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腋下黄汗不是狐臭(腋下的汗渍是黄汗的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4-07-18 14:28:5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面对腋臭,你分得清邪汗、自汗、虚汗、实汗与正汗吗?

导读:正常人每天都会出汗,正常的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和体液的一种方式,也是排毒的一种途径,到那会死大量的,不受控制的出汗,在临床上被称作臭汗症,臭汗症表现在不同的部位,称呼不同,表现在脚上叫做脚气,腋下叫做腋臭,也叫狐臭。但是你只知道出汗,你知道汗液还分为邪汗、自汗、虚汗、实汗与正汗吗?

邪汗:

所谓邪汗属于病理性出汗与脏腑疾病密切相关。邪汗按时间上划分有自汗、盗汗、阵汗,从部位上划分有头汗、手足汗、偏汗,从程度上划分有大汗、脱汗,颜色划分有黄汗、红汗。如夜间盗汗潮热燥热往往提示有肺结核,或者癌症,或艾滋病或者慢性劳损性消耗性疾病多见。如一阵一阵出汗多见于更年期女性。手汗如水滴属于交感神经问题。脱汗则是危重休克病人血压下降出的冷汗说明人快不行了。

邪汗的成因:

1、一动就出汗又怕风,乏力的人属于阳气亏虚,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止汗。邪汗的成因一就是正虚,即阴阳气虚,五脏六腑虚都可以出汗,正虚属于内热阳浮出汗。如贫血就是气阴两虚可以在服用玉屏风散的同时加服八珍益母丸。

2、紧张出汗是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让人出汗,也就是说六淫和七情都会让人出汗,邪汗成因二就是邪阻。老年人出汗往往是虚加实症候,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导致气机阻滞,会出现上汗下凉,或者头部出汗都是痰浊引起。又如小儿夜间头汗多则是食积内热引起。

实汗:

实汗属于气阴两虚,多见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出汗,比如糖尿病人爱出汗,一旦大汗淋漓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高,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这时极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病。还有哮喘病,老慢支,甲亢患者出汗一定要注意汗多导致津液消耗多,极容易诱发内脏器官疾病发生。

自汗:

自汗气阴两虚,乏力困倦,口渴津液匮乏,心慌,咳嗽的人可以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内热痰多,有舌苔,拉肚子消化不良的人不能用生脉饮。

正汗:

正汗的特点微微汗出,遍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后脉静身凉。即使发烧的人出汗后烧退汗止体凉均是正汗。

老人需注意补水:

年龄越小身体含水量越多,正常人男性含水量60%,女性为50%,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水分越来越少,80岁时女性体内水分下降17%,男性下降11%。爱出汗对于老年人来说丢失水分多,容易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因此老年人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老年人头部和脖子以上爱出汗或者胸以上爱出汗表明元气虚,气阴两虚。偏瘫的人会出现半边身体出汗。

腋窝多汗甚至狐臭,中医都有办法!

中医认為腋窝出汗属热象,多由肝虚挟热或少阴挟热所致。肝胆二经分佈於两胁,热邪内鬱,迫津循经出於腋下,故主要责於肝胆。另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冲,薰蒸心液从腋下溢出。中医治疗以清热,调理臟腑经络為主。#超能健康团#

肝虚内热#头条健康#

腋下汗出,夜晚尤甚,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乾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法為滋阴,柔肝,清热。#健康乐享官#

举例方剂:一贯煎加知母、黄柏、煅牡蠣、麻黄根

心经有热#健康知识#

腋下频频出汗,烦躁,口乾欲饮,小便痛,舌红或生舌疮。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

举例方剂:导赤散

另外,若患者每於神情不安时加剧,多属心气不足,宜养心益气,用生脉散等可收敛汗液。#健康好物大赏#

腋臭辨証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身体气味由父母遗传决定。体臭是汗孔泄出的一种浊气,表示体内气血不和,同时感受了湿热之毒,薰蒸於体表,以致臭秽难闻。过食辛甘肥腻致湿热内生,又或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以致湿热内鬱,都是重要诱因。腋窝、阴部、乳晕等都是肝胆经脉循行区域,因此与之关係密切。中医治疗以芳香化浊、解毒除秽為主。

湿热黄汗

腋窝汗出黏热,色黄散发臭味,还伴有心烦,口渴,大便不爽,瘙痒,舌红苔黄,脉浮或滑。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养血通滞。

举例方剂:茵陈蒿汤加黄芪、白芍、桂枝、苦酒(醋)

阴虚内热

腋下散发臭气,多汗,心烦,手足心热,口乾,失眠,大便乾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治法為养阴,清热,敛汗。

举例方剂:生地麦冬饮

狐臭的特征是什么?

说到狐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但治疗时间比较困难,只有通过正确的护理才能减轻病情。狐臭的特征是什么?

狐臭特征:1、在炎热的天气里,体味特别严重,因为出汗较多,所以用止汗剂来减少出汗。这是狐臭的症状。

狐臭特征2、体味症状主要发生在腋窝、出汗、发臭。

狐臭特征3、腋下汗水带有黄汗,只有在细菌分解后才能闻到气味。保持身体清洁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防止狐臭的爆发。这也是狐臭的症状。

狐臭特征4、青春期加重。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