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宣家详解鸡蛋油妙用及制作过程全介绍。
不少家长发现,一到秋冬季节,孩子的嘴唇总是干燥、龟裂,甚至发红,重则还会影响正常饮食和日常生活,如何是好呢?
究其原因,每逢秋冬季节,天干气燥,室外常有大风,室内有加热器带走空气中的水分,嘴唇出现干燥开裂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时候,有的孩子就会习惯性地舔嘴唇。但是,嘴唇和唾液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嘴角和嘴唇会变得更加干燥。如此反复,便会出现越舔越干的情况。另外,唾液中的水分蒸发后,一些蛋白质还留在嘴唇或嘴角上,在嘴唇表皮形成痂皮,造成局部皲裂渗血的情况。
除了增加饮水和多食蔬果外,通过外敷加快伤口愈合也很有必要。但是,涂抹润唇膏吧,即便是声称含有多少天然成分、零防腐剂的产品,给孩子抹在唇上再被吃到肚里,家长始终担心这些化学成分是否真的安全无害。那么,有什么既能吃,又能对付嘴唇干裂的克星吗?还真有!今天【萝宣家】给大家介绍的好物就是居家饮食中最稀松平常的一件吃食——鸡蛋!
说起鸡蛋熬成的油膏,来头可谓渊源深长。早在宋朝洪氏编撰的《验方集》中就有记录,在中医经典《本草纲目》中还记载着“鸡卵炒取油,和粉敷头疮”以及“鸡卵黄熬油搽之,治杖疮已破,甚妙”等。我们一般说的蛋黄油即为鸡蛋黄油,是用鸡蛋炼制的油脂,又有地方称其为鸡子油、鸡蛋油、凤凰油、至圣膏等。因为这东西用途甚广,被称为民间食疗第一神方,也成了很多民间中医秘而不宣的秘方。
中医认为蛋黄油味甘、性平,归心、肾经,具有“清热润肤、消炎止痛、消肿解毒、敛疮生肌、保护创面”等功效。小儿秋冬嘴唇干裂,可以每日睡前用棉签取少量鸡蛋油在嘴唇上涂抹均匀,然后便可以放心入睡啦。夜晚,本身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最佳时机,鸡蛋油中的有效成分又可以促进伤口收敛和新肉生长,从而可以加快唇裂的恢复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纯天然食品制成,无毒无害!
此外,现代以蛋黄油治疗的疾病其实颇多,包括:外涂可治疗湿疹、皮炎、烫伤、冻疮、口腔及各种体表溃疡、唇风、鼻前庭炎、中耳炎、乳头皲裂、宫颈糜烂、藓、鸡眼、痔疮等,内服可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百日咳等。
同时,西医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蛋黄油具有以下几方面功效:
1、 减轻疼痛 蛋黄油中的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具有疏水性,可隔绝外来刺激,能减轻局部疼痛。
2、 促进创面愈合 研究表明,蛋黄油纱布可促进植皮术后创面的周边上皮及肉芽残存的皮岛增生蔓延;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吸附功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使创面上残余坏死组织被液化清除,同时能改善组织内微循环的瘀滞状态,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促使血流恢复,从而改善局部的水肿与缺氧,促进上皮增生,有利于创面向良性发展,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
下面来说说【萝宣家】是如何制作的。
第一步,煮鸡蛋,剥离蛋白,只要蛋黄;
第二步,找个锅,把鸡蛋碾碎,中火,小火炒至焦黄;
第三步,出油了,需要挤压一下才能出更多的油。
注意:前方高能,大波图片来袭~~
为了熬制鸡蛋油,【萝宣家】鸡蛋可真没少吃,感觉打嗝都是鸡蛋味的~~
把蛋黄碾碎开始炒制,温馨提示:绝对干炒,要无油无水哦~~
已经开始发棕了,一股焦香味扑鼻而来~~
越来越黑,已经开始有油冒出来了,有点儿兴奋~
一路文火炒制,冒气了白烟,胳膊有些酸软,不过看着鸡蛋油越冒越多,心情真是振奋啊,还好没有放弃!
最后,将炒制好的鸡蛋油沥出,装入小瓶放在冰箱中随时取用就可以啦!成品出炉!
