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这种店铺我都会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神仙操作~
图片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好奇的点在于,掏耳屎不就是一根棉签的事吗?为啥要花钱去受罪?
原来这平平无奇的耳屎还真大文章!
一、耳屎真的是屎吗?
额~
严谨的来说,它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屎,我们也可以叫它耵聍。
它是外耳道的正常分泌物,混合了灰尘和皮屑等物质,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非酯化的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和胆固醇。
耳屎虽然带了一个“屎”字,但它比大便和我们的关系亲密多了,耳屎可是耳朵天然的保护伞。
1、抵抗细菌。
耳屎富含油脂,能够在外耳道表面形成一层酸性保护膜,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2、防感染。
耳屎还能够挡住来自外界的尘埃颗粒、昆虫和水滴,避免耳朵被感染;
3、保护耳膜。
耳屎还会对传入的声波发挥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保护鼓膜不被强声所震伤。
4、驱虫。
耳朵里脱落的细胞,皮屑,洗澡的污水,再加上一些细菌之类的混合在一起,时间久了会有点酸臭味,这种特殊气味还具有驱虫的功效。
二、为啥我们的耳屎不一样?
这世上,大概有两种耳屎,干的和油的。
有的人,耳朵里的油脂分泌比较旺盛,分泌出来的耳屎就是油性的,偏黄色,粘稠,有时会流出耳外。
有趣的是,通过对分泌油耳屎的人调查后发现,93%左右油耳朵的人同时存在狐臭。
这是因为油耳屎和狐臭都属于大汗腺类型,它们有同样的决定基因,所以,油耳屎和狐臭真可谓是患难兄弟。
与“油耳屎”相对的,就是“干耳屎”,长得很像头皮屑。
不管是干耳屎还是油耳屎,只要不疼不痛就是好耳屎。
三、该用什么掏耳洞?
你都喜欢用什么掏耳洞?挖耳勺、棉签、头发夹子还是指甲盖?
首先要点名批评的就是棉签!
为什么不能用棉签?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图片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人的耳道非常狭窄,棉签伸进去后,会把耳屎推到更深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耵聍栓塞,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炎症,引起耳痛耳鸣等症状。
更糟糕的情况是,一根棉签捅进去,出来只剩下木棍了。
不用棉签,用别的掏行不行?
不管用什么掏,动手之前,先自己两个问题:
1、工具消毒了没?
2、对系统解剖学、儿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诊断学稍有了解不?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就老实的用挖耳勺在洞口稍微转一转就收手吧!
耳道中的皮肤黏膜非常薄弱,经常掏耳洞,会损伤外耳道皮肤,损伤耵聍腺和皮脂腺,引起外耳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炎症。
比如,外耳道炎,疖肿,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等等。严重者可引起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
其实,耳屎根本不用掏,因为咀嚼、吞咽、说话的时候,它会自己掉出来~~
所以,清理耳屎最好的方法是:运动你的下颌骨!
特别是小朋友,耳道狭窄,平时多啃点苹果、玉米之类的食物,既能帮助耳屎排出,还能锻炼咀嚼能力,帮助牙齿生长。
如果耳朵进水了,忍不住用棉签怎么办?
教你个方法:把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将耳朵拉向后上方,用另一只手轻拍耳朵上方或者单脚跳跃,就像这样:
你就能感觉到热热的水流出来了。
最后,可以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就OK了!
本文专业内容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李伟审核。
查证专家:迟晨雨@耳鼻喉迟医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
在开启今天的话题前, 辟谣君先来进行一个小调查: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有掏耳朵的习惯。耳朵一痒,就认为该掏耳屎了,把耳屎从耳朵里清理出来,也就不痒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闲着没事的时候掏耳朵,掏了许多次也没有掏出什么东西。
之前有一则新闻报道称,南京一位女士因耳朵疼痛去医院检查,竟查出外耳道有灰白色的霉菌。原来是这位女士频繁掏耳,造成外耳道壁皮肤损伤。当真菌在外耳道大量滋生,就会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看上去就如同“发霉”状,同时伴有耳痛、外耳道流黄色液体等症状。
那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掏耳屎来保持耳朵清洁呢?吃了耳屎的人会变哑巴?“油耳”是病?今天,辟谣君就来和大家聊聊掏耳屎和耳朵健康的问题,破解关于耳朵的谣言。
中外叫法不同 耳屎的外国名字叫耳蜡耵聍,俗称耳屎,是由我们外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分泌物。
多数中国人的耵聍是干燥的淡黄色薄片状,所以在汉语里我们称其为“耳屎”,因为我们的祖先觉得,这些固体分泌物和“屎”更类似。但在英语里,并没有earshit的说法,而是earwax,直译过来应该叫“耳蜡”。
为什么中国人称为“屎”,西方人称为“蜡”呢?
