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艾灸后汗味和狐臭(艾灸汗味发酸什么原因)

时间:2024-05-17 12:56:3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有医说医 | 恼人的汗臭味,这回有救了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苏东坡的回文诗描绘了一幅风雅的夏季画卷。然而,许多人的夏天却被酸臭的体味所困扰,部分体臭患者如误用大量的止汗剂、香水等,欲盖弥彰的同时还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

汗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在夏季正常汗出是非常有必要的。汗水本来是无味的,停留在皮肤表面,在人体皮肤的微生物群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味道。每个人表皮微生态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体味也因人而异。要从根本上改变体味,首先要调体质。中医学中体味重和肝有很大关联,肝热者出汗就容易产生异味,甚则汗出黄而粘稠。“从肝论治”,三招帮您告别体臭,拥有独特的个人体香。

第一招 香体药浴

明代胡文焕所著《香奁润色》一书,是一本集古代美容方药大成的医学著作。其中“身体部”中详细提到了香体敛汗的外洗方,蒉纲主任将其中数方相结合加减,拟出我科特色“香体方”,外洗可凉皮、香皮、住痒,临床效验立奇。

香体方

材料:

干荷叶50g、蒿本50g、零陵香50g、茅香50g、藿香50g、佩兰50g、威灵仙50g、白芷25g、甘松25g。

做法:

上述各味药,锉为细末,每次用30~50克,放入纱布袋中,加水煮沸,药汁倒入洗澡水中沐浴,可以使皮肤清凉有香气,还能止痒。

第二招 香体针灸

汗多体臭与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因汗乃血之余,又为心之液,为肺之主。心液外溢,皮腠不宣,故心之液郁久则化热而臭。故针刺极泉穴、阿是穴,使汗液分泌归经,玄府开张宣散,腋臭得除。

中医学认为,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方面息息相关,耳穴同样具有调整脏腑功能协调性的作用。神门主痛证,再选用交感和皮质下五穴合用,具有安神定惊,敛汗清心的作用。

无痛揿针及艾灸疗法

揿针疗法,又称“埋针法”,是以无痛微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针埋入皮下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优点:无痛感,防水防汗,隐形美观,稳定长效。雷火灸用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通过热效应激发经络气血循环,同时调节腋下局部皮肤微生物环境,抑菌除汗,起到祛味香体的功效。

香体选穴

耳穴:神门,心,肾,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体穴:极泉穴 阿是穴。

第三招 香体食疗

夏季肝火易亢,食物代谢很大程度依赖于人体的肝脏,因此适当多吃柔肝、清肝的花香类食物以及敛汗生津的酸味水果有良好的香体作用。

茉莉枸杞粳米粥

材料:

茉莉50g、枸杞10~15颗、粳米100克。

做法:

1. 粳米、大米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

2. 加清水将大米大火煮开。

3. 加入枸杞以小火煮至浓稠状,撒上茉莉花同煮片刻,调入盐拌匀即可。

功效与作用:

枸杞清肝益肝,调气血,茉莉花芳香通窍,清热解毒。粳米补中气,止渴是人体消化道益生菌的保护伞。

此粥具有清肝养肝,芳香益气的作用,更能调理人体消化功能,从内而外拥有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尤其适合在夏季食用,让健康由内而外。

薄荷白菊柠檬茶

材料:

薄荷7~8片、杭白菊3~5朵。

做法:

开水冲泡后加入新鲜柠檬1片。

功效与作用:

茶色金黄淡绿,口感微酸中带有清凉,有浓郁的独特香气。薄荷芬芳辟秽,薄荷茶被美国《健康》杂志评为保健饮品。加入平肝疏风的杭白菊及酸甘美白的柠檬,让体味及口气清新怡人。

藿佩淡竹汤

材料:

广藿香10g、佩兰10g、淡竹叶15g。

功效与作用:

夏季汗多味重,汗出粘稠者,可以服用此方剂,代茶饮广藿香佩兰是重要的夏季芳香辟秽治疗体臭口臭的中药,竹叶清新利尿,让湿热从下焦而出,故而起到清热敛汗的功效。

巧用的中药特色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体臭人群,也适合希望体味变得更怡人的求美人士,希望大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芬芳一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李琰 胡军(副主任医师)

臭汗、虚汗、冷汗原来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需格外注意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医问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将汗列为第二,足以证明辨汗素来就被历代医家视作极为重要的问诊手段。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

一、汗血同源: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李时珍认为: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就是说,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民间也常把“血”和“汗”联系在一起,比如,辛苦钱叫“血汗钱”。这也说明:汗液和血液属于同类东西,都包含着人的精神元气,应当有所禁忌,否则人体就会亏损——“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就是这个道理。

二、汗从哪里来?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阳”,指体内的阳气;“阴”,指体内的阴液。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故“阳加于阴谓之汗”是说: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下,从汗孔排出液体,这样的液体就是汗。

换言之,汗是津液所化生,且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

一般来说,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引起的出汗,是为了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但是,如果该出汗时没有出汗,或者不该出汗时大汗淋漓,或者总是某一局部出汗,或者汗液本身出现异常,就属于病理现象了,应当引起重视。

三、汗蒸1天,不如艾灸10分钟!

看了前文,我们不能因为汗血同源,就拒绝出汗,该出的汗还得出。

哪些汗该出呢?

