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丹为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生用或炒用。又名广丹、黄丹。
【药性】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2、《药性论》:“煎膏药用,止痛生肌。”
3、《本草纲目》:“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经验方
1、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铅丹七两,蜡二、三两,白蔹二两,杏仁三两,乳香二两(末),黄连一、二两(链),生油一升。上药白蔹等三味,以生绵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铅,以柳木蓖搅,候变黑,膏成,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故帛摊贴,日二换之。(《圣惠方》黄丹膏)
2、治破伤水入,肿溃不愈:铅丹、蛤粉等分。上二味,同炒令变色。掺疮上水即出。(《圣济总录》铅丹散)
3、治金疮并一切恶疮:上等虢丹、软石膏不以多少(火煅通红)。上细研和令如桃花色。掺伤处。(《百一选方》桃红散)
4、治消渴:铅丹二两,栝楼八两,茯苓、甘草(炙)各一两半,麦冬八两(去心)。上五味捣筛为散。旦以浆服方寸匕,日二。(《千金翼方》铅丹散)
肝硬化、高血压、乳癖、痛经、胆囊炎,这个古方都能治。
一种常见的水果,能止咳,能止泻,竟然还能打蛔虫!
点右上角的“关注”,每天小编都有关于健康方面的文章献给大家。
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几千年的中医,都把从人体散发出的气味做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见“气味”的重要性。闻气味不光包含身上的气味,也包含病室、排出物等的气味,有的气味很特殊,也具有诊断意义,大家也很有了解的必要性。
中医四诊里面有“望、闻、问、切”,“闻”包含有闻气味和听声音,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医中有“视、触、叩、听、嗅”这些诊查方法,嗅,也就是闻气味的意思。
异常气味都有哪些呢?
一:身体直接发出来的气味
1,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太多了,我们就说说主要的吧,一,口腔及牙周疾病、口腔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气管肿瘤也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的疾病,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胃胀气、便秘等。
2,身体本身散发出来的气味有狐臭、疮疡溃烂流脓;一些妇科病也会散发出臭味,比如说:白带异常、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霉菌性炎,中医辩证为湿热下注型。
3,鼻腔的臭味来自鼻渊(鼻窦炎)、鼻部溃烂等,还有烂苹果味的是糖尿的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后期的的人呼出来的气会有尿臊味。
4,汗的气味,实热太过、阴虚火旺之人汗就会有腥味。尿毒症后期的的人汗会有尿臊味。
二,分泌物或排出物的气味
1,小便臊臭色黄,是膀胱有热。大便恶臭,则是有热之兆;气味酸腐伴有不化的食物则为积食不化;臭而伴有脓血,可能是肠道湿热型的痢疾。
2,呕吐物腥臭味再加有脓血,则是实热积滞之胃痈。
3,呕吐物臭秽,胃肠有积热,如果有不化的食物而且有酸腐味,多是饮食积滞。
4,矢气(排气、放屁),矢气不断,声响而不臭,为肝郁气滞,腑气不畅。
5,矢气臭秽如败卵,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
居住场所或病室的气味
1,尿臊味,可能是尿毒症比较严重。
2,血腥味,有大失血的可能。
3,大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
4,肝臭味,可能患有严重的肝病。
任何一种气味都有其对应的身体反应,不管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只要我们自己感觉到了不适,就应该去医院就诊,排除一些比较危险的疾病。这是身体有问题了,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健康长寿。
如是是老年人还要注意: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病、腰腿疼、白内障、青光眼等,这些也都是中老年人容易得的病。
为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生用或炒用。又名广丹、黄丹。
【药性】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2.《药性论》:“煎膏药用,止痛生肌。”
3.《本草纲目》:“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2.药理作用: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膜分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铅丹或经适当配伍用于治疗湿疹、黄水疮、皮肤皲裂、褥疮、臁疮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铅丹、黄柏等量研细和匀,制丹黄散,撒于疮面,渗出物较少者加香油调敷,治疗湿疹100例,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84,3∶50);用淘米水漱口,再用纱布沾广丹少许擦患处,日2~3次,治疗小儿鹅口疮28例,效果显著(河南中医,1985,5∶6)。此外,又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痹证等。
4.不良反应:铅为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微量较长时间应用,亦可造成慢性铅中毒。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