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针刀去狐臭(针刀治疗狐臭有效果吗)

时间:2024-05-27 10:30:4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这个夏天,送走“狐臭”

#超能健康团##头条健康##健康知识#

狐臭,是“腋臭”的俗称,又称为“臭汗症”,因气味刺鼻,类似于狐狸骚臭味,故被称为“狐臭”。腋臭是人体在运动、高温环境或精神紧张等因素作用下,双侧腋区顶泌汗腺 ( 也称大汗腺 ) 活跃分泌汗液进而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一种辛辣刺鼻气味[1]。大多自青春期发病,亚洲地区腋臭发病率约5%左右,有明显家族史及遗传性,严重影响社交[2]。

No.1 发病机制

1、汗腺分泌: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腋臭患者腋部顶泌汗腺的数量多且体积更大 [3]。到青春期后受激素影响才能变大,进入旺盛分泌期,分泌物为黏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排出到皮肤表面后,人体腋区正常菌群将其分解成可挥发性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挥发后形成具有刺鼻气味的物质[4]。

2、遗传:多数腋臭患者具有明显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成年人当中95%是腋臭患者[5]。

3、性激素:多在青春期发病,与性激素分泌相关

4、精神状态:人体情绪或生理状态变化时,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影响5汗腺分泌水平[6]。

No.2 西医常见疗法

止汗剂、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肉毒毒素)、激光治疗、高频电针、微波、射频微针、微创手术祛除或破坏大汗腺及其导管等。

No.3 中医对狐臭的认识

狐臭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历代医家称为“胡臭”、“体气”、“腋臭”、“腋气漏”等。《诸病源候论》:“此亦是气血不和,为风邪所搏,津液蕴瘀,故气湿臭。”《三因方》:“夫胡臭者,多因劳逸汗渍,以手摸而嗅之,故清气道中受此宿秽,故传而为病。方论有天生臭之说,恐未必竟然”。

中医认为,狐臭病常见湿热内蕴证,与肝胆、脾胃相关,脾胃运化不足,水湿内聚,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肝胆,肝胆疏泄失职,湿热熏蒸于体表,皮肤腠理大开,迫使津液外溢,发而为汗[7-9] 。从经络上而言,腋为足厥阴肝经循经部位,肝经邪气郁于内,而出于腋下之窍 [10];肝经循行过胸胁,肝胆互为表里,胆过毛际,过胸胁和腋下。因此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等治法,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医也常见外治法,采用中药外洗、外敷等方法,起到清热解毒、芳香避秽、燥湿杀虫、化湿利水功效。

参考文献:

[1] 梅小霞,刘文飞,杨思奋.腋臭的优化治疗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20,21(01):55-57.

[2] 王擎,柳大烈,王晋煌,等.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网分支修剪法根治腋臭 [J].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 20(5): 7-10.

[3] 栗颖利,陈辉.腋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07):l082-1084

[4] 高伟玲,王英,师雅,等.腋臭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5):129-131.

[5] Wang C, Wu H, Du F, et al. Axillary osmidrosis treatment using an aggressive suction–curettage technique: a clinical study on paired control[J]. Aesth Plast Surg, 2015, 39(04): 608-615.

[6] 陈辉,栗颖利,杜洁,等.腋臭患者 ApoD 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J]. 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15): 1956-1960

[7] 罗涛,周创,周继刚,等.狐臭外用古方用药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03):460-462.

[8] 吴文尧.浅谈腋臭及其治疗[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0,27(02):77-78.

[9] 樊一桦,谷鑫桂,孟向文,等.运用名医古方治疗狐臭7例所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01):68-70.

[10] 禤炯华.小针刀治疗腋臭38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山西省针刀医学会,1996:2.

@头条健康@湖南医聊@超级医生@中医小菊医生

北京骨伤疼痛针刀专家10月21日来玉田!

做医疗我们是专业的

做公益我们是认真的

一个有温度 有态度的医疗公众号

北京骨伤疼痛针刀专家

10月21日要来玉田啦!

