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新媒体平台
吃喝玩乐在通渭
一座美丽的小城,一个温暖的人
新朋友订阅通渭圈子请加微信号:tongweiquanzi
通渭圈子评论功能已开启,请到文末发表观点
了解禁忌知识,不仅有益于我们树立破除迷信的科学观念和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习惯,还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大大方便我们日常生活,以友好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
小时候家长管这管那,不准这不准那,有的相当不科学。譬如:在家里不能打伞或戴帽;刮大风打响雷时,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指佛像;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动铁器;吃饭时不能敲碗,筷子不能插碗;不能看动物尤其是蛇交配;走夜路,听到有人喊时不能回头,人有七盏灯,一灯一魂,回一下头丢一魂。
长大后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没厘头没道理的东东。譬如:打麻将时不能让别人拍肩膀,拍背容易背。属鸡和属狗的不能结婚,否则鸡犬不宁;不能用红笔写信,更不能用红笔署名;看望病人不能送梨送钟;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在娘家生孩子;不能冲别人家门口或店门口吐痰。。
人类学认为,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被禁止、被抑制的行为控制模式都可以归入禁忌。民间禁忌大体来自对神灵的崇拜和畏惧、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
生活中常见的禁忌
民间禁忌
忌正月初一到初三扫地,丢垃圾,泼水,恐扫去福气或财气外流。
忌正月初一打破器物,恐年内破家,破财等,招致不祥。
忌正月初一吃稀饭,恐日后一年内皆吃稀饭。
正月初一到十五忌剃头。
古人认为岁首正月头七日分别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为此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四不杀羊,初五不杀牛,初六不杀马,初七不用刑。实际上生活在通渭的汉民族,在整个正月都不杀牲。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七日”,不走亲戚。
过年时忌说死、杀等不吉字词。
新春佳节,家长不打骂孩子。
忌立春(打春)时辰睡觉,怕新的一年瞌睡太多。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忌动针、刀剪,否则恐伤龙目,招至灾祸。
清明、端阳节忌用耕牛,民间有“牛儿生的苦,清明、谷雨、五月五”之说。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十八天土旺期间,在居住的院子里不能动土,认为太岁当值,动土则犯煞,对家人不吉利。
腊月三十忌借宿,一定要回家团聚。
母鸡叫鸣、狗夜哭叫、乌鸦落在屋顶、夜鸽子晚间在庄子附近叫,都认为不祥,可能要死人。
旧时月经期女子、孕妇、产妇、带孝者、大小便不洗手者、不忌房事者、食葱韭肉蒜等“不洁”之人禁参加祭祀、庙会等敬神活动,认为会触犯神灵,祭祀失效。
忌用手触摸神像,或用手直接指神像。
忌用手指太阳或彩虹。
忌未洗手接触神案上的法器。
忌用吃过的东西祭祀。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忌男人进入产房,怕产妇的血光腥气冲了自己,时运不佳。
旧时,女人必须在男人们的身后绕着走,切忌在眼前走过,妇女对非至要的男子给东西,一般放在桌上和地上,忌亲手给,为“男女授受不亲”之遗风。
妇女月经期间不能进入寺庙和他人宅门。
孕妇被称为“双身人”,忌参加婚礼、丧礼、祭礼活动,否则被视为不吉利。
