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气温高,天气也燥,皮肤容易出油长痘,有的痘痘不用管它,吃几天清淡饮食就自行消失了,可有的痘痘十天半月也不见好,原因可能是引发了感染,需要用一点皮肤外用药才能好。
不仅如此,夏天也是很多细菌真菌大量传播繁殖的时候,有时候去游泳,穿了公共拖鞋,就染上了脚癣或者水泡,这时候又该选择什么样的外用药呢?不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在药物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下面为大家做个详细介绍。
生活中,常见皮肤病主要可分为感染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皮肤病。其中毛囊炎和脓包为细菌感染,手癣和足癣为真菌感染,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湿疹则属于过敏性皮肤病。
一、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药
轻症皮肤感染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只需局部用药,中重症皮肤感染需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毛囊炎、疖、痈、脓疱病、创伤创面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较为复杂,早期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莫匹罗星是常用的局部外用抗菌药物。
温馨提示:
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因为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导致重复感染;因为有些药物可经皮吸收,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二、用于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药
手癣和足癣手足癣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其中致病菌以毛癣菌属为主。
皮肤癣菌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可因混穿鞋袜,裸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行走,密切接触病原菌而被感染。
手足癣,尤其是足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
瘙痒是足癣最难忍受的症状。用药2~3天后,瘙痒可缓解或消失,但并不代表皮肤内的真菌被彻底清除。无论使用哪一种药物,都要按照疗程,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使用,不能随意停用。
三、用于疱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药
常见的疱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复发性单纯疱疹。
此类疾病虽然有自限性,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复发。
阿昔洛韦是首选的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复发性单纯疱疹及生殖器疱疹均有肯定疗效。
四、用于过敏性皮肤病的外用药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而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外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作用迅速且疗效显著,是治疗湿疹的一线药物。
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乳属于软性激素,全身吸收很少或者在皮肤内被吸收后能迅速地被分解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而局部却保留高度的活性,适合于老年人、儿童使用。
温馨提示: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如氟轻松),选购时一定分辨清规格!
五、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
外用药物的常用剂型有乳膏、软膏、溶液、搽剂、醑剂、洗剂和散剂等。
除选对药物品种外,还需要根据病期及皮损性质,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剂型。
温馨提示:
部分外用药物中加有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丙二醇、肉豆蔻酸异丙酯、N-三甲基壳聚糖等),选用任何药物时都一定要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1.常用剂型的特点
2.常用剂型的选择
文章来源:药评中心
三伏天就快到了,这是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潮的时段。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天上大太阳晒着,地底下的水分被蒸发,水气往上走。“热邪”和“湿邪”横行无忌,只要稍微抵抗力差点的人,就会被这两大病邪所入侵,严重的时候还会侵占“地盘”,长期盘踞在我们的脾胃或者身体各处,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
近段时间,门诊这边也是接到了不少的湿热症患者。其中有位李先生,34岁,它的症状就比较典型了。当时看到他的时候,面色有点发黄发暗,脸上也比较油腻,额头上还冒痘,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没有精神,就像没有睡醒一样。
据他描述:平时小便色黄,而且还短小,有时候小便还有赤痛的现象,大便也特别的臭,有时还出现便秘的情况。
这半个多月以来,晚上睡眠也不踏实,心里特别容易烦躁,手脚还发热。
经过诊断:发现李先生除了上诉的症状外,他的舌苔厚腻,舌头颜色发红,口腔还有点溃烂的迹象,脉象滑数。最后推断这多半是湿热邪气入体所致,而且时间不长,症状算是比较轻的,最后给它开了一副六一散调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睡眠质量上来了,而且消化功能也好了不少。
由于天气使然,现在很多人都面临这种湿热症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推断自己是属于什么问题,若是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那体内多半就是有湿热。
1.面部、头发出油多,不清爽
2.皮肤容易长痘痘,长湿疹瘙痒
