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半年的选拔,2022年“香港小姐”的前三甲终于在前两天选出来了,就是这个颜值吧,只能说一届不如一届。
“香港小姐”起码还有点热度,隔壁“亚洲小姐”才是真惨,已经无法再掀起什么水花了,最近一次引起关注还是两年前选出了个网红脸冠军。
当年亚视为了跟无线抗衡,专门推出了“亚洲小姐”的选美比赛,前三强都有丰厚的奖金,还能进亚视当演员,还真吸引来了不少美人。
如今亚视已经倒台,当年通过选美名噪一时的“亚洲小姐”们,也都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境遇。
1.1985年:叶玉卿
1985年,亚视举办了第一届“亚洲小姐”,冠军是黎燕珊。但这一届的季军比冠军更抢眼,她就是一代风月女神 - 叶玉卿。
娱乐圈流行着一句话:亚姐多下海。而第一个带头“下海”的,就是叶玉卿了。
在亚视6年,叶玉卿参演过不少作品,可惜都没有什么水花。
叶玉卿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她接受了一家杂志大尺度封面照的邀请。
杂志一经发售,叶玉卿迅速在香港娱乐圈有了姓名,不少风月片的片约也找上门来。
叶玉卿签下了《情不自禁》、《卿本佳人》、《我为卿狂》三部影片,尺度一部比一部大,人气也一天比一天高。
但叶玉卿没有沉迷于一时的名利,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在亲哥的帮助下,叶玉卿转型为影视歌台双栖的艺人,发表了出道曲《挡不住的风情》。
随后叶玉卿等来了《天台的月光》、《红玫瑰与白玫瑰》,由此提名了金像奖、金马奖影后,从风月女星转型为实力演员。
甩脱了以往的标签,叶玉卿再次做出了震惊所有人的举动。
1996年,叶玉卿与富商胡兆明闪婚,并宣布从此退出娱乐圈。
结婚后,叶玉卿没有做甩手太太,而是跟着老公做生意、学投资,婚后还生下了两男一女,家庭和事业两不误。
2020年,叶玉卿的老公宣布破产,还欠了一笔债。
外界都想着叶玉卿肯定会甩掉老公,但她坦然表示:我并不是一无所有,只要不关乎生死,都不是大问题。
从风月女神到阔太,再到女商人,叶玉卿一直很清醒。她这一生有起有落,也算是活得精彩。
2.1986年:利智
利智被誉为是“亚洲小姐”的审美标杆,还被倪匡夸奖为“50年难遇的美女”,但其实利智在亚视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于是内地人,粤语又不好,利智一度被港圈称为“北姑”。就算得了冠军,利智在亚视得到也大多都是秀身材打擦边球的角色。
据说周润发、曾志伟、利智以及张国荣参加慈善演唱会时,周曾两人借玩游戏的机会将奶油蛋糕糊了利智一身,而利智只能在表演完后躲在后台哭泣。
最后还是张国荣来安慰利智,对她说“傻妹,哭乜嗻,我都系咁样过嚟啦!”
利智跟周润发合作拍戏时,周润发也假戏真做,借拍戏之名暴打利智。
港媒总说利智是一脸苦相,殊不知相由心生,利智的心里确实苦啊。
长期被港星打压排挤后,利智确实心生退意,在遇到赌王何鸿燊之后更是跟着对方投资,想着息影做生意去算了。
但投资哪有那么容易,在赌王几房太太的打压下,利智赔得血本无归,跟何鸿燊也断了关系,还是靠着李连杰的帮助才渡过难关。
最终利智嫁给了李连杰,两人婚后生下两个女儿,感情也一直非常好。
3.1988年:乐蓓
这一届的亚姐们没有那么出名,但佳丽们第一次将勾心斗角搬到了台前,闹得很不体面。
乐蓓是补位参赛的,最后却拿下了冠军,还拿下最合眼缘、最具神秘奖,成为三料冠军。
但几天后,乐蓓就被曝出以前当过按摩女郎、当富豪的外室、整容割双眼皮等等,一出道就毁了后路。
但乐蓓的归宿还不错,嫁给了“金源米业”董事长林伟,成为了豪门阔太。
这一届的亚军曾小燕更是精彩,她在旗袍展示环节真空上阵,还“不小心”被拍到走光照,后来还下过海。
4.1989年:翁虹、万绮雯
1989年,隔壁港姐出了个李嘉欣,亚姐也不甘落后,选出了冠军翁虹和亚军万绮雯。
翁虹其实条件很不错,但当时“玉女”在香港已经不吃香了,反而是万绮雯这种明艳美女更受欢迎,翁虹也被港媒嘲笑“亚姐冠军不如老二”。
为了另寻出路,翁虹决定学习叶玉卿,下海去拍风月片。
拍过风月片后,翁虹确实红了,但她没能及时转型,两段婚姻也因此受到影响。
直到2006年,38岁的翁虹来内地遇到了健身教练刘伦浩,两人相恋4个月就闪婚,婚后翁虹生下一女,才算安定下来。
万绮雯的星路还算顺利,一双美腿更是让观众印象深刻,但她的情路确实坎坷,被吕颂贤和甄子丹伤过后,最终万绮雯嫁给了相识7天的陈十三。
5.1990年:吴绮莉、陈宝莲
吴绮莉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小龙女”的亲妈了,但她真的是自己把自己耽误了。
吴绮莉年少成名,家庭条件又好,进入娱乐圈后无心演戏,而是忙着跟搭戏的男演员暧昧,还间接导致了赵文卓和梅艳芳分手。
后来吴绮莉搭上了成龙,企图用肚中的孩子来“逼宫”,最终是啥也没捞到,毁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这一届的其他佳丽也不消停,有佳丽在获奖后返回更衣室,发现自己的内衣被人拿走了,还有在手袋里藏剪刀、痒痒粉,在现场扯着头发打架的......