狼、狐等野兽进入宅院,只可吓走,不能致死于家中;猫狗不能死在院内;忌捕捉飞到家里的鸟雀;忌捉无伤飞不起的鸟类。
选择住房时,忌选“丁”字路口,认为路是一条土箭,射向住宅会破财或家庭败落。
忌在桥上撒尿,否则认为会瞎眼。
忌动别人放在路边上的衣物,乱动则得病。
忌平时腰上系麻绳或草绳,认为只有丧事才这样做。
忌骑在小孩头顶,否则小孩长不高。
忌同时戴两顶帽子,民谣有“双戴帽,驴朵脑”。
修建房屋前,要请阴阳先生搭盘定位,确定方位“空”不“空”,如空必选吉日。庭院内雨水不能倒流入后园子;若宅院内发现地下有坟墓,须另择新宅。
出门在外,错过投宿,有“宁睡坟地,不住古庙”的说法。
搞了迷信活动后,门上挂一绺红布或大门上贴符角,表示“忌门”,意在禁止外人进入。
夜间叫门忌在屋外喊叫别人的姓名,认为恐被鬼应声。
婚嫁中最忌狐臭病;也忌属相不合,生肖相克。
婚嫁礼品忌送单数。
吃喜酒时忌将空盘相叠,以免重婚。
办喜事用器不能打破,否则预示夫妻不团圆。
出嫁时新娘要被抱出家门,新娘的脚不能碰门坎,否则不吉利。
新娘在到新郎家前可以哭,但到了新郎家禁止再哭。
忌把死于非命、暴亡于外者抬进家门,一般放到庄外办丧事,并且送葬不能进入村子,要绕村子去坟地。
忌在亡人入殓时啼哭,恐将眼泪滴在死尸上,死者留恋而不走,且不得超生;忌人影照入棺材内,认为盖棺时将灵魂关在里边。
忌在入墓坑时,孝男孝女和在场的人影或脚印留在坑中。
忌棺木上用铁钉。
出殡前停尸守灵,忌猫靠近尸体,怕诈尸。也忌狗大声吼叫,怕惊尸。
忌孕妇或产妇死后埋入祖茔;更忌因难产而亡带胎入茔。
忌用皮衣和毛织、纤维做为葬物,恐来世转生为兽或不腐化。
亲人亡故忌说“死”,一般称“殁了”、“过世了”、“仙逝”、“逝世”、“作古”等;婴幼儿死去称为“糟踏”了。
服丧期忌妇女化妆,或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重孝在身,不能随便进族外人家的门;父母去世百日内忌剃头刮脸、洗衣服、在院内泼污水。
旧时忌孕妇与孕妇同生同睡,以免“喜冲喜”,难免有一方不吉利。
忌孕妇夜间外出,认为夜间鬼煞出没,怕抵挡不住邪气,造成流产。
忌婴儿出生时长牙,恐克父母。
产妇禁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更不准吃兔子肉,以免胎儿破相,长成兔唇。
孩子出生后,胎衣不能乱扔或送人;月房门上要挂一绺红布,以防他人进入;亲朋探望产妇,身上不能带金属物,以防采奶。
忌对着婴儿脸说“猴子”或“肥”、“瘦”等语。
忌打正在吃饭的小孩。
忌用红笔写书信和姓名。
忌小孩吃猪脑髓,恐以后笨拙。
忌当路晾晒裤子。
忌寡妇参加婚事。
忌男子看妇女小便,否则倒霉。
忌妇女从男人放置的衣帽、扁担等生产生活工具上跨过。
忌妇女戴男人的水晶石眼镜,触摸玉石或玛瑙的烟嘴。
晚辈不能叫长辈的名字;妻子不直叫丈夫的姓名,一般以子女的名字而代替。
忌在坟地大小便。
忌油饼夹肉吃,认为是造孽。俗语有“福不可重受,油饼不可夹肉”。
忌别人吃锅底,怕带去福气。
厨房炸油食忌进入生人;未婚女子不能吃伤命骨(也叫没娘骨)怕死了母亲。
不得宰杀或出卖未停奶的母畜。
商人忌开市前借钱赊帐;也忌第一个客人不成交而去,怕带来一天的倒运。
唱戏者忌花脸入睡,恐灵魂认不出自己,一睡不醒。
卖牲畜时忌将缰绳一起卖掉,恐带走财气。
忌衣服在夜间晾在外边,恐冲犯到夜游神。
放衣服时忌男衣放在女衣之下,恐坏男人福气。
忌戴绿帽子(军帽除外),认为是妻子对夫不忠,有外遇。
男女的服装不能互穿;男人的帽子外人和女人不能触摸。
年龄忌说九,逢九则说十。
忌借用他人药锅后主动送还。
忌在屋内打口哨。
忌直言或取笑他人的生理缺陷。
忌家族晚辈名字与长辈名字同字同音。
忌将梨切成两半与他人共食,寓“分离”之意。
忌随意问中青年妇女年龄。
忌夸别人小孩说“肥”、“重”。
在没有儿子的人面前忌说断子绝孙的话;称聋子为“耳背”、称瞎子为“眼麻”、身体胖忌说肥,言“发福”,叫瘦为“癯”。
不要轻易发誓、赌咒,或说一些刻薄、过头的话。民谣有“宁吃十个亏,不赌一个咒”的说法。
入乡问俗,洞察民情,不犯所忌,不违所讳。十里乡俗不一般,通渭民间禁忌避讳,大都有其由来,未可全以封建迷信对待。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些禁忌已不再讲究,有些仍在社会流传。
通渭新圈子,在外通渭人的交流平台!
