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英国小孩狐臭(外国狐臭的人多吗)

时间:2024-05-13 16:49: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英国王室臭脸公主意外圈粉,她曾经和亨利王子组队厌世双雄

上周末完婚的尤金妮公主在个人媒体上上传了自己婚礼的有趣时刻,其中有与一众小公主小王子所拍的温馨时刻,婚礼上的王室小孩们组成的花童也是婚礼上不可磨灭的亮点之一,夏洛特公主一如既往地亲民微笑圈粉,没想到这次捧红了一个王室臭脸公主,大批网民开始关注另一个小公主,MIA Tindall(米亚廷德尔)。

今年4岁的米亚是英女王女儿安妮公主的孙女,她能迅速圈粉的原因在,在王室婚照中,她手里拿着一件古怪的东西引起讨论。

在王室图片中,她一手拿着花束,另一手拿着一个小东西,有人说那个是一个蘑菇,也有人说是呼吸器,或者是一个玩具,但真正是什么没人知道。

除了古灵精怪的小动作外,她在照片中的态度也赢得许多网民青睐,她著名的厌世脸在图中中显得特别愤世嫉俗,与夏洛特公主对比严峻,非常有趣。

她的坐姿也是非常霸气的,两腿一开就随地而坐。

其实这并不是米亚第一次成为照片焦点,在庆祝英女王90岁生日时,米亚在照片中为女王拿着手袋也一举成名,看着相片中的小不点居然自小就对手袋特别青睐,可以推测得到她日后在时尚方面的敏感性,说不定也能成为像贝拉哈迪德(BELLA)那样的臭脸带货女星。

当年提袋的这个表情,已经被英伦人民选中成为当年最喜欢的王室图片,出现在各种P图之中。

米亚的爸爸Michael James Tindall是英国前橄榄球球员,做过英格兰国家队的队长,还带队参加过2003年的橄榄球世界杯。 was born on 18th October 1978 to Linda and Philip Tindall in Otley, West Yorkshire。2011年和英女王最年长的外孙女,也是安妮公主的大女儿喜结连理。

米亚公主的厌世脸臭表情,据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可见,爸爸是一个女“奴”。

2014年生下米亚,而在最近,还未米亚添了小妹妹叫Lena Elizabeth。

与自己的妈妈,安妮公主的霸气女儿Zara Tindall。

然而下一秒,臭脸公主就和霸气妈妈开起了玩笑,所幸妈妈的燕尾礼服不是裙子。

热心网民还整理了这位臭脸公主目前的一些趣事。

据说是米亚公主和乔治王子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大眼对小眼。

后来和表情帝乔治王子成了“萌”友,两人都以厌世脸、古怪表情见长。

乔治在前面指点江山,表妹在后面皱眉头,一脸苦相。

小时候比较肥硕,走到哪里都吸引目光。

深受王室成员喜爱,也懂得找外婆安妮公主抱大腿。

但从小到大也是带货强劲的王室成员,比如她用过的BrolliesGalore卡通小雨伞,卖断货,一伞难求。

又比如Boden绿色连身裙,带货能力不比表妹夏洛特公主差。

Mia Tindall穿着joules clothing海军条纹连身裙,只要13英镑,约150元人民币。

很小就被发掘出对时尚有悟性,连咬太阳眼镜也很有自己的style.

外套不穿好的时尚风,米亚也能领悟到。

闻一闻有没有狐臭!

当然米亚最出名的还是她的丰富表情,英帝人民最爱拿来做表情包,甚至男女感情释疑。

《少女的祈祷》,大概是闻到了雪糕的味道。

我舔我舔。

这天生就是一个吃货,只有食物才能让脸不臭。

网上最盛传的还有米亚与小男友诠释的男女感情四联漫画,你就知道女生天生感情丰富,内心有一个小剧场。

然而,这些直男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脸不臭的时候,给你诠释各种心情小表情,可爱到炸开。

今年三月份和表姐堂姐Savannah Phillips 、Isla Phillips上一秒孩子快乐疾跑,下一秒,滚草地。

爸妈教得好,遇见怪叔叔要勇敢说不,尖叫,要跑,即使这个怪叔叔是英国未来的国王。

今年做了小姐姐以后,也变得比以前更成熟了。在王室新一代越来越壮大的情形下,米亚凭臭脸能走出自己非同凡响的一面吗?拭目以待。

喜欢别忘了关注我(微信公众号 "仟与仟寻” ID:millionchoi,微博:蔡百万),现居纽约的南方报业媒体人,35 单身老少女在纽约勇敢生活,分享妆容、抗老、穿搭技巧,让你足不出户也能“假装在纽约”,活出格调人生。

80条到了英国才知道的超全日常,留英学生告诉真实的英国生活

1.排队。排队是英国的传统保留文化,可是却已经变了味,对此我已经无力吐槽。英国人不仅热爱排队,还不允许别人催,一大队人就这么干等着谁也不开口提醒,然后英国的效率你们也是知道的,经常一个队伍一个小时都不动一下,也没人提醒。在英国,排队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不论你是谁,都得排队。排队的本意是为了保持秩序,维护公平,提高效率,它应当是有规则和底线的,可腐国人民彻底把排队当成了一种养老休闲。

2.闯红绿灯。英国的过马路方式和中国是一模一样的,凑齐一群人,无视红绿灯,直接过马路。宽阔的多车道大马路他们还可能有所顾忌,遇到小街小路直接一个人独闯,万车莫开。

3.天气。每天随机下几场雨是基本的,太阳雨什么的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英国极少打雷,下的都是阴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名不虚传。每日生活最常见的景象有一个就是外面天色渐暗,窗户的玻璃上渐渐挂起了细密的水珠,秒速两厘米地缓缓滑落,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容。

4.“骚瑞”“三q”挂嘴边。要说英国人说什么话最多,肯定是骚瑞。别说真的对不起人家了,就是在路上多看了你一眼也跟你说句“骚瑞”;同样,感谢也是不能离口的。一句“骚瑞”“三q”走遍英国。我们中国人来到英国接触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从好莱坞电影我们经常能看到美国人称呼别人“guy”,“dude”,“bro”等,而英国人常挂嘴边的是“mate”,比如:“You alright, mate?”“Cheers, mate.”“See you, mate.”等。行走英国要学会夸人,看见姑娘多说“gorgeous”,“stunning”,“glamorous”,“stylish”,保准你又收获一枚微笑。

5.喝酒。英国人真是嗜酒如命,毛子都望尘莫及。经常能在城市和小镇的pub周围发现大量的醉汉,远离他们,会撒酒疯。当然也因为西方人娱乐方式太单一,喝酒聚会也成了传统。

6.涉及敏感(已删)

7.中国人。到了海外,除非你是社交奇才,否则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还是和中国人玩,极少极少有英国人愿意融入中国人的圈子,中国人也很难进入英国人的社交领地。偶尔有一些愿意长期和中国人交往的也基本都是亚洲的或者来自和中国关系还可以的小国的。

8.脱发。来了英国不掉毛别说自己是留英党。主要还是水质的原因,有点硬,钙化严重,中国人去了英国那都是以肉眼可见速度在脱发,有的人都快秃了。除非你真的有那个闲心和精力只喝瓶装水和白开水,但凡喝了英国直饮水,一周内绝对掉毛。什么过滤花洒和滤水壶都是骗自己的,这些玩意儿只能除杂质,除不了矿物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烧水。哦,对了,英国屋子里只有厨房的自来水冷水能喝哦,其他水管跟它不是同一根。

