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时期香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并出现在许多文人的生活中,道教与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香的使用和香药性能的研究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构成了魏晋时期香文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相互交融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香药有什么特点
由于魏晋时期交通便利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加,边疆和域外的香药大量进入内地。到南北朝时,香药品种已基本齐全(除龙诞香等少数稀有品种外),绝大多数都已收入本草典籍,人们对香药特性的了解更为深入,香药名称也已基本统一。香药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应用,葛洪、陶弘景等许多名医都曾用香药治病,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熏蒸等多种用法。
3、魏晋时期的熏香有什么特点
《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甲香)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就是说甲香,单烧气息不佳,却能配合其他香药,增加整体的香气。魏晋南北朝时,香药品种丰富,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合香。合香的选药、配方、炮制都很讲究方法,并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性和养生功效,而不仅仅是气味的芳香。
4、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用途
魏晋时期的合香种类非常丰富,不仅用于居室熏香、熏衣熏被,还被用于香身香口、美容养颜、驱邪避秽、疗疾等,并且在佛家、道家中也广泛使用。
5、魏晋时期怎样使用合香
魏晋时,合香主要有熏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等多种用法。
6、魏晋时期合香有哪些形态
魏晋时期的合香形态多样,有香丸、香饼、香炷、香膏、香汤、香露等形态。
7、 范晔的《和香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范晔编撰的《和香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香方)专著,由于原书已佚,其所载香方内容已无从查考,仅有自序留存。自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纯,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序文中介绍了部分香药的性味功效,列举了麝香、藿香、沉香等六种国产香药,又指出甘松、苏合香和安息香等是外来香药。总结了南朝以前有关香药的知识,也提出了香药的临床应用和常用剂量。强调用香药不宜过量,麝香应慎用,不可过量;沉香温和,多用无妨。《和香方》是一部很好的香学专著,对当时和后世本草书籍的编撰、临床用药都起到指导作用。
8、魏晋时期有哪些善于用香的著名医学家
魏晋时期最善于用香的医学家是葛洪和陶弘景。二人都非常重视用香,有很多用香药治病的医方。葛洪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医学家,也是道家著名的炼丹道士,他在温病学、免疫学、化学等领域都有世界性贡献。葛洪以“青木香、附子、石灰”制成粉末,涂敷以治疗狐臭;用苏合香、水银、白粉等作成蜜丸内服,治疗腹水;用鸡舌香、乳汁等煎汁以明目、治疗目疾等。葛洪还提出用香草“青蒿”治疗疟疾。
陶弘景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擅长书法,精于制香,曾任梁武帝宰相,后辞官隐修,梁武帝仍常登门问询,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雄黄、松脂等制成药丸,用熏笼熏烧,以熏烟治疗“悲思恍惚”等症;用鸡舌香、藿香、青木香、胡粉调制成药粉,“内腋下”以治疗狐臭。
9、佛家为何推崇用香
