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虾线怎么去除狐臭(虾线怎么祛除)

时间:2024-03-20 13:40:24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6款独具特色的美食, 在家也能随手做出来, 赶紧收藏明天做吧!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美食自媒体,我是美食领域创作者锦绣V山东:“专注美食,让生活更有味。”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道家常美食的做法,这几道美食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欢,而且是很常见的几道美食。天天用普通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餐食。同时也希望今天的美食能够给你带来一整天的快乐。

蚝油嫩豆腐是一道简单又有营养的家常菜。主要材料有嫩豆腐,该菜品味美可口。

蚝油嫩豆腐

材料: 豆腐一块、青蒜一根、蚝油25ml、红烧酱油10ml、水30一50ml、鸡蛋一个、葱少许;

做法

1.准备一块老嫩相结合的豆腐,不要太老的,市面上有卖华辰豆腐的最好。一根青蒜苗绝对不能少,增香;豆腐一切两半,分切成薄片;

2.用稍大点的容器打一个鸡蛋,实际用半个鸡蛋的量就够了;

3.鸡蛋打散后依次放入豆腐片,摇晃几下整个都粘上了;准备佐料:这里是二十五克蚝油,十克红烧酱油;

4.加上一倍多量的清水搅拌至均匀;豆腐逐个放到锅里面,小火煎,翻面的样子;全部煎好;

5.倒入提前兑好的料;加入大葱花;收好汁后将青蒜沫放入,出锅装盘

蘑菇豆干小炖肉的主要材料为五花肉300克 滑子菇(或其他干菇类,如榛蘑或茶树菇等)25克 白豆干150克 鹌鹑蛋随意 葱段、姜片适量。

豆干蘑菇小炖肉

材料:五花肉,滑子菇,豆腐干, 鹌鹑蛋,食盐,冰糖, 葱, 姜,八角,花椒, 桂皮, 料酒,生抽,老抽, 香叶

做法

1.五花肉洗净沥干,切成块

2.入凉水中飞水,然后捞出,用温水冲净沥干

3.滑子菇彻底冲净后用温水泡发,之后减去根部(泡蘑菇的水留用)

4.鹌鹑蛋煮熟,晾至不烫手后剥去皮,备用

5.锅烧热,不放油。倒入五花肉,中小火煸出其中的一部分油脂。煸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肉的口感发干

6.肉盛出后留下煸出的油,转小火。放入冰糖,烧至颜色变黄,起小泡

7.快速将肉放入,翻炒,使其均匀上色

8.倒入料酒和老抽,继续翻炒上色后关火

9.将锅中材料移入砂锅(也可在原锅中接着炖),调入生抽,放入葱姜、花椒、大料、香叶,倒入泡蘑菇的水(底部的水不要,会有杂质)和适量温水,至没过材料(水要多放一些,因为之后还要放豆干、蘑菇和鹌鹑蛋),大火煮开

10.煮开后倒入切成小块的豆干

11.倒入豆干煮开后转小火,炖大约20分钟

12.之后倒入蘑菇和鹌鹑蛋,继续小火炖至五花肉软糯即可。

醉排骨是福建省福州市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系-福州菜,主要流行于福州十邑地区。其是由排骨加上马蹄、番茄酱、黄酒、酱油、芝麻油、蒜蓉、白糖、香醋等作料制作,味道酸甜微辣。

醉排骨

材料:新鲜肋排500g 蒜末少许 盐适量 粗粒地瓜粉适量 香葱末少许 胡椒粉少许 料酒少许

做法:

1、肋排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去除血水,沥干水分,加入盐、胡椒粉和料酒腌制半小时以上

2、腌制好的肋排均匀地裹上粗粒地瓜粉

3、锅内放油(要多些,能没过排骨块),6-7成油温,放入肋排中火炸熟,(中间要翻动以免糊底),最后开大火至油温9成左右快速炸至金黄取出

4、趁热放入调味汁中,拌匀,盖上盖子,焖着腌制几分钟就可以了

5、调味汁:2勺生抽 1勺老抽 2勺糖 2.5勺陈醋 少许白胡椒 少许的香油 鸡粉 料酒 蒜末 香葱末兑成

辣炒田螺是由田螺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是江西萍乡传统的名菜,属于赣菜。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

辣炒田螺

食材:田螺、干辣椒、花椒、豆瓣、泡姜、蒜、泡椒、料酒、味精、盐、白糖

做法:

1、田螺买回后,放清水里养3天,每天换一次水。用剪刀剪去屁股,洗净后,捞出,滤水。

2、锅内倒入适量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捞出丢掉。

3、炒锅下油烧至八成熟,倒入田螺。

4、再下姜、蒜、泡椒、豆瓣一起炒香。

5、加入适量盐和少许砂糖炒匀。

6、加香菜、干辣椒,料酒炒出香味。

7、加入适量水,淹到田螺,中火烧至水分将干,亮油,加入少许味精拌匀,即可起锅。

麻婆蒸蛋

食材:猪肉末250g,鸡蛋3个,豆瓣酱,葱花,蒜末,姜蓉,盐,蚝油,生抽,老抽,料酒,白砂糖

做法:

1、打三个鸡蛋,加少许盐,放三碗小半碗的凉白开搅拌均匀。

2、用保鲜膜包起来,用牙签戳几个小洞,把鸡蛋放在锅上,蒸8分钟左右。

3、热油锅爆香姜和蒜,再放两勺豆瓣酱,翻炒出红油。

4、放入猪肉末翻炒,加半勺料酒、一勺生抽、一勺白砂糖、一勺老抽,翻炒5分钟左右。

5、最后放入水淀粉勾芡,煮至收汁。

6、把肉末均匀淋在水蒸蛋上就可以开吃啦。

蒜苔炒虾仁

材料:虾、蒜苔、香葱、大蒜;花生油、盐、蚝油、鸡精

做法:

1、蒜苔切断洗干净备用

2、虾去掉虾头虾线虾壳

3、锅中烧开水,加少许盐和两滴花生油,煮上一分钟捞出沥干备用。

4、锅中烧热油,放入切好的蒜和鲜葱白段翻炒出香味。

5、倒入虾仁炒至变色

6、蒜苔倒进去翻炒

7、倒入少许盐和鸡精蚝油。

8、放入少许鲜葱叶,翻炒均匀就行啦!

我是美食领域的作者锦绣V山东,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要是大家不知道每天吃什么,欢迎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好吃的食物。每日更新文章,不见不散,欢迎转发,让更多爱美食的人一起分享。

荔枝才过,龙眼又熟

龙眼属于夏季水果,一般每年7—8月成熟上市,在我国多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是一种非常适合长夏补益心脾的应季佳果。

龙眼别名及功效的典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称为益智、《吴普本草》称为龙目、《开宝本草》称为亚荔枝,《南方草木状》称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本草纲目》中说:龙眼、龙目、象形也。《吴普本草》谓之龙目,又曰比目。龙眼甘味归脾,能益人智,故名益智,非今之益智子也,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目为荔枝奴,又名木弹。晒干寄远,北人以为佳果,目为亚荔枝。

《神农本草经》记载:“龙眼味甘,性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纲目》谓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华南四大珍果之一

龙眼是中国南部盛产的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成熟季节大多为7-8月份,再加上其可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故与荔枝、香蕉、菠萝被统称为华南四大珍果。新鲜的龙眼有补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可改善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虽然也能温补,但温热之性比荔枝弱,故适宜人群更广泛,是不可多得的果中补品,且老少咸宜,男性食之可补阳,女性食之补气血,小孩食之可益智,老人食之延年益寿,更可在长夏补益心脾,故长夏养生不妨一家老小偶尔适量吃点龙眼。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龙眼肉有明显的抗衰老、抗癌的作用,并提出龙眼可作为一种抗衰老食品。

一颗龙眼三味药

除了味美,龙眼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补品,民间自古便有“南方龙眼北方参”的说法,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一颗小小的龙眼却包含了三味中药材-龙眼肉、龙眼壳、龙眼核。

龙眼肉(桂圆肉)

新鲜龙眼干燥去壳、核后晒至干爽不黏便是常用的一味补益中药材,即桂圆肉,广东人爱称之为龙眼干,晒干后的龙眼肉比新鲜果肉的补益力度更强,桂圆性温、味甘,入脾、心、肝三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古书称久服轻身不老,强健体魄,延年益寿,被推举为治疗心脾两虚证的要药。桂圆补益而不滋腻,且甘甜温补,适合作为久服的补品,还可日常当零食嚼食或煲汤。

■ 补益心脾

桂圆肉善补心脾,可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如考试、加班等)引起的食少体倦、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以及脾气虚弱、统摄无权的便血、妇人崩漏等症。桂圆肉与莲子搭配补益心脾效果更佳,很适合作为长夏健脾养心的养生汤料。

■ 安神定智

脾为后天之本,桂圆肉可补后天之源而益气养血,故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少气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或年老体弱、久病体虚等。女性产后多气血两亏,日常可以偶尔用桂圆肉、生姜和大枣搭配作为汤料煲汤或煎水代茶饮,补气养血功效佳,还能起到预防产后抑郁的功效。

龙眼壳

龙眼壳为新鲜龙眼果剥取果皮晒干入中药用。龙眼壳性温,味甘,归肺经,具有祛风散邪、敛疮生肌的功效。

■祛风散邪

《本草再新》记载龙眼壳:“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龙眼壳可煎汤内服可用来调理风邪引起的头晕和荨麻疹、预防老年性听力下降等。

