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天才发现妻子有狐臭(天才妻子高智商复仇)

时间:2024-05-24 15:48: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老婆当年因狐臭没人敢娶,我趁机捡了漏,婚后才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李明坐在老旧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张有些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和王芳的结婚照。照片里的王芳,尽管笑得有些腼腆,但那双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李明的思绪飘回到几年前,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平淡无奇。

“明啊,下班了?”岳母李梅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她正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炒菜的铲子。

“嗯,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李明笑着回应起身帮忙摆桌子。

饭桌上,王芳已经摆好了碗筷,她穿着简单的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今天有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王芳说着,给李明夹了一块肉。

“还是老婆了解我。”李明笑着接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记得刚认识王芳时,她因为狐臭的问题,在婚姻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但李明看到的,是王芳那颗善良而敏感的心。

“那时候,我就知道,我捡到宝了。”李明时常这样想。他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豪华的排场,只有亲朋好友的祝福。邻居张强当时还开玩笑说:“李明,你这是捡到宝了,王芳可是个贤妻良母。”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温馨,李明每天下班回家,总能看到王芳忙碌的身影。她努力适应着新的角色,从一个单身女性变成了一个妻子,一个儿媳。

“爸,妈,最近身体怎么样?”李明转向岳父王大江和岳母李梅,关心地问。

“我们都好,你不用担心。”王大江笑着摆摆手,他对这个女婿很满意,虽然当初对这门亲事有些犹豫,但看到李明对王芳的真心,他的顾虑也渐渐消散了。

“对了,张强家最近怎么样?”王芳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

“他们家啊,听说张强的儿子快要高考了,挺忙的。”李梅回答,然后又转向李明,“你和王芳也该考虑要个孩子了,家里有个小孩热闹些。”

李明和王芳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个家,会越来越好的。

随着王芳逐渐适应了与李明的生活,她开始展现出更多的才华。李明发现,每当王芳拿起画笔,她的眼睛就会闪闪发光,仿佛整个世界都为她让路。他鼓励她继续绘画,而王芳的画作很快在社区内引起了轰动。

“老公,你看我今天画的这幅怎么样?”王芳兴奋地展示着她的作品,一幅描绘着社区公园的油画。

“太棒了,老婆,你真是个天才。”李明赞不绝口,他真心为王芳感到骄傲。

不久,王芳的画作开始被外界关注,甚至有人愿意出钱购买。岳父王大江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经常在邻居面前夸赞自己的女儿:“芳芳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终于有人识货了。”

然而,岳母李梅却有些担忧:“大江,你不觉得这样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吗?我们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社区中的议论也开始多了起来,张强的嫉妒心理开始作祟。他在社区中散布关于王芳过去的谣言,试图破坏她的名声:“你们知道吗?王芳以前可是因为狐臭没人敢娶的,现在却成了画家,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李明和王芳的耳朵里,夫妻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李明虽然相信王芳,但谣言的不断扩散还是让他感到了压力。

王芳的一次画展非常成功,她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然而,成功的背后,却是更大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李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王芳一个深藏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

“老婆,我今天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个。”李明手里拿着一本有些破旧的日记本,他的眼神复杂。

王芳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知道这本日记记录了她过去的痛苦和挣扎。她紧张地看着李明,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

李明深吸了一口气,他决定相信王芳,无论她的过去如何,他都会陪伴她一起面对未来。

李明轻轻合上了那本记录着王芳过去的日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本日记不仅仅是王芳的过去,也是她一直深藏的秘密。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和王芳好好谈谈。

王芳在厨房忙碌着,准备着晚餐。她的动作熟练而有条不紊,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她对这个家的热爱。李明走进厨房,从背后轻轻抱住了她。

“老婆,今天的菜真香。”李明的声音温柔而充满爱意。

王芳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她转过身,紧紧地回抱住了李明。“老公,你真好。”

晚餐后,两人坐在沙发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李明打开了电视,随意地切换着频道,而王芳则靠在他的肩膀上,静静地看着。