9.口音。英国口音千千万,俩临近城市口音就已经不一样了。对所有刚来英国的中国人都是一样,不论你雅思考几分,不论你英语基础有多好,先适应英国各地的口音,否则都没法正常生活。

10.英国女人。英伦女子都是大码的,丰乳肥臀,一点不夸张,西方也以judge别人的外貌为忌讳,所以不会有人说你胖说你重,你愿意长什么样就什么样,再加上饮食都是高热高糖高盐,不肥才怪。另外,因为英国女人确实丰满,从英国留学回去的中国男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要补充说明的是,肥胖的人群都是普通工薪劳动阶层,真正的贵族和富人阶层都是高度注重饮食和身形的。

11.银行节日。说起Bank holiday,留学生真是无比头疼,全社会歇业,一年有这么几天是整个国家都停摆的。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好买。英国人自己也不知道哪天是银行日。

12.水果。由于英国贫瘠的土地和糟糕的气候,大部分水果都无法本地生长。英国大部分水果,尤其是热带水果都是从西班牙进口的。

13.食材。不得不说,英国的市售食材质量真的高,不论是小摊小贩的自营,还是连锁超市的供货,大部分食材都是精加工,水果都是洗过的,可以直接吃,肉类蔬菜都是预处理好的,回来一洗直接下锅。

14.空调。英国全国民宅都没多少空调啊。固然即使是盛夏,英国室外气温也才二十几度,可架不住室内热啊,加之保温性能又好,纬度高,日照时间又长,热气排不出去还一直被加热,正常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在10度以上,你又没地装空调,只能弄个小破电风扇慢慢摇着吧。

15.打伞。如果你在下雨时走在英国路上,看到有人打伞,这基本可以肯定不是英国本地人;如果你看到几个人同行都打伞,不用想了,百分之二百是中国人。英国人甚至有的家庭都没伞的,小雨直接无视,中雨穿个冲锋衣就出门,大雨...英国的大雨也下不了多久,等一等就过去了。

16.小费。英国收小费和我们想得不太一样,在收据发票上会注明服务费,有总价和去小费总价。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在英国全境,你都可以选择不付小费,这点不太像美国,你不付小费就降低服务质量。在英国,你不付小费人家不会说什么,顶多少赚几磅而已。

17.火车。英国的全国火车系统真是太方便了,各个城市和小镇都有火车站,倒几次车总能到,而且也没安检,就像我们通勤一样。英国本来就小,只要你有时间,坐坐火车就能把英国转遍了。值得被吐槽的是,火车太慢了,没见过跑120码以上的火车,都是哐哧哐哧慢哼哼地跑。如果让中国人来搞英国火车系统,三小时内腐国全境任意通达是基本的。

18.支付。大家都知道,英国的手机支付系统处于偶有Apple pay,其他基本为0的状态,大量的小商店和中餐厅中超都只收现金,刷卡也不是一直都行得通的,所以从国内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大环境来到这里消费,一时还真的适应不了,在英国出门买东西,如果你去的不是大商店,现金是必备的。

19.货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镑购买力太强了,英国央行把英镑的硬币分得特别细,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50便士,1磅,2磅。每次出门带现金,一堆硬币鼓鼓囊囊,无处安放。真怀念国内1毛5毛1块的感觉啊。从2018年底开始,现行英镑面值5磅和10磅的钞票全部换成了塑料钞,旧版纸钞已经不再流通。从2020年开始,更大面额的20磅和50磅也将逐渐替换为塑料的。对了,相信很多刚来英国的小伙伴都遇到过一种情况:在国内银行换好的50磅钞票到了英国很多小店不敢收,因为一是找零麻烦,二是怕假钞。按汇率换算的话,50磅已经相当于四百多块人民币了,这在英国也是购买力相当强的面值。等我们办好了英国本地的银行卡,大额消费都是直接刷卡了。

20.炸鱼薯条。英国国菜,不容动摇。英国人对于海鱼和土豆有迷之信仰。来自工业革命时代的馈赠,或者说遗留。付个5磅,一条完整的炸得金黄的鳕鱼,配上一大把脆脆的薯条,用报纸一裹,边走边吃,不知道有多少人沉迷于这种感觉。虽然英国被称为美食黑洞,但不得不说,人家把炸鱼薯条做出文化做出传承了,有的店家做的fish & chips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21.安全与健康。自从八百多年前英国确立了大宪章之后,国家的立法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安全与健康领域。只要你经过一个工地,它必定被围得严严实实;你去公共场合,只要地上有水,附近肯定有“wet floor”的警示牌;你上了一辆车,安全带不系上司机都不愿意发动,等等,诸如此类。英国人对于公共安全和健康维护真是已经深入骨髓里,这点着实让人钦佩。

22.银行卡。出国之前只听说过信用卡被盗刷,很少见过储蓄卡被盗刷的。来了英国终于长见识了。谁尼玛制定的体系啊,储蓄卡每天30磅以内是可以免密刷的啊,谁知道自己的卡有没有被贼人盯上啊。谁能想到除了只有偶尔用到的四位数密码,卡背面的三位安全码也他妹夫的很重要,得牢记啊。在国内几乎没查过储蓄卡余额啊,来了这边天天查啊,小额盗刷是隔三差五有的事啊。

23.运动。英国地方小,没那么多空间和场地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民间的体育教育也不是很成规模,当然,这是相对于美国这种运动狂热国度而言。足球,肯定是英国人最关注也最常说的运动了。街头巷尾,酒吧餐厅,有足球就从不缺话题。当然,有了足球,自然就有-----足球流氓,尤其是看过比赛,自家队输了,灌了酒,走上街头的足球流氓,千万千万有多远躲多远。

24.礼貌。实打实地说,英国人的总体素质哪怕在西方都是处于上游的,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任何国家都有高低素质的人并存,英国也不例外。对于歧视华人这件事情,几乎在海外的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英国人歧视华人的比例不是很高,或者说表现出来的不是很高,凡是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几乎都不会明显排斥中国和中国人。以我之所见,那些见了中国人就骂甚至动手的,只有三类人:学历不高的青少年,非英国籍的新移民和老年人。

25.道路。我没在英国开过车,具体体验还不知道,但我骑自行车去过很多地方。英国的道路对于非机动车一点也不友好,道路又窄,又不分道,车速又快,在英国骑自行车真的很练胆。

26.伦敦腔。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普遍把所谓的伦敦腔当做一种高雅的口音。固然,英国不同阶层的口音也是截然分化的,可你们要知道,如果你是英国人,什么阶层才说什么口音,不是你说什么口音就是什么阶层。作为外国人,说好你自己拿手的口音就足够了,别鹦鹉学舌刻意模仿贵族口音,画虎不成反类犬,会被英国人嘲笑的,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是炫耀的资本。字面意义上的伦敦口音称为“Cockney”,它源自伦敦东区的平民,并不是我们在电影里听到的那种。我们中国人从小学的英语真的很奇怪,书面语法和拼写都学的英式,口语却学的美语。严格来说,真正最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英国口音是以女王和梅姨为代表的地道英音。

