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大礼拜改善狐臭

时间:2024-07-11 14:03: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喀什香妃墓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

文/北寒 图/六月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这首《香冢吟》道出了佳人虽倾国倾城,却最终香销玉殒的悲惨命运,词中写出命运不定,人生悲苦的无奈以及对佳人魂断化身成蝶的伤咏,词中透露着无限的惆怅和遗憾,让人读来不禁生悲。这里的佳人就是香妃,乾隆皇帝的容妃,一名维吾尔族的妃子。因她生全身就有一股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因香妃的特殊身份,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成为当时世人最为关注的一名妃子。“一缕香魂无断绝”,在香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依旧吸引着骚人墨客的兴趣。长久以来,关于香妃的身世,还有她身上的自然“芳香”,在她身上衍生出来的故事,缠绵不绝,可谓是百花齐放,真假难辨。就连香妃的陵墓,也有两处,一处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一处在新疆喀什市东郊的浩罕村,至于哪处为真,哪处为假,论断不已,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谈资与看点。

香妃的“香气”,迷醉的不仅是皇帝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她就是香妃。尽管她内心有着很多的纠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她的宠爱。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她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伊帕尔罕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诞生在新疆霍加(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霍加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霍加,所以香妃又叫霍加氏。

据说,伊帕尔罕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称为香妃。她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跟大众认知的“香”的概念全然相符。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不过,也有人猜测这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狐臭”。至于是何种原因,时光飞梭,香妃已逝,如今也已无从考证。

香妃的死亡,成为萦绕世人的谜

容妃入宫后,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然而,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

关于香妃的死亡,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

第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证据,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不过,这段文字并不符合逻辑。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传说在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了一大批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最后,香妃被葬在了阿帕克霍加墓群中。

阿帕克霍加墓与香妃墓的角色转换

从喀什市驱车至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就能看到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墓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约2公顷,始建于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传说,埋葬在阿帕霍加墓的霍加后裔中,就有伊帕尔罕。香妃死后,遗体被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如今,来此地的游客有为朝拜而来的,也有为仰慕香妃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的。

香妃墓,惆怅的千古猜想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

文/北寒 图/六月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这首《香冢吟》道出了佳人虽倾国倾城,却最终香销玉殒的悲惨命运,词中写出命运不定,人生悲苦的无奈以及对佳人魂断化身成蝶的伤咏,词中透露着无限的惆怅和遗憾,让人读来不禁生悲。这里的佳人就是香妃,乾隆皇帝的容妃,一名维吾尔族的妃子。因她生全身就有一股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因香妃的特殊身份,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成为当时世人最为关注的一名妃子。“一缕香魂无断绝”,在香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依旧吸引着骚人墨客的兴趣。长久以来,关于香妃的身世,还有她身上的自然“芳香”,在她身上衍生出来的故事,缠绵不绝,可谓是百花齐放,真假难辨。就连香妃的陵墓,也有两处,一处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一处在新疆喀什市东郊的浩罕村,至于哪处为真,哪处为假,论断不已,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谈资与看点。

香妃的“香气”,迷醉的不仅是皇帝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她就是香妃。尽管她内心有着很多的纠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她的宠爱。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她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伊帕尔罕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诞生在新疆霍加(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霍加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霍加,所以香妃又叫霍加氏。

据说,伊帕尔罕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称为香妃。她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跟大众认知的“香”的概念全然相符。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不过,也有人猜测这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狐臭”。至于是何种原因,时光飞梭,香妃已逝,如今也已无从考证。

香妃的死亡,成为萦绕世人的谜

容妃入宫后,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然而,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

关于香妃的死亡,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

第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证据,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不过,这段文字并不符合逻辑。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传说在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了一大批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最后,香妃被葬在了阿帕克霍加墓群中。

阿帕克霍加墓与香妃墓的角色转换

从喀什市驱车至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就能看到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墓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约2公顷,始建于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传说,埋葬在阿帕霍加墓的霍加后裔中,就有伊帕尔罕。香妃死后,遗体被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如今,来此地的游客有为朝拜而来的,也有为仰慕香妃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的。