“老婆,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画作展示给更多的人看?”李明突然问道。

王芳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摇了摇头。“我画画只是为了自己开心,没想过要展示给别人看。”

李明握住了她的手,鼓励地说:“你的画真的很有天赋,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欣赏的。”

在李明的鼓励下,王芳开始尝试着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她的作品很快在社区内引起了轰动,甚至有人愿意出钱购买。岳父王大江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经常在邻居面前夸赞自己的女儿:“芳芳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终于有人识货了。”

然而,岳母李梅却有些担忧:“大江,你不觉得这样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吗?我们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社区中的议论也开始多了起来,张强的嫉妒心理开始作祟。他在社区中散布关于王芳过去的谣言,试图破坏她的名声:“你们知道吗?王芳以前可是因为狐臭没人敢娶的,现在却成了画家,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李明和王芳的耳朵里,夫妻二人的关开始出现了裂痕。李明虽然相信王芳,但谣言的不断扩散还是让他感到了压力。

王芳的一次画展非常成功,她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然而,成功的背后,却是更大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李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王芳一个深藏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

“老婆,我今天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个。”李明手里拿着一本有些破旧的日记本,他的眼神复杂。

王芳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知道这本日记记录了她过去的痛苦和挣扎。她紧张地看着李明,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

李明深吸了一口气,他决定相信王芳,无论她的过去如何,他都会陪伴她一起面对未来。

李明的手轻轻颤抖着,他翻开了王芳的日记本,一页页地读着。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日记中的每一个字,都让他更加了解王芳的内心世界,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与她共同面对未来的决心。

“老婆,我全看完了。”李明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你的过去,你的努力,你的才华,都让我更加敬佩你。”

王芳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紧紧握住了李明的手。“老公,谢谢你,谢谢你愿意接受我的全部。”

两人的对话,被一旁的岳父王大江和岳母李梅听到了。他们看着眼前这对恩爱的夫妻,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动。

“芳芳,是我们错怪你了。”岳母李梅拉着王芳的手,眼含热泪,“你的画作,你的才华,都是我们的骄傲。”

岳父王大江也感慨地说:“是啊,我们之前太狭隘了。你的成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

张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找到李明和王芳,诚恳地道歉:“对不起,我之前的行为太不应该了。你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才华。”

李明和王芳宽容地接受了张强的道歉。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和谐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芳的艺术事业越来越成功。她的画作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提升了社会地位。她的影响力,也在社区中不断扩大。

李明也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重视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的评价。他和王芳的关系,也因此而更加坚固。

故事的结尾,是在家中举办的一场小型画展。李明和王芳邀请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他们的爱情和成功。画展上,王芳的画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站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明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婚后跟老婆睡一起,闻到她身上有种味道,老婆说那是体香

婚后跟老婆睡一起,闻到她身上有种味道,老婆说那是体香,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昨天

我去澡堂洗澡,换衣服时闻到旁边一大哥身上也有这种味道,看到我好奇的目光,大哥憨笑的说:哥们儿,不好意思啊,我这狐臭味有点重!

1.中午在学校午休时,我就对同桌说:我觉得我的爸妈特有想象力。同桌就已获得问:为什么啊?我就说:我问我是怎么来的时候他说我是捡来的。同桌就说:那有什么稀奇的啊,很多的爸妈都这么说的呀。我就说:他们说是打怪捡来的……同桌就惊呆了。

2.周末,我想约女神吃饭借哥哥新买的迈巴赫载她也有面子,哥哥刚买不到一周嫂子不愿意借。哥哥看在亲兄弟的份上就借了,没办法嫂子只好妥协了,没想到借出去才一个小时,我就跟哥哥打来电话:我出车祸了!哥哥深吸了一口烟说:事故责任确定了吗?我说:嗯,已经确定是我全责了!哥哥说:你把具体情况说清楚,我再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我说:对方是90年立的电线杆

3.我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工地上搬砖,但是我爱上了不该爱的人。那个人就是我们村的首富。之前我跟着女朋友回家,她老爸看不起我,在他家里都没有人理我。她家的条件好,嫌我家穷,没车没房,也没有本事,我很是低落。从她家出来后,我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在八年过去了。我终于和她门当户对了,她爸破产了,她坐在我的电动车上笑得很开心!

