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仙上身会有狐臭吗(身上狐仙的人命苦)

时间:2024-06-18 17:15:2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狸有狐臭是不是真的,能够私人饲养吗

现在的人养猫养狗已经无法获得满足了,于是就有人另辟蹊径开始养狐狸,最为出名的就是武汉大学的那只白狐了,被传成“我的狐仙女友”。其实那只白狐是人为饲养后被抛弃的狐狸,可以称为“流浪狐”。


赤狐

狐狸在我们心目中一直都不是一个好的形象,因为从小的教育中狐狸就是一个狡诈鬼魅的代名词,所以各类鬼神小说中常常出现狐仙狐妖等等。

其实狐狸并不是狡诈,它只是在与猎人周旋中能够将猎人耍得团团转。是我们人强行要给它扣上去狡诈恶徒的帽子。

狐狸有许多种,而我们常常看到的红色的狐狸是所有狐狸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它们的特点就是一身赤红色的毛与四条黑色的腿。由于数量庞大,在狐仙小说中,红色的狐狸一般都是里面的虾兵蟹将。

白狐

白狐是美丽的化身,身披一身厚实白毛,没有一点杂色,在高速奔跑的时候像一只白色的幽灵。白狐是分布在北极地区的狐狸,也称为北极狐,一身白毛也是保护色,不过由于后期人为的引进导致现在许多地区都有它们的分布。

相对于赤狐来说白狐更显得高贵典雅,所以也是我们追逐饲养的对象。当然在小说中白狐一般都是当做boss出场。

不过现在当成宠物饲养的白狐完全没有野生白狐的高贵典雅其实仔细看还是能看出一定区别的,如果我们有打算饲养一只狐狸的话一定要从正规养殖场购买,因为只有正规的养殖场购买的狐狸才能确保没有问题,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合法。

正规的养殖场购买的狐狸是有出生证明的,并且跟狗狗一样疫苗完整。所以想要饲养狐狸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去正规的地方购买哦。当然宠物狐狸都有切除臭腺的,臭腺的位置在狐狸后腿内侧,在受到威胁刺激时会释放一股非常非常难闻的气味。

这里要建议小伙伴们去购买狐狸的时候一定要买雌性狐狸,因为雄性狐狸去除臭腺后身上还是自带一股子骚味,而雌性狐狸如果饲养得当身上还是非常干净的。

黑狐

最后就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黑狐了,黑狐被称为银狐,身上主要以黑色为主,但是表层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毛发。当它们在黑夜中奔跑时根本发现不了它们,所以它们也被称为黑夜幽灵。

黑狐是狐狸中性格最难琢磨的一种了,在家庭饲养中非常喜欢搞破坏,并且尽力旺盛,如果饲养黑狐的话一定要做好被拆家的打算。

今天常见的三种狐狸介绍就到这里了,下节给大家带来如何饲养这种灵动的物种。

关注世界宠物大集合,每天给你带来不同的奇趣物种和饲养方法。

民间故事:狐妻与狐臭

民间故事:狐妻与狐臭

夜色如墨,月华如水。村口的古柳树下,两位村民正低声交谈。

“老刘,你听说了吗?村尾的王老汉家,似乎有些不对劲儿。”张伯神秘兮兮地说道。

“咋了?难道是闹鬼了?”老刘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

“那倒不是,”张伯摇了摇头,“是他家那新娶的媳妇儿,听说有些古怪。”

“古怪?有啥古怪的?”老刘追问。

“他那媳妇儿,长得是貌美如花,可村里人都说,她身上总带着一股子狐臭。”张伯压低了声音,“而且,王老汉家自从娶了这媳妇儿,家境就突然好转了不少。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些蹊跷?”

