我们坐一会儿,他也真就留下了,很认真地帮着烤肉,却不肯吃一点儿,说已经吃过饭了。大家的说话声都变轻了,就连动作,也都变得迟缓,像是经历一场长途跋涉后,浑身裹着疲乏和满足。
听到江水声了,好似看见一匹平整的绸布,在幽暗的夜里闪烁着琐碎的银光,滑过雾气笼罩着的赤裸草地。
这一刻,有雾吗?记不起来了。
但分明感觉起风了。风从江面吹来,裹挟着冷冷的水汽。都有些瑟缩,何况篝火在变小,变暗。夜已经很深了。
——行文至此,忽然传来消息,保山地震,震级5.2,看了一下地图,震中恰是瓦窑镇——但半年前的澜沧江边,没有震动,万物都是静谧的。
原本说是要在江边搭帐篷住的,现场也已经搭好四只帐篷,分属两男两女,磊哥问我要不要跟他挤一个帐篷,我摸了摸那帐篷,无论里外,都一层水雾,立马打了退堂鼓,说我还是到镇上去住宾馆吧。留下四人住帐篷,我和另外三四人坐车到半山坡的镇上去。是白天路过的一家宾馆,条件简陋,但至少被褥是干爽的,柔软的。酒已半酣,倒在床上不久,即在一种无以言说的美妙感觉里睡着了。一夜无梦,醒来才记起,这是在澜沧江边。
大雾弥漫,街上一派迷蒙。磊哥他们早早来到宾馆门口。说起昨晚江边一宿,不由得让人发噱。原来磊哥、阿斌住的帐篷都很薄,被子里一层水,待到半夜,磊哥不得不钻出帐篷,在江边跑了一阵。而另两位女士呢?都装备精良,热得不得了。笑归笑,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和澜沧江亲密接触的绝佳机会。禁不住想象,半夜在江边慢跑,看漫天星斗倒映大江,是何等的恢弘壮阔。
澜沧江总给我若即若离的感觉。不像怒江,每日在我看不见的西山坡后流淌,但今天不见明天见,就连我家院前那条小水沟,最终也是流进怒江里去的。我算过,它从家门口一路往西,汇入施甸大河,施甸大河再一路往北,很快就会汇入怒江。小时候好多次往这小水沟里尿尿,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尿液早已消失在怒江的波涛里了,不,应该是早已随怒江的波涛冲进印度洋里了。
但澜沧江呢?我知道,她每日在村后大山的东边流淌,几乎和怒江平行,但我身边没有一条小水沟是跟她有关系的。
澜沧江流入国外后,叫做湄公河;怒江流入国外后,叫萨尔温江。对东南亚国家的百姓来说,湄公河远比萨尔温江有名。但在保山,怒江的名声似乎是要超过澜沧江的。怒江,有人间烟火、细水长流的潞江坝,还有抗击日寇的浓墨重彩的血泪史,澜沧江呢?经过保山的流域,两岸大多是高山,靠得近的村寨,也隔山隔水。历史上,澜沧江曾经有可能像怒江那样挡在阻击日寇的第一线——1942年5月,日寇占领缅甸后,侵入滇西,国军高层打算将远征军撤到澜沧江以东,以澜沧江为屏障阻敌于西岸,但时任云贵监察使的腾冲人李根源认为,如果以澜沧江作为防线,将会丧失更多国土,而且,还守不住。经李根源多方斡旋,高层最终命令远征军严守怒江一线,澜沧江算是逃过一劫。
历史一页一页翻过去,澜沧江一夜一夜流淌。
时间来到上个月,我再次跟磊哥等朋友去爬道人山。仍然是到澜沧江边的瓦窑镇汇合。时值正午,瓦窑镇的街道呈现出与当初午夜、凌晨看到的截然不同的模样,鸡冠刺桐、芒果树到处开花,番木瓜挤挤挨挨喘不过气来,还有不知运送什么材料的大卡车不断往来。我们没去码头,稍作停留,便驱车往道人山去了。
在路上,停下来过一次,因为澜沧江。
澜沧江就在山坡底,相距大概两三百米。江面上方二十来米的坡岸都是光秃秃的赭红色,再往上,是一条细麻绳似的路,和许多小木棍似的松树。我们站在半山坡,眺望着这几乎看不出流动的一江碧水在山峦间形成一个大湾,讨论着对岸那赭红崖壁有多高——这高度就是雨季时,澜沧江水所能抵达的高度。现在,雨季还在赶来的路上,澜沧江水仍然温驯、安静地在峡谷底流淌。
只看得到五六百米长的江面。我想,兴许我站得更高一些,会看到更长一条大江?几个小时后,我气喘吁吁爬上道人山,回头远眺,越过无数杜鹃花的树梢,看到群山之中流淌的,仍只是这短短一小段蔚蓝。
2023年5月3日2:41:26
[云边路]是甫跃辉在笔会的专栏
全文共6400字,主要分为五部分。
(一)藏在大洋下的终极真理
(二)常规动力潜艇与核潜艇
(三)特殊材料制成的潜艇兵
(四)中国核潜艇的堡垒海区
(五)中美博弈与水下的暗战
(一)藏在大洋下的终极真理
10月7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证实,他们的一艘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2日在中国南海潜航时与不明物体相撞,并导致11名水手受伤,目前该艇正在返回关岛。
核潜艇这玩意儿,可以说是极为敏感的大国重器。其威慑力主要源于其隐蔽性和神秘性,各国都想办法藏着掖着,生怕引起别人关注。
这一点跟航母截然相反,航母的威慑力来自于公开。比如美国,每当需要威慑时,总是派航母编队浩浩荡荡公开到相关区域耀武扬威。