注意,制作过程中会冒烟,别怕,火关小点继续炒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胳膊累,权当锻炼身体了~~
内容拓展——用到鸡蛋油的验方:
治水火烫伤方:
熟鸡子10个,取黄炒取油,入10文腻粉,搅匀,鸡翎扫疮上,三、五日,永除瘢痕(《姚氏集验方》)。此方于《圣济总录》、《普济方》、《济阳纲目》、《疡医大全》等书皆见引录,方中腻粉,又名韶粉、胡粉,或简称“粉”者。在明清方书里有单用蛋黄油者,如《急救良方》、《悬袖便方》、《增订验方新编》,有加用菜油煎炼的,如《暴证知要》载方。
治疮痍瘢痕方:
治伤寒热毒发豌豆疮,差后满面瘢痕:鸡子7枚,煮熟用黄,乱发1两剪碎,同于铫子炒,候发消尽成油,用薄绵滤,入瓷盒中盛,夜卧时涂抹之(《太平圣惠方》)。
治久患疮痍,差后瘢痕不灭,疮痕无问新旧必除:鸡子5~7枚,取黄,于铛中炒,如黑脂成膏。以布先揩破瘢痕,然后涂膏,日三两度,自然灭瘢,与旧肉无别(《太平圣惠方》)。
治头面热疮肿毒、肥疮秃疮方:
乱发鸡子膏,主孩子热疮。用鸡子5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二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须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传信方》)。
治疮肿毒,鸡子油加头发、黄蜡须许,量用黄丹试熬贴,每用1个即消(《鳍府禁方》)。
治肥疮,鸡子2~3个,煮熟,去白用黄,炒出油,搽疮数次即愈(《仙方合集》、《回生集》)。治秃疮:用鸡子1个,煎出油来,入人言3分,为末入内,搽疮上。先将秃壳剃净后搽1~2次愈(《龚氏济世全书》)又方:取鸡子油、松香、小儿头发,用香油煎熬成膏,涂上即愈(《神福堂公选良方》)。
治赤鼻、平疳方:
治赤鼻,用极臭盐蛋10~20个,煮熟,取黄煎油1小盏,和细辛末,白菊花末各2钱,调匀,常擦患处。并每日用鲜枇杷叶(去毛蜜炙)煎汤服,半月愈(《神福堂公选良方》)。
治耳疳脓汁,鸡子煮熟,用黄炒出油,退火,滴耳(《仙方合集》)。
治杖疮、压磨伤方:
治杖疮已破,用鸡子黄熬油搽之,甚效。(《唐瑶经验方》)
治被重压磨肩伤,取鸡蛋2个,煮熟去白,留黄熬取油,加冰片少许,捣敷(《古今灵验秘方集成》)。
好啦写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能有用。谢谢你一直看到结尾。收藏一个吧,也许以后用得到!!!
下面是萝宣家小中药推荐系列文章集锦,欢迎查阅:
电视迷小近视激增,老母亲几招助娃清肝又明目!
孩子山根有异多为病症表象(小建中汤 小儿七步按摩)
蚊虫叮咬后奇痒难忍还血肿?有个中成药能帮忙!
一起追本逐末看看藿香正气水
小儿咳痰的克星:鲜竹沥液轻松搞定大难题
呼吸道合并消化系统病症二合一小药:健儿清解液
助消化的好帮手:大山楂丸
小儿感冒不用愁:小儿感冒宁糖浆
肠胃清道夫保和丸的三步曲:化食、化湿、清热
宝宝大便干结的克星:小柴胡颗粒
助消化增胃口的神器:麦芽糖
堪比蜜糖的止咳祛痰小能手:川贝枇杷膏
家庭小药箱之中成药详解1(咳嗽篇:寒咳)
小痘痘我不怕之清温利湿的佳品:三豆饮
桑菊饮、排脓散、二陈汤的化裁合方:清宣止咳颗粒
上火牙疼不用愁:固齿神方帮你怼牙痛
轻松三步掌握小儿推拿ABC
中医育儿之雾霾杀
K.O.重口味:常见病治疗之狐臭
前篇写了关于“优质课”其实就是准备了多次实操后的表演课的揭秘。当然这只是玉中之瑕,就如美人杨玉环的“狐臭”,王昭君的“肩瘦”,貂蝉的“耳小”,西施的“脚大”,四人缺点虽有,但不影响其成为古代美人之首。
优质课评比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好坏总会一一来探个究竟。
有一次县教委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到我校。一名县级名师来上一节八年级外语优秀课。所讲内容是按全县教学进度的前四周所学内容而定的。一看就是为表演而表演来的。
校长得知这个消息,为了彰显学校形象,特意亲自安排包括我班在内的等几个好班的前五名(共二十名学生)去配合这个优秀老师上这节展示课。
结果我们四个班主任一合计,认为我们每班前五名学生并不比县中学里的优秀生差,何必让她们再去配合这位高人演戏,例不如每班派五位成绩中等的学生去配合这位高人演这出戏。
如果这位名师能把这二十名学生教好,说明我们真的技不如人,确实人家在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上高我们一等,她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我们同行也就有了追求的目标。若她不能调动起这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于再重复一遍所学知识,却仍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就说明这样的名师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若每个学生像华罗庚那样,哪个教学老师教不好?
