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耳朵里,大多会有“耳屎”,主要的成分是外界的灰尘、耳道内的皮屑等进入了外耳道形成的,其中还可能带有一些耳朵内的代谢物质。人们根据耳朵内分泌的“耳屎”不同,划分了“油耳朵”和“干耳朵”。
油耳朵和干耳朵的区别在哪里?
早在很多年前,油耳朵就已经出现了,甚至比干耳朵出现的还早。特别是在一些温度高,气候潮湿的地区,油耳朵更加常见,但在人类大迁徙后,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内的16号染色体内的ABCC11基因产生了变化,就出现了比较干爽的“干耳朵”。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耳屎的形态不同。干耳朵的人,出现的耳屎大多是干燥的,皮屑状的,呈现出白色或者淡黄色的片状。而油耳朵的人,因为耳朵内分泌的“耵聍”比较多,油脂也比较多,就会让耳屎变成发黄、黏糊糊的块状,看上去很像是“咸蛋黄”。
为什么长“油耳朵”的人,更容易出现狐臭?
老一辈人常说,油耳朵的人大多伴随狐臭。有人表示,自己身边的人也是的,油耳朵的人,大多有狐臭。难道油耳朵一定会伴随狐臭吗?答案是否定的。油耳朵出现的原因和基因、生活环境以及气候之间有较大的关联。
在所处环境比较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内的汗腺会相对比较发达,出现油耳朵的风险会更高,因此在一些靠海地区或者居住海拔比较高的地区,出现油耳朵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而有狐臭的人身上汗腺也是比较发达的,因此,在一些油耳朵的人身上,也可能因为汗腺更加发达而出现狐臭。在干耳朵的人身上,因为皮肤不怎么出油,身体内的汗腺和油脂分泌也没有特别的旺盛,出现狐臭的概率也会比较低。给人的感觉就是狐臭和油耳朵总是一起出现的,其实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如何才能摆脱油耳朵的困扰?
油耳朵的出现和人体内的生理特征有关,想要改变油耳朵,其实比较难。但可以想办法,减少油耳朵对人们的困扰。比如在洗澡时偶尔掏一掏耳朵。可以用消毒棉签沾一些酒精等物质随着外耳廓慢慢的向外拉扯,从而擦拭耳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比较干爽的状态。
其实人们不用为了油耳朵而困扰,和干耳朵相比,它反而有一些优势。天生就是“油耳朵”的人,不妨看看。
油耳朵更不容易出现堵塞耳道的情况。耳道内的皮屑脱落或者掉落灰尘后,油耳朵分泌的油脂等能够更好的让这些物质成团状,只要定期清洁,就能有效的避免耳朵堵塞。而干耳朵大多是整块的脱落,比较不易清洁。
油耳朵更少出现耳朵瘙痒的问题。很多干耳朵的人,因为耳屎会在耳道内活动,容易出现耳朵里面痒,但怎么都掏不到的情况。而油耳朵的耳道相对湿润,更少出现瘙痒的感觉。
油耳朵也能保护耳道,形成天然的保护膜。耳道内分泌的耵聍等油脂,会将小飞虫、细菌等吸附在上面,从而避免这些物质过分深入,损伤耳道。和干耳朵的人相比,油耳朵更能保护人们的耳道免受外界灰尘的伤害,不容易出现炎症。
现在你还会为了自己的油耳朵而自卑吗?狐臭的出现和油耳朵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有油耳朵的人,还可能有天生的优势,你了解了吗?在出现油耳朵之后,采取比较科学卫生的方式清洁耳道,或许你比干耳朵的人,更不容易引发耳道的炎症。
狐臭是一种常见的臭味,通常出现在腋下、足部、脚掌等部位。这种异味往往会给人带来困扰,影响个人形象和生活品质。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发现自己拥有油耳,也就是耳部分泌物较为丰富,油腻感明显。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呢?油耳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病状?又应该如何祛除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狐臭和油耳并不直接有关。狐臭的主要成因是腋窝、足部等区域的汗腺分泌异常,导致细菌繁殖并分解汗液产生异味。而油耳则是指耳部皮肤分泌的油脂过多,导致耳廓及耳道区域出现油腻感。这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上是有所不同的。
要祛除狐臭,我们首先需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中医认为,狐臭与体内湿热有关,所以在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肠道通畅。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的皮肤,勤换内衣和袜子,经常洗澡,使用天然的抗菌消臭产品。
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中医也提供了一些传统名方用于祛除狐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使用中药泡脚。可采用熏脚或煮药泡脚的方法,选用独活、土荆芥等中药进行泡脚,对狐臭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中药制剂如香雪制剂、狐臭贴等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这些中药制剂能够调节体内湿热,杀菌消臭,有效减少狐臭的发生。
至于油耳的处理,一般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因为油耳本身并不是一种病症,只是体质上的差异表现。润滑的耳道有助于防止耳屎堵塞和细菌侵害,也有助于保护内耳结构的正常功能。如果你对于油耳感到不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首先,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洁耳廓以防止细菌滋生。其次,使用温和的洗耳水或耳垢软化液,可有效清除耳内堆积的耳垢。最后,避免使用尖锐物品等过于刺激的措施清洁耳朵,以免损伤皮肤或耳道。
总结起来,狐臭和油耳虽然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但并不直接有关。中医强调个体差异以及体质的调节,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用中药泡脚等方法,可以有效祛除狐臭。而对于油耳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只需保持个人卫生和采用温和的清洁措施即可。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如果狐臭或油耳症状严重且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治疗。
#健康#
参考文献:
1. Yosipovitch G, Papoiu ADP. What causes itch in atopic dermatitis?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8;8(4):306-311.
