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的客机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臭导致多名乘客呕吐头晕。更为悲剧的是,恶臭的男乘客下机后,竟然不治身亡。据《纽约邮报》消息,媒体证实这名乘客竟为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而死亡原因是因为感染了“食肉菌”。
臭不可闻能到什么程度?
飞机迫降!
飞机迫降
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大加那利岛(Gran Canaria) 的泛航航空(Transavia) 波音737客机,在抵达目的地前临时改变航线,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味实在太臭,导致多名乘客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据悉,起初机组人员打算采用“洗手间隔离”的方法将该乘客与其他乘客区隔开,但由于其身上的臭味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机长最终决定迫降葡萄牙,将他请下飞机。而据比利时乘客回忆称,该名男乘客好像几个星期没洗澡,体臭熏天,导致多名乘客明显不适。
真相也在最近揭开。据纽约时报报道,该位患者是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苏其林(Andrey Suchilin),他下机后被立即送医,被诊断出是在旅行途中染病,上飞机之前曾经看过医生,被告知是“普通的沙滩感染”,开了抗生素,但是他其实所患的是坏死性筋膜炎,病情恶化很快,部分肌肉组织遭到食肉菌啃食坏死,才会散发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苏其林随后被送往重症病房救治,但不幸于6月25日不治身亡。
苏其林(脸书截图)
专家解读:
1、食肉菌并不真“食肉”
食肉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是细菌的“组合作乱”,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筋膜引起发炎,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常表现为片状红肿、疼痛、麻木,皮下组织坏死导致高热、寒战、低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产生的毒素被人体吸收,又会进一步导致肝肾损伤,使得病情急转直下,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虽然名叫“食肉菌”,但“食肉”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食肉菌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着皮肤下深深浅浅的筋膜扩散的感染,它会侵犯血管,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皮下组织、皮肤和筋膜等的坏死,看起来就像“食肉”一样。
2、 恶臭多来自厌氧菌
感染“食肉菌”,会导致浓重的难以忍受的“体臭”吗?
感染有的细菌会产生恶臭,有的在代谢过程中还会“吐气”,也就是“产气细菌”。无论是感染化脓还是产气,都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坏死性筋膜炎80%的患者都要将伤口剖开排脓、清创。
“食肉菌”离我们并不远
湖北就曾治愈过一例
“没想到得了这种怪病,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房县的李先生说起这段遭遇,仍心有余悸。
李先生一直患有肛周脓肿,但他没在意。2016年春节前的一天傍晚,他觉得腹部刺痛难忍,并出现高烧,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被家人紧急送入太和医院。医生发现,李先生腹部、会阴部已经变黑…
突发怪病,房县男子命悬一线
医生考虑到李先生以往患有肛周脓肿,结合各项检查,确诊为腹会阴坏死性筋膜炎伴有中毒性休克。
太和医院普外IV科(肛肠外科)主任李恒教授介绍,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菌感染,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肛肠科急危重症。
食肉菌也叫食肉虫,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好比冬天的大白菜,一片叶子坏了,如果不清除,很快整棵菜都会烂掉。筋膜遍布全身,一处溃烂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全身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
有研究表明,坏死性筋膜炎可在不到24小时内致人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坏死性筋膜炎伴中毒性休克被认为是全球十大急性致死疾病之一,十分凶险。
连夜手术,将致命脓液清除
李先生整个会阴部及阴囊直至腹股沟区已经被细菌侵蚀,皮肤肌肉已溃烂流脓,发出恶臭,必须尽快彻底清创挽救生命。与此同时,因为发病位置特殊,还得尽可能保护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晚8点,在李恒主任的主持下,肛肠科、泌尿科和麻醉科医师连夜组成急诊手术团队,在腹部、会阴部开了7个“小口”引流,并将坏死的组织、脓液一点点清除。
男子食肉菌感染 被迫截除手脚保命(网络配图)
通过近3个小时的共同奋战,完成对患者会阴部、阴囊及腹股沟区的清创手术,同时保留了各处正常的组织和器官。术后李先生血象明显下降,病情稳定,脱离了生命危险。
罕见病例,但这类人尤其要注意
“这种疾病很少见,我们在2015年只碰到3例,大家也不必太恐慌。”李恒分析,李先生病情发展得如此危重,一方面是由于肛周脓肿未能及早治疗,又因肛周组织疏松,血液循环差,导致细菌迅速蔓延至腹部、会阴部。另一方面也与李先生自身免疫力差有关。
“这种病多发于手术严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李恒提醒。
医生提醒:
身上破个小口子,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太常见了,怎么有人就不用处理也能好,有人就进了ICU命悬一线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遇上“食肉菌”还真的就是运气不好。“感染是否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主要是看感染细菌的毒力如何,如果是坏死性筋膜炎,那是自身抵抗力再好也无济于事的。”
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伤口里被揪出来的细菌都是大自然广泛存在的,从事海产品生意的、经常在地里劳作的庄稼人等等,还有家庭主妇处理鱼类、螃蟹或是蔬菜,只要有伤口,理论上都有可能会感染。但市民也不用过于恐慌,遇上组合作乱的食肉菌,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市民日常发现皮肤破损后要注意伤口变化,红肿不退或是恶化要及时就医,争取救治的时间。
新闻夜航
新榜5月全国公众号总排名第11
超过160万人正在关注
7月3日 哈尔滨
雷阵雨 19℃~27℃
风力<3级
编者按: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的客机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臭导致多名乘客呕吐头晕。更为悲剧的是,恶臭的男乘客下机后,竟然不治身亡。据《纽约邮报》消息,媒体证实这名乘客竟为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而死亡原因是因为感染了“食肉菌”。
全文共257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18秒。
臭不可闻能到什么程度?
