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纬
《身体的气味:隐疾的文化史》,陈桂权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184页,36.00元
封城的日子里,你最希望做的却无法立刻实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愿望是能够和朋友们线下聚聚会,去图书馆翻翻书,看看博物馆,逛逛水族馆……总之,就是走出方寸之间,回到大千世界。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愿望。而一旦进入人群,我们便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闻到千奇百怪的体味。
关于人体散发出的气味,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著名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沉思录》中向读者发问:
遇到患有狐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遇到患有口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你怎么善待这样的麻烦?
这位皇帝认为这些气味是很自然的东西,人类应该理性对待。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要对这个问题做到理性,谈何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会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探知对方,包括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乃至味觉。大家对汗臭和脚臭都不陌生,它们给我们的嗅觉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令人相当不快。倘若遇到有严重狐臭或口臭的人,这种刺激感可能会更加强烈。
俗语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狐臭和口臭并不引发疼痛,仅仅是给交往对象带来一些感官上的“麻烦”,它们是否能被归为“病”类呢?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陈桂权博士将它们归为被称为“隐疾”的一类疾病。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多指性病,事实上,在古代它所指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凡涉及隐私或者难言之隐的病症都可计入其中,而那些表征不明显的病症和问题也可用隐疾来指代。陈博士在《身体的气味》中着重讨论了几个当下比较敏感的主题:狐臭、口臭、性病和脚气病。
作为一位非医学史从业研究人员,作者没有囿于医学史的内史范畴,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化层面,吸纳了众多明清笔记小说、当代小说和逸闻轶事,畅其旨趣。阅读该书时,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隐疾给当事人生活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展露无疑。用这些史料来探讨隐疾文化史最为恰当不过,也是书写一部大众史学读物的巧妙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引发狐臭的原因认识不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抑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譬如,唐代医家孙思邈便认为得狐臭有天生与传染两种途径。这些传统观念或曰医学理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伴侣的选择。四川省凉山诺苏人认为狐臭具有遗传性,与这些“病患”联姻被视为大忌。在成都市,相亲过程还有这么一个阶段:男方托人到女方家中去看门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待嫁女子叫到身边来坐,闻闻有无狐臭。
在婚姻不自由的年代,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子则享有相当不同的待遇,婆家对媳妇不满意,要么休妻要么纳妾。其实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休妻、纳妾并不是由着男人的性子来。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浪荡子龙光因妻子有狐臭想纳妾,妻子同意,可惜老爹不允,龙光便与妻舅串谋,害死了亲爹。
史学家黄永年说,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异族骂为畜生。出于对异族的偏见与歧视,汉文化将腋气与“胡臭”联系起来,进而再将“胡臭”变成“狐臭”。这种叫法延续至今,根蒂是歧视异类的文化隐疾。古代志怪小说也有描述人与狐狸精发生情愫,并最终染上狐臭的故事,从中更能直观体会汉文化对“狐臭”的偏见。在河南省某些地区,狐臭又被称为“门病”,被认为是门第不清所致。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狐臭不具有传染性,全因个体腋下大汗腺过于发达所致,只是它具备遗传性。经过一定的治疗,狐臭可以得以消除或者减轻。