能把一般化的学生在上一节复习课的情况下教好,也算有真本事,才值得我们去学习。反之送教下乡有何意义?
进入了课堂,这位名师从“狗逮猫拧”狂飙起英语来,导入部分看起来也很精彩,整个环节丝丝相扣,但学生却死气沉沉,互动环节更是左支右绌,丑态百出,鸭同猪讲,极度配合不起来,课堂气氛沉闷且老师极其尴尬。真可谓“启而不发,问无所答”,这位名师不时擦汗的同时却忍不住说了句:乡下学生咋这么差!
一节给全校英语老师的展示课(也可以说是玩猴课)却上成了这位名师像猴一样在台上独耍的尴尬课。
结果一节课下来,让这位名师有很强的挫败感。
也就是说,不是这位名师给这帮学生上了一节优质课,而是这帮学生给这位县级送教下乡的名师上了一节“teach her a lesson”课。耍猴的却被猴耍了。
我认为:一个老师能把个别优秀的学生教得好,不算本事;能把一般化的学生或差一些学生教得会,教得好才是真本事。
而为表演而表演的所谓名师去向乡村学校以高屋见翎,高人一等的姿态来送教下乡,让乡下同行能学到什么?是否有所提高?
这才是名师存在的真正意义。
也就是说一般资质平平的乡下老师教不太好的学生,而名师却能让这些学生真能听得懂,学得会,方才不辜负名师的头衔。
而一般老师做得不太好的事,让名师去做,仍然做得很不理想,何必下乡来显摆呢?
事后我们几个议了一下此事,早知道是这种情况,倒不如把班级后五名,考试总分在个位与十位之间徘徊,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的学给她派去,看看这些名师是如何管理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地的。
这次就这样便宜她了。
一袭轻岚将为你一步步揭开教育教学的真相,希望以此来还原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而让未来的教育变得更好一些。
如果你能耐心地阅览到这儿,我会特别感谢你的。下篇更有意识(之三:评课)
某年秋天,我接到家里的电话,便焦急的座上火车往回赶。
火车上看着眼前划过的风景,心中有些怅然,三年没有回家,随着年龄的增大,心里也有了愧疚。
一颗心早已经飞到了那山村老家。
下了火车,车站和三年前走的时候没多大变化,站口停着人力三轮车,一出站门就涌上来好几个劳力,问我是去哪里,说自己价格便宜等。
我寻思既然三年没回来了,今次走的匆忙也忘了买点东西,便朝找一个不遗余力的劳力说,“西郊市场多少钱?”
劳力比划四个手指“四块!”
比三年前涨了一块,便跟着他坐上三轮车西郊集市走去。
西郊集市比之前大了一倍还多,买了些吃喝用的东西,大包小包的四五个,正犯愁怎么办时,蹬人力车的劳力跑了过来。
“老板我来!”
不管我答应不答应便抱上人力车,看他这么热情,我也没说什么,归心似箭的让他去了长途车站。
大半日的车程,半途看到了熟悉的大山,便叫住了客车,拿着大包小包的行礼,三年前的景象有浮现在了眼前。
远处一个水塘正干枯这荷叶,水塘虽然没变,却没有了之前的野鸡窝,那时候撑个网便能抓到一只不小的野鸡。
野鸡翎拔下来还能卖钱,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一盆顿鸡肉喷喷香的飘散,没有其他佐料,但却能吃的连汁水都没有。
正自我感慨,眼角快要泛出泪花的时候,一阵拖拉机的声音传来。
手扶拖拉机的蓝色桨把让我有些眼熟。
拖拉机里坐着好几个妇女,因为赶路她们都套上了棉袄,在车都里说说笑笑,我看着她们,她们也发现了我。
拖拉机停在我面前,司机上下打量我一下,大声说,“你是秋棠家的小子吧?”