通渭圈子综合编辑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丨王勇 营销丨大鹏
通渭圈子合作微信 1815392986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知道身为五仙之一的狐狸,为什么喜欢住在墓地里嘛?民间传说中的狐狸,大多都是狡猾奸诈之类的形象,人们对它也都是避之不及。
但是现实中的狐狸却对人们的墓穴很感兴趣,甚至还要把自己的巢穴建在里面,墓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那是入土为安的不动产,难道说,狐狸成精也开始喜欢不动产了?这背后的真相到底会是什么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狐狸的传说
在东北的民间,曾经流传着“狐黄白柳灰”五仙的传说,相传这五位“大仙”都有着通天的法力,如果人们善待它们,它们就会报恩;而如果人们对它们不敬,那它们也会报复。
在这五仙之中,狐仙就是由我们熟知的狐狸修炼而来,在古代的那些神话小说中,最出名的狐仙应该就是九尾狐妲己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狐狸修炼成人,大多都是幻化成容貌姣好的女子,然后凭借自己的美貌去迷惑人心,当年的商纣王就是被选中的受害者之一。
而关于九尾狐的记载,最早却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可以说,狐狸在我们的传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那么,现实中的狐狸,又会是怎样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狐狸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赤狐了。赤狐,是体型最大的一种狐狸,它的体长大概在62到72厘米,肩高40厘米,体重5到7千克。
它们的毛色会因为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一般的背面棕灰或棕红色,但也有变异的:比如全身毛色为黑色的就叫黑狐;全身底毛为黑色,但毛尖带有白色,在光照下呈现出银色光辉的,就叫做银狐。
不过,不管是什么品种的狐狸,它们都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在家里睡大觉,等到了晚上再出去觅食,它们非常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被盯上的猎物基本上都跑不了。
奇葩的习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狐狸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猎手,除了在交配季节会群居之外,大多时候它们都是独来独往,而这也使得它们的性格变得十分多疑。
为了能够更好的抓捕猎物,它们不会像犬科动物那样一个劲傻追,它们会运用智慧,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猎物,很多时候,当猎物发现它们的时候,可能已经在它们的嘴里了。
狐狸的这种智谋不仅仅运用在捕猎上,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它往往会使用身体里藏着的秘密武器--肛腺,分泌出几乎能令其他动物窒息的“狐臭”,这种味道足以让追击者短暂失去追击能力,而它,则可以利用这片刻的时间逃之夭夭。
不过看似十分聪明的狐狸,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会打洞,它们喜欢居住在土穴,树洞这样的环境,有的时候也会占据兔、獾等动物的巢穴。
但是兔、獾这类动物的巢穴,狐狸住着又觉得很不舒服,于是它并盯上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人类的坟墓。
对于狐狸来说,巢穴的作用就是遮风挡雨,躲避仇敌的追杀,那么巢穴的位置选择一定要隐蔽,人类对于生死之事看得比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要重要,所以对于坟墓的位置选择都会非常慎重。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在一些风水好,安静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也正是狐狸的最爱。而狐狸选择人类坟墓作为自己巢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空间很大。