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古人用香风气的盛行,也使香品种类更为丰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佛教一直十分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助缘之物,借香讲述佛法。佛教的香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供养之物,可以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做辅助修持,也有专门的香方用于治疗各种病症,驱邪辟秽、预防瘟疫等。佛教用香种类丰富,有单品香、合香以及各种合香配方。所用香药品种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香药,如沉香、檀香、龙脑香等。
黄庭坚
轮回是一个佛教理念,古人无论有无佛教信仰,对这种说法都是非常相信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今江西省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今天练书法的,尤其追崇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
据《春渚纪闻》记载:黄庭坚即有前生,并且还是一位女子。
《春渚纪闻》作者何薳,字子远,一作子楚,号韩青老农,浦城(今福建)人。何薳是北宋人,曾因苏轼的荐举而得官。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出自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所以,何薳与黄庭坚应该是同时代的人,何薳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王蜀宫妓图
不过,根据轮回的观点,女子投胎是不会变成男子的,即便投胎成了蚂蚁,也会是只母蚂蚁。那位女子怎么变男子的呢?《春渚纪闻》的说法,是她经常诵念《法华经》,积下功德,最后变成了男子。
有趣的是,黄庭坚有“腋气”,就是“狐臭”的毛病,并且同样与前世的那位女子有关。《春渚纪闻》载:有一天黄庭坚做了一个梦,那位女子在梦中对他说,“某所葬棺朽,为蚁穴居于两腋之下,故有此苦。”
古代女子
原来,那位女子安葬后,蚂蚁在她的两腋做了窝,黄庭坚便有了“狐臭”的毛病。
黄庭坚根据这个梦,找到了女子的墓。打开女子的墓穴,果然有蚂蚁窝。黄庭坚“除去蚁聚”,从此以后,黄庭坚竟然真的“腋气不药而除”。
黄庭坚有前世,除了《春渚纪闻》的记载外,江西《修水县志》亦有类似的记载。
古代女子
《修水县志》载:黄庭坚任黄州知府时,一日午间梦见一位下乡满头白发的老妇倚门而立,好像在等谁。老妇的门口有一张香案,上面供着一碗芹菜面。黄庭坚端起这碗面,当场吃了下去。
黄庭坚梦醒时,居然发现自己嘴里真的还有芹菜的味道。
此后两天,黄庭坚都做了同样的梦,这让黄庭坚感到非常奇怪。
宋代 绘画
于是,根据梦中的情景,黄庭坚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乡村。眼前的情景,更让黄庭坚惊呆了,简直与梦里和情形一模一样:一个白发老妇,正站在门前,旁边也是一碗香喷喷的芹菜面。
黄庭坚上前询问,老妇恸道:今天是她女儿的忌辰,26年前的今天,女儿去世了。女儿生前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芹菜面。
黄庭坚又大吃一惊:这一天,正是自己的26岁生日!
黄庭坚进了老妇的屋,里面有个老妇的女儿留下的柜子,老妇也不知道女儿把钥匙放哪了,所以一直没打开过。黄庭坚想了一下,居然一下就把钥匙找到了。柜子里面,是女孩生前读的书,还有一篇文章。黄庭坚一看,这些书竟然也是自己读过的,那篇文章居然和自己考试时写的文章一字不差。
这时,黄庭坚确信自己找到了前世,眼前的这位老妇,即是自己前世的母亲。
后来,黄庭坚将这位老妇接到自己的府衙,奉养终身。黄庭坚还写了一首诗:“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这世界,就是这么充满传奇……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东南亚,在这片热情似火的土地上,
聊起海滩,我们会想起巴厘岛细软的白沙;
聊起寺庙,我们会想起泰国遍地的佛寺佛塔;
聊起美食,我们会想起马来西亚五花八门的特色小吃;
然而,东南亚远不止你所知道的这些。
下面这些有关东南亚的冷门小知识,
你能答出几个?
01
巴厘岛人为什么把祭品顶在头上?
在巴厘岛,随处都可看见去祭拜的人中头顶重物行走的都是女人。因为她们从小就要顶重物行走,最多可顶60公斤重物。据说多年下来,她们的头顶已经变平,头上的重物不会随意掉落。为什么她们非要顶着重物呢?因为巴厘岛人相信神高于人,人不能与之平视,所以将供奉给神的东西顶在头上,以示神明在上。
在岛上,每日三次的供奉是必不可少的,装着各类花、食等祭品编织的小方盒整齐地摆放在家门前。当地妇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制作这些供品,别看她们头顶着祭品,走起路来却不见倾斜,脸上还挂着笑容,一副从容不迫的姿态仿佛头上二三十斤的重物不存在一样。
