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海藍之谜头条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
本人根据身边生活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
口述:笵云芳
01
我叫笵云芳,老家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小山村。
我出生在70年代,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家家户户的子女应该都很多。
我家也不例外,在我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兄弟。
那时候,爸妈只能靠着种地,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家里的日子很不宽裕。
因为没钱交学费,我大姐只读了小学,就回家帮着爸妈去地里干活。
我二姐读完初中二年级,就跟着村里人去了广州打工,她挣的工资钱全都寄回了家,补贴家里的生活。
我读完初中后,也去了广州的服装厂,和姐姐在一起做平车工,每天都在流水线上忙碌。
虽然我们都很吃苦耐劳,但在服装厂工作几年,我和姐姐并没有存下什么钱来。
因为我们挣的工资,都寄回了家,交给爸妈建房,给弟弟结婚做准备。
我和姐姐到了适婚的年龄,便从广州回到了老家,二姐嫁到了市郊区。
姐姐婆家拆迁后,姐夫家里买了好几套小套间出租,姐姐一家算得上生活无忧。
但是,我却似乎没有姐姐的好运气。
从广州回来后,我就在县城的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经过同事介绍,我认识了住在县城边上的李小友。
李小友的爸妈生了四个儿子,都只是读了小学或初中,他们父亲在蹬三轮车,除了李小友,其余三个儿子也都是以蹬三轮车载客为生。
李小友幸运一些,他家附近建了一个钢管厂,占了他家的一点土地,李小友就趁机进了钢管厂做工人。
我刚去李小友家里的时候,他家的居住条件,真的让我倒吸了一口气。
他们一大家子,就住在几间破破旧旧的瓦房里,甚至他们家的灶台,都只是搭在台阶上,很简陋,兄弟几个吃饭,就排排蹲在院子里。
这样的家庭条件,李小友的3个哥哥居然都讨到了老婆,而且嫂子们个个都还长得不赖。
特别是二嫂,她长得更是出众,皮肤白净,瓜子脸,就像画上走下的美人一般。
02
说真的,我很嫌弃李小友家里的条件,当时,李小友的哥哥嫂嫂结婚用了房间,他在家里连一个床铺都没有。
每天晚上,李小友都只能跑到他幺叔家里去睡觉。
看到我的脸色不好看,李小友的大嫂就酸溜溜地说:
“小友是我们家最受宠的儿子哦,家里有一个进钢管厂的名额,婆婆毫不犹豫就让他的小儿子去,你能嫁给小友,以后婆婆肯定会爱屋及乌,很疼你的。”
“哪里会像我们这几个儿媳妇呀,当初进了他们家的门,婆婆没有给我们一分钱彩礼,连婚礼都省掉了,根本没有把我们当儿媳妇看哦!”
二嫂却笑着劝我说:“云芳,其实我们家小友蛮不错的,忠厚踏实,对父母孝顺,也尊重哥哥嫂嫂,他又有稳定的工作,你们在一起,以后的日子肯定好过。”
我看到二嫂为人随和,对我说话也很亲切,带着一种天生的真诚,就和她悄悄聊起了真心话:
“二嫂,我觉得你长得好漂亮,以你的条件,怎么会愿意嫁给二哥呢?我看二哥长得也很普通,他们家里又这么穷,可能是他们村子里最差的人家了吧?”
二嫂还真是个实在人,她就和我摊了老底:“能怎么着呢?我娘家在山区,虽然能吃饱饭,但离城里远,一年到头都难下山两次,在山坡上种庄稼很辛苦,我们那里的姑娘,谁都想嫁出大山啊!”
“公公婆婆家里的条件虽然不好,但他们家就在县城边上,对于我们山里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呀!”
“我是没见过世面的山里人,当时媒人介绍我和小友的二哥相亲,我只觉得他是个男人,又住在城边上,就点了头,根本没想过他们家的条件呀!”
“不过还好,小友的二哥肯老老实实挣钱,不管挣多挣少,他都会交钱回家,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女人还不都是这样,嫁个老实人,生儿育女一辈子呀!”