27.宠物。要说英国人最让我敬佩的优点,有一条就是遛宠物。不论你养的什么宠物,只要你带它出门,必定拴着牵着,从出门到回家绝不松绳。而且听说在宠物小时候主人就会把它们送去宠物学校驯养,学会听指令,磨掉野性,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乖宝宝。

28.孩子。中国人,主要是35到65岁的女性,有一个习惯,见到别人的小婴儿小宝宝,喜欢上去捏捏亲亲脸,顺带拍几张照片。可是在英国,千万千万千万别这么干,不经过家长允许对孩子这么干是有可能被起诉的。

29.治安。英国禁枪大家都知道,治安自然没灯塔国那么难搞,但抢劫和小偷小摸非常猖獗。不论你是男是女,一个人走夜路被抢的概率真不低。所以,尽量别一个人出门,别走偏僻的地方,行程路线随时报备。遇到抢劫,保命要紧,财物交了就交了。世界著名的“刀都”格拉斯哥就是典型例子,民风剽悍,风格狂野,小偷都是很猖狂的。另外,这几年随着中国留学生高速增长,留学生被性骚扰甚至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女孩子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如果遇到侵犯,能跑则跑,能报警则报警,躲不掉的减少身体伤害,保命要紧。

30.恋爱。这里说的恋爱特指中国留学生的恋爱,包括本地恋和跨国恋。以前就听过一句话:两人恋爱,四人欢喜,来了英国终于明白了真谛。在留学生的圈子里,在国内有对象基本被默认为单身,普适应很强。相对于国内大学的环境,留学生的圈子确实男女关系比较乱,大部分是这样,也有一些洁身自好的人。从本科甚至高中就在英国的人与国内本科毕业来英攻读硕士的人的三观真的有很大差异,无法强融。反过来说,在英国留学生圈子找对象的难度某种程度上低于国内大学校园,帅哥美女比例高得多。

31.学习。出国留学不光是学术深造,更是拓展视野。出国留学的人可以说两极分化严重,牛逼的相当牛逼,而且是全方位的优秀,学术,拿奖,语言,工作经历,实验室成果等等样样出彩,为我辈所仰望。同时,有蛟龙就有虾米,我见过那种出国六七年,连老师lecture都几乎听不懂的人,作业靠代写,考试有枪手,上课很少去,点名找人签,吃饭点外卖,周末泡夜店,聚餐中国城,有局马上到,潮牌穿一身,出新必下手,烟酒不离身,欧洲已转遍。选择圈子是每一个留学生都要做的功课。

32.法律。众所周知,以英国为代表和典型的英美法系影响了全世界,也为现代西方法律发展和法理延伸奠定了基础。英国的法律确实有它的先进性,但是英国法律在全社会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如果跟中国的大陆法系相对比,我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它们走了两个极端。中国社会的下限是法律,上限是道德,法律规定你什么不能做,道德引导你什么值得做;而英国社会却把法律当做了上限,道德成为了底线,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为所欲为,道德底线有时就被轻易突破。

33.看病。在英国有一句话:小病靠忍,大病要等。非常贴切。英国的NHS国家医疗健康系统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创造之一,可是实际效力差强人意。如果你得个小病小疾,要先预约社区GP,约好时间去了还得排队,没有挂号只有填表,你当时也许会感激涕零,资本主义的医疗真好啊,好不容易等了大半个小时见到医生了,问了你的情况,给你建议:多喝水多休息,然后你就打道回府了。如果你生个什么重病,还得联系医院,然后让你排几个小时队,如果治不了还得自行联系其他医院。我个人从来不认为免费医疗值得称赞,西方那些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国家哪个不是磨磨蹭蹭踢皮球,效率低过蜗牛爬。

34.购物。英国实在算不上购物的天堂,主要是英镑太贵。对于英国本土品牌,肯定是最便宜的。奢侈品,时尚品牌属于相对能接受的购物列表,而其他的东西,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所不贵,尤其是电子产品,英国的价格比大陆还高。如果你是来旅游的,离境前一定记得退税,能省不少,留学生在离开英国前的最后一次航班也能退税,平时记得把发票保管好。

35.饮食。有个笑话:世界上有两本最薄的书---美国历史和英国菜谱。此话不假,来英国就别指望吃什么好的了,你能找到还算符合国人胃口的基本都是舶来品。比难吃更严重的是能不能吃,英国人对于烹饪完全没概念,清水煮一煮,油锅炸一炸,蔬菜直接吃,反正都下肚,油盐酱醋什么的完全没意识啊。有时候你看着那貌似翠绿的蔬菜有了点食欲,放进嘴里,此时你真希望自己能懂乔布斯那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36.娱乐。英国本地人的娱乐就是喝酒趴踢看足球。来英中国人的娱乐方式稍微丰富了点,比国内还差得远。英国那几个一二线城市都有中国人(主要是香港广东人)开的KTV,中餐厅吃完饭去K个歌也算是聊以自慰了。伦敦新开的网鱼网咖真可谓是祖国送给留英党的一缕春风了,本人还没去过,听说挺有档次值得一去。英国的娱乐行业是有宵禁的,酒吧夜店夜总会营业不能超过凌晨两点。中国年轻人的另一项娱乐就是打游戏,虽然国服的游戏延迟很高,开了加速器也没毛线用,但你可以打欧服美服全球服;另外,主机游戏也是受很多年轻人喜爱的。说点题外话,英国年轻人的趴踢文化是我对这个国家生活风俗最不满的地方,只要一有时间,英国本地年轻人就会拉上一大帮人占据所有公共空间疯狂开趴,而且极度双标,他们可以放最大音量的音乐,喝着最多的酒,一路放肆嗨到凌晨,却不允许外国人影响到他们,他们离开之后,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垃圾,打翻的酒瓶,浪费的食物和零星的安全套,最终辛苦的还是保洁人员。

37.旅游。来英国留学的人应该几乎没有没去过欧洲大陆的,英国国内也玩得七七八八了。俗话说得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伦敦全是村。英国面积也就24万平方公里,还没中国很多省大,兜兜转转就转完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二线城市也都是重要旅游目的地。我认识不少闲不下来的朋友,周末不忙的时候都能说走就走去法国荷兰转一转,周一赶回来继续上课。

38.消费。刚来英国的朋友都会把支出的每一磅钱折合人民币算一算,来了超过三个月,就直接一磅当一块花了。对于留学生而言,日常开销最大的是租房和学费,生活费反倒不很高。英国的公寓让我们见了世面,出国前从没见过单人间的公寓,来了这里清一色都是一人一个房间。可是,这样的条件自然不可能便宜,从最基本型的en-suite的80-150磅不等,到高级点的studio有180-300磅不等,再到更高级的复式loft的450向上,最后到自己租的带车库的独立house都800磅起步。注意,以上价格都是以周为单位,是周啊,不是月啊。说真的,在英国买吃的倒还真不贵,在二三线城市和各个小镇,如果正常伙食的话,50磅每周已经能吃得很好了。以上的开销数字都是基于平均生活水平,富二代和高消费人群另谈。以上所有数据都不包括伦敦,如果你在轮蹲市区,请自行乘以2。

