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醋酸铅溶液治狐臭(醋酸铅治疗皮肤病怎么样)

时间:2024-06-08 16:07:3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夏天在即,腋臭又要开始加重,腋臭的治疗方法汇总,你会选择哪种

腋臭又称“狐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的皮肤疾病。

常见于青壮年,尤其是女性多见。

夏季排汗增加时加重,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6.41%!!!!.

严格意义上讲,腋臭确实算不上疾病,也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影响,

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深深的自卑感,

从而,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目前对于腋臭的治疗方法有十几种,今天就将临床中最常用的方法根大家介绍一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一、腋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什么我有别人没有~

腋臭的发生机制目前公认的两个原因:

  1. 顶泌汗腺分泌物中的有机物被表皮细菌分解生成不饱和脂肪酸所致,其中主要的致臭物质3-2甲基-己酸(3M2H)。

  2. 遗传因素,顶泌汗腺为性激素的靶器官,且雄激素受体是影响腋窝顶泌汗腺活动的最主要的性激素受体;另外大汗腺分泌物气味结合蛋白的合成与3M2H的分泌有密切关系。雄激素受体和大汗腺分泌物气味结合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基因调控关系。

大汗腺模式图

细菌作用于大汗腺分泌物产生味道


二、腋臭治疗方法有哪些?

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及维持时间有很大不同,

下面我就按照治疗效果维持时间的长短进行介绍: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75%乙醇、3%碘酊、10%甲醛液、醋酸铅溶液、洁悠神等。

治疗机理:抑菌、收敛、止汗、防腐、防臭。

优点:简便快捷,易于操作。

缺点:只适用于轻度患者,维持时间短,需要长期反复使用。


【注射疗法】

常用的注射药物肉毒素、无水乙醇。

肉毒素

治疗机理:减少或消除大汗腺的分泌,无水乙醇可使周围组织坏死,从而破坏大汗腺。

优点: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痛苦小。

缺点:因为属于盲穿,注射部位不容易确定,对大汗腺的抑制及破坏不易确定,所以会出现治疗效果不彻底情况。肉毒素在3~6个月会逐渐代谢掉,所以需要每半年注射一次。


【物理疗法】

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冷冻、电离法。

治疗机理:在腋窝局部产生热效应或冷效应从而达到破坏大汗腺的目的。

治疗优点:出血少、感染率低、疼痛轻、遗留瘢痕小。

治疗缺点:操作者要求较高,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完全消除。


【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式:腋窝全层皮肤清除术、腋窝单个/双个平行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成形术、

腋窝皮下汗腺层搔刮术、腋窝皮下汗腺抽吸术。

治疗机理:直接清除大汗腺。

治疗优点:治疗彻底,多数不需要反复治疗。

治疗缺点:治疗较为痛苦,部分会留有明显的疤痕。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切口越来越小,达到了美观及疗效的更完美结合。


最后总结一下:腋臭治疗每个人的期待值会有差别,所以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会不一样。对于腋臭症状本身不明显,以及不觉得对生活有影响的中度患者,可以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且心理负担及压力较大的患者,如果追求快速彻底的效果,手术治疗首选,如果对手术较为恐惧,且时间、金钱较为充裕,不妨选择肉毒素注射或微波、激光治疗。

欢迎大家关注《皮肤科普讲堂》

女孩治疗腋臭的方法

生活中很多人顶泌汗腺较多,又多分布在腋窝处,就形成了腋臭。多见于青年女性,夏天是狐臭朋友“原形毕露”的苦难季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如鲜花般纤美的女生来说,其烦恼更是不堪言语。那么女孩腋臭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女孩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干燥,经常用些有抗菌作用的花露水或爽身粉,这样就可减轻或闻不到臭味。平时注意稳定情绪,减少出汗,不吃或少吃大蒜、大葱、洋葱、浓茶、烈性酒等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也可减轻臭味。

女孩如果是自己经常洗澡很注意卫生但身上仍有一股怪味时,应想到有无类似疾病的可能性。腋臭是一种遗传病。如果父母一方有腋臭,子女1/2也有腋臭,但子女若能幸免时了,他们的后代也就不会有遗传。减少大汗腺的分泌和抑制表面皮肤微生物的繁殖是治疗腑臭的原则。

