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医学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被太多古方典籍赋予神秘的面纱。2019年北京世园会将以“前无古人”之势创立“百草园”,首次大规模集中为这些济世良方搭建“舞台”,让我们在一睹其真颜的同时,聆听它们前世今生的传奇。
亲爱的“会”员们,如果你热爱美,更重视健康,就从本期与我们一起,在《百草园》栏目中诵传世经典,循百药真颜,吮仙草珍味,品健康人生吧!
佩兰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苟非幽人,谁与相将。
心之有兰,惟兰有印。清拂冰弦,追我羲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离骚》中有一句诗词: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这里面所提到的的“蕙”是一种香草,即佩兰。
传说,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时节,男女老幼都佩挂香囊,香囊里的香料就是佩兰。
佩兰在古代也被称为“醒头草”,将佩兰放入枕头做内枕或者作为香囊随身佩戴,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等症。
不过,说到佩兰的药性,可不只是提神醒脑这么简单......
佩兰又名鸡骨香、水香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佩兰是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佩兰之名始于《本草再新》,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自古以来,关于佩兰的史书记载也非常的多:
《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本草纲目》记载:
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本草经疏》记载:
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唋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症自疗,大多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说到佩兰,首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佩兰有良好的化湿解暑之功效。佩兰气味芳香,性平味辛,归脾胃经。辛能发散,香能去秽,作用明显。关于佩兰这一效果,和藿香搭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戳蓝字回顾【百草园】藿香篇)
佩兰 藿香,解暑利器
佩兰在冬季也有很多妙用,冬季应酬多,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可用佩兰生津止渴。这一说法,医学典故《素问》里也有记载:
《素问》中记载:
另外,佩兰煎水沐浴,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因含有的挥发油可抑菌杀菌,所以佩兰沐浴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功能。这种风俗在古时即有,“煎兰划汤沐浴以祛病”说的就是这种用法。
自古以来文献中更有许多以它作为材料的药方记载:
治狐臭:
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治秋后伏暑:
藿香叶一钱五分,佩兰叶二钱,薄荷叶-钱,冬桑叶二钱,大青叶三钱,鲜竹叶三十片。先用青箬叶一两,活水芦笋二两,煎汤代水。
除了这些小妙方,关于佩兰的功效与作用,它还有经典的“老搭档”:
绿豆粥 佩兰
在绿豆粥里加点佩兰、薄荷能立即去火降暑。
佩兰 木香
两药配伍,芳香行气。治疗湿阻气滞,胃脘胀闷,腹胀肠鸣,吐泻,痢疾。
总而言之,佩兰的药用价值非常的丰富。除了药用,也可以用来做一些食物。
百草园●养生食谱
佩兰煎蛋
【用料】
佩兰
鸡蛋
●●●
【做法】
1、先准备所需要的食材。
2、将佩兰叶子洗干净,切得细细的。
3、放在碗中,打上两个鸡蛋,放上盐。
4、拌均匀。
5、平底锅倒油烧热,将蛋菜液倒入锅中。
6、煎至定型,两面变焦出锅。
【功效】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禁忌】
胃气虚者禁用。
它夏季芳香化湿、是消暑利器;冬季醒脾开胃、生津止渴,全年都离不开。佩兰的功效你都知道了吗?持续关注“北京世园会”官方微信,下一期的《百草园》“嘉宾”故事更精彩哦!
历史文章推荐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浓重的仪式情结渗透到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祭祖踏青,中秋品菊赏月,重阳登高望远,冬至踏雪、吃饺子……
礼仪与“仪式感”,支撑了几千年古代文化的格局与发展,是礼仪与“仪式感”,铸就了古人精致、细腻的日常生活。
古人讲究富有仪式感的生活,不是建立在丰裕的物质条件上,更多的来源于精神和态度。而对于弹琴的“仪式感”,古人讲究起来也不遑多让。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黛玉对宝玉论琴: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拟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平和,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着琴。