从小到大,小燕就是个“油耳朵”,她对此一直觉得很自卑。
因为只要几天没挖耳朵,耳孔附近就能看到分泌物,有时和别人稍微走近说话,都被“一览无余”,这让她觉得很尴尬。
根据耳屎形态不同,一般有“油耳”和“糠耳”之分。小九在后台也收到过不少私信,询问有关油耳朵的护理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仔细说说。
耳屎是由耵聍腺产生,与汗腺分泌物、耳外的灰尘、外耳道上皮的脱屑物结合形成的。其实,耳屎并不脏,它还具有很多好处:
首先,耳屎对耳道具有保湿润滑作用,所以如果耳屎清理得太干净,则很容易使皮肤干燥,继而导致耳朵脱皮、耳痒等情况。
其次,耳屎还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外界刺激,因为它一般是具有黏性的,这样当外界的沙子、灰尘等脏东西进入耳道后,耳屎就会将它们黏住。
最后,有研究发现,耳屎还有抗菌的功效,耳屎中含有一种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抗菌酶,即溶菌酶,对入侵的细胞具有防御功效。
从上可知,耳屎对人体来说也是有一些好处的,所以如果耳屎不是很多的话,是可以不用特意清理的。那么,为什么有人耳屎湿,有人耳屎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看。
耳屎的湿或干,其实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 遗传:有的人天生就是耳屎过于湿润,后天在注意也只是能缓解。
· 个人习惯:有的人经常洗澡洗头,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水进入耳朵,使耳朵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湿润的状态,这样,耳屎多数情况下就是湿软的。
· 环境:空气比较干燥的地方,耳屎大多时候也是干的,如果是比较潮湿的地方,耳屎也会比较湿。
· 个人体质:有些人的耳朵天生比较敏感,所以很容易引发炎症,而发炎导致耳屎集结成块,所以这类人的耳屎大部分都比较干,很难清理,需去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般来说,耳屎湿、耳屎干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很难清理的耳屎,并且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那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狐臭和油耳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狐臭和油耳是怎么发生的。
狐臭的产生与大汗腺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类人汗腺多比较发达,当腋下大汗腺分泌多时,就会导致腋下经常呈湿、黏状态,从而产生狐臭。而大汗腺在外耳道也有分布,所以如果大汗腺持续分泌汗液,则干性耳屎就会变成油性耳屎。
因此,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油耳与狐臭有有很大相关性的,有人对油性耳屎人群作了调查,发现有93%左右的人同时有狐臭存在。因为油耳和狐臭,同属大汗腺类型,是同一个基因控制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油耳和狐臭的关系不是100%。如果患者具有腋臭家族遗传史,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油耳朵,那就需要警惕是腋臭的可能。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外耳道是不需要掏的,因为耳朵在进化过程中有一种自洁功能。如果非要掏要注意以下这种情况:
1、如果耳屎不是很多,可以试试对耳部进行按摩,主要就是每天用手指指肚夹着耳朵转一转,看看效果。
2、如果耳屎比较多,可以使用挖耳勺,不过尽量选择圆润的挖耳勺或者细小的棉棒来挖耳屎,同时注意控制力度,以免伤到耳道。
3、如果耳屎比较硬,不好掏,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强行掏,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然后用专业的方法来清理耳屎。比如可以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耳屎后再进行冲洗耳道。
4、如果有昆虫、球形物等各种异物进入耳内,最好及时去医院,不要自己掏,很容易刺激昆虫更加往深处爬行,或把异物捅得更深,甚至会把鼓膜抓破。
温馨提醒:耳屎一般都有自洁功能,即便是清洁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而且,不要过度清洁你的耳朵,不然容易刺激耳道、引发感染。
参考资料:
1、《怎样掏耳朵才最安全》,邯郸日报,2016-11-03
2、《耳屎的3大好处,你知道吗?》,人民网,2018-04-18
3、《央视耵聍短片受热议 教你五方法正确清理耳朵》,人民网,2017-04-25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