老刘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确实有些奇怪,莫非这媳妇儿……”

两人的对话在夜色中渐渐消散,却勾起了村民们对王老汉家新媳妇儿的好奇与猜疑。

王老汉家中,新媳妇儿小翠正在灯下绣花。她的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子灵动。王老汉坐在一旁,看着她娴熟的手艺,心中满是欢喜。

“老汉,你为何这般看着我?”小翠抬起头,微微一笑。

“翠儿,自从你进了家门,咱家的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了。”王老汉感慨道,“你真是咱家的福星啊。”

小翠低下头,轻声道:“老汉,只要你对我好,我会让这个家更好的。”

王老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总觉得,小翠似乎有什么秘密,但她带给这个家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中关于小翠的传言越来越多。有人说她是狐狸精转世,有人说她与山里的狐仙有交情,甚至还有人传言,她根本就是一只狐狸。

王老汉对这些传言不以为意,但小翠却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一人发呆。

一天夜里,王老汉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他披上衣服,悄悄走出房间。只见月光下,小翠正站在院中,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飘渺。

“翠儿,你在做什么?”王老汉轻声问道。

小翠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慌:“老汉,你怎么起来了?”

“我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就出来看看。”王老汉走近她,“翠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小翠低下头,沉默了片刻,终于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决然:“老汉,我确实有些事想告诉你。”

随着小翠的叙述,一个关于她与山中狐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小翠并非普通人类,而是山中狐族的一员。因与王老汉有缘,才化为人形,下山与他结为夫妻。

“老汉,我知道你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小翠轻声说道,“但我从未想过要害你,只是想与你共度余生。”

王老汉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过小翠可能不同寻常,却没想到她竟有着这样的身世。

“翠儿,你……”王老汉紧紧握住她的手,“不管怎样,你都是我的妻子。”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紧紧相依,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他们无关。

然而,村中的传言并未因王老汉的接纳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开始策划如何“驱除邪祟”。

这一日,村中的长者带领一群村民,手持火把和武器,气势汹汹地来到王老汉家。

“王老汉,你家媳妇儿是妖孽,必须赶出村子!”长者大声喊道。

王老汉挺身而出,护在小翠身前:“她是我的妻子,不管她是什么身份,我都会保护她。”

村民们纷纷嚷嚷,场面一度十分紧张。就在这时,小翠轻轻拉住了王老汉的衣袖。

“老汉,让我跟他们走吧。”小翠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不能让你因为我而受牵连。”

王老汉眼中闪过泪光:“翠儿,我……”

“放心,我会回来的。”小翠微微一笑,转身向村民们走去。

在村民的押送下,小翠走出了村子。王老汉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几天后,村子周围突然出现了许多金银财宝,还有珍贵的药材。村民们惊喜交加,纷纷猜测这是哪位神仙的恩赐。

只有王老汉知道,这是小翠在离开前,用她的法力为村子带来的福祉。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王老汉,依旧每天站在村口,等待着小翠的归来。

终于有一天,当夕阳洒满大地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那是小翠,她带着微笑,缓缓向王老汉走来。

“老汉,我回来了。”小翠轻声说道。

王老汉紧紧抱住她,眼中满是泪民间故事:狐妻与狐臭(下一段)

小翠的归来,并没有如村民所愿那般带来恐慌与不安,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祥和与安宁。她的出现,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王老汉家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小翠身上的那股狐臭,却依旧如影随形,让人无法忽视。村民们虽然对她敬畏有加,但那股异味仍旧是他们心中的一道坎。

小翠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她依旧每日为王老汉洗衣做饭,照顾他的起居。而王老汉,也早已习惯了这股味道,甚至觉得那是小翠身上独有的香气。

一日,村中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道士。他听闻了关于小翠的传言,便决定前来一探究竟。道士在村中四处走动,观察着每个人的神色,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

终于,道士来到了王老汉家。他见到小翠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向王老汉询问起小翠的情况。

王老汉见道士气度不凡,便如实相告。他讲述了小翠的身份、狐臭的由来以及她给村子带来的变化。道士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王老汉,你可知你这位妻子,其实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仙?”

王老汉吃了一惊,但随即点了点头:“我知道,她曾告诉过我。”

道士微微颔首:“既然你已知情,我便不再隐瞒。这狐臭,其实是她修行时留下的痕迹。对于你们凡人来说,或许难以接受。但对于她来说,却是她身份的象征。”

王老汉听后,心中释然。他感激地看向道士:“多谢道长指点迷津。”

道士摆了摆手:“不必言谢。我来此还有一事相求。”

王老汉忙问:“道长有何事?”