中医提倡的出汗叫“动汗”,就是运动、体力劳作时所出的汗水。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可以每天跑步锻炼,跑到微汗,就是出动汗了。

如果想偷懒,不想通过锻炼方式出动汗,还有一个出汗方法可以和动汗相媲美——艾灸出汗,这是现代人泻湿热、除寒湿、排毒素的最佳方法!

灸火循经,疏通经络,可以将瘀滞在经络中的瘀血、痰浊、寒湿等阴邪悉数化解,部分毒素湿气就会随汗排出。

有人就问:艾灸过后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是怎么回事?

在多数情况下,这就是体内寒湿瘀阻严重的表现——灸后出的汗是粘粘的,说明湿气较重;灸后出的汗是凉凉的,说明寒气较重。

艾灸的时候,由于艾火热力的熏烤,施灸处的皮肤会出现潮红,有时潮红中还夹杂着浅白色、红色的斑点——这正是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的标志。只要加强艾灸,让艾灸的药性和热力不断深入经络脏腑,经络就会越来越通畅,斑点就会逐渐消失。

而且,由于体内阳气不断壮大,瘀血、痰浊、寒湿等垃圾就会排出得越来越多,使得阶段性的出汗过多。等到经络彻底通了,阴阳相对平衡了,灸后大汗淋漓的现象就会随之消失,代之以微汗。

四、出什么汗,有什么病

臭汗源于肝

臭汗,源于肝脾,也就是说汗味儿臭,就要考虑一下肝脾湿热的问题了,尤其是肝。

比如,一个人总是七情不畅,抑郁,日久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就会产生内热,同时“肝木克脾土”,脾胃之气失于健运,就会产生湿热困阻中焦。这样一来,肝脾湿热内蕴,熏蒸肌表,就会出汗。由于这种汗是湿热之邪蕴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秽。

肝脾湿热偏于肝经湿热者:这种臭汗容易循肝经所及之处而外渗,比如出阴汗(男性阴囊潮湿)。

此类患者多有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问题。更有甚者,汗水会把衣服染黄。

此时,建议艾灸期门、曲泉、阳陵泉、阴陵泉、太冲

肝脾湿热偏于脾胃湿热者: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

此时,建议艾灸脾俞、足三里、丰隆、解溪

2、 虚汗源于肺

虚汗一般情况下,主要指肺气虚。

因为肺主皮毛,司腠理之开阖,同时,肺主卫气的宣发和运行。肺气充足,卫气循行于体表,则腠理严实,汗孔开阖有度,就不会无缘无故地冒汗。反之,肺气衰弱,肺卫不固,就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诸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见的肺系疾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艾灸一些宣肺固表的穴位,比如: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肾俞等

身体免疫力低下者,还应加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常见保健要穴。

3 、冷汗源于肾

“肾主恐”,惊恐会令肾气下趋,肾阳内郁,就会手脚冰凉,汗出不温,这时候出的就是冷汗。

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应考虑是不是肾阳虚所致。

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肾阳虚弱,就会导致阳卫之气衰弱,而卫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阳卫之气衰弱,津液就会外泄,导致多汗。同时,由于肾阳不能温煦,所以汗是凉的。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温补肾阳,建议艾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或者直接灸督脉

湿气过重让人又老又胖,艾灸祛湿散寒效果好

寒湿让人胖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吃的不多,却容易胖?那是因为肾的温煦气化作用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滞留,生成水饮、淤血、痰浊等病理物质,形成寒湿容易胖的体质。

当今绝大多数肥胖的人都是阳虚湿重引起的,这些人看起来壮实,实则虚寒,尤其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多的人,更不能忽略个人寒性体质。

一般这些人的皮肤都是凉凉的,因为本身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作用,通常这类人还比较怕冷,容易腹泻、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

湿热让人丑

湿热体质的人通常面色发黄、暗淡、油腻,皮肤容易生痤疮,汗味、体味较大。

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有点像痰湿体质,但湿热体质的大便异味更大,臭秽难闻,女性带下色黄,外阴异味大,经常瘙痒。

湿热形成原因

中医认为湿阻日久化热,也就是说湿气在体内郁久了就会化热,变成湿热。另外,天气潮湿闷热,本就容易烦躁,情绪抑郁、思虑过度都会让湿热内蕴。

因此湿热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肝胆功能疏泄不好,比如长期情绪抑郁或者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都容易形成湿热。

艾灸祛湿散寒治胖丑

不论是寒湿还是湿热,其根本都是祛湿,而艾灸具有祛湿散寒等功效,通过补充人体阳气来调理体质,将湿邪和热邪驱出体外,艾灸时有人皮肤上会有水汽出现,这就是湿气外排的表现。

祛寒湿减肥先扶阳

艾灸取穴:中脘、关元、丰隆、承山、足三里

培补阳气,温运脾阳化湿驱寒才是减肥的治本之法,将体内积累的痰湿、瘀滞、寒湿之秽浊之物渐渐温化,使之减少、缩小,甚至消失。

很多人觉得大量吃水果可以减肥,殊不知脾喜燥恶湿,胃喜暖恶寒,水果多寒凉,过度食用,脾胃罢工,会导致更加虚胖。

艾灸化湿热取穴:曲泉穴、三阴交

除了艾灸,还可以通过食疗改善体质,湿热体质的人要少吃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适度运动至出汗为止。

寒湿体质的人应该多食健脾养胃食物,偶尔抽空拍拍手也能振动阳气,促进阳气升发,疏通全身气机。

灸脉通艾灸更多详情,私信小编!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