39.开车。由于英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达,留学生开车的并不多,主要也是因为贵(虽然价格比国内还是低),不光你得花买车钱,保险就又坑你一笔,上牌,加油,保养,都得要钱。中国人对于右舵行驶国家的交规也不熟悉,很多人即使有那个钱也作罢了。持有中国大陆驾照来英第一年可以直接持驾照翻译件上路12个月,12个月之后就得考英国本地驾照了,非常之难哟。

40.抽烟。老外爱抽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爱抽。从明面上看,英国法律对于烟酒销售的年龄限制管得非常严,18岁以下禁止买烟,但实际上总有人买了烟给少年们抽。来英留学的人也普遍抽烟,男的能有五分之四,女的估计也有四成。也不是真的脑子累,有的就是纯粹嘴上闲或者好奇,一根一根不断。因此,留学生群体里从国内人肉带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英国烟都是混合型,抽完嗓子很干,国烟在英售价一般是国内售价的1.4~1.6倍。

41.套套。这个话题比价敏感但也不得不提。不像国内超市套套都摆在收银台附近货架上,英国超市的套套是不可明显看到的,你需要跟收银员说他们才会拿,当然,如果在Boots和Superdrug这种药店,你可以直接从货架区看到。英国人初夜比较早,男女关系也比较开放,用套量是很大的。另外,中国留学生的使用量也日趋升高,你想想,没有学业负担的周末和晚上,天气不好,两人在公寓窝着,也看不了电视,没什么娱乐,只能做点两人活动了。很多读三年或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学生都是趁着回国的档口囤货带回英国。

42.网络。英国的网络状况说好也谈不上,说渣也不至于,4G网络跟国内肯定是没法比的,这么小的国家还有大片地方连2G信号都没有,4G更别提了。伦敦地铁是被外国人吐槽最多的地方,一到地下全体失联,所以你们以为外国人在地铁上爱看书是因为喜欢吗?是特么因为没信号啊。关于有线宽带,各个大学的校园网都是直连国家网络中心的,所以速度没的说,自己住的公寓的网络质量就参差不齐了,我见过快到反应不过来的,也见过慢得急出人命案的。虽然我们在墙外,能看到墙内看不到的东西,但我们用国内app和网站也慢啊,这能咋办呢?最直接体现就是国服网游,知乎反倒是加载速度很快的。


43.打车。英国的小黑TAXI世界闻名,然而我要说的是,打车行业尤其是出租车业务已经成为英国政府监管最失利的地带。英国的正规小黑出租车的司机绝大多数是三哥和巴铁,加上少部分老年本地白人。遇到前两种果断离开,三哥巴铁在你上车后会跟你闲扯,问你来自哪里云云,只要你一说来自中国,好了,他们就打鸡血了,疯狂带你兜圈子,而且能不打表就不打。巴铁也许和中国关系还可以,但海外的巴铁宰你华铁没商量。中国人是英国出租车司机最喜欢宰的人群,没有之一。在各大城市里已经毫不掩饰地宰你了,在三四线小城小镇更无法无天。我们现在出门要么火车要么打UBER,超过100块预估价的还能找半价优步。实在是被小黑整出阴影了。

44.穿衣。来英国之前,我们对于英国人穿衣服的印象就是:绅士,洋气,会打扮。来了之后发现,普遍看来确实会穿衣,但打扮精致终究还是集中在少数群体。普通民众还是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以休闲和运动为主。你随便去各个城市转一转,T恤短裤人字拖的穿着大有人在。如果在伦敦市区里看,那确实更像是街头时装秀,各种西装各种时髦。要说英国人或者整个西方对于什么场合的穿着最看重,那莫属各种会议集会,对于学生而言就是presentation,一旦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老外们绝不含糊:男的西装革履,腰带手表领带领结袖扣一样不少,须髯分明,发型规整;女的职业西装加短裙,配一双时兴的高跟鞋,妆容精致,香氛环绕。可是,英国人也一样被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鄙视,被认为又土又丑(虽然个人认为法国人的长相还不如英国人),可是总体来说还是走在世界前沿的,鄙视美国那旮沓的总足够了。另外,英国人穿衣服真的很迷,夏天有人穿棉靴,冬天有人穿短袖。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受本地习惯和文化影响,大家也都比国内更注重外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来自非西方世界的留学生最擅长打扮的还是韩国人。

45.版权。整个西方对于版权的保护真的是太严谨了,中国人一直也习惯不了。听一首歌要付个几磅,看一部电影要根据清晰度和使用期付钱,就连学生写论文要查阅的大量文献很多也要付费(我不会说其实可以联系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去向作者索要独家电子版)。中国人平时听歌都用网易云QQ音乐什么的,可是你在海外它会识别地区然后告诉你IP不支持啊,这时候你就需要翻墙回国内;女生们平时也喜欢追剧,可是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什么的都不支持海外啊,油管上的资源又混乱又不及时,你还得翻墙。如果你一不小心侵犯了别人的版权,立马就邮件警告,律师函通告,甚至法院传票。因此,学生群体最容易跌跟头的领域就是论文抄袭,每次辛辛苦苦码了N天的论文,好不容易贴了数不清的references上去,一传到Turnitin上就开始心惊胆战查重会不会翻车。说实话,我个人已经很反感西方这种形式化的套路,不论你论文写得如何,写了多少字,写的什么题材,学校都认为你一定是参考了大量别人的文献,ref不到一定数量就是抄袭。所以每次写完论文哪怕真的没看过那么多文章也得拼命凑一堆上去,显得自己很认真很上规矩。

46.写论文。接着上面的话题,留学生写论文的法宝就是Ctrl C和Ctrl V,国内国外一样的情况,无非就是换一种语言。每次一到论文季,浏览器里不知道开了多少个标签,谷歌翻译有道词典旁边一直侯着随时待命,然后在ddl前几个晚上开始了漫漫码字路。相比之下,老外们显得精力十足,每次一有assignment都早早地开工,特别积极。

47.中餐馆。前面已经提过,中餐馆在海外依然是中国人去的频率最高的餐厅。伦敦地区的中餐厅都很知名,而且基本都能刷卡。而伦敦之外的城市和小镇的中餐馆大部分都不接受刷卡(因为可以逃税),不是不能,而是不想。英国的中餐厅以粤菜为最多,川菜其次,夹杂着大量的自助餐和火锅店。有一些味道确实做得可以,但大部分的质量不敢恭维,因为到了海外,地道中国菜就得改良以适应老外胃口。伦敦的唐人街应该算是中国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了吧,都是奔着中餐馆去的。

48.冬夏令时。这玩意儿是中国人很不习惯的。啥?每年还有两次要调时间?在每年三月和十月,都有那么两天需要我们自己手动调时,分别提前和延后一小时,真麻烦。虽然现在手机电脑都是自动调时,可是谁没手表和闹钟呢?以前中国也曾短期施行过冬夏令时,后来取消了。英国保留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设立冬夏令时的初衷就是为了节能,英国纬度高国家小,冬天和夏天的昼夜变化很明显,每年提前延后一小时能节省大量的电能,而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就不适合这么做了。


