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体质的人,不仅体型肥胖,还有一股异常难闻的狐臭,整天无精打采,慵懒乏力。
满月脸、啤酒肚,看似身强体壮,实则弱不禁风,出汗多,容易感冒,鼻炎常发。
肌肉松软,特别是肚子上的肉,跟个棉花枕头似的,脸上的肉走两步都会波浪起伏。
手脚时不时还会浮肿。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
舌头又胖又大,又白又润,两边都是牙齿印。
曾有患者说经常被身边的人笑话:胖就算了,还懒;懒就算了,还有狐臭。
这给患者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今天给大家介绍张仲景的一个经方,原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身体浮肿、出汗多、身体沉重的。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二条中写道: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但是,近现代中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常用本方减肥、治疗狐臭、改善精神状态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肥胖、慵懒、狐臭?
中医认为,肥胖是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排泄障碍,停聚体内,充斥皮里膜外。
慵懒是因为痰饮水湿停聚之后,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狐臭浊邪引起,浊是痰饮水湿停聚日久,化腐成浊所致。
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再来谈怎么治疗。
张仲景的这个方叫做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
上面所说的肺脾肾功能失调,实际以中枢脾胃为核心,其中白术、甘草、大枣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脾虚的常用药对,脾健则水湿来源被阻断,这是治疗水湿停聚的治本之法。
阻断了水湿的来源,那已经形成且停聚的水湿应该怎么处理?
可用生姜和防己。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它药性辛温,辛温能行、能通、能散,走而不守。
中医人有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句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另一句是:湿盛则阳微。
所谓湿盛则阳微,就是说湿气重,容易导致阳气不通,表现为阳虚的症状,但实质是湿引起。
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就是说想要打通这种湿所致的阳虚,是不能用温阳的方法,可以通过利小便把湿排泄出去,阳气自然就通了。
而防己正是通利小便、排泄水湿的常用药,它有一个特点是擅长走肌肤之里,正如古代医家尤在泾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述:
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已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如果说生姜的作用是把水湿散开,那防已就是把散开的水湿运送到膀胱,通过小便排泄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祛湿喜欢利小便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要用黄芪。一是为了配合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气,二是为了配合白术治疗表气虚,提升肌表的抗邪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针对的是多汗、易感冒和鼻炎反复发作这几个症状。
白术、甘草、大枣、黄芪,调脾胃以治本,以阻断痰饮水湿的源头。
生姜散水行水,防已利尿利湿,以治湿之标。
水湿去则不凝聚,不凝聚则不化浊,无浊则狐臭可除。当然,也可以配合祛湿化浊的蚕沙、人中黄等加强疗效。
(五)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灵活加减,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三伏天就快到了,这是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潮的时段。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天上大太阳晒着,地底下的水分被蒸发,水气往上走。“热邪”和“湿邪”横行无忌,只要稍微抵抗力差点的人,就会被这两大病邪所入侵,严重的时候还会侵占“地盘”,长期盘踞在我们的脾胃或者身体各处,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
近段时间,门诊这边也是接到了不少的湿热症患者。其中有位李先生,34岁,它的症状就比较典型了。当时看到他的时候,面色有点发黄发暗,脸上也比较油腻,额头上还冒痘,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没有精神,就像没有睡醒一样。
据他描述:平时小便色黄,而且还短小,有时候小便还有赤痛的现象,大便也特别的臭,有时还出现便秘的情况。
这半个多月以来,晚上睡眠也不踏实,心里特别容易烦躁,手脚还发热。
经过诊断:发现李先生除了上诉的症状外,他的舌苔厚腻,舌头颜色发红,口腔还有点溃烂的迹象,脉象滑数。最后推断这多半是湿热邪气入体所致,而且时间不长,症状算是比较轻的,最后给它开了一副六一散调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睡眠质量上来了,而且消化功能也好了不少。
由于天气使然,现在很多人都面临这种湿热症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推断自己是属于什么问题,若是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那体内多半就是有湿热。
1.面部、头发出油多,不清爽
2.皮肤容易长痘痘,长湿疹瘙痒
3.舌苔又黄又腻,早起口干苦涩
4.容易有异味,比如口臭、腋臭、脚臭等。
5.小便偏黄,大便粘滞不畅,或者干燥,常有解不尽的感觉
6.容易出现妇科炎症,阴部潮湿瘙痒,异味重
7.容易心烦急躁,脾气易怒
