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莱昂纳多有狐臭么(莱昂纳多变丑了)

时间:2024-05-22 15:57:5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盘点中国隐藏的10大有趣事实

1、人口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没五个人里有一个是中国人。现在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

2、有智慧

古代的中国人不仅有“四大发明”,他们还在13世纪末发明厕纸,不过那仅仅限于皇帝使用。中国人还是降落伞发明的奠基人,虽然莱昂纳多·达芬奇被认为发明了降落伞,但中国炼金术士在四世纪成功地使用了承载人造拴的风筝,到了17世纪末,降落伞在欧洲才被安全有效地使用。中国发明了冰淇淋,传说马可·波罗将食谱(以及面条的配方)带回欧洲。

3、球类运动

很多史学家都认为足球起源于1000年前的中国,但是中国的足球踢不出亚洲,中国人擅长打乒乓球,但是乒乓球并不是在中国发明的,它起源于英国。

4、文明程度高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一些史学家将6000年前作为中华文明的开端,并且中国拥有几千年不断使用的文字—汉字

5、重视节约环保

从古代开始,中国很重视节约环保。早在5000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如今这种习惯遗传至今,今天的中国更注重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很多人在闲鱼、有肉等二手交易平台出售他们的物品。尤其是有肉,是一个免费赠送和求赠送的软件,人们可以将不需要的物品免费分享给需要的人,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行为。

6、名称几经变化

北京的名称几经变化,曾经被称为燕京,大渡,北平。北京或“北京意味着”北方资本“。北京是以普通话方言为基础的正式批准拼音拼写,北京是上海以后的第二大城市。

7、没有狐臭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狐臭,因为我们的曾曾.......曾祖辈在进入亚洲温带过程中,发生基因变化,因此中国人很少有狐臭,但日本人当中只有84%没有狐臭,16%的人有狐臭,大洋洲土著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里面只有10%没有狐臭!黑人中只有0.5%没有狐臭!

8、东北不仅三个省

平时大家认为东北仅仅指黑吉辽三省,事实上,除了这三个省份以外,东北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这一部分内蒙人也可以成为东北人。

9、神奇的省份

中国甘肃省是一个神奇的省份,同时跨越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也跨越了四个干湿度带的省份。还是我国气候最多样的省份。

10、中国最神秘的城市

中国有一个最神秘的城市,它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四零四。与其他城市相同,四零四有个各种行政机关,但是这座地级市仅仅有4平方公里,而人们的生活区域不超过2平方公里。现在,这座城市已经基本闲置了。

贝索斯马斯克展开太空竞争,去空间站开房有希望了

老板想上天,怎么办?没办法,就让他放心地去吧。梦想既然都被他们拿去反复做营销了,不意思意思也不好意思。

1

贝索斯不久前终于卸任了亚马逊CEO,准备放手干事业,出门左转直奔蓝色起源。7月20日,他将搭乘自家“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火箭升空,同行的还有他的弟弟,有意思的是,贝索斯并没有事先告诉弟弟这个要上天的好消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他弟弟,突然得知自己突然要上天,感动吗?会感动到全身发抖吧。

贝索斯急切地想要带领蓝色起源去抢一抢马斯克和SpaceX的风头。马斯克发射过火箭,发射过星舰,但没发射过自己呀。不想上天的老板,怎么为梦想窒息。

如果没有维珍创始人布兰森的截胡,贝索斯的计划将是完美的。然而,炒作之王布兰森突然宣布,自己会比贝索斯先走一步。维珍银河“太空船二号”的试飞名单里,于是多了这位71岁高龄的老板。

布兰森上天之前,媒体采访他妻子,问她怎么看,她说,我是不会去参加他的葬礼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布兰森的妻子和贝索斯的弟弟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布兰森成功地提前9天抵达了太空边缘,回到地球之后,他成为了首位开启太空旅行的航天公司老板,留给贝索斯一段得意洋洋的采访,布兰森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贝索斯几天之后的旅行和我们一样顺利。