道士道:“我欲借小翠姑娘一用,前往山中除妖。那山中有一妖物作祟,祸害百姓。我虽有能力将其制服,但恐其逃脱。若有小翠姑娘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王老汉听后,有些犹豫。他看向小翠,只见她点了点头:“我愿随道长前往。”

王老汉见状,只得答应。他嘱咐小翠小心行事,然后便送走了道士和小翠。

小翠随道士来到山中,只见那里妖气冲天,阴森恐怖。她深吸一口气,然后化为一道白光,冲入了妖物的洞穴。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小翠终于将妖物制服。她看着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妖物,心中没有丝毫怜悯。她知道,这些妖物作恶多端,死有余辜。

道士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小翠姑娘果然厉害。这妖物已被制服,我们这就回去吧。”

小翠点了点头,然后随道士离开了山中。回到村子后,她向村民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村民们听后,纷纷对小翠刮目相看。他们不再因为狐臭而疏远她,反而更加敬佩她的勇敢和善良。

王老汉见村民们对小翠的态度有了转变,心中也十分欣慰。他拉着小翠的手,感激地说道:“翠儿,谢谢你为村子做了这么多。”

小翠微微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从此以后,小翠在村子里的地位逐渐提高。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敢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爱戴。而王老汉也因为有了小翠这样的妻子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一日,村中突然来了一群恶霸。他们见小翠美貌动人,便起了邪念。他们威胁王老汉交出小翠,否则就要血洗村子。

王老汉宁死不屈,他紧紧护住小翠,大声喊道:“你们休想伤害我妻子!”

恶霸们见状大怒,纷纷向王老汉和小翠攻去。就在这危急关头,小翠突然化为一道白光,冲向了恶霸们。她挥舞着狐爪,将恶霸们一一击倒。

村民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小翠姑娘真厉害!”“她是我们的英雄!”

恶霸们见势不妙,纷纷落荒而逃。而小翠则回到了王老汉的身边,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经此一役后,小翠在村子里的地位更加稳固。她不仅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村子免受恶霸的侵扰还赢得了村民们的敬仰和爱戴。

然而对于小翠来说最重要的是她能够与王老汉相守一生共度风雨。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但她并不在乎只要能够与王老汉在一起她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小翠和王老汉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让彼此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归宿。民间故事:狐妻与狐臭(下一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小翠和王老汉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但小翠心中的那股狐臭,却始终是她难以言说的痛。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哀愁。

“老汉,你说我这狐臭,真的没有办法去除吗?”小翠轻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期盼。

王老汉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翠儿,你身上的味道,对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我并不嫌弃你,反而觉得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小翠闻言,心中虽然感激,但那股哀愁却愈发浓烈。她知道,自己身为狐仙,与人类终究不同。这狐臭,便是她身份的象征,也是她无法摆脱的枷锁。

一日,村中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神医。他听闻了小翠的狐臭,便主动前来拜访。神医看着小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恢复了平静。

“姑娘,你这狐臭,乃是天生所带,难以根除。”神医缓缓说道,“但我可以为你开一剂药方,或许能减轻一些症状。”

小翠闻言,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她接过药方,仔细查看起来。只见药方上写着各种珍稀药材,其中不乏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

“这些药材,恐怕不易寻得。”小翠有些担忧地说道。

神医微微一笑:“姑娘放心,我自有办法。你只需按照药方上的指示,每日服用一剂,不出半月,症状自会减轻。”

小翠感激不已,连忙按照神医的指示,开始寻找药材。她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所有药材。她按照药方上的指示,每日煎药服用。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身上的狐臭果然减轻了许多。

这一变化让小翠欣喜若狂。她再也不用忍受村民们异样的眼光和窃窃私语了。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然而好景不长。一日深夜,小翠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从胸口传来。她痛得几乎无法呼吸,只能紧紧抱住自己颤抖的身体。

王老汉被她的动静惊醒,连忙点亮灯火查看。只见小翠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将她扶到床上躺下。

“翠儿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王老汉焦急地问道。

小翠艰难地开口:“我……我不知道……突然就觉得好痛……”

王老汉见状心知不妙,连忙出门去请那位神医。神医闻讯赶来后仔细查看了小翠的情况然后长叹一声:“唉……都是命中注定啊……”

王老汉不解其意忙问:“神医这话何解?”

