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能断代吗(狐臭会根治吗?)

时间:2024-06-09 15:21:5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汉族人的基因有哪些特殊的地方?网友:女性有母乳,没狐臭赢麻了

有网友说: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五个民族喝了酒后能歌善舞,只有汉族喝了酒后在呲牛逼……

这句话看似汉族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只有汉族没有“断代”,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真的没有特殊的基因,汉族能够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汉族作为“龙的传人”到底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母乳更多且更有营养

有些女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乳房小,怕生孩子后没有母乳喂养,其实并不用担心,因为母乳是否充足和乳房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乳腺管的多少决定了母乳是否充足!

受到环境影响,大多数汉族女性要比西方女性的乳腺管多。

西方的一些女性的胸部可能看着挺大的,但是实际都是脂肪。

所以在我国很普遍的母乳喂养孩子,在西方国家看来就非常惊奇,因为她们带娃大都是奶粉喂养孩子!

而且要论起营养,别说奶粉,就连美国的母乳都比不过中国的母乳。

曾经看过印度媒体的一篇报道,相比于美国的母乳来说中国的母乳其实更有营养。

因为母乳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分,类萝卜素,这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调查发现,中国妈妈母乳的“类萝卜素”比美国的妈妈高了将近25%。

智商更高

先来看看我们中华传承下来的语言,也就是语言的魅力。

英文中没有20000个单词的储备量是无法读早报的,没有30000个英文单词的储备量就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

而汉语,1500个字就可以扫盲了,认识3000-4000个字搞科研都没有问题。

学少而知多啊,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还有就是,为什么国学翻译不成英文?

因为一般的英语想要表达的思想中文一定可以表达的清楚,但是中文国学中的意境却不是英文能翻译准确的!

而且,中国人会乘法口诀表,对于算数小学生都会,有位国内小哥去外国的超市里结账,一共16美元,他给收银21美元,想让收银直接找5美元的整数。

结果给收银的整懵了,他们不知道怎么找了,然后就按自己的方式给了小哥4美元零钱,最后小哥拿着1美元和找回来的4美元给收银,让他换成5美元的整数,这时收银才反应过来,大夸小哥太聪明……

不仅如此,英国的一名教授就130个国家的智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他发现东亚人的平均智商是最高的。

而东亚人中,汉族人的智商最高,达到了126的高分,远超出其他人种一大截!

最后就是,我们中国人常常用到一个词叫“悟性”,外国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悟性”可能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独特基因了!

没有异味

不要再说“臭男人”了,因为与外国人相比,我们中国的男人真的已经够“香”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黑人或白人。

之前我在上大学时,我们学校就有交换生,这些交换生有欧美的也有非洲的。

虽说长得“各有千秋”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香臭、香臭”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本身的狐臭味很大,必须用香水去压制,但是这个“臭味”又很难压下去,这就导致越喷香水越难闻。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一个外国人,可能马上要换地方了,这里并没有恶意,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真的是不习惯,但凡能忍住,也不会跑路了……

其实欧美人的体味重大部分与他们的基因有关系。

他们的汗腺非常发达,这也就导致体味很重。

看过欧美电影的都知道,美国的硬汉脱下衣服后除了一身肌肉外还有很多“毛发”。

比如腋毛,这些发达的毛囊在配上汗腺的作用,就会让他们散发“臭味”!

还有就是与他们的饮食有关,欧美人吃的大多都是肉类、奶类的东西,这些食物本身就是“有味”的,比如羊膻味等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时还会产生酸性代谢物,会影响皮肤的PH值,所以会产生“臭味”。

其实,狐臭本来是人类共有的特征,是因为我们汉族人基因发生的突变才导致没有狐臭的。

我们的祖先进入亚洲温带地区后,因为出汗变少,更加适合温带地区的寒冷气候,经过4万年的进化,导致我们体内的大汗腺减少分泌,所以狐臭才没有了。

汉族人中95%是没有狐臭的,白人里只有10%没有狐臭,黑人里仅有0.5%没有狐臭。

所以说,没有狐臭真的是我们汉族人的基因特征!

中国人花期更长

大家有没有发现“冻龄女神”这个称呼似乎在亚洲更多一些?

尤其是我们汉族人,我们汉族人好像从面相上很难看出年龄,特别是与外国人相比。

这就是我们的基因所导致的,你看外国人的面部,大多都是棱角分明轮廓特别的明显,高鼻梁、深眼窝的,虽说在年轻时非常好看,但这也导致了他们老化的速度很快,因为这些棱角分明的地方更容易产生皱纹!