贝索斯没有去现场观看,只是在社交媒体上礼貌地表示了祝贺,但他早就嘲讽过布兰森的“太空船二号”,认为那只是个火箭飞机,不能算飞船。潜台词就是:我们上太空是发射,你上太空是起飞,我们坐的是火箭,你坐的是飞机,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老年人不讲武德,好自为之。

马斯克亲自去了维珍银河位于新墨西哥的发射现场,布兰森还晒了一张和马斯克的合影,照片里马斯克光着脚,看上去像是在酒店房间里遭到布兰森突袭被迫营业。

维珍银河的发射现场没有发射场面,但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亚轨道商业旅行营销表演。

“戏精”布兰森入戏很早,骑着公路自行车前往发射场,两辆 SUV莫名其妙地在前面开路,场面既环保又不环保。

飞行过程很顺利,“太空船二号”被母机“白色骑士二号”带到15000米的高度,然后解锁脱离,启动火箭发动机加速到三倍音速,两分钟之后抵达亚轨道。

71岁的布兰森在亚轨道抓紧时间说了几句鸡汤: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进入太空,如今我71岁了,终于实现了,我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全世界有梦想的孩子,你们有福了。

他必须抓紧时间,因为在亚轨道体验失重和欣赏太空风光的时间总计只有4分钟左右。毕竟,从飞船点火自主飞行到降落地面,全程也只有15分18秒。

布兰森用亲自试飞的行动为接下去的商业化铺平道路,维珍银河的太空旅行方案虽然时间短,不够过瘾,但目前看上去最为安全舒适,最大过载只有3.5G,游乐场过山车最大过载在4G左右。71岁的布兰森表示,自己的感受比预想的要好1000倍。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截胡了贝索斯的第一人头衔,也截胡了贝索斯的流量。

成为第一人和第二人,在营销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布兰森让这15分18秒的营销效果实现了最大化,不得不让人佩服。目前已经有700人预定了座位,其中包括布拉德·皮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汉克斯等名人,还有8000多人在排队中。据布兰森透露,马斯克也早就预定了座位,搭乘维珍银河的火箭飞船上天是迟早的事。

对这些乘客来说,唯一不满的是,维珍银河25万美元的亚轨道旅行票价太便宜了,日后吹牛的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所以,布兰森可能想错了,马斯克大概率会把船票送人。

还是贝索斯那边2800万美元的价格更符合富豪的身份,你想想,好不容易去趟太空,除非是老幼妇孺,否则坐飞机像什么样子,必须得坐火箭。

贝索斯的太空之旅乘坐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船,他们搭乘火箭从地面升空,在卡门线附近,火箭和太空船分离,然后火箭返回大气层自动回收,太空船在结束太空之旅后利用降落伞返回在地面。整个过程原汁原味,达到了吹牛吹上天的及格线。

虽然第一人被布兰森截胡,但是要说场面,当然还是火箭升空更加壮观,而且,布兰森严格意义上讲也不算抵达了太空,高度上没有到达卡门线。

地球大气和太空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超过了卡门线就可以被认为是太空了。这个高度为100公里,是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师冯·卡门给出的,目前国际航空联合会采用的就是这个标准。有意思的是,冯·卡门当时实际计算结果是83.6公里,为了方便记忆,他才建议把数值设为100公里。美国空军和美国宇航局的标准要低不少,80公里以上就可看作是太空。

布兰森的火箭飞机爬升到了86公里的高度,所以,他抵达的是美国承认的太空,而不是国际上承认的太空。

不过,贝索斯的人缘不太好,使得蓝色起源的火箭也遭到不少网友的嘲笑,说它的形状令人浮想联翩。还有几十万网友发起倡议,希望贝索斯上天之后就不要回来了。

贝索斯为什么这么遭人恨呢?还是他的管理风格导致的,其实马斯克的管理风格更成问题,这个级别的创业者都不太可能是正常人,正常人取得不了这种程度的商业成功。这是另一个话题。

2

布兰森、贝索斯、马斯克,这三个投身太空的富豪,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相互竞争相互嘲讽又相互祝福的关系。

