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酒精溶液治狐臭本病是由于肢窝在出汗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臭味,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俗称“狐臭”。情绪激动或食刺激性食物均可使汗液分泌增多,汗液不易蒸发和未能及时清洗,皮肤表面的角蛋白和脂质,因被浸渍,易被皮肤寄生菌分解,而产生异臭味。
[组成与用法]
冰片3g,50%酒精20ml
将冰片置于酒精中,让其自行溶解(注意密封)。用时先将腋部用温肥皂水洗净擦干,再将上药涂搽于腋部即可。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即可。
[功效与适应证]
此方为《湖南医药杂志》(1977年第3期)所介绍
功能活血通络、解毒除臭,适用于狐臭。
——霍毅、霍筱薇《霍列五效验单方》
@头条健康 @杏林百汇
炎炎夏日,动不动近35度的高温让人流汗流不停,有一群人因为流汗后产生的狐臭而饱受困扰,不但容易衣服变色,甚至因为异味影响社交关系,造成心理不小的负担。
人体的腋下皮肤有四种腺体,包含大汗腺(又称顶浆腺)、小汗腺、混合式汗腺及皮脂腺。之所以会产生狐臭,是因为有些人的大汗腺特别发达,在腋下分布的密度高,范围广。当大汗腺的分泌物经过皮肤表面的细菌作用后,产生浓重的异味。狐臭患者还有一半以上有腋下多汗的情形,这则是因为小汗腺或混合式汗腺过度分泌造成,在紧张和体温高时会分泌更多,和狐臭两相叠加则使异味更加浓烈。
大汗腺在青春期后会发育完全,除了腋下,还分布在嘴唇、会阴、乳晕。狐臭患者以女性多于男性,青春期最为明显,年老后大汗腺逐渐萎缩,症状会减轻或消失。经期前后、怀孕期间,腺体会更活跃而症状加重。此外,紧张压力大、运动后流汗或闷热的环境下也会使异味加剧。狐臭具有遗传性,若双亲其中一人具有,则小孩有五成机率会得到;若双亲两个人都有,小孩得到狐臭的机率则会高达八成。
以中医观点而言,狐臭与腋下多汗症除了受到体质遗传影响,更与“湿热”郁积在皮肤有关。有的人是因为天气闷热、流汗量多,久未洗浴,导致湿热蕴于腋下;有的人是因为常吃重咸肥腻、辛辣的食物,最后让湿热浊气随着毛孔而出,形成腋臭之症。
现代人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又经常熬夜,过度消耗下,容易引起肝火或虚火堆积。在身体内热旺盛的状况下,汗液更容易透过毛孔宣泄而出,加重多汗与狐臭的症状。
因此平常需注重正常的生活作息、自我压力调适;以及避免咸酥鸡、烤肉串、大量肉食、辣椒、大蒜、咖哩、烈酒、甜食等重口味的食物,以免让湿热累积在肠胃道,以及代谢物随着汗液排出增加臭味。另外可利用常见食材如:冬瓜、苦瓜、薏苡仁、莲子、红豆、绿豆、玉米须…等等作为汤品料理以清热祛湿,平时亦可自行煮四神汤来补益肠胃。
生活中要记得保持腋下清洁干燥,可刮除腋毛。运动后尽快洗澡换上干净衣物。日常保养可自行按压足三里穴、内关穴、太冲穴来疏通肠胃和调理气血。治疗上除了透过中医中药辨证来改善湿热的体质外,也可由中医师针灸腋下的极泉穴,留针30分钟,促进腋下的循环和代谢。
另外中医传统的外敷治疗是以皂角煮水后擦洗腋下,再用紫硇砂、密陀僧、白矾、白附子…等等研磨的细末敷在腋下,以达到杀菌和抑制汗腺过度分泌的效果,一般而言对抑制狐臭都有很大的收效。但仍须经由专业的中医师来审视用药。
笔试考试就要到啦!相信大家都在紧张的备考状态中,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针灸高频穴位,满满干货!快来学习,记得收藏哦!
腧穴
1.骨度分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
歧骨至脐中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18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寸
臀沟至腘横纹14寸
2.穴位定位
中府穴: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孔最穴: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偏历穴: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手三里: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肩髃: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前下方的凹陷
肩髎: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肩井: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梁门:脐上4寸,中线旁开2寸
归来:脐下4寸,中线旁开2寸
条口:犊鼻下8寸
丰隆: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
内庭: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血海: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阴郄: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支正:腕背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次髎: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
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后中线旁开3寸
承山:小腿后,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飞扬:小腿后区,昆仑直上7寸
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照海:内踝尖下1寸
肓俞:腹部,脐中旁开0.5寸
郄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腕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耳门:三焦经,在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听宫:小肠经,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听会:胆经, 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中渚: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足临泣: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
风池: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
带脉: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
环跳: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
太冲: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
期门:第6肋间隙,前中线旁开4寸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中脘:脐中上4寸
上脘:脐中上5寸
膻中:平第4肋间隙,前中线上
中极:脐下4寸
关元:脐中下3寸
气海:脐中下1.5寸
下脘:脐中上2寸
建里:脐中上3寸
3.穴位特殊主治
尺泽: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孔最:痔血
鱼际:小儿疳积
合谷:外感病;热病多汗或无汗;经闭、滞产
偏历:水肿
曲池:热病;眩晕;癫狂
肩髃:瘾疹.瘰疬
迎香.四白:胆道蛔虫症
天枢:双向调大便
梁丘:乳疾
足三里:保健要穴
丰隆:化痰
内庭:清胃火
公孙:神志病;奔豚气
三阴交:心悸失眠;湿疹;阴虚
地机:痛经要穴
阴陵泉:祛湿要穴
极泉:瘰疬、腋臭、上肢针麻
阴郄:吐血、衄血、骨蒸盗汗
养老:目疾.急性腰痛
支正:疣症
天宗:乳痈
攒竹:呃逆、急性腰扭伤
承山:痔疾、疝气
秩边:便秘、痔疾
委中:急性吐泻、丹毒、疔疮
昆仑:滞产
申脉:失眠
至阴:胎位不正
涌泉:奔豚气,足心热
太溪:肺病、消渴
复溜:水肿、汗证等津液输布问题
天池:乳痈.瘰疬
间使:疟疾
内关:双向调心速
劳宫:口臭、鹅掌风
外关:热病、瘰疬
支沟:便秘要穴、瘰疬
风池:祛外风、息内风
阳陵泉:小儿惊风
足临泣:月经不调.疟疾.瘰疬
侠溪:乳痈
期门:奔豚气
神阙:元阳暴脱
中脘:哮喘
承浆:暴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