我们的皮肤弹性比较好,而且脂肪层较厚,色素沉积少。

因为脂肪层厚导致胶原蛋白流失缓慢,所以我们会呈现一种变老很慢的状态,皮肤不会过早的松弛,看起来就比实际年龄更为年轻。

所以不要再说我们汉族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基因啦,“青春永驻”就是我们的基因!

最特殊的就是毫无特殊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来看看我们汉族人普遍特性:

我们的老祖宗为顺应时代变化,天生就适合群居生活。

不会轻易过敏,对于环境要求不大,适应能力极强而且集体观念也强,更适合打仗,对于抗压性的战争有着极其强大的本能。

啥都能吃,不能吃的就想办法吃,超强的适应能力,基本上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有牺牲精神,有晒的比黑人还黑的汉族人,有比白人还白的汉族人。

普遍个体是有点怂的,不会惹是生非,但是集体感极强,群体战斗力非常强悍!

反社会人格的比例最少。

这些可都是特殊的地方啊,可别说我们汉族人的基因不行了哈!

最后,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本质上我们都是通过生物的进化而来的,只是因为环境和饮食不同才导致后来的进化有所不同。

虽然文明不同,传统不同,但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基因就是保持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关于此,您还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狐狸精户口籍贯调查:《聊斋》中的女妖精,为何多出于陕西?

中国最早的“狐狸精”,毫无疑问就是大禹的老婆涂山氏。《楚辞·天问》中描述大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说,多亏了涂山氏,让治水英雄大禹娶到了媳妇,结束了单身生涯,否则他就是个挖渠填坑的,怎么还会有夏启建立夏王朝这件事

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有涂山,大禹女朋友的户口本上应该写的是:性别:女,籍贯:安徽省怀远县涂山。

另外古青丘国也是狐狸精的主要产地。据考证,青丘应该在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到了唐宋以后,狐狸精大多出于中原,清代之后,几乎齐刷刷都会报上自己的户籍地:额似擅喜滴~

文/希夷

符号帝国原创首发

(一)

大禹的女票,名叫女娇,作为第一代最早的狐狸精,她为自己的族群贡献了基本的精神内核:泼辣奔放,敢爱敢恨,说给你生猴子,就给你生猴子。另外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她长得很漂亮。大禹出差来到她家乡的时候,午夜梦回,一个人坐在道牙上牛饮着啤酒感慨: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还没一个女朋友。再这么下去,既不是要我孤独终老?他仰天长啸:

苍天啊!如果我大禹命不该单身一生,就赐给我一个妹纸吧!

或许是因为治水有功,感动了上苍,或许是因为他发的朋友圈被太多人转发,一个涂山九尾灵狐通过“附近的人”找到了他,不要车不要房,只愿意跟他生猴子。涂山一带一条口水歌立刻就冲上了头条:一只云求偶的白狐,有着蓬松大大的尾巴。我们村来了一位皇二代,我应该助他成家立业,子孙昌盛。Ok!Let’go!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máng máng)。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青丘一带的狐狸精可就不是这么善良了,它们是模仿婴儿啼哭,还吃人的怪兽。《山海经》中记载,青丘之国,有兽焉,九尾。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二)

到了唐宋之后,狐狸精一脉中吃人的习俗有所改观,最多就是食人精气,不会再咔咔的生吃人肉或者烧烤涮煮了。明代《西游记》中有三个狐狸精,其中两个是一家子,父女俩,他们就是积雷山的万岁狐王和玉面狐狸。积雷山在西牛贺洲,应该在古代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往西一带。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老妈,也是一个狐狸精,而且随身还带着太上老君的裤腰带(贵圈真乱)。她住在压龙山压龙洞,也在西牛贺洲,跟牛魔王小老婆那嘎达离得不远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来自于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一带。所以她的籍贯也比较清晰。而到了清朝,因为一代著名文艺学霸青年蒲松龄的助攻,几乎所有的狐狸精都说自己是陕西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陕西人表示心里苦。

(三)

比如聊斋中《娇娜》一篇中的男狐,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仆皇甫氏,祖居陕。”;《狐谐》中的狐女对万福说:“我本陕中人。”;《浙东生》中的浙东小鲜肉房某“客于陕,遇狐女。”。

其实明清时期的狐狸精跟上古时期出现了断代,以前的狐狸都是从涂山和青丘来的。中唐以后,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很多胡人来到了长安,并且开始定居下来。因为胡人的女子生性活波开放,与中华女子行事极为不同,对于男女情事的态度也大胆直白,像极了传说中喜欢勾引男人的狐狸精