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目标在亚轨道太空旅行市场。据瑞银估算,到2030年,太空旅行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亿美元,这个估算还是太保守了,完全可以再加上两个零。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目标要远大不少,除了亚轨道太空旅行市场之外,还涉及到登月项目,类似星链的项目也在计划中。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目标最为宏大,目前已经具备卫星发射、空间站物资及宇航员运送能力,并且拿到了NASA的月球计划项目,正在开发星舰,后者将成为登月及火星项目的太空运输工具,星链计划已经在迅速实施中。

所以,布兰森和贝索斯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为主、祝福为辅,贝索斯和马斯克之间是竞争和祝福五五开的关系,马斯克和布兰森之间基本上可以保持相对纯粹的祝福关系。

在三个人之中,布兰森财力最弱,但他最豁得出去,善于将玩命和营销相结合。他曾乘坐“维珍大西洋飞行者”水陆两栖跑车,并以1小时40分零6秒的时间打破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世界纪录,曾两次驾驶摩托艇横渡大西洋,也曾驾驶热气球环游地球,还在海湾战争时期驾驶飞机进入巴格达解救人质……

布兰森真是命硬,在一次驾驶热气球的过程中,热气球出现故障落在大西洋上,万念俱灰之时,遇到了一艘军舰……

创建维珍银河之后,布兰森的营销天赋有了更大的舞台。在2008年,飞船还处于PPT阶段的时候,布兰森就以20万美元一个座位的价格开始卖票,从此,这些为布兰森梦想买单的乘客们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启程的时间原本是在2015年,但一拖再拖,等到了2019年10月,还在苦苦等待的乘客们发现,布兰森已经在纽交所敲响了维珍银河的开市钟,“太空旅行第一股”竟然成功借壳上市了。

难怪布兰森说,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你的承诺无法兑现,你身边的人也会努力赶上并且帮助你实现。

把用梦想割韭菜说得这么理直气壮,布兰森真是老创业者了。

3

贝索斯据说十几岁的时候就对太空探索就非常着迷。1982年,18岁的贝索斯在高中毕业作为学生代表致辞时说,自己计划“为200万到300万人在地球轨道上建造太空酒店、游乐园和殖民地。目标是将部分人类搬到太空,并将地球打造成一个公园。”

贝索斯确实是冲着这个梦想去努力的,虽然在太空安置200万到300万人有点不现实,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几个胶囊大床房的空间站酒店还是可行的。贝索斯的初恋女友曾经透露,开发太空才是贝索斯的最想做的,创办亚马逊只不过是为了这个目标挣钱。

果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发财了呢?

贝索斯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蓝色起源公司,比马斯克的Space X 还早了两年,但蓝色起源的公司logo是乌龟,研发进度也和logo同步,直到2015年11月,才实现了火箭发射和回收,贝索斯也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直到近几年,受到马斯克和SpaceX疯狂进阶的刺激,蓝色起源才开始提速。2018年官宣月球计划路线图,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定居点,并在未来5年内开展登月任务,在2019年5月推出Blue Moon月球着陆器模型。2020年,贝索斯通过减持亚马逊股票套现100亿多亿美元,大部分投向蓝色起源。2020年7月,贝索斯宣布将斥资100亿美元建设卫星互联网网络。

2021年7月5日,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并火速确定带着弟弟一起上天。

贝索斯苦马斯克久矣,两人在恩恩怨怨中彼此鞭策前行。

蓝色起源第一次完成火箭回收的时候,贝索斯在得克萨斯州西部发射场的控制室里观看了整个过程,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发布了人生中的第一条推特:“最稀有的野兽,一枚二手火箭。”

结果,马斯克立刻发推特回复:“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SpaceX的‘蚱蜢’火箭早就回收6回了。”马斯克还公开指出,蓝色起源进行的发射难度远远低于SpaceX,因为能够进入太空的火箭只需要3马赫的速度,而能够进入对地同步轨道的火箭需要30马赫的速度。

同行之间,你就说气人不?