神医解释道:“姑娘这狐臭乃是天生所带与她的修行和命运息息相关。我为她开的那剂药方虽然能暂时减轻症状但实则是以她的修为为代价换来的。如今她修为受损自然会有此劫……”

王老汉听后心如刀绞他紧紧握住小翠的手泪眼婆娑:“翠儿……是我害了你……”

小翠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老汉……这不关你的事……是我自愿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也知道这狐臭是我无法摆脱的枷锁……但我从未后悔过与你相遇相爱……即使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我也心甘情愿……”

王老汉闻言泪流满面他紧紧抱住小翠:“翠儿……你真傻……你怎么能这样傻……”

神医看着眼前的二人也感到一阵动容他轻叹一声:“罢了罢了……我再为姑娘开一剂药方吧……虽然无法完全根除狐臭但或许能让她好过一些……”

在神医的帮助下小翠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她虽然仍然带着那股狐臭但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痛苦难忍了。她依旧每日为王老汉洗衣做饭照顾他的起居而王老汉也依旧对她呵护备至两人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小翠心中的那份哀愁却从未消散。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与人类终究不同。但她也明白只要能够与王老汉相守一生共度风雨便足够了。这份爱让她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失去自己的修为和身份……

狐妖故事 要有好趣味

由网红漫画改编、演员杨幂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已近尾声,该剧开播第二天曾达10.3%的播放率高点,此后一路下滑,不少网友对它提出尖锐批评。

一方面,与原作相比,该剧改动较大,被网友称为“面目全非”。

另一方面,情节套路化、低幼化,主角涂山红红被演绎成“女狐版萧峰”。

传统狐妖文化博大精深,远比美女、谈恋爱、两派决斗之类高级,但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滋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剧照

大禹没见过九尾白狐

狐文化在中国,经历了狐妖、狐神、狐仙三个阶段。

有学者认为,大禹遇九尾白狐,是狐文化之始。据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今属安徽省蚌埠市),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大禹遂娶涂山氏(古族名)之女(名女娇),九尾白狐成祥瑞。

这段记载可疑。《山海经》中确记九尾狐,即“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并非神兽。青丘国在今山东巨野县一带(黄帝杀蚩尤于青丘,蚩尤墓在巨野县),距安徽蚌埠470多公里,九尾狐怎会跑这么远?

《吴越春秋》近于小说,且赵晔晚大禹2000多年,何以知之?《艺文类聚》等引了类似内容,称是《吕氏春秋》佚文。学者胡堃认为,从词句看,明显抄自《吴越春秋》。故“大禹遇九尾白狐”是汉代才有的说法,战国时尚无。

学者王守亮在《九尾白狐与禹娶涂山女神话》中钩沉出原因:

神话九尾白狐,始于战国的阴阳学派。该派据五行相生,创五德终始说,由此确定王朝替代的合法性。该派认为,商朝是金德,尚白,为它编出“商汤遇九尾白狐而得天下”的神话。大禹是木德王,尚青,与九尾白狐无关。

西汉末,刘歆等修改了五德系统,以为王莽篡位造舆论。结果,大禹又被定为金德,据纬书(汉代方士和儒生依托今文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与“经书”相对而言)《尚书中候》:“金兴,则白狐九尾。”大禹必须遇上九尾白狐,赵晔等放手瞎编……

西王母 九尾狐 东王公乘龙画像砖(东汉)

王充指路 狐狸变人

为了看上去像真的,汉儒编出一整套“瑞应”。《白虎通义》(东汉班固等编)称:“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鸟下。”学者胡堃指出,汉画像砖中,九尾狐、不死树、三足乌、玉兔常与西王母相伴。