最惨的还是陈宝莲,参赛时她被周弘爆料隆X导致落选,随后又被亲妈骗去拍风月片,后期跟大佬黄任中纠缠不清,才29岁就跳楼自尽,留下了还没满月的儿子。
6.1991-1994年:罗霖、冯美英、区淑贞、李妮
从1991年到1994年,这四年的亚姐们发展得都一般,也不出名,就一起说了。
罗霖是空姐出身,曾被誉为“最纯正、最高贵的亚姐”,但她的观众缘很差,一直强捧不火,最后还被嘲讽“胸大无脑”。
后来罗霖选择投身无线,倒是成功走红了,但她第二年就选择嫁给富豪刘坤铭当阔太,息影在家为刘家开枝散叶去了。
冯美英没什么说头,她只在亚视拍摄了《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城中姊妹花》两部剧,履行完一年艺员合约后便退出了演艺圈。
区淑贞本来不是夺冠的大热门,但佳丽李琳被曝出在酒店做公关,最终桂冠就落到了区淑贞头上。
而且她也没啥事业心,在亚视待了两年就退圈,后来去幼儿园当老师去了。
李妮参选时,曾被其他佳丽爆料她有狐臭,不过她最终还是夺冠了,还获得了100万现金奖励,以及在常平和澳洲的一层楼盘,总价值约600万港币。
但赛后李妮迟迟没有收到澳洲的房子,为此她跟亚视高层闹得很不愉快,自然也得到好资源。
7.1995年:杨恭如
这届亚姐很有看头,有“史上最年长”的宫雪花,有“史上最年幼”的陶安仁,还有“最美亚姐”杨恭如。
杨恭如确实美,古装扮相温婉柔美,现代装又洋气精致,要是她能好好打磨演技,肯定能在演艺圈里混出个名堂。
但她就没把心思放在事业上,先后跟“大眼睛格格”的富豪男友叶茂青、郑伊健、王杰、古天乐等人传出绯闻。
娱乐圈里绯闻满天飞的女明星不少,但杨恭如碰上了一个硬钉子,以至于毁掉了自己的事业。
2001年,杨恭如搬家到上海定居,事业重心也转到内地。
在上海,杨恭如跟富豪周正毅走到了一起,她专门在周家旁边租了一栋别墅,每月租金12万。美女配富豪本来没什么,但周正毅当时已有家世。
某天杨恭如在外就餐,一名女子就怒气冲冲地朝她走来,一边嘴里骂着“你敢勾引我老公?”,一边甩手给了杨恭如一耳光。
事情曝光后,杨恭如始终不承认做第三者,称自己是被周正毅骗了,但她的口碑已经跌到谷底,事业也基本被毁。
后来周正毅进了局子,杨恭如的住处也受到检查,再次证实了他俩的关系。
8.1997年:韩君婷
其实从1995年之后,亚视就走下坡路了,亚姐也越来越没看头。为了收视率,亚视想尽了各种办法。
当年的冠军是朱雨珍,但5天后她就被举报隐瞒婚史,冠军资格因此被剥夺,顺位给了亚军韩君婷。
朱雨珍本是内地人,为了申请去香港才跟人假结婚,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亚军韩君婷爆的料。
冠军被韩君婷接替,季军郭金升级为亚军,但殿军张佩金认为亚视处理不当拒绝领奖,最后是第五名的吴家慧连跳两级成为季军。
但这一届的亚姐都发展平平,韩君婷还因为母亲生病而欠下巨额债务,去年已经宣告破产了。
9.2011年:冯雪冰
冯雪冰是个学霸,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参选时因为肤白貌美而人气颇高,被港媒称为“白雪奇葩”,最终她拿下了当年的总冠军和最完美体态大奖 。
进入亚视后,冯雪冰没有发展演艺事业,反而站出来揭露了亚视高层的“潜规则”,称亚视让艺人们随时准备陪伴富商,搞得像夜总会一样。
当然,冯雪冰没那么傻,势单力薄就敢反抗亚视,此时她已经跟超级富豪洗米华走到了一起,有人撑腰自然胆量十足。
据说洗米华还豪掷1700万为冯雪冰买下豪宅,虽然两人最终分手,但冯雪冰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
10.2021年:陈美仪
2021年,20岁的陈美仪夺冠,还拿下了最完美体态奖,成为去年的双料冠军。
陈美仪并不是热门选手,港媒们都用“爆冷夺冠”来形容她,评委之一的林作曾公开表示看好陈美仪,后来也被媒体认为是存有私心。
而季军梁欣娟就更让观众意外了,30岁的她本来获奖机会渺茫,最后却拿下了季军,后续又被曝出曾在夜总会工作,还喜欢跟有妇之夫来往,真是槽点满满。
而且这一届亚姐们也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影视资源没跟上,连奖品都迟迟没有拿到手,可见亚视已经陷入困境了。
亚视在1985年首次举办了“亚洲小姐”的选拔赛,2000年首次停办,2004年复办。2015年亚视停牌,亚姐再次停办,2018年再复办,2019年再再次停办,2020年再再再次复办......
