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乾隆这位一代英主为什么会特别宠幸贪佞的和珅,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说乾隆和和珅间有暧昧的同性恋关系,和珅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非常俊美,传说君臣两人常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最少御史钱沣就曾经公开指责和珅办公的地点太过接近皇帝的住所。而对此一暧昧关系则又有更匪夷所思、更“深奥”的说法: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当太子时,一次进宫,看到父皇雍正的一个美丽妃子正对镜梳妆,一时兴起,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拿起梳子往后便打,正好打到乾隆的额头。乾隆的母后见了,认为是那个妃子调戏太子,于是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起那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乾隆看和珅长得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见颈上有一红色胎记,而和珅的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于是认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转世”而来,为了偿还当年的“孽债”,乾隆遂对和珅关爱有加,和珅因而平步青云,权倾朝野;而乾隆则处处袒护他,让他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去抄和珅的家,以白绫赐死。
这样的解释虽然光怪陆离,但却为一般百姓津津乐道,因为它对英明的乾隆为什么会宠幸贪佞的和珅提出了令人“满意”、让人“豁然开朗”的解说──原来不是乾隆皇帝昏庸、胡涂,而是来自“前世的孽缘”,也就是所谓的“前世因果”。
“前世因果”其实是过去一个重要的“诠释系统”,虽然证据薄弱、甚至没有任何证据,但却可以为很多令人纳闷、难以理解的事情提供令人“豁然开朗”的解释,满足人们想要知道“为什么”的心理需求,所以一直普受欢迎。这种例子很多,譬如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什么自号“东坡居士”?为什么对佛教与禅学情有独锺?为什么会和佛印成为密友?又为什么会特别喜欢杭州?答案都是“因为”他“前世是个和尚”。
关于苏东坡“前世是位和尚”的说法还有好几个版本:一个版本说苏东坡的母亲临盆前梦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和尚前来投宿,惊醒后即生下苏东坡。当苏东坡长到八、九岁时,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和尚,在陕右一代走动。后来与云庵禅师谈及此事,云庵惊呼说:“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五戒过世已五十年,而苏东坡当时是四十九岁,因此大家认为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
另一个版本也认为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不过重点不同:五戒并非功德圆满而坐化,原来他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苟且之事,犯了奸淫之戒,被明悟和尚识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毁佛谤僧,于是他也跟这坐化,投胎而去。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则转世佛印和尚,不仅成为苏东坡的好友,而且一再劝化点悟他,让苏东坡潜心向佛。
第三个版本说:苏东坡在被贬到杭州时,即有宾至如归之感,有一天和友人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院游览,他一进门,便觉得所见景物十分熟悉,他告诉参寥:“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结果证明他所言不误,他还可以把寺院后面的建筑、庭院、树木、山石作栩栩如生的描述,他说:“(因为)我前世是这里的僧人,今天寺中的和尚都是我的法属。”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寿星院盘桓小憩。
苏东坡本人似乎也相信自己前世是位和尚,他在文章诗词里曾多次提及,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当然,“相信”并不代表就“真有其事”。也许,我们无须太在意这些“前世因果”的真假,不妨把它当作“生命的美丽传奇”。但问题是“前世因果”不只用来解释生命“情调”而已,它还用来解释很多具体的事项。譬如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一直为狐臭所苦,药石罔效,在他被贬到涪陵后不久,他梦见一名女子来对他说:“我生前勤诵法华经,希望来生能身为男子,拥有大智慧,而且能成为当代名人。我就是大学士您的前身,但您知道您为什么会罹患狐臭吗?那是因为我死后安身的棺木腐朽,被蚂蚁在两边腋下筑窝,所以才让您受此疾苦。您现在住处的后山有一座坟墓,如果您能挖墓开棺,为我除去腋下的蚂蚁窝,您的狐臭就能不药而愈。”黄庭坚醒来后,到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一座无主的坟墓,他于是照女子梦中所言,挖墓开棺,除去尸体腋下的蚂蚁窝,并且为她换了一副新棺,妥善安葬。不久,他的狐臭果然就不药而愈。
这个故事为黄庭坚“为什么”会罹患狐臭提出了“前世因果”的解释。但我想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会对这种“诠释”一笑置之,甚至认为荒谬绝伦。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医学已经对狐臭的成因提出了明确的解释,而且还提供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狐臭的“前世因果论”不再被“需要”,所以就变得不合理、荒谬、不再被相信而被淘汰了。如果你还言之凿凿地说某人的狐臭是因为他前身尸骨腋下长蚂蚁窝,那可能就要被认为是“疯子”或“愚不可及”了。
那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乾隆和和珅的“那一段孽缘”还有苏东坡“前世是位和尚”这类说法呢?因为有人不愿意承认乾隆“胡涂”,有人想让苏东坡多些“传奇”,这是“需要”的问题,而非“真假对错”的问题。而言之凿凿却不会被认为是“疯子”或“愚不可及”,主要是因为它们还有不小的“市场”。
1、魏晋时期香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并出现在许多文人的生活中,道教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香的使用和香药性能的研究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构成了魏晋时期香文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相互交融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香药有什么特点