设计工作中苦与乐

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提出过了“单向度性”,他认为的单向度性是指被现实绑架,充满惰性而缺乏自省精神的一种现代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人们的精神被现代性压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融为一体,即:你想得到的所有物质和精神必须依托现代性获取。所以,现代性导致的压抑,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每个人的共谋。

遥远的灯塔,建筑历史与人文,9分钟

年后第一天上班,傍晚6点多在电梯口遇到行政的同事,问我要回去了?我说去吃饭回来加班,她问怎么第一天就加班啊?我一下子竟无语凝噎,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好羞赧地报以苦笑。

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与工程并续的行业,不仅要体现艺术美学的观感效果,还要讲求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工厂流水线工人的工作只是机械性重复操作,付出的是额定工作时间或超长时间的身体劳累,而艺术工作者不仅有重复工作的部分,还要追求艺术美学的极致感受,为此可以不眠不休极尽全力地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除了体力的付出,还有精神上的劳作与疲惫,一部作品的完成可能会让一个画家或作家耗尽脑力能量,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

而我们兼具了流水线手工计件的无聊而繁杂的工作特点,还要赋予项目以没有底线的艺术美感,所以每单必是无休止的讨论、协同、内耗的加班,往往身心俱疲。再跟甲方推销自己的设计产品之前,设计部内部已经引剑自攻无数次了,然后拎着自己满意的方案怯生生地跟甲方梗着脖子汇报后,甲方领导又会提出若干修改意见。工程技术具有比较明确的唯一性,而美学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领导都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见解。然后回来再屁颠屁颠地不停地挥剑自宫N遍。甲方同意后到了施工阶段也是一样的繁杂,要与甲方、施工方、设备方、材料方等各方之间不断地沟通协调、妥协、回复改图或补图,所谓三控三管一协调。所以设计师所面临的境况是:繁重的工作、行业内卷的低设计费,不停地被催图而加班。

我们和民工相比不知道谁会更惨一些。编程的人是码农,我们则是设农,不知道日出日落,不知道风起雨落,反正一天到晚都闷在办公室的电脑前面,一脸菜色,目光迷离。什么时候设计行业变得如此苦逼了?实际想想早在若干年前刚毕业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已经开始了,再往前说上大学的时候其实就已开始了。

毕业那会儿,设计公司不和你签合同,觉得你不爽随时找个理由就可以FREE你;也没有大礼拜,名义上只有一天的休息日的早上的酣畅睡梦中还总是被汉显BP机的滴滴声吵醒,上面写着让你去公司加班,本想着打打游戏或者陪女友逛街,美好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于是你只好咒骂着起来穿好衣服赶去公司投入到火热的加班工作中。这种事情是常态,每天早上出门都感觉自己是一个肉包子在打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那家公司自带休息室,休息室里面有两张双层的床,可以睡四个人。仗着那时候年轻,都有着无限的热情,我们经常通宵达旦的熬夜加班画图,连续一周不回家在公司滚床单是家常便饭。那时有个女同事跟老板娘可怜巴巴地说,我今天得回去了,再不回去就臭了。

以前有个同事是个充满理想精力旺盛的超人,他主要做效果图,那时候的配置最好的电脑跟现在的电脑相比也一样是奇慢无比,建好模加上渲染成图三五天甚至一星期是少不了的。他的设计感觉是如此之高,以至于领导和甲方看过一遍基本就能通过,但是他自己仍不满足,不断地完善再完善。那时年轻的他可以连续工作48个小时,跨越白天和黑夜,一条秋裤就可以穿越春夏和秋冬。他一般从中午开始上班,手指如飞眼花缭乱,一顿操作猛如虎,已经到了晚上七八点,于是拉个同性或异性的同事慢悠悠踱到楼下,在一路排开的烧烤档前,找个最漂亮的羊肉串西施,搭讪两句,随口点了几个个腰子,几串羊肉串、三五瓶啤酒,一气撸完,打个饱嗝继续上楼加班。