亚姐的举办史,其实就是亚视的发展史,也是港圈娱乐文化的衰落史。
选美也不再是纯粹的视觉盛宴,更多的是资本的角逐和流量的比拼。
至此,王祖贤、李嘉欣、利智等美人争艳的时代,终究是随着香江的流水远去了!
吴堡石城西门
位于榆林东南部的吴堡县,东临黄河,依山傍水,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北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
“舌尖上的挂面”让吴堡县声名鹊起,然而人们对它的了解远远不够。这里有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历史文化厚重悠久、建筑设计精妙难得的吴堡石城,让人们可以触摸历史、欣赏古代建筑;有当代著名作家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学馆,让人们可以感悟柳青的创作与生活,学习他扎根基层、贴近实际的可贵精神;有比肩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让人们可以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有传唱全国的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创作人张天恩的故居,让人们可以感受和传播民歌文化;有集炎黄子孙、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同源堂,让人们可以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让人们能缓解疲劳,休憩养生。
吴堡县如此丰富的旅游宝藏还未彻底挖掘,有的还藏在深闺人未识,目前真正成气候的旅游景区更是少有,开发利用严重滞后。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值得守望,其挖掘开发价值更是超乎想象。正如该县县委书记王华日前在接受采访中所说:“吴堡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适应经济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迎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春天。”让我们期待吴堡这座文化旅游的巨大宝藏通过合理开发能早日“掀起盖头来”。
黄河:母亲河的雄伟壮丽一览无余
惊涛骇浪的黄河二碛
黄河对于吴堡县不仅仅是母亲河的意义,当年,毛泽东主席曾东渡黄河岸口,开启了革命征程崭新的一页,而且这里还有媲美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风光美不胜收。
“毛主席在1948年3月22日晚上住在佳县螅蜊峪镇刘家坪村任家大院里。23日上午,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来到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元则塌渡口的黄河滩上,中午十二点左右上了船,开始东渡。”黄河岸边摆渡人李海军有声有色地在给游客讲述毛泽东主席东渡黄河的故事,“按预先安排,毛主席上了第一只也是最大最结实的一只木船,同船的有江青、李讷和秘书等随行人员。周恩来、任弼时上了第二只船。陆定一、胡乔木等上了第三只船。大约二三十分钟,渡船顺利到达了河对岸的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塌渡口。毛主席一行最后到的地方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他在那里指挥了全国战略大反攻。要离开居住13年的陕北,下船走了十多步路之后,毛主席停住脚步,缓缓回头凝望着陕北大地,深情地说了一句‘陕北是个好地方’。”
毛主席在吴堡县东渡黄河的地方位于该县东北部的川口村,依傍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黄河在川口上游形成近80度的转弯,流经此处水流平缓。登临南侧台塬,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天上之水蜿蜒而至,河面宽阔而波澜不惊,令人心旷神怡。上世纪70年代初,吴堡县在此竖立毛泽东东渡纪念碑,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39岁的李海军家里三代人都在黄河岸边以摆渡为生,堪称“摆渡世家”。“我爷爷、爸爸都是摆渡人,我从小就跟着他们上船,13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单独摆渡了。”李海军说,现在他的摆渡生意越来越好,遇到赶集的时候,一天能拉好几百人。他和村里的几个人手工制作了一条木船,仿制毛主席当年东渡时的木船,专门载游客体验渡黄河。
“他们制作木船的手艺很传统很复杂,和黄河岸边的摆渡人一样,几乎快失传了。”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经常有红色题材的电视剧来此拍摄,李海军的木船是影视剧里的常客,成了一条“明星船”。
黄河二碛位于吴堡县岔上镇拐上村,为天下黄河第二碛,故称二碛。站在黄河二碛岸边,极目远眺,黄河水从秦晋大峡谷流入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十米的倾斜河道,顿时水流湍急,巨浪滔天,母亲河的雄伟壮丽一览无余,让人能生出几分豪情壮志来。而充满神奇的黄河绝壁,是天然雕刻的画廊,鬼斧神工,怪石嶙峋,令人叹为观止。
“黄河行船,谈碛色变”是黄河船夫们祖祖辈辈流传的一句话。“黄河二碛是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点。后来因下游泥沙淤积,二碛落差渐小,原有的凶险不再,但河面上仍旧是巨浪翻滚,深水处暗流汹涌。”当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河岸岩石经长期风蚀,形成颇具震撼力的地表风蚀景观风貌。二碛还具有壶口瀑布不具有的优点,那就是在此可以进行黄河漂流,这对于富有冒险精神的漂流爱好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今,黄河二碛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规划、开发。