听了二嫂一番掏心窝的话,我不禁有些动容,勤劳朴实的女人,往往只会用自己的双手,和丈夫一起去创造生活。
她们并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就像二嫂这样,不管婆家是穷是富,她都只是听从命运的召唤,坦然接受。
我也会像二嫂这样,直接认可第一次相亲的对象吗?
我还真的很犹豫,因为我二姐在婆家的优裕生活,也是让我羡慕和向往的。
二嫂拍拍我的肩膀,很友好地说:“云芳,我觉得和你挺好相处的,希望你能考虑清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我们能做姐妹就好了!”
03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犹豫中,但李小友挺执着的,每天他都到我们厂门口来接我去他家吃饭,对我关心备至。
嫂子们对我都还热情,所以我还是对李小友动了心,觉得加入他们的大家庭,应该是件挺好玩的事情。
但是让我困惑的是,李小友连自己的屋子都没有,我真的嫁到他家,难道还跟着他去幺叔家里住宿吗?
二嫂笑着告诉我:“那倒不必,相信公公婆婆会想办法的,听说我们这一片村子马上就会被拆迁,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分到安居房,我们各自一套新房,那是多美的事情呀!”
听到二嫂这么说,我心里也有了几分期待,就正式和李小友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
果然,到1999年的时候,李小友家的老房子,因为城市改造遇到了拆迁安置。
不过因为李小友家里兄弟太多,每家人只能分到40多平米的安置房,如果想要房子宽敞一点,只能自己添钱,多买面积。
几个兄弟同时都需要购买安置房,公公婆婆自己解决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他们也没有能力再帮儿子买房,只能放任各家想办法了。
二哥勤快,二嫂会勤俭持家,所以他们买的安置房面积最宽,有118平米。
大哥大嫂东拼西凑,也只买下了小区里一套60平米的房子。
三哥三嫂买的安置房有80平米,在5楼。
李小友和我商量,也想买80平米的那种套型,为了便宜一点,我们只能买在楼顶,6楼。
为了筹备买房的钱,我还去自己二姐家借了6000块钱,才勉强付完房款。
当时,我们的新房连装修都没钱做,更别说,我和李小友还能有钱举行婚礼了。
我们也只能像几个哥哥嫂子一样,直接去民政局领了证,就算是成了正式的夫妻。
住进了安置小区里,家家户户都还欠着贷款,因此大家只能拼命挣钱还债,各家都需要省吃俭用才行。
大嫂和三嫂都在附近的食品厂上班,当时工厂少,进厂都需要通过熟人介绍,不然很难找到工作的。
04
二嫂以前一直在种地,喂猪添补家用,可如今土地征收,她也就无地可种了,只能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
当时我也怀孕在家,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小区,我就经常和二嫂在一起玩。
大嫂和三嫂每次看到我们在一起聊天,都会撇撇嘴,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我就笑着招呼她们说:“现在我们妯娌都住在一个小区,大家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天天聚在一起摆龙门阵了!”
大嫂三嫂却只是远远地站着,摇摇头,找借口说要回家做饭,便急急地转身走了。
我对二嫂说:“她们可真忙,连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以前可不见她们这么勤快。”
二嫂说:“买了房子,家家都要还账,养孩子,不努力怎么行呢?我现在也愁啊,找不到事情做,给孩子交学费都困难啊!”
我建议说:“你也去食品厂上班啊,大嫂和三嫂不都在那里做吗?”
二嫂说:“我跟她们提过,如果他们厂里要招工,就告诉我一声,可大半年都过去了,还是一点影响都没有。”
有一次,我去市场买菜,碰到了大嫂和三嫂,我们说话间不知不觉就聊到了二嫂。
我便好心提了一句:“大嫂,你们在食品厂上班,工资还可以吧?二嫂在家里没事做,你们不如把她也叫去,大家姐妹多挣点钱,家里都能轻松点。”
大嫂却露出一丝讽刺的笑:“你二嫂买那么宽的房子,还差到食品厂上班那点工资吗?别人是有钱人,哪里轮得到我们去操心!”
我听出了大嫂语调中的酸味,刚想向她解释,旁边三嫂就说话了:“云芳,亏你还天天和她走在一起,她那身上的狐臭味,你能受得了吗?”