因为他同时要做好几张效果图,左右开弓操作完毕,渲图时还要经常暂停看一下效果,不满意的话还要再调整一番。在渲图的无聊期间,他会经常找还在加班的同事吹会牛,全吹个遍之后已经凌晨四五点了,加班熬夜的同事们都各自找个地方睡了,这时他会提着两瓶啤酒去楼下随便找个还没睡觉的人聊天,对象包括:保洁阿姨、夜班保安、24小时便利店营业员、烧烤店老板。白天有多压抑,夜晚就有多放纵,他能和操着朝阳土味普通话的60岁保洁阿姨比比划划聊上两个小时的山野荤段子。没人聊天的时候他能拉着一条流浪狗和它深情对视半个小时。深夜漫长的时间虚空里,每一次对话都是被压抑灵魂的肆无忌惮的释放,也是对残留在内心隐隐希望和理想的青春脉搏的震颤。

在漫长的苦逼生涯中,有些人变得油滑变得无语变得沉默变得随波逐流而开始混日子,随便画点图就交差了事,被领导责骂也无所谓的态度。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这种一线大城市,经济的压力是巨大的,为了生存你必须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不停地战斗!但是时间久了,总会有疲倦的时候。

为什么你每天回家停好车,总是在车里坐上几分钟,才恋恋不舍地上楼,为什么你每天晚上强忍着困意,直到手机拍到脸上也不肯入睡,因为,那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间。打开车门就是柴米油盐的红尘烟火,一觉醒来就是周而复始朝九晚九。所以,你不想回家不想入睡不想上班,你想躲开这千篇一律的人生定式。

你厌倦了总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厌倦了拥挤的充满狐臭味的地铁;厌倦了天天堵车的川流不息的街道;厌倦了明明是残疾人开的助动车,却滴滴声不停穿街过巷闯红灯开的比你还快;厌倦了早餐千篇一律的包子油条;厌倦了你的工作总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厌倦了冗长、扯淡的会议,厌倦了微薄的工资却要为无聊到一个材料说明改十几遍的不停加班的工作;厌倦了长时间机械画图而充满菜色的孤魂野鬼,厌倦了马屁精总是游手好闲却备受领导赏识,厌倦了设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混乱无序;厌倦了你内心满是压抑,却又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

这个日复一日的世界,只有程式化的无趣和裹挟。所以,你总想逃离到一个无人的世界边缘,但你看了看银行卡的余额,又默默地打开了电脑,开始加班修改被领导改了19遍的图纸。《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女孩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艰难吗,里昂面无表情地说,总是如此。

我常常会悲悯地想到加班熬夜并非设计行业的特点,很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比如我家楼下的便利店。那家便利店老板娘,江湖人称冷面师太,她有一个吃奶的娃和一个从不露面的老公。她每天要在这个十几平米的小店,坐16个小时。除了偶尔刷一下手撕鬼子剧,他总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看着自己的儿子,目光迷离。像权力的游戏里的莱莎和她的傻儿子。不管什么时候路过她的便利店,总能看到她在柜台内满脸生无可恋。这是一种对时间深深的疲惫感。这个老板娘总让我想起电影《超市夜未眠》,在现代性分工中,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精神越来越压抑。文明带来的压抑不仅消极了人们对自身意义的思考,更使人的精神变得支离破碎。

现代性是一只射出的箭,很多行业都处于和设计行业一样的境况,我们现在大多数行业都要比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更加忙碌也更加焦虑。我不反对现代性,也仍然对设计饱有激情。如我前面所诉,建筑设计本身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事业。建筑的体量都非常的巨大,在我们日常接触的对象中,可以说没有比建筑物更大的东西了。建筑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地拆除或重建,因此,人们不喜欢的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会给生活在其中和周边的人带来许多痛苦。与人的寿命相比,建筑物的寿命要长很多,在不喜欢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

与人类纤细、柔弱的身体相比,建筑物显得异常地结实和长寿,甚至会让人感觉到它似乎在嘲笑人类短暂的生命。所以想到这一点,心底里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就油然而生。设计师这个行业从一诞生起,就肩负着功能与美学的重大使命,太多耀眼的建筑和设计大师在前方早已竖立好了雄伟辉煌的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的新生代前仆后继地向前再向前。

歌特鲁德斯坦因说:“我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我们是迷惘的一代,是见证时代变迁的一代,是见证中国崛起的一代。是的,建筑设计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遍布全国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作品树立在那的时候,心里所有的苦痛都烟消云散......我们依然在路上。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