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兴化有治狐臭(兴化哪里看皮肤比较好)

时间:2024-07-21 13:02:4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兴化民俗风情:订 亲

在兴化,就婚姻程序而言,一直以来都是先订亲后结婚。订亲就是婚约,虽然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一旦订了,双方就视同“生米煮成熟饭”一样,不得反悔。过去的订亲,主体不是男女双方,而是由媒人撮合,父母作主,最后还得请瞎先生“合婚”说了算。

“媒妁之言”不可无。民间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女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等古训和俗语,从中可见媒人的作用不可低估。过去没有婚姻介绍所,但也有从事撮合男女婚姻的专门人员。男女之间成亲,如果不用媒人,本人或家人主动出击,就是犯贱,别人会把你看扁。俗说,“媒人是个戥子”,有道德底线的媒人必须考虑“门当户对”,把握好男女双方的情况进行谋合。社会上也不乏好吃做媒、做谎媒的,但最终总会露馅,被人家骂一辈子。媒人的工作从订婚前一直做到结婚,来来去去两头奔,要吃三十六顿,新娘子进了房,媒人才撂过墙。

“父母之命”不可违。过去,儿女婚姻都是父母作主,即便之间有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自己也不得擅作主张。旧社会,男女青年订婚很早,有的甚至指腹为婚,人们很信奉“千年姻缘一线牵”。那时的家长考虑的是早订婚,早放心,以解除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在孩子们还处于懵懂时期,父母就为他们订下了终身大事。孩子懂个啥呢?能不依靠父母包办吗?过去的订亲不同于现在的婚约,一旦确定,就不得反悔,若要解除比现在离婚都要困难。在我的记忆中,女方家因“毁亲”搬家兵到男方家大打出手、索要巨额“青春损失费”的场面实在令人发指。如今,婚姻自由,情投意合,两相情愿,“我的地盘我作主”,时髦的父母不再干预,至多吹吹风、提提醒,当当参谋,有的甚至撒手不管,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生辰八字要相配。在媒人的撮合下,双方“明查暗访”,然后就是“小望”,若没有异议,双方出示孩子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当场请人写上“口语”。然后,男方家再请算命先生“合婚”,看看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合婚”依据的是命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民间有很多说法。如“蛇缠马脚”“鸡犬不宁”“男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必讨饭”等等。算命先生还有关于十二属相婚姻相克的口诀:羊鼠一旦休,白马怕青牛,金鸡怕玉犬,龙兔泪交流,虎蛇如刀错,猪猴不到头。如今,订亲仪式没有弱化,但合婚之说不复存在,有人说得很是直接,人配人哪有配不得的?

相同姓氏不可配。以前表姊妹(兄妹、姐弟)订亲的很多,甚至认为是优势,因为“表亲做亲不用访”,相反地忌讳相同姓氏的结合,认为“一笔写不出两个×(姓)字”,同姓就是同祖同宗,就是本家,之间不或谈婚论嫁,否则说起来就非常难听了。如今,反过来了,大家完全认识到了表亲做亲后患无穷,但非同祖同族的同姓结合的已不足为奇。

狐臭底气、地主富家是大忌。过去的婚姻最大忌讳是狐臭底气,因为它关系到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为此,家长要暗访对方的三代。还有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比狐臭底气还要忌讳的是地主富家成份,谁找了地主富农子女将永远背上黑锅,影响自己及子女的前途和命运。过去,因狐臭底气或成份不好而打光棍的悲剧举不胜举,“破锅子对个豁锅盖,弯刀子对个瓢切菜”的无奈绝非个案。

婚姻是终身大事,订亲应该是婚姻的良好开端,切不可草率从事。传统未必全部落后,现代未必全部先进。江苏电视《非诚勿扰》之所以受人青睐,也许正是因为它是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莆田:故乡的龙眼

古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莆田多种荔枝,故称“荔城”;仙游盛植龙眼,山野水滨,房前屋后,都是四季常青的龙眼树。

荔枝以唐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声名远扬,让世人熟知荔枝。龙眼虽被誉为“龙目”,但知名度远远逊色于荔枝。荔枝摘过,龙眼始熟,龙眼还有个别称是“荔奴”,从别称也可以看出龙眼的地位。

宋代有个诗人王十朋写了一首诗,“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味比荔枝真是奴。”益智本是一种中药,后来也成为龙眼的别称,王十朋肯定了龙眼的医用价值,但说龙眼的味道与荔枝相比,只能算是“奴”。