这是因为,西方人的耵聍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的耵聍是一种油油的蜡状分泌物。少数中国人也会有类似的蜡状耵聍,被称为“油耳”或“糖耳”。
“油耳”或“糖耳”是一种病?其实是基因决定的个人特征还真不是。油耳类似于单眼皮和双眼皮,黑头发和黄头发,是每个人的特征而已。
在东亚,包括中日韩,90-95%的人是干耳屎。但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油耳才更常见。一项数据显示,100%的黑人和99%的白种人都是油耳。
去除狐臭的突变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蓝色=有狐臭,黄色=没狐臭)
虽然油耳本身没有任何健康风险,但油耳往往伴随着狐臭。没错,绝大多数油耳的人,都有狐臭。其实,决定有没有狐臭的基因,和决定是否油耳的是同一个基因;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腋下汗腺和耳耵聍腺都属于大汗腺。因此,油耳和狐臭是一对难兄难弟,有狐臭的人,往往也有油耳。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热衷于香水,而且喜欢大清早洗澡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身体本身没什么味儿,理解不了自带体味BUG的苦恼。
吃了耳屎的人会变成哑巴?纯属谣言这一说法同样来源于西方。因为蜡状的耵聍,吃起来有一股辣味。辣味往往会刺激我们的咽喉部粘膜。这就导致有人认为耳屎会伤害嗓子。最终演变成了“吃耳屎会变哑”的传说。
实际上,耵聍中并不含有可能伤害我们声带的成分,吃了也不会变哑。
耳屎也有大用途:抑制细菌 保护外耳道 阻止虫子钻入耵聍腺只分布于外耳道的皮肤。换而言之,我们全身从头到脚只有耳朵眼儿里会分泌耵聍。这些经历了长期进化才出现的东西,一定有它的用途。
目前,我们发现耳屎的用途有三个:
有些人掏耳朵,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耳屎太多了,堵在耳朵眼儿里出不来,怕影响听力。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耳屎是能够自己“跑”出来的。对于耳朵来说,我们日常身体的运动和咀嚼动作,就像地震一般。这股力量会把每天持续分泌的耵聍从外耳道口震出去。这样,它们就不会堵在耳朵眼儿里出不来了。
当然,还有一些可能发生意外的特殊情况。比如,有些人的耳朵眼儿特别窄,尤其是儿童,这就让耳屎不容易掉出来。
有些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个行为很可能把原本可以自己掉出来的耳屎,都推到外耳道深处,反而出不来了。
还有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平时活动比较少,耳朵不“地震”了,就缺少了把耳屎排出去的动力。时间长了,原本淡黄色的耳屎就会结成硬块,变成棕褐色甚至黑褐色,把外耳道完全堵住,影响听力。这时,只有到医院求助医生,帮忙把耳屎弄出来了。
如何正确掏耳屎?采耳存在感染疾病风险大家日常如有掏耳朵的习惯,一个月2-3次即可,注意要清理好双手,注意卫生。选择粗细合适的干净棉签简单清理外耳道口的耵聍即可,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
大家还可以选择请医生清理耵聍。小块、靠近外耳道口的耳屎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出来。如果是比较深的耳屎,医生需要用到一种叫做硬性耳内窥镜的工具,先看清楚,再取出来。
特别硬的大块耳屎,直接取出会很疼,还可能伤到外耳道皮肤。有些医生会建议患者先用药水浸泡几天,等它软化了再取。
对于难以配合的小儿,可能需要在麻醉状态下处理。
除了医院,民间采耳手艺人也能清理耳朵里的脏东西。采耳起源于民间,是“掏耳朵”的专业讲法。采耳通过刺激外耳道皮肤神经,诱发我们的愉悦感,放松身心。但它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
大家在采耳时,要注意店家使用的工具干不干净,消毒是否严格,尽量要求使用一次性工具。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有一些人在采耳后就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
最后,辟谣君提醒大家,耳朵是脆弱的器官,对疾病带来的反应并不像其他部位那样敏感又迅速,一定要对自己的耳朵做好及时的保养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厉金诸. 耳屎并非无用物[J]. 养生保健指南, 2012(5):1.
