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向我倾诉,她以前很开朗活泼,最近却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让她闷闷不乐,一直不敢跟身边的朋友、同事聊天说话,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出门。我就问她什么事情?她说她跟一个闺蜜一起吃饭,闺蜜说她嘴巴里味道很重,很难闻!她听好很尴尬,饭都没吃好,回家不停的刷牙漱口,自己也越闻越有味道,自从这件事后,她都不敢跟身边的朋友多说一句话。
她问我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口臭的问题?
确实,口臭就像狐臭一样,散发出一股怪怪的味道,让人很尴尬,生怕被别人说起这个事。
今天,邓医生就来给大家谈谈口臭:
口臭是什么?口臭是指呼吸时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所散发出的臭气,又称为口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
口臭产生的原因?口臭包括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生理性口臭常见于不良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造成舌背的菌斑增多、增厚所引起,服用大蒜、洋葱等食物以及吸烟等引起。
而病理性口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口腔,据统计,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有牙龈炎、牙周炎、残冠、残根、虫牙、不良修复体等的人,由于口腔内细菌分解残留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从而产生臭味;同时舌头上也可能藏有残留的食物,长期不清洁也会导致口臭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一些疾病也会产生口臭:1.扁桃体炎、上颌窦炎、鼻炎;2.患有糖尿病的,有时呼出丙酮味气体;3.尿毒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4.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急慢性胃炎的可出现酸臭味;5.化脓性支气管炎,肺脓肿等,可经呼吸道排出臭味;
如何治疗口臭1.找口腔科医生
大部分口臭的原因来自口腔,所以想根本解决,就必须找口腔科医生帮忙,将虫牙补好,行全口洗牙去除牙结石以解决牙龈肿胀发炎,拔除不能保留的残冠残根,拆除制作不良的修复体,还一副良好的牙齿,健康的牙龈。
2.靠自己
平时多刷牙,一天至少2次,并养成良好的饭后漱口习惯,刷牙的同时还应刷舌苔,轻轻刷洗舌头,移除衰老细胞、细菌和食物残渣。
3.多喝水
口干时明显感觉味道加重,因此要多补充水分,适当吃些酸性食物,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具有清洁牙齿和天然杀菌的作用。
4.食物水果除口臭
薄荷、柚子、茶叶、山楂、海带、柠檬等食物水果,可清新口气,建议多使用。少进食大蒜、洋葱等味道重的食物。
5.多嚼口香糖
口香糖可以说是口臭急救必需品,不仅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还可清新口气,关键是方便携带,即刻有效。所以有口臭的人,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口香糖,以备不时之需。
6.治疗其他疾病
如患有胃溃疡、急慢性胃炎、鼻炎、扁桃体炎、糖尿病等疾病,应及时找相关科室治疗。
口臭确实很尴尬,但学习以上6点,就会还你一口清新口气!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留言,邓医生一定会抽空帮大家解答。
写文不易,分享是美德,既可以让我的劳动果实传播的更远,又无形中帮助哪些正好需要的人,点赞是你对我最好的认同,关注我,每天给你分享牙科科普,邓医生在此谢谢你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
挤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中,
突然一阵异味飘来;瞬间内心痛苦得像个200斤的小笼包。
或者你去购买东西的时候,
当有人跟你对话的时候,
从口腔内突然飘出一阵异味;
emm……
这一切体验
是真的让人感觉非常糟糕。
炎炎夏日味渐浓
失去了厚衣服的遮蔽
再被燥热的空气一升华……
在浓的香水都掩盖不住身体的异味
就算本身没有狐臭,但夏季我们总是避无可避的遇见它,最明显最突出的地方,应该是非地铁和电梯莫属,公交车上你还可以开个窗,可是在电梯和地铁这种密集又封闭的环境时,那种窒息感极度强烈。
狐臭,在医学上称作“腋臭症”,是分布在体表皮肤的大汗腺分泌物中产生散发出的一种特殊难闻的气味,简言之,狐臭是细菌和大汗腺分泌物共同作用产生的,狐臭是一种病,与脏没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大汗腺分泌物本来是不臭的,当分泌物被体表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分解后,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才是真正的来源。
这里要补充一个事实,其实狐臭是大多数,没有狐臭的才是少数派!