世人扬荔枝抑龙眼,连美食家、大文豪苏轼都看不下去了,他提笔写道:“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苏轼不愧是美食家,说美食时用的比喻也是美食。蛑蝤大蟹就是大的梭子蟹,梭子蟹一吃可饱,他说龙眼好像是彭越那一带的石蟹,酒酣饭饱之后吃几颗,口感有时超过荔枝。不过苏轼也指出龙眼咀嚼久了,淡而无味。

龙眼亦称“桂圆”或“桂元”。《兴化府志》记载:宋徽宗的皇后玉体欠安,御医束手无策,刚好兴化进贡的龙眼运到京城,皇后品尝,舌头生津,食欲大振,最后不治而愈,宋徽宗龙颜大悦,赐予“桂元”美名。中国人喜欢给美食佳果胜景等攀龙附凤,但龙眼攀上宋徽宗,知名度提升了,但负面影响也不少。

还是家乡人对龙眼的理解更深入,莆田籍的明代画家宋钰在《桂圆诗》中详尽描写它:“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颜色、润肌肤,多种功效,不可枚举。”宋钰用四个比喻写出了龙眼的形象特征,接着指出龙眼的消渴养颜等功效,对龙眼赞赏有加。文人喜欢夸张渲染,还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得比较确切:龙眼果能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还是“开胃益脾,补虚长智”的保健食品,龙眼核还可以治疗狐臭。

每到农历八月收获季节,莆仙龙眼果农尽情饕餮龙眼鲜果,为了贮藏,他们把龙眼焙成龙眼干。莆仙人结婚时,门前要挂一个贴红纸的袋子,里面装枣子、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冬天,莆仙人把兴化桂圆干当做御寒的珍品,妇女坐月子,非食桂圆干不可。

莆仙乡下,建造房屋有一个最重要的仪式——上梁,本地话叫“上脊”或“架脊头杉”,比现在高楼的封顶仪式要隆重得多。上好脊头杉,放鞭炮、喊“赞句”,再就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了。撒花生,表示“出丁”(生男孩子);撒红枣,寓意越过越红火;而撒桂圆,象征子孙当官。

最有意味的是,莆仙人把最大最圆规格最高的极品龙眼称为“大三元”。三元,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连中三元”,就是科举考生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考了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还有一种,是南宋时兴化府的兴化县(后分别拆入莆田、仙游两县)百里七年三状元,萧国梁、郑侨和黄定连续三届科考考中状元,此“三元”为连中三个状元之意。龙眼称为“大三元”,可见其品质优良。

兴化府被誉为“海滨邹鲁”,莆仙人信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人生信条。莆仙人的励志好学、顽强拼搏精神从一颗小小的龙眼的命名都能体现出来,地域物品与地域文化、思想性格如此水乳交融,真是耐人寻味。

(来源:湄洲日报 王清铭 编辑:吴智杰)

1种果肉是中药,补心脾,益气血,药效功堪比人参,刘涛或许需要

桂圆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干果,不少人会当零食吃。关于桂圆和龙眼是什么关系,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桂圆是新鲜的龙眼晒干或烘干而成的,而中药里的龙眼肉就是桂圆去皮去核的部分。龙眼多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一带,以福建为最多,因兴化(也就是莆田市)的龙眼最好,故有“兴化桂圆甲天下”的说法。

中医认为龙眼肉性甘温,归心脾二经,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不调等。

前几日刷微博看到刘涛失眠的话题,笔者就想到了它。可能不少人知道龙眼肉能治失眠,尤其对于长期反复发作。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说吃了没用,还是睡不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要看是哪一种类型的失眠了。临床常见的失眠证型大致可分为五类:痰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和心胆气虚型。而龙眼肉主要针对的是心脾两虚的失眠,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同时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大便稀溏等症状。临床常用归脾丸治疗这种失眠,而归脾丸中就有龙眼肉。如果涛姐的失眠是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试试。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北方的人参,南方的桂圆”。《理虚元鉴》也说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可见其补气血功效之佳。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了玉灵膏,将其与偏凉的西洋参以十比一的比例配合使用,再加适量白糖蒸制,可用于虚劳之证。

可能不少人都有吃过龙眼上火的经历,轻的口干舌燥,重的会鼻衄。因其是补虚且偏温之品,所以对于内有痰火或湿重的不宜。

不要只以为龙眼肉有用,其实我们扔掉的龙眼壳和龙眼核也能入药。龙眼壳有祛风,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来治疗痈疽久溃不敛以及烧烫伤。而龙眼核有行气散结、止血、化湿的功效,常用来治疗疝气、腋臭、疥癣、湿疮、创伤出血。

有没觉得龙眼全身是宝啊,但要记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哦!

(作者远志,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