[2]小心 掏耳采耳有隐患[EB/OL].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2-03/18/35595589.html
[3]耳屎有阻止飞虫入耳的“技能”[EB/OL].信息时报.https://news.ifeng.com/c/7fbKTNXqKqV
[4]专家提醒:耳朵里面经常痒,或是这4种病的表现,最好上点心[EB/OL].内科科普张医师.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081547667407392/
[5]Why the Japanese Think Westerners Smell Bad (Well, One Reason)[EB/OL].Razib Khan.https://www.unz.com/gnxp/why-the-japanese-think-westerners-smell-bad-well-one-reason/
#湖南医聊超能团##健康守护者##清风计划#
每次路过这种店铺我都会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神仙操作~
好奇的点在于,掏耳屎不就是一根棉签的事吗?
为啥要花钱去受罪?
原来这平平无奇的耳屎还真大文章!
一、耳屎真的是屎吗?严谨的来说,它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屎,我们也可以叫它耵聍。
它是外耳道的正常分泌物,混合了灰尘和皮屑等物质,成分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非酯化的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和胆固醇。
耳屎虽然带了一个“屎”字,但它比大便和我们的关系亲密多了,耳屎可是耳朵天然的保护伞。
1、抵抗细菌。
耳屎富含油脂,能够在外耳道表面形成一层酸性保护膜,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2、防感染。
耳屎还能够挡住来自外界的尘埃颗粒、昆虫和水滴,避免耳朵被感染;
3、保护耳膜。
耳屎还会对传入的声波发挥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保护鼓膜不被强声所震伤。
4、驱虫。
耳朵里脱落的细胞,皮屑,洗澡的污水,再加上一些细菌之类的混合在一起,时间久了会有点酸臭味,这种特殊气味还具有驱虫的功效。
二、为啥我们的耳屎不一样?这世上,大概有两种耳屎,干的和油的。
有的人,耳朵里的油脂分泌比较旺盛,分泌出来的耳屎就是油性的,偏黄色,粘稠,有时会流出耳外。
有趣的是,通过对分泌油耳屎的人调查后发现,93%左右油耳朵的人同时存在狐臭。
这是因为油耳屎和狐臭都属于大汗腺类型,它们有同样的决定基因,所以,油耳屎和狐臭真可谓是患难兄弟。
与“油耳屎”相对的,就是“干耳屎”,长得很像头皮屑。
不管是干耳屎还是油耳屎,只要不疼不痛就是好耳屎。
三、该用什么掏耳洞?你都喜欢用什么掏耳洞?
挖耳勺、棉签、头发夹子还是指甲盖?
首先要点名批评的就是棉签!
为什么不能用棉签?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人的耳道非常狭窄,棉签伸进去后,会把耳屎推到更深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耵聍栓塞,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炎症,引起耳痛耳鸣等症状。
更糟糕的情况是,一根棉签捅进去,出来只剩下木棍了。
不用棉签,用别的掏行不行?
不管用什么掏,动手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工具消毒了没?
2、对系统解剖学、儿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诊断学稍有了解不?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就老实的用挖耳勺在洞口稍微转一转就收手吧!
耳道中的皮肤黏膜非常薄弱,经常掏耳洞,会损伤外耳道皮肤,损伤耵聍腺和皮脂腺,引起外耳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炎症。
比如,外耳道炎,疖肿,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等等。严重者可引起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
其实,耳屎根本不用掏,因为咀嚼、吞咽、说话的时候,它会自己掉出来。
所以,清理耳屎最好的方法是:运动你的下颌骨!
特别是小朋友,耳道狭窄,平时多啃点苹果、玉米之类的食物,既能帮助耳屎排出,还能锻炼咀嚼能力,帮助牙齿生长。
如果耳朵进水了,忍不住用棉签怎么办?
教你个方法:把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将耳朵拉向后上方,用另一只手轻拍耳朵上方或者单脚跳跃,就像这样:
你就能感觉到热热的水流出来了。
最后,可以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就OK了!
▲本文专业内容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李伟审核。
(编辑zebr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姚烟如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