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怎么去狐臭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有着偏方情结,而治狐臭的偏方也有着一定的局部杀菌、减少汗腺分泌调节原理。那什么狐臭偏方好呢,小编根据网友的推荐收集整理了治疗狐臭的十大偏方,希望对狐臭患者有所帮助,不过要依据病情状况来决定使用偏方。
狐臭偏方之一:冰片酒精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将3克冰片放入20毫升50%的酒精中,密封后待其自行溶解。再用肥皂水洗净腋窝,擦干后涂上药液,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有效地抑制以至治愈狐臭。
狐臭偏方之二、小苏打粉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拿一块沾水后的纱布(微湿),沾上小苏打粉在患部上均匀涂抹即可。这方法基本上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使用时间别超过24小时.
使用小苏打粉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如果你使用后有任何不适就要立即停用.
狐臭偏方之三、鲜姜汁治狐臭法
制法:将鲜姜洗净,捣碎,浸于一般的医用酒精中,封瓶1周后提取滤液,瓶装备用。用棉签或棉球蘸滤液搽于腋窝处,每天2-3次,连搽1个月。或者到网上买瓶“帕芙欧香体露”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坚持半月便能根除。
用法:涂汁于腋下,每日数次。
狐臭偏方之四、西红柿汁治狐臭法
使用方法:治腋臭洗完澡后,取500毫升西红柿汁加入一盆温水中,撩洗腋窝20分钟,每周2次,可除。
狐臭偏方之五、古矾硫磺治狐臭法
制法:古矾10克,硫磺5克,苦参6克,蛇皮5克.以上混合研成细沫,用生姜片蘸上涂抹患处,每日两次,数日即愈.
狐臭偏方之六、腋臭粉治狐臭法
制法:取淀粉适量与0.3ml薰衣草精油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6克氧化镁,30克碳酸氢钠及62克化石粉充分混合即可。使用时,涂抹於腋窝,每日2次以上。
能够吸收汗液、乾燥除臭。要注意把腋臭粉放至密闭、乾燥处存放。
狐臭偏方之七、明矾粉治狐臭法
制法:取鸡蛋一个,一块明矾(工业用明矾料也可)放进小铁罐中,置放火上加热化水,待水分全部蒸发完毕,变成白色块状,取出研成粉待用。
用法:每天早、中、晚将腋下擦洗乾净后,用手指沾上一些粉末涂在腋下,立即止臭。有些人前胸后背中间也会流黄汗,也可涂擦明矾粉即可止臭。
狐臭偏方之八:碘酒红干辣椒治狐臭法
制法:碘酒300毫升,尖红干辣椒50克,剪成碎片或研末,泡在碘酒内15天后,每天擦腋窝一次,连擦50天即根除。
狐臭偏方之九:密陀僧炉甘石冰片治狐臭法
制法:将10克密陀僧、70克滑石、5克冰片、15克炉甘石一同研成细末,拌匀密封在瓶中。浴后搽于腋窝,每日1次,久用可治愈狐臭。腋部溃破时勿用。
狐臭偏方之十 :滑石治狐臭法
制法:将25克滑石、2克三仙丹、1克紫花地丁一同研成细末,搽于腋窝,也可以
取滑石、陈石灰各30克,研成粉末,外敷腋下,每日1次。
说到狐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但治疗时间比较困难,只有通过正确的护理才能减轻病情。狐臭的特征是什么?
狐臭特征:1、在炎热的天气里,体味特别严重,因为出汗较多,所以用止汗剂来减少出汗。这是狐臭的症状。
狐臭特征2、体味症状主要发生在腋窝、出汗、发臭。
狐臭特征3、腋下汗水带有黄汗,只有在细菌分解后才能闻到气味。保持身体清洁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防止狐臭的爆发。这也是狐臭的症状。
狐臭特征4、青春期加重。
中医认為腋窝出汗属热象,多由肝虚挟热或少阴挟热所致。肝胆二经分佈於两胁,热邪内鬱,迫津循经出於腋下,故主要责於肝胆。另心经有热,心火循经上冲,薰蒸心液从腋下溢出。中医治疗以清热,调理臟腑经络為主。#超能健康团#
肝虚内热#头条健康#
腋下汗出,夜晚尤甚,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乾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法為滋阴,柔肝,清热。#健康乐享官#
举例方剂:一贯煎加知母、黄柏、煅牡蠣、麻黄根
心经有热#健康知识#
腋下频频出汗,烦躁,口乾欲饮,小便痛,舌红或生舌疮。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
举例方剂:导赤散
另外,若患者每於神情不安时加剧,多属心气不足,宜养心益气,用生脉散等可收敛汗液。#健康好物大赏#
腋臭辨証论治
根据中医理论,身体气味由父母遗传决定。体臭是汗孔泄出的一种浊气,表示体内气血不和,同时感受了湿热之毒,薰蒸於体表,以致臭秽难闻。过食辛甘肥腻致湿热内生,又或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以致湿热内鬱,都是重要诱因。腋窝、阴部、乳晕等都是肝胆经脉循行区域,因此与之关係密切。中医治疗以芳香化浊、解毒除秽為主。
湿热黄汗
腋窝汗出黏热,色黄散发臭味,还伴有心烦,口渴,大便不爽,瘙痒,舌红苔黄,脉浮或滑。中医治法為清热利湿,养血通滞。
举例方剂:茵陈蒿汤加黄芪、白芍、桂枝、苦酒(醋)
阴虚内热
腋下散发臭气,多汗,心烦,手足心热,口乾,失眠,大便乾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治法為养阴,清热,敛汗。
举例方剂:生地麦冬饮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