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伏龙肝是从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取下后,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后得到的,有止血止呕吐的作用,类似的药材还有百草霜,但你知道还有一种矿物药是从锅底下的灰堆堆里找出来的么?而且这种药用来治疗小儿疱疹,除狐臭颇有奇效。
说起这扒灰,《红楼梦》里描写贾府里的老奴才焦大整天无所顾忌地喝得烂醉如泥,喝完后嘴巴还不干净,数落主子们每日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宝玉听闻便去问王熙凤爬灰是什么意思,反而被劈头盖脸的数落了一番。这爬灰是有什么个意思,如此上不得台面,最终还导致焦大因口无遮拦落得满嘴填粪呢?
辞书里说这“爬灰”乃是指与儿媳妇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意思,但为何有如此说道呢?有说法是指在灰上爬行,会导致膝盖污染变脏,所谓污膝者污媳也。
另一种更生活化的解释是这样的,旧时候总有修锅补盆的修补匠,修补锅盆的时候选择熔点较低的锡作为焊接剂,使用的时候免不了会落下些星星点点,为了节省开支,修补匠在空闲间隙就要掏扒拉炉底的灰,寻找散落的锡块,而扒灰么就是找锡,锡与媳谐音,便如此寓意公公与儿媳通奸。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个宝贝药并不是炉灰里的锡块,而是在银铺里的烧银炉底下。银溅落到炉底,不仅有细碎的银两,还有我们的主角,炉灰与银生成的沉积物——密陀僧。
中药男神李时珍说它可以治诸疮,消肿毒,染髭发,除狐臭。《本草经疏》说:“密陀僧感银铜之气而结,故其味咸辛气平,有小毒。现代研究表明密陀僧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铅。
对于小儿水痘,将密陀僧研磨成极细的粉,加香油调敷于水痘上,三至五天即可治好。
对于狐臭的话,取一热乎的馒头切开掺上密陀僧粉,趁热夹在腋下,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祛深色疤痕的话,可以选用密陀僧、白芷、生白附子各等量研磨为细粉,宝宝霜调匀,每日早晚在疤痕上各抹一次,稍微按摩,一段时间后,瘢痕即会淡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密陀僧的其他用法:
遗精:密陀僧3克,五倍子3克,海螵蛸4克,共研极细末,每晚临睡时用少许涂在阴茎龟头上。
痤疮:用密陀僧、赤石脂、雄黄、樟脑、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片适量,共研极细末,加入75%酒精300毫升。装瓶密封3天即可。用时将药液充分摇匀,棉签蘸药涂擦,早晚各1次。
酒糟鼻:密陀僧60克,玄参、硫磺各30克,轻粉、白蜜适量,调成糊状,早晚各搽1次,每次在患部搓擦5分钟。
白癜风:密陀僧、硫磺、枯矾、雄黄、蛇床子各6克,冰片3克,研细末,凡士林调涂患处,日1次。
阴囊皮炎、湿疹:密陀僧、青黛、硫磺、滑石各等份,为细末,香油调涂。
手足癣:密陀僧、赤石脂各120克,研细末,生桐油150毫升,调匀备用。每日擦3次,或晚上敷药于患处。
褥疮:密陀僧10克,蜂房6克,冰片2克,研细末,凡士林调膏外敷。
痔:密陀僧细末6克,明矾、芒硝各30克,开水600毫升冲化坐浴。
复发性口疮:密陀僧3克研细末,醋调漱口。另密陀僧10克,白芷6克,共研细末,蛋黄油调擦,见效迅速。
导读:今天学习一些疾病的简易辅助外治法。
中草药的外治法,是利用药物和人体接触,直达病所,并且借冷热温度的刺激、摩擦熏熨的帮助等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本法内容极为丰富,在此仅举例说明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治药物与方法于下。
01
敷 法
敷法,是外治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研末,加酒、蜜、醋、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猪油、鸡蛋清、凡士林等调和,敷在肌肤局部,隔一定时间换一次,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高血压,用吴茱萸研末,每次18~30克,用醋调成糊状敷足心涌泉穴,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
急性痢疾,用苦参粉8克,将药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制成饼敷脐部,盖以玻璃纸固定,日1次,有效率可达90%,治愈率为85%。
脾胃虚寒胃痛,用生姜90克,面粉30克,鸡蛋白3个,将生姜捣烂和面粉拌匀,加蛋白炒热,敷胃痛处。
妇科乳腺炎,用鲜蒲公英90克,鲜野菊花30克,鲜葱白头10个,加蜂蜜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或用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芙蓉叶各等量,共捣烂敷患处,对未化脓乳腺炎有效。