狐臭在古时又写作「胡臭」,从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的汉人都认为只有胡人才会得这种臭毛病。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流行病学大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发现,90%的白人和99.5%的黑人都是有狐臭的,中亚人种也几乎是一半一半,就只有在远东,没有狐臭成为大多数,而狐臭成为少数。
狐臭的突变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 (蓝色=有狐臭,黄色=没狐臭) ▲图片来源:www.unz.com
所以狐臭的人儿啊,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世界那么大,还有诗和远方的病友们啊!
狐臭改善缓解方法:
1.现在医疗技术发达,备受狐臭折磨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风险性小,效果立竿见影!
2.对于轻症的,经常沐浴,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更换袜子、贴身衣物即可,尽量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洁净,多穿棉质、吸汗性强的衣物。
3.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可外用局部湿敷或直接外用具有消炎抗菌的用品缓解异味,也可用止汗露阻止汗液的过度分泌,达到缓解异味的效果,但是这个缓解方法不能作为医治方法,严重的还是要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医治,以防遗传下一代。
4.重要的一点,狐臭朋友在狐臭的日常护理中一定要穿宽松的衣服。青年男女喜欢穿紧身衣、牛仔类衣服等,导致皮肤与衣服紧贴,阻止了分泌液的挥发,特别是夏天使这些局部温度高、湿度大,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促使一些细菌滋生、分解,而产生特殊的异味加重。因此,穿宽松的衣服对狐臭恢复是有帮助的。
日常护理缓解异味:
1、注意个人卫生,勤沐浴、勤换衣。
2、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
3、衣着要透气凉爽,出汗后及时擦干,
4、要保持心情开朗,且不宜做剧烈运动。
5、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几次,破坏细菌生长环境。
6、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经常生气,会影响身体平衡,过于焦虑紧张,人容易出汗,会刺激汗腺的分泌,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预防方法。
口腔保持清新的味道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特别重要,当你和客户或者同事说话的时候,口腔散发出来的异味真的很可怕。我觉得口气的杀伤力真的比体味更可怕,它是直接扑面而来!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口腔中如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等可引起口臭。这是因为深龋窝洞内、不良修复体悬突下常残存食物残渣和菌斑,细菌经过发酵分解,产生臭味。牙周病患者常伴有大量的牙石、菌斑,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硫化氢和氨类等而产生臭味。
另外,口腔多处溃疡也易形成口臭。口腔易溃疡多半是个人体质所致,但也可能是肿瘤或其它病因引起。若只是单纯因体质引发口腔溃疡,只要按时涂抹医生开的药膏至伤口痊愈,即可改善。
新陈代谢疾病也常是造成口臭难以消去的元凶之一,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里,糖分比一般人高出许多,相对的,也易造成细 菌滋生,进而并发蛀牙、牙周病等口腔问题而导致口臭。再者,患者本身血糖太高,代谢时会产生像烂苹果味或酮味等难闻气味。想改善口气,必须从源头做起,控 制血糖,即可有效改善这些情况。
夏天口臭怎么办
1、平时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前饭后漱口的习惯,特别是注意剔除残留在牙缝中的残留食物,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最易引起口臭。
2、改善肠道,食物主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3、每天要喝一定量的水,保持口腔湿润,嘴里比较干也会引起口臭。
4、含茶叶改善口臭,取几片茶叶含在嘴里2-3分钟后取出,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5、空腹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空腹易导致口臭。
6、有顽固性口臭的人,应坚持每顿饭后刷牙。
7、平常在紧张的工作中,到休息日空下来,很多人都有爱睡懒觉的习惯,形成不规则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按平常的8小时睡眠时间,不要时间过长或者过断,否则也容易引起口臭。