女孩腋臭治疗方法:

(1)外用药物。常用于止汗的药物有3%~5%福尔马林液、0.5%醋酸铅溶液、5%明矾溶液等;也可用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如0.5%新霉素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等,每周1~4次局部涂擦。

(2)物理疗法。如浅层X射线照射局部,使大汗腺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局部冷冻疗法,原理同上。

(3)手术疗法与局部酒精注射疗法。其共同作用是破坏大汗腺。此法宜在20~40岁年龄段施行。

通过上述介绍女孩腋臭的治疗方法,有狐臭的女生们应该放心了,如果女生们有打算进行去除狐臭的手术,腋臭专家告诉爱美的女生们,要想彻底的治愈狐臭,像一朵漂亮的鲜花拥有沁人心脾的香味花,请及时到医院治疗吧!如有什么问题可通过私信了解更多。

十二种常见有毒的矿物类中药(中)

【桃花岛陈药师按】矿物类的中药在中医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近些年对矿物类中药特别是有毒矿物类中药的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必须引起临床医师以及制药行业的重视,本章节汇总了常见有毒的矿物类中药别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以及用法用法和致死量进行了分述。一、砒霜

【别名】砒黄、人言、信石、红矾。
【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成得无臭无味,为白色霜状粉末的三氧化二砷精制品。注:信石有两种,一种是红信石,又称红砒,红矾,“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它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一种是白信石,又称白砒;
【产地】砒霜分布于湖南、江西、贵州。
【性味归经】味辛酸、性热、有剧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以毒托毒,蚀疮去腐,截疟抗疟,劫痰平喘。
【主治】常用于痔疮,瘰疬,痈疽恶疮,走马牙疳,癣疮,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每日量1-3mg。
【致死量】口服0.01~0.05g即可发生中毒,致死量为60~200mg(0.76~1.95mg/kg)。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含三氧化二砷。

砒霜

二、水银
【别名】白澒、姹女、澒、汞、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等。
【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是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到。
【产地】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寒、有大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攻毒杀虫,疗疥。不可内服。
【主治】常用于疥痹,梅毒、恶疮肿毒,疮疥,烂脚臁、痔瘘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不宜内服。孕妇禁用。
【致死量】成年人的致死量一般在0.3—0.5ml,小孩子的致死量一般在0.1ml。
【主要成分】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并含有微量的银。

水银

三、红粉【别名】红升丹、升药、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升丹、红升、小红升、红粉、红升丹(红色者称红升丹)、黄升丹(黄色者,称黄升丹)等。【来源】由水银、硝石、白矾混合炼制而成的红氧化汞(HgO)。附制备:取水银、硝石和白矾各60克。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再将瓷碗倒扣在锅上,碗与锅 交接处用浸水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赤石脂或石膏等物稍加潮湿封固,碗底上放白米数粒。重新用火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黄色。去火,放冷,除去泥封。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粉”,碗中部黄色升华物为“黄升”,碗底块状物为“生药底”。刮下,分别密封于干燥处避光贮存。【产地】湖北、湖南、江苏、河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有毒。归脾肺经;
【功效】拔毒祛脓,去腐生肌,燥湿杀虫。属拔毒生肌药。
【主治】用于治疗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孕妇禁用。
【致死量】对人的致死量为0.1~0.7g。
【主要成分】由氧化汞和硝酸汞组成。

红粉

四、雄黄【别名】黄食石、石黄、黄石、鸡冠石、熏黄、腰黄、黄金石、天阳石、四硫化四砷等。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结晶矿石,主含 硫化砷
附注:雌黄是含三硫化二砷与雄黄的共存,全体淡黄色,疗效与雄黄相似。
【产地】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胃、肺经;
【功效】解毒杀虫,熄风止痉,辟秽疗疮。是一味攻毒杀虫止痒药。
【主治】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症。解毒能力极强。
【用法用量】雄黄应水飞入药,煅后生成三氧化二砷而使其毒性剧增,故入药忌火煅。雄黄内服时入丸散,常用量为0.05~0.1g。外用时,取适量雄黄,研末敷于患处,或调涂。雄黄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致死量】中毒量为0.005-0.05g,致死量为0.1-0.2g。
【主要成分】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还含有少量铝、铁、钙、镁、硅等元素。