秋棠是我大伯的名字,我一听认识大伯,可这人我没什么印象,连忙说道,“我大伯叫万秋棠,我要称呼你……”
“叫大叔!哎呀,这几年没见都长这么大了。”看了我两眼他很感慨,“你这是回家吧!”
我叫了一声叔,他连忙答应,从车上下来抱住我的行李,“来来,我帮你,你上车,让你大叔载你一趟。”
我连说我自己来,他三下五除二将大包小包仍上了车斗,这几个包里有我买的蛋糕点心,看这样恐怕保不住了。
爬上车斗,上面妇女都看着我笑,我这小青年哪里撑她们看,不禁臊红了脸,这一红脸,她们便偷笑。
“你是万秋棠家的侄子?”一个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妇女问我。
我点头!
“你得叫我三婶!”
路上一通忙活,终于来到了村子。
村里的样子没多少改变,我们村名叫葛新村,听名字都是姓葛的,我家是外来户,我从小和奶奶长大,后来奶奶没了,便在大伯家寄住,听大伯曾说过,当年华北闹饥荒,万家是流亡到了这里。
“大侄你在这里下来吧!这几个娘们儿进站回来,还要到大队做个登记。”大叔回头冲我说。
因为计划生育,村里的妇女每个月都要去县城进一次站,检查有没有怀孕,八十年代末期,计划生育正是最严的时候。
我连声道谢,拖拉机走了之后,我背着大小行礼,顺着三年前的记忆往大伯家里走去。
走过熟悉的巷子,便看到一个矮瘦的老头蹲在角落,看到我走过来,便连忙起身。
“还没动,我就知要吱会你一声,怎么这一路累了吧,赶紧回家!”这便是我的大伯万秋棠。
大伯是唯一待见我的人,想着要见大娘了,心里还是说不出的滋味。
三年前和大娘闹翻,我便一怒到了浙江,那时二十几岁正是血气方刚,拼搏了两年,弄了个小小的五金店门面,开门做起了生意。
我大伯弟兄三个,听他们说我从没见过的父亲是老三,我还有个二伯,对于二伯我没什么记忆,只知道他们是城里人,从来不和大伯他们来往。
回到大伯家,大娘坐在碾台上正搓着麻绳,听到动静连头都没有抬,大伯满脸尴尬的看了我一眼。
“大娘我是万一,好久不见了。”我上前说话,听到我的声音大娘才抬头笑了笑,“来了。”就没有其他话了,低头仍是撵着麻绳。
刚把行礼放下,大伯便递给我一条红绳,“系上,咱们这就去,他们等的急了。”
于是我连口水都没喝,便跟着大伯去了村西头的老林地。
由于乡里修路,这老林地碍着事儿,国家的政策咱们是要遵守的,毕竟修路是为了带动村里致富。
乡里让半个月内把祖坟迁走,给重新划了一片空旷地,大伯知道我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便在迁坟的时候打电话给了我。
老是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其实每个村里只有大队才有电话,大伯废了好大的力气,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才联系上我,这还是当年我到了浙江时,给他打了一通电话,要不然真就抓了瞎。
顺着小路便去了村西头的坟地,我们把埋葬祖宗的坟地叫老林,村西头的这个老林已经有五十多年,里面有好多粗壮的柳树。
看到大伯来了,在坟地头蹲着的几个年纪大的人站了起来,他们腰上也系着一根红绳,朝着大伯点了点头,大伯给他们介绍了我,他们便说,几年不见已经长大成人了。
我也一一称呼了一遍。
说了两句话,便开始动手迁坟,大伯先烧了两张黄纸,我和他们一起磕了头,便操起铁锹开始挖。
此时正值秋末,天黑的快,不多时便已经上黑影了,秋天特有的感觉也来了,凉飕飕的吹得人直流鼻涕。
一人长的两具棺材出现,右边一具较新的是我奶奶的,左边那个好像是我爷爷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爷爷。
几人用铁锹边角扣住了棺材,一起用力将棺材提了起来,谁知棺材埋得时间长了,刚起出一半,棺盖一下脱开,正好砸破了旁边我爷爷的棺材。
“哎呦呦!没事吧!”大伯赶紧查看人有没有受伤,等都说没事后才看向坑内。
大伯猛地往后缩了一下,只听其他人惊叫一声,我连忙靠近往里面看,只觉头皮一下子麻木。
我奶奶的棺材竟然是空的!