潜艇包括核潜艇,如果声纹被人记住,航迹被人发现,伏击位置被人掌握,那在军事上基本上就算“社死”了,威慑力大打折扣,关键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潜艇一旦暴露,基本上只有挨揍的份儿。第一,自己的机动性比不过水面舰艇,更比不过飞机;第二,自己不禁揍,自卫能力还差;第三,反潜武器多种多样。
核潜艇分为两种,一种是攻击核潜艇,一种是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的任务,主要是长期潜伏,时刻准备执行战略核反击,是三位一体核打击的最重要一环。
我以前打过一个比方,说是战略轰炸机为代表的空基核力量是人类的初始真理,陆基核力量是基本真理,而以战略核潜艇为载体的海基核力量是终极真理。
为啥叫终极真理?因为用到这些真理的时候,那基本是世界末日。也正因为如此,拥有战略核潜艇的国家都不好惹,彼此之间也得礼让三分。
目前拥有战略核潜艇的国家不多不少,刚好是联合国五大流氓。与其说联合国五大流氓有一票否决权,不如说核潜艇拥有一票否决权。
不掌握终极真理,就算是有否决权你敢用么?1961年,蒙古要加入联合国,蒋介石威胁使用否决权,然后就遭到了肯尼迪的威胁。
肯尼迪威胁说,你敢投反对票我就去投共(跟大陆好)。你要是不投反对票,我就帮你拦住大陆(进入联合国)。
威逼利诱之下,凯申公最终选择了当鸵鸟——缺席会议,蒙古顺利进入联合国。然而10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返联时,美国选择了当鸵鸟。
(二)常规动力潜艇与核潜艇
还有一种核潜艇叫攻击型核潜艇,不载有战略核武器,不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载有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导弹、鱼雷等武器。
攻击型核潜艇,顾名思义就是执行攻击型战术任务,比如攻击敌舰敌艇等,这些方面同常规潜艇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相比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常规的柴油动力潜艇,燃料和氧气都是有限的,用完了就得补充。
一般情况下,常规动力潜艇都是靠上浮、半潜或通气管状态,开动柴油发动机给蓄电池充电,同时补充新鲜空气,然后再沉下去靠电力推动潜艇前进。
其实就像是在游泳,时不时要上来透气。上浮透气的周期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跟航速有关,航速快耗电就快,没电了没气了都得上浮。
而且过去的蓄电池充电是相当慢的,快充也得几个小时,而且柴油发动机噪音比较大,还可能冒黑烟。总之频繁上浮,让潜艇的最大优势——隐蔽性大打折扣。
常规动力潜艇受动力制约,水下最快航速也就20节左右,一般情况下只有几节。打起仗来进攻追不上,撤退逃不了,组团也拖水面舰艇的后腿。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常规动力潜艇也在进化,进化出了AIP潜艇,指的是不依赖空气推进发动机,大大加长了水下潜伏时间,隐蔽性更加优秀。
AIP潜艇自带大量氧气(液氧),然后按照空气中氧气的比例给柴油发动机供气,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也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海,不然气泡也能暴露位置。
为此,AIP潜艇上还有废气冷却装置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他的气体经回收后继续掺入五分之一的氧气,供柴油机循环使用,二氧化碳则随海水排出艇外。
此外还有斯特林发动机的AIP潜艇,同样需要携带液氧和燃料,只不过是外燃机,噪音要小一些。但是开起来比较肉,完全没有推背感。油门踩到底,响应时间长。
还有一种燃料电池动力AIP潜艇,需要携带液氢和液氧。优点是直接催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完全没有噪音和震动,因此超级安静。
缺点是危险,氢气存储起来非常困难,一旦泄露很容易爆炸,而且燃料电池的催化剂非常贵,成本也高。
不管咋说,AIP技术成倍地延长了潜艇的自持时间,可以让潜艇以4~6节的速度,持续航行2~3周,续航能力增加到1000~2000海里,隐蔽性大大加强。
但是AIP技术,也是有瓶颈的。燃料和氧气都会耗尽,关键是功率跟不上,航速受到制约,巡航能力有天花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得靠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不仅动力澎湃,关键是可以无限量供应。不但不需要氧气,还可以通过电解水给艇员提供氧气。