49.女王。英国皇室应该算是世界最著名的王室了吧?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是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巴巴多斯等等1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领袖。来了英国大家都想一睹女王的风姿,但女王一般深居简出,有重要活动会去伦敦的白金汉宫,这时候白金汉宫的旗杆上会飘着米字国旗,是能瞻仰她老人家的好时候;而平时女王一般住在以萨里郡的温莎城堡为主的各地行宫内,这时白金汉宫是不挂旗的。虽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架空了王室,但王室仍然是国家的象征,国王女王还保留很多权利,比如英国所有的驾照和护照都是以女王名义签发的(所以女王自己没有护照和驾照),女王是全英国所有未成年人的最高监护人,英国所有天鹅和海豚都属于女王宠物,女王不用交税(虽然现任女王从1992年就一直在主动交税),女王拥有宣战权,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是女王私人领地,首相上任第一件事需要觐见女王等等。

50.选车。英国人选车和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更喜欢轴距短油耗低的两厢车。因为英国的停车位都很小,山地也多,大排量长轴距的车不适合在这个国家长期行驶。英国人买车要分为三类人:一是广大劳动阶级人民,即工薪阶层,他们收入不很高,也没什么特殊需求,所以他们钟爱日系品牌,比如丰田本田雷克萨斯等;二是中产阶级,他们主要选择德系车,做工精湛,厚实稳重,有强烈的品牌感,比如BBA,保时捷等;三是富人阶级,他们不差钱,更看重门面和品质,所以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成为了他们的宠儿。虽然英美关系很好,现在电动汽车也如火如荼,但英国人对于特斯拉之类的纯电动车不怎么感冒,一是因为理念还没完全接受,二是充电桩建设进度跟不上。所以他们现在会折中选择混动车,最多的就是丰田普锐斯。

51.残疾人。在英国,你能随地见到各种坐轮椅,拄拐杖的人。这种现象出现有两大基本原因:第一,英国潮湿多雨,人们上了年纪之后很容易得关节病,腿脚病,因此发病率比中国高不少。第二,上面提过,英国对于健康安全非常注重,所以他们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怀也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无障碍设施在全国都是强制性设置的,包括无障碍厕所,无障碍通道,无障碍交通工具等等,这一点是中国落后许多年的地方,因为社会关照的健全,残疾人活得更接近正常人,所以他们敢于出门也愿意出门,和普通人一样生活。所以,我们要认清现实,中国这么多人,残疾人少吗?不,其实多得超出我们想象,只是他们不愿意出门和社会接触,我们看不到罢了。

52.流浪汉。流浪汉也是英国的街头现象之一,你能在各个城市的人流密集路段发现他们的身影。和国内不同的是,英国流浪汉们一般不会主动向你乞讨,你走过他们就坐那儿看着你,有的还喝着酒。另一个区别是,流浪汉们都是身体健全的人,几乎没有残疾人。为什么他们会流浪呢?因为懒。他们也不是没有工作能力,就是纯粹想不劳而获,也没什么追求,有吃有喝就行。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丢下的钱足够他们去附近超市买点简单的吃的,再加一瓶酒,天黑了就随便找个建筑的角落盖个破被子破睡袋就睡了,日复一日。这些流浪汉们根本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由于英国法律的规定,政府会给他们发救济金以保证他们饿不死,但他们就想着多捞一笔是一笔,所以绝不会拿了救济金就改变自己。

53.博物馆。英国人特别爱建博物馆,不光是伦敦,各地小城小镇但凡有点风景名胜,有点历史,出过名人就建个博物馆,不论规模。英国的历史在西方国家也确实是元老级了,有那个资源量来支撑博物馆。当然,这是个好事,能够保护并展示文化历史和文物,还能创造GDP。

54.BRP。这玩意儿全称叫Biometric residence permits,生物识别居住许可,中国人来英国的身份证就是BRP卡,护照上签证的有效期一般都过了,就指着BRP卡四处闯荡呢。我们用到BRP最多的场景就是三个:买烟买酒,出境入境和进夜店。大家一般都是把护照丢公寓里,随身带BRP,和国内习惯保持一致。

55.作息。英国上班族的作息和国内大体一致,朝九晚五,冬夏季稍有区别。学生党比国内晚,早上都是九点上第一节课,下午有的五点结束,有的五点半。这些都还好,但最让中国人不适应的就是没有午休,尤其是学生群体。在国内中午和下午直接都会留出吃饭休息的时间,但英国没有,上课上班就是从开始到结束,中途不间歇,吃饭自己找时间简单对付下。由于没有了午休,很多中国人下午很容易瞌睡,这其中一是习惯问题,二是饮食问题:中国人吃饭是肯定要有主食的,以饭和面为主,他们都是高淀粉食物,进入人体会升高血糖,人的血糖一高就容易犯困。所以为了防止下午精力不足,我们现在午饭都是尽量避免淀粉制品,以沙拉和鸡肉为主。关于社会的作息,大部分商场下午六点多就陆续打烊了,小商店也基本七八点就关了,这点真让外国人接受不了,赚钱的大好时段却闭门休客。周末,大部分营业也不开展,开着的一般都是连锁的超市和商店,周一到周五晚上10点半关门的超市到了周日一般都下午四五点下班。有一位劳模真是业界清流---Tesco,除了Bank holiday,平时雷打不动10点半或者11点关门。还有一位业界奇葩深受熬夜党追捧---M&S 24h店,除了银行日全年无休。

56.黑色星期五。西方也有剁手节,不是双11,而是黑色星期五。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就是这一盛大的购物狂欢,但和国内的短期降价不同,黑五在到来前的两周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降价折扣活动,总的活动时间能超过三个星期。到了黑五的那一周,宽大如伦敦牛津街摄政街都挤得比肩继踵,放眼望去,乌泱泱看不到尽头的人流穿梭于各大商店。老外们在剁手这一块和我们也是理念一致的。

57.同志。既然是腐国,怎么能没有同志呢?虽然英国是老牌传统国家,但时新的理念人家可是一点都不落后。和国内男男,女女手牵手会被人注目甚至躲离不同,英国人对于同志文化已经司空见惯,完全没觉得异样。每年在腐国各个城市会不定期举行盛大的同志游行,穿着粉色衬衫,打着彩虹伞,和自己的同志恋人手牵手走在街上,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和一张名片。上面提到了英国的治安问题,其实不光是女孩子,男人在英国也是容易遇到危险的。如果有老外男人对着你盯着看,舔嘴唇甚至靠过来摸你屁股,你要考虑一下安全的问题了。据说在英国发生的同性侵犯案件里,施暴者多为黑人,黑哥哥们为什么喜欢亚洲男人呢?因为在黑人眼里,黄种人男性和女性一样,体型娇小,皮肤光滑,还紧,所以他们特别钟爱。

58.华人。在英国的华人有四十多万 ,其中最大的群体莫过于留学生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移民,旅游者,工作签证的务工人员等等。英国的两百多所大学,几千所高中,甚至初中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既有学生,也有教授。虽然中国同胞到了海外有窝里横的现象,中国店家宰的也都是中国人,但不论怎么说,血浓于水,华夏民族的认同感依然是中国人在海外最强的纽带和联系。