4.女同事她老公出差好几天。昨天早上,她出门没带钥匙把门关上了,由于赶着上班,她就先不管……到了下班,她找来开锁师傅回家,几分钟门开了,付了一百块。进屋后看到她老公在厨房里,带着耳机一扭一扭的在做饭。

5.富婆很崇拜方丈。这一天,富婆带着100万的大红包来拜访方丈。富婆道:“太好了!!主人,五年前我有幸为您算命,当时您说我不仅要找个丈夫,还要生五个孩子。”方丈问道:“为什么,我不确定”富婆高兴地说:“没错,我真的生了五个孩子。”方丈道:“好极了,你要我做什么”富婆高兴道:“师父!这次要你帮我想办法,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我老公”

6.为了升职加薪,我和老板娘走得很近,最后被老板给开除了。我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就去了一个饭店当服务员。今天上班的时候,我听到一家人的聊天。爹,你过寿,我给你在碧贵园买了个房子。爹,这是单据,过两天你去4S店就可以提新买的宾利了。我立马对老头说:你可真有福气,俩女婿这么孝顺。老头微微一笑:你怎么知道他俩是女婿不是儿子?爹,什么时候开饭啊?我笑着说:嗯,这个才是你儿子!

7.王阿姨特别爱占小便宜,她的热水器坏了,请来维修人员上门服务,修完,热水器后,又让人家帮她修了一下燃气灶,当她再次要求人家帮忙修理别的电器时,维修人员指着她家的狗说:阿姨,我还会做菜!要不我给你弄个干锅狗肉尝尝吧!

8.老丈人在办公室和小秘书交流工作,突然看到了一个新闻:“有一个25岁的快递员在45度的高温下,送500左右个快递,猝死了!!”老丈人听了下来,小秘书爬起来惋惜地说:“这么年轻就死了,太可惜了!!”老丈人点了一支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你少在网上买东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小秘书点点头说:“被你这么一说,我倒觉着我挺残忍的。

9.小芳:老公,我让你洗碗,你怎么不洗盘子啊?丈夫:你说的让我洗碗的啊!小芳:我让你吃饭,你是不是只吃饭啊?

10.哥们:怎么你在这里喝闷酒?我:最近心情不好!然后看到哥们翻开通讯录,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不知道该打给谁,认为很失败,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发现手机不是自己的!

11.周末,我闲来无事找邻居大爷下棋。他说:“让你一车一炮。”我回答:“不要。”打开手机里象棋大师,调到专家难度。大爷下一步我摁一步,机器人下一步我学一步。大爷都傻了,连输两局,还一直夸我天才。我开心得不得了,风光地秀了一次。可到了第三局,大爷一拍腿:“这局你先!”

洪纬读《身体的气味》︱“隐疾”给人带来多大伤害?

洪纬

《身体的气味:隐疾的文化史》,陈桂权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184页,36.00元

封城的日子里,你最希望做的却无法立刻实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愿望是能够和朋友们线下聚聚会,去图书馆翻翻书,看看博物馆,逛逛水族馆……总之,就是走出方寸之间,回到大千世界。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愿望。而一旦进入人群,我们便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闻到千奇百怪的体味。

关于人体散发出的气味,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著名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沉思录》中向读者发问:

遇到患有狐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遇到患有口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你怎么善待这样的麻烦?