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带足够多的食物(包括淡水),人类可以一直呆在水下。而且航速可以高达30节,跟得上甚至能超过水面舰艇。
但实际上,核潜艇呆在水下目前还没有超过100天的。1960年,美国的海神号核潜艇在水下潜航了83天零10个小时,航程6.7万公里。
美国海神号核潜艇长时间潜航之后,苏联、英国、法国等也都跃跃欲试,想打破这个记录,但是只有法国的核潜艇航行了67天。
打破美国海军“海神”号核潜艇持续航行时间的,是中国海军的403号核潜艇。从1985年11月20日出发,到1986年2月18日凯旋,最大自持时间高达90天零5个小时。
2014年,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了一次长达140天的威慑巡航,创下了巡航时间最长的记录。
但是这140天并不是连续的,中间靠过一次岸,进行了20小时的维修,也曾上浮了几次进行补给。
(三)特殊材料制成的潜艇兵
所以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潜航的日子一般人一天都受不了:空间逼仄,空气污浊,食品单一,生活单调,环境嘈杂,规矩繁琐。
潜艇上的空间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有限的空间还要让给各种仪器和武器,艇员的床铺可能就在鱼雷上边。而所谓的床铺极其狭窄,跟绿皮车的上铺差不多。
本来就不宽敞的潜艇,还被隔离成一个个舱室,舱室的走廊十分狭窄。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各个舱室之间有水密门,往往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稍不注意就会碰头。
潜艇的空间狭小而且密闭,几十号上百号人吃喝拉撒全在艇上,而且一出海就是十几天甚至几十天,那个空气真是一言难尽。
普通潜艇上的淡水十分珍贵,除了饮用之外,每天的洗漱用水以茶缸为计量单位,长期不能洗澡,更不能洗衣服(大型潜艇会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仅如此,潜艇上气温还比较高,一般都在三四十度,而且十分潮湿,厨房和动力室可能高达50度,问题是还得转各种阀门,所以大家各个都是满身大汗。
这空气大家可想而知,汗臭、脚臭、狐臭,混上机械的油味儿,酸爽无比。潜艇兵铺位潜规则就是脚最臭的人睡上铺,免得睡下铺味道往上飘。
前苏联(俄罗斯)的台风级潜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里边的设计很人性化,竟然有游泳池。但是设计归设计,里边大部分时候装的是土豆。
说到了土豆,就不能不说潜艇上的伙食。虽然潜艇上的伙食是四类灶,跟飞行员一级,但由于特殊的执勤环境,潜艇上的伙食也是一言难尽。
首先煎炒烹炸别想了,第一油烟让人受不了,第二炒菜的噪音传播也比较远,所以以蒸煮为主了,甚至只是加热一下成品半成品,甚至只是面包、罐头等等。
另外,为了舱内的空气,萝卜、大豆、红薯这类容易产生人体废气的食物就别想了。还有,大蒜、韭菜、韭黄、洋葱等气味较浓的食物,是不能带上潜艇的。
艇上的生活非常无聊,这里没有wifi,也不能看手机。任何有发射天线的设备,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而暴露位置,还不能太吵,声音在水里传播得又快又远。
说到声音,虽然说现在潜艇越来越安静了,那只是相对于监听设备来说的。在潜艇的外壳,加装了一层又一层的消音瓦。
在潜艇内部,就算是非常先进的潜艇,里边也是非常嘈杂。除了流体噪声,还有机械噪声,以及螺旋桨的噪声。
在这样逼仄、闷热、嘈杂、污浊、无聊、不见天日的环境中,很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失眠心悸食欲不振。
此外,潜艇里还有一大堆的规矩,包括上厕所都有繁琐的流程。一旦搞错了顺序,轻则排泄物飞溅,给你来一个屎尿SPA;重则海水倒灌,甚至引发事故。
不仅如此,如厕还有水深限制、海域限制。如果在敌人反潜兵力活动区域,是严谨使用厕所的。不然气泡、手纸都可能暴露位置。
总之,种种条件限制,就算是动力无限、空间稍大的战略核潜艇,一次水下战备远航也就一个多月,一般不会超过60天。
就这,核潜艇的优势还是常规潜艇包括AIP潜艇无法比拟的,要空间有空间(不仅仅是艇员活动空间,关键是载弹量大),要速度有速度,要续航能力有续航能力。