吴堡石城:用石头雕刻成的博物馆
吴堡石城是黄河文明的璀璨名片,是固若金汤的天堑雄堡,是一座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获中国最具价值旅游目的地景区荣誉称号。
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东2.5公里处,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已难考证。从石城内外和石城山根下众多的遗址、遗迹、遗存以及发掘收集到的众多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一直有人居住。而石城见于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北汉吴堡寨,据今有1000余年。著名考古学家李乃夫考察该城后,认为该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县城。
当你步入吴堡石城,顿觉进入了石头的天地。石城墙、石城门、石垛口、石庙宇、石民居、石街道、石店铺、石杵、石碑、石匾……一座石头雕琢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在面前展开,一块块石头宛若一本厚重史书的一页页,诉说着曾经的金色年华。
“古城周长1225米,占地约10万平方米,高出黄河150米有余。清朝乾隆年间知县倪祥麟分别题东南西北四城门为‘闻涛’‘重巽’‘明溪’‘望泽’。石城有马面五处、马道一处,城墙海墁为石板铺筑,城周有365个垛口,四周均建有门楼,今已毁。”吴堡县科协主席慕生树介绍说,石城该有的建筑物一应俱全,除行政设置县衙、捕署、男女监狱、常平仓外,还有文庙、城隍庙、关帝庙、衙神庙、龙王庙、娘娘庙、观音阁、魁星阁、文昌宫、土地祠等众多庙祠,另外还有南坛、北坛、先农坛、兴文书院、女校、贞节牌坊等。
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当代画家刘文西老先生,曾在1964年慕名长途跋涉五六天到吴堡县去画石城。当时黄河发大水,波涛汹涌,石城高耸在黄河岸边,刘文西对这一震撼情景至今难以忘怀,他说:“我当时画了好几十幅速写,太壮美了。这个石城保护下来将会是中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
“到了这里,你才会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千年的石头会说话。”著名女作家、《当代》杂志副主编杨新岚曾评价说,吴堡石城是难得的古建遗珠,算得上“华夏第一石城”。石城作为完全用石头材料兴建的军事要塞,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其结构之合理、保存之完好,屹立千年而不垮,处处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古建世家十四代传人、国家文物局古建顾问马旭初则是用事实来说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了7批计4295处,跟石城两个字有关的共4处,另外有两处是遗址,一处是崖墓群,真正的石城就这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囊括了华夏的古建精华,吴堡石城当然也称得起华夏第一城。”他从专业角度分析评价石城:“中国古建以砖木结构为主,吴堡石城以石为主,实属少见,是古建筑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石城的价值在于它的原状,在于它的原始尺寸、街巷的走向、院落的格局、房间的布置。吴堡县作为一座石头城,它的一石一木、一街一巷、一门一窗、一坡一道各有不同。”
关于吴堡石城,王象贤老人在八旬高龄时不畏辛劳撰写了《吴堡古城春秋》一书,书中分学校县署、众庙诸神、石碑墓志、古老传说等篇章,记载了古城的传说、历史价值以及城内节义祠、观音阁、七神庙、刘猛将军庙、王永清四合院等的由来与简介。
今年已86岁的王象贤生于吴堡石城,长于吴堡石城,现在仍然和老伴儿住在石城里,是居住在这里的最后一户人家。编撰《吴堡古城春秋》是源于对石城深切的爱,他说:“我舍不得离开这座石城,石城有我的根,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住在这里,以后也要老死在这里,我的魂永远要留在石城。”
张天恩故居:民间文
张天恩故居:民间文艺天才的传奇人生
乡亲们在张天恩故居开展文艺活动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呀来了……”充满浪漫气息、曲调千回百转的陕北民歌《赶牲灵》已经唱响全国。因其特有的婉转悠扬和地域色彩,让这首充满灵性的歌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炎夏,记者来到位于吴堡县城以西8公里的张家墕村,探访《赶牲灵》创作者、民歌大师张天恩故居,感受这首经典名作的灵感之源。
张天恩故居由七孔窑洞组成,一字排开,外观朴实大方,透出灵巧。故居有张天恩的曲艺系列、生活系列、赶牲灵系列、民歌系列等。其中民歌系列有词谱、唱片、海报等,《脚夫歌》《跑旱船》《刘志丹东征救了我们的命》《大红果子剥皮皮》等百余首广泛流传的陕北民歌和不少民间曲艺都可以找到。“我们希望把张天恩故居打造成为吴堡县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更好地传承陕北民歌艺术。”张天恩艺社社长冯东旭说。在张天恩故居,看着这位民歌大师的旧照片、他睡过的土炕、坐过的板凳……他的传奇人生让人感到震撼。
提起《赶牲灵》这首歌,许多人都会唱上几句,它像一幅白描画一样,将陕北劳动人民为生活奔波的场景寥寥几笔就勾画了出来。其实,在当地人人都知道张天恩大字不识,是个地地道道的脚夫,但他却创作了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我师父就是有那么一种文艺天赋,能创作出流于后世的好作品。”早年和张天恩学习赶牲灵的张济富说。
据介绍,1952年,张天恩被请到西安任西北艺术学院的民歌老师。1955年调到北京,在中央歌舞团工作。在这期间,有一次,张天恩受到毛主席接见,他用吴堡口音为在场几位中央首长演唱陕北民歌。当时,一曲《赶牲灵》清唱下来,把这些当年在陕北生活工作过的老首长们唱得激动不已。后来,文化部授予他“民间文艺天才”称号,作曲家吕骥称他为“民歌大师”。