人们对于不动产的追求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入土为安的地方,怎么能住着拥挤呢?这样的想法也就跟狐狸不谋而合。
狐狸的现状
狐狸待在人们的坟墓中十分舒适,偶尔有人带着祭品前来祭拜,它们还能吃到免费的自助餐,很多人可能会问,难道狐狸就不怕被人发现吗?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就不用担心,狐狸的警惕性超强,人们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现得了狐狸,哪怕是真的发现了,狐狸也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溜之大吉。
不过狐狸在这自然界也不是没有天敌,我们人类和一些犬科都是能够对它们造成较大伤害的,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一直都有人对它们进行商业猎捕。
要么是把它们用于宠物贸易,要么就是把肉卖给当地人食用,当然了,狐狸的皮毛也是非常好的东西,也有不少的捕猎者会将它们的皮毛制成衣物。
除了被人类捕杀之外,它们也会被一些犬类攻击,各种威胁造成了全球性的种群数量下降,在一些永久和新建人类居住区,已经导致当地的狐狸消失。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在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的捕杀中丧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地球的生态平衡肯定会受到破坏,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人类还能存活下去吗?
最近,我国的长江白鲟被宣告正式灭绝,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珍稀动物,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不注重自然和谐发展,那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十年,几十年过去,我们的后代,就只能通过影片,书籍去认识那些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动植物,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嘛?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保护自然,去爱护那些动物。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期精彩剧情不见不散。
在所有人类的不雅行为中,放屁可能是最难控制的。液体和固体的排泄往往会有较长的预警期,让我们可以得体地处理这些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屁不一样,它很有可能在肠胃里迅速集结,给大脑传递非放不可的指令,让人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屁的狡猾之处还在于它的欺骗性。我们会因为液体和固体的排放需求跑一次洗手间(事实上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但屁无色无形,有时甚至是无味无声的,这就会让人心里顿生侥幸心理,自恃可以嘴上谈笑风生,胯下暗度陈仓。
值得警惕的是,当你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暗地里撅起半边臀部希望能偷偷放出一个哑屁的时候,它也很有可能会是一个BPM=200的高昂颤音,这大概就是屁的策反。
从后庭排出体外的那种气体名称众多,其中包括屁、胀气、矢气、排气、肠道气体等,放屁虽普通,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有趣的事实。一开始,少许气体被困在生物体内,有时还伴随着腹鸣,也就是气体通过肠道时发出的深沉的隆隆声——众所周知,大家的“肚子都会咕噜咕噜叫”。
这些被困住的气体必须且经常前往某处。20世纪的大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曾说“生活就像被困在肥皂泡里的屁”,他说得太对了。放屁总是集有趣与粗俗为一体。除了偶尔会尴尬以外,放屁不仅完全符合天性,而且还属于健康行为。以下是10个跟屁有关的超逗事实。
屁的来源
屁通常源于我们吸入或吞下的空气。是的,你没看错。我们满足口腹之欲时,空气会和食物及饮品一起进入胃中,屁通常就由这些气体组成。氮氧含量最高的空气穿过身体,最终一定会以屁的形式排出体外。