乳头破碎,用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份,共研为末,麻油调敷患处。
小儿腮腺炎,用连翘粉60克,大黄粉60克,黄酒4两,共调匀敷患处;或用赤小豆50~70粒捣末,和温水或蜜调如糊状敷患部,一般1~2次可愈。
阴囊肿大,用雄黄、枯矾各等量,用茶油敷患处。
小儿急惊风,用代赭石30克研末用醋调敷足心涌泉穴,有镇惊之效。
外科疥疮,用野蜂房1个,三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量)末5克,将野蜂房烧存性研末(烧至外面褐色为度,切不可烧成灰烬),与三黄末混匀,调茶油敷患处。
若敷上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一般敷药后2天内出脓,至第3天就可结痂痊愈。
湿疹,用穿心莲3份,川连粉1份,枯矾2份,雄黄1份,冰片0.5份,调适量凡士林软膏敷患处;
或用青黛6克,黄柏6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共研为末,麻油调匀,外敷患处;又马齿苋30克,黄柏30克,水煎,温敷患处,每日3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红肿、瘙痒、渗水多者。
慢性湿疹,用寒水石、石膏、冰片、赤石脂、炉甘石各等份,共研末用蜜调匀外敷,每日2~3次。
伤科扭挫伤的关节筋肉肿痛,用栀乳散外敷:生栀子、明乳香、生大黄各等份研为细末,用时选用鸡蛋清、蜂蜜、热酒、热开水等其中的一种,制成糊状外敷患处,范围略大于肿痛面积,药厚约1.5厘米,再用纱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本方适用于新鲜的扭挫伤或急性未化脓或初起化脓者。
陈旧扭挫伤或宿伤,用热酒调敷。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但患处有破伤者禁用。
据报道在治疗1012例扭挫伤病人中,疗程最长2周,最短两天,均达到疼痛消失、肿胀消散、血肿吸收及功能恢复。
或用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为细末,调凡士林敷患处。
一般不破皮之局部损伤,初起多用本药膏敷患处。
跌打伤,用整块大黄以生姜汁磨浓敷患部,每日一换,用于青肿;或生栀子120克,鸡蛋清2个,面粉1两,将栀子研末调蛋白、面粉敷患部,适用于紫块硬结。
若破伤出血,用侧柏叶入锅内煅炒,不断地拌搅,待其焦黑为止,研为细末,再加入10%磺胺粉,混合均匀备用,用时敷伤口,可作为止血和敷料药物。
烫伤,用大黄、黄连、地榆各15克,共研为末,调麻油敷患部,适用于汤火烫伤。
口腔炎,用细辛10克研为细末,和醋或开水适量,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至少3天,尤其对儿童口腔发炎有良效。
02
熨 法
熨法,是用药末或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熨体表一定部位,烫时加以移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症,以达到散寒、止痛、理气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风湿痛,用麦麸子1斤,苍术粉30克,广木香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先将麦麸子炒热,再将上4种药粉加入,炒4~5分钟,布包熨患处半小时,不热再炒再熨,1剂药可连用3~5天。
肩关节周围炎,用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桂枝、细辛、川芎、当归、鸡血藤、络石藤各等量,共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
妇科痛经,用乌药、砂仁、木香、延胡、香附、甘草各等量,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本方适用于虚寒经痛。
小儿腹痛,用淡豆豉、生姜、葱白各等量切碎,加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腹部半小时。
外伤腰扭伤,用栀子、大黄、没药、乳香、川断、牛膝、威灵仙、当归、川芎各等量,加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不热再炒再熨,药可连用3~5天。
03
涂 法
涂法,是用捣烂的鲜药或研细的药末,以水类或油类、鸡蛋清等调润涂于患处皮肤上,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内科颜面神经麻痹,用活鳝鱼1尾,将尾端剪断,取血涂患侧,每日5~6次。
哮喘,用白芥子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共研为末,入麝香少许,用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有麻木疼痛感,切勿除下,俟两小时后取下,10日后再涂1次,共涂3次。