所以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淘汰了所有的常规动力潜艇,实现了潜艇部队的核动力化。
美国现役的核潜艇总共分为四个型号,分别是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四)中国核潜艇的堡垒海区
这次在南海出事的核潜艇是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核潜艇。原本打算造29艘,但由于造价昂贵,后来削减了计划,只打算造12艘。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再次大幅度削减预算,最终只造了三艘,分别是海狼号(SSN-21)、康涅狄格号(SSN-22)和吉米卡特号(SSN-23)。
海狼级核潜艇最大航速可达35节,可以追上大多数水面舰艇和潜艇,也可以再完成任务后迅速撤离,甚至可以摆脱某些鱼雷的攻击。
海狼级核潜艇火力惊人,总共有八门鱼雷管,较以往的美国潜艇多出一倍,还可以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和鱼叉等反舰导弹。此外,还装备有近程防空导弹。
总之,海狼级无论在鱼雷管数量、口径或武器搭载量都大幅增加,简直是个海底弹药库(50枚),即可攻击潜艇,又可以攻击水面舰艇,还可以对地攻击,甚至对空攻击。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南海出事,挑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美国已经把最先进的攻击性核潜艇部署到我们家南海了,这对我们的威胁极大。
南海,不仅仅资源丰富、也不仅仅是贸易大通道;最关键的,南海是我国的战略要地:第一,是我国战略核潜艇最佳的堡垒区;第二,是我国海军活动的大本营。
战略核潜艇的任务是战略核反击,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核力量,更是说服敌人确保国家安全的最有力的真理。
而战略核潜艇的威慑力就来自于它的“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是正儿八经的东方神秘力量,位置和行踪一旦暴露,威慑力就大打折扣。
为了把保密工作做到极致,为了确保战略核潜艇的绝对安全,最好是猫在堡垒区,越少露面就越不容易曝光。
这个堡垒区要在自己的军事优势区,得是半开放海域,面积也不能太小,还不能离陆地太近,此外还得具有一定的水深。
面积小了,比如就好比趴在游泳池,简直是给敌人树立靶子。水浅了更不行,根本藏不住,比如渤海就不行,平均海深18米。
黄海也不行,在我国一侧的大陆架海区,平均深度只有44多米。最浅色的一级是0~50米深,第二级是50~200米深。
这个深度,对于身高十几米的核潜艇(光巨浪一导弹就十来米),如同在小胡同里开大车,必须小心翼翼,动作大一点说不定就会剐蹭。
而东海比黄海略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在我国一侧的大陆架海区,平均深度只有70多米。
对于核潜艇来说,渤海可以说是个澡盆,黄海充其量是个浴缸,东海可以说是个浴池。浴池勉强可以栖身,但美日无时无刻不在偷窥。
不仅如此,这里空间狭小,到处是渔船商船,甚至各国各地区的海警船和军舰。如下图,船舶实时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每个绿点点表示一艘船(可能还有船不在其中)。
商船可能还好,有比较固定的航线,渔船最麻烦,行动没啥规律,主要跟着鱼走,而且动不动就撒网,搞不好就会发生尴尬,捕获“大黑鱼”。
发生过这样的尴尬事我就不多说了。最适合我国战略核潜艇栖身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台湾岛东侧,一个是我国的南海。
而在祖国完全统一之前,也只有南海是我们战略核潜艇的堡垒区。这里是我国的军事优势区,尤其是南海填岛之后。
也就是依靠海上、陆地和空中的力量,可以帮忙驱赶敌人侦察机、反潜机,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潜力量,驱赶敌国潜艇,确保整个堡垒区的战略安全。
根据外媒的报道,2017年我国已经将最先进的反潜巡逻机“永久性的”部署到了海南岛(至少4架),就是为了让南海水面下的不速之客无处遁形。
根据以色列某卫星公司的图片,2020年的4月,我国的永暑岛上,已经部署了我国最先进的空潜200反潜巡逻机。
反潜机最大的特征有两处,一处是头部下方突出,那是它的机载搜索雷达,一处是在飞机的后部拖着长长的尾巴,简称机巴,叫做磁异探测器。
