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哪些地方人有狐臭(中国哪些地方人较少)

时间:2024-03-25 15:12:0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为何欧美人多有狐臭,而亚洲人很少有?狐臭是不是病?告诉你答案

小李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大学生,这年暑假,因为疫情的缘故选择回到国内度过假期。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纷纷询问小李对外国的感受。而小李的回答则很让人意外:国内的“空气”实在是比欧美要清新太多了。

这番话把大家听的云里雾里,原来,小李对欧美最大的印象,就是狐臭人群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等公交一阵还是坐地铁,尤其到了夏天,狐臭的奇怪味道一阵接着一阵,是在让小李难以忍受。

“还是咱们国家好,欧美的狐臭简直泛滥成灾。”小李感慨道。

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有狐臭,有的人身上没有?

想要搞清楚这个原因,就要明白狐臭是怎么来的。

狐臭的来源,其实是蛋白被细菌分解时所形成的腐败气体。一般来说,人流出的汗液并没有明显的气味,但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中会夹杂蛋白质成分。

如果一个人天生大汗腺分布较多,流出“蛋白质汗液”的数量也会更多,例如腋下,脖子等位置,细菌繁殖并且分解蛋白质就会产生明显的气味,也就是狐臭;

如果大汗腺分布得比较少,蛋白质汗液流出的比较少,气味出现的少,自然也就没有了狐臭。

而大汗腺的数量,则是根据基因来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有狐臭,有的人身上没有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欧美人大多有狐臭,亚洲人身上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基因的种类不同

虽然欧美人和亚洲人都是人类,但因为祖先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基因也会有些许不同。

大多数欧美人的大汗腺比亚洲人更多,所以狐臭的情况更多。

另一方面,和两方的饮食差异有关.

欧美人的饮食以肉类,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蛋白质摄入多,汗液中蛋白质含量也会更高,狐臭产生的气味也会更浓重。

除此之外,欧美人体毛浓密,社会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狐臭症状显著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亚洲乃至我国的狐臭人群比较少,但依旧是存在的,一些有狐臭的朋友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疾病。

狐臭算不算疾病?能不能治好?

这里明确告诉有狐臭的朋友,狐臭其实并不能算是疾病。

上文有提到,狐臭的本质,是身体大汗腺比普通人分布更多一些,这并不会给健康带来损伤,反而会加速汗液代谢排毒的效率。

简单来说,就好像一个人是双眼皮,一个人是单眼皮一样,狐臭并非病,反而是人类进化的一种结果,有狐臭的朋友没有必要太过在意和自卑。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消除狐臭的需求,其实也是有方法的,在现代医学中,通过手术切断大汗腺神经,或者通过激光治疗方式缓解,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尝试。

除此之外,如果不想做手术,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进行缓解,同样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烦恼狐臭?这3种方式能够帮你有效缓解

方法一:适当的将自己的腋毛剪短

腋下是大汗腺分布密集,并且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也是狐臭最大的根源。而腋毛越长,皮肤密封程度越高,越容易流汗并且造成细菌繁殖。

如果觉得自己有狐臭的朋友,可以适当将腋毛剪短一些,减少流汗的同时减少细菌滋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方法二:勤洗澡

这是最“笨”的一种方法,同样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勤于洗澡,将身体清洁的干干净净,细菌和汗液无法长时间在皮肤表面繁殖,狐臭的情况也会减轻许多。

方法三:通过药物治疗

如果狐臭的情况比较严重,药物治疗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例如尿囊素碱,氧化铝等汗液抑制剂;

抑或是吡啶硫铜锌等细菌抑制剂等,针对汗液来源的位置,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使用仍然要谨慎,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监督下进行。

总而言之,狐臭并非是疾病,如果有狐臭的朋友,正常对待即可,切勿因为可有可无的身体特征,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要在生活中适当采取缓解措施,抑或是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均可解决问题。并非是什么难事,只要积极乐观的面对,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资料:

[1]陈辉. 腋臭的临床治疗及展望[C]// 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 2014.

[2]李怡. 关于狐臭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术后护理的要点[J]. 2021.

[3]邱星, 邹先彪. 狐臭与传染无关与遗传有关[J]. 医药前沿, 2019(4):3.

张雨绮被爆有“狐臭”!其实在祖先看来,有体味更“正常”……

这两天,女明星张雨绮及其前夫袁巴元不断地在网上给我们吃瓜,这一众猛料可谓赚足了眼球↓↓↓

当然,我也毫无意外地被拉去吃了一口,但作为一只根正苗红的“椎间盘”,在下一向是“突出”的。因为我惊奇地发现,在他们你来我往的爆料中,居然出现了“狐臭”这件事!

虽说,张小姐到底有没有狐臭这件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具有专业素养的我一定要来科普一期,告诉大家关于狐臭的点点滴滴。

狐臭,并不是一种病

狐臭,又名臭汗症。它是指人体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狐臭常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以腋窝最为常见。

但其实,狐臭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遗传现象。根据遗传学“孟德尔遗传规律”,父母的基因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遗传率,若父母双方中一人有狐臭,孩子患狐臭的概率在50%左右;若父母双方都有狐臭,孩子患狐臭的概率高达75%—80%。

但还是要欣喜地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十分幸运,狐臭的发病率是所有人种中最低的只有11%,而白色人种的发病率为90%;最可怕的是黑色人种,他们发病率为99%,几乎人人都有狐臭……

为什么会狐臭,真相只有一个!