飞机迫降!
飞机迫降
据《每日邮报》,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大加那利岛(Gran Canaria) 的泛航航空(Transavia) 波音737客机,在抵达目的地前临时改变航线,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味实在太臭,导致多名乘客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据悉,起初机组人员打算采用“洗手间隔离”的方法将该乘客与其他乘客区隔开,但由于其身上的臭味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机长最终决定迫降葡萄牙,将他请下飞机。而据比利时乘客回忆称,该名男乘客好像几个星期没洗澡,体臭熏天,导致多名乘客明显不适。
真相也在最近揭开。据纽约时报报道,该位患者是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苏其林(Andrey Suchilin),他下机后被立即送医,被诊断出是在旅行途中染病,上飞机之前曾经看过医生,被告知是“普通的沙滩感染”,开了抗生素,但是他其实所患的是坏死性筋膜炎,病情恶化很快,部分肌肉组织遭到食肉菌啃食坏死,才会散发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苏其林随后被送往重症病房救治,但不幸于6月25日不治身亡。
苏其林(脸书截图)
专家解读
1,食肉菌并不真“食肉”
“食肉菌”却不是新发现的凶猛细菌,也不是单一的病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介绍,食肉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是细菌的“组合作乱”,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筋膜引起发炎,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常表现为片状红肿、疼痛、麻木,皮下组织坏死导致高热、寒战、低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产生的毒素被人体吸收,又会进一步导致肝肾损伤,使得病情急转直下,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虽然名叫“食肉菌”,但“食肉”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食肉菌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着皮肤下深深浅浅的筋膜扩散的感染,它会侵犯血管,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皮下组织、皮肤和筋膜等的坏死,看起来就像“食肉”一样。
2, 恶臭多来自厌氧菌
感染“食肉菌”,会导致浓重的难以忍受的“体臭”吗?医生表示,在皮肤科,因为感染而出现恶臭的情况太多了,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感染是否会出现恶臭,与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关。一般来说,会产生臭味的多是大肠杆菌等厌氧菌,而感染的如果是链球菌等其他细菌,就不会产生恶臭。“但有臭味并不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弄清楚什么细菌感染,还得要靠化验。” 医生说,“闻臭知病”并不现实。
感染有的细菌会产生恶臭,有的在代谢过程中还会“吐气”,也就是“产气细菌”。无论是感染化脓还是产气,都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坏死性筋膜炎80%的患者都要将伤口剖开排脓、清创。
感染“食肉菌”命悬一线
这样的事离我们并不远
感染“食肉菌”,得了“坏死性筋膜炎”而命悬一线的例子,其实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远,前两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还救了一例。这位患者50多岁,患病没啥预兆,只是出现了阴囊的肿胀,但病情恶化得很快,入院时就已经休克了,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被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经过医院多科联合抢救,才救回患者一命。目前这名患者恢复得还不错。
南京市第一医院曾救治过一位环卫工人老李。老李工作时被车上的器械给挤了一下,指背被划破一道3厘米左右的口子,到医院时伤口还不怎么严重,查了下骨头没事老李也没多担心,但很快十个手指就全肿了起来,发烧烧到39摄氏度。急诊科医生“抽丝剥茧”,和细菌们斗了50多天,试了不同的抗生素组合,才控制住了感染。
第一医院环卫工人老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的王飞主任也接诊过不止一例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71岁的王奶奶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麦穗把她的右手臂划了个小口子,没过几天右手臂开始红肿疼痛。王飞主任接诊后,怀疑是坏死性筋膜炎,将王奶奶红肿的手臂切开引流、理疗,反复引了15天并配合药物才控制住。治疗1个月以后手臂消肿,后期又接受了1年的药物治疗才彻底康复。
而另外一位典型的患者是个22岁的姑娘。这位姑娘去蒸桑拿,但蒸桑拿前手上就有伤口,当天晚上就发现右侧虎口附近有红肿、疼痛,病情发展迅猛,很快整个手臂都肿胀得无法抬起,高烧到40度。王飞主任立即为李女士注射了顶级抗生素,并请医院烧伤整形科、普外科、感染科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因为治疗及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也没有截肢。