这位皇帝认为这些气味是很自然的东西,人类应该理性对待。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要对这个问题做到理性,谈何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会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探知对方,包括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乃至味觉。大家对汗臭和脚臭都不陌生,它们给我们的嗅觉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令人相当不快。倘若遇到有严重狐臭或口臭的人,这种刺激感可能会更加强烈。

俗语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狐臭和口臭并不引发疼痛,仅仅是给交往对象带来一些感官上的“麻烦”,它们是否能被归为“病”类呢?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陈桂权博士将它们归为被称为“隐疾”的一类疾病。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多指性病,事实上,在古代它所指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凡涉及隐私或者难言之隐的病症都可计入其中,而那些表征不明显的病症和问题也可用隐疾来指代。陈博士在《身体的气味》中着重讨论了几个当下比较敏感的主题:狐臭、口臭、性病和脚气病。

作为一位非医学史从业研究人员,作者没有囿于医学史的内史范畴,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化层面,吸纳了众多明清笔记小说、当代小说和逸闻轶事,畅其旨趣。阅读该书时,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隐疾给当事人生活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展露无疑。用这些史料来探讨隐疾文化史最为恰当不过,也是书写一部大众史学读物的巧妙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引发狐臭的原因认识不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抑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譬如,唐代医家孙思邈便认为得狐臭有天生与传染两种途径。这些传统观念或曰医学理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伴侣的选择。四川省凉山诺苏人认为狐臭具有遗传性,与这些“病患”联姻被视为大忌。在成都市,相亲过程还有这么一个阶段:男方托人到女方家中去看门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待嫁女子叫到身边来坐,闻闻有无狐臭。

在婚姻不自由的年代,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子则享有相当不同的待遇,婆家对媳妇不满意,要么休妻要么纳妾。其实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休妻、纳妾并不是由着男人的性子来。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浪荡子龙光因妻子有狐臭想纳妾,妻子同意,可惜老爹不允,龙光便与妻舅串谋,害死了亲爹。

史学家黄永年说,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异族骂为畜生。出于对异族的偏见与歧视,汉文化将腋气与“胡臭”联系起来,进而再将“胡臭”变成“狐臭”。这种叫法延续至今,根蒂是歧视异类的文化隐疾。古代志怪小说也有描述人与狐狸精发生情愫,并最终染上狐臭的故事,从中更能直观体会汉文化对“狐臭”的偏见。在河南省某些地区,狐臭又被称为“门病”,被认为是门第不清所致。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狐臭不具有传染性,全因个体腋下大汗腺过于发达所致,只是它具备遗传性。经过一定的治疗,狐臭可以得以消除或者减轻。

至于口臭,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重点是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对口腔清洁史做了一番清晰的梳理。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盐末揩齿来清洁牙齿。后来人们又发明出了劳牙散、揩牙散之类的牙粉,以指点药,揩在齿上。宋代佛门弟子在日常起居中也很重视洗漱、揩牙。宋代《禅院清规》规定早晨起来盥洗漱口,步骤如下:“使用齿药时,右手点一次,揩左边,左手点一次,揩右边。不得两手再蘸。恐有牙宣(笔者注:牙龈出血,严重化脓)口气过人。” 《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公子小姐们在漱口之前都会先用青盐擦一遍牙齿。青盐常被做成棱柱形状,方便使用。除了用手指揩牙,古人还会用揩齿布,我国大约在晚唐时期就有揩齿布了。

虽然洁牙剂可以追溯至古代,但是,西方牙粉和牙膏被引进中国时,还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在十九世纪末,洋货牙粉和牙膏在中国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公务人员、社会名流、名妓等,刷牙成为“文明人”的象征之一。对新生事物,人们需要一段接受过程,担心用毛刷长久地刷牙,牙齿会坏掉。1876年的《格致汇编》就说:“有人喜欢用牙粉刷牙,此质虽能令牙齿变白,但久用之,则外壳消磨净尽,而牙易坏。” 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我于硕士期间做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时,一位在国际知名公司负责口腔护理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士便告知,有些品牌的牙膏里添加了一些磨损牙釉质的物质,期望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尽管过程曲折,在1915年,汉口民生化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制造国产牙膏。

关于上述各种洁齿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我们不可过于乐观。历史上,莫说程序复杂的揩齿,就连能够做到简单漱口的人也不多。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猛然上升,但至少还有三亿人不刷牙,而且大部分坚持每天刷牙的人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1880年代的布朗牙粉广告(来源于Ebay网站)