由于魏晋时期交通便利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加,边疆和域外的香药大量进入内地。到南北朝时,香药品种已基本齐全(除龙诞香等少数稀有品种外),绝大多数都已收入本草典籍,人们对香药特性的了解更为深入,香药名称也已基本统一。香药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应用,葛洪、陶弘景等许多名医都曾用香药治病,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熏蒸等多种用法。
3、魏晋时期的熏香有什么特点
《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甲香)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就是说甲香,单烧气息不佳,却能配合其他香药,增加整体的香气。魏晋南北朝时,香药品种丰富,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合香。合香的选药、配方、炮制都很讲究方法,并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性和养生功效,而不仅仅是气味的芳香。
4、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用途
魏晋时期的合香种类非常丰富,不仅用于居室熏香、熏衣熏被,还被用于香身香口、美容养颜、驱邪避秽、疗疾等,并且在佛家、道家中也广泛使用。
5、魏晋时期怎样使用合香
魏晋时,合香主要有熏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等多种用法。
6、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形态
魏晋时期的合香形态多样,有香丸、香饼、香炷、香膏、香汤、香露等形态。
7、 范晔的《和香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范晔编撰的《和香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香方)专著,由于原书已佚,其所载香方内容已无从查考,仅有自序留存。自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纯,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序文中介绍了部分香药的性味功效,列举了麝香、藿香、沉香等六种国产香药,又指出甘松、苏合香和安息香等是外来香药。总结了南朝以前有关香药的知识,也提出了香药的临床应用和常用剂量。强调用香药不宜过量,麝香应慎用,不可过量;沉香温和,多用无妨。《和香方》是一部很好的香学专著,对当时和后世本草书籍的编撰、临床用药都起到指导作用。
8、魏晋时期有哪些善于用香的著名医学家
魏晋时期最善于用香的医学家是葛洪和陶弘景。二人都非常重视用香,有很多用香药治病的医方。葛洪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医学家,也是道家著名的炼丹道士,他在温病学、免疫学、化学等领域都有世界性贡献。葛洪以“青木香、附子、石灰”制成粉末,涂敷以治疗狐臭;用苏合香、水银、白粉等作成蜜丸内服,治疗腹水;用鸡舌香、乳汁等煎汁以明目、治疗目疾等。葛洪还提出用香草“青蒿”治疗疟疾。
陶弘景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擅长书法,精于制香,曾任梁武帝宰相,后辞官隐修,梁武帝仍常登门问询,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雄黄、松脂等制成药丸,用熏笼熏烧,以熏烟治疗“悲思恍惚”等症;用鸡舌香、藿香、青木香、胡粉调制成药粉,“内腋下”以治疗狐臭。
9、佛家为何推崇用香
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古人用香风气的盛行,也使香品种类更为丰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佛教一直十分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助缘之物,借香讲述佛法。佛教的香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供养之物,可以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做辅助修持,也有专门的香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驱邪辟秽、预防瘟疫等。佛教用香种类丰富,有单品香、合香以及各种合香配方。所用香药品种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香药,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等。
峄山兴国寺
我们住的地方,一定要干净,把房间的角角落落整理好,被子洗了,晚上睡得就会很安稳很香。原来房间和我们的心一样,也是经常需要打扫的。房间干净了,心也干净了许多。
很多人心很乱时,房间也会很乱、很脏;同样的,房间很脏时,也会让我们的心很乱。以前我遇到一个人,烦恼非常多,后来我去他家,发现他家,真的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几乎没有地方下脚。后来我就叫他把最重要的地方整理干净,然后请一尊菩萨像。这样来定住他的心。
心和环境是相互的,这似乎是一条定律了。所以丛林中,每天上午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扫地,把大殿啊,香灯啊,打扫干净,扫地完了,然后再去看书读经。这就是丛林的生活。为什么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是扫地,就是要扫除烦恼,给自己一颗干净的心,这是很关键的。
有的信众常常觉得大丈夫不拘小节,所以一学佛就学济公,结果发现不行,因为济公是游戏人间,而我们是凡夫,不能这样子。
所以房间要干净,佛堂要干净,自己家里有供菩萨的,一定要弄得干净。这样干净了,那么身体才干净,下辈子身体就有清香。如果自己供养的菩萨,都弄得很脏兮兮的,那么下辈子身上就会狐臭,这就是果报,很严重的。
净土净土,菩萨建立净土是怎么建立的?都是自己一点点庄严的啊。我们连自身周围的环境都清净不了,怎么能庄严我们自己的净土呢?这些都是有联系的,都是表法啊。
当一个人很烦恼时,内心会有很多污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尤其是佛堂,要打扫干净。这是个缘起法。在《楞严经》讲到,“物我不二”。一个人烦恼可能源自他所处的环境的肮脏,所以先从环境入手,打扫干净了,整洁了,会发现有不一样的心情。
如果一个人淫欲心很重时,要怎么办,最好去观察一下,厕所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太脏了,或者房间,尤其是住的房间,角落太脏了。清扫干净了,慢慢的淫欲心也会退去。还有一点,就是家里的空气可能不好。所以,最好有空在家里点一点正宗的檀香,不是市面上那些化学香,驱除一些晦气,把晦气清除出去了,那么人就会变得很清净。
一个人除了经常起嗔恨心,淫欲心,其实是身体脏了的缘故,才会如此。而身体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凡夫被环境所转,所以只好先把环境打扫干净了。同时,为什么家里要念佛,点香,供养诸佛菩萨?很多人不理解佛教,为什么给一个木头或铜铁做的佛像磕头礼拜,清理灰尘?其实,不仅能为我们修福,还清净家庭的磁场。这个磁场很关键,我们是凡夫,都是被磁场所转的。要记住这一点。
很多人来到寺院,都会觉得很清净,很放松,因为寺院有一种磁场的加持力。如果一个人,经常去ktv,去带有黄色的场所,慢慢的,他的磁场就暗淡,就更容易起嗔恨心淫欲心。
记住,为什么每天都要打扫,还有清洁佛堂,拜佛,念佛,求诸佛菩萨加持,是为了清净磁场,磁场清净了,淫欲心也跟着减少,淫欲心减少了,自然整个人身心都很清净,智慧就开显,好运就自来。这点很重要。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