看着大嫂和三嫂眼里露出的嫌弃眼神,我很有些不悦,打抱不平地对她们说:
“这是天生的病症,不能因为二嫂身上偶尔传出狐臭味,你们就这样排斥她,把她说得一无是处吧?”
“现在我们都是妯娌,自家的姐妹,就应该团结一致,多为对方着想,相互帮衬,如果我们自家人都针对二嫂,别人不是更看不起我们这家人吗?”
说实话,我嫁到李小友的家里,才知道他们家因为兄弟多,房子少,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贫困户。
村里人都戴着鄙夷的眼光看待我们一家人,如果我们兄弟之间,妯娌之间,还如此搞内哄,嫌人富,喜人穷,胸襟狭窄,那我们这一家人一直被人笑话,还不是情理中的事情吗?
大嫂和三嫂听到我反驳她们,就对我也不满起来:“你喜欢闻狐臭味,那你就和她走近一点,我们可受不了!她再漂亮,再有钱,我们都不稀罕和她走在一起。”
05
看着大嫂和三嫂离开,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二哥和二嫂靠着勤劳简朴买下的安置房,在兄弟里是面积最宽的,这也一直让大嫂和三嫂嫉妒,她们说话自然就掺杂了酸意。
想起以前大家住同一个屋檐下,人人都穷,大家端着碗在一起吃饭,感情反而亲近很多。
可能,这就是人性使然吧?
我突然想起,以前我在广州上班时,曾经有个女同事也有狐臭,不过后来她到药店里拿了一种药水使用后,就再也没有闻到她身上有气味了。
我的脑海里,努力搜刮出了那种擦剂的名称,第二天,我就拉着二嫂去了药店购买。
二嫂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们家都遗传着这种味,我每天都洗澡,但是碰到天气太热,还是掩盖不了,我一直都在发愁。”
“我也知道,大家都嫌弃我,不想跟我呆在一起,让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我笑道:“二嫂,以前我还没注意这方面呢,你不要放在心上,这点小问题擦点药就行了,相信我,以后你肯定不会再为这个事情烦恼了。”
果然,后来再也没有人说二嫂身上有狐臭味道了,大嫂和三嫂还悄悄议论说,二嫂是不是瞒着大家,去医院动过手术了?
二嫂自己也很欣喜,她感激地对我说:“云芳,幸好你给我推荐了这种药水,我每次擦过之后,就一点气味都没有了,而且只擦一点,就要管半个多月,很方便呢!”
看着二嫂开心又自信的样子,我也很为她高兴。
我生下儿子后,二嫂经常都来帮我带孩子,她去市场买菜,也总是会帮我带一份回来,我们的关系处得像亲姐妹一样。
后来我儿子上幼儿园后,我又去了服装厂上班,那时候二嫂在一家宾馆搞卫生,工资不是很高。
我就对二嫂说:“要不,你就和我一起去服装厂上班吧,去厂里做缝纫工,会比保洁的工资高一些。”
二嫂担忧地说:“云芳,你也知道,我没文化,只能做一些笨活,我怕自己不会做衣服呀?”
我笑着安慰她:“二嫂,你放心,有我在厂里罩着你,教你怎么做,包你什么都能学会的!”
我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服装厂做事,自然有一些做衣服的经验。
服装厂里本来不招聘生手的,但我一再请求老板,终于将我二嫂介绍进了服装厂上班。
我尽心尽力地教二嫂怎样踩电动缝纫机,怎样车衣服……每天都和她一起上班,下班。
厂里的同事羡慕地说:“你们妯娌的关系,真是好过亲姐妹哦,我们家那些妯娌,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哪里像你们俩的关系这么和睦啊!”
我挽着二嫂的手笑道:“本来就是姐妹呀,我们都是李家的儿媳妇,不是姐妹是啥?”