美国的海狼级潜艇再先进,也是金属造的,不管它动不动,时间长了都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异常变化,而这根机巴,能够探测出来这种变化。
探测水下不速之客的同时,中国空军也负责驱离南海上空的敌国反潜机。2020年美国国防部24日公开一段视频,美军一架P-8A巡逻机遭中方双语驱离。
(五)中美博弈与水下的暗战
这次这艘美军海狼级潜艇,出现在中国南海海域,时间是非常敏感的。第一是中国国庆节期间,第二是美军航母编队在琉球大规模演习;第三是中美苏黎世会晤。
还是那句话,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拿到。所以中美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的时候,中美军队也在角力,新闻要连着看。
10月1日解放军38架战机巡航台海,直至巴士海峡,其中包括28架歼16,4架苏30MKK,4架轰6K轰炸机,1架运8反潜机,1架空警500预警机。
10月2日~3日,美国纠集了英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和荷兰海军在冲绳东南海域开展了针对中国的超大规模联合演练。
10月2日大陆派出了更大规模的机群巡航从南海经台海至巴士海峡。其中包括,1架空警500预警机,26架歼16,10架苏30MKK和2架运8反潜机。
总之,从10月1日到4日,短短的4天时间,共有149架大陆战机飞掠台湾省附近海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引发了全台湾省的震动。
10月5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储存的核弹头数量(3750枚现役和非现役核弹头)。这是美国四年来首次公布该数据。
10月6日,中美在苏黎世的谈判桌上唇枪舌战。谈判结束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7日美国发布公告,说潜艇出了事故。
根据美国官方的消息,康涅狄格号(SSN 23)10月2日(美国时间)在南海潜航时与不明物体相撞。具体是南海什么位置目前不得而知,我猜距离巴士海峡不远。
蛋总的理由有三:第一,解放军巡航的位置在巴士海峡附近;第二,美军航母迅速赶来驰援,并在10月4日出现在巴士海峡。
而美国已经受伤的康涅狄格号撤离,也必须经过巴士海峡。解放军在美国潜艇出事之前已经开始巡航巴士海峡,说明提前已经得知美国潜艇已经从巴士海峡进入我南海。
美国能公开说自己的丑事,尤其是高度机密的核潜艇的事故,说明实在是隐瞒不住,起码中国已经知道了。
不过美国没有透露潜艇发生事故的原因以及潜艇的受损程度,目前一张照片也没有。但是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一些细节。
美国相关媒体咨询美军水下战部队不愿公布姓名的人士的话来说,此次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发生碰撞的海域在海底地形上,“应当没有明确的陆地或暗礁存在”。
这句话是可信的。潜艇的航道及其狭窄而且固定,不然英法的核潜艇也不会撞上。而且美国在南海侦察深耕多年,还曾撒了很多无人潜航器,投了很多定位浮标。
康涅狄格号没有开主动声呐,靠的是惯性制导,走的既定路线,不然也不敢不开主动声呐瞎摸走新路。
有没有可能撞到鲸鱼啥的?蛋总认为,有可能。不过有个前提,这个鲸鱼恰好是又瞎有傻还聋。
既然在既有的固定线路上撞了,只能说明两点:第一,自己了航道和位置已经暴露了;第二,这里的道路状况发生了改变,有神秘力量在这里设置了卡点,查健康码(或查酒驾)。
当然,也许是美国艇员不肯出具健康码,还想闯卡。抗疫人员一方面报警,请救支援,一方面试图控制对方。美国潜艇慌不择路,撞到了海床,或者撞到了路障上。
于是发生了解放军4天150架次的卡口(巴士海峡)巡航。而美国潜艇也赶紧支援,于是正在演习的航母迅速前去营救。
2015年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解放军报》报道,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返航途中发现不速之客,遂进入一级战备,并进行模拟攻击。该艇曾因成功处置海底断崖险情获得一等功。
不管咋说,对美国潜艇来说,南海已经不再安全,如果再来:第一,声纹资料会被采集;第二,如同在太阳下裸奔;第三,下次不一定有这次幸运,搞不好会撞漏了。
不管咋说,美国三只海狼已去一只,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期待明年的一等功名单。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