雄黄

五、轻粉【别名】汞粉、水银粉、峭粉、腻粉、银粉、扫盆、甘汞、白雪、白灵砂等。
【来源】为水银、明矾、食盐等用升华法粗制成的氯化亚汞化合物的结晶(Hg2C12)。
【产地】主产山西、陕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寒、燥烈有毒。归大肠膀胱经;
【功效】攻毒杀虫、逐水退肿、通便消积。
【主治】用于疥痹,黄水疮、梅毒,恶疮、疮疥、疮疡溃烂以及水肿、大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内服每次0.1-0.2克,入丸散剂。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致死量】成年人的致死量为2-3g,小鼠半数致死量为410mgkg,大鼠为1740mgkg。
【主要成分】主要含氯化亚汞,化学上又名甘汞。

轻粉

六、铅丹
【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等。
【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铅Pb3O4)。
【产地】产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咸微寒、有毒。归心脾肝经;
【功效】解毒收敛、生肌截疟、坠痰镇惊。
【主治】治痈疽,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汤火灼伤,惊痫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等。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熬膏。内服:入丸、散0.3‑0.6g。
【致死量】临床铅丹中毒量为0.04g,口服给药,每天约2mg,连服数周后,可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可溶性铅盐(如醋酸铅)的致死量为20g,而微溶性铅盐(如碳酸铅)的致死量为30g。
【主要成分】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铅丹

铅丹

七、密陀僧【别名】蜜陀僧、没多僧、炉底、银池、淡银、金炉底、银炉底、金陀僧等。
【来源】系由方铅矿氧化而成。药用品多用铅为原料加工粗制成的氧化铅。
【产地】主产甘肃厂坝、青海锡铁山、湖南水口山、广东凡口、云南金顶等地最有名。药材生产主要在湖南湘潭、长沙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咸、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解毒杀虫,收敛防腐,燥湿生肌。
【主治】 主要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敛,口疮,湿疹,疥癣,狐臭,汗斑,䵟黯,酒皶鼻,烧烫伤、痔疮、肿毒、狐臭、创伤、久痢、溃疡、湿疹、惊痫等。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研末,1--3分;或入丸、散。
【致死量】可溶性铅盐的致死量为20g,密陀僧中毒量2-3g。
【主要成分】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密陀僧


八、硇砂【别名】紫硇砂、北庭砂、赤砂、黄砂、狄盐、气砂、透骨将军、戎硇、白硇砂、淡硇砂、岩硇砂等。
【来源】药材有紫硇砂和白硇砂两种。紫硇砂为紫色食盐,白硇砂为含氯化铵类的一种矿石,通常称硇砂者一般指紫硇砂而言。
【产地】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白硇砂主产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主销华东。紫硇砂主产于青海、西藏主销全国。
【性味归经】味苦、性咸、平,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消积破瘀,软坚散结、去翳消赘。
【主治】 主要用于癓瘕积聚、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翳障、息肉、赘疣等。紫硇砂多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多用于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宜慎,入丸、散,1-3分,不宜过量。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孕妇禁服。肝、肾功能不全及溃疡病患者慎服。生品有腐蚀性,忌内服,只作外用。
【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生紫硇砂的半数致死量为3.20g/kg,水制品为3.33g/kg,醋制品为3.42g/kg,白硇砂为0.76g/kg。白硇砂与紫硇砂及其炮制品之间毒性差异较大。
【主要成分】硇砂主要含氯化铵(NH₄Cl);尚含Fe³⁺0.005%。