■敛疮生肌

龙眼壳用于敛疮生肌主要是煅烧研末外用,适用于烫伤、痈疽久溃不敛。《行箧检秘》记载用龙眼壳治汤泡伤:“圆眼壳煅存性为末,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又无瘢痕。”《泉州本草》记载龙眼壳治痈疽久不愈合:“龙眼壳烧灰研细,调茶浊敷。”

龙眼核

龙眼加工或鲜食时,跟龙眼壳一样,龙眼核大多也被丢弃,其实龙眼核也是一味可以入药的中药材。

龙眼核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膀胱经,具有行气散结、止血、止痛、止泻、燥湿等多种功效,可用于疝气、瘰疬、创伤出血、痛症、泄泻、腋臭、疥癣、湿疮等多种病症。

龙眼壳用于内科病症多煎汤或研末内服,用于皮肤体表病症多可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外用。龙眼核尤善于治疗疝气偏坠、小肠气痛,是《内经类编试效方》偏坠散的主药之一: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熏,送下。

龙眼核还能治胡臭,用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食疗方推荐

长夏心脾两安汤

材料:龙眼肉(干)20克,新鲜莲子3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干净后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适合人群:心脾两虚者,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疲倦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白、脉细弱等症。

龙眼肉味甘性平,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新鲜莲子性平偏凉,味甘、涩,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清养心神的作用。二者搭配一同煲汤,适合心脾两虚人群食用,也适合一般人群长夏养生食用。

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5克。

制法: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补血明目,养颜护肤。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

桂圆当归饮

材料:桂圆肉10克,当归15克,鸡蛋1个。

制法:鸡蛋煮熟后去壳备用,将桂圆肉、当归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5分钟,放入鸡蛋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养血补虚,调经止痛。适合血虚不足、月经量少、痛经的女性。

白果桂圆炒虾仁

材料:虾仁300克,桂圆肉20克,白果15粒,蛋清、料酒、盐、淀粉、香葱、姜末、鸡精各适量。

制法:虾去头、尾、壳,挑去虾线,即虾仁,加入料酒、蛋清、盐、淀粉抓匀上浆备用;白果去壳,水焯后去衣备用。油下锅烧热,放葱姜末炒香,下虾仁、白果、桂圆炒熟,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盛盘。

功效:补益虚损,补肾纳气。适合体虚、尿频、夜尿多、气喘等肾虚不足之人食用。

桂圆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桂圆肉20克,干山药50克,生姜3片,红枣3颗。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排骨剁小块水焯捞起,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煲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血安神。适合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睡眠欠佳之人食用。

食用禁忌

1、龙眼性偏温,过多食用容易导致上火等症状,因此阴虚火旺的人群不适合过多食用。一般每天食用鲜龙眼五颗以内为宜。

2、龙眼肉虽然有补益的作用,但食用太多容易助湿,所以痰湿质、湿热人群亦应少食。■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自黄穗平说脾胃、健康佛山等】

荔枝才过,龙眼又熟

龙眼属于夏季水果,一般每年7—8月成熟上市,在我国多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是一种非常适合长夏补益心脾的应季佳果。

龙眼别名及功效的典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称为益智、《吴普本草》称为龙目、《开宝本草》称为亚荔枝,《南方草木状》称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本草纲目》中说:龙眼、龙目、象形也。《吴普本草》谓之龙目,又曰比目。龙眼甘味归脾,能益人智,故名益智,非今之益智子也,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目为荔枝奴,又名木弹。晒干寄远,北人以为佳果,目为亚荔枝。

《神农本草经》记载:“龙眼味甘,性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纲目》谓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华南四大珍果之一

龙眼是中国南部盛产的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成熟季节大多为7-8月份,再加上其可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故与荔枝、香蕉、菠萝被统称为华南四大珍果。新鲜的龙眼有补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可改善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虽然也能温补,但温热之性比荔枝弱,故适宜人群更广泛,是不可多得的果中补品,且老少咸宜,男性食之可补阳,女性食之补气血,小孩食之可益智,老人食之延年益寿,更可在长夏补益心脾,故长夏养生不妨一家老小偶尔适量吃点龙眼。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龙眼肉有明显的抗衰老、抗癌的作用,并提出龙眼可作为一种抗衰老食品。

一颗龙眼三味药

除了味美,龙眼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补品,民间自古便有“南方龙眼北方参”的说法,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一颗小小的龙眼却包含了三味中药材-龙眼肉、龙眼壳、龙眼核。

龙眼肉(桂圆肉)

