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体质的人,不仅体型肥胖,还有一股异常难闻的狐臭,整天无精打采,慵懒乏力。
满月脸、啤酒肚,看似身强体壮,实则弱不禁风,出汗多,容易感冒,鼻炎常发。
肌肉松软,特别是肚子上的肉,跟个棉花枕头似的,脸上的肉走两步都会波浪起伏。
手脚时不时还会浮肿。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
舌头又胖又大,又白又润,两边都是牙齿印。
曾有患者说经常被身边的人笑话:胖就算了,还懒;懒就算了,还有狐臭。
这给患者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今天给大家介绍张仲景的一个经方,原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身体浮肿、出汗多、身体沉重的。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二条中写道: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但是,近现代中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常用本方减肥、治疗狐臭、改善精神状态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肥胖、慵懒、狐臭?
中医认为,肥胖是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排泄障碍,停聚体内,充斥皮里膜外。
慵懒是因为痰饮水湿停聚之后,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狐臭浊邪引起,浊是痰饮水湿停聚日久,化腐成浊所致。
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再来谈怎么治疗。
张仲景的这个方叫做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
上面所说的肺脾肾功能失调,实际以中枢脾胃为核心,其中白术、甘草、大枣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脾虚的常用药对,脾健则水湿来源被阻断,这是治疗水湿停聚的治本之法。
阻断了水湿的来源,那已经形成且停聚的水湿应该怎么处理?
可用生姜和防己。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它药性辛温,辛温能行、能通、能散,走而不守。
中医人有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句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另一句是:湿盛则阳微。
所谓湿盛则阳微,就是说湿气重,容易导致阳气不通,表现为阳虚的症状,但实质是湿引起。
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就是说想要打通这种湿所致的阳虚,是不能用温阳的方法,可以通过利小便把湿排泄出去,阳气自然就通了。
而防己正是通利小便、排泄水湿的常用药,它有一个特点是擅长走肌肤之里,正如古代医家尤在泾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述:
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已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如果说生姜的作用是把水湿散开,那防已就是把散开的水湿运送到膀胱,通过小便排泄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祛湿喜欢利小便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要用黄芪。一是为了配合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气,二是为了配合白术治疗表气虚,提升肌表的抗邪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针对的是多汗、易感冒和鼻炎反复发作这几个症状。
白术、甘草、大枣、黄芪,调脾胃以治本,以阻断痰饮水湿的源头。
生姜散水行水,防已利尿利湿,以治湿之标。
水湿去则不凝聚,不凝聚则不化浊,无浊则狐臭可除。当然,也可以配合祛湿化浊的蚕沙、人中黄等加强疗效。
(五)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灵活加减,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很多上了岁数的朋友,身上都有一些特别的味道。但专家告诉我们,这些味道其实跟健康有关,如果不及早注意,有可能引起更加危险的疾病!比如:
◎烂苹果味: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臭鸡蛋味:常见于肝衰竭;
◎狐臭:易发乳腺囊肿;
◎烂白菜味:常见于低血糖性的晕厥;
◎加龄味:即卷心菜味和油脂氧化的味道,常见于糖尿病,男人40岁以后、女性更年期后容易出现。
在中医看来,“老年味”的出现与身体里的两团“火”有关。
引起“老年味”的第一团“火”是虚火。就像盖盖儿煮粥时水煮干后出现糊味,人上岁数后,体内阴液减少,出现阴虚火旺,进而可能引起“老年味”。
这类人群多有目花目干、两胁隐痛、腰膝酸痛、乳房胀疼、眩晕耳鸣等症状,可以通过一个滋补肝肾的代茶饮,来补充身体中的水分,帮助去除“老年味”。
取乌梅15克、银耳10克,煎煮15分钟后取汁饮用,每天喝一次即可。乌梅养阴生津、清喉利咽、助消化,银耳能益精补气,适合体虚有味、肺燥咳嗽的人饮用,但血糖高的人要慎用。
引起“老年味”的第二团“火”是湿热。就像是田间堆肥会产生臭味,当人体脾胃亏虚,水液运化不利,就容易产生痰湿,进而郁而生热,蒸腾气血津液,产生体味。
这类人群多有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胃纳不香、口干苦酸臭、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浑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以通过爽身中药粉和双花饮来祛湿除味。
祛味爽身中药粉的使用方法是:取滑石粉30克、冰片6克、白矾6克研磨成细粉后,每天浴后,涂抹在腋窝、大腿根部、颌下等容易出味道的地方,能够帮助吸汗、祛味、散热、清洁、干燥、止痒,但孕妇不适宜使用。
双花饮的调配方法是:取栀子花10克和茉莉花6克,泡水饮用即可;脾胃特别虚弱的可以把栀子花减到5克,茉莉花加到8克。
其中,栀子花性偏凉,味苦,可以清利湿热,减轻体味;茉莉花有芳香化浊,增香的作用,能使身体增香。两者一起泡茶,化湿和中、清热除烦的效果较好,但怕冷、四肢无力等脾肾阳虚者慎用。
今日小结
“老人味”的出现,可能与身上的虚火和湿热有关,如果不及早注意,有可能引起更加危险的疾病。可以用好3个“法宝”,帮助祛味防生病。
今日互动话题
您身边的中老年朋友有“老人味”吗?是否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欢迎和我们分享。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当天气开始暖和,手心就开始出汗,有些人的手汗多得甚至滴下水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出汗较少或干燥的,而有些人往往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汗,医学上称为手汗症,是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
研究显示,手汗症在10~30岁的青年当中,约有0.3%的发生率,且发病没有男女的性别差异,而其家族史则高达13%(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人自孩童时就患上了手汗症,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的存在对人们的健康不会产生严重的伤害。
但由于其症状特征,会给人们的生活、社交和工作造成一定困扰,尤其是严重的手汗症患者,他们可能一年四季大多数时间双手都不停出汗,春夏季症状会更加严重,另外大多数手汗症还伴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患者还有狐臭症。
除了遗传因素,西医认为手汗症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例如紧张、兴奋、精神压力或夏天高温等。另外,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应引起重视。
中医中并没有手汗症的概念,但有很多关于手足出汗的记载,而且十分注重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肺脾气虚:肺脾胃虚弱者除手脚多汗外,还可伴有气短乏力、少气懒言、体倦神疲。
2.肝肾阴虚,虚火内盛:阴虚流汗也常常伴有虚热,一般夜半之后流汗,汗出在梦中,醒来后手脚心汗出津津。
3.脾肾阳虚:肾阳虚手脚出汗,常伴有恶风、怕冷、乏力、易感冒等症状,也常在白天流汗。
4.瘀血内停:血瘀的手出汗临床不多见,血瘀流汗者手脚常有肿胀、疼痛感并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等全身症状。
5.湿热内蕴:湿郁流汗常伴有汗出前全身酸困的感觉。此型亦比较少见,一般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过去人们并不太在意手汗症,而其实手汗症患者的手掌因长期潮湿很容易造成脱皮等一些皮肤问题,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社交和工作方面的困扰,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建议手出汗较多者还是要及时就医,判断清楚病因,及时给予治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