我记忆犹新,奶奶死时和送殡我都在场,怎么会是空棺材。
太阳渐渐西落,我听见有人使劲吞咽唾沫,“秋棠你不会记错了吧,这难道不是老先生的一方地?”
老先生可不是说我爷爷,而是说我奶奶,我奶奶是一名阴差,小孩发烧感冒老是不好,便会去找我奶奶,这叫丢魂儿了,奶奶连摸带说一通,回家睡上一觉,还真就好了。
大伯擦了擦额头,“怎么能记错,这是我亲娘,这是我……”他说道这里忽然停了下来。
我们顺着他目光看去,只见在我爷爷的棺材里有一只狸猫睁着眼睛看我们。
哐当~
几人扔下铁锹就跑,我和大伯看着,大伯双腿发抖,我也好不到哪去,只觉得浑身凉飕飕,一点力气都没有。
狸猫看着我们,忽然喵呜的叫了一声,窜出棺材往远处跑去。
正惊恐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爷爷的棺材有些不对劲。
矮身捡起地上的铁锹,我蹲下身子小心的掀开棺盖。
大伯看到我的动作,脸色一变,“你干什么?”说着便一把夺过铁锹,棺盖正好掀起一条口子,我隐约瞄见棺材里面躺着的是一个面容完好的人。
奶奶去世了十年了,我都没见过爷爷,肯定更早,可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腐烂,这太不寻常了。
大伯的手抖得不停,这时远处一阵灯光闪动,大队支书带着几个人赶来,看到我和大伯后,便问,“怎么回事?”
大伯见村支书来了,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葛新村的老支书已经干了十五年,村里有个大事小事都找他,人很热心。
“支书!你看……”大伯只是抬了抬手,又看了看我,便不再说话。
等我和大伯往回走的时候,才发现我全身已经湿透了,我还以为自己怎么也比大伯强,却是这么的不济。
村支书带来的是县城的工人,他们施工经常碰到这种坟地,见的多了胆子也大,便帮我们把坟迁完。
和大伯烧完黄纸便回家去了,家里我买来的东西早已经被拆开了,几个半大的孩子吃的欢实,我肚子不禁咕噜噜的叫了一声。
在大伯家将就了一晚,第二****便前往市里赶去,坐上通往浙江的火车,因为我实在受不了大娘的样子。
坐在火车上,和来时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脑中总是想着空荡荡的棺材,奶奶的尸骨竟然不见了,难道说奶奶没死?
摇了摇头,这谜团就这么藏在了我的心底。
八九年,我在浙江开设的五金店也慢慢稳当起来,当时有不少人赶往山东临沂做生意,我也跟着去了几趟,便在哪里认识了老肥。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在临沂待了一年便又回到了浙江,时间过得很快,五金店周围也热闹起来,天南地北的客商多了不少。
因为生意总是批发,零卖的倒是很少,所以也没有多忙活的感觉,闲下来我就喜欢到店角处听他们吹牛打屁。
别看我初中毕业,我敢说我看了很多大学生一辈子都看不到的书,老书、线装书,因为奶奶是“阴差”所以有很多关于风水周易等一些注解书,以及一些没有书名的手抄书。
所以等这些人吹牛吹到一些神秘离奇事情后,我便成了主角,最厉害的时候整整围了三圈人听我讲,讲的其实是一些风水禁忌之类的。
那个时候做生意的人相信风水,所以他们才会那么感兴趣。
有一天还有人去找我相宅子,弄得我张了半天口,仍旧推脱不了,最后还是吃了一顿饭喝了半斤酒,才让他们知道我只是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什么风水先生。
这些个风水知识不过是我从注解中攒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我自己吃几两饭还是明明白白,咱哪里懂什么风水堪舆。
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湖南等地的客商,他们的口音很别致,那个时候谁的普通话都说的不标准,但跑惯地方的客商还是要用,口音太重听不懂,便影响了做生意。
湖南的客商给我们讲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尤其是关于盗墓这些属于违法范畴的事情,我们全当故事听来的,但他们说的头头是道,却又不得不信服。
有一次我故意靠他们近一点,就是想闻闻他们身上的气味,差点没把我熏死,那绝对不是汗臭和狐臭,一种说不出来的古怪臭味,难道就是他们常说的尸臭。
我不禁猜测这几个湖南人便是一群土夫子,湖南等地盗墓猖獗,这伙人恐怕就不俗,后来就再也没有看到他们。
直到今日,我还是和往常一样,起床吃早饭,拉开小门做生意,但却怎么也没想到有个半熟不熟的人会来找我。
老肥!