事实早就证明,马斯克和贝索斯两人不能在一起聊天。

2004年的时候,他们有次一起吃晚饭,那时SpaceX和蓝色起源都刚刚起步,大家都没有火箭,也谈不上什么商业竞争,但即使如此,聊着聊着还是吵起来了。

贝索斯认为,在火箭燃料中添加双氧水是个好主意,因为专家们认为双氧水的抗冻性很好,还可以适配现成的增压泵。马斯克直接表示不靠谱,因为双氧水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很快就会分解。要说火箭相关专业知识,马斯克明显胜出,但这样的争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饭也没吃好。

后来,两人不但不能聊天,竞争的火药味也越来越强,说是反目成仇也不为过。

两家公司的冲突最早发生在2013年。当时SpaceX想拍下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平台的使用权,但是蓝色起源向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递交诉状,阻止SpaceX获得合同。然而,蓝色起源当时一次亚轨道发射任务都没有进行过,问责办公室随后也驳回了他们的诉状,认为他们不具备实际使用这个发射平台的能力。蓝色起源可谓损人不利己,SpaceX最终赢得了20年租赁合同。

到了2014年,SpaceX开发火箭重复使用技术,震惊地发现,2010年蓝色起源竟然在还没开展实验的情况下就把这项技术概念注册为专利了,自己可能要给对方支付数千万美元专利费,于是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办公室提出抗议。马斯克批评蓝色起源的“专利申请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人们提出使火箭在海上平台着陆的想法已经长达半个世纪,这个专利根本就不成立”。

最后,SpaceX找到了日本发明家在1998年完整论述过这一技术概念的论文,促使专利和商标办公室取消了蓝色起源的专利权。

最近的交锋出现在卫星互联网项目。“星链”计划是马斯克为Space X各项太空探索打造的一只现金奶牛,计划每年实现盈利300-500亿美元。但贝索斯也看上了这个市场,并从SpaceX“星链”项目挖走了多位高管,气得马斯克指责贝索斯不正当竞争,说他是抄袭专家。

不仅是星链,蓝色起源也抢走一大批SpaceX火箭推进系统团队的员工,甚至还明目张胆地挖走了SpaceX的世界顶尖搅拌摩擦焊接专家雷·米耶科塔。

马斯克曾气愤地说,“杰夫聘用了雷,而且竟敢用他在SpaceX的工作成果申请专利。蓝色起源强攻这些专业领域人才,开出双倍工资,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并且显得鲁莽无知。”

可以说,在通向太空的轨道上,SpaceX和蓝色起源的恩怨一笔笔不断累积着。在SpaceX内部,蓝色起源被戏称为B.O.,就是狐臭的缩写,他们甚至设置了邮件过滤器,滤掉所有带有蓝色起源关键词的邮件,以杜绝其挖墙脚。

马斯克和贝索斯的个人关系也随之不断恶化,马斯克认为贝索斯妄想成为国王,说后者“有不懈的工作热情和称霸电子商务领域的雄心,但说实话,他真不是个有趣的家伙。”

当然,马斯克和SpaceX也没闲着。2020年4月,在美国宇航局名为“月亮女神”的重返月球项目招标中,SpaceX、蓝色起源都参与了登陆器设计。5月10日,贝索斯展示了蓝色起源的“蓝色月球”登陆器模型,结果遭到马斯克的嘲笑,说他只是设计了一个“蓝色的球”而已。

今年4月16日,马斯克的Space X最终胜出,赢得了NASA价值28.9亿美元的合同,得以执行NASA历史上首个商业月球登陆项目,SpaceX将帮助NASA建造、发射和着陆载人月球着陆器,计划最早2024年实现美国人重新登陆月球。

而贝索斯和蓝色起源的那个“蓝色月球”模型,就只能作为马斯克的笑料放进库房了。

4

在贝索斯完成亚轨道太空之行后,马斯克会不会跟着上天?应该不会,因为马斯克对亚轨道“分钟游”根本看不上。

今年9月15日,SpaceX的飞船将搭载四名普通人进行为期三天的环绕地球之旅,此外,SpaceX还有一系列空间站计划和绕月计划要执行,相比之下,布兰森和贝索斯的亚轨道太空游就很初级了,马斯克的终极目标可是移民火星。。