《汉乐府》中就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说的就是胡人女子当街卖酒的情景,而且她的装扮很国际化——头上戴着陕西蓝田产的玉簪,耳后戴着罗马产的珍珠。这正体现了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对于中原人们生活的影响。

当时的中原人,本来就有鄙视外来人口的倾向,比如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加上“胡”与“狐”同音,胡人男子多毛且有狐臭,就躺枪成了铁杆狐狸精。如陈寅恪所说:“因其复有狐气,遂改‘胡’为‘狐’矣。”

蒲松龄的故事蓝本就是中土长安。当时长安一带,胡人女子当街卖酒或者做生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汉族女子的习俗大为不同。狐女大多貌美奔放,热情开朗,所以胡人就被死死地按上了狐狸精这个称号,成为此后文学作品中妖精对标的对象。

近代狐狸精多出于陕西,说明了唐宋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就像产生于欧洲的“吸血鬼”,其原型就是外来移民。

警察抓150人后,南宁的鬼火少年骑着自行车去翘头

在南宁的"火车头",每当凌晨来临时,这里就成了中国的洛杉矶。

"火车头"是只有鬼火少年会用的称呼,指的是动物园后面的一个路口,因为摆放着一辆老式火车头而得名。

也许广西和西海岸唯一有联系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一个"西"字儿。但是他就是带着自己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狂野劲儿,在路口上培养除了盆景一样的"thug life"。

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因为修路,这里曾经是个不大的公园的地方,它前面的公路成了封闭路段。最开始只有稀稀拉拉鬼火少年,和三五成群过来围观小弟小妹们。他们在快手上联系,约定好暗号出车。三阳鬼一是最有面子的座驾,是可以在后座拉一个"黑麻麻"最好的工具。大多数是些中学生,他们已经彻底不习惯了和任何长辈或者是成年人的沟通,白天的相处只是沉默或者尴尬地转头走开,到了夜晚,才会骑在摩托车上发泄多余的精力。

"我们开车的当然是讨厌,但是南宁没有给小孩子们玩的地方啦。他们不玩这个玩什么呢?"把我拉向火车头的司机用浓郁的南宁口音这么告诉我。

渐渐地这里开始聚集摇着花手的小美、开跑车轰鸣着汽笛原地飘逸打转的富二代们和喜欢突然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毫无征兆地跳舞的本地小网红,高架下面不大的封闭路段成了城乡结合部的地下Club。

当然这里的主人永远还是那些鬼火少年们,在这里想要收获喝彩,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表演翘头。更好的翘头技术是成为"火车头"核心圈的资本,当然除了技术,可能他们更多仰仗的是胆子和创意。

*图片来源b站@狐臭味的拿铁

这场派对终止于3月17日,南宁警方组织了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当晚50人被捕、150辆鬼火被没收。

但是在18日,第二天,看到他们骑着自行车翘头,换了另一种形式挑衅警察的场景。也许这些鬼火少年们从来没有听过2pac和Wu-tang是什么,但是他们可能比全中国大部分地下说唱歌手都知道《冲出康普顿》的真谛是什么。

*图片来源b站@狐臭味的拿铁

*他们自己制作的表情包

随后火车头被连夜钉上了密密麻麻的减速带,从此之后南宁马路上看见长得像鬼火的车就需要接受检查,警察也开始一家家地走访曾经有些灰色性质的改装店,曾经火车头的几个漏网之鱼的高层也被从家里一路请到了局子里。

对于鬼火少年来说,曾经热闹的火车头,如今也只剩下隔着几百米就能看见的亮着警灯的警车,来来回回,成了维护这里热闹的最后一份子。

大多数人没有资格去评判合适的社会模式是什么样子。对于鬼火少年们和火车头来说,让他们归于沉寂也许是一个更加合理的事情。甚至说火车头的消亡是一个积极有益的事情。但只是偶尔就像那些无力的绝唱——骑着自行车“翘头”的场景,几乎发出了和绝大多数街头文化类似的声音。

来自真正意义上的底层,声嘶力竭却无路表达的,年轻人独有的活力。

这不到一年中火车头的变化很大,它的社区氛围相对独立,从头到尾没有太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足够自主、几乎从头到尾没有看到有太多来自其他人的评价,它的商业结构也都是原生的,由内而外的。

*图片来源柳州晚报)

现在,呈现在南宁街头的鬼火少年和电摩文化,绝大可能地走向了注定的消亡。

它就像是一个盆景,一个相对独立生态系统的实验,展示了一个街头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土壤之中,但不知道它会长出一颗什么样的植物。