他便是我在临沂那一年认识的,虽然性格有些嘲,嘲这个字是临沂话,意思是这人有点着三不着两,一句天上一句地上,让人即想生气又忍不住想笑。
老肥虽然是这种性格,但我在临沂的时候没少他帮忙照顾,今次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情。
“我这是鼻梁上推小车,走投(头)无路啊!万一你这次可要帮帮你哥哥。”老肥吃着手里的方便面,朝我比比划划的说。
他来的太急了,我说去饭馆吃饭,他非要先吃方便面垫垫,说要不然走不到饭馆就累死了。
我看他衣衫褴褛,想来真有什么急事,老肥喝了一口汤,烫的眼泪滚滚,“饿死鬼投胎你!”看这幅吃相,我张口骂了一句。
老肥放下面碗张口就骂,“槽******,这一路钱胖我就没吃一顿饱饭。”
我见他仍旧饿的眼冒绿光,想问他也张不开口,看了一下手表,才刚刚十点,这个时候还不是吃饭的点,饭店应该很冷清。
我走到旁边老王的店里,“老王,我有个朋友来了,你给帮忙照应一下啊!”
老王从报纸后面探出头,朝我店里看了两眼,便挥手让我走,意思是晓得了。
带着老肥我来到旁边不远的一处小饭店,饭店是两个外地夫妻开的,人很实在,平时我也喜欢到这里改善改善伙食,算是熟客了。
“两瓶啤酒,炒个猪肚,在来一盘花生米,在弄两碗胡辣汤。”我朝着男的小常喊道,我是照着钱胖的口味点的。
看到我来小常很是热情,“万哥!有朋友来了,你先喝着茶!”
小常转身走向厨房,张口喊他媳妇儿。
老肥扫视一下店面,“小万你太客气了,哥哥这次没找错人。”
我心说你多大,让我管你叫哥,和他在一个方桌上坐下,小常走过来上茶,老肥眼疾手快的给我倒上,便喝着茶等他说话。
钱老肥刚要张嘴,看到花生米上来,便搓搓手举筷子不停,既然他不说,我便问了,“老肥你碰到什么急事了吧?”
这是在临沂时候的称呼,反正这家伙从来不提自己的名字。
老肥说,“布上棉线-千头万绪啊!你可得帮我这个忙!”说着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摸了一把嘴,一脸难熬的表情。
老肥在临沂倒卖批发非常不容易,今次这么远跑到这里找我,肯定有大麻烦了,“你不要急,是不是缺钱了?”
老肥看着我,眼泪就要流出来,他忽然一拍桌子,“小万你够兄弟,钱胖我就直接说了吧!我有一条发财的路,你干不干?”
老肥忽然换上了贼忒忒的笑,那里还有什么落魄的着急样,我一下子明白了,感情之前这小子做戏呢!
当下心里松了一口气,却有些恼火,“你这臭毛病能不能改改,我还以为你家里出事了。”
我一口把茶喝净,老肥看我不高兴,连忙赔笑给我倒满。
“你先别恼,这次钱胖我给你带了一条发财路,到时候咱们兄弟俩有钱分钱,吃香喝辣!”要不是手里有茶壶,恐怕他就跳起来了。
我一看这嘲劲上来了,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走!这饭不吃了!”我刚站起来,老肥连忙把我按下,小声的赔笑说,“小万这次不骗你,上次谁知那毛没长齐的小子是个骗子?”
我平生第一次被骗就是跟着老肥,这小子没脑子,竟然认定一个小子是什么南洋来的老板,非要跟着他投资,还带上我,弄得最后赔了一千多块钱。
这时小常把菜端上来,他媳妇儿送上来两瓶啤酒,我看着老肥殷勤的开啤酒,心里这个气啊!
老肥忽然从怀里掏出来一个油纸包,放在我面前示意我看。
我狐疑的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又弄了什么东西,但见他倒上两杯酒,递给我一杯,“先看看!”