滴虫性阴道炎,用仙鹤草(茎叶)12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100毫升,用棉球蘸药液涂阴道,每日1~2次。
小儿鹅口疮,用冰硼散少许调蜂蜜涂口舌上,每日4~5次。
尿布性皮炎,用青黛粉10克,儿茶末10克,黄柏10克,马齿苋10克,五倍子3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混合,再入冰片,用凡士林120克调匀为油膏。
每次换药前用稀薄的生白矾水洗净揩干,将药膏外涂患处,2~3小时涂1次。如因大小便潮湿,需更换1次。
带状疱疹,用蛇蜕1条,雄黄1.5克。将蛇蜕煅末和雄黄调醋涂患处,每日数次。
神经性皮炎,用肉桂研末,和酒精调成糊状,用胶布保护健康皮肤,取药涂患处。涂药后局部有灼热感,1~2小时后将药膏去掉,去药后患处皮肤发黑,几天后脱痂而愈。
烧烫伤,用寒水石150克,炉甘石150克,赤石脂150克,生石膏150克,冰片6克,上药各研为末,用时加适量香油调涂伤处,每日早晚换药,直到伤面愈合为止。
用前先将伤处作清洁消毒处理,再涂药糊。
据报道曾治疗10%~39%面积烧伤病人100余例,效果良好,烧烫程度在二度以内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可同时内服牛黄解毒丸或结合应用抗生素等。
或用大黄粉30克,生石膏30克,香油120克,共调匀涂患处,适用于汤火烫伤。
用鸡蛋清5个,香油5两,搅和如糊状,用鸡毛涂患处,适用于粥烫伤。
蜈蚣咬伤,可用雄鸡唾液涂伤处,将公鸡倒置唾液即流出。
慢性鼻窦炎,用鹅不食草干全草50克,穿心莲15克,麻黄5克,苯海拉明1.5克,冰糖5克,羊毛脂、凡士林各适量。共制成1000克,每次挑取药膏如黄豆大,涂于鼻腔内,每天两次。
本方适用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前庭炎。
慢性萎缩性鼻炎,用黄连3克,炉甘石(煅存性)1.5克,冰片0.6克,研末调麻油,将药膏涂入鼻孔内,早晚各1次。
一个祛瘀的妙方,治痒出人意料
之前介绍过一个治全身皮肤瘙痒的方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花椒、甘草。水煎3次。一煎、三煎液用来洗澡,二煎液分3次内服。这个方子是以补益肝脾肾,清热利湿祛风,而治瘙痒。
但若身体并非有湿有热,而是血瘀生热,血燥生痒,引起的全身皮肤瘙痒,怎么办?
血燥痒:有血热,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以及丘疹,斑片,大小不等。颜色潮红、鲜红或深红色。躯干、四肢为多,也可从头面逐渐发展至全身。多为阵发性瘙痒。
血瘀痒:结节斑块瘙痒,痒有定处,顽固难愈。比如有一个16岁男生,右小腿密布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的丘疹和结节,硬硬的,有些融合成斑块,伴瘙痒。到医院检查肝肾血尿常规等都无问题,被定了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但治疗一年多无效果。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方子:
祛瘀散,活血祛瘀,润燥,治全身性皮肤瘙痒,也治局限性皮肤瘙痒,也就是躯干或四肢等部分部位的瘙痒。
本方与上方的用法不同,它非洗非服,而是敷,敷肚脐。
且看:
桃仁、红花、苦杏仁,山桅子
研成细末,加入适量冰片,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做成能填肚脐的大小,直接填脐上,再用敷料覆盖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肚脐是胎儿从母体获得物质支持的地方,居任脉腹部要冲,任脉总领一身阴经。肚脐又与总督阳经的督脉之命门相应,能令任督经脉相通,阴阳相互帮助,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被医家很早就选为给药途径的一种。
那么填到肚脐里的这四员大将各有啥特色呢?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有名配对。桃仁除了活血,还因果仁的油性,以及苦泄化瘀后,又能用甘味生新血,以及性平的特色,能化瘀血而不担心燥血。
红花与桃仁不同,它是辛温的,性子活泼,就像它鲜艳的红带给人的刺激,让瘀血见其而散。所以两者一道活血化瘀,有互补的效果。
苦杏仁可益肺气,理肺中燥,而肺主皮毛,肺好了则皮毛难被病痛折磨。
桃仁和杏仁均为果仁,但桃仁苦甘平入心肝,肝主血。杏仁苦温入肺,肺主气。也是很能互补的配对,毕竟气和血从来是相依相靠,谁也离不得谁的。
生山桅苦寒,入心肺三焦经。三焦经所管的范围当然是极宽的,所以生山桅的解热郁,行结气,凉血功能可借其宽广的领地布散全身,防血热生燥,且散瘀结。
四味等量而用,性味平和,将化瘀血与凉血燥结合起来,共消血燥血瘀引起的瘙痒。
温馨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关注@中医非遗传承人买建修,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超能健康团##清风计划##健康真探社#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