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相信大家平常在排版PPT时经常会有一种感觉:
为啥自己排版出来的PPT看起来会这么拥挤、令人痔息?
▼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怪老板给的内容太多,导致PPT放不下。
对此我只能说:年轻人始终还是年轻人…
今天木叫兽就跟大伙儿分享一个“超简单但却超实用”的PPT排版思维——间距思维。
运用好间距思维,你的PPT就能从此告别拥挤感!
▼原图修改后
如果你坐过晚高峰的地铁,你就应该知道一群人之间如果互相靠得太近,那么肯定就会很拥挤甚至还能互相闻到对方的狐臭。
做PPT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元素都挤成一堆,那么页面看起来不拥挤才是见鬼了…
所谓的间距思维,就是指让你在做PPT时,要注意保持好元素间的间距,这样就能减少PPT的拥挤感。
这种间距思维在平面设计中其实相当常见,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般设计师在设计logo的时候,都会规定好logo在某个密闭空间内与其它元素间的距离(设计术语叫做“安全区域”):
又比如,杂志排版中也有“页边距”的概念:
再比如,网页设计中必备的网格工具,也是为了保持好元素间的间距:
PPT在本质上也属于平面设计的领域,所以自然没法逃脱“间距”的魔爪…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具体该如何把“间距思维”应用到PPT排版中?
如何把“间距思维”应用到PPT排版中?在PPT中,保持间距的技巧一般可以用在下面三个地方:
• 页边距
• 形状内部
• 元素与周围的元素之间
1)页边距
杂志、画册有页边距,PPT里也有!
PPT里的页边距,跟杂志里的一样,都是指页面的边缘跟内容之间的距离: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页边距”的概念,这就导致他们做PPT的时候总是让元素跟页面边缘贴得紧紧的,不膈应死人不罢休…
▼
其实你只需要在PPT中拉出四条参考线,规定好PPT的页边距,这种拥挤得令人痔息的情况就能缓解很多:
▼
如何拉出参考线?
点击【视图】-勾选中【参考线】即可:
按住【Ctrl】键,用鼠标拖动参考线,你还能复制出多条参考线:
页边距多宽左右才合适?
这个倒是没有固定值,页面的内容如果比较多,页边距就可以窄一点,反之则可以宽一点,自己把握分寸即可:
▲内容少,页边距就宽
▲内容多,页边距就窄
2)形状内部
有时候PPT里的元素一多,看起来就容易显得很散乱,因此我经常会建议大家用形状把它们“装”起来:
▼
但是…很多人不装还好,一装就出问题…
比如,他们经常会让形状里的元素跟形状的边缘贴得紧紧的,导致形状内部看起来挤得跟广州的地铁三号线一样…
如果你真的要把内容装到形状里面,那么你就应该让“内容”跟“形状的边缘”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形状才不会显得拥挤: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在表格的排版中,即:不要让单元格里的内容太过靠近单元格的边缘。
总而言之,如果你要把某些元素装进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那么无论这个空间是形状、边框、还是单元格,你都应该让元素跟该空间的边缘之间保持好间距。
3)元素与元素之间
“保持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间距”这句话其实更好理解,你只需要记住:在排版PPT时,不要让任意两个元素之间靠得太近即可。
比如,以下是两个反例:
按照间距思维来修改一下这两个反例,你能看到这两页PPT在间距变大以后要就透露出了一股呼吸感与精致感,这就是保持间距的魔力: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在调整元素跟元素之间的间距时,怎么确定各个元素间的间距的大小?
答案是:如果两个元素之间有相关性,那就让它们之间的间距小一些,反之则可以让间距大一些。
翻译成人话就是:同类相聚,异类相斥。
我举个例子。
下面是一张内容结构比较混乱的PPT,因为各个组别的间距没有保持“同类相聚,异类相斥”的规律,所以你很难看出里面究竟有多少个信息组:
如果你能根据这个“同类相聚,异类相斥”的原则来调整元素间的间距,那么你就能做出内容结构非常清晰的PPT:
好了,瞎哔哔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内容:
所谓的间距思维,就是指在做PPT时要注意保持元素之间的间距。
具体表现为:
• 保持元素与PPT页面边缘之间的页边距;
• 保持元素与形状/边框/单元格等载体的边缘之间的间距;
• 保持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间距。
这期就到这里,有啥不明白的地方,咱们评论区再战三百回合!