59.看电影。在英国看电影和国内流程是一模一样的,买票-检票-观看-出场。但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一,由于西方电影分级制度的明细,有一些明确限制年龄段的电影可能需要青少年出示ID,包括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等,不满足年龄的观众是不能入场的。二,英国的电影院放映厅里一般会分为标准座,VIP座,VIP中P座和无障碍座,价格也不同。有一些大型放映厅的黄金观影座位都是要加钱的。英格兰地区的连锁电影院主要是Odeon和Vue两家,条件都还不错,但像国内那种蓝光,IMAX,巨幕IMAX却少之又少,常见的就分为2D和3D。据我所知,英国的3D电影都不免费提供3D眼镜,要么自备要么现场购买。英国的电影有一个曾经让中国人吐槽很多年的问题---广告。如果你在去看电影的路上堵车了,不要着急,哪怕你迟到15分钟,我可以保证你任何情节都不会落下,因为电影还没开始。正常英国电影从票面时间开始会有15~18分钟时间是没完没了的预告片,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片等,由于英国人深知电影院线这一尿性,所以人家入场从来不急,从票面时间到正片开始二十分钟内,陆陆续续会有人进场。爆米花和可乐真是腐国人民不亦乐乎的看电影必备神器,人手一桶爆米花,吃了又吃,为什么爆米花这么受欢迎呢?因为它便宜,不当饱,方便,好消化,没有明显气味。对于中国人来说,毕竟大家都不是英语母语者,再加上英国放映的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电影,美语吞音严重,俚语爆炸,没有英音那么字正腔圆,所以想像本地人一样全程无障碍轻松看完挑战性相当大。因此大家选择组团去看,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各自连看带猜,看完之后拼拼凑凑:“这货说的啥?”“XXXXX,那个梗啥意思?” “XXXXX”。就这样,中国同胞们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硬生生把一部电影给猜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独自去看电影的中国人不经意之间就莫名炫耀了自己的听力(也包括真听不懂却想看的)。要说英国看电影的优点,安静算是一个吧,国内影院里铺天盖地的小孩吵闹,接打电话,踩踢座椅,大声喧哗,看一次得一次脑溢血,相比之下英国的观影体验算是不错的了,整体观众素质尚可,除了有个把个嚼爆米花嚼得入迷的,其他还是比较安稳的。

60.快递。英国的快递模式国内一样,但程序略为繁琐冗杂。快递一般分为邮政和速递,两者的代表就是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和德国DHL与美国UPS速递。皇家邮政和中国邮政一样,速度慢,效率低,但是覆盖面广,哪里都能送。速递的特点就是快且贵,由于英国不在欧洲大陆,很多速递的分拨仓都不在英伦三岛,而是以德国为主的各地,所以当我们查速递状态时,经常会发现速递“已到达波兰”“已离开意大利”“正在法国分拨中心”等等。去皇家邮政寄快递需要自己去当地的post office投件,可以选择平邮或一日速邮。而找速递公司送东西,他们是可以上门揽件的,但比国内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在你网上下单之后会发给你一个pdf文档,这是你的快递粘贴单,你需要自己把它打印出来并和快递一起投递,如果没有这个paperwork,揽件员会毫不犹豫拒绝后走人。

61.搬家。由于留学生们居住的公寓不是全年都开,升学转学也都需要搬迁,因此搬家和寄存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每年一到毕业季和开学季,英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会大批量采购包装纸箱和打包材料,因为他们要暂时回国或搬家了。寄存家私都是按天收费,统一由搬家公司把你的东西贮存在某地的仓库,等你回来时再运出;搬家也同理,装箱打包之后的货物由搬家公司运到你指定的新地点。这几年国内的快递公司也陆续打入英国市场,提供搬家服务,分了这市场一杯羹。

62.网购。亚马逊不用多说了吧?几乎整个西方都是这家占了半壁江山。亚马逊作为网购界的大佬,提供的门类和资源自不必多说,但我们的淘宝却比它多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各式各样的服务:买保险,办签证,出国游,驾照年审,专业领域的咨询和制作等等,这些东西亚马逊上找不到。其实亚马逊上最有价值的商品并不是实体的,而是海量的正版影音和图书资源,要不然kindle哪儿来的资源腹地来支撑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呢?由于英国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家,你在亚马逊网购时,它不会显示从哪里发货,只会告诉你一个预计到达日期,为什么有的商品明明有库存却需要半个月才能到呢?因为它们是从中国发货的。除了亚马逊,英国的网购网站也很多,中国人偏爱的买衣服网站以ASOS为主,还有各个品牌官网和折扣门户。

63.快餐。和国内被金拱门与开封菜统治快餐界不同,英国的两巨头门店少的可怜,相对来说M记出现的还多一点,K记直接难觅踪影。在英国最多的连锁快餐莫过于汉堡王(Burger King)和赛百味(Subway),汉堡王主要分布于各大城市闹市区与各地的服务区,赛百味则主攻小城小镇,抢占细分市场。说实话,不论是哪一家快餐,味道都不如中国同门,因为它们整体是偏油偏咸的,薯条哪家的都不好吃。他们也都不是24小时营业,如果不是饿得没办法了,我们一般都不会选择这些快餐。除了以上几家常见的,伦敦地区还有美国快餐新贵Shake Shack,相对味道有了点区分,可也没觉得好吃到哪儿去。

64.刀叉筷子。还记得去年某时尚品牌拍的广告公然嘲讽筷子传统,这实在是愚蠢无知到一定境界才有的态度。来了西方,我们自然来到了刀叉的世界,平时在外吃饭也都是刀叉。对于外来者和普通人,吃饭工具就是三大件,餐刀,餐叉和勺子。但对于贵族甚至皇室而言,那餐具的讲究可就大了,吃一次饭要换好几套餐具,什么平餐刀,锯齿餐刀,面包刀,黄油刀,切骨刀,面叉,菜叉,浅底勺,深底勺,汤勺,甜点勺真是目不暇接。中国人只需要一双筷子就够了,当你在异国他乡吃饭时拿起一双祖宗传下来的工具,那种内心的悸动和骄傲真是难以言表。标准的筷子七寸六分长,代表人的七情六欲;头圆底方,象征天圆地方;用圆头夹菜进嘴,昭示着民以食为天;食指中指无名指上中下架起筷子,意寓着天地人三才之相;两根筷子一根主动一根从动,对应着一阴一阳。这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文化岂是简单刀叉所能比拟的?老外们对于筷子也很好奇,主要还是因为很难学,少部分勉强会抓筷子的又像抓铅笔,夹菜不利索,会标准抓筷的老外固然有,但实在太少。为了解决歪果仁的抓筷难问题,有中餐馆搞出了对策:把筷子的尾部固定住,两根筷子中间加装了弹性木片,这样抓筷子就变成了拿镊子,还别说,挺好使的。

65.手机。简而言之,英国年轻人几乎都用iphone,因为潮,iMessage服务使用频率很高,流媒体娱乐服务很周全,而且有Apple Pay;中老年人大部分用安卓机,因为便宜,字体大,配置高并且操控性强。老外们的换机周期很长,你到现在还能发现大把的iphone 5s甚至4s在服役,他们觉得东西就要物尽其用,没坏就继续用。

66.社交软件。脸书和推特在英国并不是很受欢迎,虽然中青年人差不多都有账号,但用的实在不多,在脸书上活跃的一般都是商家的公众号。聊天清一色用Whatsapp,相当于西方版微信,但没那么多功能,仅限聊天。社交大部分用ins和Snapchat,发照片多。中国人来了英国,有一件不能忘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英国手机号注册一个Whatsapp账号,因为你不能和老师同学们失联。个人认为,除了特色服务和朋友圈之外,Whatsapp的性能和体验都优于微信,它在手机端和电脑端(包括PC和Mac)都是聊天记录全同步全备份的,操作也相当流畅,虽然有很多不是很人性化的缺点,但老外们也习惯了。中国人用的社交软件也就比在国内多了个ins,其他没差,交流都是用微信,微博也很常用。