新鲜龙眼干燥去壳、核后晒至干爽不黏便是常用的一味补益中药材,即桂圆肉,广东人爱称之为龙眼干,晒干后的龙眼肉比新鲜果肉的补益力度更强,桂圆性温、味甘,入脾、心、肝三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古书称久服轻身不老,强健体魄,延年益寿,被推举为治疗心脾两虚证的要药。桂圆补益而不滋腻,且甘甜温补,适合作为久服的补品,还可日常当零食嚼食或煲汤。

■ 补益心脾

桂圆肉善补心脾,可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如考试、加班等)引起的食少体倦、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以及脾气虚弱、统摄无权的便血、妇人崩漏等症。桂圆肉与莲子搭配补益心脾效果更佳,很适合作为长夏健脾养心的养生汤料。

■ 安神定智

脾为后天之本,桂圆肉可补后天之源而益气养血,故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少气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或年老体弱、久病体虚等。女性产后多气血两亏,日常可以偶尔用桂圆肉、生姜和大枣搭配作为汤料煲汤或煎水代茶饮,补气养血功效佳,还能起到预防产后抑郁的功效。

龙眼壳

龙眼壳为新鲜龙眼果剥取果皮晒干入中药用。龙眼壳性温,味甘,归肺经,具有祛风散邪、敛疮生肌的功效。

■祛风散邪

《本草再新》记载龙眼壳:“治心虚头晕,散邪祛风,聪耳明目。”龙眼壳可煎汤内服可用来调理风邪引起的头晕和荨麻疹、预防老年性听力下降等。

■敛疮生肌

龙眼壳用于敛疮生肌主要是煅烧研末外用,适用于烫伤、痈疽久溃不敛。《行箧检秘》记载用龙眼壳治汤泡伤:“圆眼壳煅存性为末,桐油调涂患处,即止痛,愈后又无瘢痕。”《泉州本草》记载龙眼壳治痈疽久不愈合:“龙眼壳烧灰研细,调茶浊敷。”

龙眼核

龙眼加工或鲜食时,跟龙眼壳一样,龙眼核大多也被丢弃,其实龙眼核也是一味可以入药的中药材。

龙眼核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膀胱经,具有行气散结、止血、止痛、止泻、燥湿等多种功效,可用于疝气、瘰疬、创伤出血、痛症、泄泻、腋臭、疥癣、湿疮等多种病症。

龙眼壳用于内科病症多煎汤或研末内服,用于皮肤体表病症多可煅存性研末调敷或干撒外用。龙眼核尤善于治疗疝气偏坠、小肠气痛,是《内经类编试效方》偏坠散的主药之一: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熏,送下。

龙眼核还能治胡臭,用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食疗方推荐

长夏心脾两安汤

材料:龙眼肉(干)20克,新鲜莲子3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干净后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适合人群:心脾两虚者,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疲倦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白、脉细弱等症。

龙眼肉味甘性平,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新鲜莲子性平偏凉,味甘、涩,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清养心神的作用。二者搭配一同煲汤,适合心脾两虚人群食用,也适合一般人群长夏养生食用。

桂圆红枣枸杞茶

材料:桂圆肉5克,红枣2颗,枸杞5克。

制法:红枣去核,与桂圆肉、枸杞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补血明目,养颜护肤。适合血虚面黄、头晕眼花、经后体虚者。

桂圆当归饮

材料:桂圆肉10克,当归15克,鸡蛋1个。

制法:鸡蛋煮熟后去壳备用,将桂圆肉、当归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改文火煮15分钟,放入鸡蛋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养血补虚,调经止痛。适合血虚不足、月经量少、痛经的女性。

白果桂圆炒虾仁

材料:虾仁300克,桂圆肉20克,白果15粒,蛋清、料酒、盐、淀粉、香葱、姜末、鸡精各适量。

制法:虾去头、尾、壳,挑去虾线,即虾仁,加入料酒、蛋清、盐、淀粉抓匀上浆备用;白果去壳,水焯后去衣备用。油下锅烧热,放葱姜末炒香,下虾仁、白果、桂圆炒熟,加适量鸡精调味即可盛盘。

功效:补益虚损,补肾纳气。适合体虚、尿频、夜尿多、气喘等肾虚不足之人食用。

桂圆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桂圆肉20克,干山药50克,生姜3片,红枣3颗。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排骨剁小块水焯捞起,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煲开后改小火,再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血安神。适合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睡眠欠佳之人食用。

食用禁忌

1、龙眼性偏温,过多食用容易导致上火等症状,因此阴虚火旺的人群不适合过多食用。一般每天食用鲜龙眼五颗以内为宜。

2、龙眼肉虽然有补益的作用,但食用太多容易助湿,所以痰湿质、湿热人群亦应少食。■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自黄穗平说脾胃、健康佛山等】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