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烂脚臭是狐臭(脚臭是狐臭的一种吗)

时间:2024-06-26 12:27:1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汗味脚臭狐臭,这酸爽!再不治治社交凉凉了

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熏skr人,鼻子怎么挺过这个夏天?

夏天——气味的狂欢节,嗅觉的万圣节。

小特工and老探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毕竟同一个世界,同一种体验——在公交车、地铁、电梯这种人员稠密的密闭空间里,汗味、脚臭、狐臭混合在一起,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带着特殊气味的分子疯狂扩散,直往鼻子里钻。

窒息。

不是说夏天是带着花香的季节吗?花香的季节,花香的季节吗?

这些不好闻的气味又是在什么时候谋权夺位,成了夏天的代表性气味?

作为医学健康科普界的α,我想我有必要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替鼻子讨回公道。

汗臭、脚臭、狐臭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两个字,还都占了一个“臭”。

阿尔法的思考题,答案哪里会这么简单。应该是:汗臭、脚臭、狐臭都和出汗紧密相关。

人身上的汗腺有两种,小汗腺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只有少数部位没有,在手掌、脚掌、腋下等部位最密集;大汗腺又叫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脐周、肛周等部位。

和小汗腺稍有不同,大汗腺分泌的汗液是较黏稠的乳状液体,比起普通汗液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而且,大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的影响,在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它开始增生、分泌。

汗腺分布密集的部位——手掌、脚掌、腋下,往往是人身上最容易出现“臭味”的地方。是汗本身就臭,把这些部位熏臭了吗?

才不是!

普通汗液和大汗腺的分泌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水,其余的是无机盐、蛋白质、脂类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它们在刚被分泌出来的时候,都是无臭无味的。

是生存在皮肤上的细菌,硬要分解汗液中的脂类,生成了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把汗液变臭了。

流汗没有错,错的是细菌!

人类生存在有菌的环境下,想让皮肤上不沾染、不留存细菌并非易事。所以,想要减轻体味,能做到的只有少流汗了。

夏天少流汗,问问太阳答应吗?

太阳不答应,没关系,毕竟小特工和老探员有阿尔法啊,我来想办法把夏天还给花香。

1.勤洗澡

经常洗澡,能洗掉皮肤上残留的汗液,让细菌无机可乘!

2.勤换洗衣服

光是把衣服上的汗液晾干,并不能让脂质和蛋白质随水分一起蒸发,它们残留在衣服上,和细菌继续亲密接触,就会产生有味道的不饱和脂肪酸。每天换洗衣服,把衣服上残留的物质洗干净,味道自然就不见啦。

3.穿透气性好的衣物

穿透气性好的衣服、鞋子,能减少出汗的机会;即使出了汗,透气性好的衣物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风干,降低细菌在潮湿环境下繁殖的速度。

4.止汗露涂起来

购买市面上的止汗露,涂在出汗多发地带,能减少出汗量。出汗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涂搽25%氯化铝溶液、2%~10%戊二酸醛溶液或5%~10%乌洛托品溶液,减少局部出汗。

5.少吃重口味食物

爱吃咖喱、洋葱、大蒜、蒜苗、韭菜等重口味食物?肠道产生的吲哚类化合物,一部分经汗液排出。吃这些气味浓重的食物,会让汗液带上杀伤力更强的味道。

呃,还有种减轻体味的办法,有点贱贱的,听了之后可不能拍砖呀,拉钩。

大汗腺分泌受性激素的影响。年龄越大,性激素分泌越减少,大汗腺分泌减弱,体味自然也就没有那么重了。也就是说,体味严重的时间就这么几年,忍忍也就过去了。

其实,大多数体味是被基因强行赋予的,有体味的人也别太困扰,这都是基因和细菌作祟,勤洗澡、勤换衣服、喷香香就好啦。花露水用起来!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加点行动力,花香应该就能击败特殊气味们,让大家回到夏天的怀抱了。

Ok,本期就分析到这里。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阿尔法参考情报:

1.《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实用皮肤性病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3. 蒲公英医学百科

4. 百科名医网

令人“上头”的脚臭、腋臭,该怎么办呢?一文解答

你先闻闻你的脚臭不?你的一只脚掌约有125000个的小汗腺,这些小汗腺平均每天大约可以排出280ml的汗液(约半瓶)。

其实我们的汗液本身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可是你穿得鞋袜是不透气的,那就会有一个封闭、潮湿的环境形成,这可是细菌的繁殖的还基地。