紫硇砂

白硇砂

九、朱砂【别名】 丹砂、辰砂、丹粟、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等。
【来源】为天然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的矿石,主含硫化汞(HgS)。
【产地】朱砂一般指辰砂,贵州的铜仁、湖南的辰溪、沅陵和麻阳是辰砂的主要产地。此外在湖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生产。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镇心安神、消肿解毒。
【主治】 主要用于心火亢盛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多梦以及癫痫等证,为重镇安神药,还用于小儿急慢惊风以及痈肿疮毒、口舌生疮、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疥癣等症。
【用法用量】朱砂内服时,常规量为0.1~0.5g,不入煎剂。朱砂外用时,取适量朱砂干掺,或调敷,或喷喉。朱砂一般多入汤剂,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
【致死量】朱砂的半数致死量为10g/kg。成人服用超过4克就会中毒。如果长时间服用有可能导致中毒。朱砂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吐血、口臭、咽痛、流涎等症状,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坏死,齿龈肿痛、溢血、溃烂,上腹部有烧灼感、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甚至胃穿孔。
【主要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

朱砂


十、明矾【别名】白矾、枯矾、矾石、生矾、矾精、柳絮矾等。
【来源】为天然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体。白净者为明矾。煅明矾(又称枯矾):取洗净的明矾,放入砂锅中加热,熔化后煅至干透,然后取出切碎。
【产地】主产于中国陕西、安徽、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有毒。归肺、肝、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主治】 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可止血、止泻、化痰。适用于湿疹瘙痒、疮疡疥癣、便血、吐衄、崩漏、久泻久痢、痰厥、癫狂、痫证、湿热黄疸等。有“外科圣药”之美称。
【用法用量】内服1一3克。入丸散。外用适量。可研末撒,调敷或化水洗。内服多生用,外用多煅用。
【致死量】中毒量10g以上,口服0.65-0.97克可产生严重中毒。中毒潜伏期约1-2小时。中毒早期可见低热,全身不适,厌食,头昏,恶心,腹胀腹痛,肛门痛,排尿困难,甚则呕吐,腹泻水样便。大量内服可见口腔、齿龈、喉头糜烂,食道疼痛,出血性胃肠炎,出现虚脱,甚至死亡。
【主要成分】明矾石主要成分为碱性硫酸铝钾[KAl3(SO4)2(OH)6],其中氧化钾(K2O)11.4%,氧化铝(Al2O3)37.0%,三氧化硫(SO3)38.6%,水(H2O)13.O%。白矾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明矾

十一、胆矾【别名】毕石、石胆、基石、石液、蓝矾、黑石等。
【来源】为天然硫酸盐类矿物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在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透明的结晶,即得。人工制造者,可用硫酸作用于铜片或氧化铜而制得。
【产地】主产于云南、山西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酸、性寒,有毒。归肝胆经;
【功效】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主治】 主要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误食毒物、风眼赤烂,口疮、牙疳、胬肉、疮疡不溃等症。
【用法用量】温水化服,0.3-0.6g。外用适量,煅后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孕妇体虚者禁用。
【致死量】对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0g,但有时3-15g,即可发生中毒。中毒潜伏期为15分钟到1小时。本品过量摄入可引起中毒,内服后能刺激胃壁神经,引起反射性呕吐,可致脱水和休克,胃黏膜受损甚至造成急性胃穿孔。
【主要成分】主要含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胆矾

胆矾

十二、白降丹【别名】降丹、降药、水火丹等。
【来源】为人工炼制成的二氯化汞(HgCl2)及氯化亚汞(Hg2Cl2)的混合结晶。其原料为朱砂、雄黄、水银、硼砂、火硝、食盐、白矾、皂矾等。
【产地】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有毒。归脾经;
【功效】拔毒生肌、消痈溃脓、祛腐腓脓、杀虫。
【主治】主要用于阳证疮疡荔及瘰疬荔形成瘘管,久不收口以及疔疮、瘰疬、脓成不溃、痈疽发背、腐肉难消、风癣疥癞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一次0.09~0.15g,撒布疮面,用膏药盖贴或敷料包扎;或加工搓制成药丁、插入疮口。
【致死量】白降丹主要含氯化汞,人体吸收过量后可引起毒性反应,氯化汞的成人中毒量为0.1-0.2g,致死量为0.3-0.5g。
【主要成分】主要含氯化汞及氯化亚汞。

白降丹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