至于口臭,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重点是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对口腔清洁史做了一番清晰的梳理。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盐末揩齿来清洁牙齿。后来人们又发明出了劳牙散、揩牙散之类的牙粉,以指点药,揩在齿上。宋代佛门弟子在日常起居中也很重视洗漱、揩牙。宋代《禅院清规》规定早晨起来盥洗漱口,步骤如下:“使用齿药时,右手点一次,揩左边,左手点一次,揩右边。不得两手再蘸。恐有牙宣(笔者注:牙龈出血,严重化脓)口气过人。” 《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公子小姐们在漱口之前都会先用青盐擦一遍牙齿。青盐常被做成棱柱形状,方便使用。除了用手指揩牙,古人还会用揩齿布,我国大约在晚唐时期就有揩齿布了。
虽然洁牙剂可以追溯至古代,但是,西方牙粉和牙膏被引进中国时,还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在十九世纪末,洋货牙粉和牙膏在中国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公务人员、社会名流、名妓等,刷牙成为“文明人”的象征之一。对新生事物,人们需要一段接受过程,担心用毛刷长久地刷牙,牙齿会坏掉。1876年的《格致汇编》就说:“有人喜欢用牙粉刷牙,此质虽能令牙齿变白,但久用之,则外壳消磨净尽,而牙易坏。” 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我于硕士期间做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时,一位在国际知名公司负责口腔护理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士便告知,有些品牌的牙膏里添加了一些磨损牙釉质的物质,期望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尽管过程曲折,在1915年,汉口民生化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制造国产牙膏。
关于上述各种洁齿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我们不可过于乐观。历史上,莫说程序复杂的揩齿,就连能够做到简单漱口的人也不多。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猛然上升,但至少还有三亿人不刷牙,而且大部分坚持每天刷牙的人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1880年代的布朗牙粉广告(来源于Ebay网站)
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东汉典故“刁存含香”讲的便是老臣子刁存口臭的故事。据称,在商讨政务时,刁存的口臭让汉桓帝实在有些受不了,但又碍于老臣身份不便明言。一日,朝务完毕,皇帝赐刁存一片丁香,令其含在口中。刁存口含丁香,却不知何故,只觉得口中辛辣、刺舌,又不敢咀嚼。他以为自己犯了大错,皇帝赐他与毒药。回到家中,他抱定必死之心,与家人诀别,经朋友家人鉴定所含之物是丁香后,方才恍然大悟。
到了民国阶段,女子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男女婚姻恋爱也主张自由。1939年,在上海发行的一个期刊《五云日升楼》里讲了一位宁波女子因丈夫口臭提出离婚的故事。该女子时年二十五岁,受过一定教育,在1935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当地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二代大学生。二人结婚四年,却从未同房,最终女方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出调解离婚。
相较于女性,在古代,男性享有更多的特权,他们对色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半点隐晦。中国娼妓业的长期合法化经营,文人骚客对青楼妓院的情有独钟,便是例证。性话题属于中国文化中隐的部分,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亦逐步演化为单指“性病”。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性学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古人在性方面的文化与风俗有比较全面的考察,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在儒释道三家中,道教的学说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的性文化贡献最多。“长生”是道教修行的宗旨之一,在南方道教中别有一支专攻房中术,持采阴补阳的理论,企图以男女交合的方式实现延年益寿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男子对妓女的追求使他们付出了严重的健康代价,在寻花问柳中身染疾病,“花柳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明代至民国期间,梅毒一直是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现在主流观点,梅毒是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新世界反馈给旧世界的瘟神。