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有条视频爆火,网友评论笑崩溃了!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下班路上看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猫,路边大爷说可能是个小猫崽。
网友等了半天猫妈妈也没来,心疼它太小,就给它带回家,擦擦干净喂点牛奶和食物。
只是网友回家捧着小猫崽,越看越不对劲。
这小猫崽脖子咋这么长,眼圈还黑黑的呢?
更主要的是,咋一股胡椒味呢?
“谁往它身上撒花椒了?”女生一边给小猫崽铺床、喂牛奶,一边忿忿不平地念叨。“谁这么残忍往小猫身上撒孜然花椒啊!”
照顾了半天,女生越看小猫越可爱。
就是……到现在还没搞不清这是什么品种的小猫,心想这样子的猫以前咋从没见过呢?于是女生发到抖音上询问网友想知道这是什么品种。
没想到评论区网友这么损,损到把女生都整蒙了——
恭喜!全网第一个黄鼠狼博主诞生。
(给予女生沉重一击的评论哈哈哈)
别担心,以后它算命养你。
(女生:更担心了。)
等它长大了,你养几个小鸡在旁边,看它偷不偷鸡。如果偷鸡,那就是黄鼠狼。如果不偷鸡,那它就是不偷鸡的黄鼠狼。
(女生:搞我心态?)
还在这孜然花椒呢!这是狐臭啊!
(这个捡到黄鼠狼崽的女生也真是天赋异禀哈哈哈)
猫妈妈没来就对了,因为这是黄鼠狼。
大爷让你捡回家,因为大爷是黄鼠狼妈妈变的。
(这届网友太损了!)
还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晒出了黄鼠狼幼崽的图片,和女生捡到的“小猫崽”一对比,简直是一模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黄鼠狼长得还真是很可爱!长大了也可爱呀!
捡到黄鼠狼崽的女生说不论它是什么物种都会好好养下去的。就让我们迎接第一个黄鼠狼博主的诞生吧[笑哭][笑哭][笑哭]
花生衣、荔枝核、柿蒂
柚子核、橘子核……
这些你心中的“厨余垃圾”
实际上有很多功效
本期药师在线
药学专家教你“变废为宝”
一起来认识那些身边的“宝藏”中药
插播一则小科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如今,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其中就包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它们”。
01
葱白
【来源】 百合科植物葱近须根部的白色鳞茎。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利尿,杀虫。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阴寒腹痛,小便不通,虫积腹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煮粥食,每次可用鲜品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炒熨,煎水洗。
【使用禁忌】 表虚多汗者慎服,勿与蜂蜜同服。
02
大蒜
【来源】 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脾、胃、肺经。
【功效】 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消肿,杀虫,止痢。
【主治】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痈肿疮疡,疥癣等。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煨食、煮粥或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使用禁忌】 凡肺、胃有热,血虚目昏,以及狐臭病人均忌用。外用可能会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故不宜敷之过久,皮肤过敏者慎用。
03
生姜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 味辛,微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冲,5-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炒热熨或绞汁调搽。
【使用禁忌】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忌服。
04 紫苏叶
【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05
荷叶
【来源】 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归肝、脾、胃经。
【功效】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5-15g,煎汤,泡茶,煮粥;散瘀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及体瘦气血虚弱者慎服。
06 凤凰衣
【来源】 雉科动物鸡所产卵孵化小鸡后鸡蛋壳的内膜。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归脾、胃、肺经。
【功效】 养阴清肺,敛疮,消翳。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散剂。外用:敷贴或研末撒。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有湿滞者慎用。
07 花生衣
【来源】 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红色种皮。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归肺、脾、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各种出血证及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
【使用禁忌】 消化功能差者慎用。
08 分心木
【来源】 胡桃科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归经】 归脾、肾经。
【功效】 涩精缩尿,止带,止泻痢。
【主治】 用于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痢疾,失眠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泡水或打粉冲服,3-9克。
【使用禁忌】 脾胃功能差者慎用。
09
柿蒂
【来源】 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降逆止呃。
【主治】 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
【使用禁忌】 中气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10
柚核
【来源】 芸香科植物柚的种子。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疏肝理气,宣肺止咳。
【主治】 用于小肠疝气,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克。
【使用禁忌】 孕妇慎用。
11
橘核
【来源】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理气,散结,止痛。
【主治】 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
【使用禁忌】 体虚患者慎用。
12 荔枝核
【来源】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
【使用禁忌】 孕妇忌用,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13 鸡蛋花
【来源】 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干燥花朵。
【性味】 味甘、淡,性凉。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暑。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下痢,预防中暑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
【使用禁忌】 凡暑湿兼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皆慎用。
14 木棉花
【来源】 木棉科植物木棉的干燥花。
【性味】 味甘、淡,性凉。
【归经】 归大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
【使用禁忌】 虚寒体质者不宜服用。
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一般根据临床需要和药性特点,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制成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性和功效会改变,这也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
然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等,单用一药难以兼顾各个方面。所以,临床医生会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中药配伍应用,就是所谓的的“开药方”。因此,虽然有疗效的中药随处可见,但也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服用哦!
作者介绍:林俊杰
佛山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熟悉中药鉴定、中药调剂、处方点评、处方分析、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及中医药养生等。
作者:林俊杰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每日十条冷知识(三十一)
汗液本色没有什么气味,所谓的汗臭味是由于分解汗液的细菌产生的。
所以狐臭的病根就只是汗腺过于发达而已。。。
壁虎经常性地用舌头舔眼珠,使其眼珠保持清洁。
听说眼珠被舔的感觉很不错,有没有试过的?
据统计,人一生平均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
珍惜吧。。
扑克牌中每个花色的K都代表着历史上的伟大君王
黑桃是大卫王,红桃是查理大帝,方块是凯撒大帝,梅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人打喷嚏的速度超过每小时160公里。
喷子的力量果然不同凡响。。
珊瑚虫是一种低等动物,不是植物。
平时看到的漂亮的坚硬的五彩缤纷的珊瑚都是由无数的珊瑚虫的尸体一层层叠加演化而成的。
鸡蛋大的一端充满空气,小鸡破壳而出之前就靠这些空气维持生命,并在这一端破壳而出。
反正吃起来一个味。。
香蕉中的75%都是水,虽然它们看起来干干的。
真的吃不出来。。。
泰坦尼克号上共有四根大烟囱,其中最后一根是假的
第四根烟囱纯粹是为了增加轮船的气势和对称美感而添置的装饰品,实际用途是作为厨房的烟囱和通风。
金鱼既不是鲤鱼也不是鲫鱼。
其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
每天十条冷知识让你轻松补充营养,想了解更多就关注我们吧,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哦,不要忘记分享给朋友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