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有时在拥挤的地方,你可能会嗅到因体味而产生的异味,这种气味常令人不适,尤其“狐臭”常成为一些女性的困扰,因为女性通常期望自身气味宜人。然而,在生活中,中国人中患有“狐臭”的人并不多。数据显示,仅有6%的中国人患有“狐臭”,而与东亚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黄种人相比,黑人和白人患有“狐臭”的比例明显较高,甚至可以说是“普遍存在”。那么,为什么外国人似乎更容易有“狐臭”呢?问题究竟出在何处?
曾经有研究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黑人中“狐臭”的患病率超过90%,而白人中的患病率大约为80%。简而言之,即使在国外,人们普遍使用止汗剂和香水等产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然而,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从进化的角度看,不论肤色如何,人类都起源于相同的祖先,即智人。为什么东亚地区的人患有“狐臭”的比率如此之低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导致“狐臭”的主要原因——汗腺分泌物。一般来说,生活在相对温暖潮湿地区的人更容易出汗,因此更容易产生体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普遍患有“狐臭”,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相对温暖湿润。然而,东亚人的祖先经历了从热带地区迁徙到温带地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与“狐臭”有关的基因,即ABCC11基因,经历了基因变异。由于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寒冷,东亚人的祖先开始减少汗腺分泌,以保留热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东亚人的体味不那么浓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基因变异传承下来,东亚人的体味逐渐减少,直至今天,他们成为地球上体味最轻的人之一。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外国人患有较浓的“狐臭”可能与他们的饮食有关,因为他们长期摄入高蛋白食物,这也会导致他们的身体释放更浓烈的体味。所以,明明中国人的体味不那么浓烈,为什么外国人还会认为我们有异味呢?实际上,外国人并不是真的认为中国人有“狐臭”,而是因为他们在中国人身上嗅到了一种奇怪的味道。比如,有一位美国人曾表示,他认识的中国人中,有19人中有9人身上有一种奇怪的气味。后来,他经过询问和研究,发现这种味道来自樟脑丸,他为此写了一篇长文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依赖樟脑丸。樟脑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很多中国人在家里的柜子里放一些以防虫蛀和防霉。然而,樟脑丸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也是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有异味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位外国人说,他的中国女朋友有时身上会有一种“铁锈味”。他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在东方国家,女性不习惯使用卫生棉条。因此,中国女性在生理期间使用卫生巾可能导致产生一种淡淡的气味,类似“铁锈”的味道。
总的来说,与大多数外国人相比,东亚人,特别是韩国人,是世界上体味最轻的人。事实上,韩国人的ABCC11基因突变最成功,几乎没有“狐臭”的困扰。数据显示,不足3%的韩国人患有“狐臭”。现在,解决“狐臭”早已不再是问题,通过微创手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使用药物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消除体味。简而言之,只要注重个人卫生,人人都可以保持清新。
当我们在谈论美食的时候,常说要“色香味俱全”,对于美肤,我们自然也希望除了色泽、弹性,还要有健康美,最好也不要有什么异味。可是,狐臭的存在常常使美人减分。并且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可以在哪里获得靠谱的改善意见。
也许你从没想过,狐臭竟然还会在一本护肤的书里被提及和讨论。但其实,狐臭是一个跟汗腺分泌相关的现象,而汗腺属于皮肤附属器,这事还真就归皮肤科管。不仅如此,我从长期的临床工作里发现,大众对狐臭这个问题存在很多误解。
狐臭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有狐臭?很多人以为狐臭者自己“久居兰室不闻其香”,所以不知道自己有狐臭。这个看法绝对是错的。狐臭的本质是腋窝顶泌汗腺分泌过旺,汗液被局部皮肤上的菌群分解后发出的气味,所以它不是持续同 一个浓度的气味,而是随着人的活动时重时轻,本人也是能在加重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
你一定遇到过那种心直口快的人,去指出别人有狐臭,众目睽睽之下,对方当然只好说:“有吗?我自己怎么不知道?”这其实是出于尴尬,并不是他真的不知道。
实际上,狐臭的“三分度”中,最轻的程度就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轻度 脱下衣服自己凑近闻能闻到。
中度 正常社交距离,对话双方都能闻到。
重度 一进屋子,整屋子的人都能闻到。
有狐臭的人不但自己知道,而且狐臭者对此通常都是比较介意的。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以掩饰为主,但背地里他们可能因为这件事产生社交恐惧,甚至部分人会说:“医生,我想自杀。”
狐臭不痛不痒,不影响全身健康,何以起到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它给患者一种“被排斥感”,觉得别人都没有就我有,而且气味这个东西摸不着抓不住,我怎么掩饰得了?