在远航海员与当地娼妓的共同作用下,梅毒辗转传到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美国作家德博拉·海登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一书中提到,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林肯、福楼拜、莫泊桑、尼采、王尔德等多名国外历史名人都身患梅毒。据传,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正德皇帝十分好色,生活荒淫,三十一岁便短命呜呼,且无子嗣。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死于梅毒,但是梅毒说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对普通人,隐疾给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家庭婚姻关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民国时期,上海报纸上关于男子身患隐疾,不敢与妻同床的故事屡见不鲜。例如,在1932年,上海一家服务于现代都市女性的杂志,《玲珑》刊登了一则“新婚夜不敢同床,原来丈夫患隐疾”的故事,讲的便是男子婚前与妓女有染,导致严重性病,以至于心感愧欠,不敢面对新婚妻子。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病毒、细菌、真菌横扫世界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最后,陈博士还触碰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即“脚气”和“脚气病”。在现代社会里,“脚气”通常是指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疾病,俗称香港脚。患者奇痒难耐,严重者甚至引发恶臭。该病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及上述几类隐疾,但是在群居之处,传染性极强,患者也不愿意大大方方地讨论。说“脚气”主题具有争议性,主要还是源自疾病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脚气病”被广泛记录,宋代车若水著有《脚气集》,题为疾病名称,但内容非也。著《脚气集》时,车若水身患脚气病,据考据,这是一种非真菌引发的疾病。《身体的气味》是一本史学著作,陈博士将重点放在了史学方面,他并未对真菌引发的脚气这一现代病置于过多的笔墨。他重点将古代“脚气病”的文化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指出我国古代所指的脚气病可能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也可能是由于士人长期服食丹药造成的重金属慢性中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综上所述, 隐疾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煎熬,也带来了羞耻感。部分隐疾还给个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了治疗,严重时还会引发厌世或自杀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身体的气味》,我们可以看到,隐疾的概念从最初的“身体被衣服遮蔽处的疾患”这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慢慢缩小为特指的某些疾病,比如腋气、口气和性病,直到今天成为性病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隐疾”持有的态度是逐步趋向开明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还需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一个疾病观:患者及时就医;旁人给予精神支持。这应该也是陈桂权博士书写《身体的气味》时最希望表达的一个愿望吧。
责任编辑:于淑娟
在大众的认知里,导致夫妻离婚的原因有婚外情,婆媳关系不和睦,家庭矛盾等等。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因妻子有狐臭丈夫便要离婚的例子吧。
案情回顾:宋某和张某因朋友介绍而认识,没过多久两人便发展为恋爱关系,并结了婚,但结婚没到一年,两人就闹起了离婚,原因是因为两人闪婚后,宋某知道妻子张某有狐臭,丈夫宋某因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已经影响到了两人的夫妻感情,因此,宋某将妻子张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二人离婚。可是,张某却认为宋某起诉的真正原因是外面另有他人。与自己的身提条件无关。宋某对此是强烈反对的,称自己并未出轨,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吕丛律师说法:本案中,宋某与张某离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张某有狐臭,为此,宋某觉得影响了两人的正常夫妻感情,便选择结束这段婚姻。但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由此可见,宋某的理由属实有些牵强,况且,狐臭并不是无法治愈的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治疗,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婚姻本就是要互相包容。故,法院应对二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感情和好如初。