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东汉典故“刁存含香”讲的便是老臣子刁存口臭的故事。据称,在商讨政务时,刁存的口臭让汉桓帝实在有些受不了,但又碍于老臣身份不便明言。一日,朝务完毕,皇帝赐刁存一片丁香,令其含在口中。刁存口含丁香,却不知何故,只觉得口中辛辣、刺舌,又不敢咀嚼。他以为自己犯了大错,皇帝赐他与毒药。回到家中,他抱定必死之心,与家人诀别,经朋友家人鉴定所含之物是丁香后,方才恍然大悟。

到了民国阶段,女子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男女婚姻恋爱也主张自由。1939年,在上海发行的一个期刊《五云日升楼》里讲了一位宁波女子因丈夫口臭提出离婚的故事。该女子时年二十五岁,受过一定教育,在1935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当地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二代大学生。二人结婚四年,却从未同房,最终女方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出调解离婚。

相较于女性,在古代,男性享有更多的特权,他们对色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半点隐晦。中国娼妓业的长期合法化经营,文人骚客对青楼妓院的情有独钟,便是例证。性话题属于中国文化中隐的部分,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亦逐步演化为单指“性病”。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性学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古人在性方面的文化与风俗有比较全面的考察,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在儒释道三家中,道教的学说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的性文化贡献最多。“长生”是道教修行的宗旨之一,在南方道教中别有一支专攻房中术,持采阴补阳的理论,企图以男女交合的方式实现延年益寿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男子对妓女的追求使他们付出了严重的健康代价,在寻花问柳中身染疾病,“花柳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明代至民国期间,梅毒一直是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现在主流观点,梅毒是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新世界反馈给旧世界的瘟神。在远航海员与当地娼妓的共同作用下,梅毒辗转传到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美国作家德博拉·海登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一书中提到,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林肯、福楼拜、莫泊桑、尼采、王尔德等多名国外历史名人都身患梅毒。据传,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正德皇帝十分好色,生活荒淫,三十一岁便短命呜呼,且无子嗣。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死于梅毒,但是梅毒说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对普通人,隐疾给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家庭婚姻关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民国时期,上海报纸上关于男子身患隐疾,不敢与妻同床的故事屡见不鲜。例如,在1932年,上海一家服务于现代都市女性的杂志,《玲珑》刊登了一则“新婚夜不敢同床,原来丈夫患隐疾”的故事,讲的便是男子婚前与妓女有染,导致严重性病,以至于心感愧欠,不敢面对新婚妻子。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病毒、细菌、真菌横扫世界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最后,陈博士还触碰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即“脚气”和“脚气病”。在现代社会里,“脚气”通常是指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疾病,俗称香港脚。患者奇痒难耐,严重者甚至引发恶臭。该病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及上述几类隐疾,但是在群居之处,传染性极强,患者也不愿意大大方方地讨论。说“脚气”主题具有争议性,主要还是源自疾病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脚气病”被广泛记录,宋代车若水著有《脚气集》,题为疾病名称,但内容非也。著《脚气集》时,车若水身患脚气病,据考据,这是一种非真菌引发的疾病。《身体的气味》是一本史学著作,陈博士将重点放在了史学方面,他并未对真菌引发的脚气这一现代病置于过多的笔墨。他重点将古代“脚气病”的文化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指出我国古代所指的脚气病可能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也可能是由于士人长期服食丹药造成的重金属慢性中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综上所述, 隐疾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煎熬,也带来了羞耻感。部分隐疾还给个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了治疗,严重时还会引发厌世或自杀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身体的气味》,我们可以看到,隐疾的概念从最初的“身体被衣服遮蔽处的疾患”这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慢慢缩小为特指的某些疾病,比如腋气、口气和性病,直到今天成为性病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隐疾”持有的态度是逐步趋向开明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还需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一个疾病观:患者及时就医;旁人给予精神支持。这应该也是陈桂权博士书写《身体的气味》时最希望表达的一个愿望吧。

责任编辑:于淑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