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塌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其实这段“讲究”,提炼自明代琴家杨表正《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的“弹琴杂说”。说明古人十分讲求弹琴时的仪式感。明代的胡文焕在《文会堂琴谱》中也将弹琴的讲究归纳为“五不弹”、“十四不弹”和“十四宜弹”。
“十四宜弹”遇知音弹。逢可人弹。对道士弹。处高堂弹。升楼阁弹。在宫观弹。坐石上弹。登山弹。憩幽谷弹。游水湄弹。居船中弹。息林下弹。值二气清朗弹。对当风明月弹。
“十四不弹”风雪阴雨。日月交蚀。在囹圄。在尘市。逢俗子。对娼妓。醉酒后。夜事后。衣冠不整。香案不洁。神思不聚。腋臭臊气。不净手漱口。鼓动喧嚷。
其实这些讲究归结起来就是对环境的讲究、对象的讲究,心境的自求。
古人对弹琴的环境十分讲究。“十四宜弹”之说,其中后十一宜是讲环境的。大多数的琴人只能在居住之地,寻找或营造循世脱俗的意境。
清代扬州桃花庵的住持、琴僧江钰,曾在人迹罕至的黄山山岭间过了数年读书弹琴、参禅悟道的修行生活。天地有大美,黄山的日出、云海和松涛,滋养了他的琴心与琴声,“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情到深处,他便请来采炭人从悬崖上放缒而下,在他弹琴的崖壁上方刻上“荔田弹琴处”的方丈大字。于山巅绝峰处的动缦操弦,具有超拔高迈的意象,这是琴人的梦想。
总的来说,弹琴环境要静、雅、幽,有超然物外之感,才有助于使人在不受外扰、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即“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
或对月鼓琴、或对花理弦、或临水操缦......看游鱼数尾,赏花香清幽,望风穿幽篁。
正如明徐青山在《溪山琴况》“古”一项中所说:“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松,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
除了环境,古人对于“对象”也是诸多要求,文人们自操琴以来,一直在孤独地寻找着能与之产生共鸣的弹琴对象。
《文会堂琴谱》古琴“十四宜弹”中的前三宜“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就是针对弹琴对象而提的。知音是能够从曲中听出弹者心声的人;可人是可心、会心、心有灵犀者;道士可宽泛地理解为得道之人。
弹琴者希望通过琴声与听琴者产生心灵的默契和精神的对话。只有具备一定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古琴鉴赏能力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两千多年前,琴艺高超的俞伯牙在泰山边纵情鼓琴,偶遇樵夫钟子期。伯牙奏《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操《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为心声,钟子期在琴声中读懂了俞伯牙的胸怀和志向,这样的知音可遇而不可求。觅得知音的俞伯牙让后人羡慕了两千年。
琴声只为知音奏,也是文人们的一种自爱。不愿以琴谋名利,不肯携琴出入功利场,只求知音之遇,盼听懂心声之人,是文人们卓然不群的外在表现。
对于弹琴古人还有心境的自求,弹琴者、听琴者都需要在一种自由、洒脱的心境下来体悟琴韵的美妙。心境的营造除了靠环境、对象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还可通过一定仪式来内求。
沐浴,人们在沐浴之后的感觉是轻松、洁净、舒畅。古人把沐浴作为鼓琴之前的必经仪式,仪表的洁净和端庄都是出于对古琴的恭敬。
宽衣。宽衣是通过更换宽松的衣服以消除对身体的束缚,以衣之“逸”来求得心之“逸”。杨表正在《弹琴杂说》中说,“如要鼓琴,要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
焚香。焚香可以创造出宁静的氛围,如此带来心灵的宁静。焚香本是祭神的仪式,用于弹琴,目的是以宗教的诚、敬、静来“雪其躁气,释其竞心”,使“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从而“渊深在中,清光发外”。
当然,弹琴最大的讲究还在于弹琴者的“心”,这些外在仪式都是“锦上添花”。
陶渊明有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内心澄明清静,自会“心远地自偏”,即便身处闹市、面对俗子,也能不受干扰。
正如清人祝凤喈在《与古斋琴谱》中所说的:“鼓琴曲而至神化者,要在于养心。……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渐化其恶陋,开其愚蒙,发其智睿,始能领会其声之所发为喜乐悲愤等情,而得其趣味。”
古人注重这些“仪式感“”不是走形式,而是籍此养心性、雅生活。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养好了心,有好的心境,所有的外在环境、对象、形式要求都是可以超越的。
文字:网络,图片:清风PHOT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至县有个读书人叫孙克复,因为喜欢阶州地方肥沃的土壤和甘甜的水土,便在当地建起房屋,耕田读书,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他屋子左边靠着山,对面是深谷,还建了一个小草阁,相当宽敞,可以眺望远方。草阁下面林木茂密,虽然有一条小路,但人迹罕至,只有樵夫和牧童偶尔经过。