66.体味。这个问题中国人都清楚什么情况,可是在出国前没想过真实情况不太一样。白人八成有体味,黑人几乎全有,东亚人种真的是体味最轻最少的了。不同人种之间的体味还不太一样,白人的体味是来自于从小吃肉和腋下顶泌汗腺分泌的膻味,黑人是浓烈的骚臭味,还有一位体味大咖---印度人,三哥们真是移动的生化武器,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气就被透着咖喱味的狐臭占领,久久不能散去。为什么西方人爱用香水?因为香水的发明初衷就是为了掩盖体味。英国的公共场合人流密集,你并不会闻到明显的体味,因为大家出门都涂了止汗露,喷了香水,大家的包里也随身带着这些家伙事儿。眼看着夏天就要到了,气温一高,体味散发更快,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就成了重灾区,比如---伦敦地铁。另一个,如果你从一群满身是汗的黑哥哥们里穿过,当你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你会感叹,活着真好。

67.洗衣服。英国不能晒衣服,不知道是法律不允许还是大家没这习惯。反正每天都要下雨,晒衣服真不值当。大家都用洗衣机和烘干机,一个多小时连洗带烘,虽然有点贵,但是确实比国内晒衣服方便一些。一到周末,各个公寓的洗衣房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你没定计时器,衣服洗好或者烘干没及时拿走,别人是真的会把你的衣服扔出来的。让中国人费解的一个现象是,明明是洗衣机,为什么有很多老外用它洗鞋?对留学生们来说,男的洗衣服需求没那么精致,洗过就行;而姑娘们有贴身衣物,一般都会分开洗,甚至自己手洗。

68.习惯。说一说中国人来了英国发生变化的习惯。学生党们遇到最大的变化,也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查邮件。国内大学有什么通知和安排都是由班长或辅导员传达,微信为主,QQ为辅,另加短信通知。而到了国外,大事小事全用邮件,刚来的留学生还真不习惯,因此如果我们的邮箱有变更,需要第一时间通知联系人。饮食上的习惯也有变化,平时在家都能吃好喝好,而到了外面需要自力更生的环境,大家也都从简打理,早餐(如果吃的话)烤一烤面包,泡点燕麦,中饭随便去餐厅或点外卖对付一下,晚饭有时候嫌麻烦也都是去超市买的半成品速食。如果自己有精力和时间,还是愿意下下厨的,毕竟外面很难有适合自己胃口的中国菜。在国内打扫卫生几乎都还是用扫帚和簸箕,但在英国我都没见过这俩玩意儿,全是用吸尘器。


69.打工。根据英国移民管理局的规定,中国人去英国常办的几种签证包括:学生签,旅游签, 探亲签,工作签,访友签等。其中对于占华人比例最高的留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签给出的打工要求都不同。一般来说,来英国读预科(本预和硕预)的人不允许打工,不论全职还是兼职;而拿到一年及以上本科,硕士,博士正课签证的朋友,一般被允许每周不超过20个小时的兼职。也许你们行走在英国各个名校所在的城镇,经常能发现有年轻人面孔在为中餐厅中超站前台,传菜等等。在校园内,各个大学也会定期开放一些校工岗位的招聘,比如校车司机,花木园丁,餐厅收餐员,学生服务中心向导等。我了解到的中国留学生平均兼职薪资在7磅~9磅/小时,对于有精力和时间的同学们来说可以补贴家用,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毕竟出国留学的人家庭条件也不会太差。

70.电梯。相信这个问题是所有中国人到了西方遇到的除了语言之外的第一个不习惯的状况。和国内不同,几乎整个西方对于地面层(也就是国内的一楼)都叫ground floor或者E floor,从二楼开始才叫first floor,second floor...英国电梯里的一楼按键都是G或E或0。其实我们自己平时在英国生活很快就能适应这种变化,但最大的尴尬存在于和人交流时,举个例子:“那教室在几楼啊?”“一楼”“二楼是哪层楼?”“first floor”。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们中国人之间在报楼层时都会加上英文。我们一般默认一楼就是G floor,二楼就是1 floor,以此类推。

71.火警。但凡你在英国住过统一管理的公寓,一定都有过这种体会:半夜两点,睡得正香,突然警铃大作,“滴嘟滴嘟滴嘟...”,然后整栋楼的人都半睁着惺忪的睡眼,穿着睡衣聚集在公寓楼外,等了半小时,值班的管理人员姗姗来迟,告诉你们,可以回去了,刚才有人在室内抽烟,或者有谁在屋子里炒菜烟太大了,你们叫苦不迭,骂骂咧咧地又回去睡了。英国的公共场所的火警传感器都是和消防队直接连接的,超过一定浓度的烟雾会触发警报,而且是整栋楼都响。在英国呆久了就会发现,公寓的火警几乎每周都会响几次,但几乎没有一次是真的失火,无非就是抽烟和炒菜误触。英国全国对于室内禁烟是非常严厉的,一旦被发现就是重罚。可是,总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躲在房间里抽烟,也不管警铃响不响,自己爽了再说;另一种人比较无辜,但也没办法,就是爱吃辣的,经常有来自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的留学生在屋子里炒辣椒把警报给弄响了。一般情况下,被弄响的火警都会被公寓工作人员关掉,但如果你真的把消防车招来了,恭喜你,他们不是免费灭火的哟。

72.室友。大多数英国房屋隔音都不太好,因为墙体可能是轻质的,材料是木质的,所以噪音成为了中国人在英国留学很头疼的一件事,他们都来自---室友。我个人送给留学生们的建议,如果财力允许,能住studio就住studio,住在en-suite里,和别人共用厨房,真的有吐不完的苦水:有人吃完饭不洗碗,有人开了烤箱忘了关,有人偷拿别人牛奶面包和佐料等等等等,永远不要指望你能遇到处得来的室友,要知道,人和人的习惯都是多年养成的,为了新认识的人而磨合改变太难太难。回到房间,你能经常听到墙那边不时传来大声嬉笑,高音量外放音乐,甚至有节奏的撞墙声。西方人特别喜欢社交,尤其是房间社交,他们经常半夜带几个朋友回自己房间嗨皮。遇到这些你能怎么办呢?写投诉邮件给reception?没有用的,投诉过之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到了最后你实在忍无可忍了,只能自己搬出去住studio。

73.同学。来了英国上大学,你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英国年轻人上大学的并不多。尤其在中国人扎堆的商科,工科和艺术专业里,很有可能整个系都没有一个英国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曾问过很多本地人,他们给了答案,他们认为上大学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读了本科已经完全足够了,再往上到硕士阶段,那已经overeducated了。为什么腐国人民会有这种想法呢?他们认为赚钱更实在,上了大学就要开始脱离父母,自己贷款交学费自己打工还钱,与其这样煎熬,不如直接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何乐而不为?你们能经常见到英国的超市收银员,厕所保洁员,停车场管理员等在国内不受重视的岗位有大把年轻的帅哥美女在干。这里面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西方对于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尊重,这里就不赘述了。当然,上大学的英国人当然存在,还有读到博士的,但这些人们的家庭条件是肯定远超普通人的。