长久以来,关于"鬼火少年"的讨论不外乎是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诸如"精神小伙"、"扰民"甚至是"迟早撞死"、"快进监狱"一类带着敌意和戾气的批判;第二种,则是能在中流的媒体报道中反复出现,常常以纪录片和特稿的形式,里面一个年纪不小的记者会对着画面反复强调诸如"留守少年"、"贫富差距","教育不平等"之类的词语。

就像是讲地下赛车的故事总是层出不穷,人们知道这会带来危险和死亡,但是本质上我们对刺激的渴望,像是我们对天性的神往。同样是在一部讲述地下赛车的电影中,有过这么一句台词"这儿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你白天可能是个律师或者医生,但是晚上这儿能让所有人都平等的,只有速度。"

当然鬼火少年还没有资格和真正意义上的地下赛车相提并论,但它就是一个奇葩一样的盆栽,在这个故事里它成长着、也夭折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说法目前为止仍然是少数,只是在逐渐地增加

自从火车头出现以来,我们可以看到舆论一些细微的变化。除了上述的两种声音,一种新的声音出现了。"电摩文化"的标签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和火车头有关的视频中,它和其他南宁地方上各种各样的的电摩风格杂糅在一起,成了南宁这个电动车之都文化的一部分,被来自各地的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

另一部分,就是火车头的视频下面,可以看到许多外来者,几乎是下意识地将它和暴走族、西海岸进行对比。

这不是鬼火少年第一次出圈。但是之前不论是去年的通达路,还是2021年的鸡村新路,或者是2020年的扫把岭,还有2018年的华南城。之前我们从未看到类似的舆论。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审美体系在不断产生进化。

我们终究是一个感性的动物,美国的飞车党和日本暴走族不让我们讨厌。除了因为这两拨人远在天边撞不到我之外,路人的观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初代的鬼火少年可能看起来确实是通常我们认知中的"精神小伙"的形象,奇装异服、锅盖头、瘦、豆豆鞋。但是在火车头的末期,其实很明显能够看到审美再往更加主流的方向靠近。

*图片来源b站@狐臭味的拿铁

在火车头高层中,一个名为道长的男生算是最典型的一位。在专项整治活动中,他的"落网"也一度在圈子里被当作火车头落幕的标志。但从外表来看,他略带婴儿肥的清秀长相,和所有中学生对"常服"的恶劣品味一样——总是上下两件都是深色的运动服。唯独不同的,当他出去玩车的时候,会身披一件黄色的道袍。这成了他的个人特色,同时也掀起了一阵模仿的风潮。

在鬼火的语境里面,对于其他的技术党来说,可能道长成名的路子不怎么有工匠精神。

问起别的鬼火少年,"道长最有名是因为什么?"

"因为他穿着道袍,最有特色,奥对,还有因为他被抓了。"说完他扭着身子,冲着旁边问了一句,"你说他们抓的为什么不是我。"

"那么道长是技术是你们里面最好的吗?"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倒是旁边的稍微年长些的人帮了一句腔。"你说技术肯定谁也不服气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一个特Underground的改装店里,周围环境属于那种抛尸胜地的感觉。南宁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摩之都,足够的沉淀,让整个电摩文化在这里变成体系系统化,是鬼火少年变得更加让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他们把练习翘头分成五个阶段分别叫做"科目一"到"科目五"。

科目一叫做蛤蟆翘,两腿跨在座位上,保持平衡,这个动作腿可以轻微接触地面保持平衡,这个时候甚至可以找个搭档坐在后座辅助保持平衡。科目二是,跪翘,膝盖跪在座位上。科目三单手翘、科目四单手翘旋转,需要把腿放到一边然后依次转动到左右两侧。科目五,则是要让车子成90度,尾架和地面接触,如果可以产生火花,那么毫无疑问,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踏上了火车头的顶点。

不过车子一定要一辆rzs三阳鬼一。这辆原产于台湾三阳机车的踏板摩托变成今天南宁鬼火少年们最向往的座驾。打开"快手搜索",南宁有上百家改车行在打着广告,不外乎是两种形式。一种找一同龄女生画着浓重的粉底和眼妆坐在车子上面,用最低的性价比实现了"香车美女"的效果,点进去是一个年纪稍大的老表给你讲,自己开着鬼一"载黑麻麻回家"的故事。第二种则更加的技术流,密密麻麻的参数,三大件,电池电机框架,写的透明而且清楚。