06
我和二嫂在服装厂上了20多年班,几乎都没有红过脸,碰到家里有什么事情时,我们两家人总是互相帮忙。
前两年的时候,二嫂的儿子到了娶亲的年龄,二哥二嫂为儿子买了套婚房,但装修款还差3、4万。
看到二嫂为钱发愁,我心里也为她着急,但我和丈夫刚买了一套电梯房,家里也没有余钱。
后来我就向我二姐开口借了4万块钱,转借给了二哥二嫂装修房子,二姐还抱怨了我几句:
“你真是穷大方,自己没有钱,居然还借钱帮你二嫂,我都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我笑着对二姐道:“急人所急嘛,二姐,你放心,我二哥和二嫂都是老实人,他们挣到钱,第一时间就会将钱还给你的!”
二姐虽然责备我好管闲事,不过她还是借了4万元给我。
当我如数将钱交给二嫂时,二嫂感动地说:
“云芳,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每一次我遇到麻烦事,你都雪中送炭,巴心巴肝来帮助我,你比我的姐妹更亲啊!”
“没事,我们是一家人,又是好同事,我能够帮你的,肯定要尽量帮,说不定我以后也有求教你的事情呢,是吧?”我和二嫂开着玩笑。
二嫂的性格非常耿直,她认真地对我说:“云芳,只要你有用得着二嫂的地方,尽管对我说,我一定倾力而为。”
07
去年的时候,我和二嫂在聊天时,无意中说起了孩子们的婚事。
我叹气道:“唉,二嫂,还是你有福气,儿子女儿都已经成家了,你算是完成了做父母的责任。”
“可是我啊,只有一个儿子,却跟他爸爸一样,是个木讷的性格,只会上班,下班,回家,连女朋友都没有一个,我真有点发愁,他能不能讨到老婆呀?”
二嫂瞪了我一眼说:“你胡说什么,小浩(我儿子)的脑袋可聪明了,他有大学文凭,现在都能上班挣钱了,肯定会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
我摇头:“哪有那么容易啊,现在男孩子找对象卷得很,什么彩礼,房子、车子,一样都不能少,我们都是普通的打工族,哪里能达到那么高的要求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过多久,二嫂居然就领着一个漂亮的女孩子,高高兴兴地来我家串门了。
二嫂笑着跟我介绍说:“这是我娘家堂兄弟的女儿,叫雯雯,前两年才从大学毕业,现在在市里的一所学校教书。”
我笑着招呼他们在沙发上坐下,听雯雯谈起了她的工作,她的理想,她的择偶观……
原来,二嫂听说我为儿子的婚事发愁后,当即回了她娘家,到处打听合适的姑娘,想要给我儿子说一门好亲事。
这不,当二嫂得知他堂哥的女儿雯雯还没有谈对象时,连忙让雯雯抽时间来一趟,让她和我儿子小浩处处……
雯雯还真是一个能干的女孩子,工作两年后,她已经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市里按揭了一套房子,独立又识大体。
在二嫂的牵线下,如今小浩和雯雯正处在热恋的阶段,他们已经说到了婚嫁事宜。
不过我儿子告诉我说:“妈,你不要担心,我和雯雯的婚事不用你管,我们自己会谋划的。”
二嫂也劝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可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跟不上他们的时潮,还是顾好我们自己,开开心心过我们的日子就行了!”
我由衷地对二嫂说:“雯雯是个好孩子,懂事又孝顺,经常都给我们买礼物回来,能找到这样的儿媳妇,我真的要谢谢你这位媒人呀!”
二嫂笑道:“我们姐妹俩这么亲近,你的事,当然也是我的事呀,小浩的婚事,还不是我们一家人的事情吗?”