医生提醒:
撞上“食肉菌”是运气不好
但救回性命不能单靠运气
身上破个小口子,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太常见了,怎么有人就不用处理也能好,有人就进了ICU命悬一线呢?医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遇上“食肉菌”还真的就是运气不好。“感染是否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主要是看感染细菌的毒力如何,如果是坏死性筋膜炎,那是自身抵抗力再好也无济于事的。”
并且,“组合作恶”的食肉菌,也不是固定的,就算检查也可能“说不清道不明”。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环卫工人伤口上分离出的细菌是大肠埃希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四种细菌,而中大医院收治的71岁的王奶奶,被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鸟分枝杆菌。因为实验室很难达到完全无氧的状态,所以伤口上还有些厌氧菌也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王飞主任提醒,坏死性筋膜炎是危重急症,在治疗上,需要早期诊断,尽早清创,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在治疗全程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检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心肾衰竭状况,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发生。
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伤口里被揪出来的细菌都是大自然广泛存在的,从事海产品生意的、经常在地里劳作的庄稼人等等,还有家庭主妇处理鱼类、螃蟹或是蔬菜,只要有伤口,理论上都有可能会感染。但市民也不用过于恐慌,遇上组合作乱的食肉菌,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市民日常发现皮肤破损后要注意伤口变化,红肿不退或是恶化要及时就医,争取救治的时间。
遇到类似情况不要慌,
及时就医争取救治时间!
点❤让更多人知道!
领导说了,
您点亮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这3篇文章30万人在看
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的客机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臭导致多名乘客呕吐头晕。更为悲剧的是,恶臭的男乘客下机后,竟然不治身亡。据《纽约邮报》消息,媒体证实这名乘客竟为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而死亡原因是因为感染了“食肉菌”。
记者从多位南京医生处了解到,“食肉菌”并不是一种新的细菌,并且,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南京就曾经救治过好几例食肉菌感染的患者。
臭不可闻能到什么程度?
飞机迫降!
飞机迫降
据《每日邮报》,一架从荷兰飞往西班牙大加那利岛(Gran Canaria) 的泛航航空(Transavia) 波音737客机,在抵达目的地前临时改变航线,紧急转向到葡萄牙迫降,迫降原因竟是一位男乘客的体味实在太臭,导致多名乘客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
据悉,起初机组人员打算采用“洗手间隔离”的方法将该乘客与其他乘客区隔开,但由于其身上的臭味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机长最终决定迫降葡萄牙,将他请下飞机。而据比利时乘客回忆称,该名男乘客好像几个星期没洗澡,体臭熏天,导致多名乘客明显不适。
真相也在最近揭开。据纽约时报报道,该位患者是俄罗斯摇滚音乐人苏其林(Andrey Suchilin),他下机后被立即送医,被诊断出是在旅行途中染病,上飞机之前曾经看过医生,被告知是“普通的沙滩感染”,开了抗生素,但是他其实所患的是坏死性筋膜炎,病情恶化很快,部分肌肉组织遭到食肉菌啃食坏死,才会散发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苏其林随后被送往重症病房救治,但不幸于6月25日不治身亡。
苏其林(脸书截图)
专家解读:
1,食肉菌并不真“食肉”
体臭太浓让飞机迫降,戏剧性的一幕走向悲剧,关键词是“食肉菌”。但“食肉菌”却不是新发现的凶猛细菌,也不是单一的病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告诉记者,食肉菌是指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是细菌的“组合作乱”,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筋膜引起发炎,临床病程快速而严重,常表现为片状红肿、疼痛、麻木,皮下组织坏死导致高热、寒战、低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产生的毒素被人体吸收,又会进一步导致肝肾损伤,使得病情急转直下,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虽然名叫“食肉菌”,但“食肉”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该院皮肤科董正邦主治医师告诉记者,食肉菌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着皮肤下深深浅浅的筋膜扩散的感染,它会侵犯血管,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皮下组织、皮肤和筋膜等的坏死,看起来就像“食肉”一样。