但这并不是屁的唯一来源。有时,肠道细菌发酵出的气体也需要排出,这种屁主要由二氧化碳、氢和甲烷组成,令人惊讶的是,让屁难闻的物质只占1%。大多数细菌分解过程都有味道,譬如奶酪味儿、感染后的味道、脚臭、腋臭等,这没什么特别的。
鱼的屁
大多数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宠物也会放屁,无论是猫、狗,还是更奇特的动物,几乎都会放屁(除非你的宠物恰好是一块石头)。和人类一样,动物也需要排出体内的气体,这常常会让正在享用晚餐的我们猝不及防。对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屁形成的过程也大同小异。但是像鱼这样的动物会放屁吗?你有没有想过鱼会放屁?别撒谎,你肯定想过这个问题。
实际上,大多数鱼会用嘴或鳃吸入空气,将其存储在胃中,以便在水中自由浮沉,调节浮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游多深就游多深。有人指出,空气是从嘴或鳃而非消化道排出的,因此这一过程更像呼吸而非放屁。但有些鱼确实会放屁,某些鲨鱼也会。
鲱鱼还会通过放屁与同类交流,那是它们的语言。它们吸入的空气会从肛门排出,产生气泡与噪音,让其他在水面下的同类可以听到。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动物王国拥有了这种独特而奇怪的语言形式。如果你想知道鱼是否会放屁,那答案是肯定的,鱼也会放屁。
放屁违法
2011年,前马拉维总统宾古•瓦•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曾提出一项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放屁的法案——是的,为敦促人们更文明礼貌,为让市民更加自律,他希望把公共场合放屁定性为违法行为。
2016年,一名因醉酒被拦下的德国男子拒绝向警察透露自己的身份,据警察说,那名男子还对着他们放了两个屁。虽然这名男子没被拘留,但他确实因此被罚了900欧元。后来他拒绝支付罚款(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却被法院驳回了。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文化都认为放屁是无害的,某些古代文化也允许人们在上流社会的公开场合放屁,譬如在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的晚宴之上,或在其他高端的社交聚会之上。然而,有些小城镇却成功将公共场所放屁列为违法行为,不过它们只是特例。
晨屁
啊,所谓的“晨屁”不仅是可以在网上搜到的情色词汇(你没看错),还是非常正常、普遍的现象——一般而言,早上醒来后,人们放得屁最久、最能释放压力。这是因为我们做梦时,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一直憋着屁。
从根本上说,人们睡觉时,仍会吸入空气,肠道也仍在制造气体。气体被困在体内,不断积聚,直到人们醒来那刻,耐心等待了一整晚的屁才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如何少放屁
如果你想抑制放屁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生倒是有些建议可供参考,譬如不吃某些食物,或停止使用某些会导致消化道产生过多气体的产品。不能消化或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容易放屁,其中豆类的效果最为明显。
碳酸饮料显然也是容易让人放屁的食品。信不信由你,水果,尤其是没成熟的水果和蔬菜,也容易造屁。此外,在很多情况下,油和油脂也会造屁,所以不吃油炸食品可能会减少放屁的频率。别忘记,有些人对乳制品中的酶反应强烈,如果他们食用了乳制品,就更有可能放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食品类商品也会影响放屁的频次。如果你认为放屁是个问题,那么要用嘴嚼且会让我们有意无意吸入空气的产品,也会导致这个问题。口香糖这样的产品会让额外且不必要的空气进入胃中,这些空气最终会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吸烟会增加放屁的次数。塑料吸管是气体进入体内的另一首要诱因。讲真,如果地方政府真想禁用吸管,那他们应该大力宣传吸管容易让人放屁的事实。如果你想少放屁,网上很容易搜到所有常见或不常见的致屁元凶,它们可能会在无意间令你中招。
放还是不放?这是个问题
所以,假设你忘了少喝碳酸饮料的忠告,而且还用了吸管(这两点都会增加放屁的机率),当你想放屁却又不得不忍住时,你会怎么做?当然,许多情况和职业都要求我们长时间不放屁。想想吧,假如我们在做按摩,突然之间,按摩师放了个屁,一直躺着享受的我们还怎么找回之前的感觉?憋屁憋了太久又会发生什么?