口臭和屁味的主要来源之一短杆菌,可产生甲硫醇,如烂白菜味;丙酸杆菌可产生丙酸,如老陈醋散发的味;脚臭的主要来源葡萄球菌,可产生异戊酸,具有刺激性酸臭味。

除此之外,这些物质对脚臭也是有贡献的,如乙酸、异丁酸、丁二酮等。

这下了解到脚臭的成因了,那解决方案就是减少出汗、减少细菌。

所以,尽可能的穿凉鞋或者是透气的一些鞋子,袜子要棉或羊毛的,厚软且能吸汗,尽可能的减少脚上的汗液,不吸汗不透气的尼龙袜、塑料凉鞋等这些就不要穿了。

如果你脚上真的出汗比较多,鞋子里可以适当撒一些爽身粉,并且还要每天都洗脚、泡脚,还要注意事要记得把脚趾缝擦干之后才穿袜子。

你要是只是普通的脚臭,能做好上面的几点,多少还是能缓解一点的,要是有更“上头”的脚臭,那就得使用药物了。

趾间糜烂型足癣,从名字也可以得知它是一种足癣来的,常发生在最后的两个脚趾之间,那气味可“上头”了。

这种足癣可以坚持涂抹药膏,可使用丙烯胺类、唑类的药物,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等,想要治疗的成功率更高,可以外用药物 口服药物联合治疗。

你在闻闻你的腋下臭不?上面都说到了小汗腺是脚上的,那有个地方就有着另一种汗腺,那就是大汗腺。

大汗腺所分泌的汗液同样是没有味道的,不过会含有这些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等。

当这些物质遇到了皮肤表面的细菌(葡萄球菌)分解之后,就会具有挥发性的臭味物质产生,然后各种气味交织混合在一起,就有了腋臭(狐臭)。

患有腋臭的你们,腋窝处是要比正常人的大汗腺多且分泌也旺盛,同时还具有家族聚集性。

目前普遍认为,腋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一种,若父母一方有腋臭,下一代有腋臭的几率也更高。

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目前有很多方式治疗腋臭的,如肉毒素注射,大汗腺会逐渐萎缩,汗液的释放量就会减少,异味减少,若你的腋臭不是很明显,可以使用止汗露。

腋臭也会随着人逐渐长大而改善,由于受性激素的调控明显,腋臭大多数会在青春期比较明显。

#脚臭##腋臭##异味#

身体这4个地方“发臭”可能是疾病找上门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容易出汗,导致身上会出现一些味道。很多人觉得有体味很正常,但是你知道吗?身上有异味,不仅影响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还可能是疾病信号!那么,身上哪些部位出现异味是疾病的信号呢?

耳朵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是感冒常见的并发症。中耳炎常发生于儿童,耳朵进入异物或发生感染,易诱发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朵疼痛、流脓及耳屎变臭。

鼻腔臭

鼻腔内如闻到臭味,可能由于有异物进入,引发黏膜发炎,从而产生臭味鼻涕。有些萎缩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形成干痂并长期积存,产生臭味。若排除以上两种情况,则可能出现了幻嗅,多是熬夜、精神紧绷等导致。

口臭

一般来说,除去食用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外,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人,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分解残留物产生了有腐败味道的硫化物。有的人食管侧面有个类似小房子的结构,称为憩室。如果该部位有食物长期停留,便会发酵产生异味。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一些患有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臭情况较为普遍。慢性或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当扁桃体存有细菌、食物甚至某些残渣,形成扁桃体结石时,就会产生臭味。

汗臭

除脚臭和腋臭外,大腿根、腹股沟和胸部下方等出汗多的位置也易出现臭味。汗液本身没有气味,但当其与皮肤表面的细菌混合,细菌将汗液分解后,就会产生臭味。身体这些部位细菌容易积聚,汗腺较多,汗液较难蒸发,因此气味更浓烈。

臭汗症常在夏季出汗多时气味变得明显,秋冬季出汗少,味道略有减轻。如果皮肤大面积发臭,比如出现尿骚味,需要去医院排查肾脏的问题。如果身体出现烂苹果味道,则需排查糖尿病酮症。

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属于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

若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肌表腠理开合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为体虚又感染风寒、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思虑忧愁过度、情绪不好、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症状严重的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异常出汗,有以下建议: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适量增加高蛋白质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逸结合。

2.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出汗之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避免受凉感冒。

3.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能盲目瞎对照,更不能囿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胡乱进补食物或药物,最好因人施药、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导致继发性多汗,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相连性,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对于身体不适不要忽视,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任何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疗,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