呵呵,妯娌如姐妹,真好!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李志远站在破旧的祠堂前,望着那扇半掩的门,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一旦跨过这道门槛,他的人生将会彻底改变。身后,是父母期盼的眼神,他们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也藏着对这个家未来的希望。
“志远,进去吧,别让翠花等急了。”父亲李大山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志远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祠堂。里面,王翠花穿着一件简单的红棉袄,头低得很低,只能看到她那双粗糙的手紧紧地攥着衣角。
“翠花,我们...”李志远开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沙哑。
王翠花抬起头,她的眼睛里没有泪水,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坚定,“志远哥,我知道你心里不情愿,但我会尽力做好一个妻子。”
李志远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王翠花会这么说。他看着她,那张平凡的脸在红棉袄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朴实。
“我...”李志远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翠花打断了。
“别说了,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只是命运弄人。”王翠花的声音里有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接受现实的坦然。
两人的对话在祠堂里回荡,外面的鞭炮声渐渐响起,村里的人们开始聚集,庆祝这对新人的结合。但李志远和王翠花的心里,却像是被一层看不见的薄膜隔开了。
婚礼很简单,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有村里的长辈简单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李志远和王翠花交换了简单的戒指,就算是完成了婚礼。
“你们要好好的,互相扶持。”李大山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期待。
“嗯,爸,我会的。”李志远回答,但他的声音里没有太多的情感。
婚礼结束后,李志远和王翠花回到了他们的新家,一间简陋的小屋。王翠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晚餐,而李志远则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心里充满了迷茫。
“志远哥,吃饭了。”王翠花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嗯。”李志远站起身,走进屋内,看着桌上简单却热气腾腾的饭菜,他知道,这个女人,将会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他愿不愿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翠花的勤劳和智慧在李志远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她不仅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在田间劳作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村里人开始对这位新媳妇刮目相看,而李志远的态度也在慢慢改变。
一天傍晚,李志远从田里回来,看到王翠花正在院子里晾晒新收的稻谷。
“翠花,你这是...?”李志远有些惊讶地看着她熟练的动作。
“我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样晒稻谷可以防虫蛀。”王翠花头也不抬地回答,手上的动作依旧麻利。
李志远点了点头,心里不禁对她刮目相看。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女人并不简单。
又一天,村里的孩子们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王翠花刚好路过,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将孩子们一个个救了上来。
“翠花,你怎么这么勇敢?”李志远看着她湿漉漉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孩子们都是无辜的,我怎能见死不救?”王翠花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语气坚定。
这件事在村里传为佳话,李志远对王翠花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他开始主动和她交流,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
一次,李志远在修理家中的屋顶时不慎摔了下来,王翠花立刻跑过来扶他。
“你没事吧,志远哥?”王翠花焦急地问。
“没事,就是脚扭了一下。”李志远忍着痛,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王翠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扶他坐下,然后去屋里拿来了药酒和绷带,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
“翠花,谢谢你。”李志远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我们是夫妻,互相照顾是应该的。”王翠花抬头,给了他一个温柔的微笑。
从那以后,李志远开始主动帮助王翠花做家务,两人之间的对话也越来越多。他们一起种地,一起收获,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虽然他们的婚姻开始时并不完美,但随着彼此的了解和接纳,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
一天,李志远在镇上的药铺偶然听到了关于狐臭治疗的谈话。他心中一动,想到了王翠花多年来因为这个小秘密而受的苦。
回到家,他看到王翠花正在院子里洗衣服,便走过去,轻声说:“翠花,我今天在镇上听到了一个消息。”
王翠花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什么消息?”
“他们说,狐臭是可以治疗的。”李志远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她的反应。
王翠花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她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真的吗?我...我一直以为这是命。”
李志远蹲下身,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我们可以试试看。如果真能治好,你就不用受这个苦了。”
王翠花抬起头,眼中闪着泪光:“志远哥,你真的愿意帮我?”
“当然,我们是夫妻。”李志远坚定地说。
第二天,李志远带着王翠花去了镇上的药铺。药铺的老大夫听了他们的来意后,点了点头:“这病确实有法子治,但需要坚持用药。”
王翠花紧张地问:“大夫,这药...会不会很贵?”
老大夫笑了笑:“不贵,但需要你们有耐心。”
李志远立刻说:“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治好。”
回到家,王翠花按照老大夫的方子开始用药。起初,她还有些犹豫,但看到李志远坚定的眼神,她便鼓起勇气,坚持了下来。
几周后,王翠花明显感觉到了变化,她的狐臭症状减轻了许多。她激动地对李志远说:“志远哥,我感觉好多了,真的谢谢你。”
李志远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随着治疗的进行,王翠花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她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村里的活动,与人交流也更加自如。李志远看着她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欣慰。
一天晚上,两人坐在院子里,王翠花突然说:“志远哥,我想给你唱首歌。”
李志远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期待:“好啊,我想听听。”
王翠花清了清嗓子,用她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唱起了一首乡村小调。虽然歌声不算优美,但李志远却听得入迷。他看到了王翠花眼中的光芒,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治疗的持续,王翠花的狐臭症状越来越轻,她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明朗起来。村里的人们开始注意到了她的变化,对她的态度也渐渐友好了许多。
一天,王翠花在村口的小卖部遇到了几位村里的妇女,她们笑着打招呼:“翠花,最近看起来气色不错啊!”