据张天恩艺社副社长张建军介绍,佳县农民李有源编创了《东方红》,但传到延安后,第一个唱给毛主席的却是张天恩。“当时,张天恩经常在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地赶牲灵做生意,已小有名气。他每到一处都很受欢迎,不唱几首陕北民歌乡亲们就不让走。正是因为张天恩到处传唱的经历和独到的表演才能,他以王震将军三五九旅运输大队运输员的特殊身份,把歌曲《东方红》唱给了党中央、唱给了毛主席,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后来,《东方红》经过艺术加工,成就了经典。”
“在旧社会的陕北一带,交通不便,老百姓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靠赶牲灵谋生,用骡驴为他人长途运输货物。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路上苦闷时,就唱唱民歌解解闷。张天恩青少年时期,赶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老百姓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成为当时陕北乃至全国著名的民间艺人。”吴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容说,当地人都以张天恩感到自豪。
一代民歌大师张天恩给后人留下一笔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他编创的陕北民歌一直流传至今。为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以张天恩为代表的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创作及演唱的民歌、秧歌、戏曲等优秀艺术作品,吴堡县成立了张天恩艺社。该艺社自发组织拍摄纪录片《民歌大师张天恩》,还组织村民唱民歌、扭秧歌。截至目前,村里一共有40多人入会,每天一到晚上,会员和村民都自发来到张天恩故居开展各种文艺活动。
文学巨匠柳青:榆林文化产业的 “金字招牌”
柳青故里是吴堡的一张文化名片
柳青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16年7月2日,岀身于吴堡县寺沟村一个农民家庭的柳青在这个小山村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也从这里,他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走向自己文学事业的巅峰。
吴堡县柳青文学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由文学爱好者张永强个人筹资建成,建馆已有15年,目前免费对外开放。馆内现存放着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旧书市场及收藏爱好者手中淘到的柳青在不同时期的珍贵图书223本,且出版年代、印刷版本无一重复。
“说起柳青,我内心深处涌动的是一种亲切和敬重之情。”文学馆馆长张永强回忆,“柳青和我外公是在一个村子从小玩大的发小,所以我从小就听外公和母亲讲柳青的故事。我很喜欢《创业史》《梁生宝买稻谷的故事》,懂事起就下决心要回收他的东西。”
“馆里凡是涉及柳青的相关资料,应有尽有,许多图书连柳青的家人、亲属或故交都未曾见过,是全国唯一的。这些资料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研究柳青最丰富、最全面的珍贵资料。”张永强介绍说,该馆先后接待参观游客万余人,被榆林团市委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文学馆已成为吴堡县联系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学习研究柳青的重要纽带。
记者在馆内翻阅柳青的藏书,发现从《创业史》到《铜墙铁壁》、从《种谷记》到《恨透铁》应有尽有,还有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柳青在《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文艺阵地》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原样。
据张永强描述,馆里存放全套柳青《种谷记》的18个版本,属国内唯一。记者看到在一处藏书柜子里,存放有4本珍贵的柳青亲笔签名书,还有一本首次以“柳青”笔名发表文章的民国三十五年上海《中学生》文艺季刊,十分珍贵。
“所有关于柳青生平的资料、已出版关于柳青作品的各种版本、所有已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柳青的评论文章以及以《创业史》《铜墙铁壁》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绘画本等,均在柳青文学馆收藏之列。”张永强自豪地说,因为文学馆藏书的全面性,中央电视台曾前来调研,为拍摄关于柳青写作《创业史》的纪录片做准备。
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高度赞扬柳青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听群众心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今年2月,习总书记回到家乡视察工作,在座谈讲话中第二次提到柳青,并举例柳青扎根基层、接地气,令他感动。习总书记鼓励文化工作者向柳青学习,走近人民、了解人民、讴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吴堡县文广局局长宋琪辉说,为传承柳青精神,吴堡县将建造柳青博物馆。