一天,孙克复独自在草阁上凭栏远眺,远远就看见一个人沿着小路走来,他头戴草笠,身穿布衫,看上去颇为秀美。等到走近了仔细一瞧,果真长得十分美貌,红唇白齿,一头华发,面色白皙,看上去像是个十七八岁的俊美少年。孙克复惊讶地说:“世上哪有男子如此俊美呢?”他急忙走下草阁,拦住少年并调戏他:“这深山僻路,豺狼出没,小郎君你傍晚时分一个人走,准备到哪里去投宿呢?不如暂且住在我这里,明天一早再走,也免得我担心你。”少年说:“我们素不相识,你既不熟悉我,我也不了解你,我是来打猎寻找食物的,是留宿你这里,那是万万不可。”
孙克复向来有断袖之癖,也就是喜好男色,他一见这少年如此美貌,便欲火中烧,突然上前抱住少年。少年大惊失色,说:“我们素不相识,你怎么能突然对我无礼?”孙克复说:“你是个聪明人,怎么还需要我解释呢?”少年惊慌失措,极力挣扎,孙克复猝不及防,失足坠下山崖。少年趁机脱身离去。
孙克复被一根树枝夹住,上不去也下不来,他大声呼救,但没人听见,只能自认倒霉,等死算了。突然,一个女子路过这里,看见了他,惊讶地说:“你这样挂在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孙克复说:“被人算计了!你能救我吗?”女子说:“救你也不是难事,只是我救了你,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孙克复说:“只要不再被树枝夹着,什么事我都愿意做。”女子掩嘴一笑,解下脚上的裹脚布抛到一端,拉着孙克复爬了上来。孙克复过了好久才定下神来,整理好衣服向女子道谢。女子慢慢地系好裹脚布,并不回答他。孙克复正奇怪她怎么这么倨傲,仔细一看,这女子身材苗条,婉约美妙,是个绝世美女。他不禁缩起脖子,吐出舌头,暗自欢喜,心想今天怎么碰到这么多奇遇呢。
这时天色已晚,四周渐渐昏暗下来,孙克复再次向女子拜谢说:“救命之恩,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报答的,希望你能留下来多住几天。”女子笑着斜了他一眼说:“你这个人太不良善了,刚刚脱离险境,又想造孽了。”孙克复听她说话诙谐,又见她情意深厚,一点也不像那个少年那样冷漠,于是就把她带进草阁,与她百般温存。
大约到了三更时分,女子披上衣服起床,说:“今晚我和别人有约,必须去赴约,明天再见吧。”孙克复伸手拦住她说:“今晚约会,明天约会,不如我们夜夜约会。”说着又留住她继续亲热。他趁机问女子:“你这么柔弱娇小,就算是坐着油壁车,抬着竹轿子,也怕是受不了劳累。怎么一个人跑到这空山里来了?让人感到奇怪,我心里能不担心吗?”
女子说:“我叫宓碧碧,今年十八岁,嫁给前村方家的儿子,半年就守寡了。今天是我母亲生日,我回家祝寿,走这条近路,没想到遇到你,没能守住贞节。这大概是前世的缘分吧,我愿意和你白头偕老。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人有个依靠,你不会嫌弃我吧?”孙克复神情严肃地说:“能得到你,我真是修来的福气啊!只是我有个老母亲,她性情刚烈,我出入都要向她禀报。不告诉她就娶了你,我实在不敢擅自做主。但是父母疼爱子女,应该不会苛求。他们见你如此可爱,应该会接纳你的。容我慢慢想办法。”
女子说:“我对你也不是没有好处。你真的愿意和我在一起,并且始终不变心的话,那就可以保全性命,不必担心生死大事。夜间精气耗尽,一天就可以恢复。让你从蜣螂丸变成蝴蝶,从腐草变成夜光珠,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遨游于人间极乐的境界,不再受形体的羁绊,听任阎罗天尊的支配了。”孙克复大喜过望,相见恨晚。
早晨起来,孙克复就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叫那女子到面前来,反复详细地询问她的情况,然后对孙克复说:“儿子,你不要这么草率行事。我听说那种容貌艳丽的女子,往往能迷惑人,甚至能倾覆整个国家,更何况是为害一个普通男子呢?我活了七十岁,见过的闺中秀女何止千千万万,但像她这样妖艳至极,一见面就让人心旌荡漾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真是个祸水啊。你有什么德行能配得上她呢?再说,她先前丈夫夭折,这是很不吉利的,你还是赶紧把她送走,免得招来祸患。”孙克复听了,默默无言,呆立在那里,脸色苍白如死灰。
女子上前说道:“老太太的看法也太偏颇了。我并不是自己上门来推销自己,实在是觉得吃苦受罪不如过点甜日子,所以才厚着脸皮自荐枕席。我并不嫌弃孙郎贫穷,您又何必怕他被我迷惑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年轻的女子贪恋新欢,忘了旧好,虽然遇到钟情的人难免这样,但我这老婆子为儿女们操劳,也不得不如此担心啊。”女子勃然大怒,说:“你这个老妇人,心肠怎么这么狠毒!我离开这里,难道就活不下去了吗!”她又斥责孙克复说:“你真是个木头人,不值得和你说话。不听我的劝告,你很快就会死的。你这个穷酸相,就算死了也只能做个下等鬼。到时候我就袖手旁观,坐在刀山剑树旁边,看你如何挣扎吧!”说完,她愤愤地出门而去,不知去了哪里。
孙克复痛哭流涕,脸上露出怨恨的神色。母亲安慰他说:“天下美貌的妇人多的是,何必一定要这个呢?再说,这深山幽谷里,突然来了个美人,不是草木成精,就是狐狸鬼怪。你如果被迷惑而不醒悟,一门心思去胡思乱想,那我这个老婆子还能依靠谁呢?”母亲反复开导他,孙克复的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一些。
没过多久,有一对老夫妇,带着六七个男女,直接闯进草堂,大声叫骂。孙克复刚出来询问,就被他们扭住。老翁用拐杖敲打着孙克复的背说:“你跌落山涧,差点丢了性命,如果不是我女儿出手相救,现在你的肠胃早就被山里的乌鸦喜鹊吃光了。现在你却抛弃我女儿,怎么这样忘恩负义呢?”