瞎编也有困境。时人将宇宙分为三层,即天神、地祇、人鬼,狐该算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狐,(通妖,许慎称‘地反物为 ’,反常的东西即妖)兽也,鬼所乘之。”是鬼的坐骑。态度含混。

从春秋起,国人论狐便有分歧:既赞“狐死正首丘(传说狐狸死在外面,必头朝洞穴,表示不忘本),仁也”;又不满于“心犹豫而狐疑”,过于狡诈,即《淮南子》所说“禽兽之诈记”。陈胜起义前,假装狐鸣“大楚兴,陈胜王”,致“卒皆夜惊恐”,可见狐鸣被公认为不详。

难以分类,只好模糊处理,称狐狸是鬽(通魅),介于神鬼之间。鬽分三种:一是魑鬽,人兽合体,来自远方,有具体形象;二是鬼鬽,没具体形象,在偏僻处活动;三是精鬽,万物都可变成它,随处可见。

汉武帝崇神仙道,“元鼎、元封(前116年至前105年)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掔(通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受此影响,汉人日渐迷信,崇信精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称:“鬼者,老物精也。夫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象人之形。人之受气,有与物同精者,则其物与之交。”

东西老,会自然成精,这在理论上,打通了狐变人的可能。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左侧),东汉。石上有鸡首西王母端坐在高耸入云的神山之顶,一狐一鸟左右护卫。

从狐妖一跃成狐神

魏晋时,狐狸终于变成了人。东晋干宝在《搜神记》中,最早记录了一批这样的“人”,比如:

吴中有一书生,皓首,称狐博士,教授诸生。忽复不见。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闻讲书声,命仆寻之。见空冢中,群狐罗列,见人即走。老狐独不去,乃是皓首书生。

言虽简,却开后世文风。直到清末,男狐狸仍多以老者形象示人,住在墓穴中,姓狐(或胡),喜欢读书。

东晋郭璞只是机械地延续了王充的论点,把时间积累放在首位:“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世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干宝比王充更进一步。他提出,让狐变人的根本力量是“气”,“气”作为世界本质,主导一切变迁:“千岁之雉,入海为蜃;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把握了“气”,狐狸就比人类还厉害,可一跃成为狐神。

在北魏杨衒之在《洛阳珈蓝记》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孙岩娶妻三年,妻子睡觉从不脱衣,孙岩奇怪,就趁她睡着,偷偷解开她的衣服,发现竟长着三尺长的尾巴,吓得孙岩把妻子赶走。妻子走之前,剪下孙岩的一片头发。邻居齐出动,妻子变成狐狸逃跑。后来京城竟有130多人被剪发,皆因狐狸变成美女在路上走,人们想接近她,结果被剪发……人们将类似打扮的女人称为狐狸精。

虽属猎奇,但狐狸第一次有了个性——喜欢恶作剧。

既夸狐狸也骂狐狸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狐狸快速升级?学者王雨阳在《魏晋至唐以来狐故事的演变与民族关系之探讨》中认为,或与胡人大量进入中原有关。此前因偏见,人们常视胡人为另类,随着胡人们走进日常生活,不得不进行文化调整。

狐被封神,出现次数亦增多。据《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文献记载中,先秦时期九尾狐只出现在大禹、周文王的年代,汉代也只有在汉章帝时出现过一次,到了魏晋时期,却不断涌现出有关出现九尾狐的记载。究其原因,不过是九尾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政治上的祥瑞灵符。”

《宋书》称:“白狐,王者仁智则至。”意思是君王够智慧,白狐就会现身。

不过,夸狐狸的同时也骂狐狸。陈寅恪先生注意到,“狐”“胡”同音,所谓狐臭,初期可能写成胡臭。刘敬叔在《异苑载》中写道:“胡道洽,自云广陵人(今属江苏扬州),好音乐医术之事。体有臊气,恒以名香自防。唯忌猛犬。自审死,戒弟子曰:‘气绝便殡,勿令狗见我尸也。’死于山阳,敛毕,觉棺空。即开看,不见尸体。时人咸谓狐也。”反映了双方关系另一面。