Photo by Gapper巴厘岛志愿者 阅涵
泰国的警察为什么戴着Hello Kitty臂章
02
为了防止警察违规,泰国警方公布了一个处罚措施:对那些不守纪律的警察,上班期间必须配带Hello kitty臂章…… 虽然是在警局内佩带,但这种新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内疚和耻辱。
此后泰国警方又有“萌萌哒”的规定: 为了解决青少年斗殴事件频传,只要被抓到斗殴就要到警局拍“手比爱心”照和解。警察局还特地召开记者会,让两名警察蜀黍示范“手比爱心”照。
03
缅甸人脸上涂的是什么
在缅甸,随处都看到脸上涂着“特纳卡”的人,就像顶着一张黄色的面膜。缅甸气候炎热,气温常常在摄氏30度到40度,人经常会出汗,容易产生体臭、狐臭,蚊虫也很多,用"特纳卡"抹在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香味,并能起到驱赶蚊虫、消毒祛病、保护皮肤之奇效。
马来西亚常说的“娘惹”是什么
04
郑和下西洋的众多随从,很多在南洋一带定居生活下来,和当地的男女通婚,繁衍子孙。这部分华人和当地的男女通婚,生下的孩子,女孩就叫“娘惹”,男孩就叫“峇峇(Baba)”,到了现在娘惹就成了他们的泛指。
数百年来,独特的娘惹文化衍生了著名的娘惹菜系。娘惹菜用料复杂,以马来香料结合中国菜的烹饪方法,融入了中国人和马来人两个种族的饮食特点,味道集香浓、酸甜、微辣于一身。娘惹从小就要学习烹煮娘惹菜,而且都是来自于自己母亲的真传。除了娘惹菜之外,她们炮制的娘惹糕点,更是享负盛名。娘惹糕以款式多样、味道香甜浓郁而著称,让喜食甜品的人也在娘惹糕点中找到知音,再加上色彩缤纷,看起来非常诱人,洋溢着热带独有的饮食风惰,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05
为什么男生也戴鸡蛋花?
印度宗教文化中,鸡蛋花是“五树六花”之一,即佛教寺院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清新淡雅的鸡蛋花被赋予了深厚的宗教内涵。正是宗教文化的传承,在巴厘岛,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一朵鸡蛋花。
鸡蛋花有轻柔又光滑的色泽,有宁静又温暖的色彩,它那稳定、熟悉、亲切、甜美的香气更是让人怦然心动——现如今只要游客一下飞机,巴厘岛上的居民就把一串串纯洁、新鲜、清香的鸡蛋花编织的花环挂在我们的脖子上。这种原始、朴实、庄严的接待客人的方式,让每一位身临其境的人都感到温馨。
兰卡人为什么用手抓饭吃?
06
世界因不同而丰富和美丽。而在斯里兰卡吃饭,是要用手的,传统上是用右手来吃饭的。长期在斯里兰卡生活的国人都知道,本地大米缺乏油分,吃起来比较干。和咖喱酱汁拌在一起,口感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就是:更好吃一些。首先要抓一点米饭,用手把米饭和咖喱酱汁拌到一块,这样才能入味。
如果你在这里和当地人共同进餐,不妨尝试一下,不仅可以拉近你和当地人的感情,也是很local的体验。另外在用手吃饭时,食物不能沾到手指关节第二节以上,不然会被视作“吃相不雅”。
07
柬埔寨的男人都当过和尚?
柬埔寨的男人一生必须出家一次,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必须要出家剃度当和尚。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终身当和尚,更多的则是几年、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出家当和尚是柬埔寨人的宗教义务,是答谢父母为自己所作牺牲的方式,也可能是遭遇烦恼或做出重大决定前的一种修身养性。
在柬埔寨,和尚拥有相当高的特殊地位,只要穿上袈裟就被视为不可侵犯的人,不可拘捕、不服兵役、也不纳税。经剃度当过和尚的人,还俗后在就业、婚姻方面都有优越条例保障。即使犯了法,也只能通过宗教组织令其还俗后方可法办。
老挝为什么要布施?
08
“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 布施必须是把自己的并且自己也需要的东西施于他人,才会有布施的果报。在14世纪,澜沧王国时期,法昂将小乘佛教设为国教,采用勃拉邦佛(Pha Bang Buddha)作为老挝主权的象征,并沿用至今,琅勃拉邦也由此得名。可见,琅勃拉邦的“布施” 也已有至少600年的历史。
早晨六点,每座寺院都会准时走出一队化缘的和尚,年长的在前,年少的断后,赤足沿着固定的线路缓缓前行。不论寒暑阴晴,布施者总是跪在路边,将一撮撮糯米团虔诚地放进和尚肩挎的竹篮铜钵中,然后双手合十,目送化缘队伍远去。整个布施活动大约持续半小时。这是老挝最令人惊叹的人文奇观!这样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假以时日,你能来到这里,或许就是生命中的一种幸福。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