南宁遍地是改装店,遍地是电动车厂。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电机是由哪个深山老林的厂子里面运出来,由哪个老师傅手工拼接到电焊的框架上的,但是性能什么的,咱都门儿清。

精心地根据自己的手感和情况设计改装方案是地下赛车的精髓。虽然在鬼一下面你看不到系统的改装和设计的方案,但是已经偶尔能看见底下有人煞有介事地讨论着,“我的避震架必须要换了。”

但是不论魔改到什么程度,鬼一的壳子永远是最重要的,那是身份的象征,是鬼火少年的信仰。

让人不解的是,我曾经以为鬼一的流行,是因为专门修改和设计过的"翘头车"。但是问了很多鬼火少年。

"为什么要用鬼一翘头,是因为性能问题吗?是因为头轻吗?"

"就是帅哦。"

在这个回答上所有人几乎出奇地一致。除此之外得不到更多有意义的解答,

假如试图把鬼火的文化和暴走族甚至是西海岸文化相提并论并论,当我们真正地去剖析他们对于"帅"的定义的时候几乎无能为力。

日本暴走族底子是美国六十年代的流行文化。速攻服、飞机头都是我们能看到的那个时代影子。西海岸歌手们直接继承了Disco普及、平权运动的美学遗产,他们早年大多西海岸歌手的制作人就是在嬉皮运动中玩腻了的那批音乐家。更早的美式机车文化里的飞行夹克,能看到一战二战军队里的穿衣打扮的哲学。

我把鬼一这辆车子,给我喜欢机车文化的朋友看。

他的评价是“好像收到了那些二十世纪初,国产机甲动画中里的东西。”

三阳机车固然是个老牌的机车品牌,但是鬼一这个外壳脱离三阳的工艺,在三阳其他的海量的优秀设计中被那些孩子选择出来,一定还是有着独一无二的原因的。

在他们童年的时候恰好碰上2006年电视台禁止播放进口动画。他们的童年几乎伴随着因政策而飞快地成长的那些动画片一起长大。

这里我想再提一下那句已经被我抛弃的概念:留守儿童。他们小学放学回到家,奶奶说,让他自己看电视,打开电视,里面都是国产造型浮夸的机器人。这样的场景变得格外具体。

有着相同的质感。甚至有着一样的行事逻辑,“当外界和我竞争的时候,我就彻底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就好了。”

当然在这故事里,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种意象、一种巧合,而不是一种因果。

*图片来源新京报

这种断代和割裂以各样的角度存在着。

在摩托车圈子里面一直存在这一个说法。

“鬼火少年的泛滥很大程度上因为禁摩令,曾经随处可见的骑手在某个十年突然断崖式地消失了。于是后来的鬼火少年骑上了电摩,没有人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传承。“

当然这带着摩托佬的自我吹捧,只是一种说法。不过把鬼火少年的这些特点放置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气质格外的突出。

*图片来源:南国早报

在我的观察中,留守儿童并不是鬼火少年群体里面绝对的大多数。能冲着记者滔滔不绝“我就是想有点存在感的。”更不是大多数。

他们的大多数很木讷,你一旦向他们提问,他们会很害羞。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似乎很难准确地回答问题。他们会扭一扭,更多的时候用语气强烈地语气助词来代替你的问题。

或者是用某种范式的标准的像是有一个巨大提词器的从网上抄来的回答。

你问他们为什么玩他们会说,“为了帅啊~”你问他们危险么,他们会说“鬼火一响爹妈白养。”

如果在网上聊天,他们的回答总是会用最简短的词语。大多是“好的”、“行”。甚至“不方便”、“没时间”就是比较长的句子了。

其中不是留守少年的人们,和家人的沟通大多也有些问题。

“家里面的人怎么管都管不了,后来也就干脆不说了,只是每次有客人来的时候,他就一句话不说,然后出去躲一两个小时。”

“最后只是和狐朋狗友整夜整夜地不回来。”

这种闭塞已经在一年又一年地积累中变得覆水难收。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陌生的年长者走进他们的世界,然后一个深呼吸,问他说“能不能跟我真诚地分享一下你的爱好。”他们只会抬起眼睛,看看对方,脑海里闪过了一百万中不被理解和接受反馈,然后一言不发地扭头走开。

当我们看到鬼火少年的文化产生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的时候。我希望他能成为品牌、成为联赛、成为审美风格。甚至当这一切发生,它们社会层面上的不良影响也会变小。

“真的,这几年的中国能有个这么纯粹的街头文化不容易。”这是我选题会上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只是或许阻止这一切的,不是政策也不是警察。而是那股子不善表达。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