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维医狐臭(狐臭顾问)

时间:2024-03-22 11:12:1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白癜风、痤疮、银屑病、腋臭、脚气怎么治?该如何用药?

有关皮肤病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皮肤病的种类繁多,致病因素也纷繁复杂,发病率高,但大多病症轻,不致命但是长点小疹小痘痒得难受。

今天好药师将全方位地为大家讲解白癜风、痤疮、银屑病、腋臭和脚气的病症、病因及推荐治疗方法,对该病症有疑问可在好药师微信号中咨询医师。【篇幅较长,建议收藏】

本文仅供参考,因个人情况不同请遵医嘱用药及治疗!

皮肤病的致病因素

一般因素

1、种族、性别与年龄

皮肤病的发病率可因这三种因素差异而不同。

如:白种人基层细胞上皮瘤发病率会高于有色人种;SLE等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女性会高于男性;中老年人的皮肤肿瘤发病率较年轻人较高。

2、职业

各行各业的有害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患上皮肤病的几率也不相同。

如: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更容易患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皮炎)。

3、季节与社会因素

随着季节的交替,各种皮肤病出现的几率和频率会有所改变。

如:冬天容易得冻疮、银屑病,夏天则是真菌性皮肤病较多。

常见病因

1、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压力、摩擦、温度变化、放射、光照、磁力、热辐射等等;

化学因素包括:化学试剂、酸碱度、腐蚀性药剂等等;

生物因素包括:寄生虫、微生物感染、蚊虫叮咬、病毒感染等等。

2、食物因素

有些食物的禁忌搭配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遗传因素

鱼鳞病、白化病等有明显的家族史。

4、精神因素

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发病密切相关。

5、内分泌因素

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常见皮肤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由于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机制还不清楚。

病因:

尚不明确。研究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

1、遗传;

2、自身免疫病;

3、精神与神经化学因素;

4、黑素细胞自身破坏;

5、缺乏微量元素;

6、其他因素。

病症:

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病变好发于受阳光照射及磨擦损伤部位,病损多对称分布。白斑还常按神经节段分布而呈带状排列。除皮肤损害外,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也常受累。

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女性外阴部亦可发生,青年妇女居多。

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

(1)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

如甲氧沙林口服后照射紫外线。

0.1%甲氧沙林溶液用于白癜风,患处涂擦1-2小时后,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患处,每日一次,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白癜风胶囊,成分为补骨脂、黄芪、红花、川芎、当归等,本品益气行滞,活血解毒,利湿消斑,驱风止痒,用于治疗白癜风。

甲氧沙林

白癜风胶囊

(2)大剂量维生素

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长期服用。

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们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生,预防贫血发生)。

维生素

2、手术治疗

皮损稳定无进展的患者可行自体表皮移植手术。

3、物理疗法

采用窄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或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

痤疮(青春痘)

痤疮,也称“青春痘”“粉刺”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病症: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治疗建议: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维A酸类

2、口服异维A酸

对于严重的痤疮,口服异维A酸是标准疗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方法。疗程以达到最小累积剂量60mg/kg为目标。

异维A酸适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亦可用于毛发红糠疹等疾病。

异维A酸

3、日常护理

每日一到两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不要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

病因:

尚不明确,本病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

2、感染;

3、免疫异常;

4、内分泌因素;

5、其他因素。

病症:

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治疗建议: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而各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1、外用药

新发的面积不大的皮损,尽可能采用外用药。药物的浓度应由低至高。选用哪一种药,要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病情。

(1)维生素D3类似物

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

卡泊三醇

(2)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

(3)维A酸片

主要成分为维A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同时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藓、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

维A酸片

2、物理疗法

可应用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MA),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疗法,水疗等。

腋臭

腋臭,也称臭汗症、狐臭。

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

病因:

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与多汗症伴发,常见于足跖和趾间部位,因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臭味。

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

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导致的臭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病症:

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

治疗建议:

1、轻者不必治疗,勤沐浴,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疗局部多汗为主,如外用腋臭粉、20%~25%氯化铝溶液等。可杀菌和减轻臭味。

腋臭粉成分为红粉、白矾、丁香、石膏、龙骨。功能主治为辟秽,除臭。用于腋臭。

腋臭粉

3、腋臭严重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治疗。

脚气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具有传染性,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

病因:

脚气的病因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病症: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建议:

糜烂型:

应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皮肤干燥脱屑后再用复方雷琐辛擦剂、1%克霉唑霜等药物。

克霉唑

水疱型:

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雷琐辛擦剂、1%克霉唑霜等药物外涂;

复方水杨酸

角化型:

可使用各种抗真菌软膏,为了提高药效,晚上可以用塑料袋套在脚上,早晨再取下来;

达克宁

以上推荐用药仅作为参考,具体病症请务必咨询医师后对症用药!