狐臭在古时又写作“胡臭”,从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原的汉人都认为只有胡人才会得这种臭毛病。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流行病学大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发现,90% 的白人和 99.5% 的黑人都是有狐臭的,中亚人种也几乎是一半一半,就只有在东亚、南亚,没有狐臭成为大多数,而有狐臭成为少数,因此,被讹传为“胡臭”也算是有历史原因吧。
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明确的部分是,狐臭的发生和基因相关。人类的第 16 号染色体中部的 ABCC11 基因上,第 538 位碱基调控了大汗腺分泌的多少。那么,既然全世界都分泌旺盛,而偏偏东亚的人种不是,只能猜测是这一个分支发生了基因变异。毕竟,从原始人的角度看,体味还是有用的,可以交换信息。
所以狐臭的人啊,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世界那么大,还有诗和远方的“狐友们”啊!
但无论如何,体味并不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情。白种人里虽然很普遍,人家也早早发展出茁壮的香水行业去掩盖它。那么,狐臭怎么治,能治好吗?
狐臭的治疗,同样随着程度不同而变化。对于大部分轻度患者,我们建议仅仅是外用止汗露去对症处理即可。市面上的止汗产品非常丰富,也很容易获取。它们有的通过氯化铝、氯化羟铝来达到吸湿的目的,有的通过丁二醇、苯扎氯铵来抑制局部细菌,效果通常能维持一两天左右,洗个澡就没了。由于价格实惠,又没有什么创伤,使用止汗露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日常维护手段。
对于比较明显的中度狐臭,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用的止汗产品,比如,40% 的乌洛托品溶液,通过涂布后分解为甲醛,使汗腺分泌减少,效果较强,可维持 1 周左右。如果是不小心沾到了腋窝外的正常上皮,还可能出现干燥、脱屑,可以说是看得到的强效了。但也是因为可以分解为甲醛,我们并不推荐孕哺人群使用乌洛托品。
那么,如果不是轻症患者,是不是就要手术了?我们知道,狐臭是可以手术的。
微创手术的做法是:腋窝菱形下端造口,皮下进刮匙,将毛囊、汗腺刮坏,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因为是盲刮,术者也没法精确判断到底刮干净了没,有可能复发。
防止术后复发“跟你拼命”的做法是:直接把中央那部分皮肤连毛囊带汗腺切了,两侧拉过来缝合,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既然有切口,必然会留一条疤。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疗法还在不断涌现,我们不是非要那么大动干戈。轻中度的狐臭还有一个更轻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肉毒毒素。既然狐臭的本质是顶泌汗腺分泌过旺,顶泌汗腺的分泌又受到神经调控,那么,用肉毒毒素麻痹局部神经,汗腺不就分泌得少了嘛,汗的分泌减少了,皮肤表面的细菌就算想分解,也难为无米之炊,气味当然就大大减弱了。
注射肉毒毒素除狐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痛苦小 外敷麻醉药半小时,注射肉毒毒素 10 分钟,无停工期, 不留疤。
效果肯定 注射后 3 天即起效,维持时间中位数为 220 天。
费用低 不要以为肉毒毒素就贵,打多汗症用国产肉毒毒素足矣,比开刀经济得多。
现在文章看完了,有个思考题留给大家:如果有一天,你听到一个人别别扭扭地否认自己的狐臭,那么,你打算怎么告诉他这其实可以治疗,才比较不伤害对方的感受呢?
主编:张建中
皮肤科学领军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编:尹志强 钟华
来源:《皮肤科医生的护肤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点击下方链接,来上护肤课啦!皮肤科医生送给你的终极护肤指南!解读化妆品成分,了解医疗美容背后的原理,重塑护肤理念,与问题肌肤说再见!
体味或许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难题,无论他的外表有多吸引人、人格魅力有多强,一旦有了体臭便会大打折扣。更令人尴尬的是,出于对社交礼仪的尊重,我们只能默默忍受体臭带来的生理不适。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里,体臭往往与不爱干净有关,最常见的体臭便是汗味、狐臭、脚臭等。其实不仅是人类,许多种类的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都会散发出特别的气味来吸引配偶,或者另作他用。
不过人类散发出的气味大多数都令人感到不适,体臭在今天是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但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除了微生物的影响,体味很大程度上与自身携带的基因有关。
在人类种族当中,白人和黑人体味最明显,白人体味占比90%,黑人体味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9%。但在亚洲,黄种人体味最轻,其中东亚地区的人群比例只有6%~14%。
因此在欧美市场,止汗剂或除臭剂也是广受欢迎的日用品,有多达90%的美国人会使用这类产品。全身有“味”是主流,为什么我们几乎没有体臭呢?