再贱~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欢迎关注小木的公众号“跟我学个P”!
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除了“我的三围是多少”以及“我的PPT版本是多少”以外,我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以下这个问题:
请问胸肌36D的木哥,下面这种PPT方框是怎么做的?
对此我表示:
首先,这种在大庭广众之下泄露我胸围的行为,我是非常不支持的。
其次,这种PPT方框的制作方法简单得简直令人发指好吗…
最后,以下就是制作出这种方框的100种方法,今后谁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就顺着网线去拔掉你仅存的3根头发。
像下面这张PPT里的方框就属于比较简单的类型:
你只需按住【shift】键,插入几根直线,就能拼凑出这种方框效果:
现在有没有一种“脑子里的水被倒干净了,感觉自己变得更机智了”的感觉呢!
不,那都是错觉…
因为按照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方框,它就像“长得帅,但却有狐臭的男人”一样,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
用线条拼凑出来的方框,会出现上面这种四个角都缺了个口子的瑕疵。
那该怎么办?
非常简单,右击线条,点击【设置形状格式】,把线条的【线端类型】,由【平】改成【方】即可:
▼
好了,这下子狐臭的问题就真的完美解决了:
在教大家第二个方法之前,我想先告诉大家,PPT里其实自带了很多像我的发型一样吊的形状,只是大家平时根本没注意过:
而很多复杂的形状效果,其实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形状瞎鸡儿剪接出来的。
比如像下图左边的这个看似复杂的方框,就是从右边的这个简单的方框“剪”出来的:
具体怎么做?
1)首先,先在PPT默认形状中找到并插入这个方框形状,然后在它上面放几个矩形:
2)接着,先选中这个方框,再随便选中一个矩形(选中的顺序不可变),我就找不到了,然后点击【格式】-【合并形状】-【剪除】:
现在你就能得到一个开了个口子的方框形状了:
3)最后,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剪除】其他矩形,最终你就能得到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方框形状了:
稍微排版一下,完美~
好了,以上就是制作这类方框的两种方法了…
路人甲:不是说有一百种方法吗?
男人的话你也信??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
好了,我先去避避风头,免得被你们顺着网线找上门…
再贱…
欢迎关注小木的公众号“跟我学个P”
曾经有一个姑娘,几乎拥有盛世容颜,来公司的第一天,这只九尾妖狐,就被无数程序猿和产品狗视为自己终极猎杀目标!
终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繁殖的季节,山林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
但是,一次KTV之后,姑娘变成了全公司的路人甲,因为脱去秋裤的同时,那股浓郁的气息,让这些禽兽们都龟缩回来山洞里,写代码的继续写代码,做PPT的继续做PPT!
好消息来自中央圣马丁大学的 Rosie Broadhead提出了一套非常新鲜的解决方案,用活的细菌来“编织衣服”,以带来一些特别的效果,比如说减轻狐臭~
人体皮肤上栖息着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原本呢,这些细菌爸爸细菌妈妈和细菌孩子,当中有好的有坏的,但现代的卫生和消毒体系,将它们一股脑地全干掉了,让细菌家整整齐齐的变成尸体,这坏细菌倒还好说,里面有益的那些,可就死不瞑目了。
对人体来说,这种平衡的打破,或多或少是种损失。而 Rosie 同学的理念是,既然有益的细菌被人为干掉了,那人为再添加不就行了?于是这套用活细菌和织物一起打造的紧身衣就诞生了~分布于腋窝、胸部或躯干两侧等经常出汗的部位,这些活细菌能被汗液激活,对有害的细菌进行控制,不但减少诸如狐臭之类的异味,还能改善皮肤的免疫系统~
突然想起了小猪佩奇,喜欢在泥水里面一个打滚,不但玩得畅快了,还能裹一身的泥浆,什么细菌就都有了,哪用得着辛辛苦苦去研发什么细菌衣服,减轻狐臭!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