8、在两餐之前,吃些维生素丰富的含水分的水果可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口臭。
夏季还有这些臭味形影不离一一
头油
头发是人体的第一视点,可是却经常被忽视,它时时暴露在外,出入于混杂着各种气味的场所,成为外界异味的第一受害者。夏天爱出汗,头发也容易变得油腻。即便每天洗头发,但到了晚上,头发就打结,闻上去,也有股酸酸的味道。
抽烟、熬夜和刺激性饮食也会提升头皮的油脂分泌率,并伴随着因毛孔堵塞而导致的头皮瘙痒,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措施:
每天洗头前把头发用热毛巾包起,让头皮的毛孔充分张开。然后用指腹按摩头皮,把毛孔里的油脂彻底清除出来。此外夏天洗头建议用热水,不要因天热就改用冷水。随身携带一把梳子,当你感觉自己头发有异味时,可以用梳子梳理头发,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含植物萃取成分的深层清洁洗发精,可深层净化发丝并去除多余油脂,同时调理头皮油脂分泌,天然花草香还能让头皮散发洁净气息。若想急救头油臭味,可使用头皮干洗产品作为临时清洁,所含的植物香氛也有助掩饰异味。
脚臭
虽说脚很容易出汗,但臭味的罪魁祸首却是细菌。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这样就会发出一种臭味。若鞋子不透气,空气不流通,臭味就会越积越浓,臭气异常强烈如果不注意,长期下去脚臭会发展成严重的脚气。
应对措施:
要想脚不臭,要少穿塑料鞋。穿袜子,尽量穿薄的、棉质袜子。最好穿布鞋、运动鞋,更吸汗。鞋子1~2天换一双,脱下的鞋子放阳台暴晒,杀菌去味。有脚气或脚癣者,还可在平地上铺晒细沙,晒热后再用来烫脚,能有效治疗脚气、脚癣。
汗臭
医学研究表明,汗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清洁工作不到位,皮肤表面的细菌会以泌离的油脂和角质为食,随着化学作用,身体会散发出令人不快的异味。夏天使用空调,出汗的机会很少,人体汗腺机能下降,恐怕已不知道该如何分泌好质量的汗水了。
应对措施:
加强清洗,出汗多时勤洗澡、更换衣物。盆浴时,也可在热水中倒入2-3汤匙食醋,搅匀后入浴,次日汗液不易氧化发臭。
私处异味
健康女性私处一般没什么味道,但是阴道炎、白带过多的女性,会产生异味,夏季更明显。阴道炎、白带过多,其分泌物里会含有大量蛋白质,经过细菌分解,就会产生异味。白带过多、发黄、看着“乱糟糟”的,一定要去医院看看有没有疾病。
应对措施:
可用市面上品质好的私处洗剂清洗,能帮助祛除异味,但要注意不能滥用。还可以用马齿苋、蒲公英,清洗干净后煮水10分钟,过滤后用以清洗私处即可。
如果不幸摊上“异味”这个标签,多少都会有过尴尬和忧愁的经历,尤其是高温天,异味不管轻重都是无处可藏的。收好这篇并认真执行,之后的每一天都会更轻松。
生活中,我们碰到口臭、牙周炎、牙龈出血、鹅口疮、口腔溃疡、龋齿、牙菌斑等口腔疾病,除了都是发生在口腔里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吗?
好多人可能会想到说都需要看牙科医生,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决定着如何更好去防治,那就是口腔菌群紊乱。
食物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营养师也可以出手调理!
口腔里居住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体
在口腔中,居住着大约超过700种的微生物,这个数量仅次于肠道,是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细菌、真菌都是口腔中的主要成员,它们定植在口腔中的坚硬表面(如牙齿)以及较柔软的组织中(如口腔黏膜)。
当口腔菌群遭到破坏,念珠菌作为真菌代表就会趁机捣乱,变成“坏人”,当它联合变异链球菌(龋齿的病原菌)一起时,经常会引起龋齿;当它联合口腔链球菌一起时,会损伤口腔黏膜,就会鹅口疮;当很多的坏细菌一起附着在牙面上时,就容易形成牙菌斑;当口腔中的很多坏细菌异常发酵,产生氨、吲哚、粪臭素、硫化物等臭味气体时,就是口臭。
所以这些口腔疾病很多都与口腔微生物有关。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口腔微生物呢?我认为第一因素是饮食,尤其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的饮食。
1.高糖饮食
人们在谈到牙齿时,肯定会说:“糖吃多了,牙齿会坏掉。”确实,有些孩子因为吃糖吃多了而导致龋齿,但也有些家长说从小没给孩子吃糖,为何牙齿还是龋齿了呢?其实对于这个“糖”的理解,绝不仅仅是糖果,还包含碳酸饮料、精白米饭、精白米面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这些淀粉和糖可是口腔微生物的最爱,当你吃完后有残渣滞留口腔,它们饱餐后就立马繁殖,然后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腐蚀牙齿,在坚硬的牙齿上去打洞,让牙齿表面变得不平整,慢慢地形成了龋齿。那些酸性物质同时气体是很像放坏了的鸡蛋,恶臭无比,所以还有一股臭味。
2.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食物,特别指爱吃肉,这些肉类食物也是坏菌喜欢的食物,有助于坏菌繁殖,很容易的导致菌群失衡。它会帮助分解产生氨、氮、磷、硫、氯等酸强性代谢物,会腐蚀牙齿,以及也有尸氨(死尸的气味)和腐氨(腐败气味)等较明显臭味气体。当然这种臭味不一定全部直接来自口腔,还可能是因消化系统弱,如有消化不良或者胃炎,不能轻松及时消化高蛋白食物,而导致腐臭。