挂号费用低

排队人数少

检查很方便

王全贵 副主任医师

坐诊地点:玉田县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

专家简介

原北京军区总医院东区骨科主任、疼痛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针刀学会副主委

中医药促进会针刀学会副主委

中国中医药疼痛学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针刀委员会副主委

全国微创脑病治疗学会副主委

擅长:双刃小镰刀,创新骨科循法针刀,解剖定位,神经触激,治疗各种疼痛,颈腰椎及各关节病变,骨质增生效果好。专利技术双刃小镰刀治疗腋臭、拇外翻,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偏瘫、小儿斜颈、小儿脊柱侧弯新途径。不开刀、费用小、效果显著。

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坐诊地址:玉田县中医医针灸理疗科(门诊楼二层)

预约电话:0315-6152513/6159632

· END ·

中医院城乡居民医保报销

起付线200

住院报销比例70%

原来的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都算是城乡居民医保哦

中医外治调理脊柱治内脏

◎ 本报记者 贾玉华

目前,发现有280余种与脊柱相关的疾病,人类有85%的疾病源于脊柱病变。脊柱病变是百病之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可思议 脊柱“出事”致百病

68岁的陈阿姨,多年来颈部僵痛、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记忆力下降、视物不清,多方就诊未见缓解,情绪不稳。

63的李大爷,患心律失常、频发性早搏、高血压多年,心率经常超过100次/分钟,收缩压飚升到160~ 170mmHg也成了常态。

51岁的赵女士,患有顽固性腰痛多年,伴有膝骨关节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某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考虑手术风险大,拒绝手术。

赵老师,因为胸闷、心慌就诊,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丹参滴丸等治疗心脏病的药吃了不少,就是不起作用。

……

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宗亮介绍说,其实,这几个病例都是因为脊椎出了问题。

刘宗亮解释,脊柱是生命的脊梁,它是人体的第二生命中枢,一旦脊柱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生命信息的即时通达,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亦有“诸症多源于脊”之说。

脊柱病变是百病之源?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刘宗亮主任告诉记者,脊椎是负责保护人体通讯的总干线,其内神经血管分布交错密集,也是脑血循环的必由之路。一旦发生疾病,必然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造成各类脊源性疾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说人体是一座大厦,那么遍布人体的神经系统就是这座建筑的电路系统,而大脑及脊髓就是电路系统的中枢控制区,一旦中枢控制出现问题,整座大厦的电路就会出现问题,灯不亮、电梯不动、电脑不转……问题接踵而至。

颈椎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眩晕、头痛、颈肩僵痛、双手麻木、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眼胀、心动过速、颈肩综合征、恶心、肩周炎、落枕、胸痛、心跳过缓、气短……

胸椎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气短、气急、胸痛、心脏病、肺及支气管症状、胃痉挛、肝病、胆囊炎、糖尿病、胃痛、消化不良、胃下垂、腹胀、胰腺炎、尿路结石、肾区疼痛、疲劳综合征……

腰椎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腰痛、膝关节炎、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小腹痛、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

脊椎错位使脊椎平衡失稳,可导致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等造成压迫和牵拉,尤其是当脊柱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时,导致支配内脏功能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影响到全身的各个系统、组织、器官,引发各种病症。

中医外治 调理脊柱治百病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描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和作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沟通上下表里,联络脏腑、肢节,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由上而下循行于脊柱两侧。五脏六腑均有腧穴分布在脊柱相应节段,刺激不同腧穴即可调整相应脏腑的阴阳盛衰变化。现代医学认为脊柱是人体的控制器,很多办疾病都与脊柱有关。

据刘宗亮主任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充分发挥中医外治疗法的优势,中西医结合,运用射频消融技术、椎间孔镜、臭氧、手法整脊、火针、小针刀的外治手段,调理脊柱,治疗多种内脏疾病,尤其是小针刀疗法的运用,让很多久治不愈的患者体验到中医外治的神奇疗效。陈阿姨经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立竿见影,喜笑颜开。李大爷治疗5次后,心率已经稳定在70~80次/分钟,血压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赵女士经过小针刀治疗两个疗程后腰腿痛均缓解,以后劳累及外出旅游均未见复发。

刘宗亮主任介绍说,小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小针刀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减张减压,调节关节力平衡,尤其改善神经卡压症状效果明显,从而改善内脏、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刘宗亮主任介绍说,改善了交感神经的卡压状态,也就改善了相应内脏的血液供应,很多内脏疾病得到控制和缓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整脊医学的建立,为多种疾病的发病补充了新的病因学说,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在某些疾病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不妨换个角度从脊柱方面去思考分析并着手治疗,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医外治不仅可以调理脊柱,治疗多种内脏疾病,对于关节、肌肉的疾患更是效如桴鼓。刘宗亮主任介绍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肩周炎、带状疱疹、腱鞘炎、四肢及躯体肌肉软组织疼痛,并对诸多疑难杂症,如面瘫、脑中风后遗症、心脏病、哮喘、慢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牛皮癣、腋臭等有独到疗效。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