要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体味的来源。体味除了饮食、性别、健康和药物的影响,更多来自汗腺分泌的汗液,以及微生物的影响。人类共有3种类型的汗腺,分别是内分泌汗腺、顶泌汗腺和皮脂腺。内分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汗腺,几乎所有皮肤都有,它存在于我们的身体每个地方,从我们出生就已经存在。
而内分泌汗腺和皮脂腺在人进入青春期时被激活,这也是人类体味出现的主要源头。这些汗腺主要存在于腋窝、生殖器、头皮等毛发旺盛的区域。这部分汗腺会分泌由蛋白质、脂质和类固醇组成的油性液体。
但这类液体本身是无味的,不过人体上下遍布微生物群,这些油性液体不仅会吸引它们,并且还会成为它们的食物。当它们食用这类物质与其进行反应时,人体便会产生恶臭,同时人体这些部位还为其提供了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臭味经过发酵便会让人难以忍受。
体臭从何而来从整体来看,体味受皮肤菌群的作用影响,例如棒状杆菌。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分解脂肪酶的酶,它会分解汗液中的脂质,并产生丁酸等小分子。
不同的气味有着不同的分解机制
其他细菌还有葡萄球菌和角质杆菌属,不同细菌产出不同的代谢废弃物,由此组成气味较大且难闻的体味。目前这个过程为什么会产生恶臭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但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及挥发性脂肪酸和硫醇。
挥发性脂肪酸包括具有“山羊状”气味的3-甲基-2-乙稀酸,以及具有“孜然状”气味的3-羟基-3-甲基乙酸。这些气味主要由棒状杆菌产生,对于脚臭来讲,可能是因为表皮葡萄球菌将汗液中的亮氨酸降解成了异戊酸。
已知人体中最常见的几种气味,虚线框的酸和硫醇物质最多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体味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性别、遗传、年龄和饮食在内。对于个体来讲,每个人的体味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大部分因遗传决定。
由于男性的汗腺较大,因此会产生更多的汗液,体味也会比女性更强烈。对于动物来讲,体味可以起到交流和警示的作用。但在人类中,体味是物种成员之间的化学感觉信号交流的一种手段,也被称作信息素。
性选择、婴儿的气味识别、环境威胁都会微妙的利用到体味来帮助人类进行复杂的生命活动。可为什么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东亚地区对比欧美地区的人来讲,很少有人会存在体臭问题。
基因突变带来“清爽”相关研究表明,人类体味的表现与一种名为ABCC11的基因有关。该基因编码具备一种蛋白质,该蛋白质能将分子运输到细胞膜上,包括汗液中的分子。
此外,科学家还测试了高加索和亚洲的志愿者的体味形成过程。测试结果发现,编码为ABCC538的基因在“湿与干”(ABCC11催化会导致耳垢呈现干湿两种状态)的表现差异是由该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1G→A引起。
而受测人群的SNP和气味前体的分泌表明,ABCC100基因至少有一个功能等位基因与腋窝分泌物中的氨基酸偶联物存在11%的联系。因此该测试也直接说明,ABC11直接参与顶泌汗腺气味前体的分泌。
如果没有该基因的人,汗液分子就无法穿过膜屏障到达腋窝。腋窝表面的细菌没了食物来源,自然也就无法进入代谢状态分解汗液产生有机化合物,体味也就无从说起。
至于突变的说法,相关研究发现ABCC11538G→SNP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有证据显示它发生过突变。然后这种特定单倍型(分子遗传群体中,生物体的一条染色体上来自某一单亲的紧密相连的等位基因组合,每个人有两条单倍型,分别来自父母)在亚洲地区人群中迅速传播。
ABCC11蛋白在不同ABCC11基因型顶泌汗腺中的免疫定位
这种传播或许与人类迁徙的历史有关,而突变使得我们获得了更加“清爽”的基因,ABCC11突变在东亚人群中占比80%~95%,所以相比之下,亚洲人的体味也会更小,甚至没有。
至于难闻的体味,在了解到整个原理机制后,我们便可以从基础层面去解决。勤洗澡,使用带有气味掩盖效果的香氛沐浴露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又或者是使用止汗产品。总之,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处于尊重和礼貌,我们也没必要对体臭人群嗤之以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