插个小话题:在《肠菌小心思》一书中看到几个统计说,口臭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27.5%,爱吃肉的西方国家,口臭发病率更是高达50%。口香糖最初也是来自西方国家,这可能与他们高比例的口臭患者有关系,除此外,狐臭也是绝对猛,所以香水出自西方也可能处于高蛋白饮食有关。
3.吃太多加工、不新鲜的食物
与此对应的就是缺乏有益菌喜欢的食物,即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主的食物。
自然养生践行者西木博士曾到访过11个国家,发现常年生活在一些原始部落、遵循当地传统饮食的人们,并没有向我们现代人一样天天早晚刷牙,但那里的人并没有发现龋齿问题,也没有牙弓畸形问题。他在《从治疗到自愈》一书中总结说:新鲜、本地产、未经加工是他们饮食的主要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不加工、新鲜的食物是我们所遵循的最基本饮食要求,对口腔菌群或许也是有利的。
4.吃滚烫或者过辛辣的食物
除了塞在牙缝里的肉丝,也可能是来自口腔本身拥有的肉,对于细菌来说,并不关心是来自食物还是人体,只要出现坏死组织或者脱落细胞等都可能成为一些细菌的食物。而滚烫或者辛辣,都会对口腔黏膜或者牙龈造成一定损伤,由此容易产生炎症,为一些细菌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以牙龈炎、牙周炎就会随之而来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那么多种类的牙膏、牙刷、牙线等产品,种牙补牙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哪怕是天天刷牙,口腔疾病的人还是很多。
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家卫生健康委还专门印发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把口腔疾病的防治也上升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部分,可想口腔问题的严峻性。
我认为,平时的刷牙、漱口能对一些食物残渣进行清除,但保护口腔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刷牙和护理,而在于整体的营养饮食,创造一个健康的口腔菌群才是关键。所以饮食上建议:
1.低糖或彻底戒糖,不喝任何含糖饮料或碳酸饮料,少吃精制谷物,尤其是很软、很碎或很烂的食物,以免黏附在牙齿或牙缝间使之发酵酸化,当然特殊人群除外哦。
2.多吃新鲜、不加工、天然、整个的蔬果。例如吃苹果时最好连皮整个一起啃,在锻炼咀嚼肌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分泌一些有助于清理牙齿的物质。
有研究人员收集36名唾液分泌显著减少的人和14名无口腔疾病的口腔清洗样本,发现口腔菌群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口腔唾液减少对口腔菌群会有影响。所以我们吃食物时候尽量多发挥牙齿的作用,去多咀嚼,去多分泌唾液哦!
3.均衡多样的饮食。微生物研究者段云峰在他的《肠菌的小心思》书中提到说:有人收集了182名受试者的口腔冲洗物并检测了其中菌群的组成,结果发现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及VC的摄入与口腔菌群的数量和菌群的多样性有关,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越多,口腔中β变形菌门(很多病原菌是属于这一种)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富更高,而维生素C及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E)含量越多,口腔中梭杆菌纲等细菌也越多。
我们可以理解为,饮食会影响着口腔菌群组成,最好是多样均衡健康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且平衡。
除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外,还推荐可经常食用深海鱼类、贝类、骨髓、筋骨,种子等食物,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每周尽量多的吃不同种类的多种食物,目标每周30种以上食物。
最后总结,我们每个人的口腔健不健康,其实与口腔中的微生物群体密切相关,而影响口腔微生物,除了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外,更重要在于我们的每日饮食。我们的饮食是否健康,决定着口腔微生物的造反能力以及也会影响着口腔疾病的恢复能力哦。
当然影响口腔菌群除了饮食因素外,也还有其他因素,诸如滥用抗生素、长期吸烟及本身存在的其他疾病等等,都会加剧或者影响产生口腔疾病的其他因素。
影响因素虽然多,但是我们用心呵护、健康饮食,在疾病路上我们可以省不少心,除了口腔疾病,其他疾病也会远离我们!愿我们吃嘛嘛香,笑口常开!
更多饮食营养健康的原创文章可以关注我@营养新肠识,如果内容对你有启示,感谢点赞支持!
参考文献:
1.段云峰《肠菌的小心思》;
2.西木、杜国强、施南峰共同编写的《从治疗到自愈》。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