虽然“嘴屁精”听起来像是小学生给同学起的绰号,但其实嘴真有可能放屁——憋屁太久会导致(可以理解)屁失禁。也许某天早上你正一边开车一边和重要人物聊天,你专心致志,双眼盯着道路,突然间,一个憋了很久的屁自己滑了出来,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除此之外,憋屁还会影响你的口气——屁可能会从嘴里溜出来,让你口臭异常。
这不是普通的打嗝,而是屁真真切切从体内原路返回,在胃里咕嘟咕嘟,然后经由食道流跑到嘴里,再由嘴巴释放而出。如果某人曾被叫做“嘴屁精”,那可能真因为他用嘴放了屁。
健康
有些病人无法放屁,而有些人因为放不了屁而生病。人类之所以进化出了放屁这一行为,是因为该行为是必要的,或者准确来说,我们进化出了必要的器官,而这些器官碰巧需要我们放屁。有些病令人无法放屁。有些人不能放屁往往是因为饮食不当,纠正饮食习惯可以帮助这类人通屁。
另一方面,憋屁会导致疼痛、胃病、胀气、消化不良,乃至胃灼热。不放屁诱发的最严重的病症是憩室炎,憩室也就是曾在体内,即结肠内,容纳屁的囊状物。当这些囊袋被感染时,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是尽可能把屁放出来。医生建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去洗手间。
放屁礼仪
放屁礼仪很有趣——很多人认为放屁很尴尬,因而很少愿意思考或研究它。但对于关注放屁的人来说,放屁是一门艺术。很多地方的很多人为满足这种基本的生理需求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礼仪。但即便如此,世人并不太接受放屁,甚至还会嘲笑这一行为。
在风气保守的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放屁很搞笑,且还会经常写一些与放屁有关的笑话,比如在最不合适的地方(如宫廷)放屁。人类极能体会放屁所带来的无害的乐趣,他们认为放屁是有趣的。
皇后面前放屁
看到了吗?我要停下来夸一下自己的绝妙双关语,“congratulate(庆祝)”和“flatulate(肠胃胀气)”是押尾韵的,我认为这是双重胜利。这就是生活中令人开心的小事。
放屁史上最特别的一个屁,是17世纪时,某人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面前放的屁,这个屁改变了他的一生。记录女王日常的约翰•奥布里(John Aubrey)注意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爱德华•德•维尔(Edward de Vere)的牛津伯爵在和莎士比亚时代著名的女王讨论时,想来是憋屁太久,最终没忍住,在女王面前突然放了个屁。
爱德华•德•维尔惊恐万分,异常尴尬,因倍感耻辱,他离开英国整整七年。长期自我放逐后,他终于鼓足勇气重返英国。令他惊讶的是,他一到英国,女王就张开双臂欢迎他,并说:“公爵大人,我早就忘了那件事。”
《屁合战》局部。© Wikiwand/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屁的物理学知识
我们已经了解屁的来源、成因,如何避免放屁,与屁相关的历史故事,乃至由屁引起的刑事案件,但屁的力学机制是什么呢?想到这个问题,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也会急得在坟墓里打滚。从高而尖的声音到低沉的隆隆声,屁声的形成涉及多种力学机制。屁排出前受到的压力、肌肉的松紧程度都会有所影响。
屁的平均体积是35.7立方厘米,考虑到每人每天平均放屁约14次,据估计,在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平均要放500立方厘米、约0.5升的屁。此外,如果我们把屁的化学成分量化成具体的值,尽管放屁因人和饮食而异,但通常会发现:
屁的氮含量最高,有21毫升,此外还包括7.5毫升的氢、3.2毫升的二氧化碳、2.5毫升的甲烷和1.1毫升的氧气。这就是从化学角度解剖屁所得来的结果。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希望你能把这些关于屁的知识传播给你的朋友,让他们既震惊又开心。第十一个与屁有关的重要事实是:这10个事实和放屁本身有本质的不同,它们是用来娱乐众人的。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