到了唐代,狐崇拜又至新高。据《朝野佥载》:“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唐代小说《任氏传》中,狐狸变成的美女任氏忠于爱情,用法术助韦金追到美女,并让他发了财。与东晋郭璞在《玄中记》中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相比,狐狸的地位空前提升。

唐代鎏金双桃形双狐纹银盘

狐狸又跌下神坛

狐狸在神坛上没待多久,很快又转向狐仙。

据《宣室志》,唐代权臣李林甫上位后,退朝时见一玄狐,大如牛马,奔至庭中,李林甫命人射之,未及举箭,玄狐便跑了。这一年,李林甫被籍没(登记全部财产,予以没收)。

受胡人内乱影响,唐朝衰落,连累狐狸也成噩运代表。宋代仍如此,据《宋史》:“宣和七年(1125年)秋,有狐由艮岳直入禁中,据御榻而坐,(宋徽宗)诏毁狐王庙。”2年后,北宋灭亡。宋代江万认为:“胡犯阙之先兆也。”所以,朱熹注《诗经》时说:“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

狐狸失宠,除了与“胡”同音,还有一原因——社会影响太大。宋代长吏赴任,“皆先谒(狐仙)庙,然后视事”,清代俞鸿渐在《印雪轩随笔》中称:“闻官署必有狐仙。”清代各级衙门都供奉狐仙,称其为“守印大仙”。清末名臣薛福成初任宁波道台时,发现官署后“有小屋供财神,其旁塑白发而坐者三人,询之旧吏,乃云狐也”。

人人信狐狸,民间起义也假冒狐狸,据《通鉴纪事》:“天启二年(1622年),苏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自称闻香教。后王森被藉于狱,徐鸿儒率众作乱。”狐狸对皇权构成威胁,自然要严控。狐狸从万能的神,变成不问世事的仙,即纪晓岚所说:“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清代文人写了很多鬼狐传说,但“姑言妄听,记而存之”,不太当真。

好剧还需好趣味

狐妖传说与老北京关系密切。

据学者鞠熙在《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中钩沉,明万历年间的《五杂俎》称:“齐、晋、燕、赵之墟,狐魅最多。今京师住宅,有狐怪者十六七,然亦不为患。北人往往习之,亦犹岭南人与蛇共处也。”明末《万历野获编》说:“狐之变幻,传纪最伙,然独盛于京师。”清乾嘉时成书的《夜谭随录》称:“京城敌楼,内外凡五十座,高大深邃,往往为狐鼠所栖。”

内城东北角楼有红姑娘,本是河北松亭关的狐狸,乾隆伐噶尔丹时被骁骑校尉赫色所救,为报恩来京,赫色之子娶妻,急需家具,红姑娘为他变出,“事毕,已皆失去矣”。

内城东南角楼(俗称东便门角楼)有狐总管,负责京师的“狐政”,专惩作恶狐妖。

正阳门城楼有天狐,“常幻作白衣老人,出而拜月”,平时戴“青金石顶冠”,据鞠熙考证,这是四品顶戴。

宣武门城楼有狐四太爷,学识渊博,喜欢与读书人聊天。

西南角楼(俗称西便门角楼)有大仙爷,以灵应著称,每月初一、十五香火极旺,1927年,角楼被拆除,仍有狐狸在此出没。

这些狐仙传说,让冷冰冰的建筑变得更亲切、更鲜活、更有韵味。稍下点功夫,就比坐在家里编三角恋强,可惜没人做。

实在有点遗憾,很多狐妖戏沉浸在战争、正义、生死恋、两极对话等宏大议题上,所谓生活趣味,只剩耍贫嘴、开低级玩笑、打打闹闹,观众怎能看下去?道理好不等于是好剧,好剧还要有好趣味,这就要深入生活去寻找、去表达,不能总抄别人用过的旧套路。(责任编辑:沈沣)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