手术?非手术?“狐臭”治疗正当时

“烟柳春风碧水,竹外桃花山野……”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年轻的你我,岂可辜负那颗奔放的心……但是,有时候挥之不去的“异味”,让我们不得不远离对自由的向往,甚至严重干扰工作、生活、学习。腋臭,自带让人难以启齿的尴尬。同事的窃窃私语、公共场所异样的目光、家人的冷嘲热讽、相亲对象夹包狂逃、恋人的嫌弃,有异味的人深深知道,自己有多么受挫,多么自卑沮丧。

腋臭又称狐臭,臭汗症的一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见于青壮年,周围他人能闻到异味或手摸腋下后有难闻气味,腋下汗液发粘,内衣异味或发黄,出汗后汗味较重较咸,腋毛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当环境温度升高、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心情抑郁时,不自觉出汗增多,异味更浓。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及妊娠期由于大汗腺分泌旺盛,异味加重。

腋窝汗腺分为外泌汗腺(因体积较小,亦称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因体积较大,亦称大汗腺)。腋窝部位异味的来由主要是腋窝处大汗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被局部细菌降解而产生的。另外,大汗腺还分布于:会阴部、外耳、鼻翼等部位。由于腋下比较隐蔽,相对而言细菌比较容易滋生。

除了刮除腋毛、喷香水等一般方法外,在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主要原理是抑菌、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部分破坏毛囊或汗腺组织。外涂药物主要有佰迪清、艾叶、1%聚维碘酮、1:8000高锰酸钾、0.5%新霉素等,还有激光如射频、点阵、等离子等,冷冻以及其他物理治疗。由于表面寄生细菌容易耐药,激光等受波长限制无法完全破坏深层的大汗腺组织等原因,非手术治疗短期有效,但无法根治,易复发。

相对于非手术的效果,手术治疗比较受肯定,基本原理是手术小切口腋窝皮肤,切除皮下深层大汗腺及毛囊组织,特别是近年来小切口及微创概念,术后疤痕小、美观,腋毛不生长等特点,深受年轻女性喜爱。

需强调的是,决定治疗腋臭时,一定要前往有资质的整形外科就诊,术前术后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专业人士的解答和指导。

皮庆猛 黄一雄(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

夏日炎炎,摆脱尴尬——腋臭“拜拜”

最近气温升高,夏日来袭,在很多人眼里,夏天是承载无数美好和快乐的季节,但在有的人眼中,无法掩盖的湿答答的腋窝,腋下散发出的阵阵刺鼻气味,却成为整个夏天痛苦的来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腋臭,不仅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及工作。

1. 腋臭怎么产生的呢?

人的汗腺分为两种:大汗腺和小汗腺。

小汗腺占90%,遍布全身,排汗较稀,一般没有味道,作用是通过汗液挥发调节体温。

大汗腺(又称顶浆腺)占10%,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乳晕、外耳道里,排出的汗液里含有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大汗腺分泌物本来不臭,是分泌物被体表的细菌分解后,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才有了臭味。

2. 大家都有大汗腺,为什么有的人臭,有的人不臭?

首先腋臭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常常有家族史。

其次人体的大汗腺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时性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青春期更容易发生腋臭。

另外,肥胖、剧烈运动、高温环境以及紧张情绪都会导致汗腺分泌旺盛,也是腋臭发生的危险因素。

3. 腋臭如何分级?

0级:无气味。

Ⅰ级:在体力劳动后有轻微气味。

Ⅱ级:距腋部1m以内有轻微气味。

Ⅲ级:距腋部1m以外可闻及气味。

其中Ⅲ级再根据距离患者1、3、5m距离将腋臭分为轻、中、重度。

4. 如何解决腋臭呢?

① 轻度患者:药物治疗、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1:8000高锰酸钾溶液、1%聚维碘酮溶液、止汗露等,通过止汗、杀菌的作用达到暂时除臭的效果,但具体用法及用量,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

激光治疗:通过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光热效应,破坏毛囊、大汗腺及其导管,在达到脱毛美容效果的同时改善腋臭症状。

② 中度患者: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电针破坏毛囊、肉毒素注射治疗。

肉毒素注射:皮下注射肉毒素是目前最简单和方便的治疗方法,起效时间快、便捷安全、损伤小,肉毒素可以阻断神经和腺体之间的传导,从而减轻腋臭的效果。治疗周期一般为一年注射1—2次。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

③ 中重度患者:上述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采用小切口大汗腺去除术,通过微小的皮肤切口,将大汗腺去除,以达到消除身体异味的手术方式。其优点伤口小而隐蔽,治疗效果最为彻底,不会复发。术后恢复期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适合时间充裕的求美者。

供稿:医学整形美容中心 唐吴颖萱

一审:晏丹

二审:王卉

三审:吴蕾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