我是律师吕丛,了解更多婚姻情感方面的法律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律师吕丛”无聊讲故事。
侄子先天带有狐臭,嫂子却说这是紫微星带香下凡,好兆头。我劝哥哥建议听从医生安排,给侄子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狐臭没有了,只留下咯吱窝的俩处疤痕。后来侄子每次受到挫折困难,嫂子都要对侄子耳提面命。
本来你是天降紫微星,命里带香顺遂得很,可惜你姑姑见不得好,非要断了你的好运,疤痕就是诅咒。再后来侄子被喜欢的女孩拒绝,理由是他没有男子汉气味,不能保护她,新仇旧恨叠加。他认为我就是除去他身上男子汉气味的罪魁祸首,一气之下将我乱刀砍死。
再睁眼又回到了嫂子对我说"我儿是紫微星带香下凡"的时候。这次我说:"嫂子,我信你!"我看着嫂子抱着臭烘烘的婴儿,笑盈盈的炫耀儿子是带香下凡的紫微星。我妈一口一个"心肝宝贝"的喊着,也不管孩子有多臭,自己嘴巴有多少细菌,黏糊糊的亲吻着。我哥更没主见,也不管孩子香臭,只顾着啥乐。
这时医生推门进来,先是恭喜我们喜得一子,然后给我们普及了下狐臭的知识。最后建议:"虽然狐臭没有危害,但是这个气味不好闻也是比较影响孩子的。所以建议家长想去除狐臭,臭还是要尽早手术,越早手术伤口恢复越好。
我知道狐臭的毛病确实影响生活,就多问了医生一点关于手术的事项。嫂子就阴阳怪气对我说:"叛弟,你什么意思?我都说了我儿子是带香下凡的紫微星,你不信我吗?瞧吧!就算医生都说了是狐臭,嫂子也耳聋鼻塞的认为孩子香喷喷。
我上辈子惊讶嫂子的愚味无知,直接反驳她:"嫂子,这太荒谬了,狐臭是会遗传的,你得为孩子的以后想想吧。而且狐臭的味道越来越大,孩子还怎么上学生活呀?医生这么专业,还是听医生的吧。"我哥和我妈听到我说这病会遗传,又跟医生求证,这确实是种病后,还是决定给孩子手术。
嫂子没法拗过我们三人,只得同音王术。侄子没有了狐臭,只留下咯吱窝的俩处疤痕。后来嫂子记恨我,在侄子每次受到挫折困难时都要对侄子耳提面命。"本来你是天降紫微星,命里带香顺遂得很,可惜你姑姑见不得好,非要断了你的好运,疤痕就是诅咒。""侄子从小体弱,总是生病,成绩也不好,最后只考了个普通专科。哥哥和妈妈也好像忘记了医生的说辞,都指责我断了家里状元的好命。我知道家里人都不喜欢我,但我没想到他们会将所有一切都怪罪于我。明明我是好心,我细心照顾过的侄子也记恨我,被喜欢的女生拒绝就残忍杀害我,理由是没有男子汉气味。
真的可笑,男子汉气味是由内散发而外的一种安全感,就算他有狐臭,那也是恶心到作的味道。这次我看着欣喜万分的家人,冲嫂子点头道:"嫂子,我信你,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嫂子开心极了,兴致勃勃的夸赞身带异香的紫微星日后一定考上状元。我妈和我哥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我儿媳妇儿真厉害,给我们老赵家生下男娃不说,还是个状元苗子,后半辈子有指望啦。既然老天让我重活一次,那我就看看满身恶臭的侄子会不会是状元之才。等孩子过了满月,嫂子提出要去上产后修复课,闹着要请保姆。我妈抠抠搜搜,哪会同意?所以就把主意打到我头上来。
我妈说:"盼睇,你也大学毕业了,你说上大学能找更有钱的对象,这么些年也没领回家个男同学,妈也不怨你。现在你嫂子好不容易给赵家添丁,你看留家里看孩子咋样?上辈子我忽悠我妈供我上大学,本想毕业后找工作离开本市,但是在侄子做手术一事上,嫂子对我的意见颇深。弱小白嫩的侄子因为咯吱窝的伤口,疼的嗷嗷大哭,我于心不忍,还是答应了我妈,拒绝律所的实习机会,甘愿在家带娃,免费保姆的活儿。
我一做就是三年,从青春大学生熬成黄脸婆,偶然路上见到昔日同学,都没认出我来。蹉跎三年不只是时间,还有我的一片真心,所以这次我不会妥协。我微笑的看向妈妈,妈,学校那些男的我都看不上。我收到offer,去实力朝阳律所做实习生,律师分分钟年入百万。我要给妈找个更有钱的女婿,到时候好好孝敬您。
嫂子那边,我去和他说,我相信嫂子会理解的。一顿花言巧语好歹是哄得我妈对我抱有更大期待。我打量着嫂子,啧啧称奇。嫂子你身材苗条,生孩子之后也没啥变化嘛,不愧是紫微星的母亲。侄子天生异香,说不定越亲近越好运。要是请个保姆,那不是便宜外人了吗?
嫂子听见"紫微星的母亲",把头仰得更高,认为我说的言之有理,欣然同意在家亲自看孩子,念念叨叨的感谢我。看定你说的对,外人哪有我细心,我可是生了紫微星的功臣,这个家里只有我最有资格亲近我儿子。没做手术的侄子浑身异味,加上拉屎撒尿的臭气,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
我笑眯眯的站在门外,看嫂子手忙脚乱的一边作呕一边换尿布。原来嫂子嗅觉没出问题,不过没关系,母爱伟大吗?3年时间匆匆过去,我正惬意在律所边喝咖啡边看文件,突然接到我妈的电话。盼睇,你快回来趟家,我要告他们,你得给星星报仇。我妈在电话那头语气愤,扬言要告对方家长纵容孩子霸凌自己孙子。
因为这几年的努力上进,我已经从律所实习生成为律所正式律师,也办过几个漂亮的案子,有了积攒,就从家里搬了出去。但是我隔三差五就会被叫回家,理由无外乎是侄子的问题,每次家里都要我出面去解决问题。
侄子被家里眼珠子似的疼爱,从小就被寄予厚望,早早送到早教中心启蒙,性格内向加上浑身狐臭,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小朋友的恶意很纯粹,见到侄子就要躲着他走。这次原因是侄子在早教中心上课,没有打报告就拉屎在裤子里,更加恶臭熏天。
班里孩子嘲笑欺负侄子,老师叫嫂子去接孩子,嫂子一顿发疯,认为是老师故意不让孩子去厕所导致的。全家人气愤不已,当即要去找早教中心理论,走前给我打电话,非要我从法律里面找几条律法治他们的罪。我不想和文盲说话,他们以为我是警察还是法官,随便找几条法律就能指别人的罪吗?