74.垃圾。不像德国把垃圾分类搞成了神经质强迫症,在英国扔垃圾还是比较像国内的。一般垃圾场就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初到英国,曾遇到有趣的事,英国的居住区垃圾回收站一般称为“refuse area”,我刚开始没见过这种表达,不知何意,拒绝区?专门用来拒绝别人表白的地方?拎着几袋垃圾无处安放,后来经过别人提点才知道那就是垃圾场。

75.取钱。从ATM取钱和国内没什么差别,就是顺序调换了一下,先取卡,再出钞,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防止忘卡。随着中国银联的影响逐渐扩大升级,现在英国街头越来越多的ATM机已经支持银联直接取现,不过是要按天收手续费的哦。和国内略有区别的是,大部分ATM机都是免手续费取现,不限银行,但也有一些小地方的机器会收个几磅的withdrawal fee。

76.银行。身处资本主义国家,哪里能看出资本的统治力?银行。银行是英国排场最大,傲气最足的机构。上午九点开始营业,下午四点半开始不接待业务,然后打烊,周末从不开门。上面提到的Bank Holiday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在以前旧时代,银行是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动机,银行一歇业,全社会都停工,最开始只是银行业每年随机放假,后来逐渐演变,变成了全社会都跟着休息。看看,这才叫影响力。你去银行办业务,如果是普通业务,你得排队,和一群悠闲自在不紧不慢的大爷大妈们一起等;如果是重要业务,不好意思,先预约,没预约不接受受理。看看,这才叫排面。


77.换汇。歪果仁来英肯定要换汇,本来前些年国内个人换汇的额度还是挺高的,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每人每年只能换最高5万美元的外币,购汇的目的和途径也是严加审查,每一笔境内外交易都经过外汇管理局的监控。针对这种局面,在很早之前,有另一种换汇方式应运而生---私人换汇。说起来这种换汇是一种灰色产业,官方明面上并不允许,但也不会完全打击禁止,它存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有中国人作为代理人的私人换汇微信群遍布整个西方,英国的国人私换群体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来英人士选择这种其实有风险的换汇方式,但是因为速度快,汇率低,还是有大把的留学生对它趋之若鹜。国内以人民币转账到你的国内账户,然后你再转给私换的代理人,他们把英镑转账或存款到你的英国卡上,叮,交易完成,你又多了一笔英镑。当然,银行也不是吃素的,从2018年年中开始,英国几大银行包括:汇丰,巴克莱,劳埃德,国民西敏,苏格兰皇家,哈利法克斯,桑坦德等等都开始盘查异常大额交易。来路和取向不明,或者用途不清的交易有可能会导致你的银行卡被锁。一定要清楚辨别私换的规模和交易量,每年总有留学小白被骗高额存款。

78.眼镜。来了国外才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宇宙眼镜大国。中国的年轻人十有六七都近视,戴眼镜已经成为我们国人像呼吸一样平常的事。但来了国外,才发现,除了遗传疾病和极少数特例,中年以下的人几乎没有戴眼镜的。曾经不知道多少次,在路上走得好好的,被一群英国本地年轻人拦下,请求试戴我们的眼镜,问其原因,竟是从不认识近视的人。后来特意观察,英国的小孩子从小开始,就不参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每天早九点上课,下午三四点就下课,然后参加课外活动;等到上大学的年纪,他们的眼球已经定型,这时候再刻苦学习也不用担心近视。固然,中国的眼镜文化来自于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但更多的,我们近视的原因还是源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比如弱光阅读,黑暗阅读,蓝光照射,错误坐姿等。因为西方国家的超低近视率,他们的眼镜行业和激光手术行业确实不如国内发达。

79.退换货。不知道其他国家是不是也这样,英国的退换货制度可以说是标杆级的。一般来说,不论是网购还是实体店购买,除非店家特意声明,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消耗品都是可以无条件退换货的。哪怕你买了衣服把吊牌拆了,他们依然接受退换货。这一点在国内想都不敢想。可是,特殊国情特殊对待,即使可以无条件退换货,英国也很少出现恶意退货的顾客,国民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80.服务态度。承接上条,由于大而统一的行业态度,英国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也是相对很高的。曾有过亲身体验,在超市买了饮料,在结完账之后不慎落地打破,本觉得可惜惭愧,但工作人员二话不说直接拿一份新的商品过来,坚决不二次收钱。我们对此感到诧异,但他们却波澜不惊,习以为常。国内的商店柜台制度一般是商品离柜,概不负责,英国这边的涵盖范围大一些,一般是商品离店,不再负责。同理,前面提过,由于英国对于健康和安全的注重,以及不随便judge别人的习惯,再高大上的店面也不会随便拒绝客户或者提一些无理要求。曾见过坐着轮椅,神态岣嵝,衣着普通的顾客在奢侈品店逗留许久也未曾遭驱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国家小,行业紧凑,大家互相通着气,一旦某家店做出政治不正确的举动,社会的压力能直接让你关门大吉。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职业歧视是几条英国服务行业打死不敢碰的高压线。

(留英学生非小编本人)

汪峰女儿小苹果英国游玩照曝光,颜值逆天惊艳全场

孩子,你这心也太大了吧辣椒:上过瘾下过瘾,上下都过瘾!说你活的不如狗,你还不服?大娘也还是那个大娘!看样是暴击,哥们你还好吗有没有懂的这样的雪糕能随便拿吗口臭是比狐臭、脚臭更让人窒息的存在。熊孩子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偷鸡去了!别打我,有机会就来抓我,听着,你抓不到我,让我动一下,我就把你甩出去。亲爸带娃就是这么坑啊,孩子都学会自力更生了想揩油,这下老实了吧!看把小马都困成什么样子了终于制服女朋友,可以玩游戏了果然到了本命年!鸡都不是正经鸡了!美女,你都摸一上午了, 咱让梅花鹿休息休息可好?搞笑GIF趣图:姑娘,我不要吃的,只要空瓶子信不信我用屁股扇死你这真的是完全没有想到,这样平凡的地方居然还蕴藏玄机的啊!看这奔跑的姿势我还以为是王者,可却没想到竟然是个青铜客人的心理阴影面积逐渐扩大中午留我家里吃饭,你想吃什么?看看人家的这态度,好评哈哈哈你竟然想直接从这里过去!胆子不小啊!君子动口不动手,说好男不跟女斗呢这就是脾气暴躁的人,倒个车急啥,反正被撞干脆再撞几下又何妨男人骚起来,真没女人什么事了!这妹纸目测可能有2米高小哥的弹跳能力确实厉害,一般人绝对做不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问工资两千五这波操作6666,那个淋雨是不是因为太胖了被嫌弃?有故事啊!黑猩猩:这饲养员连脸都不给老子洗,让老子怎么见人啊过生日绝对不能凑合, 这种生日礼物不要也罢听说,这样的酸菜才够味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墙绘机器人”,以后艺术家要失业了?教练:你还是去申请退学费把,我实在是教不了发不发得出去就随缘了兄弟,成两半了吧美丽。
小苹果英国游玩照曝光,颜值逆天惊艳全场汪峰女儿小苹果英国游玩照曝光,颜值逆天惊艳全场女儿小苹果英国游玩照曝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