拿着油纸包,我小心的翻看了两下,捏了捏也没感觉出什么东西,便拆开上面的麻线。
老肥有滋有味的吃着猪肚,油纸包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方发黄的棉布。
看棉布的样子应该有些年岁了,不像是新物品。
“这是什么?”我问老肥。
老肥神神秘秘的说,“你仔细看看,一般人可见不到这东西,别被人瞧见了。”
我寻思一张破棉布,就是用金线银线织的,看两眼还能少一块。
撑开棉布,一些奇怪的线条出现,唯一边角有几行看不懂的符号,我横看竖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老肥见我就差拆线了,连忙把棉布抢了过去,“让你看又不是让你拆,这可是宝贝。”
拿一块破棉布当宝贝,天底下也就老肥能干出这事来。
“这他娘的是什么东西?”我被他憋急了,也爆出一句粗口。
老肥举起酒杯,“这可是发财的宝贝,咱们边吃边聊。”
原来老肥在临沂混的也不咋地,买了一辆三轮车到处收破烂,这块棉布便是他到农村收破烂的时候,一个老太太卖给他的,说是什么王爷皇帝的宝藏,老肥这傻帽就这么信以为真,花了两块钱把东西买了回来。
这还不算,他竟然找了人去鉴定,也是老肥想钱想疯了,那给他鉴定的人故意讨好他,说的头头是道,结果硬生生的给人骗了十块钱。
后来感觉自己上当了,便去找人家,人早就跑了,他能找个鬼影啊!
老肥虽然不甘心,心里一直藏着这事儿,正赶巧,临沂出土过竹简,形成了一阵文物展览热,一些古代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往外展出。
老肥看到了里面一张地图,与他手中这块棉布极为相像,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那地图是清朝河套地区的地图。
这可真是天大喜讯,他便想着手中棉布是藏宝图,整天想着发财的美梦,后来想到我懂风水,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找我来了。
“小万,你可别看不起收破烂的,我告诉你农村藏着很多宝贝,就我来前的几天,我一同行在农村一老太太家收了一张黄花梨的八仙桌,被一个南方老板看上,买了八百多块钱。”老肥连比划带说,嘴里塞着菜,样子十分滑稽。
我皱了皱眉,自己开五金店,怎么也不可能和古董什么沾边,老肥找我干什么,“老肥,你这次找我就是专门给我说这事的?”
老肥闻言,神秘的压低声音,“小万,这宝藏可能就是当年清朝在关外的龙脉宝藏,你懂风水,咱们哥俩发了财,一人一半平分。”
我哭笑不得,清朝的关外在东北,什么时候跑到河套去了,这没有文化真是可怕,便苦口婆心的给他解释,“当年清朝八旗给自己留了条后路,确实有关外宝藏的传言,但女真族是在东北,河套可在内蒙,这两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老肥一拍手,“你看,我就说没找错人,甭管东北还是内蒙,这肯定是藏宝图,怎么样?跟着哥哥去发财如何?”
得了,我白白浪费口舌了。
和老肥碰了一杯,正要开口拒绝,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最近市场到了淡季,很多同行都去其他地方考察市场,当年去临沂的那些人,因为当地政府扶持,现在生意做得很火。
既然去内蒙,直接去考察考察市场也不错。
想到这里我跟老肥说,“我去内蒙,但可不是为了你这破烂地图,正巧我去哪里考察考察市场。”
老肥笑嘻嘻的一拍手,“行唻!你只要给我望上两眼,我就自己去找,到时候还分你一半怎么样?”
我彻底被老肥打败,这种天生没心没肺的人,从来都是直性子一根筋,看他兴致满满,也不再提此事,便和他随意聊了起来。
老肥和我聊他收破烂的经历,他和我说,他自己是真的收破烂,有很多去农村去就是找古董和老物件。
还给我说了一个半夜盗宝的故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常也聚精会神的在旁边听,见我朝他看,他便笑了笑,“万哥,这位大哥说的不错,我老家那一带就有很多人去收瓷瓶,以前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古董了。”
老肥是个自来熟,连忙问小常,“兄弟你老家是哪里的?”老肥普通话不好,山东方言浓重。
我也不知道小常是哪里人,小常忽然操起奇怪的口音,老肥竟然听了出来,“兄弟是陕西人,离浙江可是很远啊!”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