让人们重新认识柳青和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把“柳青”文化品牌打造成为榆林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这已经成为吴堡县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收藏柳青书籍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柳青的家乡,应加快打造柳青这张文化品牌。我呼吁拿岀专项资金,保护半个世纪前吴堡县柳青岀生地寺沟村的旧居风貌,建立柳青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好地弘扬柳青精神。”在全市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吴堡县柳青文学馆副馆长杨晓娜侃侃而谈。
同源堂:思源寻根感悟华夏文明
气势恢宏的同源堂
炎黄子孙,同源同根。位于吴堡火车站旁张家墕村的同源堂,东临千年石城“铜吴堡”,南绕晋陕黄河长峡谷,西接黄土高原大腹地,北连史前遗址寨子峁。这里是华夏民族交融之重地、军事战略雄踞之高地、秦晋往来交流之要地、文化资源富集之宝地。
6月中旬,记者来到同源堂,这里还在进一步修建中。记者看到气势恢宏的同源堂正门上,悬挂着黄土画派领军人物刘文西在同源堂采风时亲笔题书“华夏同源堂”,两侧楹联“千山共祖昆仑老,百姓同源华夏长”文笔隽永;正门左边是“走西口寻宝”,右边是“蒙汉乐食府”。同源堂仿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一期),上下七层,目前,大河套民俗文化馆、华夏民族图腾文化馆、中华姓氏文化馆、中华生肖文化宫和信义堂等已建成。
“将来,走进同源堂广场,一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中华姓氏图腾树就会映入眼帘:枝头的树叶全是姓氏,树枝连着树干,树干又连着炎黄这个总根,形象地告诉你华夏民族的根文化;进入二层‘大河套民族文化展览馆’时,黄河、长城大幅长卷四周高悬,墙壁上的展板就像打开的历史画卷,图文并茂,音像逼真,悠久历史循序而示,厚重人文如数家珍;进入三层‘上郡文化展览馆’,游客将踏遍上郡故地(沙盘),领略北国风光;四层是‘中华姓氏文化馆’、‘华夏民族图腾馆’,也将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同源堂文化旅游景点策划人康治祥介绍,届时,还会有地方风味小吃、“信天游
“将来,走进同源堂广场,一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中华姓氏图腾树就会映入眼帘:枝头的树叶全是姓氏,树枝连着树干,树干又连着炎黄这个总根,形象地告诉你华夏民族的根文化;进入二层‘大河套民族文化展览馆’时,黄河、长城大幅长卷四周高悬,墙壁上的展板就像打开的历史画卷,图文并茂,音像逼真,悠久历史循序而示,厚重人文如数家珍;进入三层‘上郡文化展览馆’,游客将踏遍上郡故地(沙盘),领略北国风光;四层是‘中华姓氏文化馆’、‘华夏民族图腾馆’,也将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同源堂文化旅游景点策划人康治祥介绍,届时,还会有地方风味小吃、“信天游客栈”“民间传统小院”“同源堂书画院”“音乐茶座”等附属设施。
“同源堂面向社会开放,免费供奉家谱,我们提供服务,游客可以来此寻流查籍、思源寻根,体验民族风情,品尝地方风味,感悟华夏文明。”康治祥说,同源堂建成后还会有婚庆文化服务基地等,是集休闲观光、体验乡风民俗为一体的农家观光旅游胜地,将极大地带动当地观光旅游业和农家乐、种植业、养殖业的大发展。
同源堂文化旅游景点是由爱心企业家张耀琪出资打造,目前投入已达到5000多万元。1955年出生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张家墕村的张耀琪致富不忘家乡,吴堡县委、县政府授予其“德泽乡梓”的光荣称号。
“打造同源堂的宗旨,就是要展示和传播大河套民族民俗文化、长城草原游牧文化、黄河黄土农耕文化、大漠塞上生态文化、红色陕北革命文化、西部能源科技文化。围绕睦族兴邦,将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大河套文化影视传媒拍摄基地、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画写生创作基地等。”张耀琪表示,自己返乡投资建造同源堂,希望将之打造成大河套文化的重要一极和榆林市东大门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横沟温泉:大自然馈赠的旅游财富
孩子们在横沟温泉嬉水
“温泉水是村民钻井时发现的,水质特优。”说起横沟温泉,吴堡人都爱在闲暇时去泡一泡,舒缓心情、保健身体。除了当地人爱泡温泉外,不少周边县区的人也会慕名而来。“我没事的时候,就和几个朋友一起来泡露天温泉,这里的温泉现在免费开放,水质也好。”市民小霍和朋友带着孩子在温泉内嬉水,一片欢声笑语。
横沟温泉位于吴堡县薛下村乡横沟村,地处黄河岸边的青山绿水之间,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地段,距县城17.5公里,是榆林境内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在区域板块中具有稀缺性。温泉水温33℃至39℃,化学类型为C1-Na,PH值为7.8,矿物质11.71克/升。温泉井深648.08米,孔径215毫米,出水位于640米以下,日涌水量达8000立方米,富含钙、钾、镁、钠等元素及丰富的重碳酸根等阴离子,对各种皮肤病、慢性风湿性疾病、狐臭、妇科病、骨质增生等有保健作用和治疗效果。
横沟温泉是榆林及周边地区市民近郊休闲的好去处,更是集旅游、观光、保健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记者了解到,吴堡县将投资3.42亿元打造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温泉黄河水利风景区,该风景区空间格局确定为“一心一带四区”,“一心”指中心服务区,“一带”指沿黄生态湿地保护带,“四区”指温泉康体疗养区、黄河休闲娱乐区、陕北文化体验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该景区的打造将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掀开新篇章、注入新活力,开发后的横沟温泉将会为吴堡的文化旅游事业添上重要一笔。
编辑:高春花
8月22日—26日
纪念毛主席东渡黄河70周年暨
第二届漂流中国·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
重磅来袭!!!