对于马斯克的火星梦,贝索斯曾经这样调侃,如果我的朋友想去火星,先应该去喜马拉雅山顶住一年试试,因为和火星比起来,喜马拉雅山顶的条件可能像天堂花园般美好。

眼下,贝索斯还只能逞口舌之快。

不过单纯从商业的短期效益考虑,布兰森和贝索斯也许更务实一些。如果亚轨道太空之旅的成本快速降低,市场潜力会迅速扩大。也许几年之后,这两家公司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会让人们觉得,不攒钱去太空看看,这辈子就算白活了。

如果大胆预测一下的话,未来亚轨道太空游的生意,布兰森会占优势,因为维珍的方案成本低,相对安全,如果未来价格真的能降到4万美元一个座位的话,再加上布兰森的超级营销能力,前景可观。

马斯克的SpaceX的布局就要丰富得多了,亚轨道太空游不是重点,卫星发射、空间站货物和人员运送、登陆月球等一系列项目都等着他们做,更不用说还有火星作为远景目标。此外,星链业务未来也很有潜力,可以为马斯克的太空梦想提供资金。

贝索斯眼下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但他胜在有钱,加上卸任亚马逊CEO之后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蓝色起源,一旦他把day one的精神和业界闻名的压榨能力移植过来,蓝色起源的进度讲大大加快。而且,马斯克已经在前面打了样,贝索斯会减少很多试错成本。

鉴于太空行业的高门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私人企业之间的太空大战将主要在上述三家企业展开,主要竞争存在于马斯克和贝索斯之间,其他公司很难加入其中。

不过,还是有人奇怪地出现了。

特朗普告诉福克斯新闻,如今私营企业争相迈向太空的大好局面,是他的功劳。他得意地说,“这些人手里拽着数十亿美元,想要进入这个行当。为什么不呢?布兰森喜欢太空,贝索斯喜欢太空,马斯克喜欢太空,好多有钱人都喜欢这样的刺激,那就让他们去吧。”

理性的网友友好地告诉特朗普,你说的那几家公司,都是在奥巴马时期创办的,跟你有个毛关系?

网友说的没错,确实是奥巴马主张以私营企业为主力,发展低轨载人航天与国际空间站计划,才让NASA彻底开始改革,将大量技术、人才、政策开放给私营企业。马斯克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初如果不是NASA的合同雪中送炭,SpaceX早就已经破产了。

所以,努力很重要,时机和运气也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太早或太晚都不行。如果不是鼓励私营企业进入航天市场,如果NASA没有进行改革,贝索斯、马斯克很难去实现什么儿时梦想。

所以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对于布兰森、贝索斯、马斯克的太空梦想,听听就好,不必特别当真。梦想固然重要,如何实现梦想更加重要。如果不是看到了高风险高回报的太空行业商机,他们的梦想还是只会在梦里想想。

千万不要相信成功人士的梦想,成功人士的梦想往往会让韭菜们窒息。

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商业的力量会更有效率地帮助我们走向星辰大海。大胆想象一下,有了这些疯狂的冒险家,去空间站开房的时代,也许会很快到来。

攒钱吧。

【品牌档案馆】为什么那些羞辱你的广告更容易让你埋单?

