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是因为真菌感染(狐臭是因为真菌感染吗)

时间:2024-05-22 10:17:19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好臭啊!原来这才是狐臭气味产生的根源

狐臭,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皮肤病,一个让人头疼的烦恼,这一疾病可谓是困扰了无数老少人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提到狐臭的产生原因,随着卫生与疾病知识的不断普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与大汗腺异常有关的臭汗症,然而对于狐臭产生原因的这一了解是否够彻底呢?

狐臭与两种汗腺

1、外分泌腺又名小汗腺分布于全身,分泌99%的水份和0.5%的盐份;

2、顶浆腺又名大汗腺座落于皮肤真皮层,开口于体毛根部,只分布在腋下或阴部和眉毛,会分泌较浓稠的液体,含有油脂、蛋白质及铁份,再经由狐毛上的细菌分解分泌物,形成恶臭,这种现象就被人们称为狐臭。

揭秘狐臭产生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狐臭虽然在各种族人群中都有发生,但明显西方国家,即白种人更为普遍,而在黄种人的东方,狐臭的发病率仅有15%左右,与西方的90%相比,微不足道。

最新研究表明,中西方狐臭患者中均含有以前从未发现的生命体——命名为B螺旋体真菌体,大量的临床实践和长期跟踪发现,这才是产生狐臭气味的根源。

狐臭能根治吗?

1、目前狐臭的治疗方法药物方面以止汗剂及各类喷洒型外用药为主。

2、手术方面,从大汗腺入手,产生了各类手术,主要目的皆异曲同工——将顶部大汗腺切除。如不注意卫生或预防的话,目前的治疗方法均有复发的可能。

有狐臭不可怕,要留意这些生活小细节

细节一:是否在平时养成了勤洗澡的习惯呢?特别是大量运动出汗之后,及时清洁可减少细菌的滋生,明显减轻异味散发。

细节二:还在为了秀曲线而穿紧身衣、牛仔类服饰吗?如果你是一位狐臭患者,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透气好的、棉质类衣服,减少身体难闻的气味。

细节三:夏天穿无袖怎么办,将腋毛剃剃剃,这样做只会拉大毛囊孔,导致汗液排出量增加,导致过多的脂类物质流入汗液,使身体的狐臭气味更加严重。

你知道什么是腋臭吗?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患腋臭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也是心理上的打击。如果你知道你有体味,你会躲得远远的。但很多人腋下通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但并不那么明显。我不知道是不是腋臭。那么我们应该看看是否有这些症状,比如腋下是否有小颗粒物的气味,出汗多或少,或者紧张时腋下会有异味。

腋臭

腋臭患者的主要症状:

1分泌物是腋臭的主要症状。患者腋毛可见结晶分泌物为黄白色细晶颗粒或粘着液体,比汗液粘多。这种病会长期发生,还会带来汗斑等皮肤病。患者观察到内衣腋窝有黄色变色,用手触摸腋窝后气味难闻,活动后症状加重。

2溴汗症的主要症状是温度升高容易引起紧张。当环境温度高,或者情绪紧张时,腋臭患者会异常出汗、闻起来不好,这是本病的典型症状。过多的分泌物会使衣服变黄,留下持久的气味,造成清洗问题。腋臭症状在青春期最为明显。夏季炎热时,溴汗症的主要症状容易加重。

腋臭

3腋臭的主要症状是腋下浓密的毛发。当腋窝顶泌腺广泛分布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腋窝毛囊的过度发育,使原始毛囊的生长量是正常毛囊的2至3倍以上,腋窝毛羽也为真菌提供了一个更潮湿温暖的生长环境,使腋臭更加强烈。腋臭是腋臭的一种症状,与体质直接相关。

4粘耳是腋臭的主要症状。因为耳道也与腋窝、会阴等部位一样,有汗腺分布。因此,当腋下汗腺异常时,也会诱发病变,使耳道内的耳垢呈现湿、粘、腻,出现“油耳”。这种症状是要通过专业检查,广大患者和朋友千万不要使用任何工具,自行检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一个人耳屎湿也易狐臭?30000年前东亚一个基因突变了

很多人喜欢掏耳垢,用火柴、棉签或挖耳勺在自己耳朵里捣来捣去,那种惬意,别提有多舒服了。

在成都,更是有专门的采耳人为人掏耳朵,已成为成都文化的一部分。外地人尤其是老外,很多人去成都都要专门体验一下这种“酸爽”的感觉,一位名叫邓禄普的英国女士在成都学习期间,第一次掏耳朵时,感觉“刺激又兴奋”,还有一种“愉悦的颤栗”,另一位加拿大人波特则形容,(掏耳朵)就像在公共场所解皮带。