跟作为东道主的“们吴堡”一起
畅游美丽的黄河风情线
在酣快淋漓的漂流赛事中狂欢吧
吴堡这几个地方你绝对不能错过哦
↓↓↓
位于榆林东南部的吴堡县,东临黄河,依山傍水,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北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
“舌尖上的挂面”让吴堡县声名鹊起,然而人们对它的了解远远不够。这里有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历史文化厚重悠久、建筑设计精妙难得的吴堡石城,让人们可以触摸历史、欣赏古代建筑;有当代著名作家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学馆,让人们可以感悟柳青的创作与生活,学习他扎根基层、贴近实际的可贵精神;有比肩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让人们可以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有传唱全国的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创作人张天恩的故居,让人们可以感受和传播民歌文化;有集炎黄子孙、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同源堂,让人们可以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让人们能缓解疲劳,休憩养生。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
重温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机关,在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渡过黄河,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指挥全国战略大反攻,使革命战斗从胜利走向了胜利,奠定了新中国诞生的基石。为纪念这一光辉历史,加强对东渡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吴堡县修建毛主席东渡纪念公园,配套建设毛主席东渡纪念船,毛主席东渡纪念碑和毛主席东渡雕塑,以此激励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和陕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代表,毛主席东渡公园已经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各地参观者接受红色教育,并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出去,通过传播红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参观者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养。
吴堡石城:
用石头雕刻成的博物馆
吴堡石城是黄河文明的璀璨名片,是固若金汤的天堑雄堡,是一座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获中国最具价值旅游目的地景区荣誉称号。
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东2.5公里处,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已难考证。从石城内外和石城山根下众多的遗址、遗迹、遗存以及发掘收集到的众多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一直有人居住。而石城见于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北汉吴堡寨,据今有1000余年。著名考古学家李乃夫考察该城后,认为该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县城。
当你步入吴堡石城,顿觉进入了石头的天地。石城墙、石城门、石垛口、石庙宇、石民居、石街道、石店铺、石杵、石碑、石匾……一座石头雕琢而成的石艺博物馆在面前展开,一块块石头宛若一本厚重史书的一页页,诉说着曾经的金色年华。
石城该有的建筑物一应俱全,除行政设置县衙、捕署、男女监狱、常平仓外,还有文庙、城隍庙、关帝庙、衙神庙、龙王庙、娘娘庙、观音阁、魁星阁、文昌宫、土地祠等众多庙祠,另外还有南坛、北坛、先农坛、兴文书院、女校、贞节牌坊等。
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当代画家刘文西老先生,曾在1964年慕名长途跋涉五六天到吴堡县去画石城。当时黄河发大水,波涛汹涌,石城高耸在黄河岸边,刘文西对这一震撼情景至今难以忘怀,他说:“我当时画了好几十幅速写,太壮美了。这个石城保护下来将会是中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
“到了这里,你才会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千年的石头会说话。”著名女作家、《当代》杂志副主编杨新岚曾评价说,吴堡石城是难得的古建遗珠,算得上“华夏第一石城”。石城作为完全用石头材料兴建的军事要塞,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其结构之合理、保存之完好,屹立千年而不垮,处处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黄河:
母亲河的雄伟壮丽一览无余
黄河对于吴堡县不仅仅是母亲河的意义,当年,毛泽东主席曾东渡黄河岸口,开启了革命征程崭新的一页,而且这里还有媲美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风光美不胜收。
毛主席在1948年3月22日晚上住在佳县螅蜊峪镇刘家坪村任家大院里。23日上午,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来到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元则塌渡口的黄河滩上,中午十二点左右上了船,开始东渡。按预先安排,毛主席上了第一只也是最大最结实的一只木船,同船的有江青、李讷和秘书等随行人员。周恩来、任弼时上了第二只船。陆定一、胡乔木等上了第三只船。大约二三十分钟,渡船顺利到达了河对岸的山西省临县碛口镇高家塌渡口。毛主席一行最后到的地方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他在那里指挥了全国战略大反攻。要离开居住13年的陕北,下船走了十多步路之后,毛主席停住脚步,缓缓回头凝望着陕北大地,深情地说了一句‘陕北是个好地方’。
毛主席在吴堡县东渡黄河的地方位于该县东北部的川口村,依傍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黄河在川口上游形成近80度的转弯,流经此处水流平缓。登临南侧台塬,极目远眺,可见黄河如天上之水蜿蜒而至,河面宽阔而波澜不惊,令人心旷神怡。上世纪70年代初,吴堡县在此竖立毛泽东东渡纪念碑,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39岁的李海军家里三代人都在黄河岸边以摆渡为生,堪称“摆渡世家”。“我爷爷、爸爸都是摆渡人,我从小就跟着他们上船,13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单独摆渡了。”李海军说,现在他的摆渡生意越来越好,遇到赶集的时候,一天能拉好几百人。他和村里的几个人手工制作了一条木船,仿制毛主席当年东渡时的木船,专门载游客体验渡黄河。
黄河二碛位于吴堡县岔上镇拐上村,为天下黄河第二碛,故称二碛。站在黄河二碛岸边,极目远眺,黄河水从秦晋大峡谷流入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十米的倾斜河道,顿时水流湍急,巨浪滔天,母亲河的雄伟壮丽一览无余,让人能生出几分豪情壮志来。而充满神奇的黄河绝壁,是天然雕刻的画廊,鬼斧神工,怪石嶙峋,令人叹为观止。
张天恩故居:
民间文艺天才的传奇人生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呀来了……”充满浪漫气息、曲调千回百转的陕北民歌《赶牲灵》已经唱响全国。因其特有的婉转悠扬和地域色彩,让这首充满灵性的歌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
张天恩故居由七孔窑洞组成,一字排开,外观朴实大方,透出灵巧。故居有张天恩的曲艺系列、生活系列、赶牲灵系列、民歌系列等。其中民歌系列有词谱、唱片、海报等,《脚夫歌》《跑旱船》《刘志丹东征救了我们的命》《大红果子剥皮皮》等百余首广泛流传的陕北民歌和不少民间曲艺都可以找到。在张天恩故居,看着这位民歌大师的旧照片、他睡过的土炕、坐过的板凳……他的传奇人生让人感到震撼。
提起《赶牲灵》这首歌,许多人都会唱上几句,它像一幅白描画一样,将陕北劳动人民为生活奔波的场景寥寥几笔就勾画了出来。其实,在当地人人都知道张天恩大字不识,是个地地道道的脚夫,但他却创作了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我师父就是有那么一种文艺天赋,能创作出流于后世的好作品。”早年和张天恩学习赶牲灵的张济富说。
1952年,张天恩被请到西安任西北艺术学院的民歌老师。1955年调到北京,在中央歌舞团工作。在这期间,有一次,张天恩受到毛主席接见,他用吴堡口音为在场几位中央首长演唱陕北民歌。当时,一曲《赶牲灵》清唱下来,把这些当年在陕北生活工作过的老首长们唱得激动不已。后来,文化部授予他“民间文艺天才”称号,作曲家吕骥称他为“民歌大师”。
在旧社会的陕北一带,交通不便,老百姓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靠赶牲灵谋生,用骡驴为他人长途运输货物。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路上苦闷时,就唱唱民歌解解闷。张天恩青少年时期,赶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老百姓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成为当时陕北乃至全国著名的民间艺人。
一代民歌大师张天恩给后人留下一笔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他编创的陕北民歌一直流传至今。为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以张天恩为代表的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创作及演唱的民歌、秧歌、戏曲等优秀艺术作品,吴堡县成立了张天恩艺社。该艺社自发组织拍摄纪录片《民歌大师张天恩》,还组织村民唱民歌、扭秧歌。
文学巨匠柳青:
文化“金字招牌”
柳青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16年7月2日,岀身于吴堡县寺沟村一个农民家庭的柳青在这个小山村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也从这里,他一步步走向革命道路,走向自己文学事业的巅峰。
吴堡县柳青文学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由文学爱好者张永强个人筹资建成,建馆已有15年,目前免费对外开放。馆内现存放着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旧书市场及收藏爱好者手中淘到的柳青在不同时期的珍贵图书223本,且出版年代、印刷版本无一重复。
在馆内翻阅柳青的藏书,发现从《创业史》到《铜墙铁壁》、从《种谷记》到《恨透铁》应有尽有,还有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柳青在《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文艺阵地》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原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高度赞扬柳青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听群众心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今年2月,习总书记回到家乡视察工作,在座谈讲话中第二次提到柳青,并举例柳青扎根基层、接地气,令他感动。习总书记鼓励文化工作者向柳青学习,走近人民、了解人民、讴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让人们重新认识柳青和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把“柳青”文化品牌打造成为榆林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这已经成为吴堡县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同源堂:
思源寻根感悟华夏文明
炎黄子孙,同源同根。位于吴堡火车站旁张家墕村的同源堂,东临千年石城“铜吴堡”,南绕晋陕黄河长峡谷,西接黄土高原大腹地,北连史前遗址寨子峁。这里是华夏民族交融之重地、军事战略雄踞之高地、秦晋往来交流之要地、文化资源富集之宝地。
到气势恢宏的同源堂正门上,悬挂着黄土画派领军人物刘文西在同源堂采风时亲笔题书“华夏同源堂”,两侧楹联“千山共祖昆仑老,百姓同源华夏长”文笔隽永;正门左边是“走西口寻宝”,右边是“蒙汉乐食府”。同源堂仿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一期),上下七层,目前,大河套民俗文化馆、华夏民族图腾文化馆、中华姓氏文化馆、中华生肖文化宫和信义堂等已建成。
走进同源堂广场,一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中华姓氏图腾树就会映入眼帘:枝头的树叶全是姓氏,树枝连着树干,树干又连着炎黄这个总根,形象地告诉你华夏民族的根文化;进入二层‘大河套民族文化展览馆’时,黄河、长城大幅长卷四周高悬,墙壁上的展板就像打开的历史画卷,图文并茂,音像逼真,悠久历史循序而示,厚重人文如数家珍;进入三层‘上郡文化展览馆’,游客将踏遍上郡故地(沙盘),领略北国风光;四层是‘中华姓氏文化馆’、‘华夏民族图腾馆’,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横沟温泉:
大自然馈赠的旅游财富
说起横沟温泉,吴堡人都爱在闲暇时去泡一泡,舒缓心情、保健身体。除了当地人爱泡温泉外,不少周边县区的人也会慕名而来。
横沟温泉位于吴堡县薛下村乡横沟村,地处黄河岸边的青山绿水之间,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地段,距县城17.5公里,是榆林境内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在区域板块中具有稀缺性。温泉水温33℃至39℃,化学类型为C1-Na,PH值为7.8,矿物质11.71克/升。温泉井深648.08米,孔径215毫米,出水位于640米以下,日涌水量达8000立方米,富含钙、钾、镁、钠等元素及丰富的重碳酸根等阴离子,对各种皮肤病、慢性风湿性疾病、狐臭、妇科病、骨质增生等有保健作用和治疗效果。
横沟温泉是榆林及周边地区市民近郊休闲的好去处,更是集旅游、观光、保健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吴堡县正在打造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温泉黄河水利风景区,该风景区空间格局确定为“一心一带四区”,“一心”指中心服务区,“一带”指沿黄生态湿地保护带,“四区”指温泉康体疗养区、黄河休闲娱乐区、陕北文化体验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该景区的打造将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掀开新篇章、注入新活力,开发后的横沟温泉将会为吴堡的文化旅游事业添上重要一笔。
整理自榆林日报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