王翠花羞涩地笑了笑:“是啊,多亏了志远哥。”
妇女们好奇地围了上来:“听说你用了什么秘方?”
“不是什么秘方,是志远哥带我去镇上看了大夫。”王翠花的声音里满是感激。
妇女们纷纷赞叹:“志远真是个有心人。”
晚上,王翠花回到家,看到李志远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她走过去,轻声说:“志远哥,今天村里的姐妹们都夸你呢。”
李志远抬起头,笑着问:“夸我什么?”
“夸你是个好丈夫,对我真好。”王翠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志远放下手中的工具,认真地说:“翠花,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王翠花感动地抱住了他:“谢谢你,志远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翠花的狐臭症状几乎完全消失,她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她开始主动参与村里的各种活动,和村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一次,村里举办晚会,王翠花自告奋勇地表演了一段舞蹈。她的舞姿虽然不是最专业的,但她的自信和快乐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志远在人群中,看着台上的王翠花,心中充满了骄傲:“这是我的妻子,她真的很棒。”
晚会结束后,王翠花跑到李志远身边,兴奋地说:“志远哥,我今天跳得怎么样?”
“非常好,你是今晚最耀眼的明星。”李志远笑着回答。
王翠花开心地笑了,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身边的这个男人。
十年的光阴如同白驹过隙,李志远和王翠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成为了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一天,李志远和王翠花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享受着秋日午后的暖阳。
“志远哥,你还记得我们刚结婚那会儿吗?”王翠花笑着问。
“当然记得,那时候我真是个笨蛋,不懂得珍惜你。”李志远感慨地说。
王翠花依偎在他的肩膀上:“那时候我也很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你。”
“现在看看,我们的日子多好啊。”李志远环顾四周,看着自家的院子,心中充满了满足。
“是啊,多亏了你,我才能有今天。”王翠花感激地说。
李志远握住她的手:“不,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村里的孩子们经常来找他们玩,他们喜欢听李志远和王翠花讲述他们的故事。孩子们好奇地问:“叔叔阿姨,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恩爱的?”
李志远笑着回答:“因为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王翠花补充道:“还有,我们学会了珍惜对方,珍惜每一天。”
村里的老人们也常常夸赞他们:“志远,翠花,你们真是我们的骄傲。”
一次,村里举办庆典,李志远和王翠花被邀请上台分享他们的故事。李志远站在台上,深情地说:“真正的福气,不是外在的美貌,而是内心的善良和相互的支持。”
王翠花也接过话筒:“是的,我们的故事证明了,只要有爱,有坚持,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村民们都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
庆典结束后,李志远和王翠花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翠花,你觉得我们的福气是什么?”李志远问。
王翠花想了想,然后笑着说:“我们的福气,就是有你,有我,有这个家。”
李志远紧紧握住她的手:“对,这就是我们的福气。”
我叫李大壮,1965年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们村子穷,交通闭塞,娶媳妇都难,更别说我这种家里穷的叮当响,长得还五大三粗的“粗糙汉子”了。
我二十岁的时候,村里跟我同龄的小伙子都陆陆续续结婚了,只有我还单着。我妈急得嘴上都起了泡,四处托人给我说媒,可媒婆一听到我的名字就直摇头,说我“命硬”,没人敢嫁。
我嘴上不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还不是因为我家穷,我长得又磕碜。我爸早逝,家里就剩我和我妈,我妈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全靠我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
我本来已经认命了,觉得这辈子就这样打光棍算了,没想到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87年夏天,隔壁村的媒婆突然上门了,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太阳这是打西边出来了?媒婆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女方叫秀芳,人长得俊俏,就是有点“小毛病”,问我介不介意。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能有什么“小毛病”?不会是…我还没想完,媒婆就压低声音说:“秀芳她,有点狐臭,不过人勤快能干,嫁过来保证不会让你吃亏。”
我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狐臭啊,那可是“闻风丧胆”的毛病,谁受得了啊!我正想拒绝,我妈却一把拉住我的手,激动地说:“不介意不介意,只要姑娘人好,我们都不介意!”