人体的汗腺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汗腺,排出的汗水稀薄,大部分是水分,所以没有什么味道。另一种大汗腺,只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会阴、乳晕周围,排出的汗里还含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这才与狐臭相关。但我们不要这么快就误会大汗腺,因为大汗腺的分泌物本来是不臭的,可是分泌物被体表的细菌分解以后,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这才有了臭味。所以真相只有一个,直接凶手是细菌!

另外,气候原因与狐臭的产生也有很大关系。夏天天气炎热潮湿,导致人体汗液分泌量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表细菌较为活跃,因此狐臭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进入青春期之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导致汗腺分泌随之旺盛,体味的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狐臭味道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人体会在14岁左右开始至45岁左右出现明显的体味,并且随着年纪的增多臭味会减轻或消退。

为什么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按理说,每个人都有大汗腺,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那么岂不是每人身上都应该有狐臭?几千年前的确如此,老祖先身上都有所谓的“狐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归功于一个横空出世的“清爽基因”。当人类的祖先走出热带非洲,进入亚热带的亚洲时,位于人类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的第538位碱基发生了突变。可不要小瞧此次突变,就是它使得大汗腺的蛋白质和脂肪酸分泌减少。这意味着,人体能产生臭味的细菌生长条件变差了、营养不足了,所以细菌导致的臭味自然就减轻了。

喜大普奔的是,这个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其中中国人占了95%。之后,“清爽基因”又一代代遗传了下来,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狐臭。

狐臭可以怎么处理?

狐臭不是病,因为它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但它又胜似一种疾病,因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妨碍正常社会交往、带来焦虑和自卑。因此,很多人都有强烈的除臭愿望,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手术治疗

若想根治狐臭,如今唯一的方法便是手术。狐臭手术后,需要十天左右的恢复期,若是学生建议在假期做手术,以免影响学习。而在术后恢复期,注意不要让伤口附近出汗,所处环境温度不要过高,因此冬天手术是不错的选择。

但要提醒大家,手术治疗有两条致命的缺点:第一是有留疤的风险,这对爱美的女性而言简直是惨绝人寰;第二是价格昂贵,这对贫穷限制想象的人来说,也是致命的……

2、药物治疗

既然外科手术价格高有风险,那么药物治疗其实是大多数人的优先选择。市面上大部分外用膏药或喷雾,都可以通过杀死大汗腺部位细菌,或者减缓大汗腺分泌这两种方式,达到去除狐臭的目的。并且药物购买渠道方便,价钱亦可接受。

总之,对于有狐臭的人而言,保持个人卫生尤为重要,因为勤洗澡能减少分泌液在汗腺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气味的产生。所以,为了能成为“香妃”,我们一定要注重卫生,勤洗澡哦~

14万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南方人更易狐臭?甘肃欧洲血统高

近日,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

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国人群基因遗传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华大主导的“百万人群基因大数据研究”项目的首秀。

对此,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文章第一通讯作者徐讯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这标志着生命科学产业已经从单个样本的检测和诊断,正式进入了基因大数据时代;其次,也验证了基于大人群的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的科研模式,对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具有开创性价值。

据了解,华大在2016年正式发起“百万人群基因大数据研究”项目,此次研究项目正是其第一期的成果。

南北方6大遗传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华大的研究小组成功构建了包含904万个多态性位点在内的中国人基因频率数据库(CMDB),其中约有20万个多态性位点属于首次发现,这是目前正式发表的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确定了6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它们在基因频率上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充分展现了饮食、气候、病原体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选择作用。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区如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可能由于蔬菜获取比较困难,导致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肉类摄入比例较大,因此,促进脂肪代谢率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地区有明显富集的趋势。

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红细胞补体受体I的基因CR1呈现了南方富集的现象。古代中国南方被称为南蛮瘴气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疟疾盛行,因此对于生存于该地区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北方体味小

此外,与耳垢干湿、体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关的ABCC11基因,也呈现了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除了部分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之外,绝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温带气候地区的人们都有这个基因突变,突变结果表现为干性耳垢、体味较小、大汗腺分泌较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环境。而在南方,则没有这方面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长久地流传下来。

甘肃以及靠近甘肃省的宁夏和青海省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研究小组通过分析人群遗传距离的变化和基因流方向,揭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及中国各省与欧洲、南亚、东亚人群的基因交流程度(或者说是通婚程度),发现当今中国人的遗传特点同时受到丝绸之路及近代人口大规模迁徙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甘肃以及靠近甘肃省的宁夏和青海省的汉族人群体中所含有的欧洲人成分高于其它省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达到0.115%。这个地区在古代恰巧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的所在之处,是中西方人群汇聚的地方,很可能由此导致该地区汉族人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首次发现怀双胞胎基因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小组一次性发现并且验证了48个与身高以及13个与BMI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包括这些位点在内的常见突变位点分别解释了48%的身高遗传率以及10%的BMI遗传率。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有可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构建适合于中国人的身高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数据推断个人的身高情况。

另外,研究小组对怀孕年龄和双胎怀孕两个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两个与怀孕年龄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暗示着这两个位点的突变与生育力密切关联; 与此同时,还在NRG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和双胞胎妊娠显著相关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携带NRG1基因的突变,有更高的几率怀上双胞胎。

首次揭示中国人病毒图谱:乙肝病毒排首位

华大的研究小组还首次全面揭示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群病毒感染发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浆中丰度的分布。

研究发现,中国人血浆的病毒组与欧洲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欧洲人群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与皮肤急疹相关的疱疹病毒7型及与鼻咽癌相关的疱疹病毒4型,而在我国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则是乙肝病毒,其感染发生率大约为2.5%。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