2, 恶臭多来自厌氧菌
感染“食肉菌”,会导致浓重的难以忍受的“体臭”吗?董正邦医生表示,在皮肤科,因为感染而出现恶臭的情况太多了,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感染是否会出现恶臭,与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关。一般来说,会产生臭味的多是大肠杆菌等厌氧菌,而感染的如果是链球菌等其他细菌,就不会产生恶臭。“但有臭味并不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弄清楚什么细菌感染,还得要靠化验。” 董正邦医生说,“闻臭知病”并不现实。
感染有的细菌会产生恶臭,有的在代谢过程中还会“吐气”,也就是“产气细菌”。无论是感染化脓还是产气,都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坏死性筋膜炎80%的患者都要将伤口剖开排脓、清创。
“食肉菌”离我们并不远
南京前两天还治了一例
董正邦医师告诉记者,感染“食肉菌”,得了“坏死性筋膜炎”而命悬一线的例子,其实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远,“我们前两天还救了一例”。董医生告诉记者,这位患者50多岁,患病没啥预兆,只是出现了阴囊的肿胀,但病情恶化得很快,入院时就已经休克了,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被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经过医院多科联合抢救,才救回患者一命。目前这名患者恢复得还不错。
记者了解到,这也不是南京救治的第一例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
南京市第一医院曾救治过一位环卫工人老李。老李工作时被车上的器械给挤了一下,指背被划破一道3厘米左右的口子,到医院时伤口还不怎么严重,查了下骨头没事老李也没多担心,但很快十个手指就全肿了起来,发烧烧到39摄氏度。急诊科医生“抽丝剥茧”,和细菌们斗了50多天,试了不同的抗生素组合,才控制住了感染。
第一医院环卫工人老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的王飞主任也接诊过不止一例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
71岁的王奶奶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麦穗把她的右手臂划了个小口子,没过几天右手臂开始红肿疼痛。王飞主任接诊后,怀疑是坏死性筋膜炎,将王奶奶红肿的手臂切开引流、理疗,反复引了15天并配合药物才控制住。治疗1个月以后手臂消肿,后期又接受了1年的药物治疗才彻底康复。
而另外一位典型的患者是个22岁的姑娘。这位姑娘去蒸桑拿,但蒸桑拿前手上就有伤口,当天晚上就发现右侧虎口附近有红肿、疼痛,病情发展迅猛,很快整个手臂都肿胀得无法抬起,高烧到40度。王飞主任立即为李女士注射了顶级抗生素,并请医院烧伤整形科、普外科、感染科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因为治疗及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也没有截肢。
医生提醒:
身上破个小口子,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太常见了,怎么有人就不用处理也能好,有人就进了ICU命悬一线呢?董正邦医生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遇上“食肉菌”还真的就是运气不好。“感染是否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主要是看感染细菌的毒力如何,如果是坏死性筋膜炎,那是自身抵抗力再好也无济于事的。”
并且,“组合作恶”的食肉菌,也不是固定的,就算检查也可能“说不清道不明”。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环卫工人伤口上分离出的细菌是大肠埃希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四种细菌,而中大医院收治的71岁的王奶奶,被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鸟分枝杆菌。因为实验室很难达到完全无氧的状态,所以伤口上还有些厌氧菌也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王飞主任提醒,坏死性筋膜炎是危重急症,在治疗上,需要早期诊断,尽早清创,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在治疗全程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检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心肾衰竭状况,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发生。
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伤口里被揪出来的细菌都是大自然广泛存在的,从事海产品生意的、经常在地里劳作的庄稼人等等,还有家庭主妇处理鱼类、螃蟹或是蔬菜,只要有伤口,理论上都有可能会感染。但市民也不用过于恐慌,遇上组合作乱的食肉菌,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市民日常发现皮肤破损后要注意伤口变化,红肿不退或是恶化要及时就医,争取救治的时间。
来源:扬子晚报、都市快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