【关于品牌档案馆】

我们有幸生于一个得以见证世界快速变化的时代,而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往往是成功的品牌和商业广告。改变我们生活的品牌与创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一些曾经流行的事物逐渐失去话语权。通过「品牌档案馆」这个栏目,我们希望为你呈现品牌成长和流行变迁的故事。

———————————————

“人变得庸俗,是从发胖开始的。”

“都说世界上好人多,但其实他们只围绕在好看的人身边。”

这几句话让你扎心了吗?这是整形App“更美”的广告文案。整支广告配合着灰色调、粗糙皮肤和法令纹、以及对相貌平平的人的嘲讽——看完简直让人觉得再不整容就会被世界抛弃。

当然,有人指出这则广告“三观不正”:胖不等于loser,相貌平凡不代表没资格拥有好生活。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它真实——好看的人在现实中的确拥有更多资源,通过整形让自己更美并没错。

抛开价值观本身,广告的宣传目的达到了。羞辱那些不够美的人似乎更能激发消费。

在广告界,这种营销手段有个专有名词,叫身体羞辱广告(Body-Shaming Ads)。这类广告通过打击消费者自信,让人们因自己不够完美的身体而产生不安与恐惧。

如果你多加留意,会发现这样的广告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有些像更美App一样赤裸裸的羞辱你,有的则更隐晦一些。

美妆时尚杂志会教你如何减肥、用高腰线和阔腿裤隐藏自己不完美的腰身和大腿;在维密和A&F等年轻品牌的广告中,没有一个模特是超过0号的身材。

不可否认,对美的追求没有错,也是符合广告学要求的。传统广告学认为,如果广告使用了“3B”:Beast(动物), Beauty(美人)或者Baby(孩子),往往都能达到让人赏心悦目、较好的广告效果。

但如果你足够清醒,应该知道大多数正常人的身体并不是、也不应该是电视广告和海报里的样子。所谓的“完美身材”,更多是品牌们塑造出来的,因为它能带来的消费需求是在太大了。从衣服、化妆品、到整形、健身、减肥食品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靠近“完美身材”。

身体羞辱广告 已经存在近百年了

1928年,美国第一代广告人之一克劳德·霍普金斯(Claude C. Hopkins)在总结广告科学的核心原则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人性是不变的,就像阿尔卑斯山一样恒久。”

羞辱广告的历史,大概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见证。从19世纪中期第一本教人们如何节食的书籍在英国出版,身体羞辱就开始为品牌所利用。

人类学研究者Amy Farrell所著的《肥胖羞辱》(Fat Shame:Stigma and the Fat Body in American Culture)一书这样描述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现象——节食指南出版,人们越来越重视身材,特别是女人们。而品牌不但学会直接身体羞辱,还开始教男人不要爱胖女人,以增添女性消费者的社会压力,迫使她们改变。

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节食指南,它的卷首语是这么写的:"在不那么现代的原始文化里,胖女人是美的。但现在可不是远古时代的食人族。对现代人来说,肥胖的身体可不能让人提起性趣。"

在这个新的审美趋势下,公司们开始开发各种新产品,同时用身体羞辱制造不安和压力,制造新的产品需求。

比如腋下止汗剂、女性剃毛刀和漱口水,都来自20世纪初。在这之前,没有女人觉得漱口水和脱毛是必须的。

李施德林是最早开始有“身体羞辱”营销意识的公司之一。1925年他们推出的漱口水广告相当经典:一个姑娘读着朋友的婚礼请柬悲伤捶桌,文案则写着“你做了许多次伴娘,却结不了一次婚”。下面洋洋洒洒的一大段则解释了为什么结不了婚——因为你口气太臭了!

女性剃毛刀和腋下止汗剂的营销套路也类似。吉列在20世纪初的剃毛刀广告教育消费者,过去的女人们不剃毛是因为有长袖长裙掩盖,现在女人穿的少了,光滑无毛的小腿和腋下才是优雅文明的外表;腋下止汗剂广告更甚,和李施德林一样,他们把没人爱的原因归结为腋臭。

这些看起来是不是跟更美这类“你不整形,就无法摆脱小镇平凡生活”的广告如出一辙?