孙克复突然遇到这种情况,吓得脸色大变,气也喘不过来,一句话也说不出。家里的众人全都围过来看,但没人能解开这个纷争。孙克复的母亲拄着拐杖走出来,说:“别吵了,有事可以好好商量。”老妇人说:“亲家母出来了。亲家母一头白发,怎么说话这么没分寸,导致我女儿回去后愤愤不平,不肯吃饭。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亲家母的肉,够吃的吗?”孙克复的母亲这才知道他们就是那女子的父母。心里暗想,他们来势汹汹,定会挑起事端,不如先用好话应付他们。刚开口,老妇人就制止她说:“别多说了,你们赶快把墙壁粉刷干净,庭院打扫整洁,明天我们就把花车送到门口来。”说完,他们就放开了孙克复,纷纷散去。
孙克复的母亲对儿子说:“看他们这种行径,更加确信他们是妖怪了。自古以来,邪不压正,只要你心里坚守正道,就不难把他们赶走。”商量好后,他们就严加戒备,等待明天的到来。第二天黎明,老夫妇已经把女儿送来了,鼓吹奏乐,嫁妆丰盛,仆婢众多,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
孙克复看得十分眼馋。他母亲用门闩撑住宅门,隔着门大声说:“我们家门庭向来清净肃穆,你们无缘无故来骚扰,难道不觉得惭愧吗?快走吧,别自取其辱。”老翁老妇勃然大怒,说:“可怜你们家里一团糟,连个能拿主意的人都没有,所以我们不惜把爱女送来侍奉你们。你们为什么还自命清高,以为我们缩头缩脑,不能在你这老刁婆的肚子里捅上一刀吗?”于是他们开始扔砖砸石,攻击了很久。孙克复的母亲始终置之不理。老夫妇也觉得无趣,只发出恨恨的声音,说:“走吧!走吧!我们自有办法对付你们。”说完就又散去了。
村里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觉得很奇怪,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来劝说孙克复的母亲说:“我们村子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得不到邻里的照应。你家是孤儿寡母,却总是和异类为敌,固执己见地招来仇敌,这不是明智之举。这里以前有个狐仙村,人们常常能见到狐狸,但它们从来没有作恶。现在来骚扰你们的,无疑是狐狸。历史上,有人供奉狐狸,与它们交往,甚至与它们结为姻亲,这并不稀奇。你儿子神气非凡,即便娶个狐妻,也不一定会带来祸患。不如暂且顺从它们,以解除眼前的祸患,岂不是很好?否则,结怨太深,它们作祟必然更频繁,恐怕你们母子俩也难以安枕而卧了。”孙克复也多次劝说他母亲,母亲不得已,只好答应了。
当晚,那对老夫妇又把女儿送来了,他们满脸愉悦,似乎已经事先知道孙母已经答应这门婚事。于是他们完成了婚礼仪式,就回去了。
孙克复和女子感情十分深厚,女子侍奉孙母也非常温顺恭敬。日常生活所需,只要一想,立刻就能得到,一家人享受到了坐享其成的福气。
有一天,女子对孙克复说:“今天我内侄要来,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做出后悔的事。”孙克复说:“你的内侄,也是我的侄子,长幼有序,我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过了一会儿,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天在岩壁下遇到的俊俏少年。
孙克复大吃一惊,回想起之前的事情,心里感到十分局促不安。然而少年却谈笑自若,一点也不介意。孙克复顿时放下心来,和他不再生分,慢慢的开始有些轻浮狎昵的举动。他趁少年不注意,突然吻了他一下。少年惊怒地说:“你这狂奴,老毛病一点都没改,哪有做人长辈却不自重到这种地步的!”说完,他又用力把孙克复挤到桌子下面,然后愤然离去。
女子回来后,看到这一幕,愤怒了很久,然后才叹息说:“白费我对你的一番心意,你这个酸腐的书生,还值得和你谈性命大事吗!”于是她不辞而别。家里的所有器物,也不见人拿走,一眨眼就化为乌有。孙克复和少年接吻时,觉得一股异香传入脑海,衣服上也有香气,好几天都不散,渐渐地香气聚集在两腋之间,于是他患上了狐臭,终身都没有治好。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