我边吃饭边洋装急切道: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种事情也正常,毕竟孩子还小。我妈急了,骂骂咧咧道:现在就回来,那可是你亲侄子,你能不管他。星星都哭一天了,饭也不吃,要出点啥事我也不活了。我笑了笑说道:放心吧,星星可是带香下凡的紫微星,有嫂子照顾怎么会出事?
我妈立马把矛头转向嫂子,质问嫂子:我孙子紫微星转世,应该平平安安的,你怎么照看孩子还能被别人欺负,真没用。我听见电话那头,嫂子振振有词:我儿有紫微星保佑,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肯定是老师故意的。其他小屁孩都是嫉妒我家星星聪明。
最后等我回家才知道嫂子带拉屎在裤兜的侄子去大闹,臭烘烘的味道沾满办公室。最后早教中心给嫂子全额退费,还拉着老师给道歉,这才算了事。见我回来,嫂子像只斗胜的公鸡,扭着肥胖的粗腰,趾高气昂的说:我家星星就是福星,都快上完一学期了,还能退全部的钱,肯定是他们心虚。
我默默翻了个白眼,侄子那身味道本来就有很多家长不乐意自家孩子和他一块玩,要不是你胡搅蛮缠,他也进不了早教中心。现在送走一家瘟神,人家指不定多高兴。嫂子坚信没人能教的了自己的状元儿子,索性自己在家教,我妈也觉得去早教幼儿园能省下一大笔钱,更加同意了。
侄子本来就因为狐臭没有朋友,现在更加接触不到几个小朋友,性格越来越孤僻。嫂子天天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教习,自以为能教出个天才。嫂子每天喜滋滋的白日做梦,搂着侄子"宝贝状元"的叫,恨不得侄子一下拔高,马上考个状元回来。
在嫂子的教育下,侄子越长越歪,每次有亲戚朋友逗弄星星,以后想当什么?警察还是航天员?侄子都会翻个白眼,嗤笑道:"亲戚朋友都僵着脸夸赞侄子,志向远大。嫂子马上顺杆爬,让侄子表演了一通英文水果"安珀苹果,欧润之橘子,不拿拿香蕉,我在一边吃着水果真想笑。
如果我说出现在5岁的侄子还不会最简单的"2+2=4",学几个苹果橘子梨学了2年,该有多好笑?侄子该上小学了,嫂子骄傲的送去学校,叮嘱侄子:"班里的同学都不如你,我宝贝肯定是第一名。别人说你身上的味道,那都是嫉妒你,你就告老师。"她的一番话直接让老师家长不高兴了,还得意洋洋的回来炫耀。
学校里没有人敢惹星星,等星星考上第一名,大家都会更崇拜他,结果可想而知。侄子本来就没上幼儿园,落下不少基础知识,小学的知识完全听不懂,同学倒是充满善意,不介意味道想和他做朋友,结果都被他当做是嫉妒拒绝,家长也不愿意和嫂子来往。
等到期末考试结束,一年级的成绩大多是九十百分,侄子考了个零鸭蛋,嫂子急了,非说天才的脑子不屑于做这么简单的题,以后是要做高深难懂的研究,但是小学成绩不好,也影响以后考大学。嫂子还是花大价钱给侄子找了补课老师,好在有老师补课,成绩一点点提高。
成绩赶上来后,又一次期末,侄子考了一百分,嫂子炫耀星星聪明,我却抽出张试卷,看着试卷上明显改过的分数,笑而不语。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