3.舌苔又黄又腻,早起口干苦涩
4.容易有异味,比如口臭、腋臭、脚臭等。
5.小便偏黄,大便粘滞不畅,或者干燥,常有解不尽的感觉
6.容易出现妇科炎症,阴部潮湿瘙痒,异味重
7.容易心烦急躁,脾气易怒
当然若是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最好还是建议及时就医。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并不是所有的湿热证,就可以用一方就能解决。就好比上面所说的六一散,它也只能适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六一散方解
六一散出自《伤寒直格》,仅仅只有两味药,但是它却是调理湿热体质的名方。
滑石粉
这是一种青白色或者银灰色的光物质,中医认为它味甘、淡,药性寒,有着散寒祛热、利水祛湿的作用。由于它的药性比较寒,因此,脾胃本身不好的人,或者虚寒体质的人,不宜服用。
生甘草
甘草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它有着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但是甘草也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虽然两者之间的药效都差不多,但是生甘草在清热解毒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在这个方子中采用的是生甘草。
两者合用既能散寒消热,又能生津益气,能够清热利便同时还不伤及津液。
哪些人适合六一散呢?1、中暑的人
夏季高温容易中暑,会表现出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大脑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其实这有可能是因为外界温度太高,热邪入侵,人体临时出现的应急反应,而六一散刚好有散热的作用,所以它也是可以缓解中暑的情况。
2、腹泻的人
综合多种因素,肠胃湿热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通常会表现出舌苔黄腻,舌边还有齿痕,平常还有易怒的现象。而最典型的表现则是肚子痛,大便粘马桶,小便次数多,特别是吃过生冷食物之后,会有腹泻的情况发生。而六一散能够清除肠胃中的湿热,缓解腹泻的情况。
3、湿疹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疹多是指湿热在体内严重的时候,出现了经脉堵塞,导致湿气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反应在了皮肤上,于是就会出现湿疹。对于这类的湿疹,六一散也是可以缓解的。
以上三种情况,建议大家还是要听医生辩证之后再调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千寒易除,一湿难祛”。其中的“湿”主要指的就是湿热,从这就可以看出湿热问题,要想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在长期调理的过程中,食疗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今天刘医生整理了一份经典食疗方,有需要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湿气,是中医的专业术语,一般人不清楚湿气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湿气重,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听到了。比如在拔完火罐或者是在刮完痧之后经常听到别人说:“哎呀!你这湿气很重啊”。那很多人就担心了,湿气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不是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别着急,让我们先看看湿气是怎么形成的。
一、湿气的形成分内外
从中医理论来说,湿气形成常见于两者:第一个是外湿,多由居住环境潮湿、淋雨、感染风邪等外湿入侵,就是外感;第二个是内湿,就是人体自身产生的湿气。湿属阴类,内湿产生的关键是水液输化失司,而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脏腑,以肺脾肾为主,因此,内湿的生成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二、湿气也分寒热
受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影响,现在很多人体内都有湿气,这也就了“十人九湿”的说法。但是你发现了吗?那些喊祛湿的人,一年365天,可能都在跟湿气作斗争,也就是他们中很多人都在无效祛湿。而这些人,大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去湿前没有分辨自己到底是寒湿还是湿热。
1. 寒湿
寒湿主要是由寒邪进入人体后引起,主要受外界影响,比如长期居住在河边、海边,环境中的寒湿入侵人体造成阴阳失调,使体内阴气过盛,阳气衰弱。
2. 湿热
湿热是由湿气和热气相互纠缠所引起的病症,在中医理论中,湿热属于偏阳性体质,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摄入太多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会给脾胃带来很大的负担,引发脾胃虚弱,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使体内的水气无法正常运行,在体内形成湿气,湿气滞留会产生热气,从而使患者出现湿热的病症。
三、寒湿还是湿热,主要看五点
1、可以先从自我感觉来区分——寒与热
寒湿的人有比较明显的阴盛阳虚,比如怕冷、怕冷风、不能吃凉的。而且这种体质的人往往觉得哪哪都疼,这是由于寒湿阻碍气血运行,经络不通,也就痛了。
湿热的人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长痘痘等。
2、最直观最靠谱的区分——舌头
寒湿的舌头胖大,有齿痕,舌体和舌苔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湿热的舌头因为“热”,所以会红红的,舌苔又黄又厚。
3、有味道的区分——小便
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还比较重,除此之外,小便时还会感到涩痛。
寒湿体质的人首先尿液清长,没什么味道,尿频量多
4、还是有味道的区分——大便
寒湿和湿热都会出现便秘。
湿热便秘很黏腻,寒湿便秘的大便慢慢悠悠就是拉不出来
5、这还是有味道的区分——体味
湿热体质的人体味都比较重,狐臭、腋臭、脚臭、口臭等等。西方的人就是很明显的湿热体质。
寒湿体质的人基本没啥味道。
由此可以看出,湿气也是分证型的,没有找准证型,吃再多的药也没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出现不适还是及时就医,经医生辨证之后再行用药,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