我妈一辈子没求过人,这次为了我的婚事,竟然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我看着我妈期盼的眼神,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第一次见到秀芳,是在村头的打谷场上。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下面是一条黑色的粗布裤子,头发扎成一条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虽然穿着朴素,但她长得确实清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透着一股子温柔劲儿。
我注意到,她似乎刻意跟我保持着距离,说话也轻声细语的,生怕我闻到什么似的。我心里五味杂陈,既有些同情她,又有些抵触她。
秀芳嫁过来后,果然像媒婆说的那样,勤快能干,把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做的饭菜也香,我妈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身上的狐臭味确实有些重,尤其是在夏天,那股味道简直让人窒息。我每次靠近她,都得屏住呼吸,生怕被熏到。
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没说什么,毕竟人家一个姑娘家家的,也不想这样。我只能尽量避免跟她亲近,晚上睡觉也尽量跟她保持距离。
秀芳是个敏感的女人,她很快就察觉到了我的疏远。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整天闷闷不乐的,也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
我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大壮啊,我知道秀芳这孩子不容易,你多担待她点。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你别因为这点小事就伤了她的心。”
我听了,心里也挺难受的。我知道我妈说的对,可是我心里这道坎,始终过不去。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和秀芳的关系依然没有改善。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有一天晚上,我吃完饭,正准备出门散步,秀芳突然叫住了我。她低着头,手里拿着一件衣服,递给我,说:“大壮,这件衣服,你帮我扔了吧。”
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件我穿过的旧衬衫。我正纳闷呢,秀芳接着说:“这件衣服,我帮你洗了很多次,可是上面的味道,还是去不掉。我不想再洗了,你扔了吧。”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秀芳一直都在偷偷地帮我洗衣服,甚至连我嫌弃的衣服,她都毫无怨言地洗了。
那一刻,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击了一下,五味杂陈。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多么的自私和狭隘。
我看着眼前这个为了我,默默付出,忍受着委屈的女人,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一把抱住秀芳,真诚地说:“秀芳,对不起,是我不好,我以后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秀芳愣住了,她抬起头,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我开始主动跟秀芳亲近,帮她做家务,陪她聊天。我发现,其实秀芳是一个很善良,很温柔的女人,她有很多优点,只是我一直以来都被自己的偏见蒙蔽了双眼。
我也开始想办法帮秀芳治疗狐臭。我托人打听偏方,四处寻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城里找到了一位老中医,他给秀芳开了一些中药,说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就能根治。
我每天都按时熬药给秀芳喝,秀芳也积极配合治疗。渐渐地,她身上的狐臭味真的淡了很多。
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我们像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一起散步。我们之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两年后,秀芳怀孕了,我们高兴坏了。十月怀胎,秀芳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我们给孩子取名叫李福来,希望他将来能够幸福快乐。
有了孩子后,我和秀芳更加恩爱了。我们一起照顾孩子,一起教育孩子,一起见证着孩子的成长。
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承包了村里的几亩果园,种起了苹果和梨。秀芳则在家里养起了鸡鸭,还做起了手工活,补贴家用。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2007年,我们的儿子李福来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村里人都纷纷上门祝贺,说我们是“有福之人”。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万千。当年,我因为秀芳有狐臭,而对她百般嫌弃,甚至想过要跟她离婚。
是秀芳的善良和包容,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是秀芳的勤劳和付出,让我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如今,20年过去了,秀芳身上的狐臭早就已经痊愈了,而我,也从一个自私狭隘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懂得珍惜和感恩的男人。
我感谢命运,让我遇到了秀芳,是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我也想告诉那些正在经历感情困惑的人们,不要轻易地对一个人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放弃一段感情。#头条首发大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头条创作大赛#
真正的爱情,是需要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彼此珍惜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长久的幸福。
声明:本文头条首发,搬运抄袭必究!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