在互联网时代 身体羞辱广告更猖狂了

羞辱广告的本质,是抓住了人们内心的恐惧。

在人类学者Amy Farrell看来,身体羞辱与人种歧视在文化根源和传播上是一样的,都是创造一个所谓的社会主流标准,让人们觉得这才是对的。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害怕被主流抛弃。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加深了这层恐惧。看看世界各地的网红都是什么样的,他们发一张自拍能获得多少赞,就能轻易感受到,颜值在网络世界里变得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提供了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外形的人们的途径,这同时也给人们任意评判别人、并分享给好友的机会”,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Renee Engeln分析。社交媒体无意加剧了同龄人、朋友、同事之间对于彼此外形评论的压力。

更美App的最大竞争者新氧App就抓住了这一消费者心理。在他们的公众号文章中,并不直接建议人们去整形;而是巧妙地用理性分析告诉潜在消费者,明星或素人通过微整形改变了脸部细节,而改变了整张脸的视觉效果。明星案例和身边素人的经历更容易说服年轻人——你看,天生丽质的人都整了,你还不整?

“对比”是一种将羞辱广告推向极致的方式。它直接将社交媒体营造的美好假象和人们自己现实生活对比,让你马上羞愧。

北美婚外情社交网站Ashley Madison曾经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宣传。画面上一个姿态相当诱惑的胖姑娘穿着性感内衣,而文案则是“你老婆昨天晚上吓到你了吗?春宵苦短,来段婚外恋吧”。这鲜明的对比不但让婚后发福的女性害怕,也在教育潜在男性用户——与面对家里年老色衰的唠叨妻子,还不如用Ashley Madison找点乐子。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这则微博整形广告用两个气球代表了女性的外形——一个圆润饱满,一个则干瘪充满皱纹,暗指产后女性下垂的胸部和皱巴巴的腹部。他们用两只气球教育消费者,产后的身形是没有魅力的。

现在羞辱广告也不再只针对女性。针对男性的身体羞辱广告也逐渐多了起来。毫无瑕疵的皮肤、完美的肌肉线条也成了男人的标准完美身材。

女权主义者想要摧毁羞辱广告

虽然社交媒体让身体羞辱广告越发猖狂,但某种程度上,涉及身体羞辱的广告越来越难做了。这多亏了女权主义者。

维密的完美身形模特广告越来越不受欢迎。另一个健康食品Protein World的广告则因为用所谓的“沙滩身材”呼吁女性减肥,也遭到超过4万多名英国消费者联名抵制。身形不如广告中完美的女孩们身着泳衣站在地铁灯牌前,抗议广告对于女性身体耻辱的倾向性,最后被英国广告标准协会(ASA)勒令下架。

身体羞辱带给人们的压力正随着人权——特别是女性权利的增强而变小。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对于“不同”的容忍度总体而言在变高。而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面对品牌灌输的价值观,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

在日本,一个叫渡边直美的姑娘作为时尚icon开始走红。无论在哪个社会的审美中,这个相貌平平的XXL号女孩都不算标准美人,但越来越多的品牌却选择请她代言,从服装到美容品牌;她还登上不少时尚杂志、走过世界各大时装周——在她Instagram的众多粉丝中,许多人表示,这个胖女孩自信又独立地活成了自己向往的样子。

对于广告中男性完美身材的严格要求也在逐渐改变,一度引发热议的“老爸身材”(Dad Bod)就是现象典型。

老爸身材指的是没有八块腹肌、带点肉却也没有明显啤酒肚,看起来比电视中的马甲线男模更日常的身材。2015年,老爸身材因为几个不小心发福的男明星(其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范迪塞尔是典型),反而开始受到年轻女孩追捧。她们觉得这种身材比广告真实、让人感到没有压力。

品牌们迅速开始行动。原本的性感男模被普通男人取代,老爸身材一度成为“政治正确“——品牌们请来素人代言,宣称自己没有进行身体羞辱。澳大利亚男士内裤品牌Bonds就请来了一群老爸拍摄电视广告。广告中,这些仅穿着内裤的男人们尽管没有贝克汉姆的腹肌和脸蛋,却也能坦然面对并喜爱自己的身体。

某种程度上,这群拥抱现代平等主义的人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审美标准——自信、独立、真实(至少看起来真实)。如果未来它真的成了主流,或许那些整形和PS出来的完美身材反而会成为被羞辱对象。

审美和价值观在变,但人性不会变。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