然而,如果你对耳垢有足够的了解,你恐怕就再也不敢对自己的耳朵这么放肆了,尤其是中国人,用棉签掏耳朵可以说非常危险,这源于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基因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耳垢,俗称耳屎,学名耵聍,是人类及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与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由死皮、毛发及耵聍腺、皮脂腺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脱落的皮屑,即角蛋白,占60%;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占12%到20%,胆固醇约6%到9%。

以上数据来自2004年发表在牛津学术上的一份研究,有趣的是,该研究指出,如果把耳垢放在滤纸上,15%的可能会在周围浸出一个油脂环。

是不是和你的经验完全相反?谁掏出的耳屎放在纸上会浸出油来呢?只怕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都不可能吧。

这就要说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形成耳垢基因上的不同了。

耳垢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湿性耳垢为黄褐色到暗褐色的黏性物质,干性耳垢为灰色至棕褐色的碎性物质。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决定耳垢干湿的,竟然不是你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是你基因中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并且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科学家们已确定了一个特定基因负责人体耳垢的干湿。这个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中部的第538码位,称作ABCC11,湿性耳垢对应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腺嘌呤(A),表达为蛋白质时则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一个碱基的变化,就决定了你的耳垢是干的还是湿的。

通过对这个基因的追踪,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耳垢原来可能都是湿的,在大约3到5万年前(约2000代前,人类学和遗传学上通常使用25、20或15年为一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基因突变,导致干性耳垢的出现,由于比湿性耳垢多了约1%的相对适应性,干性耳垢就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了。所以至少在耳垢上,东亚人比西方人要先进1%。

由于耵聍腺是一种顶泌汗腺,和腋窝、乳晕、肛门和会阴等处的大汗腺一样,并且都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而湿性耳垢的人更易有狐臭,乳腺癌发生率也显著更高。日本一项研究就发现,896名就医的狐臭患者中,有860人都是湿性耳垢。

而这次基因突变被认为来自东亚,之后干性耳垢随着混血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湿性耳垢,而东亚人则大多是干性耳垢。演化的最后结果,可能是干性耳垢完全取代湿性耳垢,狐臭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其中日本人湿性耳垢者约占16%,白人则高达90%,而黑人更高达99.5%——这也证明了干性耳垢基因起源于东亚,因为黑人与黄种人的混血,确实比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要少得多。

而在中国,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为10到15%,福建汉族为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

看到这里,耳垢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已经彻底搞清楚了,那么耳垢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好是坏,能不能时常清除耳垢呢?

耳垢既然存在于人体这么多年这么多代,当然就是一种好东西了,它可以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抑制真菌生长,比如研究就已发现,耳垢可以降低多种细菌的活力,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很多大肠杆菌的变种,有时降低高达99%。当然,也有研究称耳垢会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不过主要是一些共生菌。

存在即合理,耳垢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当然就不宜时时刻刻掏之而后快,事实上人体自己已建立了陈年老耳垢的清除机制。这就是在人类下巴运动,包括咀嚼、说话、打呵欠等的辅助下,耳道内的上皮细胞会像传送带一样,不断将耳垢移向外迁移,并带走耳道中出现的任何颗粒物,其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这些耳垢到达外耳道口后,会因为人体的运动而自然掉落。

所以掏耳朵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带来风险和危害。

一些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样做风险很大。欧美人家中棉签是必备工具,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垢大都是湿性的,棉签可以吸收油脂将其带出;而东亚人耳垢是干性,用棉签反容易将耳垢推到耳道更深处。

即使如此,美国耳鼻喉学会专家也不建议清除耳垢,因为经常清除耳垢,会导致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更多的耳垢。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掏耳朵会上瘾,越掏耳垢越多 ,耳朵越痒,到最后就只好不停地掏,这就是腺体受到刺激,分泌了更多的耳垢。而你转移注意力,根本不要管它后,慢慢地耳朵就不会痒了,也不会觉得有耳垢影响自己了,这就是耳朵的自洁系统在起作用了。

掏耳朵还有其它方面的很多风险,比如:

掏耳朵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耳膜穿孔,甚至并发中耳炎;

耳道皮肤娇嫩,掏耳器具容易导致损伤;不卫生的器具,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尤其是多人共用的掏耳器材,风险更大,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甚至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掏耳垢容易将耳垢推到更深的地方,滋生细菌,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衰退。最好不要用棉签,大多数东亚人都是干性耳垢,棉签很难掏出来,只会推得更深

另外,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或助听器,也可能阻止耳垢从耳道中的自然移出,导致耵聍栓塞,引发耳鸣、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失。

如果确实因各种原因,导致耳道不适、疼痛甚至栓塞,正确的姿势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鉴于东亚人干性耳垢的体质,如果有轻微不适,也可用耳匙轻轻刮擦,让耳垢碎裂掉出,但切不可用力过猛,或图舒适经常掏,反而形成更多耳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