当然若是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如果病情严重最好还是建议及时就医。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并不是所有的湿热证,就可以用一方就能解决。就好比上面所说的六一散,它也只能适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六一散方解
六一散出自《伤寒直格》,仅仅只有两味药,但是它却是调理湿热体质的名方。
滑石粉
这是一种青白色或者银灰色的光物质,中医认为它味甘、淡,药性寒,有着散寒祛热、利水祛湿的作用。由于它的药性比较寒,因此,脾胃本身不好的人,或者虚寒体质的人,不宜服用。
生甘草
甘草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它有着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但是甘草也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虽然两者之间的药效都差不多,但是生甘草在清热解毒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在这个方子中采用的是生甘草。
两者合用既能散寒消热,又能生津益气,能够清热利便同时还不伤及津液。
哪些人适合六一散呢?1、中暑的人
夏季高温容易中暑,会表现出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大脑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其实这有可能是因为外界温度太高,热邪入侵,人体临时出现的应急反应,而六一散刚好有散热的作用,所以它也是可以缓解中暑的情况。
2、腹泻的人
综合多种因素,肠胃湿热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通常会表现出舌苔黄腻,舌边还有齿痕,平常还有易怒的现象。而最典型的表现则是肚子痛,大便粘马桶,小便次数多,特别是吃过生冷食物之后,会有腹泻的情况发生。而六一散能够清除肠胃中的湿热,缓解腹泻的情况。
3、湿疹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疹多是指湿热在体内严重的时候,出现了经脉堵塞,导致湿气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反应在了皮肤上,于是就会出现湿疹。对于这类的湿疹,六一散也是可以缓解的。
以上三种情况,建议大家还是要听医生辩证之后再调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千寒易除,一湿难祛”。其中的“湿”主要指的就是湿热,从这就可以看出湿热问题,要想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在长期调理的过程中,食疗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今天刘医生整理了一份经典食疗方,有需要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岳阳头条##岳阳市中医医院#
高温来袭,热得人直冒汗!
出汗是人体排泄、调节体温
和“清洁”皮肤的一种健康生理现象
不过,如果您出汗的量、色、味
不同于一般人时则要注意了
很有可能患有多汗症、臭汗症或狐臭。
腋臭严格意义上其实不算疾病,但是有这个困扰的朋友们感觉比生病还痛苦。腋窝温暖潮湿,较不透风,常有大量葡萄球菌等细菌滋生,当大汗腺分泌的分泌物排泄到皮肤表面后容易受到其分解,就会产生油性有机物质“短链脂肪酸”,从而发出难闻的臭味。从年龄分布来讲,青春期是腋臭最容易发生的时候,气味最浓烈,且女性较多。另外,腋臭有遗传性和家族性。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治疗方案铺天盖地,到底怎么选?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目前主流解决腋臭的“四大金刚”。
1、外用喷剂/涂剂
很多有腋臭困扰的朋友在发现自己“特殊体味”的伊始都会想过或试过外用喷剂或涂剂,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简便而且易获得,使用简便会趋势很多人把它作为首选。诚然,外用的止汗剂或抑汗剂操作简便 ,无需特殊辅助。
特点:功效维持时间较短,一日可能需要反复使用,且遇皮肤过敏问题需暂停使用。
2、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可以通过阻断神经刺激大汗腺分泌的信号使大汗腺无法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身上的“味道”。不过,肉毒素会在4-9个月的时间后被代谢,大汗腺的分泌功能会恢复,因此需要反复注射来达到控制腋臭的效果,因为大汗腺并没有清除,所以肉毒素注射也是“缓兵之计”并不能“斩草除根”。
特点:肉毒素属于无创治疗,操作方便,疗效确切,但由于不是根治性治疗,所以需要反复进行。
3、手术治疗
腋臭手术治疗的方式其实一路发展以来有很多种,腋下皮瓣切除、搔刮、抽吸、微创等等,目前从切口大小及疗效综合评估来看,改良型小切口腋下顶泌汗腺直视下切除手术是较为常选择的一种术式,因为可直视所以根治率较高,因为切口小所以创伤小。
特点: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要求较高,伤口需要加压包扎固定,如果稍欠注意,则会有一定伤口及皮瓣恢复的问题。
4、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狐臭多与先天禀赋有关,禀于先天,承袭父母腋下秽浊之气,熏蒸于外,从腋下而出;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湿热内蕴;或由天热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畅达,以致湿热秽浊外堕,熏蒸于体肤之外而引起。可以通过散风除湿、止汗除臭、调理气血等,达到缓解狐臭的效果。
1、散风除湿:狐臭可能是由于身体上的湿气比较重的原因导致的,可以使用中药成分,达到散风祛湿的作用。
2、止汗除臭:狐臭因为腋窝汗腺分泌过旺导致,可以使用止汗搽剂,减少汗液排出。
3、清热除湿:可以使用中药口服,清除肝经湿热,改善湿热体质,对腋臭改善有一定帮助,具体中药使用需由中医皮肤科辨证论治后给予处方建议。
特点: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但较为严重的狐臭应咨询专家,可选择手术或激光治疗。
温馨提示:消灭腋臭的武器有不少,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以及异味程度的不同是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式的根本因素,切莫“乱用药”、“乱投医”,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岳阳市中医医院 谭媛 陈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